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也许以下内容“《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合你胃口!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写出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感悟和自我警醒,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悟,其中有一些话让我印象深刻。

“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不仅应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更要学会在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的环境。

要追求美的语言。由于教师职业的关系,在公众的场合教师的语言总是表现得很温雅,而且自觉的克制自己语言的粗俗。教师的语言美,可以影响身边的学生群体。比如,在和学生谈心时,总会使用普通话,并且讲究语言的艺术,心与心地交流、沟通,这样,不仅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形象和榜样,而且也让学生在不知不绝中会说普通话,会用普通话。假如,你要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就必须修饰好自己的语言,让美的语言在校园中传递。

要追求美的人情,那就是要有宽容精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是最需要被宽容的,无论他们有多么优秀,他们身上都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他们需要教师的宽容。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宽容,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比如,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种对学生的缺点不依不饶,动辄讥笑、讽刺、挖苦,或多或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心受挫,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否定自己,学习信心下降,自信不足,出现自卑,充满敌意等行为。“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开心的工作:要追求美的课堂。作为教师职业的需要,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我知道,没有美丽的课堂等于给自己的事业生涯判了死刑。美丽不是作秀,而是踏踏实实的教风,得到同行的认可。为此,应该经常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大量拜读有关教育专家的经验介绍和理论著作,吸取教育教学的精华,用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虚心地向同行请教,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并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并逐渐形成自己“生动活泼、扎实创新、声情并茂”的教学风格。我想,这样的课堂是美丽的。有了美丽的课堂,也就活出教师的潇洒,点燃了美丽的人生。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古人云:“开卷有益”。冰心也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为此,我们工作坊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使老师们能在假期之余,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沉淀,好好总结一学年来的得失。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情况和需要而编写的。文中,虽然大部分建议都是平铺直叙,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整篇娓娓道来,但是却都包含了其长期身在教育一线的心得体会。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教学的用心值得我们反省、深思,比如在书中他提到: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而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及技巧,即使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尤其是作为科学教师,很多问题学生能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都希望学生能行动起来,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里面也正是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要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尽可能的应用所学理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避免今天记明天忘,避免学生越学越困难等问题。

品名家著作,悟教育人生,做最好老师。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希望老师们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作者:彭娟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地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它充满了精气神,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 我们在教书时,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当我们面对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那么我们就不具有宽容的精神。学校是人们犯错误的地方,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学会宽容。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一些孩子,他们很多时候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当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给予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在犯错、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同时我们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宽容自己,这样才能放松自己的精神,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自己每一天都幸福。

三、教师应享受生活

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近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人要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 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

四、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每一门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余华文字以真实见长,正因为真实也就多了些残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丑恶,在他作品中更真实,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读完《活着》,或许需要对这两个字重新审视,什么称为“活着”?如我们久坐空调房,入目皆是繁华都市,巍峨楼层?如福贵奔走求生,满目疮痍,挣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并没有所谓的意义高低。

福贵一生由富贵向破落,尝过高于云端,也曾跌落泥潭,经历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丧,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见卑微与渺小。古人常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死亡离他很近,离我却远,分明无法体味亲友亡故之痛,可却在字里行间嗅到腐朽之气,若有若无除了悲凉也想不出别的词汇了。双亲之故似乎只是引线,儿子以一种极残忍丑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鲁迅先生笔下愚昧人以人血馒头治病,除了人性丑陋更多是愤怒,痛失骨血却无处可诉的愤怒。读到这里时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贵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底层人只能接受,无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儿难产去世,妻子病逝,连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夹死,死前记挂的儿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为留下相依为命的小孙子将是全书的结局,却在末处让小孙子以一种滑稽,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讽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衬活着,这样的活着连生命都染上腥味,终究只剩福贵一人,终究是“活着”。

感慨于福贵的一生,也为“旁观者”悲哀。在权者的冷漠亲友的无动于衷,村民的愚昧无知,每个人都是这一场场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他们自然无法体会,在同一种氛围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态,他们作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观,可悲可恨,他们自然也将踏上同一条路——在死亡中挣扎,向死而生。至于福贵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认命他不争,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后他“活着”,坚韧地活着,在命运折磨下见亲人一一离去却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将临崩溃之际他仍活着,不争不抢,平凡顺从,只为活着而活着。英雄们或许不齿,我却觉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挣扎,毫不费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于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却是有人无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的事。

感慨万千,谨以余华一句话作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16强21谈燕婷

《活的明白》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活的明白》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7月21-22日,参加了靠才华取胜的贾杰老师的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与其他市场化的老师不同,贾杰老师是在清华做生涯辅导,给全国高校的生涯辅导老师做培训,大学本科学医,研究生读心理学,然后从事高校生涯规划。

2天的课程,ppT上干干净净白纸黑字一本正经的内容讲的妙趣横生,独特的角度加上严密的逻辑性,犀利有趣的同时醍醐灌顶,深深认识到,从小是背诵黄帝内经长大的人得多可怕。

周日下午有其他的安排,逃课的时候心中还悔恨万千。于是特意买了这本《活得明白》来读,是他生涯辅导咨询的十八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每一条背后都关联着一个主题,其中对于【痛苦】、【兴趣】的主题的咨询案例,提供给我另外的视角来反思自己。

对于痛苦,贾杰老师这么看:持续痛苦的背后,一定有所获益。

这里举得两个案例,一个是所谓的“家暴受害者“来寻求咨询要不要和老公分手,忍受十几年,是背后每个月高额的生活费和生活保障提供,其实自己本身是小三,而最近是因为希望能有个家庭,出轨网恋,有了另外一个选择。

在澄清的过程中,贾杰老师除了一针见血提问的视角,喜欢用树状图的思维结构来梳理思考,能够在过程中更准确的定位清楚个案的问题所在。

关于兴趣,贾杰老师说:把兴趣转化为能力,才有可能优雅转身,否则就只能华丽撞墙。

从15年第一次接触生涯规划并考取了一个生涯规划师,当时对于兴趣的刻板印象就是:兴趣+能力+价值观,兴趣是一切的驱动,甚至我曾经还大言不惭的跟他人进行介绍时,说到:我把我的兴趣,发展成了能力,发展成了职业。

但是这其中存在一个逻辑上的大bug,从16年接触Ip营的圈子,身边都是要把兴趣变现的达人,但,你的兴趣变现,付费者究竟是谁,市场是否有需求,这个是不能够忽略的问题,一味的追求兴趣能力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只是站在个人角度,并未把人放到社会环境中去考虑,也未曾放到市场上去检验是否有高市场需求。

很多自由职业者(比如我)就是这样一股脑的兴趣+能力就去变现了,一开始未曾考虑对接高度的市场的需求,只有在被市场一巴掌打过来时才清醒些,如何满足高需求市场,找到兴趣驱动的能力的结合点,正是当下开始在探索的事情。

活的明白,作为一名咨询师,不能够只用感性去感同身受同在,也要有个理性的头脑,先把自己活明白。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