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2017年10月20日,我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第十设计所党支部带领下前往延安,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担任村支书生活工作过的村庄——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沼气池、知青故居等,聆听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劳动的系列事迹,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梁家河后,还时时挂念着这里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大爱之心深切影响着我,由衷地表示出敬仰之情。
2018年初看了《梁家河》这本书,看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
大学问的地方。”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与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时,敬佩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坚定的信念,用实践为我们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把延安精神和梁家河精神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
延安这片黄土地养育了习近平总书记,延安精神指引着我们青年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也是我们青年要坚定的信念。
西北院老一辈建筑师也在延安这片黄土地留下足迹,他们设计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火车站,第十设计所设计的延安法院、延安机场等等。每个项目涉及因素很多,设计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西北院建筑师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创作出一项项优秀的工程。西北院建筑师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西北院十所一名普通的建筑师,我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向老一辈建筑师学习,坚定信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合本职工作,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为西北院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寇波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曾经,我为自己迷茫的青春找不到方向;曾经,我站在十字路口,看不清远方;曾经,我放纵自己浪费青春。曾经也是昨天,昨天的我还是一个没有方向的矿工。
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模样,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这本书摆在了我的双手上,嫣红的封面上几个朴实的字体和一张让人看了都会充满力量的照片——“梁家河”既是一个可以磨练人的地方,又是可以促使人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经历,就像是一段悠长辗转的歌谣。刚步入梁家河的他只有15岁,面对农村陌生的面庞、陌生的事物和一切陌生的经历,他的心里也有过逃离的想法。但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既然选择了下乡,就要咬着牙坚持下来。书中有段描写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别的知青下乡都会带些衣服之类的必需品,而习近平却带了整整两箱书,让他在繁忙的农活空闲时间,依旧可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煤油灯的火苗下,砖头一样厚的书一页一页地将知识印在他的脑海中,这也为今后他的成长储备了丰富的知识。
来到梁家河的第一年,看到村民们过完年十五就要出门“寻吃”,习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陕北的贫瘠远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面对着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对着平原与山区的差距,面对着繁华与贫穷的差别,面对着开放与封闭的偏差,他并没有被这些突然的转变而击垮。相反,越困难越能激起他带领梁家河村民走出贫穷的信心。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转变这一切。
为了扭转人们对城里娃的看法,习近平干活勤勤恳恳,从不“撒奸儿”。他鼓着一股劲儿在严冬中跳进水沟里打坝,手上磨出了泡和老茧,跳蚤、虱子、贫穷,这些受过苦的“标配”也成为习近平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慢慢地,他成为了知青中的中坚力量,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好后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兄弟都还没受过什么教育。为了让村民读书识字,习近平开办扫盲班、社教班,让知识给梁家河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除此之外,习近平还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儿。在他的带领下,对神车沟的治理,让梁家河增加了近百亩高产田;他推广的沼气池让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也有了神奇的洁净之火,让“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不攻自破。为人民办实事的他,投入到梁家河的转变之中,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菜园等一个一个新奇的事物在他的主导下,在梁家河扎根发芽,随之而来的是梁家河人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有那口“甜水井”,更是让梁家河人的生活添了一丝甜味儿。
来了总是要走的,泪别梁家河的习近平并没有忘记梁家河的兄弟姐妹们,他是这么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看完《梁家河》这本书以后,我找寻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我更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战胜困难的勇气,并树立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青春和力量的信心,让自己在煤海中绽放出年轻人该有的光芒。作者:王永航
走近信仰的标杆,汲取不竭的力量——品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2500字:
怀着一颗肃敬之心,我认真捧读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每读一篇内心都震撼一番。那一封封来自战场、来自牢狱的书信,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大义凛然。封封家书既道出了革命先烈们忠肝义胆、矢志不渝的坚定党性,又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对父母对妻儿对兄弟的“绵绵柔情”,不自觉的眼眶湿润,心灵为之震撼,热血为之沸腾。
《红色家书》字字动人,满是革命先烈赤诚炙热的国家大义。家书,是血脉亲情交流的一种载体和纽带,记录和传递的往往是对家人最真切的感情,最难舍的牵挂,最真心的祝福。《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们脉脉温情的字里行间,除了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为人夫的眷眷不舍和临终嘱托,贯穿始终的更有甘愿为国家前途命运,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矢志追求。“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句句简单质朴却又感人至深的话语,是集温情与豪情于一身的革命先烈们,在慷慨赴死之前用纸笔挥洒出最后的真情。捧读这些直白而又深情的家书,一幕幕场景,犹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家,对祖国母亲炙热而又诚挚的情怀,是那么的简单、鲜明,纯洁而又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向革命先烈学习,就是要厚植群众观念,涵养“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自觉把个人的得失寄托在对党和人民的大爱和奋斗中去,竭尽所能为党和人民多做实事、多办好事。
《红色家书》篇篇传情,满是革命先烈毫不动摇的信仰信念。面对高官厚禄、严刑拷打甚至死亡威胁,是选择叛变而苟且偷生,还是选择坚守而大义凛然?31位革命先烈用行动作出了答案——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在死的威吓之下,在笞楚皮鞭的燃烧之下,我才觉悟了大半:我得前进,我得更往前进!”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虽然有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哥哥,却依旧多次出入牢狱,最终被残忍杀害。这些革命先烈中,很多人牺牲时都处在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的璀璨人生才刚刚开始,就面临着终结,但他们没有留恋生命的长度,毅然决然的选择“向阳而逝,赴死而生”,生命的厚度得到无限拓展。“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这是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同志留下的遗书,牺牲时年仅24岁,全文寥寥121字,却满满都是对革命终将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身为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承革命先烈的赤子情怀、风范风貌,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攻关难题的高度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提升本职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助力实现“全面小康”而坚持不懈、忘我奋斗。
《红色家书》点滴示范,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白色恐怖横行,敌我力量悬殊,但革命先烈矢志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无一不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先烈牺牲前,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李大钊、方志敏等党的事业开创者、策划者,也有赵一曼、邓贞谦等众多基层一线同志,虽然所处环境异常艰苦,但先烈们深深懂得,读书笔记入党为了什么、革命为了什么和牺牲为了什么,在不同的岗位激扬赴志、艰苦奋斗,为苍生大众的福祉而舍生忘死。对他们而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就是刻在他们心里的信仰,就是支撑他们前行的动力。正是因为这种“初心”信仰、使命追求,才有了邓贞谦的“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雅生的“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赵一曼的“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对于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而言,或许不再需要我们上战场流血牺牲,但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竭诚奉献。或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只有我们在各自的岗位扎下根来、尽职尽责、创新创造,才能无愧于培育了我们的党,才能不负于养育了我们的广大人民。
《红色家书》精神标杆,满是穿越时空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力量无穷!昨日,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们当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作答。就如杜永瘦烈士所期冀的:“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干呵!只有干才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勉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新时代呼唤奋斗者。我们应该自觉以革命先烈们为标杆,握紧手中的“接力棒”,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永不懈怠、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以一往无前、善作善成、攻坚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带领人民群众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萍乡“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书写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红色家书》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宝贵生命虽然都定格在了美好的年华,但是先烈们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近期,我们萍乡市委借鉴《红色家书》的编辑经验,深入挖掘整理曾在安源战斗过和从安源走出去的革命先辈的家书、遗言,整理印发了《安源红色家书》一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初心”教育学习资料。希望用这些红色精神财富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不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作者:中共萍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裴鸿卫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待中隆重召开。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党委书记,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倍感振奋与鼓舞。经过近期的学习,我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提高站位、保持定力,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坚持首善标准,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爱戴核心、捍卫核心,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自觉用十九大精神统一全乡上下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在学懂上用真功、在弄懂上见真章、在做实上求真效,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
紧密联系刀告乡实际学深悟透,必须让广大农牧村党员干部逐字逐句读报告学报告,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学通弄懂,要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切实把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依托乡党委宣讲组和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势,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做到七个“讲清楚”让来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真正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联系实际,对标看齐,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工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现刀告乡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绿色转型发展、低收入农牧户按期脱贫等目标,必须坚定不移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必须要聚精会神抓、亲力亲为抓、深入持久抓,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仪”,要把握十九大精神精髓要义,更加扎实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当中,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刀告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娜木嘎,卓尼县刀告乡党委书记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2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初二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