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

红楼梦之《风月宝鉴》读书笔记感悟。

俗话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最好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红楼梦之《风月宝鉴》读书笔记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之《风月宝鉴》读书笔记感悟:

说实话,我真的是一个懒到连针扎屁股都不会站起来的人。创了这个微信公众号也疏于管理,寒假在家两个月就打开了一次,草草写了一篇敷衍了事。不过,自从在家每晚的噩梦不断侵袭我的神经之后,我不堪折磨,痛定思痛,决定这学期不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定要有一些进步。

一想到自己学中文的,却连一点文学常识都没有,书也没看过几本,实在是惭愧。所以,我决定从名著看起,《红楼梦》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书。第一次知道《红楼梦》还是从妈妈口中听到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金玉良缘、木石姻缘,我也不太懂。小时候有幸看过87版的电视剧,却也是一知半解,不甚明白。读到大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谈到文学著作,《红楼梦》的提及率都是相当高的,也许是受到大家的影响,我也拿起了这本厚厚的著作,囫囵吞枣得看了一遍。

小说从青埂峰下一僧一道叙述玉石前世说起,曾对绛珠仙草有雨露之恩,如今下凡历劫,绛珠草为还恩情,下凡以泪水报。故事一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展开,他们势力庞大,都名列当时的“护官符”之中,四家皆联络有亲,一荣皆荣,一损皆损,扶持遮饰,具有照应。正因如此,才有如此,才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说实话,这部书真的是有太多值得世人去细细考究的地方,以我现在的经验与阅历,实在是不能很透彻分析出个一二来。其涉及人物之多、风貌之胜实难一一道来,这里我就选自己感触最深的钗黛及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贾宝玉乃贾家最有话语权的贾母最为疼爱的孙子,他自小不喜官场,厌恶功名利禄,最爱每日家与家中女儿们厮混在一起,他打心底里怜爱这些水做的骨肉,讨厌那些恶臭的泥做的骨肉。在众多女儿中,他又最爱林黛玉,他俩情义想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宝玉明白黛玉的处境与心思,黛玉也从不说让宝玉求取功名的话,在此看来,木石前盟,也的确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多人都说宝玉和黛玉本是一对,却偏偏因为薛宝钗的到来拆散了这姻缘。其实我是很不同意这种说法的。虽说宝玉喜欢的是黛玉,但从整部小说来看,薛宝钗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她身为大家闺秀,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无不恪守当时的礼教,她孝顺父母,待人和善,不争不抢,落落大方。就算是最后嫁给宝玉,想到黛玉的心思,她有些不愿,但是转念一想,父母之命,根据当时的封建礼教,她不能也没有反抗的余地。所以在我看来,宝钗并没有错,要怪只能怪当时的社会。

对于黛玉这个人物,我是又爱又恨又怜惜。爱她才情高人一等,满腹诗书又极有灵性,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恨她性格孤傲,目下无人,言辞犀利,心思又极细腻,常胡思乱使自己忧郁满怀;怜惜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无人理解。使我感触颇深的一节是黛玉葬花,葬花词写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到此处,不禁悲从中来,想到黛玉的处境,同时也感慨人生的不易,两行热泪滚滚而来。她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得知自己最心爱的人要与别人成亲的时候,她气得口吐鲜血,双手直直的抓向空中,口中喊着宝玉的名字,就这样在众人都在忙活宝玉与宝钗的婚礼中气绝身亡。一边结婚大喜,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边无人关心,静寂凄惨,悲痛而亡。这鲜明的对比,也实在是有些太过残忍了。作者:GDY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宝玉之仁义——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


宝玉之仁义——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

“不肖的孽障”“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呆雁”等是宝玉之亲人对他的看法。而在我看来,宝玉的思想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的仁、义。从何处可看出宝玉之仁义呢?待人处事。

一、在共读西厢一节中“只见一阵风吹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里便可见得宝玉对物之仁。

二、当他看到龄官淋雨时想到“这是下雨了,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而他,却只顾别人,忘记自己也在雨中淋雨。还有一回,宝玉伸手拿汤时,伸手过猛,碗翻了,烫了自己而他却问那拿汤的丫头是否烫伤,不顾自己。从以上两个事例可看出宝玉待人之仁。

三、当宝玉好友秦钟生病时,虽然当时宝玉心中有件快事但却快乐不起来,可见宝玉对朋友之义。

四、但宝玉弟弟贾环因嫉妒用油烫宝玉后,宝玉却未怪他,道“有些疼,不妨事。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可见宝玉对兄弟之义。

从以上两个事例可看出宝玉待人之义。

综合这些事例,我们可看出宝玉思想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与义,这正是当今中国人应当发扬光大的。我们应当像宝玉一样懂仁,重义,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高一(1)班罗铧鑫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评析人物贾母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评析人物贾母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高一(16)郭宇菲

贾府最聪明的是谁?是贾母。

王熙凤的聪明在机关算尽,宝玉的聪明在儿女意淫,宝钗的聪明在审时心细。而贾母的聪明,却是岁月累积出的手段与经验,所历事物,皆是这些小辈不能比的。

贾母懂用人。黛玉处至贾府那章,以黛玉、熙凤、宝玉为重头人物,三人的外貌描绘不可谓不绚美,但对贾母,只一句“鬓发如霜的老母”淡淡待过,王熙凤是贾府明面上的控权者,贾母是暗地里的掌权者,许是这样的描绘方式更符二人身份:将贾府比作公司,贾母就是董事长,王夫人是挂名总经理,王熙凤是能干的副经理。贾母捧起王熙凤,使她有底气管理贾府,当一切琐事都被别人担去后,贾母自然乐得清闲。担在捧起王熙凤时,贾母绝不会将权利尽数交与她。琏二爷在与鲍二家的厮混被王熙凤撞见,王熙凤借着酒意哭闹到贾母那里,贾母半是安慰半是敲打的话语,让凤辣子暂歇下来。在贾母眼中,男人三妻四妾乃常事,倒是凤姐如此吃醋是不该。以至后来在王熙凤逼死尤二姐时,王熙凤最要瞒住的便是贾母的眼睛。

贾母懂欣赏。贾母是极富雅趣,也及时行乐的人。她通晓音律,知道水波会对音乐声有反弹的影响,便命乐师在水中庭榭演奏,自己领众人在远处吃茶赏听。此外,譬如领众人一同赏雪,譬如品茶口味,譬如房卧布置都可窥一斑。刘姥姥进入大观园,贾母也被这乡野之妇逗得不得了,这固然有找乐子的意味,但贾母的雅俗共赏使她疏风朗月的风雅里添了几缕人间烟火。

贾母懂预见。贾府里预感到不详命运的非迎春一人,贾母在元宵节时就已为元妃所制的“一拍就散”的炮仗心忧,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她隐约觉察到皇家细微的态度转变,甚至她比迎春预见得更远:贾府之衰不可避免。

作者的精妙之笔在于,贾母面对贾府将倾的未来,选择的是及时行乐。一个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女子,一步步,到如今的老太君位置,各种艰辛,不必细想。可待到自己已尽可享乐时,已是暮暮老矣,及时行乐,不但有对剩下生命的享受度过,还暗含对自己的“补偿”心理。及时行乐而非政治贾府,实质是在集体利益中追求个人利益,愚昧与贪婪,也在这个聪明人身上展露无疑。

愚与慧,俗与雅,这是作者用笔之精妙,也是人性之精妙。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贾雨村终于等到重返官场的机会。当年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谐音如鬼),忽遇贾雨封并告知他好消息,凡被参革的人只要有保荐,便可复官。贾雨村通过设法寻到的公文邸报,证实此事不假。于是次日面谋于林如海,请他出面保荐。

无巧不成书,林如海说自从黛玉母亲去世之后,都中岳母(则贾母,黛玉的外祖母)几次打发人来接黛玉,无奈黛玉病体未愈尚未行,现在正思送女进京。还给足贾雨村脸子,说小女蒙先生教训的大恩未经酬报,正好借此机会图报,此事一定重托内兄(则贾敏的哥哥,此处指贾政而不是大哥贾赦)促成。这段文字不长,林如海的品格却跃然纸上,对于来求做事的一个西席(家教)十分感恩和温厚并以礼相待,不愧是书香世家,让人敬佩。

而贾雨村一面打恭谢不绝口,但心中尚有疑惑,便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可见贾雨村至今真的是官场涉历未深,林如海笑了一下,知他心事,说那内兄与先生同姓犹如一家,是荣国公(对国家有大功之人才尊为荣国公)之孙。大内兄贾赦现袭一等将军之职,二内兄贾政,现任工部员外郎,为人极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

从林如海口中,读者可先对荣国府现在主要人物有个概念。荣宁二府的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是卫国有功臣子。上回人物关系表已说明,小说主线荣国府荣国公贾源传贾代善,贾代善娶四大家族之一的史氏太君则现贾母传贾赦贾政和女儿贾敏。贾赦贾政世袭爵位,按照清朝制度,宰相都不能达到侯爵的爵位,贾政虽然干着五品官,但是权势确是相当显赫,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贾政的女儿元春还是当今的贵妃,正直靠山可谓十分强劲。这就是贾府的正直社会背景。

贾雨村涉世未深,他甚至比冷子兴这个古董商对外面的世界还了解得更少。后来因林如海的推荐信见过贾政,贾政见他身材伟岸言行不俗,

荣国府之大及社会地位之高,以及里面人物建筑物之多,不是一两笔轻易能略过。估计曹雪芹为了写好荣国府这些方面应从哪里入手,肯定花了不少心血。小说让作者最欣赏的主角林黛玉从外面世界而来,一步步走近荣府,让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小女孩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慢慢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我们也随着她的脚步及眼光,看到这个普通人家所不清楚的贵族之家,一切都是新奇的。作者:阿赞

红楼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林如海这个角色,曹雪芹着墨不多,简写他的不凡身世和遗憾。他是那年的盐政点(巡盐御史),这是个肥差,只有深得皇家信任的人才能担此重任。他是前科探花,学识非凡,更是历经四代的侯族,是古代少见的世禄之家兼书香之族。(史上很少有侯门子弟能在科举上名列三甲,因为生活舒适反而不努力读书)

遗憾的是林家“支庶不盛,人丁不盛。林如海四十多岁近五十岁才得子,可惜又夭折了。如今只有嫡妻贾氏生的一个女儿,这就是故事的主角五岁大的林黛玉。黛玉聪明俊秀,林家视为掌上明珠,当儿子一样养护,聊解膝下荒凉的感叹。古代女人不能上学堂,而林家书香门第,便要为年幼的黛玉物色选家教。曹雪芹把林黛玉“安排”在这样的家族环境,是有意而为的。也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让她更加美若天仙,有旷世的诗才,富有灵气。有人说,曹雪芹最喜欢的故事中人物就是林黛玉。

贾雨村抓住这个机会,托两个认识林如海的旧友推荐,最终谋得这个轻松而又对自己以后重赴官场有益的职位。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因病去世,人生的无常及遗憾让年幼体弱林黛玉多了一层愁云,未来的命运好似也身不由己。从林黛玉的前生今世来看人生,仙骨的绛珠草与还泪债的今生,在这样的钟鸣鼎食书香世家,都如此无可奈何!

贾雨村因黛玉守孝的那段日子无所事事,便出去闲逛散虑。游“智通寺时有一对联吸引了他,“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红楼梦中出现的第二联,曹雪芹每写一个地方,有时用诗联,都是有意思的。此联确实有禅意,特别对贪官污吏有警醒作用,可惜贾雨村虽文才卓越,

在此回末尾,贾雨村邂逅在京城中相的冷子兴,两人在酒楼促膝长谈,有关人情世故,无所不谈。曹雪芹在这段文字中,巧妙地通过贾雨村之口对人性一分为三,逢正气而生者成为大善,逢戾气而生者成为大恶,而逢天地多余之秀气而生者,既非大善也非大恶,这中间的占大部份的人,就是现实中普通大众,如宝玉之类的那些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是现实中人生百态。人生没有完美,因生而孤单、世事无常、残缺遗憾而寻求知音、互相依靠、相对完美。

出于对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曹雪芹有意借助冷子兴之口,先对荣宁二府作纲领性描述,其中的人物关系,我们可以先有个总体理解,同时,冷子兴的冷眼旁观,道出了荣宁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实质,腐朽不可避免,一代不如一代的结局以及入不敷出打肿脸充胖子的后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伏笔,不同于现代小说的悬念,人生是未知的,整个大厦的倾倒却可预见,这是《红楼梦》的特色。

喜欢《红楼梦之《风月宝鉴》读书笔记感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读后感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