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你也许需要"《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这样的内容,感谢您的参阅。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范文:

【摘记】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饰他们对他作品的鄙视,但是施特略夫却很能赚钱,而这些人把他的钱包就看作是自己的一样,动用时是从来没有什么顾虑的。他很大方,那些手头拮据的人一方面嘲笑他那么天真地轻信他们编造的不幸故事,一方面厚颜无耻地伸手向他借钱。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含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钱就好像从小孩儿手里抢东西一样;因为他太好欺侮,你反而有点儿看不起他。我猜想,一个以手快自豪的扒手对一个把装满贵重首饰的皮包丢在车上的粗心大意的女人一定会感到有些恼火的。

【感悟】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但是也恰恰成为人们利用的对象。当下,多少人把别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加珍惜,甚至一边嘲笑着他们的愚蠢,一边利用着这份善意满足私利,所以那些尊老爱幼、帮助弱者的美好品德变成了“凤毛麟角”,因为人们会渐渐接受这样一个道理:这不再是一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你所施出的善意很可能会变成毒刺刺向自己,所以人本能地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在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的时候,哪怕插在裤兜的双手早已沁透汗水,也不愿伸出援手。

本来,善这种东西就是不求回报的,唯一需要等价交换的不过是一句“谢谢”,但现在,人们唯一的希望大约会是不纠缠,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希望每一份善良都能被真诚以待,每一份给予都能收获一份感谢。愿者善意能够一呼百应,心口相传。作者:谢欣蕾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800字:

我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喜乐湾读书会”某一期的主题定的是这本书。我为了参加这次活动特意买了一本,并在活动开始前读完了它。也有人觉得羡慕他能够真正的放弃世俗的一切,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并且实现了梦想。我比较认同的是《有书快看》给的标题。其实无论怎么选择都是错的。

我也曾经因为枯燥的996生活而懊恼,总是想要抛弃一切找个乡间小镇隐居起来,每天种种花草看看闲书,自给自足,过着诗一般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网络上一些类似《小森林》的生活方式的视屏,简直快要钻进手机里的庭院。但事实上当我真的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过李子柒那样的生活,我并不能过的像她那么好,也不见得比现在我的状态好。至少我没有克兰德那么坚定和洒脱的放弃绘画之外的一切东西。很多朋友也是说等我老了我就如何,等我退休了如何。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挣扎到快要窒息的地步,因为人本能的反应就是烫手的杯子会丢掉。

田园生活不过是反射出一个安逸的,平静的生活,不需要面对尘世的叨扰,不需要借助拥挤的交通工具,不需要蜗居仅容得下一张床的小房间。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为什么年轻人还是更愿意挤进不相信眼泪的北上广呢?

真正生活在农村就真的没有人打扰吗?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得必要舍。克兰德可以顶住一切舆论的压力,愿意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高薪的工作,读书笔记在舒适的大床房和破旧的简陋出租屋的比较中,他能够选择肉体上痛苦的同时心安理得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且毫不犹豫。当然这是他的选择,他给自己选择一条他自己觉得最舒适的路。

而我们既然现在的能力不足以能够让自己可以很好的在农村生活,就好好的过好现在的日子吧。但是如果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快要让自己窒息了,换一种生活方式也无可厚非,不试试怎么知道明天更失望呢?哈哈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放弃自己最煎熬的那部分,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勇敢的去追寻吧!作者:知世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500字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首先,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的,刚开始的内容完全没有看懂,但是后来坚持看下去,发现后面的故事真的很精彩,看来,任何一本书不读到最后面,就无法判定谁是谁非,但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无法参悟书名的意思。(但是百度了一下,发现书名很有韵味——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感觉这指的就是斯特里特兰德)

这本书主要的作者以斯特里特兰德为主线,描述了与这个人有关的作者所知道的事情。这个故事是这样展开的: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证券经纪人,有一位端庄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离开了英国,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说他是和情妇跑了,他的妻子很绝望,后来,托他的妻子的请求,作者去巴黎找到了斯特里特兰德,并从此结识了他,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是为了画画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斯特里特兰德谋划了很久,也处理好了身边的事情,作者为了说动他,告知他人对他的看法,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这么大年纪画画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但是斯特里特兰德说既然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过了几年,作者觉得不想再过如此重复、如此循规蹈矩的生活,辞去了在英国的工作,去了巴黎(我觉得此时的他就如同当时离开英国的斯特里特兰德,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为了心中所想,自私的抛弃一切,为了响应心中的召唤,不同的是,作者无组建家庭,所以也无所牵挂)。作者去找了他在巴黎的一位从事于绘画的好朋友a,a是一位非常善良、矮矮的有着一双圆圆眼睛的胖子,后来,与朋友的交谈中,发现朋友也认识斯特里特兰德,而且,a赞赏斯特里特兰德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经常向朋友推荐他,但是当时周围的人却不这么认为(插一句,虽然我不喜欢斯特里特兰德的为人,觉得他不谙世故、自私,但是确实不得不承认,优异的作品往往一开始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有一次因为有好多天没有见到斯特里特兰德,a显得很担心,后来打听到他生病了,a很担心,决心要找到他在哪里然后去看看他,a和作者在一家便利店打听到斯特里特兰德可能的住址,进屋发现他正瘫在床上,斯特里特兰德的嘴巴一直很坏,但是a还是下楼买了一些他需要的东西,包括斯特里特兰德要求的牛奶,还有他没要求的蜡烛等等,后来,a要求作者跟他一起回自己的家,读书笔记一开始作者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陪他回家,后来他发现他要作者一同劝说a的妻子同意a将斯特里特兰德接回家料理(真心觉得a的心地太善良,太过于单纯,但也许是因为他觉得a是难得的绘画天才,对他很欣赏吧)。后来,也就发生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一幕,a的妻子爱上了斯特里特兰德,要和他一起走,a为了让她过的舒服一点,却把房子让给他们住,天呐,这是多么善良的人啊!但是斯特里特兰德却将a的妻子视为暂时的满足他性欲的工具,画完她的裸体画也就不再需要她了,因为斯特里特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自己的所谓崇高的画画理想,会刻意不需要满足自己的天性,但有时候却也不得不需要满足自己。后来a的妻子自杀了,a也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后来,作者了解到斯特里特兰德去了塔希提岛,他是很适合那里,并于当地的土著居民结了婚,创作了很多名画,但是,随着斯特里特兰德的逝世,按他的遗言,他的妻子焚烧了他的画。后来,他的画在他逝世之后的若干年,价值连城,他因为画法新颖,填补空白而名声躁起(也许伟人的一生都是与普通百姓不同,也许为了天上的月亮,也无法看着脚下的六便士)。作者:河马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字及感悟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00字及感悟

自从一股逆风袭来,他已能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对于查尔斯来说,恋爱是一种原始的冲动,而他一直压抑着这种天性,只为了能描绘心中所想。“我”一针见血地对查尔斯说,“你说服自己相信你已经永远摆脱它了。你为这种自由欢呼雀跃,你感到你终于翻身做了灵魂的主人。你似乎超凡脱俗,飘然游弋于星辰之间。然后,突然间,你再也忍受不住,你发现原来你的双脚一直在烂泥里跋涉。于是你想要破罐子破摔,索性全身躺到烂泥里。”

而当一切都结束以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种仿佛看透世间万物,宇宙恒星的彻悟,那种自己宛然成神的圣光,是无可比拟的。似乎在暗示着查尔斯即将陷入一场爱河。作者:代诺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00字

撒哈拉的故事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每次进入她的文字中,就希望永远停留在那一片无边无际的黄沙之中,丢掉现实的一切包袱,去聆听风拂过的声音,爱漫上的温暖。

有时候人就是容易羡慕自己未曾经历的生活吧,不管是虚构的小说,还是像三毛这样真实的生活点滴,因为生命渴望不一样的颜色,心灵渴求不一样的世界,于是人追求不一样的生活。这也是容易沉浸在三毛笔中生活的原因,会暗自幻想,会无限憧憬,如果自己以后也能有那样的人生,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一直期待自己,像当年读《看见》时柴静说的那样,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所以请那个自由不羁的灵魂再等一下,我想跟你约定,我会走过你曾走过的每一个脚印,感受你曾听过的每一个风声。

未来很长,谢谢你让我认识到你的生活与选择,让我看见你与荷西的简单幸福,平凡中自有不同,平淡中总有感动:)作者:林姗茜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及感悟15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及感悟1500字:

记得第一次看《月亮与六便士》恰巧也在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灵与肉:

此前一直以为毛姆对女性有偏见,尤其是在小说前半部分。而后才发现毛姆反倒是在揭露男性与女性的矛盾。无论是在伦敦的斯特里兰德太太,还是而后着迷于斯特里兰德的施特略夫爱妻,都如斯特里兰德(简称“斯”)所言“对喜欢的东西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男人的灵魂总是渴望遨游在宇宙当中,越远越好,但女人却总想牢牢抓住它,将它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家庭收支账簿里”,虽然不敢苟同男女性的观点,但对于占有欲的一方总试图用小把戏将对方“网罗”住的相处模式深以为然。

在斯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反倒似乎愿意成为被爱情作茧自缚的人,他和塔希提小岛上十七岁土著少女爱塔结婚并在岛上定居生下孩子。“她从来没有打扰过我,她每天洗菜做饭,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她对我百依百顺。她对我已经倾其所有。”斯对爱塔的评价可以看出,爱塔作为远离文明之外的存在,她以最朴素的情感对待斯,没有束缚给予斯最大的创作自由,并且成为斯创作的缪斯,灵感的来源。他曾喜欢模特儿就在身边的感觉,愿意在这小岛上直到死亡。他不再如之前那般受到肉体欲望的困扰,不再在艺术的创作欲和肉体的性欲之间挣扎,而是追求艺术途中,得到了真正的爱情,不同于斯特里兰德太太和施特略夫爱妻那般禁锢的爱情。

自然:

毛姆在小说后半部分花了大量的笔墨在描述这个远离人类文明的塔希提小岛,恰巧自己的歌单一直在循环播放BBC《南太平洋》纪录片的背景音乐歌单,十分应景。在这个偏远的地方,由于如斯这般怪异行为司空见惯,没有改变怪异且暴躁脾气的斯在这儿反倒获得了怜悯和接纳。这儿不像英国和法国那般,处处都是“方枘圆凿”,这儿的孔是多样的任凭你是什么样的塞子都能插进去。

在斯生命的尽头,也是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创造出荡气回肠的壁画,不只是对人体美的歌颂,交织着肉欲和激情;还体现出大自然独特气质,“即伟大又冷漠,即美丽动人又残酷无情”。

我仿佛置身与小岛上,那是一个远离文明环绕群山中的一个荒原小屋,我成为那名医生,在充满刺鼻气味且阴暗的屋子中窥得了天地,看见了人的原始本性,看到了自己。这是个世间美好事物不复存在的地方,但却凭借着神秘的诱惑力吸引人们通往伊甸园,去寻找能分辨善恶的智慧果。最终,斯亲手创造了这个世界,也骄傲地将其毁掉。他活着的十几年最终都是为了这幅惊世骇俗的壁画做铺垫,他一生的追求已经达到,不惧死亡

理想与现实/美与真理:

远离文明之处没有所谓的真理,所谓的善恶,所谓的道德,只有对美的天生追求。他的创作欲使其内心不得一刻安宁,毅然决然放弃人们眼中所谓的安逸、成功的生活,像一位朝圣者般去追寻美,以此化解心中盘旋的心魔。“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斯身上,你很难用道德评价他,很难将这么一个夺人爱妻并逼其自杀身亡毫无罪恶感的人称为“伟人”,在他眼中似乎也没有明确的善恶界限,但你也能看到他质朴的一面,比如一直不愿卖画的他将画赠送给帮过他的人。

也有人说斯的原型虽然是高更,但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新闻也不是讲究真实的人物传记,许多情节必然夸张渲染,事实上高更没有得麻风病,甚至可能没有创作出所谓惊世骇俗的画作并付诸于一炬。毛姆在小说中也给与其答案,小说便是对美的追求,而非真理与真相。如此想来,便能以更加纯粹虔诚的心态面对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人生而孤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并且孤立无援的,就像一座孤岛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的话,必须从瞭望台发射信号;这些信号大多是没有任何共通意义的,每个信号都是独立又模糊,时而存在时而消失,相当不稳定。我们总是尝试着想要把自己岛上的宝藏赠送给人们,但是他们却没有接收这些宝藏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也依旧是孤独的个体,既无法融入到他人生命里,也无法坦然接收别人的融入。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及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