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在写读后感时都会怎样写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我怀着对名师的崇敬,读完了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乍看题目,还以为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不然,这是窦老师平时的一些杂感,有的是写在网上的一些随笔,书中的内容有的是与教育有关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好像更了解她了,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都不错,我认为,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而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掌握这门艺术的诀窍,更重要的是掌握爱的艺术。

有些老师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也有些老师总是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其实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其实,这是教师情感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缺乏了“爱”,更缺乏了“爱”的艺术性。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们就对他们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也许我们还会暗暗自喜,但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你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为老师,我认为,对学生要从心底里拿出全部的爱心,爱得质朴,爱得自然,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想使爱独具魅力,还必须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我想,这才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在教学中,能成为骄人玫瑰的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我们善于自我“浇灌”,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们也一样能够激情绽放,留一缕芬芳在教育的这片园地里!让我们都来做一朵绽放在那校园里的玫瑰吧!作者:梁霄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1000字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优秀范文,欢迎阅读赏析。

午后的阳光异常温暖,手中轻抚着《爱的教育》。这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了,每次读完心里总有些丝丝的感动。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感人至深。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爱的教育》这个题目吸引了我。爱是什么?什么是爱?

爱,如午后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就像父母对我们那无私的爱:夏天,冰箱里会有好多冷饮,怕我们热着了;冬天,会都叫我们穿一件衣服,担心我们冻着了…这一个个不经意的举止,都包含着父母对我们的爱…..从书中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害怕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这些,都往往被我们忽略,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认为是最正常的,可是,如果你细细体味,你会感到:人生多么美好,充满着爱。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可‘爱’是宽广无边的.我常常在想,爱是什么?可是,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明白爱的意义——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爱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课。“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挫折,困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时,我们常常会怨天尤人,感觉这世间的一切都不如愿,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是孤独的,没有人在乎自己,爱自己。甚至有些人会自杀…..这些人多么可悲啊!

记得在报纸上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个来自高知识份子的家庭,最后崩溃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孩子字打出生时,家长给他营造的是理想的教育世界,在他的世界里,人都是善良的,都是好的。当他一个人去上大学时,身边的人都变了,他觉得世间的一切是多么的虚伪!甚至觉得周围的人是多么丑恶!他不能接受,就崩溃了。这则新闻告诉我们,父母只在意了教育,没有告诉孩子——只要有太阳,就有阴影。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到那份极为普通的一份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难道不是嘛?

爱的教育读后感: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抬头仰望太阳,她依然灿烂,温暖。这时,我明白: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用心体会,爱就像阳光一样永远围绕着我们。

《小脚与西服》读书笔记1000字


《小脚与西服》读书笔记1000字:

《小脚与西服》讲的是张幼仪的传记故事,当然绕不开徐志摩。事实上,我想很多人之所以会去看这本书可能也是出于八卦心理吧。我是某次买书的时候看到豆瓣评分8.6就凑了个单,本身对民国八卦并不感冒。在挑选飞机读物的时候,需要选并不太重并且稍微有点趣味性的书籍,所以就选了这本。读了之后对“接下来张幼仪的人生又会怎样发展”特别揪心,以至于很感兴趣地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是张幼仪的侄孙女听张幼仪口述写成的传记,可以说是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很多事情他们的家人都不能一一知晓。简单来说,如果从外人的角度,这是一个民国第一才子抛弃旧式婚姻的“乡下土包子”妻子,追求有才华的西式新女性的故事。但是从本书当事人女主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就是民国第一渣男抛弃妻子,不负责任的自由。

这本书的名字叫《小脚与西服》,典故是有次徐志摩有个裹着小脚穿着西服的女性朋友来做客,过后徐志摩问张幼仪怎么看她。她说小脚和西服不太配。徐志摩借由提出离婚,说他们俩正是小脚与西服的搭配。然而有意思的是,张幼仪虽然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较多,读书笔记但却未裹小脚,只是不管她怎样好学,试图拉近与丈夫在志趣上的距离,她的脚在徐志摩眼中都是一双小脚。而我觉得其中很大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识的契机就是旧式婚姻,所以无论张幼仪怎样力求变成新式,这种第一印象已经决定了最终印象,所以丈夫从未给过机会让她变成新式女人。

真相是什么呢?徐志摩究竟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为了追求爱情甘冒天下大不韪的英雄,还是自私不负责任却还希望得到世人赞誉的小人?我觉得用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一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不是他所做的那些事,而是围绕着他所形成的传奇……你永远不该摧毁传奇。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可能对一个人的真实相貌略有了解。

——《奥斯卡·王尔德传》

我们很难要求一部传记给我们提供“真实的答案”,但是好的传记却可以提醒我们这种混沌性。徐志摩渣么?要看从谁的角度看,而更重要的是,要看以哪个时代的标准看。

我很喜欢看这样的一种小说,它建立在一种和我们当下所熟悉的价值体系相悖的道德共识中,在人物面对冲突的时候——小说世界中角色之间怎么看待这件事;小说中的那个“我”(隐含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态度;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暗示的真实作者可能出于怎样的心态看待这件事;作者认为的读者(隐含读者)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和我同时代环境下的真实读者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而当这些态度都不尽相同时,我相信这会是一部很棒的作品。听起来可能有点绕,但这就是叙事学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地方。如果有这类作品,欢迎给我推荐!作者:羡辙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红岩》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1000字

《红岩》这本书是老师布置的假期读书任务,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写了《烈火中永生》这本革命回忆录,这就是《红岩》小说的前身,它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监狱里的斗争,小说里的许多人物都有真实原型,都有迹可循。

故事主要讲述了在1948年解放前夕,美蒋特务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者甫志高出人意料地叛变了,还为特务徐鹏飞提供了很多地下党的信息,许云峰、成岗、江姐、于新江、刘思扬等我地下党人不幸被捕并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的恶劣环境、特务的阴险狡诈、残酷的严刑拷打,都无法动摇革命同志们的坚强意志。同志们凭借英勇无畏和机智勇敢,一方面和敌人斗智斗勇,一方面秘密开展联络活动。

解放军快要打到重庆了,国民党还在做垂死挣扎,特务头子毛人凤下令让徐鹏飞秘密裁决共产党员。许云峰、成岗、江姐、李青竹等人被杀,英勇牺牲,当天夜里,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革命同志们同时发起了暴动,用鲜血和生命去迎接解放的曙光!

除了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这些鲜明人物以外,有两个人物令我记忆深刻,一个是正面人物成岗,另一个是反面人物郑克昌。

成岗不管是在被捕前还是在监狱里,都一直坚持在办《挺进报》,从未懈怠过。当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时他没有透露党组织的一丝一毫信息。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药物,只要往人的身体里注射进去,那么你问什么他就会答什么。可是成岗却以红岩那钢铁般的意志抵抗了这种新型药物的侵袭。这体现了他对党多么坚定的忠诚度和多么顽强的意志力!

特务郑克昌阴险狡诈、穷凶极恶。刘思扬被释放回家前,徐鹏飞对他的释放条件就是不干涉政治活动。刘思扬不答应,可是在报纸上登的却是“释放刘思扬,刘思扬同意不干涉政治活动”。郑克昌揪着这一点就假扮成共产党去审问刘思扬,想要套取我党信息。还有一次郑克昌假扮成受伤的高邦普到渣滓洞的楼七室去探听共产党的情况。还好郑克昌的这两次阴谋都被聪明机警的革命同志们识破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看了同名电影,使我对《红岩》的感悟更深了。红岩,已成为史诗般的称号。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去重庆的渣滓洞参观一下,去感受红岩精神!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笔记10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白人成为征服者、殖民者,而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是被征服者、被殖民者?

本书继承了“地理决定论”观点,但驳斥了种族主义论调。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相对的。人类能够在欧亚大陆导致如今高度复杂的文明,定居农业的出现是重大转折点。农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同,进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帮助欧洲人打败新世界。

全书共四个部分,共十九章。书籍脉络如下:

第一部分: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讲述了历史上的“卡哈马卡的冲突”,解释了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原因:

1)枪炮: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2)病菌: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3)钢铁:欧洲的航海技术;4)文字: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第三部分:从粮食生产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概述了欧亚大陆征服美洲的重要因素的演变:

1)病菌的演化:从密集人口所特有的病菌演化开始,欧亚大陆的病菌杀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大陆民族,比欧亚大陆的枪炮和钢铁武器所杀死的多得多。2)文字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文字。作为“蓝图复制与思想传播”的载体,文字使得欧洲人迅速发起殖民脚步,非洲和美洲内的南北轴线以及生态障碍不但阻碍了农作物和家畜的传播,也阻碍了文字传播,带来欧亚跟美洲的发展速度差异。3)技术的演进:从粮食生产到技术。农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阶级的分化,因为枪炮和航海技术在开放的社会更易于传播。4)政府和宗教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政治。定居农业提高了生产率,带来了食物剩余,养活了政治家。

因此,征服的直接源动力:病菌、文字、技术、政治。

第四部分:在5章中环游世界。讲述了各大洲的历史。

欧亚大陆征服美洲大陆的原因理解如下: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而且规模更大、技术更稳定,却没有发现新大陆,因为中央集权巅峰的明代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很有趣,欧亚大陆的统一带来了文明的传播,但中国却因过于统一导致落后。历史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作者:Anna

相信《《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