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拥兵者须自重——《君主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拥兵者须自重——《君主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拥兵者须自重——《君主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君主论》的第12章至14章主要阐述的是军队的种类、主要利弊以及统帅方法。读后会让人明白许多,世界各国体制机制、统治方式或许不尽相同,但对军队的指挥统帅都是如出一辙的。军队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捍卫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马基雅维里的论述中,把军队分为雇佣军,外国援军,两者的混合军和本国军队,并详细论述了雇佣军的由来、强烈抨击其危害,认为“意大利当前的衰败,就是长期依靠雇佣军的缘故”(第12章)。而外国援军亦是有害无益的军队(第13章)。作者主张君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军队,“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外,不应该有其他任何目标、念头,不应以他事为业,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当从事的唯一职业”为此,君主应该“采取行动、依靠思考、研读历史”(第14章)。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拥兵者须自重。这里的自重不是指专横跋扈,而是指谨言慎行。

旧约圣经中有一个故事,大卫请求扫罗王让自己与非利士人的挑战者歌利亚战斗,扫罗王为了给大卫壮胆,把自己的铠甲给他佩戴。但大卫试了一下就婉言谢绝了。他说,戴着这铠甲就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力量,他宁愿使用自己的投石器和刀子与敌人周旋。总而言之,他人的铠甲不是从你身上落下把你压到,就是会把你束缚的紧紧的。所以,上升到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把希望都寄托在别国,那么等着你的只有惨败或者是被吞并。

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的军事思想。事实证明,马基雅维利的军事思想在当时的意大利是正确的。在马基雅维利14年的政治生涯中,建立过辉煌的军事业绩。他撰写了题为《论佛罗伦萨国民军队组织化》的军事改革方案,并负责监督新国民军进攻比萨,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如文章开头所言,国家体制虽有不同,但在军队的统帅和指挥上,都是有很大相似的。马基雅维里的很多军事观点,在如今依然是可以借鉴的。回看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的历程,有很多印证了马基雅维里的军事思想。建党初期,中共早期领导人过于相信国民政府,放下武装力量,直接导致了“四一二”、“七一五”等屠杀共产党人的惨案。后毛泽东意识到了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马基雅维里的“要让军队效忠、必须建立自己的军事队伍、并要以自己的队伍作为后盾”、“君主不应对军事训练掉以轻心,而且在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更应注重这个问题”,换成毛泽东的话讲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国家发展到今天更是让人明白: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就不会有强大的经济建设的底气。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今也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古今皆知,利益是合作的最终目的,放在当下,这利益就是民众的利益。拥兵者须自重,不惹事、不挑事,尽力维持一个相对的平稳。因为只有平稳的发展,才是对民众利益最大的保障。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正义论》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正义论》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在《正义论》的第二篇中,罗尔斯主要讲了正义论在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中的运用。罗尔斯认为正义的社会的社会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过程:在原初状态中完成正义原则的选择—制定宪法—制定法制—在正义原则的指导下规范的使用,罗尔斯并且认为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也是逐步排除无知之幕的过程。接着罗尔斯给自由下了定义,并讨论了平等自由的三个问题:良心的自由、宪法的正义以及关于自由的优先次序。

罗尔斯对自由的定义谈了很多,他认为自由是一个体系,由各种基本的自由组成的,但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在合法的前提下)人做或不做某事,会受到保护并免受其他人侵犯时,可以说他是自由的。关于罗尔斯定义的自由正好反映出他的左派色彩。他的自由观可以通俗的这样说:在合法的前提下,人可以为所欲为。这是典型的左派的观点,这也是后来各类解放运动的思想基础。对于自由的理解在此之前很多思想家的观点要深刻得多,托克维尔曾说,如果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那是动物的自由;洛克说自由是指人类的自我管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皇帝或者氏族首领或其他什么人的管理。

接着罗尔斯重点谈论了良心的自由,其实罗尔斯的良心的自由更多的指宗教自由或信仰自由,罗尔斯明确的指出一个正义的制度必须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我认为关于宗教信仰的自由最根本的还是要明确对于人类而言是先有正义的思想还是先有宗教的信仰,这个先后次序决定了谁更起主导作用。

关于宪法的正义罗尔斯说宪法的正义体现在对于正义的两个原则的遵守上,体现在一部正义的宪法会产生一个正义的程序,这个程序会产生一个正义的法制

关于自由的优先次序依然是正义原则优先次序的体现,就是首先保证所有人具有最广泛的平等的自由。同时罗尔斯又补充说,如果有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那这种自由必须加强所有人分享的完整的自由体系才能存在;如果有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那这种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

接下来罗尔斯谈论了正义论在社会分配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要满足他的正义论的优先原则。值得注意的是罗尔斯较多的谈论了代际分配。也就是每一代应该为下一代储存社会财富多少为合适的,罗尔斯显然不同意为下一代尽最大努力储存的思想,他认为代际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储蓄率,换句话说就是一定的充分的现时的享乐是可接受的,这和西方近几十年的思想观点是一致的。

在第二篇的最后罗尔斯谈了关于义务和职责,关于义务,罗尔斯说当正义的制度存在时我们有义务服从和维护正义的制度,当正义的制度不存在时,我们有义务建立正义的制度。而对职责要求的强度则小于义务,罗尔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同意了正义的原则,并享受了正义制度带来的好处,那他就有责任担负正义制度给予他的职责,但职责是以自愿为前提的,而义务是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须履行的。

罗尔斯接着谈论了当你觉得这个制度不正义或有一部分不正义时,你是否还对这个制度存在职责和义务。于是罗尔斯提出了非暴力反抗和良心拒绝这两个观点,也就是当面对不正义时你至少可以做到这两点。罗尔斯认为这两种方式可以促进一个正义的制度健康发展。

本书的第三篇名为“目地”,在本篇中罗尔斯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善,正义感以及善与正义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善,在这之前罗尔斯已经定义过,所谓善就是人的理性的欲望的满足。在第三篇中他进行了更充分更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一个人的善是由在合理有利的环境下他的合理的生活计划决定的。要形成这个合理的生活计划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与合理选择的诸原则一致,这些原则包括有效手段原则、蕴涵原则和较大可能性原则;另一个是要在充分理解有关事实和仔细考虑后做出的谨慎合理的决定。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善不是正义,正义是人们在原初状态中选择的结果,是相对而言绝对的不变的,是衡量社会其它制度的是否正义的标准,而善只是人们根据环境做出的合理的计划。

接下来罗尔斯谈论了道德与正义感,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会自然而然的促进社会道德的成长,使道德从一个威权的命令式的道德逐步发展为根据原则自我发展的道德。在这样的社会中同样可以产生相应的正义感,而且这种正义感比其它不是正义制度的社会的正义感更加稳固。

关于正义感和善之间的关系,罗尔斯认为,一个符合两个正义原则的组织良好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合理生活计划支持和巩固他的正义感,也就是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其正义感和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到这里《正义论》终于介绍完了,说实话本书的第二篇、第三篇很难读,因为这位老先生将大量的篇幅纠缠于一些不重要的议题,而主要的思想反而讲的不够充分。

总体而言,我认为《正义论》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存在一个优先的正义原则,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建立和社会行为的施行都需首先进行正义的价值判断,以确定这种制度或行为是否正义,这就排除了一个社会为了某一个看似正义的目标而使用不正义的手段的可能,这样也使一个社会能始终保持是正义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语句摘抄及心得感悟


国富论读后感书评300字:

首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了解经济学书目的时候,发现这本大家都很推崇的英国著作,通过借阅,发现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工、劳动方式、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货币的作用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识,让我对西方社会的体制和状况有了新的认知,改变了很多旧的观点和看法,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是可以改变人的认识水平和理念的。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更加有兴趣了,多读经济学知识,会让自己了解很多不一样的观点,解释一些社会的经济现象,这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阅读书评:本书评分7.5分,推荐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们阅读,对你们的就业和经济状况会有帮助。

国富论经典语句语录摘抄,欢迎阅读赏析!

一、国富论简介:

《国富论》的作者是英国的亚当·斯密,这本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

二、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语句摘抄:

1、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2、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3、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4、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5、劳动技能的影响要大于有用劳动占比的影响,文明社会里产品的数量更多可以表明这一点。

6、人类是唯一会交易的动物,因为没有狗会拿骨头去交换。

7、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8、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9、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10、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11、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12、商人们不用去抱怨利润减少,认为这是商业在衰落,利润减少正是商业繁荣的自然结果。

13、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14、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15、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大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16、科学是解狂热和迷信之毒的良药。

17、一个人是富还是穷,依照他所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而定。

18、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

19、诚然,未有节俭以前,须先有勤劳,节俭所积蓄的物,都是由勤劳得来。但是若只有勤劳,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决不能加大。

20、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

国富论读后感心得体会:这是一本关于社会体制的系统性的著作,总结了很多关于资本主义体制中的经验,劳动力、商品、分工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少经济学的知识。

《谷歌方法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谷歌方法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吴军不愧是吴军,我喜欢他不是没有道理的。时不时,他总是带给我惊喜。《谷歌方法论》的最近几集一经发布,圈里志同道合的朋友奔走相告,按说我是应该第一时间读的,但是无奈最近我又迷上鲍鹏山老师,他实在是可爱,实在不知道鲁达竟是如此动人性格。说多了,下次和各位分享水浒传。

言归正传,吴军博士这几集的主题是死循环和如何走出死循环。

吴军博士从计算机的递归理论延伸到到循环的概念,循环就是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或者反复连续的做某事。计算机递归理论也差不多如此,但递归是有结束条件的,遇到某种情况就结束,所以与一般意义上认识的循环不同。没有结束条件的循环就是死循环。这种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陷入死局,看不到希望和意义。

庄子说,吾生有涯。不应该将短短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死循环上。容易陷入死循环的事情很多,择偶、交友、就业,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但,吴军博士认为家庭教育最容易陷入死循环。有多少父母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加在孩子身上,年纪轻轻就将自己的余生目标设置在培养孩子上面,而孩子长大以后以相同的模式生活并要求自己的孩子。读到这些时,说实话我是惊了一身汗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几年前听王人平老师讲座时看到的图:一个小女孩缩在沙发一角,她的母亲站在她面前指着她大发雷霆,小女孩怯怯呆呆地望着面目可憎的母亲,女孩身后是不断长大的身影,身体一点点长大,腰背一点点伸直,最终怯怯的女孩成了面目可憎的妈妈!

我们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太看中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竟然到了忽视自己一切的地步:不知道规划自己的职业,不会花心思在自己的工作上,只会给孩子设置这样那样的目标让他们去实现。孩子年纪轻的时候在我们的指挥下也许可以做到一些成绩,但一旦实现了我们给他们设置的所谓目标,反而没有了方向,他们不知道考上名校是为了什么,可能只是父母希望,家庭荣耀,自己比别人强。

这样的孩子不知道教育的真正用途,也不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

当他们到了中年,又会放下自己的一切,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又是如此,从此陷入死循环。

怎样走出死循环?

焦虑似乎是现代人的代名词,大事上焦虑,工作、房价、子女上学;小事焦虑,能不能选上好课、能不能调到好位置……焦虑无所不在。

自己首先尽量摆脱焦虑,其次不能让孩子继承到自己的焦虑。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什么会焦虑,原因是:对今天的事想得得不到,对明天的事想知不知道。

摆脱焦虑就要从这两点做起:想得得不到。第一,想的少一点。真的,别太不切实际,不可能完美。打开朋友圈,到处都是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看看就得了,别当真,钢琴、奥数、围棋、乒乓球,不可能样样精通。正如孙子兵法说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虚”,还是要坚持教育初心、保持定力,“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第二,如果还是想得到,那就努力少犯错,提高成功率。多从成功的人那里学习,成功的人,成功的事。别老是对孩子嘟嘟囔囔,因为我们没那么成功,真的经验不足。昨天看到《三联周刊》采访李亚鹏对李嫣的教育问题,李亚鹏的一些教育理念我很赞成,李亚鹏说:“我在李嫣的年龄就是个傻子,窦靖童说,何止你,连我都是傻子。所以,让孩子自己去发展”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太多成功的人和事会和他们相遇,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另一个焦虑的来源就是想知道未来,这点怎么解决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问题,未来之所以叫未来,就是因为它的不确定和不可知性,否则人生也太无趣了吧。记得我在高中时期,每一天都笃定地认为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外科医生,那种自信和希望简直不可一世,现在想来实在好笑,哪里会想到我成了现在的样子。其次,尽力把握住当下。很多人手机不离手的刷微信、微博,问他为什么,说怕错过,但到底会错过什么呢,错过祝福还是错过羡慕?要祝福的是人家自己的事,你若真的在乎她,绝不是一个点赞所能体现,如若不关心,少一个点赞又何妨?要羡慕的,更是人各有志,徒增焦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做好当下,比什么都强。

从人生的长河来看,每一次改变、每一次入学、中考,甚至高考,都没那么重要。学习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目的。千万别太在意眼前的得失和成败,一定要把单个事件放到人生长河里来看,眼光要放长远。我第一次考研失利,极具戏剧性的失败让我几乎走到生命边缘,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太感谢那次失败。

一定得给自己和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尽早的学到学习的方法,不会以学习为苦。人生是不断超越的过程,超越自己,超越别人,不要比较,连我们自己都尚不知人生结局,更何况我们的孩子。

多了解孩子,努力给他们树立榜样。吴军老师在文稿中提到有的家长宁愿送孩子去昂贵的补习班也不愿自己去教。我们的确给孩子上了辅导班,但仍不妨碍我们了解孩子,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评论老师的风格,一起消化学习的内容。让孩子去上辅导班,不是给你解脱的借口,更不是图省事的事,学习、教育不能是赌博,是一种投资。不能只看重结果,不看中过程,不想费事最终没有好结果,学习、教育是生活必需品,不是你今天赶紧做了,就可以万事大吉,躺着睡觉的事,所以别想着走捷径,别那么着急。

如果不着急,如果不那么看中眼前利益,如果没有赌博心理,必然会放慢脚步、节奏,把时间、精力、金钱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放在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上,这些事情也许从眼前看没什么用,但却是对孩子的一生有好处。大多数的我们是知道怎样是好的陪伴、好的教育,只是着急,不肯花时间、精力去做,如果想开了,花时间和孩子慢慢吃一顿饭,做一个游戏,读一本书,彼此增加了解、增长见识,不是很好吗?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感想,和各位共勉。

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夫兵者——道德经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原文】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现代汉语解读】

兵,是不祥的东西,天地可能很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它。君子以居左边为尊重,而用兵则以右边为尊贵。所以,兵者不是君子的工具,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它。把锋利的武器遮盖起来才是正确的,不要赞美它。如果赞美这些武器,就是喜欢杀人。这种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统领天下做领导者。所以喜事以左边为尊,丧事以右边为上。因此在部队打仗列队时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说是按办丧礼的方法排列。杀人多了,要为死者悲哀哭泣。战胜了,按丧礼的仪式办理。

【延伸解读】

这是老子对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说的,而不是对军事将领说的。一个领导者要深深地明白,不能以炫耀武力为荣,军事斗争只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当一切外交努力都无效之后,军事斗争才是最后的手段。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年代,国君们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他感觉特别深刻。这一篇是老子对于战争的态度。

中国古人认为左为阳升,右为阴降。阳为主,阴为从,因此左边尊贵。这一句老子用来说明用兵与正常的循序、观念是相反的。所以君子并轻易用兵,不得已才用的,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用兵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说“兵者不祥之器也”。现代企业经营中,有些企业只重视销售,几乎把公司的所有资源都用在销售上,在生产管理与产品研发上投入资源不足。在市场上大打销售战,扩张很快,但一遇到挫折,公司后继乏力,可能很快就倒闭。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铦,锋利的兵器。袭,遮盖起来。

老子在这里认为,战争是因为君王的德行还不足以感化对手,这是一件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这是一件不祥的事情,因为战争本身会死很多人,所以战争的仪式如丧礼一样。要对双方战死的士兵悲泣,战胜了也不应该庆功,而是按丧礼处理,以对牺牲将士的哀悼。

在国家层面,应该尽量减少冲突,发展自己,以德行感化天下,以自己的实力说话。在公司经营层面也是如此,发展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少打价格战、营销战。家族生活更是如此,家族争端一般都起于鸡毛蒜皮的事,不能因小失大。作者:高风清扬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拥兵者须自重——《君主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英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