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以下“《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所谓“读书笔记”或“读书札记”,简言之就是读书时将心之所得手录之于纸,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少时颇不以为然,总觉得凭着自己的记性即使达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是泛泛而读,留个大概印象的自信还是有的。而今年岁与日俱增,又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总有各种各样的翻书机会,所翻看书籍的种类逐渐增多,范围也相对扩大,脑袋里杂七杂八的装了许多连自己也无法辨识的东西,行到此时方才知道动笔读书的重要性,胡适之讲读书有“四到”,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到近一二年里才有追悔之意,实在可惜可叹,现在也只能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来安慰自己了。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读书笔记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该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写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写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后来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

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写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己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因此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读后感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一不小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战争是一个人肉收割机,战场上血肉横飞,沦陷区哀鸿遍野。老舍先生《四世同堂》故事发生的背景北平并没有因名字中有个平而得平,北平不平。

如果没有日军侵华,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将那么平淡地过下去:孩子们在大槐树下玩闹,大人们在大槐树下聊天。钱诗人自去做他的诗养他的花,小崔自去拉他的车,长顺儿自去放他的话匣子,黑毛方六自去说他的相声,刘棚匠自去舞狮子糊顶棚,李四爷自去给人跑腿帮人发丧,祁老人自去养养花逛逛护国寺享受他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祁掌柜自去布铺整天忙生意,祁瑞宣自去上他的课,瑞全自会毕业谋职,瑞丰继续当他的庶务主任,韵梅则继续当她的家庭主妇

然而,七七事变的枪声惊破了小羊圈胡同的宁静,地处僻静的小羊圈胡同在这场战争的浩劫中也是血泪斑斑,平民的命在战争的洪流里就是一粒草芥,随时可能被湮灭。无辜的小崔不明不白挨了枪子儿,清白正直的祁掌柜被羞辱而投河自尽,骨子里有贵族气的小文夫妇壮烈殉国,家乡早已沦丧的东北苦命女子尤桐芳身赴国难,热心邻里一辈子的李四爷被鬼子兵殴打致死,懵懂不知事的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也丧了命。他们或死得壮烈,或死得冤屈,他们的血无一不在控诉着侵略战争的罪恶。

在那场漫长的罪恶里,善良人的善良随时可能被践踏,有良知的中国人终于选择了奋起反抗,以血还血。善良的钱诗人被日本人抓去施以酷刑,但酷刑摧残了他的身体,没有改变他的中国心,昔日柔弱的诗人经过酷刑的洗礼,涅槃重生成了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血性的瑞全和刘棚匠选择了出城投军,读后感

在《四世同堂》的文字间游走,时而对侵略者刻骨的恨燃烧着胸膛,时而被沦陷时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北平人普普通通的爱国心所感动,时而对汉奸走狗的行为齿冷,时而又为那些在战争中死难的人而流泪。一句话,让我们把仇恨给敌人,把眼泪给同胞,把信念深埋心底。昂起头来,挺起胸膛,战争年代就勇敢地向前,哪怕赴汤蹈火,和平年代就踏实地做最好的自己,亿万个最好的自己加起来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作者:微雨燕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很久没有读书了,现在懒惰的都开始听书了。一边听一边睡觉,然后根本记住的内容还没记住几个。正赶上当当网卖书打折,想把之前没读完的书捡起来。

我买的是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作者是老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他的生平哦。我就知道他死在1966年,沉湖而死。还获得过诺贝尔提名,投票也是第一,但由于他已经去世,那届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川端康成。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我高中时候在我家找到了这本书的下半部分。我在没有上半部的情况读了下半部,读书时间是语文课,而且我就坐在老师讲台旁边,老师既没有没收书也没说过我。不知道当时,是老师也觉得语文课很无聊,还是已经放弃我了。不过,我觉得那时候语文课确实无聊,要不然我不能连故事内容都不知道就开始读下半册。为了圆我的上半部,我买了一套这部书看看。

我还读过老舍写的《月牙》。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不如他的《茶馆》、《骆驼祥子》有名。但这个《月牙》,曾经拍过电影,主角是宋丹丹。大家没事可以搜下这个电影,宋丹丹当时非常好看,给我都惊着了,我以为她只会演白云呢。嘻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惶惑、偷生和饥荒。我目前读到第一部分,惶惑。

书一开始就介绍了住在这个北京胡同里的几大家人,四世同堂的祁老爷、有些怪异的钱老爷一家,还有带着两个太太的冠老爷。他们遭遇的时代背景是北京城被小日本占领,北平沦陷。然后围绕这几家人,看到当时不同的人对于亡国不同的看法。

看到现在,最深的感触就是老舍的文笔真好。你通过他的文字,就能感觉自己置身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这不同于现在我们去北京那些南锣鼓巷旅游圣地,而是真实的老北京的场景。读完他的描述,我就能感觉我坐在一个四合院里,喝着老北京的瓷瓶酸奶,听一位老人讲了过去的故事。

比如:他描述北平被日本占领后当时的环境。在我脑海里,或者说受到现在影视剧影响,一定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天空也是灰蒙蒙的。可他描述的却是:

“头上已经没有了飞机,城外已经没有了炮声,一切晴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

最后五个字,完全震撼了我。是啊,当人们面对这亡国状态,一定是安静的,因为突然让人手足无措。这也是一定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的写出来的东西。

还有一段,是冠先生的两个太太吵架,姨太太桐芳赢了大太太大赤包。而大赤包在屋里咒骂桐芳,而桐芳当时的心理活动被描写的特别可爱:

“可是桐芳已经躲到自己屋里去,像得了胜的蟋蟀似的在盆儿里暗自得意。”

当时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只得意的蟋蟀,也出现了桐芳不经意得意的脸。不禁自己笑了起来。这种比喻,就是作者本身很有生活,同时他又懂得大家所理解的生活。你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吵架得胜,然后在内心暗自得意的时候。写出来,肯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并觉得他比喻的生动活泼。所以,文章要想写的好,要有生活,同时要善于比喻,善于联想。

在第一部分的第六章,上来就用了四段写出了不同年龄段对于战争亡国的看法。由于字数太多,我就大致总结一下。

祁老爷子这样的老人,期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打破了他的梦想。想去打仗,可身衰气败,上不了战场。

像祁天佑这样半老的人,事业固定,精力不多。也想享享清福。背井离乡逃跑,也不知道跑到哪里。

像祁瑞宣这样的中年人,有家有业,有爱国心。可上有老下有小也不能扔下家人奔赴战场。向日本人低头,却心有不甘。

想瑞全这样的年轻人,一腔爱国热血。可他们的手里是空的,没有办法抵御日本的侵略,想投靠组织打仗,可还不知道组织在哪里。

用了祁家四个年龄段的人,来写出了我们对于日本的恨,也写出了百姓们的无奈。这种写作方式就很好,用不同年龄段来写出同一个问题,我们对于侵略者的恨,还有我们无力施展力量的无奈。以后,我要是写作,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现在我还没读到100页,等我再读读,再来交读书笔记。

我不太喜欢读现在的人写的文章。

比如,那些鸡汤文。类似找个什么老实人就嫁了、女人再不爱自己就不行。里面固定会有几个小故事。没有人物描写,就仿佛从天而降了一个悲催老娘们,在那找不到对象唧唧歪歪,结婚不幸福就和闺蜜唧唧歪歪。每次看到这样的,我就能想起来,《无心法师》里岳绮罗剪的小纸片人,一点生命力都没有。

还有一些职业者写的文章,比如我读过法医秦明写的书,里面专业术语肯定是准确的。但是文章一点不吸引人,因为文笔还是差了一点点。感觉读完就跟看完法制频道的故事一样。就是你知道了一个案例,但你从里面没得到一点艺术的熏陶。

还有一些网文,能支持我看下去的就是想知道结局。我能一目十行的读下去。都不如我大学时期读的言情小说,你要读席绢的言情,还真能读到一些很不错的描写。

所以如果可以,还是读点好的小说,同样是消磨时间,为什么不读点好的。不读点让自己大脑稍微可以思考的东西呢?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心得感悟: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快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非常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己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这种力量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作者:苏涵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