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细心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独到的见解。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在写读后感时都会怎样写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我们来分析一下官渡之战的胜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且说袁术作死了自己,还连累一家老小被徐璆杀掉,这位临死还帮自己一家老小领盒饭,敬业啊。

传国玉玺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曹操所得。刘备知道袁术已死,让同来的朱灵、路昭回军复命,自己却不肯再回许都。自己上表奏明朝廷,留军马以保徐州。

曹老板手下谋士出主意,让车胄趁机杀掉刘备。车胄,觉得这事得找人商量商量吧,于是传来陈登商议此事。

哥哥哎,你找谁商量不行啊,非得找陈登商量。不商量还有机会活,一商量唯有死矣。陈登转脸就泄密给关羽张飞,关二爷的刀何其快也,车胄身亡。

刘备后到,一看彻底郁闷了。本来还能装装好人呢,这下好了彻底划地绝交了。怎么办,肯定得打架啊?打架没问题,问题是打不过。陈登这个时候跟刘备出主意,求救于袁绍!消息传到袁绍那里,却是各执一词乱成了一锅粥。

田丰认为,连年征战应该修养生息,而送俘虏给天子。送不过去,就找到曹操挡路的理由。同时屯兵黎阳做好准备,三年大事可成。审配认为,我方这么强大,为什么要坐失良机等这三年。

额,你他妈不对!你他妈才不对!哎,擦,别打我脸。最后许攸、荀谌(chén)正好从外面回来,袁老板觉得他俩有主意让他俩说,他俩异口同声的说打呗。好,袁老板终于下定决心,领兵三十万,发檄文提兵黎阳!

曹老板大怒,不回来也就算了,还杀我的人马夺我城池。派王忠、刘岱打着自己的旗号前去攻打刘备。对于袁绍的处置,却也有不同意见。孔融认为袁绍兵强马壮、文武众多,只能求和。

而荀彧却一言指出了袁绍团队的致命缺点,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兼容,必生内变。历诋众谋士之短,但确中其病。可见知己知彼,不独能知彼之主,亦能知彼之辅也。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既然如此,曹老板也下定决心打他个天翻地覆吧!谁想到袁绍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手下谋士不和不思进取。袁绍心里泛起了嘀咕,也不思进兵。曹老板一看,不打啊,不打我回家吃饭了啊。自己引一军,回许都去了。

再说刘备这边,听说打着曹操大旗的部队打了过来,心里吓的一哆嗦不知虚实不敢妄动。刘岱、王忠在离徐州一百左右扎营造饭。曹老板忽然下令让他俩攻打徐州。

刘岱、王忠这两位也是一哆嗦,人的名树的影刘备哪有这么好打。两人相互推脱,最后竟然抓阄表决。最后倒霉的孩子王忠,中奖了。没办法,王忠只能带着一半兵马前去攻打徐州。此时,陈登已经猜出曹操不在军中,只是虚张声势而已。最后,商议由关二爷前去探听虚实。

这一次还好,关二爷刀下留人,把活的王忠抓了回来。王忠,名字很忠,身体却很诚实。面对这敌人的严词拷问只有三个字,我全招。曹丞相只是让我们来当疑兵的,很痛快的就出卖了曹丞相。

二爷抓了个活的,张三爷岂能落后于人啊。张飞再三要求,前去活捉刘岱。刘岱,当年也是虎牢关伐董时候的一镇诸侯,不可小瞧啊。张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不信就去试试吧。刘岱听说王忠被抓宁可天天听着张飞在阵前哭爹骂娘,也不肯出去迎战。

人总有长大的时候,张飞破天荒的开始用计了。苦肉计,当然了苦的是一个小兵。张飞传令晚上十点钟左右,前去劫营。自己却装作喝酒酊酩大醉,很理所应当的打了士兵,士兵又恰巧跑到了刘岱营中,后面就不用说了吧

刘岱终于和王忠重逢在刘备营中。现在袁绍不打,刘备自己也撑不住啊。

没办法,只能装死装无辜的自己跟丞相是一心啊,还放刘岱、王忠回家。自己却做好了准备,兵分几路互为掎角之势。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鹿死谁手,决战官渡——三国读书笔记之官渡之战


鹿死谁手,决战官渡——三国读书笔记之官渡之战

现在看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只有四个字形容,以少胜多。经此一役,曹袁二人之性格,指挥力、决策力对比可谓一目了然。

以少胜多并非是兵法常态,以多欺少才是正确路线。为什么袁绍拿了一手好牌,反而输的如此惨烈?这个我们要从头说起。袁绍一方,对于是否出兵,谋士团成员的意见是相左的。

田丰认为现在不宜大动兵戈,要等时机。而逢纪认为咱们主公行的是仁义之师,有什么不能出兵的呢?

结果逢纪胜出,田丰被关进打牢闭门思过去了。行兵到阳武,沮授也因提出“咱们兵多而不精,建议以守为战略主线”策略被关了禁闭。

战役还没开始呢,袁绍就自断双臂。

反观曹操这边的情况,虽然大家心存恐惧,但是高层却意见统一,只有一战。荀攸提出看法,就是速战,咱们的粮草拖不起啊。

两军对阵,曹操说我奉旨讨贼,袁绍说我奉衣带诏讨贼。一言不合,开打呗。结果曹老板,这一仗大败,只好退守官渡。两军开始了,斗智斗勇的拉锯战。袁绍这边推土成山,向曹营射箭,曹军造了霹雳车,反击袁军。袁一计不成,又想挖地道,也被曹军所破坏。

这个时候,曹老板撑了两个月,军粮捉襟见肘,谋生了想要撤回许都的想法,写信咨询荀彧。

荀彧一言点破天机,我们就这么多人,竟然跟袁绍对峙了两个月没有被打败,不正说明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撤?只要坚持总有机会。故事的转折要从曹操部将徐晃的手下抓获了袁绍细作,得知韩猛要押送粮草送到军中。徐晃的办事效率还很可以的,顺利的烧掉了韩猛的粮草。

这个时候审配,向袁绍建言,行军打仗粮草为重,一定要重兵把守才可。

袁绍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派爱喝酒的淳于琼前去驻守乌巢。而曹操这边粮草也已经告急

曹操写文书给荀彧让他置办粮草事宜。可是,这书信却没有送出去,最终落到了许攸的手里。

许攸很高兴,这么大一馅饼落我头上了,赶紧去袁绍处,建议袁绍去攻打许昌。

袁绍半信半疑,觉得这会不会是曹操设的一计呢?正说话间,审配派人送来了许攸贪赃枉法纵容亲人的书信。袁绍大怒,就你这种人还来我这里献丑,不杀你就不错了,还不滚蛋。许攸郁闷之下,投靠了曹操。曹老板生死存亡之际,自然是礼贤下士。在坚持用人不疑的情况下,亲自带兵前去乌巢劫粮,留下众将看守军营。淳于琼喝的不省人事,乌巢顺利被劫。袁绍一方看到乌巢被劫,又产生了意见分歧。

张郃认为应该前去救乌巢,而郭图认为劫粮曹操必定亲自前去,不如趁此时攻打曹操营寨,肯定一打一个准。

双方争执不下,袁绍采取了你们都对,我都听的策略,既派蒋奇前去救乌巢,又让张郃、高览前去攻打曹营。结果蒋奇被杀,张郃、高览攻打也不尽顺利。

郭图怕张郃回来找自己对证,设计离间张郃、高览与袁绍的关系,只是两人投降曹操。

事情到此,胜败已分。袁绍带着800余骑仓皇渡河而逃,而曹老板大获全胜,犒劳三军军士。至于袁绍逃走后的故事,只能放下下一篇中来说。作者:秦少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衣带诏曹操与刘备的博弈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衣带诏曹操与刘备的博弈

王忠、刘岱跑回许都,曹老板很生气,你俩还有脸活着回来?孔融劝阻,两人才有幸留下性命。

时至冬日,曹操也有心无力去攻打刘备。只好先去招安刘表、张绣。无独有偶,袁绍此时也派兵去招安。

一桌饭,却来了两家客人,到底降谁?谋士贾诩,看的很清楚,知道能够笑道最后的肯定是曹操。于是乎,赶走了袁绍的使者,投降曹操。曹老板也果然如贾诩所料,善待张绣。

狂人祢(mí)衡,闪亮出场受死了。其实不知道,此人的才能到底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胆子的确大。最后被曹操送给了刘表,刘表打发给了黄祖,黄祖实在忍不住杀掉了祢衡。

不知道祢衡怎么想,但是起码死得不值。不要把别人当猪,但愿自己不是狗这句话,祢衡应该好好的思考。死不足惧,关键是你为何而死?为何而狂?

董承这边,刘备一走,基本上计划落空了。整日与王子服商议,也没能有办法,一气之下一病不起。皇上很贴心,派出名医吉平前去慰问。董承,天天长吁短叹吉平也不敢问。

正巧一日,董平睡觉说梦话,大喊了一声曹贼休走,这回露馅了。吉平问道,你想害曹公?董承瞬间一身冷汗,不知道咋接这话。吉平说,国舅别怕,我虽然是小喽啰,但是心中未曾忘记大汉啊。

好险,未曾忘记就好。那就一块签个名吧。咬了手指,签了字。吉平很是风轻云淡说道,别操心了,曹操命在我手,趁给他看病的机会,一点毒药就毒死他就成了。

这边大义凌然,谁曾想隔壁就是苟苟且且。董承心里高兴啊,一抬头看见自己的家奴秦庆童和自己的侍妾云英正勾勾搭搭呢。男人嘛,对这事一般很忌讳,顿时火冒三丈,给我狠狠的打,打完先关起来。

董承似乎忘记了,自己现在谋划的是什么营生。如果打完之后,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事也就算了。可是没打死这事可就大了,小人哪有这么好得罪呢!果然,秦庆童半夜逃走,转脸毫不犹豫的就跑曹操那里告发了他们几个密谋的事情。

吉平怎么能玩的过曹老板呢,三言两语试探之后就被揭发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严刑拷打了。面对敌人的拷打,吉平致死不招。可是不招也没用,至此当时谋划的人,基本被一网打尽。

顺带着差点连累了汉献帝,让曹操萌生了废除汉献帝的念头,幸好程昱劝阻。额,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老板怒气未消,进宫杀掉了董承的妹妹董贵妃。一代帝王,连自己的妻儿都保不了,何其悲哉!杀掉了在朝中的五人,还有刘备、马腾逍遥法外呢,这事不能忍呀。程昱说,马腾屯兵西凉不好打,好生慰劳,回头腾出手来,把他骗到京师干掉就行。

刘备目前在徐州,兵力分布成掎角之势,也不好打。先放一放,不如,先打袁绍好了,柿子还得拿软的捏不是?

这个时候,正好郭嘉回来,曹老板征求意见。郭嘉看的很透,袁绍性迟多疑,不足挂齿。刘备现在刚开始重整军队,趁着人心未稳,一战可定!好,那就打刘备吧,有实力真好,想打谁打谁。

传到刘备那里,顿时慌了手脚。只能求救于袁绍。袁老板现在正因为儿子生病痛哭流涕呢,想着陪儿子去地下的心都有,哪有心管刘备这种闲事。不过还是说了句面子话让孙乾传给刘备,要是混的不咋地,就来投奔我就行。

刘备听了结果,估计跺脚骂娘的心都有。张飞出主意说,曹兵远来一路劳顿,不如去劫营!刘备很高兴,我弟现在大有长进呀!好,今天晚上哥哥跟你同去劫营,杀他个天翻地覆!

劫营到底顺利否呢?且听下回分解。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人物曹操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人物曹操

曹操是三国的主角之一。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忘不了他的细眼白脸的奸诈形象,包括罗贯中、司马光在内的古代夫子们,总是戴着封建正统观念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这个人,以至被骂得体无完肤,遗臭了1700多年。但在当代历史学家眼中,曹操则没有那么坏,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我们想,功大也好,过大也好,至少大家都承认曹操是一位能人,是一位智慧和胆略非同时代人可及的大腕。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夏侯,老家在沛国谯县,他父亲年轻时被太监曹腾收为养子,就跟着姓了曹。初任洛阳北部尉,率兵镇压黄巾起义,后在何进手下任典军校尉,董卓乱朝,他行刺未遂,潜逃出洛阳,发矫诏讨董卓,并加入讨董联军,盟散后,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招贤纳士,积蓄力量,先后击败黄巾军和吕布、张邈的进攻。公元196年,他率部迎汉献帝驾幸许都,狭天子以号今天下.从此汉室大政归他一人掌握,此后他利用这种政治优势先后除袁术、灭昌布、驱刘备、降张绣,大破袁绍,完成北方的统一。公元208年南击刘备、刘表,乘乱袭入荆州,因胜利冲昏头脑,战略战术上一误再误,致遭赤壁大败,统一·中国之宏业因此付诸东流,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又西击韩遂、马超、张鲁,平定关中,占领汉中,内政上选贤任能,为政得宜,境内安定,又排除异己,使汉献帝进一步傀儡化,权势日益煊赫,自晋魏王,公元220年病逝,年66岁,曹丕继位后,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之所以能开创统一北方的基业,首先得益于他超人的战略洞察力和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在《三国》中,曹操的谋略可以说无人可敌,至少不比诸葛亮差。在军阀混战中,他为了保护自己,对付敌人,常常采用挑拨离间、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的手段,他以计挑起了袁术与刘备的矛盾,使两方杀得难解难分,自己却冷眼旁观,坐待敌人削弱。他看到吕布与刘备过分亲密,便设法离间他们的关系。尤其是迎天子驾幸许都,透露他极为远大的战略目光,汉献帝自被董卓劫到长安后,司徒王允和吕布合谋杀死董卓,汉献帝又落到李催、郭汜的手里,后来杨奉、董承又将汉献挟持到洛阳,这些人把汉献帝抢来夺去,无非是以为奇货可居,汉献帝返回洛阳后,曹操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抢先把汉献帝抢到手,就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取得有利地位。公元196年,曹操领兵入洛阳,亲自朝见汉献帝,他为了便于控制皇帝,借口洛阳破坏严重,皇帝无法居住,就强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发布自已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封袁绍为太尉,袁绍以太尉位在大将军以下,拒不接受任命,曹操看到自己的实力不如袁绍,干脆就将大将军一职让给了袁绍。曹操在用兵打仗上也颇有一套。濮阳城大战吕布时,陈宫以田氏诈为内应,诱曹操进濮阳城,遭到重重围困,幸亏被典韦救了出去,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自己被火烧死,一边设伏要道诱吕布来攻,吕布信以为真,果然倾众来攻,遇伏犬败。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大战时,袁绍手下的颜良先被斩杀,接着又派文丑自延津渡河南攻。曹操面对敌军,下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丰厚的粮食辎重成了袁军的诱饵,待文丑军迫近时,操令部下解衣卸甲,尽放其马,文丑军一哄而上,前来抢夺,队形顿时混乱,曹操乘机下令掩击,文丑军大败。象这种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奇谋,在曹操那里还可以找出很多。

善于玩弄权术,是曹操的另一重要特点,他的“奸雄”绰号即由此而来。例如对于狂士祢衡,曹操恨入骨髓,早就想杀之而后快,但他又怕自己亲手杀死祢衡,后世会遭骂名,故借刘表之手置之死地。关云长投降了曹操之后,曹操深知云长不会在此处久留,故当云长一行20余人自许都出走之后,曹操并不追赶,程昱曾劝他说:“您这样厚待关某,他却不辞而别,读书笔记其罪莫大,如果让他归附袁绍,必后患无穷,不如追而杀之,以绝后患。”曹操假惺惺地说:“我以前已经对他许过愿,今天不能失信,他要走就让他走吧。”并且还派张辽赠送路费、征袍,以作纪念。曹操客客气气,给人以忠厚的印象,实际上他早就布置了五道插翅难越的关卡,挡住关云长的去路,只是他过低地估计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能耐,才让关羽侥幸逃走。后来曹操看到云长已逃离虎口,不可追及,赶紧又派人补送通行证,以示“关怀”,暗中捅刀子,明里却要做好人,奸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奸也是一种智慧,曹操的奸也有可爱的地方,他从他的奸中捞了大量的好处。

残忍也是曹操的本性之一。他曾有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的心之狠、手之辣,决不次于三国的任何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他自洛阳逃出后,残忍地杀死了好友吕伯奢一家。他与陈宫夜宿吕家时,闻有磨刀之声,又有“缚而杀之”之语,他把人家要杀猪待客误认为是要对自己下毒手,起来杀死吕伯奢家属,不久方知为误会,途中遇吕伯奢,本应解释误会,或远躲他处,不意竟残忍将吕杀死,陈宫骂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另有一次是曹父被陶谦部下误杀,曹操兴兵报仇,竟对无辜的百姓大加杀戮。他对前去复仇的部下下令说,只要攻下陶谦的城池,城中百姓一律杀光。他的部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沿途遭到空前的浩劫。

总之,曹操是极为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做了很多坏事,但也做了不少好事,他削平了北方的各路割据军阀,恢复了北方的封建秩序,使那里的人民过}r安定的生活。他选贤任能,整顿吏治,政治清明。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千古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总之,曹操不愧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短处虽然显而易见,但自古以来不少人过分夸大了他的缺点,把人看扁了,看成一无是处。鲁迅就说过:“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作者:我叫赵楠老左乃在下别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00


这个暑假我过的很是充实,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正直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喜欢《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之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国演义官渡之战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