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诗经读后感800字

诗经读后感800字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诗经读后感15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诗经读后感1500字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一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一精一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一娘一。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美好,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个僚字,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一捏一捏拨撩着自己的心。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自觉得理解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诚实的意向啊。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面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一爱一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一爱一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就好像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一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一精一简又一精一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一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一精一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一爱一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一性一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诗经》之读后感1500字


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直存活于心。 题记

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

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因为纯爱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爱情可以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爱情还是爱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

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因为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美好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可以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可以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怀念古人,不知是因为他们太真诚,还是因为我们太复杂。

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意义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

毕竟,离久了,易思念。

《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读后感1500字2020


诗经读后感1500字2020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2020,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2020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美好,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个僚字2020,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拨撩着自己的心。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自觉得理解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诚实的意向啊。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面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爱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org)就好像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2020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是个大众教育家,他这样唱的诗,很可能就像现在周杰伦《双节棍》一样通俗流行。但后来《诗经》被置于六经之首,再加上那个没有注释谁也看不懂的《春秋》,于是在一般人看来经典似乎从此和通俗势不两立。《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高山仰止,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不再通俗的是《诗经》的文本,而在我们这些热爱汉语、喜欢诗歌的人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诗经》的元素。她会不停地跳出来,刺激你去了解整部《诗经》。至少对于我来说,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又止步于他佶聱难懂的文字。这样徘徊的心态持续了十年,终于在去年的冬天下定决心一字一句啃掉她。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巧,在我看来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说是啃掉,实在是因为心态的浮躁。果然进去了,就是一种自在的飞翔。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目的是诗性地活在大地上。诗是对生活的揭示、还原、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还原了自我、升华了人性,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土国城漕的劳苦和死生契阔悲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但我又不能,一本《诗经》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读法,谁也无法保证谁能准确解读诗( )意。但依靠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做到不断接近诗意的。安意如无疑是读诗、解诗的高手。
你看她,在云南丽江的三月,坐在客栈的阳台上看云,看见日影衔山,有妇女背着装满一家生活的箩筐经过,看见《式微》家人的期待,那种“薄弱的未被剪绝的美,似在黄昏时望见的天际里最后的一缕霞光,远处小屋透出的一点橘黄灯光,遥远难求,竟未至绝望。”她从这里切入《诗经》真是别有风味。在这里她不用情景还原法,只写自己,只写身边,古今异同,情理相近,哀婉的古诗被她一点拨就进入了你我的生活,不变的只有对生活艰辛地深味和体会。看到《木瓜》想到家乡清甜滋养的瓜果脯,由木瓜的美好,再想到男女恋爱的轻快活泼,又到电视上的婚恋速配,《木瓜》一诗的轻快可爱到了她文中也变的轻快可爱。古代毕竟久远,虽然借助文字,我们可以情景还原,但书中得来终觉浅,不能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理解诗意,终究是空发感慨。由这样浅显地介入,深沉的感悟,诗性便在你我心中充盈。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和《楚辞》一样,对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文人都从《诗经》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相对《诗经》来说,后世的诗文更易学易懂。所以结合后世之诗文,进行诗意与诗意,诗境与诗境等等的对比阅读,对于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无疑是个方便之门。在这里安意如告诉我们,与诗词的理解,要有一种邂逅。早年她看《神雕侠侣》,程瑛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以真面目示人。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纸上反复写着一句话:“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如今读《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种欲言又止,眼波流转的韵致近现眼前。从风雨如晦到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她看到了“读诗经就有这种好处,它告诉你所有的艺术都有迹可循,无谓过度迷信崇拜,只是语言的天才,他会将文字表达得落花无声,踏雪无痕。”白居易踏雪无痕,我们的安意如却明察秋毫,凄凄的《风雨》就有了明亮的色彩。
《诗经》不单是诗还是史,她记录了春秋以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对先秦正史的有益补充。同样的,结合当时的历史资料读《诗经》,对正确理解诗意也是必须的。这里说史,不单有正史,也有野史,甚至有些是传闻和猜测,但只要合理,都可以把诗解的相对圆满。《新台》等近十篇里都讲了卫国的一件事,把这些不同的诗,用同一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反复吟咏,我们就能感受诗中厚重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安意如并没有拘泥《左传》《国语》等正史而进行简单复述。历史总是人写的,总有人的感情好恶,价值取向。这在里安意如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被历史唾骂了几千年的宣姜予以同情,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同一篇诗,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正确,谁不正确,就有看谁的论据更足,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谁能把故事说的更好听,更好看。《召南?野有死麕》历来众说纷纭:“‘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卫宏《诗序》),‘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郑玄《诗笺》,‘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朱熹《诗集传》。“(安引)而在安意如看来,这完全是一对青春少年浪漫相遇相爱的故事。《诗经》短短二三十个字,经她一还原,就成了一个跌跖起伏,意蕴幽长,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这是何等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啊。
总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信息刺激着,想读《诗经》的话,就借鉴一下安意如的方法吧,如果你想更省力,那你就读她的书,她会告诉你,《诗经》其实是这样有意思,这样容易读,这样就在眼前,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高山仰止的经典。

《诗经》读后感1000字


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

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是真挚的感情,是纯粹而动人的,或许我想这就是诗经的迷人之处吧。

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动了。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国精神啊!什么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心念念到极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时此刻,他一定正在骑着战马,驰骋在沙场上,那种气势令人震撼,那种精神令人感动!读久了,会让它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从容的面对世界,因为它,我变得更加优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诗经,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条微博,曾经有一句这么形容它—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仔细回想起为什么独爱诗经?因为它有经历时光风霜后的厚重,有经历岁月涤荡后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长,内心澄静,通情达理 它会细腻到让你感动到直掉眼泪。

这就是诗经,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穿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想紧紧的抱紧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粮,我最真挚的朋友,以至于我百转寻之,只为以筑固旧梦。

《诗经》读后感2000字


是你路过我的倾城时光

于千万书海中拾起了你――《诗经》,将你在经典中沉淀的灰拂尽时,朱颜展现,自那刻起,我便将心脏献给了你,人生路漫漫但光阴很短暂,你用经典的力量在我倾城的时光中留下了最美的一笔。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你的封壳是轻钞纸的,上面描绘着一幅小河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象,微风来,轻浅笑,一抹桃粉色就浮在花瓣上,身旁的荷叶兜着一盘子的珍珠给荷花少女,好不可爱的女子啊!如此美妙,我便忍不住想要了解你更多了……

当你来到属于我的读书时光时我就倾心于你了,想到这我就知道我对你的感情还会上升到“爱”的地步,“爱”不是简单的。你是中国古代千年的美的一粒结晶,你的身后有唐宋元明清几代诗人临风把酒的吟唱,身前是诗词歌赋的朝拜,你不简单,爱你便要有承接泱泱千年情感的准备。不过你已历透风雨洗濯,驾着洁白细腻的云朵,披着轻盈的蚕衣,盘着低垂的青髻,款款至我面前,别不信容颜可以永驻。书中自有言如玉,所以这是一位白首不惊,风骨不危的美人。

《诗经》是个素朴的女子,她以“赋,比,兴,风,雅,颂”为六义,有一词“风骚”中的“风”就是指其中的《国风》;她风轻云淡,只愿带诗歌雅韵来与世人共享,她像一池春水,洗去凡尘铅华,还原一个本真与你。

现代社会可谓日新月异。颠簸泥泞的老路被压路机走过变成一条条的油柏路,公子赶考不必跋山涉水,信息也不只从书中来了;手指轻轻划,鼠标轻轻动“腾讯八卦”轰炸手机、电脑,我们似主动却被动的接受着好、坏混杂的各种新闻,在这一滩的浑浊中许多人迷失了自我。庆幸我在信息的乱世里遇到你,原来,之前的漂泊不定是为了在向你靠近啊!他们说你承载的东西太过厚重,既然是爱你的我便可说出很多理由。《诗经》是我国传统的经典,她说的是我们祖先们在世间经历的生、老、病、死,爱、恨、情,她很简单,她来自生活;人类一代代的繁殖连基因都还保留有祖先的一部分,祖先们是把生活揉进《诗经》里的,再把《诗经》唱到骨子里,我们中认为她厚重的人只是还没发觉自己对她的爱吧!,世事喧嚣,从骨子里找出《诗经》。

《诗经》中有祖先们生活过的气息,每当想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的诗句我总是迫切的想要有一个“南柯梦”,穿过树洞,看看前世的自己,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体会,是其他书籍不可取代的感受。

不过她也是个令人成长的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第一次从妈妈,外婆以外的其他人口中知道一个女孩的标准:一个女生可以没有华美的丝绸罗袍,没有倾城倾国的绝世好容颜,也可以没有富可敌国的完美家世,但是,必须有灵魂,用灵魂去支撑的女孩,怎能不是窈窕淑女?又何求无人爱呢?是啊!爱人是要爱她的灵魂。

我听说,任何东西都是有味道的,我认为《诗经》有一股檀香。檀香是香气中的一种上品香,《诗经》便有这香气。这香有淡淡的木头味,或可说那是佛珠的味道,那是一种闻起有踏实的感觉,更令人有大彻大悟之感的味道……

还记得我的小学的教学楼有一栋五层高的教学楼,它的侧面面向车水马龙,面向上学来的芊芊学子,它上面有闪烁着金光的“年年桃李,岁岁芬芳”几个大字,那时每天上学看到这楼便会在嘴上念起。学生就像一株株幼苗,青青涩涩,毛毛茸茸。老师在上面细心的浇水施肥,不久,青苗是小树了……它的个头已高过老师了。它不是小树了,花香散发到十里之外,老师的背也驼了,不在乎眼前的几缕白发,想直直腰瞧瞧他精心养育的花儿是如何娇艳,可终究是老了,只得低头笑笑,挪步来到身旁的树下,坐在大树突出来的根旁,背倚着树干,眯起眼望着树,南风轻轻过境,老师露出灿烂的笑容;树叶间漏下来的时光,流进他深深的皱纹里,大树将枝叶拢起,为他遮阴盖阳,大树可以做他坚强的靠背了。“投我木瓜,报之桃李”的那份感恩便是这般吧《诗经》?

已说过《诗经》有祖先们生活的气息,其实它里面还住着小仙女……

风雨俱来时,凄凄潇潇,鸡儿鸣叫声喈喈胶胶,一位羞涩的农家少女拧着手帕,微微侧头想藏起自己浮上粉红的脸颊道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多可爱的女孩,记得老舍先生说过“最难得的是一个女子的脸红”,每当读起这句时总会笑,这也是个敢爱之人。

又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我看到有人给里边的美人取了个“月光美人”的称号,佳人在月下走来,周身缭绕着月光青寒的白雾,佳人似天上仙子下凡,怎能不美?

若要说起《诗经》寥寥几语谈不尽呐!她里边还有许多鸟兽虫鱼,稀奇古怪……

于万千书海中与你相遇,看你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不娇不羞,轻轻松松就在我最美好的倾城时光里留下一笔点染,任光阴也不敢将你腐蚀,反却历久弥香,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诗经》读后感900字


最美不过《诗经》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只为来到我的身边。《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她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没有庸俗之气,她吸引我去领略那古朴而又优美的辞章,去感受那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

在我的眼中,最美不过《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得红艳似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的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受。细声慢吟这名句,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充满了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人。看啊,多么美好的祝词。这种情绪,这种祝贺,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在我看来,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生死不分离,一同老去的相依相伴,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倒了无数身在爱河的人们,渴望美满爱情的人们把这诗句当成对另一半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离。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与你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朋友的隽永深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报赠子我,我就用琼琚作为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珍意情意永相好。朋友之间珍重彼此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揭示了朋友之情的实质不是获取,而是给予。礼尚往来,朋友之情才能保持下去。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人们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价值的高低,则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

《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去领会她那份独特的美,使我们折服于这独特的美。最美不过《诗经》,我甘愿倾倒于美的《诗经》。

诗经读后感500字


《诗经》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展示了周原大地、渭水流域周人和秦人的生活画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诗经读后感500字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诗经读后感500字范文【1】

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

《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

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硕鼠由于贪吃而体态肥硕,借以突出了剥削阶级的贪得无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八行。

各章均重叠硕鼠,把剥削阶级丑恶的面目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他们的仇视情绪。

令我为之感慨万千。

更为重要的是,这首诗每章的末两句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表达了一种向往、追求没有剥削、压迫,充满欢乐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

这就是人们抗拒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感情。

后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片乐土。

是啊!这些不劳而获的人不种不猎,却占有大量财富,过着寄生的生活,而劳动者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太不公平了!

劳动最光荣!我鄙视那些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

诗经读后感500字范文【2】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

这两个字就好,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探求,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虽然古人都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我觉得,好的诗,也是硕果仅存。

吟诗对赋的成百上千,但我却钟爱《诗经》,它如同彼岸花,一直存活于心。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个繁华的新世纪,却没有几个人记得它。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只是,在历史的鸿沟中,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

当我们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投入历史的洪流之中。

于是,我们渐渐习惯唱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但我尤其偏爱《诗经》。

也许《诗经》更暗合了尘喧中隐逸着的青青翠色。

《诗经》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你以为寥寥几言便能铸就《诗经》吗?世间的诗甚多,或因发泄太尽而流于刻薄;或因随波逐流而流于浅俗。

《诗经》是心,一颗古色古香又温润如春的少女心,明媚,带着烟花绽放的绚烂,很迷人,很美好;是雨过天晴时的彩虹,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的雪白的花;《诗经》出自忧伤,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

在某种意义上,《诗经》就是心的追求与寄托,是一种哲学意味上的诗意与缠绵,是大爱无声的震撼与感伤!

《诗经》就是为绝美存在而诠释的言语,就像《诗经*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试问能与之媲美的能有几何?只是读起头一句,已教人心头荡起涟漪,迷乱朦胧中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若桃花的女子。

最迷恋的一句,当属《诗经*郑风》中的那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四个叠字有声有色,情真意切,像一抹春光泻下树梢般明亮生机,仿佛把思念拉至海角天涯穿成情思,寄挂在他身上,绵绵无绝期。

他一袭青衣,将她的思念也莹然染成了青色。

思念之情在澄澈溪水上久久缭绕不散,青青的树缀下几点荫蔽。

思念如水涣涣,女心似影悠悠。

这是怎样艳羡的绝美,尤其是悠悠二字,道尽的,是思念若汩汩清泉流淌心上,源源不断,让后来的人无不心有戚戚。

因为世间星星点点诱惑太多,我们很难对一个人保持如此心无厌倦而思念至诚,所以,这二字恰好圆满了抽象情感的形象,也圆满了人心的憧憬希冀着与有缘人缘定三生,在三生石上留下一个完美的笑容,那样诱惑,又那样甜蜜。

像这样驻入心房的诗,《诗经》中若瀑布一样一泻千里,洋洋洒洒,很多。

我几乎就是在它的熏陶下长大。

我像初睡乍醒的人儿,一伸手就捉到床头新鲜得能泛出清香的阳光读到《诗经》,这样心意甜美,却不是韶光一现,仿佛千年古莲盛开在心田,时时有清香缱倦缭绕,这种感觉,很平淡,但很幸福。

虽然这是忧伤的诗,字字句句如同伸展着花刺的忧伤就像大风里的玫瑰,一不小心就刺伤人。

可它也是脆弱艳丽的诗,就像大风里的芍药花,脆弱与艳丽散落一地,却留下永恒的芬芳。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并不是迷恋《诗经》,而是迷恋在《诗经》中漫漾的一种女子特有的情调。

天气寒了,白霜已降,蒹葭黄了,秋水已瘦,而思念,日夕不收这种翩翩气质,只属于《诗经》中的女子,只属于那些在水一方伊人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500字范文【3】

与时下的国学热无关,我小时侯是最头疼上古文课的。

我讨厌老师枯燥的,讨厌那些听不懂的文言文,讨厌岳阳楼记,心理很强,老师越是我我就干脆不背,让老师轰出教室。

我喜欢诗,但是我不喜欢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开始阅读自己从前很厌烦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当年是怎样的因为厌烦而学习这些古典作品。

我是怎样喜欢诗经的呢/

原因很古怪,不是因为百家讲坛,也不是跟风,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数同学那样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在我离开学校很多年以后,自己有幸来到了诗经中那些作品产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里住了一些时日,才真正的体会到了古典作品的可爱。

中原,我的故乡。

在所有自己阅读过的古典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

原因是这本书里有后来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失去的淳朴与自然,与乡土和的联系,也象很多年轻读者喜欢的那样,里面有爱情的美妙诗篇,这些风里的诗歌,比雅与颂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与真,诗经与离骚的区别就是与士大夫阶层的区别。

诗经里也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揭露,但那是淳朴的,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悲伤,而不是离骚中高高在上的哀民生。

诗经读后感800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四、五百年间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诗经800字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诗经读后感800字范文【1】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

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

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

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

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

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

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

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

也许是这样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

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

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

这就是《邺风绿衣》。

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

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

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

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

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读后感800字范文【2】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

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

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

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诗经读后感800字范文【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读诗和写诗是历代许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涌现了为数众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辉灿烂的优秀作品,不少诗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传统诗歌,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以不惊风雨泣鬼神的宏伟乐章。

在漫长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大诗人,他是耸立于东方的一个又一个诗歌的泰山。

放眼世界文坛,中国的传统诗歌是独特的,是无与伦比的。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

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

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

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

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

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

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诗经》——《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它唱出了从军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思念归还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但也深感征战之长苦,将士们的心中深深地渴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该小节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反映现实生活,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以抒情诗为主流,出于天籁,成于自然。四言形式,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双声叠字叠韵等众多艺术特色。其中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更为一大亮点。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等诗句,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切切的思想感情,在含义上多了一层忧伤的情调,但它并不影响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正是因为爱国之深,害怕国家被猃狁所占领,所侵略而表现出的忧愁,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将士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边防御着猃狁的入侵,一边期望能够早日打败敌人回到故乡这样一种矛盾但又真实的情感深刻地反应了当时劳动人民渴望和平的期盼。忧伤的情感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的从春到秋,薇菜从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到叶片肥嫩到最后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的一串客观现象。时光无情地流逝了。薇菜的由嫩而老不正象征着将士们的身心被时间而不断地消磨着最后变得憔悴的事实。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因此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先是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紧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那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而这两章节的色调十分的华美,那层层密密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但在残酷的战争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随战火的硝烟流逝,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反之是战斗时的高昂情怀。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仿佛浓缩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命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这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道:“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诗经》读后感1600字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儿子孔鲤:学诗乎?孔鲤回答: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说,不学诗,不能开口说话这里被孔子如此推崇的,自然不是唐诗宋词,而是《诗经》。
说起中国的古典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唐宋的诗词,从小被鼓励看书,接触的大多也是正统的文学名著。而自己所钟爱的,却又是名家的武侠经典,还有闲来最爱看的漫画。读小说,往往是感情大起大落,妙趣横生。那么读起正统的古典诗歌,就不能再如此兴趣盎然了、不带研读的目的,仅是兴致所在,然而《诗经》是我认为的文化底蕴最为浓厚的一本了。
最初引发我读《诗经》的,只是小说中的一句话。那时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范柳原在电话里对白流苏念诗经上的一首诗: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时突然一下子被打动了,读过不少的诗词,却不如这么窄的四字一句的情意,于是便也开始留意《诗经》。后来才发现很多的名句,还有武侠里的招式名称,大多从诗经中凑出来,不由得又多了几分兴趣。读来读去看名篇,即使不懂,却也念得朗朗上口。其实《诗经》真的是很值得琢磨的,不过也要看读者是否愿意琢磨。
先说到它的语言。作为诗的源头,《诗经》在形式上是极赏心悦目的,随便翻翻,很多是四字一句,并且它的段与段之间往往是有重复的语句,不同的意思,往往只有那么一两个字的变换。由这些,我便常常想到古文化的炼字精华。那时常感叹《洛神赋》里描写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读诗经后,又看到了日常中的名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实大部分的字都不大认识,可就是觉得极为传神。《诗经》中也常常会出现兮字,《诗经》中也常常有些隐晦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可是就是读了忍不住说妙。像施罛濊濊,鳣鲔发发。大部分都不大明白,但它文字的对仗,押韵却至少让人看读都为一种享受,而它的语言又是极细微传神的,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妙处自在细微之间。
众人所接触到的《诗经》,往往只是其中的名篇,平心而论,《诗经》中最为人所知的又正是这些以描写爱情为题材的诗。若将文章的论调提高一个层次,那么我们可以说,《诗经》反映的内容广泛:有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反映民族矛盾的,揭露政治现实的,其中不乏名篇,但往往不为常人所熟读。而清新优美的诗却正是最广为传诵的。人们最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无疑是许多人接触诗经的开始。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在水一方,其实它正源自《诗经》的《蒹葭》,它的句子很值得细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我极喜欢读的,在《诗经》中发现了常常念到的词,往往特别地留意这原来的出处。还有很传神的《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于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些句子里我们都能找到最熟悉的词句,而《诗经》却正是这源头之源。
也许读《诗经》的人并不一定懂《诗经》。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接受了很多东西,往往在接受后又恍然大悟:原来似曾相识。《诗经》没有小说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没有太多的乐趣在其中,也并不能读后而增多少见识。有时几类书放在一起,很少首选《诗经》,常常迷恋于武侠里的侠义豪情,刀光剑影;常常迷恋于动漫中的可爱神奇,《诗经》往往成为一本压在最下边的陈书,然而,它却是最经得起沉淀的,它的背影便正是中国文化的底蕴。
喧嚣的世间,人们常常喜欢考虑最现实的问题,只有闲来的时候才会用最简单的思想瞟上一眼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中国文化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并不是一朝一夕间读完几本名著便完事了的。中国人对待古典诗词的教育态度,又往往是要求熟记熟背,大有硬塞之嫌,诗词本最讲究意境之美,如此的传到下代,早已成了陈词滥调,成了让很多人头疼的事。如同品茶,会品爱茶之人,总是细品,余味常远;而不识珍品之人,却总是把珍品当做解渴的饮物罢了,正如《红楼梦》里的妙玉所说,只是些蠢驴所饮罢了。对待《诗经》,关键仍是在爱与不爱。并不是每日把它当成填充的知识而费力背下,偶尔看看,偶尔想想,不知不觉,也许对文化传统又懂了几分,不知不觉,才会明白《诗经》的沉淀,这么几千年,到底是如何的意味深长。

喜欢《诗经读后感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诗经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