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红楼梦读后感200字

红楼梦红楼梦读后感200字

红楼梦人物读后感。

中国四大名著声名远播,现在世界人都知道这四本传奇著作,看四大名著电视剧有时候不必阅读差,只是阅读是另一种感觉,看完四大名著电视剧,再来阅读名著书籍,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在读完名著书籍后,把读后感写下来,将会对自己更有益处。那么,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红楼梦人物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红楼梦人物读后感范文一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同的特点。

林黛玉是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与敏感,多疑表现在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现在当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而且还清清楚楚的、对比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呀!

《红楼梦》人物读后感范文二

提到《红楼梦》,人们总会想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一提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想到她随时都可能流下的眼泪。可以说,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哲理与诗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完美的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典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作者将黛玉的前世,设计为一株浸满泪水的仙草。这也许预示她将要用一生的哀愁来还回泪。多会泪还完了,那生命也可以终结了。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残酷至极: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人篱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一出场,她就给我们一种病态美,却也符合她的悲剧命运。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这才刚进贾府就哭的稀里哗啦,为从未谋面的亲人,也为自己凄苦的命运。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她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她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这一段,其实也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在小说中,她哭了不下N次。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吃也不愁吃,穿也不愁穿,瞎哭什么呀!但仔细想一下,答案也就明了。黛玉父母早亡,上无兄长疼爱,下无弟妹怜惜;千里投亲,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日益膨胀。虽有贾母疼爱,但贾母对外孙女的疼爱比起对孙子、孙女的来自然又差了一层。尤其是当这两种疼爱冲突时,贾母当然~~~这怎能叫人不伤心呢?在大观园中,黛玉虽然可与众姐妹一同读书写字,吟诗抚琴,饮酒观花,玩笑游戏,可自己的悲哀又怎能与他们诉说?她唯一信得过的知己便是贾宝玉。对宝玉她可以喜怒不隐,言笑无忌,以最激烈的态度相对。唯其信任宝玉,在宝玉面前她才有十足的霸气;自己愁了,恼了,烦了,可以把这些情绪一股脑儿泼到宝玉身上,而不管宝玉是否冤枉,是否承受得了。她对宝玉是至亲至爱,宝玉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那个封建的时代害了所有人。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可能成亲;就算成亲,也不会幸福。黛玉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拼命追求,哭得乱七八糟。更何况,每日相伴黛玉的诗书琴花等,又最是牵愁引恨之物,黛玉又是一个早慧早熟者,平白无故还要自寻烦恼,哪里还经得起这些物事的招惹。愁肠百结又无人诉说,怎能不受煎熬!终日哀伤愁思,怎能不伤身体!久病缠身,怎能不使她这弱柳娇花过早凋萎!

我想,黛玉之泪,包含了太多忧愁和辛酸。人,最早都是很孤独的。所以才需要家人、朋友、恋人来陪伴。可黛玉朋友不多,没有父母,找不到恋人,孤独极了。再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千红一哭的,所有女性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其实,没人陪你、没人懂你,是很惨的

HdH765.cOm更多精选四大名著读后感阅读

红楼梦人物评价作文600字


机关算尽太聪明——评《红楼梦》人物王熙凤

有人把贾家比作一个大公司,贾母是董事长,贾政是总经理,而王熙凤,可以算这个公司的总管了。

其实,当权者选王熙凤来做这个总管,还是颇有用意的。她根基正,出身王家,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她的姑妈,她泼辣能干,心机缜密。为贾家尽心尽力,很讨最高统治者贾母的欢喜。书中描写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及其形象的展现了她的快人快语,干净利落。在贾府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她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恩威并施,处理了很多棘手的事,人们都称她“凤辣子”。

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角色,也逃脱不了时代给她的局限性,她渐渐习惯了呼风唤雨,飞扬跋扈。她争强好胜,下手毒辣。她逼死贾瑞,尤二姐,她放高利贷,逼颗粒无收的农户缴田租……下面的人对她敢怒不敢言。但她也很累,在勾心斗角中大伤元气。

可以说是权利把王熙凤给毁了。她戴着权利之戒,仿佛看到了幻影:整个贾家在她的掌控之中蒸蒸日上,日进斗金,自己成为最耀眼的女中豪杰……当幻影破灭,现实变得愈来愈残酷,贾家逐渐败落,她自己却无可无奈何,直至树倒猢狲散那天,王熙凤也只能落个破席卷身的悲惨下场。她终生追逐权力,到头来却被权力的战车碾得体无完肤。正应了书中的一首曲子《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的形象可以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罕见。多少人沦为权利的奴隶,在欲望的沼泽中越陷越深。如果不能将手中的权利为民服务,王熙凤的下场也许就是很好的写照。

红楼梦读后感之人物描写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要说说我的感受,并不像著名作家冰心说的“满纸慌唐言,一把辛酸泪”,它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当时朝代女子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人多如云,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无疑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个重要人物,还有王熙凤。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不过我发现他的优点就是善于沟通,性格温顺,不常会发脾气,深得姐妹们的喜爱,与他的姐妹们相处的甚好。我发现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柔柔弱弱,性子胆小,就是因为他的这个缺点,造成了许多的悲剧。就如那一出:在王夫人午睡时,因宝玉调戏金钏,金钏也与他开起玩笑,颇有些调情,不料被王夫人听见,可宝玉一见王夫人起来,就自个溜走了。王夫人愤怒地将金钏撵回家去,金钏于是含羞投井自杀。还有那么一出:话说王夫人检抄大观园时,硬是把晴雯撵了出去,而宝玉却只是眼巴巴的看着,直到晴雯病死。如果说,他不是那么的柔柔弱弱,有勇气的话,他还是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发生的,毕竟那是他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发生,而后独自自责。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是个极其敏感的人,造成她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因为她从小就得了病,而且长期寄人篱下。她给大观园里的众多姐妹和王夫人的印象也并不好,让我不解的是,她这样性格的人如何就能获得贾宝玉的喜欢,而那个端庄稳重,豁达大度的“宝姐姐”不能获得宝玉的喜爱,薛宝钗性格好,人缘极好,处事也很好。她还颇有心机,就如那一出:话说薛宝钗在滴翠亭扑蝶,无意中听见两丫头小红、坠儿在谈些私情话,但为了让她们以为她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嫁祸给了林黛玉。不过宝钗比黛玉还是好很多的,可惜她与宝玉无缘!

说到处事好的还有王熙凤,她是最泼辣的一个人,心直口快,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史湘云了,她的心机不如宝钗,文学不如林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风流倜傥,作者笔下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女性。

读完《红楼梦》让我了解到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201603张琼丹

未接触《红楼梦》时,只通过语文课本上的两篇课文对其有了一个粗略印象,但即使粗略,也使我对其中细腻娟秀的笔触所深深吸引。近两日,认真细读了《红楼梦》之后,更是对其爱不释手,虽还未全部读完,却已对书中各个人物性情有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大观园中唯一的男子,也就是小说的男主角贾宝玉。

出生在这样一个吃一顿饭顶庄稼人过一年日子的贾府中,贾宝玉的形象令我十分惊奇。他既不是一位游手好闲的纨绔弟子,也不是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勤奋学子。他性情十分率真。他才高八斗、聪明利落、出口成章,每逢姐妹们讨论诗词或即兴作诗时,他总能把像是编纂好千遍万遍的绝佳诗句脱口而出,点评他人的诗作时,也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当时的人们眼中,这正是一位考取状元的好苗子,但他厌恶功名,憎恨那些眼中只有功名利禄的人,他甚至把那些沉迷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痛斥为国贼禄囊,把科举考试讽刺为钓名饵禄之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女子如此赞赏,他才能在大观园中与那些姐妹们和谐相处。比起功名富贵,他更热爱随心所欲、率真自然,比起那些须眉浊物,他独爱女子纯洁的灵魂。他向往女性的不慕名利,向往女性的清雅秀丽。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但这种想法与当时的封建思想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尽管贾府中所有人都疼他、爱他,他依然不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他爱林黛玉,并不是因为她的容貌,她的家世,而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他喜欢她的才情洋溢,他喜欢她的孤标傲世,他喜欢她的鄙弃功名他喜欢她的一切。可封建思想不允许,世俗观念不允许。终于,在家长们周密的安排下,他与出身富贵的宝钗成婚,而不是他心心念念的黛玉。

在受尽封建观念折磨后,他终于挥挥衣袖,离家出走了。

许多资料中都提到过,有关曹雪芹与贾宝玉的相似之处,更有一说,认为贾宝玉便是作者的映射。贾宝玉的形象正是作者所期望,所追求的状态。距红楼梦问世至今已过去了两个世纪之久,那些言论是否属实,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作者对宝玉人物形象的描写中看来,作者内心一定不是支持封建观念的。作者为宝玉附上的那些性情,或许正是中华人民革命思想的启蒙。当然,这些只是我一味的猜测,事实是否是这样,还得等待时间的沉淀,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相信《红楼梦人物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红楼梦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