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我们敬爱的教师有感。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读致我们敬爱的教师有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读致我们敬爱的教师有感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读着《致我们敬爱的教师》,聆听着一位位名师讲述一个个生活中爱的故事,有笑有泪。而充溢于心中的,是浓浓的爱意,暖暖的感动,款款而来的幸福。

我一直都是一个追寻幸福的人,仍记得去年的演讲比赛中,我信誓旦旦的告诉所有人,我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我要追求我的幸福三境。接下来这一年我都试图在这教育的慢慢途中寻找幸福的捷径,但似乎仍未有头绪,如今一页页的读着手上这本书中的字句,我欣喜的发现一篇篇朴素的文字背后,那看似平淡的故事之中,竟都隐隐透出这样的一种启迪:幸福教育,源自于爱!

爱是默默地付出,是无言地体贴。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没有爱的付出,又如何谈得上幸福的感觉呢。虽然我只是一名工作刚满一年的新教师,但我也曾感受过教师的美丽与荣耀,而且也体验到教师的辛苦与酸楚,但是我仍然坚信,教育其实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享受职业幸福,关键就在于找对人生的坐标,默默地付出,幸福自会款款而来。

也许职场竞争,工作压力,十年一日,再加上学生的调皮捣蛋,屡教不改,都曾让我们产生“职业倦怠”,但我相信心中常怀爱永远将是我们幸福的秘密武器。

心中常怀爱,首先就要做到爱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就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能时时精神抖擞的应对学生的各类问题。爱护自己的专业。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总结经验,下笔成文。

心中常怀爱,其次要爱学校。爱护学校的荣誉,爱护学校的同事。

心中常怀爱,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但是我们却常常是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于是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的斥责,甚至打骂学生的现象,而在学生这方面,除了对老师产生害怕心理之外,还产生了对立甚至“仇恨”情绪。作为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塑造学生的灵魂,我们不希望我们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爱的作品是畸形的,丑陋的,我们希望他们光彩夺目,所以我们只强调“有好心”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教育的艺术,以便艺术地教育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爱,也许只需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幽默的小故事,这都将比简单粗暴的斥责要有效的多。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老师很平凡,却很执着。当我们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关爱下一天天成长,他们的眼睛里逐渐展露智慧的光芒时,那是怎样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那是怎样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呀!

教育的世界是美丽的,为了我从事的这一份神圣的事业,我庆幸着;为了我所拥有的那一份爱心,我快乐着;为了能与孩子们为友,我幸福着。愿大家都能静静地品味这平凡中的幸福。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邓小平》有感---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


读《邓小平》有感---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

不知不觉,邓爷爷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如今,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依稀看见他的背影,因为他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给他的中华儿女们留下了他一生的最宝贵的东西。

胡锦涛曾说:可以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同志是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世纪伟人之一。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县。邓小平自少年时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国救民。他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在那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始终充满革命热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以超人的胆识和卓着的战功,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面临着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在邓小平指导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一、当过军委主席(1981-1989)没当过国家主席没当过党主席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1926年底动身回国,被派到西北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领导**起义**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到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报纸《红星》报主编和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的领导工作。1933年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曾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了在贵州省**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129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豫等抗日根据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这些地区的抗日战争。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1947年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并向华东、中南、西南各省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同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6年至1963年,曾多次赴莫斯科同苏共领导人进行谈判和斗争。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遭到公开批评和谴责。1969年至1973年间下放到江西省的一个工厂从事体力劳动。1973年3月恢复副总理职务。1974年4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向全世界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周恩来总理病重以后,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并于1975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着手对当时极端混乱的局势进行整顿,并同当时拥有很大权力的江青集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受到迫害,1976年4月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在同年12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在他主持和指导下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次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

从1978年以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保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82年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

198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出领导岗位。1992年春,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此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根据谈话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决定"。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在以后的20多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谈到中国的变化,首先要谈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缅怀他对中国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认真总结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以纪念这位伟人,思考中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位伟人,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晚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凸显了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但在鸦片战争以后衰落到极点。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奋斗,这是一个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孙中山结束了千年封建帝制。毛泽东同志创建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解放,以后,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同志的遗志,提出搞中国式现代化。他设计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蓝图,确定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中国的现代化从此加速发展起来,几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邓小平同志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同志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在一个多世纪里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年代,社会主义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有人甚至断言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顶住压力,

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证明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世界上仍在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社会的进步人士,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邓小平同志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南北差距越拉越大,发达国家占据几乎所有发展优势,第三世界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十分困难,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而中国这样一个基础如此落后、情况如此复杂、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发展了起来,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这样的奇迹,不是靠出卖自然资源,更不是靠战争掠夺,而是靠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为第三世界国家思考如何发展自己,提供了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道路,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邓小平同志在这一事业中所起到的开创性作用,使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伟大旗帜光辉思想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思想。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许多错误理解和僵化认识,改变了我们的许多看法和做法,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一度产生偏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误解,也是最主要的教训。邓小平同志恢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因此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他反复阐发这个道理,使中国人民打牢了这个认识,形成全国上下谋发展、搞建设的强烈意识和持久热情。这是中国经济能够强劲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过去一直都认为,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标志之一,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以致形成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制障碍。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说出了老祖宗从来没有说过的新话。

这一大胆突破和后来的成功实践,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活跃和丰富了起来,迅速发展了起来。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果断决策,为中国赢得了时间和战略主动。

这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过去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一直认为程度越高,越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于是搞了人民公社,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实际上是不切实际地照搬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高级阶段的预测。由于革命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求,希望尽快干成共产主义,相信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前苏联共产党甚至曾提出要在1980年就建成共产主义。这是我们犯急躁冒进错误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中,强调中国目前只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就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思考一切问题、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建立了这样的认识,为我们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过去曾经固守僵化的经济和政治管理体制,把这种体制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的社会,从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对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作这样高的评价,过去是没有的。他同时强调,在今天的国际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外开放,从而打破了国际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改变了过去那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使中国能够敏锐地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信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从未有过的开放局面。这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过去一度忽视甚至忘记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一段时间甚至严重忽视发展科技教育和知识分子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根据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突出地强调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着名论断,大大提高了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在这两个关键领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很多人都感到,对提出这一理论的意义,怎样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过去由于前苏联搞霸权主义,影响了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形象。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搞和平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树立起了中国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和平形象。他敏锐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是核心问题的重大判断,调整了中国的内外政策,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张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他主张不搞意识形态争论,要用自己发展的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些认识和这一正确的外交方针,为改善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述一系列认识上的重大转变,都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实现的。邓小平同志坚决地维护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地推行积极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他保持了中国政治**想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留了一切正确的东西,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根基。这种做法是中国成功

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国际上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搞社会主义既不能从书本出发,也不能从别国的经验出发,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就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在经历了无数失败后产生的,它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同样是在我们党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产生的,它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自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开辟了这条正确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开始转危为安,并从此越来越兴旺发达。江泽民同志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段话讲明了邓小平同志和他的理论的贡献与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早已被实践所证明。中国今天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在于邓小平同志当初领导我们实现了对上述这些重大问题认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今天,国际上在研究中国成功的原因,讨论中国的发展模式,其基本的东西主要是上述这些方面。它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决不能动摇。

现在,我们已经大大向前推进了我们的事业,不断获得巨大成功,情况与过去又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越发展,越感到邓小平理论的正确,越坚定了继续走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的决心和信念,也越要感谢邓小平同志当初为我们作出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巨大贡献。

理论根本思想精髓

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就在于它是符合实际的。上述所有认识的转变,都不是邓小平同志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包括及时纠正某些失误,实事求是地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实事求是地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总之,是实事求是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和中国的成功并不神秘,就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确立的,是一个被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上早已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这一思想路线恢复了起来,并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它作出完整的概括。

他真正重要的贡献在于把实事求是从马克思主义诸多基本原理中突出地强调了出来。他反复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态度","是出发点","是最基本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精髓"。对马克思主义作这样的归结和解释,把实事求是放在这样突出的地位,是过去没有过的,是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过去我们所以忘记了实事求是,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没有从理论上这样明确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没有这样突出地强调它,是一个重要原因。其结果,往往更多地注意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个别观点和结论,反而忘记了这一根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中就说过,我们天天讲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记住了毛泽东同志讲过的那么多的话,但恰恰忘记了毛泽东思想的这个根本点。他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同志所以这样突出地讲实事求是,与他对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正确认识有关,更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有关。"文革"错误发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背离了实事求是,而改革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与马克思书本里没有讲过、或讲的不一样的情况。从批评"两个凡是"开始,到农村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发展个体经济,发行股票,实行市场经济,无一不是如此。要前进,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精髓归结为实事求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最为深刻最为透辟的解释,是他从实践中而不是从书本上得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新理解,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国改革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有了这样正确的、深刻的理解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他非常重要;他又讲马克思主义也有自己的特点,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他同样重要。从他的着作看,他讲马克思主义,主要强调四个方面:一个是强调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规律;一个是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是强调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一个是强调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这四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最集中的体现,是他经常讲、反复讲的一些东西。而讲得最多的,是

实事求是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他讲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这两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从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我们认识到,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使他观察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异常地敏锐和准确,始终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前沿。在我们党的领导人中,他最早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意义,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强调科技是生产力,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他很早就感觉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外开放,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看准了只搞计划经济的弊端,从一开始就主张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他敏锐观察到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他在前苏联解体前就预感到两极格局即将结束,"世界发生大转折",及时提出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冷静观察"的外交方针;他在思考祖国统一问题时,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创造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也使他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他是重点论者,也是两点论者。他强调发展物质文明;也强调加强精神文明;要发扬民主,也要强调法制;他主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资,但始终认为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这是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他提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同时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把它上升到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的高度;他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实际存在的阶级和阶级矛盾,强调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他重视发展经济,也主张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发展经济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他强调对外开放,但是也指出:独立、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的立足点;他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但认为不是要淡化甚至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而是更好地坚持和实现远大理想。

邓小平理论是全面的,但也告诉我们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着重点。全面地、正确地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从来就是重要的,至今仍然如此。

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的精辟深刻的阐发,由于他在领导改革开放中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由于他带领我们走过了这样一段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不平凡的历史,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从根本上摆脱了一再困扰我们的教条主义的束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国人民的精神得到了大解放,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深刻最根本的变化。这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他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

从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一些对于中国今天和今后发展的最重要的东西。一是要坚定一种信念,即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坚持一条道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三是要把握一个精髓,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四是要坚定一个立场,即站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做到这四个方面,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了,他离开我们也已经7年了。百年沧桑,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现在,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在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又有了很大变化,中国发展的局面也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始改革的时候大大的不同了。中国今天的成功,不但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坚持了邓小平理论,而且是在新的实践中大大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统战、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一次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许多重要的方针政策。现在,中国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形象越来越好。这些都是在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事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结果。时代在前进,我们一刻也不能止步。邓小平同志是着眼未来的。他在晚年曾说过:"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强调一定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强调:"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占领阵地。读《邓小平》有感,尽管我岁数大了,但我感到很有希望。这十年进步很快,但今后进步会比这十年更快。"他还就他的文集出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这些讲话失去重新阅读的价值,那就证明社会已经飞快地前进了,那有什么不好呢?"这个话读起来令人震动,更令人感动,它表现了伟人的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也表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今天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它。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把我们的事业和理论不断向前推进,努力把今天和今后的事情做好,这才真正符合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精神,是对邓小平同志精神遗产的最好继承。

读《致教师》有感1000字


读《致教师》有感1000字

方琼琼

有句名言说:“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我最近所读的这本《致教师》就来自于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朱教授用一个个真实而又急切的问题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观点与智慧,读起来更像是在几位无奈的老师和朱老师之间真实对话的场景里。因为真实而又平凡,所以让人觉得感同身受。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于最基本的第一种境界来说,当我们愿意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那老师必须成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老师,从起点开始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我们也一定能从教学中得到成长,收获幸福。在我工作第一年,我的初中老师曾经告诉我,“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这应该是做老师的第二个境界,教育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对于第三、第四境界来说,我还差的太远太远了。那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呢?朱老师也给出了回答——读书和写作。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

书里提到:“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读书绝对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说教材和教参,每本好书都是对教师内在修养的一个提升。读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敞开了我们的胸怀,让我们与几千年来的教育智慧进行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除了会看,还要会记录。“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把记录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吧,越写就越会思考。教师的胸怀有多大,他的教室就有多大,孩子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底色。但是,作为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或者说,真正的爱里,一定包含着智慧。”是啊,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变成更出色的老师。

读完全书,我想除了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意外,最可贵的,是这本书把老师定义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为什么成为老师? 书中是这么说的:“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怎么做?如何做?我想面对三尺讲台,每位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态度。朱教授真诚地希望我们能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胸怀、努力、眼界、思考、学习做好这事关国家和孩子未来的“学问”。

“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如这话所言,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杜娟

我是纪梅花数学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杜鹃。

暑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朴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过之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记得当初刚上班的时候,自己还是懵懂无知的,我们一起分配下去的三个女孩,那时都是二十出头,我们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干什么,为什么要当老师,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只要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听着孩子们一句一句的叫着老师,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当时也没想过肩上的责任是什么。如今,这么些年过去了,那两个女孩早已换了其他的工作,而我,仍然还在教育的岗位上坚守着,看着当初最早带的一批孩子现在都已经高三毕业了,不得不让我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说长不短,让我认识到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要想对自己的职业负责,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不遗憾。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不光是给学生教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读了这本书中第一辑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中的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这章内容时,让我颇有感触。当今社会教师工作的压力大,除了上课,备课,还有一系列的培训,开会等其他工作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时常能听到来自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孩子太难教","家长难沟通"等等。由于心怀一股怨气,因此,对工作逐渐感到厌烦,甚至进入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而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严重时我们甚至会将这样的情绪带到孩子们的身上,如此下去,不仅影响教师对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自身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我们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呢?这就需要我们心里充满阳光,做一个时刻有阳光的人。

如何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呢?首先,我认为要有一个健康的心里。人活在世上的每一天应该是快快乐乐的。有的人一生活的很累,比如说,他总是在猜疑别人怎么去评价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做对,同样一件事我做是这样的,换做别人会怎么做等等,整天胡思乱想,心里出现问题,不健康了,那还能有阳光吗?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有一个十分健康、格外阳光的心态。时时处处以善良、美好的心情和行为做好教育工作,让自己负责教育的孩子时刻学习、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时刻学习、生活在充满阳光的光辉下,并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因为世间只有唯一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其次,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你有多爱你的孩子,就要有多少的爱给予你的学生,关心他的学习,关心他的思想,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健康成长,用母亲般的情怀和无私的爱去关心你带过的每一个孩子,对他们做到不厌其烦,无怨无悔。虽然平时他们也有缺点,但我们要学会在他的缺点中找他的闪光点,在他们的缺点出现时,我们应以十分的爱心和阳光般的态度教育、引导、帮助这些孩子并能克服他们身上冒出来的缺点,让他们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快改正,让他们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这正是教师应该尽的责任,如果这时候教师不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先指责孩子不对,这样的做法就是不阳光的。教师们只有时刻用母亲般的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塑造好老师的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充满爱的教师。

再次,我认为教师要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与孩子们接触,不能用对待成人那样的心态,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童心未泯。这样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友好、亲密无间的关系,与孩子们才容易产生"共同语言",你的阳光心态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们的情绪和生活,才能让他们无拘无束、快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阳光。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小学教育要讲究语言艺术。对他们的教育要浅显易懂、充满情趣,在慢声细语中进行。这就要求做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十分的耐心。而这种耐心的养成和坚持,就是一种阳光的心态。没有这种阳光的心态,是根本做不到的。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和孩子做朋友,用爱来尊重他们。《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的;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书中朴实的文字,也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教师读书心得:读《致青年》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致青年》有感

数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了一堆文学书籍。然而我这人有书非借不能读的毛病,因此每每一些好书却被束之高阁俨然雪藏惭愧。

寒假阴雨绵绵,深感无味,忽然想起梁晓声的《致青年》,翻出细读,感受颇深。书中有几篇关于书和读书的文章,想想自己一教书匠,与书也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以后还将充斥在我的生活里。如此紧密相连的伙伴,自然还颇有些交情。

很感谢母亲,不管家境如何,都经常给年幼的我买书。父亲则喜欢在新买来的书的扉页上写上几句激励的话。我那时几乎看到《西游记》每集必买,悟空把妖怪打得乱窜让我何等过瘾!直到小学五年级,突然发现每次悟空都要请观音菩萨才能把妖孽收服,不禁感觉索然。每当《少年报》、《少年文艺》到刊的日子,放学我就飞奔回家,生怕被二姐抢先拿了。同龄小朋友经常到家里借阅着看,也都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大姐买的《十月》、《花城》慢慢成了我的杂志,然后就有《青年博览》、《青年文摘》等,充实着那弥漫着台湾校园风的花季。还曾站着读完了借来的《第二次握手》,但母亲爱读的《红岩》、《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却一直没能吸引年少的我书太厚,看不下去。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把《鲁迅全集》认真地读了一遍。很喜欢他的文风,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高中阶段买得最多的是《读者》,故事精悍,言简意赅。还很不安分的在课堂上,借课桌上烂的乒乓球大的洞,打地道战般的看了一些课外书,均是同学传阅的武打或青春小说。大学期间我是图书馆的常客,除了借阅美术专业书籍,更多的是诸多中外名着,还迷上了侦破小说,把欧文华莱士、谢尔顿的书看了个遍,为了看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还把蚊帐烧了个洞。后怕。

如今,更多的人热衷于电子小说,而我还墨守成规,没看过一部电子小说,总感觉书还是纸质的好。劳顿于工作与家务之间,除了专业书,文学书看得少了许多。偶有闲暇翻阅,常感人不可不学,书会让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书,还是多读好!

我爱惜书,每次买来必先写上自己的名字2024和购买日期,还特怕别人借,因为曾借出去不少,却很少有完好如初回来的,甚至有回不来的。于是,再不轻易往外借书,宁愿背负小气鬼的恶名。

年龄越大,在这个浮夸的社会里融入的也就越深。顾不了陶冶情操,顾不了修身养性,害怕平凡,却又实实在在地平凡着。生活撵着人往前走,离书本远了,离梦想也远了。人之爱书,原本可以爱得很可爱的呀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周卫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朱老师《致教师》书里的每个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朱老师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创造的起点是问号","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三、懂得以现实求证未来

于时间的波峰浪谷里,总看得见历史的背影,听得到现实的歌吟,映得出未来的表情。《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10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我们知道,自2002以来,"朱永新"的名字就与其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十多年来,新教育由一个学者的热切理想或书斋念想,化作春天的种子,迅速撒播到大江南北的两千多所实验学校,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心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发出的一个简单信号,就汇聚了无数理想主义的能量,亦集合起无数生动而深刻的民间智慧。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最后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这些龙湖的老师和龙湖的学子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读《致青春》有感800字——写给老去的我们


其实最近做梦老是梦到回到学校上课,梦里那破烂的教室,熟悉的面孔,而梦醒了,有谁还记得课桌背后的容颜,那年,那班,群魔乱舞的人们,漫天飞舞的字条,回过头,沿途的风景已经变成了照片!

可能是去看了最近热播的致我们逝去的青春吧,感触很多,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说为了梦想宁愿背叛世界,不相信命运,对待现实的不公,努力的挣扎,反抗,享受痛苦,享受残忍,享受背叛,享受失望,享受失败,享受这属于青春带来的美好,放肆的笑,叛离的跑,像傻子一样的狂笑。直到最后遍体鳞伤,直到最后不再反抗,直到最后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然后开始对世界妥协,慢慢的我们就这样老去。而现在我只有再和你们一起吵闹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我们身上还有青春的影子,才会觉得我们都没有变,还是以前的样子。。

其实成长就是生活逼你成了你最讨厌的人,青春回不去,但即使是脑海里仅存的片段也找不出最恰当的词形容它的美好,我们不能做到青春活得不留遗憾,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喜欢那一句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600字)


我自认为我读过的书不多,但也不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其一。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心里也和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样,异常悲伤。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虽然我连青春的殿堂都未曾步入过,但却有很大的感触,已经六年级了,青春很快就要来了,这是一件令我又高兴、又悲伤的事。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青春了,听说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我有悲伤着即将来临的毕业,到那时将会有多少的泪水洒落?回忆小学的六年时光,我默默的感叹着时光的无情。还记得一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说一句,放学要小心哦!二年级时,我们小小的手总在语文早读课时挥来挥去,写着每个生字的一笔一划;三年级时,初次接触英语;四年级时,开始会说同学,你长得好漂亮,我们交个朋友吧!也开始学会和好学生搭讪;五年级时,这道应用题好难啊,我该怎么办一张张的试卷总让我们伤透脑筋;而六年级时,却总是不经意的望向操场上那些欢快的身影,这时才发现时光是个无法用括号括起来的单位。

六年,太短太短,我们总是跟不上时间的脚步。我突然不想长大,却发现那也只是幻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多少人流下眼泪,我开始慢慢幻想着以后的样子,也许,我会满脸皱纹;也许,我会白发苍苍;也许,我会杵着拐杖吃力地行走,也许到那时我才后悔从未珍惜时间。

翻开抽屉里的照片,看这儿是的我可爱的容颜,重复翻着页页纸张,流逝的只是时间。我恍然,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又有谁,能没有遗憾的走过十年?

六年级:陈倩瑾

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450字


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450字
最近赵薇的书《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正在火热的宣传中,趁还没上映前我先把原著看了一遍。相当不错的一部作品,辛夷坞的小说风格我很喜欢,除了海岩,匪我思存,我又多了一位欣赏的作家。也许别人会问,难道琼瑶和金庸你不喜欢吗,我的回答是对于他们我很敬佩。对于这两位大师,我对他们作品的了解大部分是通过电视剧。当年风靡全球,导致万人空巷的《还珠格格》不仅捧红了一大批新人,也使琼瑶的名气暴涨。金庸的小说不知被翻拍了多少遍,比如说最近的热门话题冲东恋就源于他的《笑傲江湖》。金庸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三部作品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郭靖和黄蓉,杨过和小龙女,张无忌和赵敏这三对,无不令人羡慕。扯远了,说说我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小说的读后感吧。小说的主人公,号称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女孩,她敢爱敢恨。为了从小一直喜欢的人,她实现了她对他的承诺,考上了跟他同一座城市的某所大学,但是他却悄悄的出国了,没有跟他说一句道别。她恨他的无情。后来,她爱上了另一个男生,用她那不怕困难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以及她的死皮赖脸征服了他,但是这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还是离他而去。同样去了那个万恶的美国。她毕业后在某公司打拼了几年后,这两个男人又出现在他面前,她后来还是选择了她的青梅竹马。这本小说很精彩,特别是郑微追求陈孝正那段,我很佩服郑微的勇气,一般的女生很难做到她这样,把自己的自尊踩在脚底下,在别人看来她很疯狂,但是谁能做到她这样洒脱呢,过程虽然曲折艰苦,但是结果还是完美甜蜜的。
我们现在好多女生都属于那种害羞腼腆型,喜欢一个人不敢说,又怕对方不知道她的心意,所以一直处在纠结痛苦挣扎中。常常为了那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而暗自神伤。如果她们能学习郑微的精神,爱要大声说出来,不要害怕失败和丢脸,既然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知道,没必要遮遮掩掩的,那么世界上的剩女光棍什么的可能都会少很多。当一个人呆久了,也会感到孤独寂寞,是该找个伴的时候,又会莫名的恐惧和害怕。一边很羡慕看到别人很甜蜜地牵着对方的手,一边又会向往一个人的自由。真的很矛盾!经常会听到周围的人说不要为了结婚而谈恋爱,也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确实如此。本来是件很烂漫的事,搞得像完成任务一样,成天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不管对谁都很累,身心俱疲。有的人智商高,但是情商很低,有的人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很少有人会情商高,而智商很低呢。都说女人比较感性,而男人比较理性。感性的人容易冲动,而理性的人做事总是思前想后,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女人是听觉动物,喜欢听情话,喜欢男人的甜言蜜语,女人可能会因为喜欢一个男人的声音而爱上某个男人,而男人是视觉动物,他们喜欢用眼睛观察一切,他们也许会因为瞬间的视觉冲击而爱上某个女人,也许也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厌倦一个女人。还有女人会因为感动而爱上一个人,不管那人是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可恶,只要他坚持不懈的关心她,对她好,时间长了,她很容易被他打动。但是男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因为感动而爱上一个女的,所以女孩们,对于一个不爱你的男人,果断的放弃,不要因为他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把眼观放远,视线拓宽,等待下一站的幸福。也许有人又会质疑,你刚不是要我们学习郑微那种打不死的蟑螂的勇气和精神吗,现在又叫我们放弃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不是很矛盾。其实是这样的。这是有一个时间期限的,如果一年两年内,你可以打动这个男人,让他爱上你,他不是因为感动而爱你的,也许是你的性格,你的气质等等打动了他。如果你追求了他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他还说无动于衷,那就放弃吧,亲,这个男人他不爱你,不管你怎么做。转身离开,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世界不会因为没有他的存在而停止转动,没有谁会因为离开了谁而活不下去了。所谓的世界末日不是失去他的那一天,那个好早呢,不是我们现在该担心的事!

献给敬爱的父亲_读《背影》有感1500字


坐在电脑桌旁,房间依旧是死寂沉沉,只有键盘的嗒嗒声,犹如我的心上下有节奏地跳动。这情景犹如前几天同学聚会那般,哄闹的餐厅里,男的一桌,女的一桌,隔着薄薄的纱帘,里面是灯红酒绿,外面是炙热的太阳却烤的人心凉。我在外面冷冷地审视着里面摇曳的背影,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在我刚刚读完同学发过来的聚会邀请时,坐在一旁的父亲几乎脱口而出:你去吧!我本不想参加,还没来得及表态前,父亲已起身,轻轻关上门,出去工作了。晚上睡觉前,父亲又进门,放下个盒子,说:明天把这个带上,大家都有,你也该有,早点睡吧。又轻轻把门带上了,生怕做错事。那是我从没见过父亲的慎重样子。我打开盒子,是部手机!我本不知为何,但聚会时发现几乎同学人手一部时,我明白那是一个父亲在维护他心爱的女儿的自尊心。其实父亲不知道他女儿有多懒,我完全有能力自己买,只是因为手机充电太麻烦所以一直没买。但父亲想到了,他想到在这样一个场合的尴尬,他怕他的女儿受委屈。我能想象父亲在一大堆手机里慢慢地、耐心地挑选他女儿喜欢的款式,一遍又一遍地咨询,最后心满意足地回家,却又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对女儿说给你的,我想:这应该是父亲最可爱的样子吧,不!这是所有父亲最可爱的样子!

印象中,父亲没有和我过过完整的假期,就算是暑假,也绝不会超过半个月。因此,在每年的学期结束前,我都会不厌其烦地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陪我玩。我一朋友开玩笑说我有恋父情节,其实她不知道我一年中除了过年,几乎看不到父亲的身影。每次回家,同学都会兴高采烈地见到父母亲,和他们吃饭,我只能边吃边和父亲通电话,听到他沙哑的声音,会忍不住问是不是感冒了,而我爸永远的话是自己在学校要吃饱了,让你妈开车慢点儿。我笑他啰嗦,同样的话都讲了十几年了。有时候父亲会在不忙的时候抽空回来,会提前打个电话,这让我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我怕看见父亲的身影,怕他日渐年老的容颜;期待的是终于可以见到父亲了!父亲大多会在半夜回来,只能在第二天早上看见他,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母亲说让父亲多睡会儿,太累了。于是,我看到的父亲总是精神奕奕,仿佛不知疲倦。事实上,我我也不敢看见父亲累的样子,我怕自己承受不起,承受不起父爱后面如山的力量。常看见同学在作文里形容父亲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儿是父爱如山,似乎除了这个词,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词儿,是的,的确如此!

这个暑假,父亲终于答应我回来陪我玩几天。头天晚上母亲偷偷告诉我:父亲对她说,回来又不能玩几天,女儿做她的作业,我干我的活儿,白天又讲不了几句话。我没有说什么,只想着暑假太热,让父亲回来歇歇。当然,父亲这样一个愚钝的人,又怎明白女儿的心思。中午,在我等了约一小时还没见父亲的影子时,我决定先躲进空调房里吹会儿。当我再出来时,便已看见父亲站在门口,白色衬衫早已浸湿,敞开着,汗从两侧顺着脸颊流下来,落进胸膛。炙热的太阳将父亲的脸烤得通红,甚至把眼睛都烤红了,脚下的行李零零散散的躺着。我忙递过脸布,说吹会儿空调吧,父亲说没事儿,习惯了,边说边挤了下脸布,霎时噼里啪啦地上溅起水珠不,是汗珠。我挪了挪步子,不敢抬头看父亲满是汗的脸。我无法忘记地上的那些蒸发的汗水。

晚上,我故意把空调又降低了几度。父亲有让母亲挠痒的习惯,那天晚上,母亲忽然叫我帮父亲挠痒。我愣了愣,沉默了几秒。父亲突然对母亲吼:干什么,还是你(指母亲)挠吧!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只是母亲说过父亲背上有晒红的脓包,我怕我看见会心疼。那曾经为这个家遮风挡雨的宽阔的背、高大的脊梁,如今也慢慢被岁月磨窄、磨矮了,但我心目中的父亲依旧高大!

也不知是受父亲的遗传,对于情感表达总是迟钝,但我相信有一种爱比山更重。我本不是矫情之人,但在这里,我想大声地告诉父亲父亲,我爱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小溪——读《与梦同行》有感


“曲折如之”的钱塘一江一,“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璀璨的明珠”西湖,“浩渺的宝库”东海······这就是浙水之美。因水而兴、因水而灵的杭州,便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曾经有这样一条小溪。它陪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

春天,小溪边刚从土里偷偷钻出的小草,怒茁而出的笋芽儿,各色芬芳扑鼻的野花,嗡嗡嗡闹着的蝴蝶蜜蜂,叽叽喳喳闲扯个不停的小灰雀,还 有少女一样妖娆的垂柳。让我们这群贪玩的孩子总是忘了回家吃饭。最后在一妈一一妈一一声声急切而又一温一柔的呼唤声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夏天,骄一陽一似火,一陽一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投在小溪的水面上,引来顽皮的小鱼逗一弄着光影。溪水叮叮咚咚的响着,害得我们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跳进小溪里嬉戏,衣服打湿了又干了,干了又打湿了,直到玩得尽兴了才舍得躺在树一陰一底下歇息一会儿,任凭暖暖的风儿吹干我们的衣服,吹起我们的长发。

秋天,小溪边火红的枫叶越发的耀眼,我们便摘下一片,让潺一潺的溪水带它去远足。望着渐漂渐远的红叶,那里寄存着孩子们多少的想往啊!

冬天,洁白的雪给小溪旁的树木都披上了厚厚的外套,小溪并不会因为严寒而结冰,水面上反倒有了一层氤氲的热气,依旧欢快的向前奔着。

可是现在,美丽的小溪只存在我的梦里。梦里那喜欢戏一弄着一陽一光的小鱼,梦里那忙忙碌碌的蝴蝶蜜蜂,梦里那横行霸道喜欢吐泡泡的螃蟹,梦里那时不时在小溪里照影儿的垂柳,还 有那挺着大肚子的青蛙骨朵儿······你们都去哪儿了?你们是不是害怕那些冒着黑气的大烟囱将你们吞噬?你们是不是害怕那五颜六色的溪水将你们淹没?你们是不是害怕那些生活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所谓人类?

每当吟咏古代文人一騷一客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总是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在搜寻曾经的那一片瓦蓝,凝视着污浊的溪水遐想曾经的那一汪澄净。

我想要问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再现记忆里的小溪?什么时候,能掬起一捧溪水洗涤尘封的记忆。

趁现在,星辰未落,日月还 在。一起低碳,停止生态破坏。从你我做起,令记忆里的小溪重现,还 孩子一段纯净的童年。

教师读书心得: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吴非《致青年教师》有感

选择读这一本书,其实是因为它的标题《致青年教师》我就是一名教龄不足3年的青年教师。对于我来说,当学生的时间远远地多于当老师的时间,所以我很想知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可以又应该做到些什么。打开扉页,心平如水,合上书本却百感交集。

感悟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我并不了解所有的学生。刚来田稻时,我一直觉得自己年轻,跟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了解学生,能够贴近学生。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了解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那些学习经历跟我相仿或是相似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其实并不了解,也吃力地感觉自己无法走进他们的世界,尝试过很多方法,一度想放弃。班上有个男孩,英语的口语很差,每次别的同学都开心地用英语对话,唯独他开不了口,所以每次小组排序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壳,前几次我都很认真地而耐心地教他一词一词地说,早自习、中午的单独辅导也进行了,但还是一样每次对话,一到他那里就卡住。于是一个月后,到他对话的时候,我直接说:pass跳过,忽视掉他欲言又止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查阅他的家庭作业时,他在本子上写道他为了那天的英语对话,前一个晚上他练习了很久,但是我却没有让他说完。虽然第二天上课,我马上第一个叫他站起来对话,并且狠狠地鼓励了他,但我的内心还是惭愧的,因为我没有等一会儿,那一会儿能让他开口的工夫。但我有庆幸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至少这个孩子,还愿意向我解释,而不是默默地把委屈甚至是恨埋在心里,让我有机会去更正自己的错误,能够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有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吴非的书中写道,只有母亲才有这种耐心,她信任孩子,她会等待,而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表,我们的确应该有为人父母的威严,但是更应该有为人父母的仁心耐心与宽容。家长信任地把孩子教给我们,我们就要更加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感悟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我不禁反思,如果我对学生说这句话时候,他们会是一种什么反应呢?脑中浮现出2个月前的一幕,我跟一个学生说了一句:你,跟我到办公室去。他马上担心地说:老师我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其实我只是叫他跟我到办公室去给我搬作业本和辅导报,但是这样平常的一句话,因为跟老师办公室扯上关系,他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犯错要去挨训,所以,我不禁反思,我每次叫学生来我的办公室大多是干什么,很惭愧,除了收发作业外,大多数情况是叫那些单词默写不过关的人重默单词。想当然而,如果我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学生可能又会一惊自己是否又犯了什么错误。这说明我与学生的沟通真的不够,在他们心中老师办公室还是个望而生畏的地方。反思自己,我决定改变自己,师生之间可以亦师亦友,不再让他们认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玩吗?是一种危险。

以上是我读完后最深的感悟,作者的言辞并不华丽,却真诚质朴,对于身为青年教师的我受益匪浅。

优秀读后感:致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青春就是用力的奔跑,然后华丽的摔倒。

题记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年华似水,总感觉触摸不到痕迹。

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玉面小飞龙,还有什么是我得不到的?

二十二岁,郑微在老魁树下,埋葬了她的安徒生和小飞龙,泪流满面。

二十七岁,郑微笑起来:阮阮,只有你,只有你的青春不腐朽。

一步步成长,一点点老去。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正是如此。郑微是如此,陈孝正是如此。他们错过彼此,她微醺,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曾经的六大天后一起欢笑一起快乐,各奔东西的她们在青春无限的大学时光里,懂得了流泪,懂得一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给我一种感受,我会常为郑微的经历而感到心里一丝刺痛。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看陌生的风景,然后一个不经意间?,转头发现,原本费尽心思想忘记的事就这么忘了。可我们能忘记那些最强烈的快乐,却永远忘不掉那最疼痛的泪水。正如陈孝正对于郑微是月光,却冰冷如斯,给予郑微的是那些疼痛,一次撕裂换来一次一次成长。

我最爱的人物就属林静,他是个神秘的人,令人捉摸不透。在机场,他对一个因为对了最心爱的书而哭的小男孩说:我也丢了一本我最爱的书,可我没哭,因为眼泪不能让我找回它。正如他也找不回属于他的小飞龙,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把一切变成回忆,怎么也回不去。

从今天起,十四五岁的我们也该早些做好准备,因为青春终会逝去,而时间一去不回,趁着这个灿若桃花的年龄,去享受青春,享受青春的欢笑,享受青春的泪水。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伴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我们在这个豆蔻年华里,不断地奔跑,不停地摔倒。不如就像郑微,像阮阮为青春放手搏一次,一点点在欢笑与疼痛中成长吧!

唱一首歌纪念我终将逝去的青春,爱一个人天真的以为会是一生,唱一首歌怀念我终将逝去的爱情,有一个人总会陪着你走不会再离开。也许这就是青春爱情。思念,牵挂,期待,相见,微笑,然后流泪。

合上《致青春》我的眼泪仍在打转,为郑微,为阮阮,为林静,为陈孝正,也为自己。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300字-珍视我们的专业


对于现在的自己,你是否满意?对于你的生活,你是否充满期待?对待你的工作,你又是否珍视?

一个小的讨论引发的大震动,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曾经的热情与想象,习惯于依靠那些不切实际的存在,将所有的一切变得更加理所应当,却忘记了我们的初心与对自己专业的期待。

身为人师,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不论是学科还是专业,我们的认知必然会更强,而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高于学生,不然怎能称之为人师呢!

拿自己来说,很多时候可能对于学生的要求会高一些,因为我觉得他们还可以更好,还可以做的更加精彩,除去对他们的期待,剩下的便是对自己的要求,有一点的强迫因素在其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更是在要求自己,只有自己更加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能力与技能,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加专业的知识与素养的形成。

读《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有感


这个月我阅读的书目是肖川、黄超文主编的《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系列之英语卷。其实匆匆一个月都没能真正的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直到临近月底这个星期,才拿过来翻看了看。本书共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英语教师成长的基本理念,下篇是英语教师成长的个案叙事。下篇分别有九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几个简短的教育教学实例对自己不同时期所做的英语教师工作进行了贯穿与反思。读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叙事,我觉得,今天的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与时代发展变化相融合、相适应的人,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一个必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不满意什么的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走近学生,理解学生,进而影响学生。

读完全书,不禁让我回想起6年前第一次担任英语教师的经历。其中的一些故事和我在现在工作中遇见的事儿很接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当教师已经于那时的情形大不相同了。下篇中的英语教师成长的个案叙事5《因为热爱而快乐》是我认为最具看点的部分,游舸老师分别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研究之旅,我的反思之乐命题了自己的教育叙事。通过看他的教育叙事和自我反思,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孩子,学习好但习惯差的孩子;特别内向的孩子,调皮的孩子……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爱是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雨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心中要充满爱,师爱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我们不光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学会关心后进生,在学生面前学会蹲下来,用欣赏激励的眼光去看我们的孩子,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心灵。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仅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对学生的爱定格在合适的位置上。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先学会欣赏学生,那么我们投射在学生身上的光芒会百倍地反射在我们身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而搞好关系既要有老师的威严,又要有热情和活力。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那些深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不难发现,那些与学生有着共同语言的教师更有亲和力,更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这样的教师被称为时尚的教师。所谓时尚,并不是看你是否年轻,而是看你是否有一颗年轻的心,是否能够与时代融合在一起。时尚不是看你是否追得上潮流,而是看你对潮流能否接受,是否有一种不断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教师是为人师表者,在学生面前,教师的风度、体态、着装、气质无不体现着一种修养,传递着一种优雅,教师不是盲目的时尚追随者,但又绝不是时代的落伍者。面对今天的学生对教师更高的期望,我们要在学生的期待中悄然改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形象。

工作实践告诉我,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当我们满怀激情,踌躇满志地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时,就意味着踏上了一条理想与现实并存,快乐与辛苦交织的工作旅途。从书中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和意趣,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洞察,体会到了他们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触摸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轨迹,从现在开始,我会把思考和探索“如何做教师”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告诉我,人的一生,未必有如黄金般的光泽,却必须似阳光般有色彩。爱是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法宝,爱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会为学生取得每一点进步而欣喜,也会为学生遭受的每一次挫折而牵挂;一本好书,是经验的分享。每一个故事中都是包含着老师对孩子们的爱,真心的爱,希望受到我们教诲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份爱的存在,希望自己也能把自己的爱带进自己的班级,带进孩子们的心中!

读后感大全: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我自认为我读过的书不多,但也不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其一。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心里也和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样,异常悲伤。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虽然我连青春的殿堂都未曾步入过,但却有很大的感触,已经六年级了,青春很快就要来了,这是一件令我又高兴、又悲伤的事。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进入青春了,听说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但我有悲伤着即将来临的毕业,到那时将会有多少的泪水洒落?回忆小学的六年时光,我默默的感叹着时光的无情。还记得一年级时,老师每天都会说一句,放学要小心哦!二年级时,我们小小的手总在语文早读课时挥来挥去,写着每个生字的一笔一划;三年级时,初次接触英语;四年级时,开始会说同学,你长得好漂亮,我们交个朋友吧!也开始学会和好学生搭讪;五年级时,这道应用题好难啊,我该怎么办一张张的试卷总让我们伤透脑筋;而六年级时,却总是不经意的望向操场上那些欢快的身影,这时才发现时光是个无法用括号括起来的单位。

六年,太短太短,我们总是跟不上时间的脚步。我突然不想长大,却发现那也只是幻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多少人流下眼泪,我开始慢慢幻想着以后的样子,也许,我会满脸皱纹;也许,我会白发苍苍;也许,我会杵着拐杖吃力地行走,也许到那时我才后悔从未珍惜时间。

翻开抽屉里的照片,看这儿是的我可爱的容颜,重复翻着页页纸张,流逝的只是时间。我恍然,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又有谁,能没有遗憾的走过十年?

读后感《读致我们敬爱的教师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致教师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