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读后感1400字

读后感1400字

自信的力量_《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1400字。

初中生就像雏鸟,总有一天会离开温暖的鸟巢,展翅飞翔。一叶一世界,书籍就包含了整个宇宙,就算没有完全明白书籍的内容,哪怕有一丝感悟也是有所值的。人生好似调味盘,酸得是惆怅,苦的是锻炼,辣的是过程,甜的是成功。那么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自信的力量_《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1400字,带给大家。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是傻瓜,还是天才?有时只在一念之间。

今年暑假,我从《天才少年维克多》一书中见证了主人公维克多从傻瓜变成天才的故事。维克多是个早产儿,体重比正常婴儿轻一公斤。六岁时,被怀疑事物理解能力落后,有语言障碍。在学校,维克多被人排斥,成绩也是倒数第一名。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最后成为了艾弗利公司的经理,国际门萨协会主席。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呢?

我想,应该是爱,是信任和鼓励吧。

记得一开始,维克多的智商被罗纳德老师弄错成了73,学校里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连他都把自己当成傻瓜。多年以后,维克多的智商被重新确认了,他居然是一个智商高达173的天才!可是,在智商确认之前,高智商并没有带给他任何帮助。因为维克多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傻瓜。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只狮子的尾巴上挂了驴的标志。狮子到处询问,可动物们都说它是驴。过了一段时间,狮子开始吃草,并且学驴叫,很快狮子就真的成了驴。

为什么会那样呢?因为狮子不相信自己。别人的评价固然重要,可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又能做什么呢?这虽然是则寓言故事,却预示着自我否定带来的不良后果。书中的维克多正是不相信自己,于是,他就只能做傻瓜做的事了。

尽管如此,图尔特教授和蕾切尔老师却一直鼓励维克多,对他不离不弃,时刻教导他要相信自己的才能。即便维克多多次想放弃自己,他们也从未产生放弃维克多的念头,而是用爱、信任和关怀浇灌维克多脆弱幽暗的心灵。多年后,在两位老师的支持下,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维克多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提交了他的第一份策划书,得到了董事长的肯定。正是这份策划书,鼓励维克多逐步走上了事业的高峰。

看到这里,我被蕾切尔老师和图尔特教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可以这样真诚地信任一个别人眼中的傻瓜,这种信任挖掘了维克多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我不禁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学习比常人吃力的同学。别人作文写两三百字,他们却只能写三五行。有时候,他们在做一道我们认为很简单的数学题,却做了很久。从他们位置旁走过的聪明孩子一定不少,可没人去帮助他们,甚至会叫他们傻瓜。

可他们真的是傻瓜吗?谁能预料他们不会像维克多一样成为天才人物?著名美国政治家丘吉尔曾经被人叫成傻瓜,可是后来竟然成了如此伟大的人物。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有过几门功课不及格的经历,可长大以后却成为了现代物理学家开创者。迪斯尼乐园大家都爱去玩,可创造米老鼠的著名艺术家曾经还被人批评为无趣、无能呢!

所以说,我们也要试着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使我们充满动力。世界上任何人、任何因素都不能动摇你放弃梦想。如果一开始你就不相信自己,那无需责怪他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成功的资格。

有一回,爸爸希望我能去参加中环杯数学竞赛,但我认为自己能力还不够,心想:明年再考吧!妈妈指出我的错误,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年是永远无法成为当下的,要把握今天。我的学而思老师也鼓励我,认为我可以做到。我挺不情愿地参加了初赛,通过几个晚上的奋战,竟然得到了二等奖!我立刻有了自信,全力以赴地去参加决赛。虽然最后决赛没能拿到奖项,但是我没有遗憾,因为我赚取了自信!

自信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爸爸告诉过我,人所处的环境就像一个大T台,优秀人才就像演员。如果一个人有十八般武艺,但是却没有勇气走上T台,那又会得到什么成绩呢?

即使你没有非常优秀的才能,但是却有勇气的话,那你不妨试一试,也许你也可以光彩夺目!书中的维克多就是在被信任中慢慢变得自信,变得耀眼的!读完这本书,让我们也行动起来,相信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吧!

hdh765.Com更多初中读后感延伸阅读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


你知道读后感究竟是如何写的吗?提起作者,大家一定都读过其所写的作品吧。我们写读后感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读后感大全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 篇1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 篇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耗时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只需要你在看的时候,能有一点儿的思考,他就是欣慰的。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已经完全不知道书中具体讲的是什么,只依稀记得书中讲了很多的不一样的故事。看完故事后会让自己有点凌乱感,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之前所知道的一切,而认真思考书中讲的故事这个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天才和疯子只有那么一线之隔。

很多观点已经逐渐忘却,但是自己作者自己说过,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个心理。每天抱着空杯的心理,拥抱每一个病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只有你摒弃自己的成见,你才能体会、理解病人,同时才能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的难,真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病友的信任,才能坚持下来。

生活在人的江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形色各异的思想,所以在日常中遇到思想各异的人,我们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认真的倾听,需要完全的赞同,但可以表示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世界都美好了。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 篇3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 篇4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汇集4篇


读书、读好书能帮助我们感悟人生、思考人生,读后感书名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它使所有人都明白了曾经不知道的知识。写读后感时,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篇1】

这本书最初是孩子向我推荐的,他说这本书启迪了他的思维。当时没有看,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不错,很符合我们的认知: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痴迷于自己事业,或对某事某物着迷的人,他们每天乐此不疲,被我们称作"疯子",行为表现与疯子无异。兴奋、专注、不知疲倦——这种状态,天才与疯子是一样的。

但正如鲁莽同勇敢一样,疯子与天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疯子没有元认知能力,不能觉察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力。有时他们就像一辆飞跑的汽车——是失控的那种,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那种。

前些天,孩子把书从网上买了回来,我才有幸拜读。作者用精彩、凝练的对白,把这些疯子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读者看到了这些特殊群体的另类人生,让读者领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几乎"天衣无缝"的思维……也许作者的角度不同,作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最"精彩"言语行为,而极少去关注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种非常心理似乎是天生的,他们的"思想"似乎是超时代的。

但心理是脑的机能,人是社会的反映。大家都熟悉的"狼孩",之所以表现与狼的行为无异,就是由于这个孩子出生后,生活在狼群中,被狼"教养"的结果。范进疯了,他的思想离不开八股文;当代的疯子,怎么也不可能是因为中了封建主义的毒害。心理问题的出现,无论从客观上看(认知心理学),还是从主观上看(精神分析),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定是生活在他们大脑中,埋下了足以控制他们灵魂的种子。我们只有顺藤摸瓜,找原因,寻真相,才能正真地去帮助他们,才能让更多的人避免陷入心理障碍的陷阱。

就疯子与天才所表现的"专业水准",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就像书中让那个想象"思维虫子"的少年一样,在为他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试中,"结果很糟"!他们所表现出的思维或是线性的,只沿着一条线思维;或是单向的,只能向一个方向思维;或是发散的,无法专注于自己的意识;或是点状的,把一个点想象的比地球还大,以致压垮了自己的思维……就知识结构而言,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超越霍金,也没有突破多重宇宙理论;他们的想象力,并不比科幻小说家丰富多少,不同的是:他们似乎钻进了黑洞状的牛角尖,自我意识的力量很难把他们拉了回来。

还有几位很特别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那位可亲可敬的、每天陪着去世大爷的大妈;执着传承千年原生宗教的萨满。这些人,则更像是天才,幸福生活在自己的信仰中……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对于不是研究心理学的读者,这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另类的世界;对于研究心理学的读者,这本书也许只是一个起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篇2】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在好奇心驱使下,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他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就在作者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高铭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正如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篇3】

很有趣的一本书啊。精神病学本来就是一门有趣、深奥的学科。此书用例子加以分析并引出病例,真的很不错,在阅读的同时也不断地思考搜索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人物特征并联系疾病,在最后有结果和分析讲解,简单易懂。正如书本上所说,天才和疯子之间、善与恶之间都近在咫尺,那么一点点平衡若把握不了,就会拥有另一个世界。人是很容易被环境改变的,并且改变得难以察觉,特别是变恶,就像肿瘤般扩散,从头到尾、彻彻底底。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潘多拉宝盒如何打开、释放,在乎环境、在乎自己,好的环境会给人好的开始和良好的心理;当然,恶劣的环境也有让很多人变得坚韧。不过,一些我们看似不正常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属于精神患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心理和结果。

绝顶的天才都有精神的一面,所以他们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或者说是常人觉得一样的事物)。生活在这个世界,平等看待他人,因为,毕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是那个疯子,他是那个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经典读后感【篇4】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大全4篇


下面是编辑精心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书籍隔绝了愚笨和鄙陋,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有很多心得和感悟想要记录。读完书之后,不如尽快将阅读心得记录下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 篇1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知。

他们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的无知、渺小、愚蠢,我很惊讶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独特,创造了不一样的世界感知,他们能够通过很小的东西联想出更大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头脑无止境的思考下去。

里面有提到一个精神病医生,他说道:如果这个精神病人是快乐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打断他。是的,我们不要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你觉得他傻的话,然后在他的眼中,你或许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瞧不起你。

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思考下去,生活下去。有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和各种精神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它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神经病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说实话,我佩服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天真,我觉得其中一些人实在让人敬畏。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是惜惜相惜的。我羡慕他们,他们即使不被普通价值观认可,但他们仍坚持的相信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的执念才会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显得不正常吧。

不过,以不同的角度看的话,可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吧。每个人的精神不一样,所以跟不可能得到统一,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得到的都是不同的结果。那么,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并一直恐惧着她们,又比如一个女人自称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获得已能而进行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其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世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以分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一套自己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紧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而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且很脱离实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畏,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否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把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只能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自己能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地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后发现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书中始终贯穿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下定论。作者所探寻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他以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盲人摸象,只不过是,盲人依旧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就只是一堵墙或一根旧麻绳罢了。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病态思维,也许可以突破困境。从本质上说,生物体是一个病变的过程,思考的病变,很难说不是另一种病变。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 篇3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最新读后感 篇4

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现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在狭隘的空间和时间中流淌。即使在书中他们是一群疯子。

这个世界好像有点问题,却找不出问题在哪儿。疯子,是在寻找世界,奇妙而诡异的发现,成就了他们的天才。不同寻常的感受,独到的眼界,是他们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视为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那些被关在医院里的人,他们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或许是陷入了思维的歧途,打开了思维的后门。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倾听,详尽地体味,顺着他们思维的脚印,翻过思维的城墙,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空间,他们的“疯言疯语”却有像真是的理论。"异能追随者“,时间尽头,超级进化论,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却又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导出的。

人是个奇怪的东西,大脑皮层赋予我们思维和学习,我们也思考,纠结过这个更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打破惯性思维,就像从众心理,平常和传统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这个数字世界兜转。“疯子”们苦苦追寻的或许就是世界的定义,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确切的定义。这是六首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是基本粒于堆彻起来的聚合体………

虽说思考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谈这种有些高深的问题似乎又有些可笑,我们的生活也并涉及这些复杂的纠结,只有学者才会关心扑朔迷离的世界和真理,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人间。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读后感集合(500字)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读后感【篇一】

比起我对《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小王子》这类书的“无感”而言,更引起我兴趣的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它们那么“有感”——这一定是我思维的某个地方出了差错,或者是有一个巨大的盲区而我并不自知。

这本书是一个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每年都读的书,她光是今年就热情洋溢地在朋友圈推荐了好几回,我才怀着好奇之心把它放到了书单里。但读完之后我困惑了……

从情节上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串联故事的那些细节(尤其是人物)背后有什么隐喻,我实在感受不到,绕了一大圈最后总结出一个道理:完成自己的天命是人类无可推卸的义务,倾听心灵、关注预兆,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宝藏就会在哪里!然后我就懵逼了!全文带着“天命是否真正存在”的推论题,不是在读寓言故事,而且在读侦探小说,这导致我进入角色有点慢,感觉还没上来呢,小男孩儿“嘎查”找到宝了,全书over了!

所以,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小王子”之类的寓言呢?是不是我长大的太快了,太关注当下,而意识不到永恒的存在?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读后感(篇二)

邂逅一本好书,如在春之原野,沐三月清风。眼波流转,心绪飞扬,铭记久久的感动。我真的很幸运,可以在进入大学之前的这个暑假中遇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著作。这本讲述勇气、信仰、爱的小书,以其清澈的语言叩开了我的心扉。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一个安达卢西亚牧场上的牧羊少年。当他两次梦到一笔埋藏在埃及的宝藏并受到撒冷之王的指引后,毅然卖掉了自己的羊群,开始了一段冒险旅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丹吉尔的骗子导游,沙漠中的真爱少女,绿洲里的炼金术士……这些人使这个少年得以成长,但是凭着信念与勇气,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坚信着“马克图布”。一直以来,我很欣赏这种短小的寓言故事,作者以梦幻而平实的笔触向人们传授关于勇气、信仰和爱的哲思。同类作品,如纯爱的逆流河,童真的小王子,这些书并不难懂,却韵味最深,让我手不释卷。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最感动我的是圣地亚哥幻化成风的篇章。他向沙漠的关于爱的解说,他对风关于生命同源思考的讲述,他对太阳的关于世界之魂的高歌,让我震撼。

一个牧羊少年竟能对生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更令我感动的是这些思考并不是源自先哲,源自书本,而是在一段艰辛的旅途中以勇气和乐观亲自领悟的,这着实让人钦佩。

“我跟你一起在世上漂泊的时候,了解了炼金术的秘密。在我身上融合了风、沙漠、海洋、星星以及宇宙中的一切。我们都是由同一只手创造的,拥有同样的灵魂……”男孩想变成风,他坚信自己与风同源,他渴望飞向心爱的姑娘,渴望到达向往的埃及。无论是遥远的沙漠、被骗后的贫穷,还是残酷而漫长的战争。从他踏上行程的那一刻起,从那家小小的水晶店开始,男孩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信仰。有时候梦想是和信仰捆绑在一起的,它们的结合体,便是牧羊少年一直追寻的天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即自己守护的梦想与信仰。我们要倾尽一生勇敢的奉献、牺牲,为的是终有一天能像牧羊少年那样实现自己的“天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天命在天,尤其是在起初的尝试被挫折击败时,我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保守,会犹豫。当一个梦想只是延续我们平庸生命的托辞时,它也始终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条万里的路,走过两步,便离终点近了那么一米,然后再是一米,直到我们回首过去,那条路弯弯曲曲延伸向远方,而终点就在眼前。看看那些过往的人和事吧,统一法国的霸主拿破仑是由炮兵少尉做起的,而在那之前,他或许都只能算是一个普通士兵;解放黑人的自由领袖马丁·路德·金,原本也只是美国民众中普通甚至低微的一员。他们的梦想谁都可以有,而他们做事的那份果断与坚持背后的莫大的勇气与信念却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天命广生于众人心中,却只有勇者与智者才有缘得偿所愿。毕竟,追寻自己的梦想,往往首先意味着失去,而失去的滋味是痛苦的,失去的东西有时是美好的,这一切都会让绝大部分人徘徊、动摇,直至快乐地妥协。经历过失去之痛,遍尝分离、孤独、危险、艰辛的人,才能达成自己的天命。

愿大家能像牧羊少年圣地亚哥那样勇敢地唱着梦幻的歌谣,笑看得失。身外之物终将失去。当你看似一无所有之时,天命就会到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这之前你经历的伤和痛,会有人帮你拭去,而你所展现出的勇气与信仰,将会成为后人心中的日月,照耀着他们前进的路,给予他们前进所需的光和热,不断向前,向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还远没有结束。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读后感【篇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羊群,那是我们现今赖以生存,不想也没有勇气去放弃的命运。而金子,就是那看似不切实际的愿望,但你不知道的是它其实就在你的脚边。

人总是害怕追求自己最重要的梦想,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或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

但我们可以看到这 位西班牙男孩圣地亚哥循着梦的暗示,一路探索财宝,追求梦想 的故事。在追求梦的旅途中,他放弃 了羊群,放弃了心爱的法蒂玛,放弃了权利和财富,可他却不后悔,因为他相信在追求梦想的时一定会有某种力量在帮助 他,鼓励他。最后他发现,终点竟然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当他发现财宝的那一刻,也是他实现梦想的时候,那时的喜悦与激动 我想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命运主宰了我们的生命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像牧羊少年一样,怀揣着梦想,然后上路。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 和诱惑。渐渐地,很多人的梦想发生了改变。等到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走的路与梦相差甚远,就像山顶上那个水晶店老板一样,默默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小天地,在平凡,平淡,平庸的生活 中度过一生。

人,就是那么容易自我麻醉,面对赞扬,我们会自傲;面对挫折,我们会退却;面对诱惑,我们会误入歧途;面对嘲笑,融入大多数会使我们安心。但为此,大部分的我们会抛弃那以为抛弃了自己的命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小部分没有动摇的人永远活在了历史书上。

我们不用担心畏惧什么,这只是那些懦弱者的借口罢了。

我们担心失去的,只是那些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历程与世界的历程都是由同一只手写就的时候,这种担心就会消失。 我们必须相信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和力助你实现 愿望 而你需要做的,仅仅是相信自己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这是《天堂电影院》里的一句台词,但我要说的是,即使你走完还是回到原点,你却会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是新世界。

世界还是原来的,只是你能从地表看到地下罢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在平常日子里,记录下阅读带来文字形式感悟就是读后感,每次读完作品,我们都有新的收获。读后感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 篇1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 篇2

以前以为精神病是受到极大的压力和刺激造成的,通过这本书的描写,原来很多精神病人是自己吊死在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想出来的。书中没提到病人的生理指标,我想他们的病态应该不光是思想行为上的,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才能下诊断吧

你可以思考宇宙人生社会和万物的奥秘,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影响,那么你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果上天启示给你这些,你是宗教家。而这本书里的精神病人虽然有天才的潜质,思考的东西有意义却是一己之偏见,无视现实生活甚至超越社会规则和道德。所以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精神应当建立在物质之上。如果把自己的一日三餐现实生活安排好再去思考一些课题,遇到阻碍保持平和心态,估计也不会疯了。

不过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真有疯的,可人家历史留名了,而这些精神病人就只是炮灰了,可惜!

比起只追求世事繁华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这些精神病人似乎更加纯净有追求,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将理论和现实结合好,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价值就好,可以思考而不是妄想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 篇3

倘若让我说实话,应该很多人看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后,都觉得自己是个精神病人,不觉得是的也会质疑自己。有点隐喻,有点刺激,天才与疯子只在一念之间。那些进入精神病院的不单单是普通人,也有很多高学历和某个领域的专家,更是还有精神科医师。如此有质量的精神患者,说着还貌似符合各种哲学逻辑原理的观点和想法,让人不自禁地认同和站队。

你在追求什么?在满足了物质条件后的我们,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宇宙之大,你若想要彻彻底底地征服,说句比较绝对的话,那是完全不可能。要么就是进了精神院要么就好好地把好奇心藏在内心不要示众。我想起旧约圣经的一个故事,人类的先祖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土地上子嗣繁荣,物质异常丰富,这时就想要建造一座巴别塔通往天上,以传颂自己的名誉。上帝迁怒于此,于是让这些建造的人完全互不听懂语言,不能进行沟通,结果这通天塔也就无法建成。看着是不是有点相似之处?不管是趋于好奇心,亦或是心灵空虚想要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个什么样的位置,还是为了进一步发现宇宙的更多奥秘,无非都是自我不满足的驱动下,想要得到更多的答案。没有什么天才,没有什么疯子,都是一个正常人,有的人想得多些,有的人想得少些,有的人转牛角尖偏执于一个答案,有的人放宽心态,更愿意只是活在当下。这个世界,承认的是宇宙很大,人的脑力开发还有巨大的空间。这不就得了,不管有没有上帝,未解之谜如此之多,人类的智慧如此有限,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如此渺小,有什么理由不多谦虚和恭敬呢?一个个被认可的学术观点和说法,难道就一定是最准确的定义和原理吗?最早的地心说不也在后来被推翻了吗?人类是猿猴进化来的不还是大有争议吗?不要为自己所知道的一点东西沾沾自喜。疯子未必真的就是疯子,天才也未必真的就是天才。眼睛所见的都未必是事实的真相。

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是永不止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 篇4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00字 篇5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读完这本看似不太正常的对精神病的访谈记录的书时,这个问题久久的环绕在我的脑海中。书中光怪陆离,像是在读聊斋,可聊斋会有理论依据?

有能把人看成动物的女孩,闻所未闻?都是胡扯?可那种动物的特点,恰恰与人的性格相符。有号称从平行世界过来的人,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可一个对量子力学零认知的人说出的未知理论让量子力学教授说在技术达到的情况下的确可行。

有自称萨满的传承者,看似像个游戏打多了的中二患者,可家中有着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图腾,有着世代传递的使命感。我惊讶,从四维虫子到果冻世界,从进化惯性到迷失的旅行者,看似玄幻,不切实际,可偏偏基于理论,如量子力学,偏偏有着文献记录,如颅骨开孔的记录;

我困惑,每一篇文章中的患者,逻辑都无懈可击,根本无法从任意一个角度推翻,同样的物质世界,他们是如何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我迷茫,如此完美的基于事实的推论,没有任何漏洞的世界观,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他们错了。站在每一章的角度,不停思考,慌若魔怔,甚至,搜索书中所提国外文献的真实与否,期盼着这不过是作者的杜撰,可确是徒劳。

然后,最终,我又回到那个问题,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直到一个困的要死却不得不早起的清晨,悉悉索索穿着衣服的我突然意识到,完全没必要纠结于此啊!

我就是我,生活在我的世界里。所要做的,不是整日纠结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是臆想身边是否只是一场梦,是否活在虚假的世界里,而是抓住自己所能抓住的,仅此而已。

相信《自信的力量_《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14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1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