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双典批判读后感800字

双典批判读后感800字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6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6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但是自我一向都不知如何下笔。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我当初是多么肤浅。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明白了我以前一向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我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但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我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我。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之后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但是到此刻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性、感性、理性的物所摆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但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思辨的理性光辉才是照耀人类礼貌前行的灯塔,但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我自甘堕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但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我,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一性一批判读后感(一)

【纯粹理一性一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一抽一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一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一性一,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一性一,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一性一。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一性一,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一性一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一性一和从属特一性一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一性一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一性一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一性一,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一性一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一性一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一性一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一性一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一性一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一性一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一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纯粹理一性一批判读后感(二)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一性一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一性一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这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一性一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一性一和必然一性一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这里应该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一性一到知一性一再到理一性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从感一性一到理一性一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先验感一性一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一性一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要通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可以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一性一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一性一的探究中发现了知一性一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一性一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一性一提一供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一性一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一性一如何去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一性一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一定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一性一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一性一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一性一。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一性一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含有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一性一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一性一、知一性一及理一性一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一性一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一性一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一性一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一性一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一性一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纯粹理一性一批判读后感(三)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可是自己一直都不知如何下笔。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己当初是多么肤浅。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知道了我以前一直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己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可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己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己。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后来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可是到现在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一性一、感一性一、理一性一的物所摆一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可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思辨的理一性一光辉才是照耀人类文明前行的灯塔,可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己自甘堕一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可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己,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600字2024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但是自我一向都不知如何下笔。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我当初是多么肤浅。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明白了我以前一向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我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但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我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我。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之后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但是到此刻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性、感性、理性的物所摆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但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思辨的理性光辉才是照耀人类礼貌前行的灯塔,但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我自甘堕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但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我,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读后感14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能够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明白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十分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必须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那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透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潜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十分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十分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潜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那里就应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应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资料,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务必要透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能够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带给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性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必须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但是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透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内含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务必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读后感14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能够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明白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十分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必须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那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透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潜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十分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十分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潜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那里就应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应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资料,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务必要透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能够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带给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性指导决定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必须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但是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透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内含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务必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读后感26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是构成康德批判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先验论是这部书的几乎全部资料,主要分为导言、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又是这部书的主体部分。

他的先验理论认为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认识的材料虽然从经验得来,但人认识这些材料时由于人心有其本身的构造而务必依据某些形式来认识,所以这些形式是从心自身来,不是从经验来,是先验的。知觉的形式如空间和时间,悟性的形式如数量和因果关系之类,都是先验的。

序文中他这样说:人类理性具有此种特殊运命,即在其所有知识之一门类中,为种种问题所困,此等问题以其为理性自身之本质所加之于其自身者,故不能置之不顾,但又因其超越理性所有之一切潜力,故又不能解答之也。由此理性陷入困扰,并非本身的过错。理性最初以:只能运用原理于经验过程,同时经验充分证明理性使用这种原理为正当者这一类原理开始。在这种原理的帮忙之下,理性追溯事物就要求更高更远的条件,唯有自悟改善这种行为,否则将永无止境,理性这种事业也就没有完成的期限。于是他展开了对纯粹理性的批判。他的批判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完成一个问题的解决,即人的认知如何可能的问题,也就是人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哲学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知识不管以什么样式什么方法与其对象相关,并且是直接的与之相关,则称为直观,直观仅限在对象作用本人的范围内发生。人类具有先天的纯粹的直观,即时间和空间,在先天的决定中,想超越与之相关的概念时,只有在先天的直观中才能到达概念所不能发现的,但是却能在与概念相应的直观中先天的发现,又能综合与概念相联结的事物。但是这种基于直观的决定,决不能推广到感官对象以外。这也就是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在那里,他考察了感性认识中先天综合决定构成的条件,认为有可观的物体刺激感官表象只是一些杂多的感性材料,只有由人主管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加以整理才能成为感性上确定的知识,纯粹数学知识就是这样构成的。

在先验分析论中,他阐明了悟性从自我意识的先天的统觉出发,运用悟性范畴去综合统一感性所带给的经验材料,而构成自然科学知识的原理,认为一切自然规律都是透过这种方式由人建立起来的,从而论证了认为自然界立法的思想。范畴表:单一性(一)量多数性总体性实在性(二)质否定性限性偶有性及实体性(实体及属性)(三)关系原因性及依存世(原因及结果)相互性(能动者及受动者间之交互作用)可能性不可能性(四)形相存在世非存在性必然性偶然性先验分析论即将自我所有之一切先天的知识分解为纯粹悟性自身所产生之种种要素。在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主要四点:㈠此类概念务必纯粹的而不是经验的;(二)此类概念务必不属直观及感性而属于思维及悟性;(三)此类概念务必基本的又严密与引申的或复合的概念有别;(四)个人本身的概念表务必极完备,包括纯粹悟性的全部领域。当一种学问在尝试状态中有概念集合而存立的,那么即使有任何种类的评价,也不能保证他的完备程度。这种完备程度务必有悟性所产生的先天知识的总体理念,只有这种理念是组成总体的概念有严密的分类,以表现这类概念来组成一个体系。纯粹的悟性不仅仅要与一切经验有别,而且也要与一切感性截然不一样,纯粹的悟性则是自存自足的统一体,并非是外部增加的。悟性知识的总合,组成一个体系,有一个理念包括并经性规定。这种体系的完备和调整,同时就能产生所有一切分子的正确与真纯的标准。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阐明了理性有一种自然的倾向,但要从已有的知识透过推理去发现未知的东西,这必然会导致不顾经验的限制而对理性的推理潜力作无限的运用,以便对超验的对象如世界整体、灵魂和上帝透过悟性范畴来加以认识,而悟性范畴本质上又只适合于把握感性经验,这就产生了二律背反,即两组截然相反的决定由于得不到经验的验证,而永远处于对立冲突中,其实都是理性的一些先验幻相,这就是以往哲学(行而上学)试图透过认识的理性(思辨理性)对超验对象作出先天综合决定之所以失败的根源。

先验幻相在极为正确的悟性规律的经验使用时所发生,这种幻相也能为想象力的影响所误导。康德把其应用全然限于可能的经验限界内的原理为内在的,而名宣称超越此等限界的人为超验的。所谓超验,并不是指范畴的先验的使用或误用,而这种先验的使用或误用,则是决定力没有受到批判的正当制抑而没有充分注意纯粹悟性所能容许的其自由活动的境遇界限所产生的误谬。康德认为,超验对象在认识中只有作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即范导性的理念,才能发挥其引导认识不断前进的作用。在他看来,物自体或超验对象虽不可认识,但能够作为实践的对象去追求,这就是实践理性的悬设,即意志自由、灵魂不灭和上帝存在,它们为人类道德生活带给了前提。在完成先验原理论的同时,康德还提出了先验方法论。他所谓先验方法论,则是规定纯粹理性所有完全体系之方式的条件而言。则以一切纯粹思辨的理性兰看所有知识的总合,他把自我的理性比作自身内部的一种建筑物,在已有的先验原理的状况下,运用各种材料来组建这种建筑物,使之建起一座豪宅或是通天高塔。这也就是运用先验方法论来组织运用先验原理的过程,也是其到达的目的。康德说,经验只给了我们十分有限的知识,但是,经验远远不是意识惟一的知识来源:经验远远不是我们的理解力会受到限制的惟一领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是存在的,可它不能够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必须就是存在的,什么东西必须是不存在的。因此.它就永远不能给我们以任何普遍的真理;而我们的理性,它对于这类的知识个性感兴趣,我们的理性受到经验的刺激,而非因为经验而满足。普遍真理,其本身同时也具有内在的必然性点,它们是独立于经验之外的──它们本身就十分清楚,十分确切。我们相信,而且对自我的信仰十分明确和肯定,我们得到这个确定性不是透过经验,因为经验只带给给我们一种可能性,而是透过我们意识当中天生的结构得来的,从意识在里面发生作用的自然而不可避免的方式中得来。因为人类的意识并非仅仅是一张白纸,任由经验在上面书写,也不仅仅仅是一堆感觉,它用心地组织和转换,它把混乱的经验变成纯粹的知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把人类一切知识建立在主体先验的能动作用上,极度高扬了主体的独立性。虽然有些很绝对,用我们此刻的观点很难以理解,因为我们日常的思维好像就定格在唯物主义观点上,对于这部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些生涩,但是有很多还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从哲学研究来说,而是从生活、学习和做人来看。参考文献:1。《百部名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评价---刘晓竹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评价序言、导论、先验感性论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年版。3。《康德传》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备注:我是在导读的引领下完成的,原本就很晦涩的哲学文章,再加上不是真正的本国语言,使我很难理解,读完这部书才真正的感触让哲学说我们自我的语言这句话有多么重要,翻译的文章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原有的真的内涵。)

有关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1000字系列


看过作品后,我心中十分感动,读后感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和个人倾向的文体。读后感是不是就是把每个人对这本书的特殊感受表达出来?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1】

这天看到的是关于时间的那一节,康德用了超多的篇幅证明时间是主体的主观形式,是内感官的直观形式,如果一切变化全部消失,时间还将存在;时间有它固有的实在性,是一种经验实在性,如果主体没有这种直观形式,一切变化的表象,时间的表象将不可能;

另外康德也批驳了把时间看成是绝对实在,也就是客观实在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两种论调,一种认为存在一个绝对的自存的时间,相当于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地位超然的母钟,万事万物不管如何变化,不能影响到母钟;

另一种论调认为时间是依存于各变化中的表象的相互关系的,也是客观实在的;

针对这两种论调,康德分别进行驳斥,第一种不能够认清表象和主体的直观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二种,难以给出数学这门纯粹科学的先天根据。

所以他的决定是:时间是主体的直观形式,这样能够两者相圆。也和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对时间的讨论类似。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2】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对哲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康德著作的汉译,有多个版本。目前社会上流通的版本,以韦卓民先生的汉译本较多,是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校订版。同时,也有李秋零先生的汉译本和邓晓艺先生的汉译本,常见于书店内,除连接词有些不一样外,整体资料是一致相同的,能够理解为是康德原著的含意资料。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思考与观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能够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确定如何可能的问题,经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之后经过对理论的纯粹推论进行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定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以物自体的不可知,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确实费心费力,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那康德式的语句十分拗口,其涵义要连贯性的去理解才能懂得康德的原意与思路。由于是作为一本在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作为爱好哲学的研学人,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阅读、去理解,反复又反复的思考,花去的时间比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多至三倍。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者一条思维主线,就是经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本事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通性和必然性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由此可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性质,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可是,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式导论。

康德所谓形而上学的道德哲学,是指一种纯粹的道德哲学,他排除了一切可能的经验,而将此种纯粹认为是先天已阐明的一种道德原则。在此基础上,康德提出了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所提出的道德法则具有了绝对必然性。绝对命令是无条件的,并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客观实效性了。

可是,康德又认为:绝对命令仅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医院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故此,那里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绝对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仅有当个人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超脱了感性的束缚,用自由的概念来指导行为,即服从自已的原则,那么这种道德规律就具有必须的普遍性。

所以,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是建立在毫无道理的假设之上,充满着矛盾,这种先验性哲学可是是一种虚幻的认识。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3】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康德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我们肯定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这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这里应该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要通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可以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提供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认为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一定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含有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4】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康德。

虽然显而易见地,道德在康德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有一种无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定律简直就是变本加厉地应验着。坏消息常常越离谱越能吸引眼球,越糟糕越有热度,于是坏消息便天然地带有幸存者偏差的加成,这更加深了公众的焦虑。曾经“扶不扶”的讨论和医闹事件的频发都是具现的案例。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道德的信任不免会动摇。这时读康德的思想,让我对道德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人人都清楚法律是人在社会中最基本的行为红线,但是生活实践中,遵守社会公德才是人的基本要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活中人人喊打的“小三”实际上没有触犯严格的法律,但是却会受到社会公德的谴责。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在遵守道德的法则,这就是实践理性。人在生活,人在活动,人从事的一切,都是实践;人的生活,人的活动,又都是由人本身的思维指导,这就是理性。无论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他都有自由去做,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受到道德的支配。

而康德的理论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在于,他解释了一个在实践中古往今来难以挣脱的矛盾宿命。一谈到道德,面对着现实的一地鸡毛时,人们却常常有种《堂吉诃德》、《白痴》那样的无奈。因为书中的道德面对现实中,就好像堂吉诃德面对风车、梅什金面对娜斯塔霞般的无力。这总是让人唏嘘不已。如何让如书中所说的“laudaturetalget”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仅靠个人对道德律的敬重及不朽和上帝这两个悬设是不够的。“他受到赞扬,却死于冷漠”的悲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他所处的环境的殇痛。人不是康德般有理性的人,也不是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认为的非理性的人,而是趋利的。正如任何时代都可能有汉奸,因为利益驱动之下,这只是个概率问题。或许只有能够让人意识到遵守道德法则对其有利反之而对其不利,这才能在此岸而不是彼岸建立上帝之国。

从我个人的角度,这种矛盾用康德的办法是很难化解的,我无法相信他所说的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把虚幻的“未来”的幸福寄托在下一世的希望上。但同时,我相信人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实践本身就足够给人幸福,这种幸福感在这样的理性体系中,或许难以构成逻辑的合理,但是我坚信它确实存在。对一个仰望星空的人来说,探索到一点点宇宙的奥秘;对一个埋首田间的人来说,培育出新品种的高产粮食;这就是幸福。

这个概念引申出来其实正与君子书院“文质彬彬”的理念相契,但是又多了一点向内的力量。文质彬彬在于,做一个德行高尚,同时能积极向外互动的人。而康德的理想在于,做一个德行高尚,意志自由的人,还要做一个具有内化的强大动力的人(追求“至善”的幸福)。这个自由的人在面对实践中的压力、环境的碾磨时,还能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追求。

或许这又是“新君子六艺”中情怀的一种新的理解。我曾经以为情怀只是在我完成了基本的生活实践之后,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现在看来,或许反而是这种内在的动力,在支持着一个自由的人顽强地在有限的自然生命中去搏击、去抵抗自然法则的束缚和限制,去实现、去贯彻一个人的自由的意志。

总的来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让我一步一步认识到道德的崇高,道德的困境,道德的挣扎和道德的蜕变。而焉知道德的蜕变不是人的蜕变呢?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5】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但是自我一向都不知如何下笔。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我当初是多么肤浅。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明白了我以前一向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我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但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我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我。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之后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但是到此刻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我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性、感性、理性的物所摆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但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思辨的理性光辉才是照耀人类礼貌前行的灯塔,但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我自甘堕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但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我,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600字: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双典批判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