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

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

几米的地下铁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几米的地下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绚丽的色彩,斑驳的光影,寂寞的独白,简单的文字,汇成独特的生命风景。

每次捧读几米的《地下铁》,总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蕴着如诗如歌的韵律;色彩斑斓,透着或喜或忧的心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失明的小女孩。她独自走进地下铁,回忆、拼凑、感觉、摸索那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不断迷失,不断希冀,跌跌撞撞,努力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心中柔软的部分被轻轻唤起。我们不也如此吗?生命如此难测。常常在拥挤的地铁站,在繁忙的城市中,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如同盲女一样,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有时惊慌失措,有时进退两难。不断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却又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一路走下去。

“车站中的人群总是这么来去匆匆,有人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你吗?”“下一站是哪里?会不会有一列永不停驶的地下铁?”“这一站是终点?还是另一个起点?”

这是对现实的叩问,更是对灵魂的叩问啊!折射出我们的寂寞、失落、无助,又浅藏着我们的梦想、企望、前方。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边界的。”“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出口的迷宫。”“有时候,我觉得已走到世界的尽头。”

这是盲女的迷惘,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怅惘?

“有谁可以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一首诗。”“欢乐人潮散去,谁来温暖这寂寞的空间。”“其实,我哪里都不想去。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

汹涌而来的寂寞,世界上的人都寂寞。只是每个人的寂寞都不同罢了。

现在一切都好,假装得一切都好。每天,我们像鱼缸里的鱼一样,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并努力保持冷静思考的模样。

而忙忙碌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究竟为谁,而匆忙奔波?为了什么,而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说清楚呢?

也许,正如辛波丝卡在诗中所叹:“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也许我们该坐下来,悠闲地喝杯茶,诉说未来的希望。”“生命如此难测。我们来唱歌吧!我们来跳舞吧!”“我总是忘了跟你说声谢谢!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

在午后喝杯绿茶,在晚上捂一杯咖啡。在纷扰的街头伫立,在高楼的窗边静思。那些生命中温馨而美好的往事渐渐涌上心头,如此芬芳。

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冷暖。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昨日的悲伤,我已遗忘。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了。”明天起,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美丽人生,去找寻繁花盛开的花园,找寻那颗最甜美的红苹果,那片遗落的金叶子,找寻心中那隐约闪烁的光亮。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地下铁》读书笔记_300字


书名:地下铁

作者:几米

内容大意: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描述一位小女孩在失去视力后,仍然不放弃希望,努力用听觉去吸收讯息,用触觉去了解物品,用心去感受周遭东西的感人故事。

阅读心得:

地下铁连接许多都市,也串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中,处处可见身心障碍的人,之前,我是因为同情而帮助他们,在经过一次生命体验活动后,我是因为了解而更关心他们。

蒙住眼睛后,世界瞬间由彩色变成黑暗,无论做什么事,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担心跌倒受伤、烦恼如何吃饭、担心被人嘲笑-----,环境中的种种障碍比自己身上的障碍还多,在活动中,我的残缺只是暂时的,而那些身心障碍者的痛苦却是一辈子的。

书中的小女孩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更多人主动协助身心障碍的人,相信他们会有更便利的生活空间,快乐自在的享受人生!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5篇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一)

故事内容: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描述一位小女孩在失去视力后,仍然不放弃希望,努力用听觉去吸收讯息,用触觉去了解物品,用心去感受周遭东西的感人故事。

阅读心得:

地下铁连接许多都市,也串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中,处处可见身心障碍的人,之前,我是因为同情而帮助他们,在经过一次生命体验活动后,我是因为了解而更关心他们。

矇住眼睛后,世界瞬间由彩色变成黑暗,无论做什么事,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担心跌倒受伤、烦恼如何吃饭、担心被人嘲笑,环境中的种种障碍比自己身上的障碍还多,在活动中,我的残缺只是暂时的,而那些身心障碍者的痛苦却是一辈子的。

书中的小女孩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更多人主动协助身心障碍的人,相信他们会有更便利的生活空间,快乐自在的享受人生!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二)

绚丽的色彩,斑驳的光影,寂寞的独白,简单的文字,汇成独特的生命风景。

每次捧读几米的《地下铁》,总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蕴着如诗如歌的韵律;色彩斑斓,透着或喜或忧的心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失明的小女孩儿。她独自走进地下铁,回忆、拼凑、感觉、摸索那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不断迷失,不断希冀,跌跌撞撞,努力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from豆瓣简介) 我们如同盲女孩儿一样: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有时惊慌失措,有时进退两难;不断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这是盲女孩儿的迷惘,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怅惘?我们不也如此吗?生命难测,我们就像盲女孩儿一样。不光在拥挤的地铁站,更是在繁忙的城市中、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一路走下去。也许会有苦涩、会有无奈、会有迷茫,但我们还是要执着地追寻着我们的光明。

我们克服恐惧、克服困难之后,得到的便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光明(我们总觉得它遥远,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脚下传来沙沙的声音,这是哪?一片薄物落在发间,取下抚抚脸庞。哦,这是一片叶子!两头尖尖的,好像已经失去了些水分。啊,我记得,我记得!这是金黄的落叶啊。谁说落叶只有腐朽,在我这里,闻到了扑鼻的香气。。。脚下软绵绵的,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粗壮的树干环绕着四周,阳光透过枝干,洒落在金黄的道路上,这里,一切都很温暖(另一站)踏过硌脚的砂石路,我摸索着坐上一块大岩石。抬头嗅了嗅,风带来了咸咸的味道。哗噜是一个神情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啊,我记得,我记得!这是海的酣息。谁说汹涌的海才有感悟,海那么大,有地方汹涌,就肯定有地方安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平静的海面上的波浪,都在缓缓的呼吸,看来大海在这里休憩。(下一站)我寻到草坪上的一棵树的荫蔽,头顶上有啾啾的声音,我抬头茫然的搜素,才想起这是鸟儿的鸣唱,这些小精灵惬意的飞来飞去。唱出了轻松愉悦的调调。(form《地下铁》原文)

嗯,光明很近。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没有坐错车、因为不论哪一趟车都可以让我们到达前方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下错站、因为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这样想想、我们就会变得闲适而从容。而我们又为何要追求光明呢?为的就是使自己保持舒畅的心情。乘车只是一个途径,若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担惊受怕、岂不是本末倒置吗?所以、不必墨守成规,没必要一定要达到最初想要达到的东西,但目标一定要有;光明无处不在,我们也许会在追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掘到更好的东西

如果可以的话,我梦想用我的心,点亮全世界的心。让他们知道,无论在哪,用心看到的才是真正的世界。(form《地下铁》原文)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我敬佩这个盲女孩儿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她的乐观、坚强、执着将我心中柔软的部分轻轻唤起只是命运给这个可怜的女孩儿加上了与她瘦小的身躯不符的枷锁,我的心也为此隐隐作痛

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冷暖。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美丽人生,去找寻繁花盛开的花园,找寻那颗最甜美的红苹果,那片遗落的金叶子,找寻心中那隐约闪烁的光亮。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三)

《地下铁》是一本藏有的书,它讲述是一个很无知的小女孩坐上地下铁开始她新的旅途。她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到达另一个陌生的小站。她反复坐了好多站,就这样她不断不断地坐。她到了一个陌生的草坪,她看见好几幅草坪图,她在迷宫里不停地寻找着方向,终于走出了迷宫。她又坐上了地下铁,来到一个陌生的小街,看到一个个小朋友和大人走来走去。她又开始了新的旅途,最后她找到合适的方向回家了 。

我觉得这个女孩非常勇敢,最让我惊叹的是画得非常立体,这本书的词语非常优美。我受益非浅。

翻开几米的《地下铁》,你可以发现绮丽的气味,声音,

色彩影像在眼前一幕一幕地映过。

其实读几米的书,不能称其为读。要用眼看,用心思考。

虽然几米是以他的绘本闻名,但他的文字同样清新。近些天的天气如同这里的天气,阴郁。于是找到那本许久以前看过,让我感动至深的《地下铁》。

一页一页地看下去无限致趣。随着盲女的脚步,在地下铁中幻游。与她一起听见充满着颜色的声音,一起看见会发出声音的颜色。于是我们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的微风,在向地底的入口,在往天空的出口,从这一站到另一站,看到了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心情不好时都会想起这本书中这个孤单的小女孩。并不是因为我在看那本书时与她对比而寻找某种心理的满足感,而是在盲女的带领下,寻找希望。在每个入口与出口,都有无尽的期望与等待。是一个新的开始么?还是一个结束?绚烂的画面,却也隐隐透着寂寞。

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将一切色彩皆化为声音与气味。眼盲并不可怕,最可悲的是心盲。从不思考判断,如同行尸走肉。摒弃那些陈旧的看法,用心去体会那些看似熟悉的事,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当遭遇失败,感到万念俱灰时,我就会想到这个找寻光明与希望的女孩。那么,我们如果按图索骥的走,是否就能到达幸福的出口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心中一直燃烧着一簇叫希望的火焰。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也许这个年龄有许多人喜欢虚无的空幻以及无病呻吟,并当做潮流,可我不喜欢。一个心怀希望有梦想的人,是不会对身处的环境有太多的抱怨的,要学会忍耐和接受。并且,乐观对待生活。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四)

每次捧读几米的《地下铁》,总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蕴着如诗如歌的韵律;色彩斑斓,透着或喜或忧的心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失明的小女孩。她独自走进地下铁,回忆、拼凑、感觉、摸索那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不断迷失,不断希冀,跌跌撞撞,努力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心中柔软的部分被轻轻唤起。我们不也如此吗?生命如此难测。常常在拥挤的地铁站,在繁忙的城市中,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如同盲女一样,从一个陌生的小站,前往另一个陌生的小站。有时惊慌失措,有时进退两难。不断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什么地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却又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一路走下去。

车站中的人群总是这么来去匆匆,有人会在地下铁的出口等你吗?下一站是哪里?会不会有一列永不停驶的地下铁?这一站是终点?还是另一个起点?

这是对现实的叩问,更是对灵魂的叩问啊!折射出我们的寂寞、失落、无助,又浅藏着我们的梦想、企望、前方。

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边界的。有时候,我觉得世界是没有出口的迷宫。有时候,我觉得已走到世界的尽头。

这是盲女的迷惘,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怅惘?

有谁可以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一首诗。欢乐人潮散去,谁来温暖这寂寞的空间。其实,我哪里都不想去。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

汹涌而来的寂寞,世界上的人都寂寞。只是每个人的寂寞都不同罢了。

现在一切都好,假装得一切都好。每天,我们像鱼缸里的鱼一样,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并努力保持冷静思考的模样。

而忙忙碌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究竟为谁,而匆忙奔波?为了什么,而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说清楚呢?

也许,正如辛波丝卡在诗中所叹: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也许我们该坐下来,悠闲地喝杯茶,诉说未来的希望。生命如此难测。我们来唱歌吧!我们来跳舞吧!我总是忘了跟你说声谢谢!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

在午后喝杯绿茶,在晚上捂一杯咖啡。在纷扰的街头伫立,在高楼的窗边静思。那些生命中温馨而美好的往事渐渐涌上心头,如此芬芳。

自己决定自己的心情冷暖。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昨日的悲伤,我已遗忘。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了。明天起,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美丽人生,去找寻繁花盛开的花园,找寻那颗最甜美的红苹果,那片遗落的金叶子,找寻心中那隐约闪烁的光亮。

读《地下铁》有感300字2019经典范文精选5篇(五)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描述一位小女孩在失去视力后,仍然不放弃希望,努力用听觉去吸收讯息,用触觉去了解物品,用心去感受周遭东西的感人故事。

阅读心得:

地下铁连接许多都市,也串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中,处处可见身心障碍的人,之前,我是因为同情而帮助他们,在经过一次生命体验活动后,我是因为了解而更关心他们。

矇住眼睛后,世界瞬间由彩色变成黑暗,无论做什么事,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担心跌倒受伤、烦恼如何吃饭、担心被人嘲笑,环境中的种种障碍比自己身上的障碍还多,在活动中,我的残缺只是暂时的,而那些身心障碍者的痛苦却是一辈子的。

书中的小女孩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更多人主动协助身心障碍的人,相信他们会有更便利的生活空间,快乐自在的享受人生!

地下铁道读后感


地下铁道读后感(一)

最近,迷上了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通宵熬夜看完,内心很触动。

这是一部讲述讲述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时期,生活在佐治亚州的黑奴科拉为逃离奴隶主的压迫,搭乘“地下铁道”逃离南方,追寻自由的故事。故事细致展现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方奴隶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法律的不公、暴力的无处不在,奴隶主的冷血、贪婪、无情也令人发指,但主人公科拉对光明的向往和执着也深深打动着我。

记得《地下铁道》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生终须一次妄想,带领我们去那从未到过的地方”。有时候,我们需要鼓起勇气,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做努力,即使前面充满凶险,我们也要放手一搏。就像科拉,前有无尽的森林和沼泽,后是凶恶猎奴者的追杀,重获自由的机率只有千分之一,但是为了这千分之一的机会,她也要勇敢迈出这一步,因为“一旦你走出这一步,你必须得去期待前头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使你现在的生活是如此悲惨,你几乎无法想象。就算在现实生活中,你处在一种毫无希望的悲惨境地,你也得去相信会有更好的东西、一个可供你喘息的地方的存在,否则你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

梦想不会在犹豫不决和患得患失中结出果实,要想前进,就必须去付出行动,对于平凡的我们,没有任何资格不去拼一拼。所以,做一个永远奔跑在前方的勇士,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不一样的人生。(集团行政办公室:刘谢飞)

地下铁道读后感(二)

自由天地里的诗人与烤猪

萧静言

简书搞了个免费赠书活动,代价是收到书的两周内要提交一篇书评。我未料到自己会入选,措手不及地开始读《地下铁道》。

翻了几十页,对美国黑奴的历史有些蒙圈。便问学历史的朋友:“给我推荐一本美国史,越简单越好。”

他说,《一口气读完美国史》。

我当即下单了价值九毛九的《一口气读完美国史》放进kindle里,准备对照着看。

结果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看书速度,整整十天,小说才看完。考虑到再不交卷有可能被简书拉黑,我赶着写出了这篇书评,美国史只好等等再读。

后来得知,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本来也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做了调整,把原本是一种隐喻的“地下铁道”虚构为真实的铁道,那么读不读历史更加无关紧要。

《地下铁道》讲述的是一个逃亡的故事。黑奴少女科拉出生在佐治亚的种植园中,从外祖母开始就是奴隶。她被母亲遗弃,被同族人奸污,被主人凌虐。最终在男奴西泽的鼓动和帮助下,向北逃亡。

科拉逃了出来,可这一路,我们见识了太多苦难与绝望。

当我收到这本咖啡色封面的书时,打算泡上一杯香甜的卡布奇诺慢慢享用。然而没读几页,发现这本书的带来的感官刺激绝不是享受。

图为我家书架一角

作者对暴力和死亡的描写残酷而真实——那是一种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真实的残忍。

大安东尼被割下生殖器缝入口中,遭烈火焚烧而死;小可爱被铁钩穿过身体,挂在半空中;北卡罗来纳每周有处死逃奴的集会,“自由小道”两旁的树木挂着望不见尽头的尸体;强制绝育;梅毒坏血实验……

根本不愿细读,幸而作者也没有细写。然而书中辑录了一些评价,其中一段写道:

在那些悲怆至极的时刻,叙述者礼貌地回避了他的叙述。……但在他的沉默中,这样的行为变得越发恐怖……叙述的空白推动读者自己填补。

那种恐怖挥之不去,以至于我迫不及待地扔下《地下铁道》找些别的书来读,分散注意力。

作家们一直都没有回避真实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残忍与冷酷,就像萧红笔下烂在床上的病女人,余华笔下裤子里被塞进野猫的男人。他们也保持了礼貌的回避,冷静而淡然,可是细思极恐。

比暴力和血腥更冷的,是一大群人的绝望。

科一直认为,西泽会拉上自己一起逃亡是因为母亲梅布尔。科拉的母亲梅布尔是兰德尔种植园中第一个成功出逃的女奴,多少次寻找都毫无所获,猎奴人里奇韦视之为奇耻大辱,奴隶们则将她看做自由的希望。

我也一直以为梅布尔早已逃出罗网,奔向北方的自由州。

书的倒数第二节解释了梅布尔的命运:她根本没有逃出种植园多远,就被毒蛇咬中,沉没在沼泽之中。

这自然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

奴隶们向往的传奇,科拉复杂的爱与恨,不过是一个胎死在第一步的妄想。

致力于黑奴解放的有色人蓝德说:

只要我们的大家庭里有一个人还在忍受这奴役的痛苦,我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自由人。

蓝德也死了,在那个时代,有色人的解放道阻且长。

我常常忍不住想,就算科拉逃了出来,南方种植园的千万人里,有几个能撑到真正解放的那一天?何况就算到如今,有色人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

种植园就是种植园;你也许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独一无二的,可是真正的恐怖在于这是普遍的不幸。

你所能细致感受并寄以同情的,只有作者着意描写的那几个人罢了,把这几人份的苦难乘以千万倍如何?

还没有说到用作题目的那两个词:诗人与烤猪。

罗亚尔救下了被猎奴者里奇韦抓住的科拉,带她来到印第安纳的瓦伦丁农场。

这里好像一个乌托邦,没有奴役和欺压,有屋可居,有床可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有美味的食物,有图书馆。

科尔森详细描绘了瓦伦丁农场的星期六大餐:烤猪。

烤猪师傅吉米如何把两头猪架在长棍子上,如何试火候,如何加炭,如何刷调料;大家切开烤猪,刷酱,装进漂亮的盘子,分享酥脆的猪耳……写了好大一段。

浓香四溢的烟火气让人产生一种岁月安稳的错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可以享用这样的美味,苦难已经结束了吧,一切都能安定下来了吧。

农场主请来很多客人,其中有诗人朗诵充满希望的诗歌。

科拉告诉后来的罗亚尔,有些东西他没赶上:诗人和烤猪。

衣食无忧,形诸歌咏,这是自由天地里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满足。我与科拉一同经过逃亡途中的冷酷血腥,仿佛回归了人的世界。

我数着所剩不多的书页:这就是结局了吧,这一定就是结局了。科拉会与救她出苦海的罗亚尔结成夫妇,在自由的天地里享受烤猪与诗。

瓦伦丁农场遭到了白人民防团的血洗,罗亚尔在袭击中死去,科拉再次落入里奇韦之手。她被迫带里奇韦来到一幢弃屋之下的地下铁道,白人猎奴者想捣毁这条拯救黑奴的通道。

科拉拼尽全力抱住里奇韦滚下深深的石阶,里奇韦终于死了,她拖着疲惫伤痛的身躯,穿过漫长的铁道。这个年轻女奴只身一人穿过美国的心脏,奔向未知的未来。她能不能把那些鲜血和死亡留在身后,把还未来得及展开的爱情放在心里,在自由州重新享受烤猪与诗?

小说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在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时说:“要善待每个人,要去创造艺术,去对抗强权。”

他也是一位黑人。

科尔森·怀特黑德

随手摘录的一些语句

·美国怪就怪在人是东西。

·苦难也有次序,苦难里填塞着苦难,你得随时留神。

·当黑色的血就是金钱,这个精明的商人知道怎样把血管切开。

·可以将真正自由的丰盛表现为饮鸩止渴的慰藉。

·哪怕它还是那么贫瘠,也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回望的良宵。还有下一个可以期盼的寿宴。他们围成一圈,把人的精神留在里面,与非人的外界隔开。

·在永恒为奴的状态里,只有这个微芒般的一刻,你还算是一个人。

·报答这份恩情的唯一方式,就是活下去,并在条件允许时对别人伸出援手。

·这才是真正的大神明,连接一切人类宏图的天赐之线——如果你把它留住,它就是你的。你的财产,你的奴隶,你的大陆,这就是美国的天命。

·这是她从小到大睡过的最软和的床了,不过话说回来,她从小到大只睡过这一张床。

·人在一生当中戴着不同的枷锁,但要理解反抗并不困难,即便反抗者为了免受指责而穿上了戏装。

·他们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无所畏惧的迎向未来。

·用偷来的身体耕作着偷来的土地。

·经历了地下的时光,一颗颗星星仿佛熟透的果实,多汁而鲜美。

·无论在棉田,在地下,还是在阁楼上的一间斗室,美国始终是她的监牢。

·自由是个你一看它,它就变化的东西。人是不是自由的与锁链无关,与你拥有多大的空间无关。

·当工作结束,当白天的惩罚告一段落,黑夜便像一座竞技场,等待着他们真正的孤独和绝望。

·如果西泽找到回家的路,他将永远不再旅行。

·本该由你做主,却等待上帝的拯救。诗歌和祈祷词都在扰乱人的心智,让他们失察于残忍的固有机理,在心里植入错误的观念,最终导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她从来不曾是第一个打开一本书的人。

·如果两个女人就是一道裂缝,一个村落又该是什么?

·只有一件事比黑鬼拿枪更危险,那就是黑鬼拿书,肯定是老大一堆黑火药。

·怎样修复奴隶制对心理官能造成的伤害——从前经历过的恐惧,让太多的自由民继续受着往事的奴役。

·一个有用的妄想有时要好过无用的真相。

·如果天下还有一丁点儿的公理,这个国家就不应该存在,因为它建国的基础是谋杀,盗窃,残忍的恶行。

·她每次都要为他哭一场,哭完起身,继续前进。

《地下铁》读书笔记_三年级读书笔记300字


书名:地下铁

作者:几米

内容大意: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描述一位小女孩在失去视力后,仍然不放弃希望,努力用听觉去吸收讯息,用触觉去了解物品,用心去感受周遭东西的感人故事。

阅读心得:

地下铁连接许多都市,也串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中,处处可见身心障碍的人,之前,我是因为同情而帮助他们,在经过一次生命体验活动后,我是因为了解而更关心他们。

蒙住眼睛后,世界瞬间由彩色变成黑暗,无论做什么事,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担心跌倒受伤、烦恼如何吃饭、担心被人嘲笑-----,环境中的种种障碍比自己身上的障碍还多,在活动中,我的残缺只是暂时的,而那些身心障碍者的痛苦却是一辈子的。

书中的小女孩努力不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有更多人主动协助身心障碍的人,相信他们会有更便利的生活空间,快乐自在的享受人生!

《地下铁道》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乘着端午小长假,把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看完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出版者费尽了心思,不仅网络上到处是对《地下铁道》的评介、宣传,而且在书页的最前面罗列了多达19段不吝辞藻的溢美之词,其中不乏“极好”、“最好”、“让人心跳停止”、“手不释卷”、“欲罢不能”等等词汇。这在我看过的小说里是不多见的。这些评价引诱我开始读《地下铁道》。

科尔森·怀特黑德在《地下铁道》里塑造了一个女黑奴科拉的形象,展示了她通过运送黑奴的地下铁道逃往自由的惊心动魄历程。看完全书,我并不觉得有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推荐的那么好,“心快跳到嗓子眼,几乎不敢翻下一页”的描述言过其实。但是科尔森·怀特黑德描述的科拉身边的这个世界却真实得令人心悸。

描写解放黑奴的文艺作品往往恩怨分明,白人总是残暴的,黑人总是可怜的,逃亡总是恐怖曲折的。可科尔森·怀特黑德则不。他写到了科拉的母亲梅布尔无情地抛弃了年幼的科拉,只身逃亡,一直杳无音讯;写到了恃强凌弱的黑奴布莱克与不畏强暴的小女孩科拉的对峙;写到了冒着生命危险把科拉藏在阁楼里的白人农夫马丁夫妇;写到了凶恶、狡诈却保留着一丝丝人性的猎奴者里奇韦和他那个古怪的帮手男孩霍默;写到了黑奴天堂瓦伦丁农场里黑奴们的争论。合上书页,眼前总是晃过倔强不屈的黑人女孩科拉的鲜活的身影,和那个真实的布满陷阱的世界。我以为,这才是《地下铁道》高人一筹、值得称道之处。黑人长期被奴役是一段复杂的历史,解放黑奴、破除种族歧视自然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地下铁道》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将美国历史上帮助南方黑奴逃往北方的“地下铁道”具象化地描绘出来。事实上,“地下铁道”只是一个帮助黑奴逃亡的秘密交通网,读书笔记并无真实的地下铁道。在十九世纪,靠废奴主义者个人也无法修建四通八达的地下铁道。科尔森·怀特黑德把真实的地下铁道描写出来,使小说增添了一份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的奇异描写异曲同工。地下铁道里隆隆奔驰而来的列车,即将散架的破败车厢,各种风格的地下铁道车站站台,漆黑隧道里吱呀作响的手摇车,都为科拉未知的命运增添了亦真亦幻的色彩,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值得你去阅读的小说。它会带给你阅读的愉悦。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几米的地下铁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