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谈美1500字读后感

谈美1500字读后感

《谈作家的工作》之读后感1500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作家的工作》之读后感15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新闻脱离不开文字,一个好的记者也应当是一个好作家。偶得《谈作家的工作》一书,书的面积很小,然泛黄的纸页让人不由地感动,于是我打开了它,就像品一壶老酒。

作家有一个领域,必须比自己的同胞和同时代人了解得更透彻,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灵,人的内心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容词对于人只能是相对的。谄媚萎缩的人似乎应当被唾弃,然而这样的人或许承受着生之艰辛,萎缩谄媚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这正如曹禺在《日出》中描写的李石清:他很萎缩,极力地做出他心目中大人物的气魄。却始终掩饰不住自己的穷酸相,他永远偷偷望着人的颜色,顺从而谄媚地笑着当他正颜厉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额上有许多皱纹,一条一条的细沟,蓄满了他在人生遭受的羞辱、穷困和酸辛。李石清的谄媚只是源于他的穷困、酸辛,仿佛他不得不走上这一条路,否则生活该怎么下去?尽管这种生活的压力会让一个人变得畸形。这样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我们能单纯地说他是萎缩谄媚的吗?他们靠着卖笑卖肉卖尊严生活,同妓女一般讨着生活。他们不仅是萎缩的、谄媚的,也是值得悲悯的。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家,他正如爱伦堡所说的,作家对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得更透彻,他对人们恨恶的人总是讽刺中带着悲悯的。再如,如果蘩漪这样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是一个乖戾的,为人所不爱的。然这 个女人在曹禺看来却是最雷雨的性格,因为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只是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变得为人所不能了解。

如果他(作家)与自己同时代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感情强烈,而决不克制感情。感情强烈的人体会的生活会比寻常人多,经历得多,对他人的内心自然会敏感得多。作家的年龄区间很大,可能早晨时是八岁,晚上就是八十岁。真正的作家是永远长不大的理想主义者、是孩子,因此不会麻木,能洞悉人心世事,并且永远不满现实的丑恶;真正的作家也是老者、是思想家,因此能见人之所未见,拿起笔之长矛书写愤慨与狂喜。

作家写书是因为他有话必须告诉他人,是因为他为自己这本书害上病,是因为他看见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感情,不能不去写。作家作文不是被迫的,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一种激动、愤怒、狂喜冲击着他,让他不得不将此化成文字。有的作家的文字像水似的流动在文章里,他的激情不是冲击而是渗透,一直渗透到你的心中。这样的作家如巴金,他的情浓到极致反而淡如水。有的作家为了作文而作文,写出的文字非心之所想,这样的作品或许能帮助你评职称,然而这样的过程是煎熬痛苦的,更不能激动、启迪读者,或许有时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这也属于这个时代的无奈罢。12月份,鄢烈山老师在讲座中说,他在进入南方报业集团前做过公文写作,虽然大家对他很好,工作做得也做得很好,但他总觉得没意思。这句话很平凡,但对我的触动很大,鄢老师正是要写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真正深思熟虑过的,真正感动过的,真正感情充沛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做真正的自己,就算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又何妨。

社会环境决定作家的思想、感情、生活和工作;脱离社会,他的创作便会凋萎和死亡。细细观察经典作品,大多脱离不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人物的性格、思想、生活一般都具有环境的典型性。现今许多年轻人写文只顾写自己的小感情,文字虽然很美,但是严重脱离了社会,这样的文章不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渗透或启迪,只会让人在阅读时觉得很美,阅读结束之后也就结束了。作为新闻工作者,更是时代的记录者,记者更应善于洞察世事,并且是快速敏捷地捕捉细节,写出反应时代的强音。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谈修养》之读后感1500字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可是,当我读了第一谈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觉得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的、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东西。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迷茫,希望从接下来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中又提及到"奋斗"一词,我认为如果人生不能奋斗,就失去了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在青年时代的我们如果设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向前。如果在过程中受到些磨难这是对人生的考验,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都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的,然而,我觉得人只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智对待,认真思考,不骄不躁,困难就能迎刃而解。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看现在,还要看将来。而祖国的将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因为我们,作为哈工大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出来的人,就要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他人,尽可能的改变周围的环境与气氛,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朱老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养成对于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凌辱。所以我非常赞同朱老先生所说的,"必须要摒弃而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颓废因循着和夤缘幸进者。"。

前几日,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询问"你幸福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老先生表示,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肉体,也包括心灵。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感也就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此主义";它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面。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懂得,在工作中,一个个人能力强大的集体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能有所发展的,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工作落实》读后感1000字


《谈工作落实》读后感1000字

张洋

中国人的性格是随意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于是随意成为一种风范,人皆效之。中国人还崇尚"含蓄",喜欢点到为止,迂回往来,不喜欢直白表达,多年以来这种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工作,让这种“儒风”在工作中变的盛行,而成院长该文以"落实"为核心,为每一个医院人下了一剂良药。

在我看来,全文从调查、态度、方法、重点、细节、坚持、努力八个方面阐述了落实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员工如何抓落实做了详细的指导。成院长谈到“决策部署是基础与导向,落实才是根本意义,只有付出超常的努力才能很好的完成落实。”从中深受启发。

全文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正确的态度,第二是坚定的执行。没有态度,没有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落实是解决问题的"生命线",没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决心和能力,所有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而解决问题要以落实为基础,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抓好落实,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找各种借口,发现问题习惯拖延,而不去落实,使自己变成懒惰的白日做梦者,当天的事总要留到明天,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成院长在开文第一段就谈到了工作的秘诀。这让我想到"老黄牛"般的员工,他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但工作效率却不尽人意。是他们没有能力吗?答案当然不见得。有些员工只是没有把握好做事情的先后顺序,没有仔细调查,细心思考,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正如拿破仑所说:想得好是聪明的,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既是最聪明又是最好。调研是工作的第一步,分析工作是做工作的前提,制定好工作步骤与落实是有力保障,一个优秀的团队之所以优秀,不一定是它的规划有多么完美,也不一定是其团队成员有多么才华横溢,而一定是它从上至下具有高度的落实能力,制定好工作计划,创新求变,上下同心,方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落实作为保障。不去落实,多么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远大的理想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想到更要做到",落实关键是行动,落实要求结果,不去以结果为目的的落实不是真正的落实。落实是发展的源泉,落实是职工再进一步的支撑点。工作中,我们获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狠抓落实的结果;发现的不足,正是落实不力的后果。工作步骤有千招万招,不抓落实等于没招:规章制度设定千条万条,不抓落实相当于零条。实干等于能力,落实等于水平。个人发展必须有落实,团队成功要依靠落实,事业的成功更要把所制定的战略定位到落实。在工作中不去落实一切等于零,如果工作计划制定的不好,抓得不好,再好的政策、措施也变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无法实现。

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儒雅、随性的作风再难适应这个社会,如何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成院长在《谈工作落实》的结尾给了很好的答案,“实践证明,落实是决策的落脚点,落实出竞争力,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创造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落实是优质完成工作的有力保障,希望跟全院同事共勉奋斗,为美好的明天继续努力。

谈美读后感1500字


谈美读后感1500字

最近学校营造着一种审美的氛围,这促使我去读了一些审美的书籍,前不久跑了国图,好不容易借到了【谈美】一书来看,真是不错!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写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危时,可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为由一党一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中国社会闹得非常糟,朱光潜认为这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于是他在【谈美】开场语中指出,人一定要从怡情养一性一,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于是朱光潜为青年人写了这本书,通过谈美来净化青年人的心。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美感与快一感,考据、批评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之间的区别。读了【谈美】,我就其中的两点很有感触。

一是作者对美的整体把握。作者强调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人只有摆脱了利害关系的网,在观照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真正的美。他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无所为而为的一精一神,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翻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物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他觉得他的时代里一般的那些忙于当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家以及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很俗的。他觉得在人们观照事物时,有三种态度,一是实用的态度,一个科学的态度,一是美的态度。而只有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美。

当代中国,虽然不是30年代那个动乱的社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思想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比如官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事物的实用一性一。比如在学术界,真正摆脱功名而潜心自己喜欢的学术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申请教授,得到某一官职或是为了申请国家的科研计划而获得固定的经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经将这种事物本身所特有的美抛开而将研究与利益挂钩。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出成果的领域,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涉及。这种风气在各个领域都很盛行,以至于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我们或许因为太忙于功名或者金钱而忽略了身边处处存在的美。正如朱先生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束缚我们的利害关系网,以更客观的态度来看身边的事情,我们会觉原来被我们忽略的事物是如此之美。朱先生在最后一篇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留恋,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真实的写照。但是如果没有无为而为的情趣,人们是不可能慢慢来欣赏周围的美,也不可能做到忘我的境界而产生移情作用。因此,我觉得,无为而为才是美真正的内涵,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种一精一神。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来了解美,用艺术来净化人的心灵。

朱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我觉得人生艺术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到底能否用心去了解生活中的美。在陶渊明的眼中,普通的南山被赋予了悠然的美感,豆苗在他那里则成了良苗。这是因为陶渊明真正摆脱了尘网。他的人生是一个到处充满美的艺术作品,而这些美都源自无为而为的情趣。

另外一点是关于朱光潜所说的考据,批评和欣赏。他说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老先生们太看中考据和批评的工夫,而现在一般青年又不太肯做脚踏实地的工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读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虽然我对考据学了解不多,但是通过跟一些教授的交流中,也了解了一些考据的知识。在现代中国,考据学也是一门冷的学科,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一学科,这与社会浮躁的风气有关系。大学时一个考据之学做的很好的教授曾经跟我说,考据并不是单单为了考据,不能陷入考据之中,考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考据对于我们理解美的作用很大。我们年轻人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文艺的热情,可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愿意去做这些考据的工夫,根本在于我们缺少无为而为的一精一神,所以这种一精一神贯穿审美活动的全部,不仅仅是包括对事物本身的美的无功利的发现的影响,还有对美的欣赏起重要作用的其他工具比如考据学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来做一下考据,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考据学的知识,为欣赏艺术作品提一供材料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脚踏实地地考据来磨练我们的一性一情,克服我们青年人的浮躁的心态,从而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

玖了【谈美】一书,我对美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仅仅区分了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我们在学习美学的时候,在理解美的时候,单单从美本身入手来谈论美,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具有无为而为的一精一神,只有把握的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真正体会美。另外这本书语言易懂,富有趣味一性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文人饮食谈》的读后感1500字


《文人饮食谈》是一本名家谈饮食文化的书,很有趣味。前几天在书店看到这本《文人饮食谈》,如获至宝,匆匆买了一本。

《文人饮食谈》封面就很好,古朴典雅,有些明代写意画的风韵。这本书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如梁实秋、钱钟书、林语堂、周作人、丰子恺、冰心等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容分为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中国人喜欢吃,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中华美食一向都是享誉世界的,烹调技艺之精湛、用料之丰富,想象力之夸张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夏丐尊说中国人吃的范围之广,真可使他国人为之吃惊。中国人于世界普通的食物之外,还吃着他国人所不吃的珍馐:吃西瓜的实,吃鲨鱼的鳍,吃燕子的窠,吃狗,吃乌龟,吃蛇,吃狸猫,吃癞蛤蟆,吃癞头鼋,吃小老鼠。如果能够,怕连天上的月亮也要挖下来尝尝哩。至于吃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有烤,有炖,有蒸,有卤,有炸,有烩,有熏,有醉,有炙,有熘,有炒,有拌,真是一言难尽。很是道出中国人在吃方面的手段。

而中国的文人又颇为吃出一番雅致来,留下了很多佳话。《晋书张翰传》说: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烩,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辛弃疾词曰: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更为千古名句。相传大诗人白居易于唐代元和十二年遭贬江州时,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大雪将至。为排遣心中的惆怅,曾以诗为柬,邀九江名流刘十九共饮,成诗一首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世间恐怕也无几人能拒绝的了这样的邀请。苏子《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苏子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妻子,岂不快哉!

每读到这儿,就很向往这种生活。但是饮食中的闲情逸致也不只有古人,读《文人饮食谈》也可领略到今人的食趣,好像亲身经历,感觉更亲切。

这些大家、名家的成就、功底早已为世人所认同。但是他们以极平实的笔触描写生活中最普通的饮食,似乎就是昨夜邀三五好友家中小聚。但是合上书之后,正是这份恬淡、随意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美好,而且你会疑问:一菜、一饭、一茶、一酒自己怎么就没品出他们的味道来呢?也正是这份恬淡、随意,触动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文人饮食谈》中也不乏幽默调侃之语,但仔细想想却也颇有道理。钱钟书谈吃饭: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不禁拍案叫绝。

这只是《文人饮食谈》的个别篇章,通读全书,还可以看到周作人考证《吃菜》的缘由,刘半农《释吃》,王力《劝菜》,李一氓讲《征途食事》,郁达夫诉《饮食男女在福州》,冰心说《我家的茶事》,还可以享受到叶圣陶的《藕与莼菜》,黄裳的《马先生汤》

如果你不去考察它们的写作时间,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仅凭文字给人的感觉,你或许还会以为那不过是太平盛世里的事。很喜欢这样的文字,也很喜欢那个时代的中国文人。他们以救民于水火为己任,心怀天下,不管遭受任何打击,都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能从生活的最细微处发现美、感受美。这难道不是最健康、最积极的生活态度吗?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在颠沛流离的险恶环境中去欣赏、体会、享受生活中还仅存的那一丝温馨。

《谈人生的境界》读后感1500字


《名师谈班主任工作》读后感


暑假期间有幸从表姐那里借到《名师谈班主任工作》一书,读过之后,感觉受益非浅。这对于我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无疑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本书将班主任工作分成了若干的专题,把名师的思想和做法融合起来分别做了展示,名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目的是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切实“提炼做法,提升想法”。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了解到: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深度交流的班主任,与学生相遇的第一面至关重要。看了李镇西老师那样准备了“爱心礼物”,张万祥老师那样“知己知彼”,任小艾老师那样“即时鼓励”,刘沛华老师那样面对尴尬“延时发怒”,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无不证明了班主任是学生重要的精神关怀者,初相遇也可能是点亮学生心灵灯塔的瞬间。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真挚地、科学地爱学生,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从精神上推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师爱”的氛围中成长。“母爱童心”的斯霞,“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都是爱的教育典范,也是真正教育践行者。

在读到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严要严在该严处,爱要爱在细微间。爱不是迁就、纵容,当学生有问题时,该严就要严,同时还要加上认真耐心的帮助、教育,使其健康地发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换个心情常常是海阔天空,换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结局往往更出人意料。于是,我内心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作法,的确正如上文所说,教育过程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学生顶撞老师的尴尬事情,而作为老师的立场觉得学生很不尊重老师,有时会采取冷漠的态度说教和处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心理体验,而教师冷漠的态度会激化学生心中的抵触情绪,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了,而如果教师能将“冷“变为冷静地分析事情的缘由,不盲动,不急躁,找到事情的根源再做决策。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利用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都会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这一点,我在去年所代的班级学生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面对一个当时很是让人头疼的班级和一群调皮的男孩子们,我正是用我的微笑、鼓励和一份真诚关爱的心赢取了孩子们的信任,走到了孩子们中间,成为了他们乐于倾诉的良师益友。也正是这样,使我后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

在扶持学困生这一部分,李镇西老师的《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和《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 》两篇文章带给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班主任,教育过程中如何面对“困难学生”的确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这句话选自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可以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素质“面向全体”的含义作出形象的注释。

我们面对的本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由于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家庭教养、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学生发展很难绝对均衡同步,往往会有部分学生暂时滞后或掉队。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对“后进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而转化“后进学生”要本着“民主、科学和个性”的基本教育思想,实施各种途径、方法。

所谓民主,就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当孩子们与老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在日常的教育经历中,有时我们也会因“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欣喜不已。是啊,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在他的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存在着美好道德的萌芽,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对“后进生”的转化,就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今后我也要采取李镇西老师的做法,经常与“后进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这个话题。即使是面对那些个别因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的“后进学生”,也要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正如李老师所说的,这样做,决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我要时刻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有时难免在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其次,要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第二个教育思想——科学。

我们前面所说的,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首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我们教育者要做的,在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当然要求“后进学生”一下子改掉所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从中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最后一点——个性,是指不以分数论英雄。

由于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因此才会出现,诸如自卑自践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做不出只好胡乱应付……等等现象。这些“后进学生”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他们是不幸者。我们教育者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就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爱好,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的做人之道。

在认真读过了本书之后,感觉收获了许多。不仅化解了以往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同时也有利于我反省、矫正、规范平时的教育行为。从各位名师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教育技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让学生永远铭记的好教师!


《谈人生的境界》有感1500字


谈人生的境界有感1500字

冯友兰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河南唐河人,算起来,我们也是邻乡了。

据我所知,冯友兰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他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面,形成了富有思辨性的独特思想体系,是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是较早地把中国哲学介绍到西方的中国人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中、英文著作近500万言。

冯友兰先生从事教育六十多年,辛勤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同时,冯友兰先生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不论在什么环境,他始终如一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拒绝国外奢华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国家,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母亲――祖国。

冯友兰先生在学术界的造诣在国内没几人能及的,其学识自不用说。我现在想说的是,冯先生的人品和人格。近日重读先生的《谈人生的境界》,感悟颇深。反复体会先生的这篇经典之作,我才对先生生前曾写下一幅对联,有了一番领悟了。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原来,先生的上联说的是自道平生志事,下联说的是所求理想境界,我想,这副对联也许最能充分表达了先生的为人为学。也使我真正领悟先生之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境界了,唉,原来先生就是一位传播人类智慧真火的人啊!。

先生在《谈人生的境界》中开宗明义: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先生的说法,人人都有境界,只是由于自己的阅历、经验及所处的地位等因素影响,人的境界有相当大的差异。可以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这点就不难理解了。

我在想,所谓自然境界,无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境界是本能的,与习惯、习俗相关联,我理解就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勿需教化、勿需觉解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你可以想象,连初生的小孩都具备这种境界的。

那么,功利境界呢?那就是人开始考虑得与失了。他会思前想后,会利益取舍。他的动机是利已的,后果也是利人的,也就是说动机、行为对已有利,对人也有利,但从出发点来看,当初他行动前,他就考虑了这些因素了,人毕竟要患得患失了呢!

道德境界当然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了。具备这种境界的人,考虑的是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而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所谓取义不取利也,为社会利益做事,符合道德规范,满足人们的需求,是一个纯粹的利人不利已的人。

再来看天地境界。关乎天地之上,其思其想超乎凡人,大多远见卓识,考虑的是一个团体、集体及社会之利益,是所谓的大境界。这种人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目标奋斗、努力,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想,自然境界自不用说,我们每个人通过不同的历练、教化,最起码对自己的要求是利人利己,不损人利己,做一个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功利境界的人,这个应该不难,这也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标准吧;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考虑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为社会留一些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也就是要做一个道德境界的人;当然,对于一些志存高远之人,就要追求人生之最高境界了,你就要达到天地境界啊!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1500字


今天好不容易去跑了步,那就聊聊这本书吧。

谈起村上春树,不外乎是日本当红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等印象,最为人耳熟能详的《挪威的森林》和《1Q84》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起也被贴上了小资的标签(想必这也是我之前一直不太愿意读村上作品的缘故)直到前几日一时兴起,从图书馆借回《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爱不释手,完全被这个老头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看完之后便觉得,村上绝不是会因为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而郁郁寡欢的人啊。

此篇读书笔记不想涉及太多个人感想,仅想以此来分享个人觉得令人开怀一笑或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语句。

每每有人问我:跑步时,你思考什么?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大体都没有长期跑步的经历。遇到这样的提问,我便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在跑步时,究竟思量了些什么?老实说,在跑步时思考过什么,我压根儿想不起来

跑步时浮上脑际的思绪,很像天际的云,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他们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然而天空犹自是天空,一成不变。云朵不过是匆匆过客,它穿过天空,来了去了。唯有天空留存下来。

有时候我会用拳头砰砰地使劲敲打腿上僵硬的部位,让它松软下来,当然很疼。然而,就有点像我的顽固一样,我的肌肉也十分顽固,或许更甚。肌肉记忆着,忍耐着。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会进步,却不肯妥协,也不肯给我通融。不管怎样,这是我的肉体,有着极限和倾向。与容颜,才华相同,即便有不尽人意之处,也无足以取而代之的东西,只有靠它拼命向前。随着年华老去,这种状况便自然形成,就好比打开冰箱,只用里面剩余的东西,利利索索地烹调出随意的,不无巧妙之处的菜肴来。哪怕只有苹果,洋葱,奶酪和梅子干,也不吐怨言。手头上能有点东西,就应该感恩戴德了。能够这样思考问题,乃是年华逝去一事为数不多的好处。

能如此从容淡定地接受逝去的年华和老去的容颜的人,还真不多见,至少现在的我还是会怀念叹息的,或许几十年后可以如此了?之前还听说有日本人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自杀,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仅仅是想像樱花一样在最美的年华逝去,在世间留下最美的自己,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不过也无可厚非。

每次去跑纽约城市马拉松而造访那座城市,我脑中都会想起那支瓦农杜克作曲的洒脱而美丽的歌谣《纽约的秋日》。

十一月的纽约实在是一个魅力十足的城市。空气仿佛打定了主意,澄静而晴朗。中央公园的树木开始染成金黄色。天空高不可测,高楼大厦的玻璃奢华地反射着阳光。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似乎可以无穷无尽地一直走到永远。伯格道夫古德曼百货店的橱窗里,展示着高雅的羊绒大衣。街角飘荡着烤椒盐卷饼的味道。

可能是因为男票也会经常在中央公园跑步,便不由自主地把这一段多读了几遍,想像他在跑步途中除了遇到正在专心致志啃着松果的小松鼠之外,途中遇到的树变成了什么颜色呢,在跑完回家的途中是不是也能闻到烤椒盐卷饼的味道呢。

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有时还会超过从前继续努力。是啊,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性格,就好似蝎子天生要蜇人,蝉天生要死叮着树一般;又好比鲑鱼注定要回到它出生的河流,一对儿野鸭子注定要相互追求一样。

若是有不管怎样也想要坚持下去的事情,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每当我想到村上君还未成为一个职业小说家,经营一家餐厅的时候,每天晚上,在餐厅打烊收拾完之后,他还趴在厨房旁的桌子上写小说,经常写着写着就睡着了,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佩服之情,放在普通人身上,每日经营餐厅已经是够受折磨的了。

好了,读完这本书,不说学习如何轻松自然富有哲理地看待世间万物,至少,先重拾跑步计划好了。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临清人,享年98岁.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学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年他考取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德国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奠定了其在国际东方学和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羡林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并任首任系主任。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东方语言系,培养了大量东方学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外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季羡林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3年季先生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所名誉会长。

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化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学会会长等职,著作已汇编《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中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先生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作颇多,成为享誉海外的东方学大师,他还精于语言,通英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他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法、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

季羡林始终将学术视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在德国留学时正值二战,他在“生命危及,朝不虑夕”中专心研究,在文革中,他历经磨难,偷偷翻译篇幅宏大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年逾八旬后,他开始撰写80万字的学术巨著《糖史》,还出版了《牛棚杂记》《病榻杂记》等多部著作。

季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动人。他从近百年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中悟出的道理,平实朴素给人启迪与心灵的抚慰。读后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以“新”为目标,学到真本领

季先生在德国留学时,他的导师对论文的要求突出一个“新”字。只有这样学术才能日日新,才能有进步。季先生能严格要求自己,听导师的执教,即使论文重写,也在所不辞。后来季先生的论文通过了。并在2000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金质证书。他从导师身上学到了做学问的真本事,一辈子受益匪浅。

(二)以平常心面对人生

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在赞扬声中,季先生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剖析自己,他仍能做到自知之明。他撰文三摘“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身,皆大欢喜”。他认为自己是陶渊明的信徒。故常以陶的下列诗句自勉:

季先生这种以百姓平常心面对人生,一切顺其自然的境界实在可贵。

(三)以容忍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容忍确实是一件好事,甚至于是一种美德。

在家庭和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季老反复强调要采取容忍的态度,其中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对于大量的非原则问题,双方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此时尤其要学会容忍,使家庭和社会和睦。

第二层,对于原则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在策略上要有灵活性,为了不乱大谋,该忍则忍。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展开必要的斗争。也就是通常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三层,对实践证明已犯了错误的人,也要容忍。给他们以改正错误的机会。总而言之,以容忍的态度为基础,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努力使国家安康,人民幸福。

(四)以不懈努力从事写作

以读书为爱好,每天不读点什么,不写点什么就感到难受。在80高龄以后,依旧坚持每天4点半起床,忘我的爬字耕耘。90岁高龄后,仍是他的写作高潮期。他这种不服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令人佩服。

【第2篇】

季老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是我厂在读书月活动中发放的书籍,书中汇集了季老九十余年的生活感悟。读季老的这本书,犹如当面在聆听季老的谆谆教导。事实上对于季老的认知,并不是单一的从这本书开始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也是经历了一个只惟大师之名到逐步去了解季老人生轨迹的过程。

常人看季老的人生,并不完美,逝世后的身后事纷争不断,或许有缺陷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什么叫人生,季老在《季羡林谈人生》中说他也不清楚,不但他不清楚,他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从季老的身上,从这本书中,我也只能愚钝的读到了“勤奋”、“随遇而安”、“坚持“、”尊师重道“,季老九十余年的生活智慧与感悟又岂是我短短数日通过一本书能够领悟的?季老的书,书读常新。

季老所获得的成绩是与自己的勤奋分不开的,季老曾在书中谈到“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的关系,表面看是季老感激机遇的垂青,细细品味,季老的机遇是来自于他前期的勤奋,如果没有勤奋,机遇到来的时候也是难以把握的,到头来也是一场空。我觉得勤奋是季老获得人生辉煌的基础,是所谓的机遇垂青的前提。就如同我们当下的工作与学习,如果说各人的天赋秉性是有差别的,我觉得这种差别还是很小的,不能说没有,但就大多数人而言,其天赋秉性的水平是持续在一个水平线的,并且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有的人多一些勤奋,智力开发就会多一些,获得的结果就会好一些,相反的,有的人懒惰多一点,获得的成绩、创造的价值就会少一些。因此,勤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勤奋,勤勤恳恳的学习、工作、生活,取得成绩就会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但并不是所有的勤奋都能获得成功,用季老的话讲,天才与勤奋的关系用“七十分的勤奋,二三十分的天才(才能)”会更符合实际一点。我姑且大胆的揣测季老并不是在否定勤奋的重要性,而是在阐述一种人生态度。在这里我的拙见是,倘若机遇不垂青,那就只好做到老实本分了。这种人生态度叫做随遇而安。事实上,季老的生活并不平静,经历的磨难多于常人,磨难反而没有把季老摧残倒下。这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是人生哲学的大智慧,事实上,人,作为一个个体,有许多的事情是难以改变的,出身,学业,爱情,工作……都是不可以推倒重来的,随遇而安就是要认同自己当下已经取得的、拥有的,是获得新丰收的基石,是传统文化中寻根的表现,是进步的跳跃板。随遇而安,不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是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下积极进取,奠定好基础,以期取得长足发展。季老晚年的随遇而安,其背后也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十里”的来日方长的愿望,却也有着“烈士暮年,壮心难已”的惆怅。或许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么一个阶段,有心为,而力不足,这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许能够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一份指点的作用。随遇而安,对于人生的机遇就是要心怀大度的去接受,这是心态方面,而行动上还是要保持那份勤奋。

以当下的观点看,季老的成果多数是坐了冷板凳的结果,天下皆知季老为大师,且不知大师何以为大师之人何其多?我对季老的了解,是从大学本科时期开始的,当时有幸参加了一次学校的一个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有人提到季老的成果,才知自己愚钝了好些年。在那之前,我对季老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大师“这一名词的表面层次上。如今,从历史的观点看季老的研究,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等,这些语言方面的研究在当时那也是当年学者所不青睐的研究领域,属于学术界的“穷乡僻壤”,而今却由于填补了世界文化的缺失而成为了大师,大师之意不仅仅是大师本身,更在于大师的这份在学术殿堂里做冷板凳的依然坚持的执着的精神。这对于我工作上的启发是,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果不明显的时候,往往令人心生浮躁,包括自己以及团队中的人,都会面临着一些压力,来自于自身的以及周围的,而事实上也是坚持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坚持就一定没结果。我觉得,季老这种能够做冷板凳搞研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季老这种以冷门出奇制胜的研究之路其实也值得我们反思,当下的市场上的畅销的产品也必然依据它的生命周期的规律走向衰弱,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迎合未来之所需,也许才是我们产品研发的一丝曙光。当然,坚持还是要贯穿始终的,没有了坚持,可能带来的是更多的半途而废。而季老的坚持也让季老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桂冠,尽管季老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但其获得的美誉受之无愧。这种坚持的精神,坚持一天,容易,坚持几十年,难,令人敬仰。

《札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说要尊师重道。季老在书上言陈寅恪大师必开口”先师“,其尊师重道可见一斑。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在我们入职培训过程中所讲的”严师出高徒“、”不要让老师没饭吃“,是从企业的角度更契合实际的对尊师重道的阐释。当下由于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老师“、”校长“、”领导“几乎成了邪恶念想的代名词,我们更应该提倡尊师重道的理念,营造尊师重道的氛围,不仅是学校的老师,生活中的长辈、工作上老师傅也应该得到尊重,从内心上,我们都要有感恩,有敬畏。重道,自然讲的是我们也要遵守社会道德的约束,待人以诚,讲方法,讲原则,讲和谐,才能获得社会以及其他人的尊重,爱人者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尊师重道,知识上才能有序传承并得以发展,科技上才能保持先进并得以创新,社会实践上才能应用并得以突破,文化上才能繁荣并得以延续。

季老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取得了令世人敬仰、难以企及的成绩,读季老的书,犹如在听一个老人讲故事,讲他对生活、工作、爱情、学习、事业等的理解,也是喃喃自语,更是教导,如今季老已经逝世多年,而身后事也曾惹得世人非议,但也因为这样,季老才更真实,季老的书也显得更真实、更真情、更智慧。我们都是自己最虔诚的信徒,或许走在负重前行的道路上,或许即将迎来康庄大道,或许依然在迷茫中徘徊不已,但不管如何,像季老书中说的“做真实的自己”、“一寸光阴不可轻”,对于世人都具有良好的教导之意。季老的《季羡林谈人生》是其精神财富的汇集,充满了人生智慧的真知灼见,既不高高在上,也不蓄意迎合,我更是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读懂了些皮毛而已。好书是常读常新,好书是百读不厌。这本书便是如此。

谈美读后感1500字2020


谈美读后感1500字2020

最近学校营造着一种审美的氛围,这促使我去读了一些审美的书籍,前不久跑了国图,好不容易借到了《谈美》一书来看,真是不错!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写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危时,可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为由党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中国社会闹得非常糟,朱光潜认为这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于是他在《谈美》开场语中指出,人一定要从怡情养性,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于是朱光潜为青年人写了这本书,通过谈美来净化青年人的心。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美感与快感,考据、批评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之间的区别。读了《谈美》,我就其中的两点很有感触。

一是作者对美的整体把握。作者强调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人只有摆脱了利害关系的网,在观照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真正的美。他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翻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物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他觉得他的时代里一般的那些忙于当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家以及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很俗的。他觉得在人们观照事物时,有三种态度,一是实用的态度,一个科学的态度,一是美的态度。而只有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美。

当代中国,虽然不是30年代那个动乱的社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思想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比如官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事物的实用性。比如在学术界,真正摆脱功名而潜心自己喜欢的学术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申请教授,得到某一官职或是为了申请国家的科研计划而获得固定的经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经将这种事物本身所特有的美抛开而将研究与利益挂钩。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出成果的领域,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涉及。这种风气在各个领域都很盛行,以至于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我们或许因为太忙于功名或者金钱而忽略了身边处处存在的美。正如朱先生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束缚我们的利害关系网,以更客观的态度来看身边的事情,我们会觉原来被我们忽略的事物是如此之美。朱先生在最后一篇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留恋,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真实的写照。但是如果没有无为而为的情趣,人们是不可能慢慢来欣赏周围的美,也不可能做到忘我的境界而产生移情作用。因此,我觉得,无为而为才是美真正的内涵,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种精神。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来了解美,用艺术来净化人的心灵。

朱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org)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我觉得人生艺术作品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到底能否用心去了解生活中的美。在陶渊明的眼中,普通的南山被赋予了悠然的美感,豆苗在他那里则成了良苗。这是因为陶渊明真正摆脱了尘网。他的人生是一个到处充满美的艺术作品,而这些美都源自无为而为的情趣。

另外一点是关于朱光潜所说的考据,批评和欣赏。他说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从前老先生们太看中考据和批评的工夫,而现在一般青年又不太肯做脚踏实地的工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读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虽然我对考据学了解不多,但是通过跟一些教授的交流中,也了解了一些考据的知识。在现代中国,考据学也是一门冷的学科,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一学科,这与社会浮躁的风气有关系。大学时一个考据之学做的很好的教授曾经跟我说,考据并不是单单为了考据,不能陷入考据之中,考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考据对于我们理解美的作用很大。我们年轻人在研究文学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对文艺的热情,可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愿意去做这些考据的工夫,根本在于我们缺少无为而为的精神,所以这种精神贯穿审美活动的全部,不仅仅是包括对事物本身的美的无功利的发现的影响,还有对美的欣赏起重要作用的其他工具比如考据学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来做一下考据,对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考据学的知识,为欣赏艺术作品提供材料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脚踏实地地考据来磨练我们的性情,克服我们青年人的浮躁的心态,从而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

读了《谈美》一书,我对美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仅仅区分了一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我们在学习美学的时候,在理解美的时候,单单从美本身入手来谈论美,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具有无为而为的精神,只有把握的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真正体会美。另外这本书语言易懂,富有趣味性,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这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规》之读后感1500字


说来惭愧,因为孩子的原因,我才接触到《弟子规》,在与女儿一起阅读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有一点点感悟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进行了修改,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文包括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有360句、1080个字。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告诉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做人应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有了感恩的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将会变得更加亲近、和谐,生命也将得到滋润。而孝敬父母则是心存感恩的起码表现。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被视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弟子规》还教导我们要有博爱的胸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对待大众要有仁慈、关爱之心。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指做人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而非外表容貌;确实才学丰厚,威望自然就高,而不是靠自吹自擂。

《弟子规》不仅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学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身体力行,知行并重。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则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又告诉我们在制定读书学习计划的时候可以设一个适当宽松的期限,但在实际执行时却要加紧用功,不可懈怠,日积月累地功夫到了,困顿疑惑的地方便迎刃而解。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要随时记录,以便在有机会时向良师益友请教,求取正确答案。

《弟子规》还在与人交往、个人穿戴仪容乃至饮食、卫生等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弟子规》集孔子道德教育之大成,是我国璀璨文化的结晶,虽时过数百年,依然不失为当今人之行为典范。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规中的弟子应做广义理解,他可以是子女、学生,也可以指公司的员工、社会之公民,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了《弟子规》,我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所打动,其中的礼仪规范正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拥有一颗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才是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育有德之人的重任,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而传承《弟子规》的关键在于身体力行,因此,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与身边的朋友、同事相处做起,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爱岗敬业、谦虚友爱、关爱每一名学生,共建和谐校园,共育国之栋梁!

1500字用心工作读后感


1500字用心工作读后感

不要单纯为了薪水而工作

《不要单纯为了薪水而工作》是《用心工作》一书的小章节,读了这一章节过后感触很深,同时对自己的人身观、价值观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且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明了道路。文章中讲到,不少人认为,在单位工作,单位就应该付我一份相应的报酬,等价交换,眼睛里往往只紧紧盯住薪水,而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一心想着薪水,执着于金钱,工作起来斤斤计较,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得到的薪水,从末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只关注自己目前的薪水太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放弃了。基于这种现象,作为一个公务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要树立工作不是为钱、为工作、为薪水、为生活而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的观念。

工作是为自己做的,不是为别人做的。单纯为工作、为薪水而工作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做工作总是被动的,没有主观能动性,不会主动想一些问题,主动将工作完成,老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在领导的督促下完成每一项工作,每天都觉的很累很累,这样一天下来没有收获,就像一台没有思想的机器一样。如果你只在为工作、金钱而工作,为他人而工作,那么你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会,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抱着这种态度工作永远不会成长和发展,将永无出头之日,更谈不上一番事业。

二、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用心做事,做好事,做对事,以求更大的成功。

在工作中,一个人要有动力,有主见,有思想,有创新意识,有超前意识,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努力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要抱怨这抱怨那的,要认真审视自己,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会做什么?与其像无思想的机器每天在做反复的重复的机械运动,还不如心存感激,快乐的工作,让工作成为我们价值观、人生观的载体,在工作中去体会事物的各种美,感受过种美。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人才如此之多,我们应该庆幸有如此好的工作机会,有如此好的工作平台,好好发挥自己的长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为自己而工作,不要等到水到你才挖渠,恐怕到那时为时晚已,你将与机会擦肩而过。

三、要心存感激,为自己工作,提升自我价值。

工作中我们要感谢批评我们的人,感谢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我们要谦虚接受,虚心聆听每一个责骂我们的人,他们是我们的恩人,他们给我们指出了不少的错误,让我们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如果没有对我们提出批评、指教的人我们将会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温家宝总理曾经告诫某学校学生们,要坚持学习,每天看几页书,那么一年下来就会有不少的收获。同样作为已经工作人们也离不开经常性的学习,每天学习一些新的文化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几年下来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提升,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认识到工作能为我们提供实现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离开了工作,不仅生存需要无法保障,而精神会极度空虚、郁闷、最后一事无成。

现实中有的人说了,这份工作非我莫他,目空一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嫉妒别人的成长,怨天尤人,这些做法对自己都是有害的。我们要善待自己的工作,用心为自己工作,心在什么位置,就让自己在哪儿收获。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我们要有不仅是在为薪水工作,同时也是在为梦想、为前途、未来、成长而工作,不必介意别人的说法,做自动、自发、勤奋出色的人,勇于面对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想有所成就,每个人都想上进,那么我们何不把工作当成前进的基石,当成成就的过程呢?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1500字集锦


教师就像是一个辛勤的园丁,身为教师,精心准备一份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的体现,你是不是写起教案来就毫无头绪?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为你编辑了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篇1)

马老师:明天我们要学《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韵清:我非常奇怪,大作家怎么会有小老师呢?她为什么能成为大作家的老师呢?

马老师:你很会思考,让我们去通过阅读尝试解决吧。

诗卉:我明白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萧伯纳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当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韵清:嗯。是那位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了要平等待人,不能自夸。

尾巴:老师,我觉得这个小姑娘真有趣。你看,萧伯纳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而她却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她非常有自信,并没有对方是一名大作家而惊喜万分,而是充满自信的说了这句话。我要向她学习。

伊菲:是呀。但丁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能够创造奇迹,《掌声》这篇课文也说明了,只要我们给周围的同学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他们一定会回报你一个惊喜。

马老师:伊菲真棒,还能够联系我们上学期学习过的课文来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韵清:这篇课文给我很大启发,有的时候我很胆小,害怕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别人击倒,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击倒,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把自己击倒呢?那就需要自尊自信。我想,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马老师:说得真好!让我们都记住自信者的格言:我能成功的,即使现在不能,但总有一天会的!

齐: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篇2)

精选教案(一)

一、导课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的老师比你的年龄大还是比你的年龄小?

生:生活中我见到过的老师比我的年龄大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的作家比你的年龄大还是比你的年龄小?

生:生活中我见到过的作家比我的年龄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不同的问题,那就是作家比你的年龄大,而老师却比你们的年龄小。你们愿意听吗?

师:我们今天一起讨论第十课《大作家的小老师》板书

师:有兴趣的同学跟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师:我们一起读两遍题目好吗?

生:齐读

二、检查复习

师:想别同学们已经把生字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要来考考大家。

出示大屏幕带拼音的字词。你们想一个人读还是一起读呢?

生:一齐读

师:我想去掉拼音也不会难住大家的?

生:齐读三遍

师:纠正读音意识的识应该读轻声

生:再读意识

三、学习新课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一般都是大人是我们小孩的老师,为什么已经成了大作家还要拜小朋友为老师呢?

生:小朋友是大作家的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带着这些问题先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请你告诉大家你了解了那些问题?

生: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同他玩了很久

生:这个大作家是萧伯纳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看看还有那些问题?

生: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作家

生:小姑娘长的可爱。

师:你把描写小姑娘的句子读出来好吗?

生:读小姑娘白白胖胖可爱极了

师:出示大屏幕,问哪一位是可爱的小姑娘?她长的怎么样?

生:不论是从书上看,还是从图上看都能知道小姑娘长的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并且还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师:因为她可爱所以萧伯纳非常喜欢她,才同她玩了很久很久。师:你能否用因为所以说说萧伯纳喜欢这个孩子?

:因为小姑娘长得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还扎着大蝴蝶结,所以萧伯纳特别喜欢她,就和她玩了很久很久。

师:萧伯纳只是喜欢这个小姑娘吗?还有没有别的事情发生、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临别前萧伯纳告诉小姑娘:别忘了,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英国著名大作家萧伯纳。

师:真好,你都能复述课文了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围绕题目: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生答后师板书《萧伯纳、娜塔莎》

师:既然萧伯纳拜娜塔莎为小老师,这中间他们是怎么拜的呢?

生:萧伯纳拜小姑娘为小老师的话,可能小女孩给了他一种教育。

师:萧伯纳同她玩了很久很久,临别时同小姑娘说了一句话,怎么说的

生:读课文:临别时,

师:萧伯纳说这句话时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生:我认为他是用自豪、骄傲的语气,好像告诉小姑娘他自己的身份,他是一位大文豪.

生:别忘了三个字说明萧伯纳说话时强调的语气。

师:萧伯纳真是这么想的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

萧伯纳说的话真是以为自己了不起吗?

生:自由朗读并体会,他暗想,从他的话中语中我认为他是想给小姑娘一个惊喜,让她知道同她玩的不是别人,而是英国著名大作家。

师:引读。小女孩是否因为自己同大文豪在玩而感到惊喜了呢?文豪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文豪是写作著名,画画著名,写作成就非常大

师:据我所知,萧伯纳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和其他著作多种。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等。由此可见他是写作著名

师:小女孩于大作家,并且是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在一起玩真是应该惊喜,可是她没有惊喜,为什么?

生: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学着萧伯纳的样子说:请你回去娜塔莎

师:你认为小姑娘是什么样的呢?

生:很聪明,很可爱

师:你也同小姑娘一样聪明可爱,板书(聪明可爱)

生:我觉得这句话就包含了一种教育,刚才你太自夸了,你让我记住你的名字,请你也记住我的尊姓大名

师:萧伯纳有什么反应?

生:他马上觉得刚才自己太自夸了,有点骄傲了。板书(骄傲)

师:萧伯纳以为她是自己的老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开始反省了,小姑娘说的话对萧伯纳有什么教育呢?

生:萧伯纳应该对任何人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师:如果我是小姑娘我可能这样说:你别自夸了,大文豪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且小姑娘并没有这样说,说明什么?

生:小姑娘说话很婉转,亲切

师:于是萧伯纳意识到自己的话太自夸了,所以就为之一振。为什么一振?

生:为小姑娘说的话,竟然他没想到。他没想到小姑娘这么可爱,这么聪明

师:引导学生读他俩的对话体会他俩的语气。指名表演

就是因为小姑娘的可爱聪明使萧伯纳克服掉了自夸的情绪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后,

师:读的有感情,但声音小点,你再大声点朗读好吗?生再读学生齐读体会:事后她是我的老师

师:小姑娘给了他什么教育呢

生:对人应该平等相待!

师:谈话,老师今天是你们的老师,是否应该骄傲,自夸就觉得高人一等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行。老师应该低下头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时时向身边的老师、家人、朋友、邻里学习。这说明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萧伯纳的感受。

师:这说明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错就就改,他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师:我认为萧伯纳非常正直,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四、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认为谁是你的老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大自然是我的老师,大自然告诉我要保护环境。

师:或者说爸爸、妈妈、亲人、是我的老师,为什么?出示大屏幕

生:我觉得爸爸是我的老师,在我做题不理解的时候他总会帮助我。

生:我觉得小动物中蚂蚁是我的老师,因为蚂蚁会动员伙伴们搬运较大的物体,他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妈妈说我的老师,妈妈从小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要为祖国服务。

师:同学们真是智慧无穷,我觉得一本本生动的书籍是我的老师,因为从书中我可以了解到许多知识。

生:我觉得大自然也是我的老师,因为通过观察各种云雷雨电,各种花草树木,就会知道世界是多么奇妙。

生:我觉得爸爸、妈妈和一些亲人也是我的老师,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生:我认为有些小动物也是我的小老师,因为它们的行动让我知道大家应该做好朋友才是最好的。

生: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喜爱的老师,因为它上面的好知识是那么得令人想看看。

生:我们的电脑也是一位好老师,在网上也能了解到一些更新更广的知识。

生:有时我觉得某些人的优秀表现也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五、小结

师:是呀,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而你必将也会成会生活的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精选教案(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认识会认字6个,多音字1个,理解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讨论探究、自主合作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大作家萧伯纳的话中体会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学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大作家的话,感悟出思想内涵,学做谦、自律、宽广胸怀的人。

教学方法:启发、理解、讨论、感悟。

教学准备:光碟、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题:大作家的小老师问:作家是什么意思?大作家呢?

介绍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中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和其他著作多种。如《苹果车》《人与超人》《鬼门的徒弟》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

2、大作家和小老师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一读想想主要讲了什么?

2、理清文章的思路,在莫斯科访问时遇上了一位小姑娘,玩了很久。临别时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听到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回答很是一震。最后从这件事中深有感触,受到教育。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自学。

4、检查读书情况,并给予纠正。

三自学生字

1、自由拼读。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词语读一读。

告诉作家自夸惊喜文豪

访问孩子预料感触意识

4、指导写易错字。

四、指导作业

1、写描红。

2、把课文读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二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道哪些中外大作家?如《水浒传》的施耐庵、罗贯中。《红楼梦》的曹雪芹。《静夜思》的李白。《滕王阁序》的王勃。还有鲁迅、巴金、雨果、高尔基这些人都是大作家。

2、课文中的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还要拜小老师呢?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仔细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同位的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3、指名来讲一讲。

4、师生共同评价。

三、讨论探究

1、出示图片后问:萧伯纳大作家在和一个小姑娘玩耍,他为什么跟她一起玩?(非常喜欢这个小姑娘)

白白胖胖,眼睛有神,扎着、、、、、、

2、萧伯纳在离别时为什么亮出自己的身份,听了小姑娘的话后为什么又为之一震?

3、大作家受到了什么教育,又为什么称小姑娘是他的小老师?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5、汇报说一说,从小姑娘的话中悟出了什么?根据文中来谈。

四、角色表演

1、以同位的形式接着对话萧伯纳为之一震说、、、、、、小女孩说、、、、、、

2、指名表演,说说大作家为什么这样说?

3、互相评价。

五、小结释疑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2、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你应该怎样做?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4、师生共同释疑。

六、拓展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收集大作家的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小姑娘

一起玩耍

谦逊自律宽广胸怀可爱也要学做人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篇3)

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3、通过诵读《大作家的小老师》,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

经典作业设计案例

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

结合句子,理解加点词的词义。

1、你究竟是谁?

2、那里有好多人在围观,我很好奇,打算过去看个究竟。初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

请你想象一下,萧伯纳以后到别国访问时,遇到别人,他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掌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搜集有关谦虚的名言或者小故事读一读学生了解谦虚是美德,从小要学会谦逊自律不自夸。(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篇4)

为了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第一课时,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引进了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认读生字新词,理解其义,会组词或说话,掌握多音字教,记忆生字字形。

闯关游戏其六关。第一关是我会读。出示课文中的新词,让学生认读,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认读,顺利过第一关。第二关是我知道。出示萧伯纳、娜塔莎、莫斯科、苏联,学生说对这几个词的了解。第三关是我会说,出示口吻、谦虚、告诉、世界大文豪、出乎预料、意识、感触。学生选用词说话,或说了解的词语的意思。第四关我会辨,出示词语:教育、教室、教师、教书、教唱歌、教学生识字、我教你。学生认读掌握教的读音规律。第五关我会组词,让学生用生字组两个词。第六关我会写,让学生上黑板写记住的生字。

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积极地参与闯关,甚至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每闯一个关,我都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如你闯关成功了!你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所以闯关成功了!你真了不起,第一个闯过了关!我想:这样的引导,定能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愿望,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表现自己,提高学习的效率。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案(篇5)

师:今天介绍一位大作家给你们认识萧伯纳。你们了解萧伯纳吗?生1: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大作家,他写过52部戏剧和5部小说。其中有一篇比较著名的作品叫《华伦夫人的职业》。生2:萧伯纳在1925年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生3:我还知道萧伯纳到各地访问过,他曾经来过中国,与鲁迅、蔡元培等人见过面。师:啊,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了发生在这样一个名人身上的小故事。(揭示完整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的脑海里会产生哪些疑问呢?生1:小老师是谁呢?(师在小老师下画问号)生2:小老师长得什么样子?(师又在小老师下画一个问号)生3: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师在大作家和小老师中间画问号)师:学贵有疑!有了问题,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有学生在下面说:读书!)师(微笑):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读书吧!,注意碰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书后的生字表,或者问老师、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练读)讨论交流解疑:生1:我解决了小老师是谁这个问题。小老师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生2:我知道小老师长得很可爱: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师:(出示图)你看,的确很可爱!就像你一样可爱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句话,生齐读)师: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了!(擦去黑板上所画问号中的两个)(目光扫视过全班后)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这个问题不是每个同学能够读一遍书就能解决的。这个问题是谁提的?(一学生举手示意)师: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读课文,读后认真想一想,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把小姑娘作为自己的老师的?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小组读课文,讨论交流,师巡视引导)教师指导读好课文,体会感情:生1:我知道了,是因为小姑娘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话,使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从而萧伯纳才会把小姑娘作为自己的老师的。(学生表示同意他的说法)师:那么,读完了课文,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思考片刻后)生2:我觉得小姑娘不光可爱,还很聪明!师: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2:她模仿萧伯纳的口吻对萧伯纳说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说不定是想让萧伯纳为自己刚刚说的话反省反省。师:你说话很有分寸,用了说不定一词,证明这是你的猜想!不过你的猜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就扮演一回聪明的娜塔莎,来读一读她的话吧!(生2很出色地朗读了这句话,其他学生也一个个站起来朗读,有的还加上了动作)师:读得非常好!(紧接着引导)不过小姑娘说这话,萧伯纳一开始想到没?(生都摇头)文中有个什么词能说明萧伯纳一开始没想到的?生3:出乎预料!(其余学生表示同意)生4:我认为下文的为之一震也能说明,为之一震表示萧伯纳一下子愣在那里了,说明他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讲。师:呀!你读书很仔细,我很喜欢你的独特见解!(生继续谈看法)生5:我读了课文觉得萧伯纳比较骄傲,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你们看他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话就知道了!师:(相机出示图)你们看,萧伯纳的动作:一只手插在裤袋里生6:(打断老师的话)好像还挺有风度的!(其余学生笑)师:好,你来读一读萧伯纳的这句话!(生6也把一只手插入裤袋中,神情得意地朗读了这句话,其余学生相继模仿,一个比一个有神韵)师: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谁愿意分角色读一读?(学生饶有兴趣地分角色朗读对话)生7:我不太同意生5的说法,萧伯纳是有一点自夸,但他说这话是为了让小姑娘惊喜万分。(有的学生表示同意)师:(点头表示赞许)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你读书也很仔细,见解也比较独特!生8:我比较喜欢萧伯纳,因为他知错就改: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并且悟出了一个道理: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师:言之有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萧伯纳马上意识到自己太自夸了!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他悟出的道理!(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吗?(生齐说能!)生:娜塔莎对萧伯纳说的话使萧伯纳懂得: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师:(相机小结)这个道理是娜塔莎让萧伯纳明白的,所以大作家拜小老师。(擦去黑板上的最后一个问号)自己在下面再读读萧伯纳的感触,看看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生1: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不能自夸。(师板书:不能自夸永远谦虚)生2:我知道了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不管你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你同样是人,和其他人一样!师:(赞许并板书:平等相待)生活是个大课堂,善于学习,善于感受,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师:我提议,把这十二个字作为我们班的座右铭,怎么样?(生拍手叫好,齐读座右铭,并当场背诵)师:课文学完了,大作家萧伯纳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生各抒己见:自夸,有错就改,聪明,了不起师总结,略)师:我有个建议:回去后大家还可以找找关于谦虚待人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此时下课铃已响,有的学生意犹未尽,要求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1500字


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在拜读过作品后,心里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下新的感悟,写读后感时掐准文章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有感悟的文稿。你是否已经成功找到了可以参考的优质范文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编辑了“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 篇1

在本书的第三篇中,提到了想要在工作中实现完美尽职,需要具备的“五颗心”,即责任心、忠诚心、敬业心、诚信心、感恩心。这“五颗心”,在任何行业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从事银行一线柜员的我们,更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石。

只有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够以“对客户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工行负责”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天工作;只有拥有忠诚心,才能在企业利益有可能受到损失的时候,挺身而出;只有秉承着敬业心,才能始终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满腔热忱,为了工行、更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懈努力;只有坚守着诚信心,才能在银行这个将“信誉”奉为最高遵旨的行业里生存和发展,对“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形象的塑造,将是我们38万多名工行员工共同的追求;只有怀着感恩心,才能驱散心中的困惑和原本无足轻重的得失带来的失落感,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轻装上阵,朝着梦想的方向继续前行。

二、尽职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看似浅显的哲理,在本书中被反复提到和引证,还特地收录到第四章小结之后的“尽职箴言”一栏,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实,在我看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工行工作当中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员工需要尽职尽责、按部就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避免风险。以我们一线柜员为例,无论是对“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准则的执行还是“票款当面点清并复核”的遵守,都在最微小的细节方面确保了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同样地,对于空白重要凭证和业务印章的保管、领取、使用、清点和销号,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空白重要凭证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负责”;印章保管要做到“专匣保管、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

三、尽职工作,需要贯彻“客户至上”的宗旨

我对省行举办的入职培训“文明礼仪和服务规范”课程至今记忆犹新:大家按照讲师所提倡“换位体验”的方式,先后扮演客户、大堂引导和银行职员等角色,在切身感触的基础上,从最基础的见面问候、握手交谈、引领示意学起,循序渐进地逐步掌握了如何同客户有效沟通、为客户答疑解惑、处理突发事件等等……

现在想来,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尽职工作,培训的成效则是让我在临柜工作当中能够同客户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得心应手处理业务。

其实,仅仅是“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呢?”这样一句简单而主动的问候,就能让客户因为等候焦躁的心情舒缓下来;处理完当笔业务之后,一句“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同样能够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尽职尽责和贴心关怀。

“客户至上”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是通过我三个月来的工作历练,就愈发体会到需要更多的辛勤付出和全心投入,只有对工作尽职,才能让客户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让客户对工行产生发自心底的信赖。

四、尽职工作,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

凤凰花开的时节,我告别了象牙塔;落叶纷飞的金秋,我踏入了职场,距今也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却已被工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企业文化所深深折服。

“工行是一个大舞台”,只要你才华出众,你就可以成为耀眼舞台的主角;

“工行是一所大学校”,只要你刻苦钻研,你就可以不断地收获学识、得到成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名职场新人,自己在工行的征程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往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或许并不平坦,或许荆棘密布,唯有像书的结尾(第八篇)中所言,“在工作中,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自己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并且不断赢得新机会,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早日成为职场中的强者!

遥望窗外,已是灯火阑珊时分,掩卷沉思,心潮万千:

三个月前,初入工行,感恩萦怀的我,写下了《选择工行,让梦想远航》的序曲,标志着自己的职业生涯扬帆起航;

三个月后,融入职场,青涩渐褪的我,拜读了《工作重在尽职》的教诲,为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指明了航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领会了本书作者的良苦用心之后,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和成绩为自己作证。我将满载着责任心、忠诚心、敬业心、诚信心和感恩心,在工行这片热土上尽情挥洒青春,用满腔热忱去迎接每一天的朝阳。尽职工作,精彩生活!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 篇2

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志报怨自己的工作劳累,要么是枯燥,要么是平淡,又或者是琐碎。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地想“跳槽”,觉得别人的工作岗位比自己的好,有时竟会被这种心态折磨得痛苦万分。

(中华铁道网通讯员 陈娜)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志报怨自己的工作劳累,要么是枯燥,要么是平淡,又或者是琐碎。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地想“跳槽”,觉得别人的工作岗位比自己的好,有时竟会被这种心态折磨得痛苦万分。每当见到此种情景,我都会很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但是在我读了《工作重在尽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书中说得好:任何一份工作在精彩的背后难免会让人感到厌倦,但是既然它已成为你的工作,你就有义务将这份工作做是完美,而不是一味地毫无意义地贬低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贬低你的工作,你只能说这个人是肤浅的;但如果是你贬低自己的工作,那别人更没有理由不轻视你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不会看到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的你。任何一份工作,也许差别很大,但只要存在,它就是有意义的,它就值得你尊重。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太有哲理了,其实一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做起来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效果,决定因素在哪里,就在于你的心。你的责任心、忠诚心、敬业心、诚信心、感恩心是否具备,如果这“五种心”具备,一定会完美尽职的。由此我联想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应如何将“五种心”落实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责任心是尽职的核心。责任心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品质。尤其是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如果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缺乏责任心,就不会将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那么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得到领导的重用和别人的信任。所以责任心要求我们,只要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就应当竭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工作细节,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加强修养,增长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用汗水和心血来完成纪检监察的使命。

忠诚心是维护企业利益的法宝。忠诚是一种非常崇高的感情,它会让你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激情,它会让你去矢志不移地做一件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我们首先就要做到在思想上忠诚,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多开廉政课,参加培训班,增强反腐败的能力和意识,真正做一名党的忠诚卫士;在行动上忠诚,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工作一线,多为广大职工做实事,做好事,勇于面对腐败分子的威吓,秉公执法,不畏艰难;在作风上忠诚,我们就要做到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加强制度建设,纠正不良风气,杜绝腐化堕落。所以说,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忠诚的员工,也就融入了企业当中,最终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敬业心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工作不仅在于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得到领导的赏识,更重要的是工作是社会性的需要,能够体现出我们生存的价值,能够让我们在付出中品味奉献,体味快乐。作为纪检战线上的一员,我知道这项工作不容易产生轰轰烈烈的战绩,也不容易见到卓绝的成果。但是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注入到纪检监察中,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推动工作的开展,无形地维护企业的利益,我们一样感到幸福和快乐。世上从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所以一定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奉出自己的敬业心。

诚信心是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石。冯玉祥将军曾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工作中一个不讲诚信的员工必然得不到同事、领导的信任,而一个不讲诚信的领导也不会得到员工的尊敬和拥戴。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落实,把工作切切实实做得尽善尽美就是诚信。而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就要落实六个诚信:诚信于党和政府,诚信于法律法规,诚信于群众信访,诚信于案件查办,诚信于监督检查,诚信于奖罚考核。

感恩心是根治报怨的良药。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员工和领导之间就能默契配合;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能学会包容同事或领导的过失;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体会到的只有快乐和满足。而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的栽培,感恩社会的成就,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领导的关照,感恩同事的理解,感恩生活的磨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治报怨,以宽广包容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工作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地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自我完善。那么从现在起,让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吧!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 篇3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人说,沉醉在书本中的人是最平和的。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总习惯放上一两本书在包里,在闲来无事时或是车上翻看些许页,即使再漫长的路途也不再遥遥,即使再喧杂的世界心也能寻见一片清静。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想来确是如此,岁月匆匆而过,太多的时光经了上千年的沉淀,有心自然读懂学会许多道理。历史,酿了千年,浓郁香醇,即使近日来在看《工作重在尽职》,也总是下意识的怀念起那些人那些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世纪又一世纪的故事。

禹,治水由冀州始,经xx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体力。对他而言,治水,让百姓免受洪水摧残便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尽职,他终于完成了这得以名垂青史的大业,更因此舜将帝位禅让与他,终建立夏王朝。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忘国辱,奋发图强。为君者,不可一日忘国忘民。治国强国,是他没有终结的工作,而他亦不曾有一刻怠慢。因为尽职,终灭吴。

司马迁,虽受宫刑,仍忠于自己的职责,身为史官,他用一支笔,一卷卷竹筒,书写当朝与前朝,刚正不阿。因为他的尽职,才有了史学巨著《史记》。

也许,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无所得,凡事尽心尽职,不求它日有如鸿鹄高飞,但求心无所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职离不了责任心。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品质,它犹如一剔透的露珠,折射人性的善恶,它亦犹如一凝重的砝码,称量人生的份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尽职离不了忠诚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精忠报国的典故已年代久远,但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忠诚是一种非常崇高的感情,他会让你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激情,让你的血液沸腾不已,会促使你去矢志不移地做一件事,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种精神即使在工作中亦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位领导都希望员工对工作和公司忠诚,只有忠诚才能让员工在工作中尽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尽职离不了敬业心。

敬业心,让人们对工作始终怀有满腔热忱,热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调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工作,有了这种态度,枯燥的工作也使人兴趣盎然。一个人只有自始至终怀有一颗敬业的心,才能总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明珠不蒙尘。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尽职离不了诚信心。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一国,若失信于世界何以立足世界,若失信于人民何以长存;一企业,若失信于客户何以久安,若失信于员工何以得人心;人若失信于友人何以求知己,若失信于工作何以有前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失了诚信,就失了被别人信任的资本,一个不讲诚信的员工必然得不到同事领导的信任,诚信是企业和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石。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尽职离不了感恩心。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怀着一颗从容、坦然和感激、喜悦的心去对待工作,所有的困难便会一点点散开去。

人生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与其抱怨倒不如怀着这样五颗心,尽心生活,尽职工作。

尽职让生活美好,让人生璀璨,让生命绽放。读后感》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 篇4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工作重在尽职》一书读完。合上书页,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尽职需要“五颗心”

第一颗心,责任心。它是晶莹的露珠,折射出精神光芒;它是凝重的砝码,真实地称量出人生价值。责任心要求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个细节。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有主动担当的精神,会为了将工作做到最好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如列夫 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第二颗心,忠诚心。它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会让你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情愫,让你的血液沸腾不已,会促使你矢志不移地做每一件事情。对企业的忠诚就是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这样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我们对企业的绝对忠诚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凝聚力,众人一心,给我们的大家庭带来很好的良性循环发展。

第三颗心,敬业心。它是热忱的精神力量,它能让人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让困难的工作也变得简单易做。如果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敬业的心,就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那么我们会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四颗心,诚信心。它是个人和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石。所谓一诺千金,在工作中信守承诺不仅是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实现自己工作尽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信守承诺的人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大家愿意并希望同信守承诺的人一起合作。

第五颗心,感恩心。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工作、生活中带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不会过多的去计较个人得失,会怀着一颗从容、坦然、感激和喜悦的心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中的一切就会变得快乐和令人满足。

尽职需要把握“五准则”如书中所说,工作尽职需要把握五项准则:“马上去做;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享无总结之功;规范的重要性;写下来,问清楚,说明白;工作一定要落实。”

一个人如果以主动的、有准备的、有规矩的、有条理的、有落实的态度对待工作,那么在付出更多努力的同时,一定也会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收获。尽职需要知识,需要给自己适时充电

美国职业专家经过研究指出,所有的高薪者如果不继续学习,用不了5年的时间,他们就会变成低薪者,也就是职业半衰的周期越来越短。正如中国的古话“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人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使自己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未来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不断赢得新机会,为自己的人生搭建更美更大的舞台。

读后感工作重在尽职 篇5

忙碌了一天,回到办公室,赫然发现办公桌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鲜艳的红色,刺目耀眼。走进看看,书名是《工作重在尽职》。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恩,正版书籍,精美的印刷,字迹清晰而舒服,纸质厚实而有质感,有淡淡的书香传来。其实,心里是抵触的,有点嗤之以鼻,思索着又发了一本让我们变成工作狂的书,我们都已经是工作狂了!据说还是人手一本,每人必读。随手扔进抽屉,有空再说吧。

两三日后,寻找资料,再次看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寂寞孤高。突然心血来潮,拿出来随手翻了一翻,于是就这样被吸引了。或许它的确是教我们如何做工作狂,但其中的道理却的的确确简单,明了,实用。甚至于每个道理的后面都罗列了一个两个的具体案例,简单,却发人深思。而其中的有些案例,的的确确引发了我的共鸣。那么好吧,即使不放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它也是有用的,有必要读一读。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之后,心灵仿佛被洗涤过,通透明了。它虽是一本企业员工热读的书籍,但却对如我一般的教育人带来同样的触动。这本书中的理念于我而言并不是很新,有的甚至已化为我生命中的元素,我正践行着,并不断地朝向它。但我依然想借这本书,把那些已植入生命的感悟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 抛弃抱怨

其实,不只是我,在我的周围,经常会听到许多牢骚与抱怨的声音,要么工作太累,要么待遇太低,要么工作环境太差,要么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在不绝于耳的抱怨声中,心情越变越糟。记得两年前,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心里也窝着一肚子的火。于是总是喜欢和另一个同事天天抱怨自己班级的学生,抱怨学生的家长,越是抱怨,却越是烦乱,似乎生活中没有称心如意的事。渐渐的,我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尽量避免凑在一起抱怨,久而久之,似乎工作学生生活也不是那么糟,也有快乐可言。

《工作重在尽职》一书告诉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工作的态度却有高底之别。一个人若不认真思考工作对生命的意义,即使再多优厚的条件,也不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人生依旧会有很多遗憾与不满足。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停止抱怨,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成功以及满足感的秘诀,并不在于专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而是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些人,或许工作了一辈子,都没有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相反工作还成了他一项沉重的负担,让他苦不堪言。而爱迪生却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工作过,我只是在玩而已。”爱迪生深信,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乐趣和满足感。而爱迪生一生所成就的事业,更是这套工作哲学活生生的印证。我们也可以像爱迪生一样,做最出色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二、责任感很重要

责任感是人走向社会的关键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资本。

在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颇有才华的年轻人,他本来可以在工作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但他却缺乏敬业精神。一次报社急着要发稿,他却搂着稿件回家睡大觉去了,结果影响了整个报纸的出报时间。

这种人他或许真的很有能力,但却没有丝毫的责任感,这种人永远得不到尊重和提升。人们只会尊敬那些尽职尽责的人,哪怕他的能力并不那么强,却尽力做好每件分内之事,而不会尊敬一个能力一等,但不负责任的人。

在我们的周围其实也有这样的人,出现了问题总是争于为自己找借口,而不愿承担责任,遇事先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对公司,对全局的影响。而一个负责任的人,无论发生什么问题,他都会想办法解决,都要达到预期结果,而不会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因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式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

作为一名员工,要想不被淘汰,我们必须把借口哲学——现在的情况我无法控制——改成责任哲学。遇事敢于承担责任,这是一名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尊重。

三、永远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的学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平台,提供了工作环境、办公设施,各种便利、福利,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成就我们的价值。没有如此好的环境和平台,我们不可能获得如此快速的成长,所以,我们应由衷地感谢学校的赐予。

犹记得2007年,我像只无头苍蝇,四处忙碌着找工作,想要做自己喜爱的教师工作,却处处碰壁。正在这时,我来到了横沙中心校的招聘台前。还记得校长和书记的满面笑容,给我迷茫的未来注入一丝光明。当得知我可以正式做老师时,漫天的迷雾全部拨散开来,我清楚的看见未来展现在我面前。现在我可以每天忙碌着,充实着,我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学校给我的工作,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感谢学校给我的历练和培养,我在工作上一天天的成熟,老练。我感恩着,我快乐着。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一定是积极而愉快的。

书中有趣,有用的道理和实例不胜枚举,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我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的改变做起,从每一件与学校息息相关的小事做起,把书中的理念变成真正的行动,不断将自己锻造成为一名最有价值,最优秀的员工。

读后感《《谈作家的工作》之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谈美15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