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800字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800字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800字。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民主的细节》读后感800字,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如果按照我自己对于书的喜好,我是觉得不会自主的选择这样一本名看似很理论的书来读的。不过,由于之前阅读过他的书以后,并且前一本他的书,还是一本偏感性方面的书,说的是审视生活的细节。他的语言风格就不做多说,总是是我很容易接受的,不生硬不死板,接近那些不喜欢理论著作的人的口味。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读完他的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喜欢他的文字了,他是一个文字里无时无刻不透漏着对理性的思考,但是他却可以将那些很理性的东西,通过他的文字感性地表达出来,不是说他的文字矫情,而是他会在他的文字里面注射一点点温情但不矫情的情绪,让你能够理解他对于我们社会的担忧,在他的骨子里,永远都是一个热血的青年,虽然他已不在年轻。
作者刘瑜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同时兼备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还是剑桥大学的讲师,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他了解他们的民主,大到制度,小到生活。在他描绘的民主的西方国家里面,我们看到了他对于民主的急切渴望,政治是理性的,但是作者确实个感性的人。高中时候甚至现在大学我们学习的政治课里面,让我觉得那时的我们是如此的愚蠢,所谓真正的洗脑,就是让你相信央视的新闻联播,让你相信地震灾难中上演的生命奇迹,让你去相信我们生活得很姓福。
思想家总是热衷于指出道德制高点低下的陷阱,所以煽动家总是在语言的盛宴中觥羮交错,而思想家总是惴惴不安地担心谁来为这场盛宴买单。腐败丑闻虽然败坏一个国家的声誉,但是丑闻之所以成为丑闻,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闻自由在起作用。相比之下,比丑闻更可怕的是潜规则已经变成规则,人们对丑恶已经充耳不闻。民主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民主是今天我向西部拨款多少个亿,但是却始终未见那几百块钱落到我们的口袋;民主是什么,是嘴巴上我说着我自己姓福,但是我们一毕业混了四年拿了文凭,还是要出去社会讨一口艰难地饭,而那些有钱的有权的,也只会打打口水战,什么实事都干不了。物价依然飞涨,工资依旧不涨,就业依然困难,生活依旧苦难。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如今很多国人都在谈民主问题,但是能有切身经历过人并不多,而《民主的细节》就是一本谈民主体验的书籍。

该书由旅美学者刘瑜所著,但具体的出版社我已经忘了。在我看来,此书对国人最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为人们展现了民主的美好,另一方面它又指出了民主的诸多不足。其实,很多人对民主给予了太高的期望,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中国实现民主,许多问题便可引刃而解。可是,从刘瑜的记述来看,民主并不是做好的制度,至多只能算是比较好的制度。

这本书不仅能帮助能人纠正对民主的诸多误解,也可以启发人们怎样去建设一个民主社会。这部书的书名也许是为了暗示自己的主题,才取名为《民主的细节》,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主题,作者没有多民主问题做宏大的论,只是以细腻的笔调记述了美国人的生活细节。

从作者的表述来看,民主只是一种生活智慧,每个人只要懂得了这样的生活智慧,对每个细节性的生活问题都能有用这样的思维去理解,便可以轻松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或许,这样理解民主会让某些民主理论家所不齿,但是从民主最终目的来看,只有把民主能变成每个人的生活智慧,必然能拥有一个巩固的民主社会。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前些天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心里有些话想说一下。“民主”一词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一很动听的褒义词,民主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趋势。但也会有人说,权利集中可以提高效率,没有那么多反面的声音和不同团体之间的牵制反而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那“效率”另人瞠目结舌。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高效”的结果是生产出了无数破铜烂铁,直接导致了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导致了至少20年低效的农业生产。这些非理性的决策带来了严重的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同时破坏了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权者都是非理性的,也不是所有民众都是理性的,但是民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使理性有更多机会找到出口。

但是我想说,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不等于富裕。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这跟民主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美国为什么富裕?一是原始资本积累,二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美元本位制度和发达的金融和国际贸易市场,四是无可匹敌的军事政治影响力为其财富保驾护航。当然这只能解释美国的资本家为什么这么富,而让普通美国人同时得益的,靠的是其完善的工会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民主制度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绝不能说,有民主就一定能走向富裕。所以如果把我国有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归咎于现行的民主制度,这是不科学的。

民主也不等于自由。但如果把自由理解成为所欲为,那么美国是远不如中国“自由”的。你既不能“自由地”打自家孩子、骂网友脑残,更不能“自由地”叫别人“黑鬼”、骂同性恋变态。事实上,美国是个比中国更加繁文缛节的社会。因此,有了民主就能获得富裕自由的想法纯属幻想,幻想天上掉馅饼。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那么,民主有什么用呢?刘瑜眼中,美式民主的精髓,不是自由,也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人们帮助他们自己使错误决策得到纠错,阻击可能中的腐败和强权,维护平等,以及保护弱者。这样的民主,不能使人富裕,却能保障你的努力有合理的收益;不能使人为所欲为,却能使你每个人获得平等和最大限度的自由。

不过总的来说,西方民主确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但是欣赏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的历史多么的清白无辜,而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制”,它具有相当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错误。

最后,我想说,民主之路是一条既长又艰辛又难以抉择的道路,值得我们思考却切忌盲从。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3篇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一)

有的作家,你是先听说这个人,再喜欢上他的书;有的,则是你先读了他的书,才慢慢喜欢上这个人,而刘瑜属于前者。读研期间在图书馆偶然瞟到这本书,续借了两次总算断断续续地读完了第一遍,借这次机会又重读一遍,依然收获满满。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在《南方人物周刊》专栏文章的集结,以讲故事、找数据的方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故而书名为《民主的细节》。

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以来都觉得“政治”离我很远,“民主”也只是教科书中模糊的概念。而刘瑜,这位在美国哥大政治系和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留学七年的女博士,在书中帮我们卸掉了“民主”的浓妆,让它以素颜示人,使它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了起来。这让我发现其实政治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就在我们身边的地铁票价、食品安全和退休金中。这也激起了我从细节出发,把政治作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来观察的兴趣。

回想起来,研一那会儿收到学校行政部门群发的邮件,内容是对学生会抗议清洁女工时薪过低问题的相关说明,我看完后一头雾水;后来学校引进麦当劳餐厅,因为学生会抗议快餐店付给雇员的时薪低于最低标准,麦当劳最终被赶出校园,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默默记在了心上。

如果说这两件事都只是听说不是经历,那么研二在食堂吃饭时收到书院学生会发的问卷调查就是亲身经历了,说是问卷调查,其实仍然是抗议书,是学生会征求对食堂擅自引入某咖啡店的反馈意见,希望大家携手共同抵制消费,或要求食堂换成另一家支持公平贸易的咖啡店。难道是这些学生都很闲吗?跟他们沟通后了解到并非如此,对于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提升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可以说,不是政府、不是大学、不是媒体、不是网民,而是学生会这个独立的组织,有力地行使了其结社、集会与自由言论的民主权利,最终用普通人的“四两”拨动了学校、麦当劳以及食堂的“千斤”。

我们对于民主的认识,从不理解到慢慢认同,终是需要一个时间的。正如刘瑜所说,比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更重要的,是他抵达一个立场的方式。

(作者:应用开发六部 周倩文)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二)李燕: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的作者刘瑜是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旅美,并取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学位,曾任剑桥大学讲师,现于清华大学政治系,担任副教授。最初知道她是看南方周末评论版上她写的政论,内容诙谐幽默,又令人获益匪浅,并先后出版过《余欢》、《送你一颗子弹》等小说、随笔,这本《民主的细节》就是她写的政论合集。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眼里,政治仿佛只是一些专业术语的堆砌,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民主”只有模糊的印象,各种阶级社会的民主翻来覆去也无非就是三权分立、人大、多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联邦制等。正因为此,政治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一种对于追求社会正义、建设理想社会的热情,“民主”一词不过是无数政治名词中比较有名的几个罢了。

而在《民主的细节》中,刘瑜用她在旅美生活中亲身经历,用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让飘渺虚无的民主与油盐酱醋的市井生活、人间冷暖相联系了起来。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把民主从高高在上一把拉了下来,让人们看见,民主与你息息相关的,至少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是这样的,一下就让“民主”变得有血有肉。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都有民主在闪光。民主的细节远比民主的口号重要,比如之于我们而言,高呼一万句“民主万岁”也抵不上村委会的一次民主选举重要。“民主”对每一个国家或人都有它自己的理解,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具体在社会中的表现,值得我们读后深深地思考。(系朱家角镇后备干部)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三):从“细节”看“民主”

自孙文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后,民主一词大行其道。然读过这么多的书,听过这么多人的言论,无一不是生硬的理论与死板的定义,我又何曾真正明白过民主究竟为何?而如今,我遇到了刘瑜。“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梁文道如是评价她。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刘瑜了。

凡读过《民主的细节》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本书,作者刘瑜是一名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是一位可以用专业术语展现高深的人。而她却立足于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用7年时间在美国观察,体会,理解一个又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象,然后有条不紊地,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她将虚无缥缈的民主拉进现实场景,告诉大家,民主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每个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中与政府的关系。

本书通过列举一个个小事件从各个角度将美国的民主在读者面前铺展开来,每一个事例都看似细小且不引人注目,但却总能由浅入深地讨论该现象所体现的民主现状及相关问题,而后一步步将这些问题多方面地阐述清楚,最后联系我国国情现状,得出一个顾全大局的结论或悲天悯人的愿景。这一切都是在让读者明白,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就要抛弃那些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感受这个国家。

美国是一个细节的国家,它的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从那些小人物细微的生活中,我们体会到了细节的民主:地铁工人可以因为交通局要提高从工人工资中提取养老金的比例,在公会的组织下组织全系统的大罢工,并最终取得补偿;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仅仅是因为学校解雇了某清洁工,而为他组织游行,向学校施压,并最终迫使学校重新雇佣该工人并向其支付过去的薪水和医疗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够随意鱼肉“小人物”。这是弱势群体身上的民主。美国的前司法部长可以高举着“法律高于政治的旗帜”,成为萨达姆——这个美国敌对政权领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明确表示萨达姆是无辜的。而更有千千万万个美国群众来信支持他的做法。这是法律上的民主。小布什在任期间,每天晚上在脱口秀的节目都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每次都能找出拿政治人物开刷的新闻和评论。在这里即使你在大街上指着总统的鼻子脱口大骂,也不会关进监狱。这是在言论上的民主。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细微的生活,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美国的自由民主之风。

当然,这些细节的背后,还能看到中国一些热点事件的影子,类似的事件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实在发人深思。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发展到这个程度,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支撑着,是其深入人心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在支撑着,并在实际中实践推行而保障着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前进中不断摸索着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

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去判断“西方制度”的好坏,以至于我们没时间去了解它真正是什么。我们喜欢笼统地谈论“美式自由主义”并以这个概念为分界线来站队,但这个概念纠结是指什么呢?指出这个概念和现实的具体关系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它要求深入细节,回归事实本身。而刘瑜的写作主导思想便是不去做缺乏精确性的概念判断,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其写作方式上自然偏向于讲故事,找数据,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更是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麽。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文章最后就借用“战地玫瑰”闾丘露薇的这句话来作为结尾吧。

刘瑜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刘瑜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前段时间下载了《民主的细节》这本书,陆续看了一段时间,终于看完了它。在读《民主的细节》这本书之前,一直觉得政治类的书都像政治教科书一样无聊透顶。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作者刘瑜通过散文式的语言把枯燥的理论分析生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且是用一篇篇小短文的形式,读起来不需要太过费心的去理解,能够让我们轻松地了解到美国的民主和中国的民主的区别。正如梁文道评价的那样:她为那些苍白的名词填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的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营养剂。

在这本书中对公款消费问题的章节感触很深。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国内近几年舆论谴责焦点,眼看着养政府的费用越来越高,其中很大一块花销,竟然都公开地用于这些与公务无干的事情,民众的愤怒也自然水涨船高。对于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章是“所谓‘秘诀’”。其实贪污腐败公款消费的现象在哪儿都会存在,人的贪婪本性是一样的,但会不会滋长蔓延,就在于是否做到权力制衡。也不是说美国的官员不爱免费吃喝玩乐,而是因为钱不归美国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笔钱,都要向议会提申请,议会认为它这笔费用值得花,才会批给它钱;前面有议会盯着钱包,后面有媒体与法院盯着去向,一旦你申请到的钱没有按照原本说好的方式去用,无数的麻烦就会找上门来。前狼后虎看守着,哪个官员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那官员还拿什么去公款消费?反观中国,如果政府还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那就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公款吃喝,如果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审查监督其开支,公款消费也就“断了炊”。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其实,在中国古代有类似的权力制衡形式,比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通过建立多个部门分散相互制衡。当然,这仅仅是形式上,从目的上讲,中国古代的分权归根到底是为了巩固君权加强君主专制。分权是为了专制。而在美国,分权是为了民主。从制度上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有着本质区别。说到底,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缺少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既然人的贪欲无法改变,那就想办法遏制它。三公消费的公开就是措施之一,但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那些让人质疑的数据能说是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

当然,其实美国的民主也不是万能的,有人说,美国的民主,大约也就类似美国的垃圾食品,譬如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这些食品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其受到的狂热追捧和后来的有所反思以及现状,都很类似。中国的问题,也可以用食物比来比喻,现在是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貌似暗无天日了,但其实中国本来的饮食文化是符合人类健康的。就看能否“取今复古正本清源”了。就像《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多次表明,“我们把视线转向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仿效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我们所要引以为鉴的是其法制的原则?”美国的民主也有弱点,就在于太过民主,民众缺乏国家意识,而中国民主的弱点就是缺乏个人意识,民众被过度国家化。为什么美国人动不动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官司?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权利意识;而中国人为什么首先想到的就是私下解决?除了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的原因,还有就是民众缺乏这种意识。实际上,从民主的两面性上讲,美国的民主也存在着太过民主自由化带来的后果。比如一些电视节目以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刺激观众神经为手段,追求高收视率,文化市场化中竞争的逻辑导致文化产品制造者要不断突破底线,无论从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再比如,过度自由化体现在金融上就更加明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次贷危机的原因很多,但体现在深层次上就是自由主义经济手段的过度运用。因此,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照搬美国的一套是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而且,我们也要看清楚民主的两面性。在刘瑜的文字当中,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国,几乎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它激起了中国人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同样的困境和难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智慧解法。民众也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看看我们现在这么多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象到底错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我想这也是刘瑜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所在。

不论是美国的民主,还是中国的民主,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就是因为这不完美,我们的制度才能不断在完善中进步。目前而言我们对于民主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公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加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和观念,才是我们追求民主的正确方法。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1200字


前些天,我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看这本书的缘由说出来挺令人惭愧的,源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向往一种生活读书行路,可真到了大学,事情还完全不一样了,时间有了,可书读的不如原来多了。幸亏有了老师的要求,自己逼着自己读了一本书,也算给自己少留点遗憾吧。

全书按作者的话说是尽量讲故事,找数据,将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式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没有多少宏观的大概念,没有多少长篇大论,全书用的是一个个真是的案例,一组组真实的数据。比如,通过纽约公交工人罢工事件展示权力制衡下的协商式政治的图景;通过讲述美国碍手碍脚的繁文缛节、莫名其妙的法规条令,描绘出美国式自由的受约束特征广泛的自由其实连结着深入的责任。我们往往想着民主的实施操作是需要科学的,殊不知民主更是需要经验的。我们总是想着民主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简单地投投票,选选代表;却被有意识到其实任何复杂的规章制度起源都是大胆的创造和简陋的契约。从美国的大选制度我们就可见一斑啊,不仅仅只是单单选举几个代表,而在选举这些代表的过程中,要平衡各个地区,各个种族的权力,作者对制衡的好处着墨颇多,她认为制衡的好处之一是促进利益均衡,不至于赢者全赢、输者全输,各方利益总能沾点光,从而缓和政治矛盾;另一个好处则是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这个观点在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下,我觉得可以理解成党和政府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各阶层代表、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使决策更加科学、完善,更具有生命力,不仅仅是开个听证会完结了事。

闾丘露薇评价作者: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看着这句话,我想起了毛泽东在陕北面对农民的讲话,那么通俗生动,那么好懂,能把话说到老乡的心里。只有把事情说具体了,把做法讲清楚了,被高深的术语概念搞糊涂的人们才不会糊涂,才会慢慢领悟,学会参与社会事务,伸张保证自己的公民权利,才能渐渐地更好的生活。

国家一直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想民主与法治应当在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谈到论为什么要民主所说的:假如你认为把人的智力活动和道德活动用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和创造福利是有益的;假如你觉得理性的判断比天才更对人们有利;假如你的目的不是创造英勇的美德,而是建立温良的习惯;假如你喜欢看到弊端少造成一些罪孽,而且主要没有重大犯罪,你宁愿少见到一些高尚行为;假如你以在一个繁荣的社会里生活为满足,而不以一个富丽堂皇的社会里获得为得意;最后,假如在你看来政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整个国家拥有尽量大的力量或尽量高的荣誉,而在于使国内的每一个人享有更多的福利和免遭涂炭;那么,你就得使人们的身份平等和建立民主的政府。

目前而言我们对于民主的观念的比较淡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公民权力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之一,但我想随着教育不断地普及,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民主意识会不断地被具体化,如何才能保障民主,如何才能实现公民的价值,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大家都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言献策,我们的党才会更好为人民服务,让社会主义民主更加的完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民主的细节》读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