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幸福了吗读后感1000字

幸福了吗读后感1000字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也许"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幸福了吗》读后感】

选择这一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IBMT回来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真是弱,必须得补补,要找一本书让自己提升。但还没想好要哪一本书。二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主持人撒贝林,有一天天百度视频显示撒贝林被各名嘴陶侃他。所以带着好奇去看了金鹰颁奖典礼,看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机智幽默我很是羡慕。而白岩松是主持人,他的很多fans手中都拿着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我怕这本书就像我以前看的哪些书,表面有趣实则无趣。于是在网上搜白岩松的书,看到了《幸福了吗?》,坦白说我喜欢这个题目,有关于幸福。于是就买了。

这本书是我继《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之后看的,虽没有那本书那么多强烈的感受。但是对我的影响还是有的,就想写写些读后感。

这本书是白岩松一生的回忆录,从小到大、到中年、到现在(2010年)。其中有他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与见解。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对高考制度的看法。中国13亿人口,要选出人才,必然要通过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施行。而他确实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因为高考才使得他离开他那偏远的家乡去到大城市。于是乎,我在想,那么考研也是,所以这也或多或少坚定了我考研的选择。二是他回忆道他去央视主持,首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不用形容词;二是不要叫别人老师。正如他所说新闻人讲实话,不需形容词。而不说老师确实成长的一大步,现在就如我们到外面见到大的都不知道叫什么,于是都叫成老师。老师一次已经被我们叫了将近20年了,改掉其实也简单。换一个名称看着没什么影响,其实那代表着从学校进入了社会,从青年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直在想,那些公司里的人交流起来感觉怎么都和我们不一样呢,他们那职场用语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些细节的差别注定了职场与学校的区别,从呆了将近20年的校园离开,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起初是不适应的。就像我仅有的两次面试,我是有一种面试官是老师的感觉,这样就将我和面试官放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继而就有紧张与不安。面试不是考试,没有成绩,但却比成绩重要多了,那是对一个人的肯定。

其实这本书中提到幸福的次数并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白岩松的幸福,家庭和睦的幸福,跟踪新闻的幸福,与朋友的幸福等等。当朋友们看到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问我:你幸福吗?我毫不犹豫回答:我不幸福。是的,我并不幸福,两年的时间没有将我与梦想的距离拉近,反而扯远了。我不幸福,因为逝去的不在回来。

所以,我整装待发,我要拉近我与幸福的距离!

【篇二:读白岩松《你幸福了吗》读后感】

年前,白岩松写过一本《痛并快乐着》,十年后,他关心起了幸福。几十年前,人们吃不饱肚子,谈不上幸福。几十年后,人们似乎什么都有了,幸福了吗?没有!幸福在哪里?

白岩松,不愧是在CCTV的新闻人,你说得准,说得妙!你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病症,可惜你不是真正治病的人。多事不多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进步!我们无需无奈,每个人既是主人,也是过客。尽管你有痛并快乐的自得,但我们还是得需要一点快乐之时忍受痛苦的勇气与信念。因为真正的危机感,不仅是一种动力,还是一种新生。生活总以不同的形式向前行走,我们的人生,就是喜剧抑或悲剧。我们都希望自己演上一场喜剧,但是令我们唏嘘的却是悲剧。

喜剧、悲剧都是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出戏剧。在舞台上,我们该得到的、该失去的、该相聚的、该分离的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在我们的剧本之中早已出现。我们是演员,也是我们人生的导演、编剧,只不过很多人给自己的人生编错了本子,只能将错就错,一直的演将下去了。无论如何,得到抑或失去,我们都不需要悲伤欢喜,这场戏一谢幕,我们就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是,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呢?戏里戏外,真正的自己在哪儿?

书的扉页上是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一个人需要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并作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于是,我说这本书关乎内心,关乎信仰;关乎这个社会,关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篇三: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作文】

《幸福了吗》2010年10月第一版印刷,26万字,加上代序和代后记共17章。白岩松出生于1969年,和我一样60年代生。《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的记录。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更多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干工作像我一样卖气力和创新,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而我却不爱。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其实我1992年去的美国,留下了3万字的《美国之旅》,他1995年才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但是,他不满意,正常。这才是社会,尤其中国社会。他想40不惑,不可能!我也一样,我是他的哥哥。为此,我曾写了系列文章,至今博客中还可查到。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更多诱惑也有更多约束的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强震,我又瞬时想到了那一段时间自己的心情,可能也是人到中年,与年轻时相比,就觉得对阳光和温暖有特别的渴望。在这两年中,两场大地震让每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方,都无处躲闪。其实,我们都是灾民,都要一起去面对那些打击和伤痛。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都意味深长。

幸福都在追求的过程中,绝不在顶点,祝愿白岩松永远不放弃追求幸福,永远在追求中。

【篇四: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花了好几个星期把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读完了。有人说,300页不到的书,居然花了几个星期看,可见效率很慢。其实不然,因为最近工作忙,傍晚回家后,吃完饭就看会报纸,看会书,白天太累,导致晚上比较泛困,看了一会就想睡觉了。所以正因为这样,幸福了吗才刚刚看完。

说到整本书,基本上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以此点出种种幸福。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爱,有朋友帮助,有自己乐意做的事,这就是幸福。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会有共性。过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幸福,其实是在摧毁幸福。我不认为钱很多就一定幸福,钱少的人家也团团聚聚开开心心地围着火炉吃饭;钱多的人家,也有不断弄着离婚,婚外情的人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否经得起诱惑,抗得起干扰。这年头,世界太乱,有钱人太多,不少人都在加紧脚步拼命赚钱,并且有些人赚钱是有违道德的。世俗的社会,物质的人们使我们更加陷入了一种混沌。幸福不在于钱多少,而在于自己。

在来说说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看到书中他自己介绍偶尔也踢球,还是最佳射手,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像他,个人境界成就方面都不如他,但有些地方却出其地相似,不是我妄自菲薄,内心里真是这么觉得的。

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

【篇五: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更多一些。也有些说着容易做着难,仍然执着,不得轻松,所以佛说:放下。

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更多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他1995年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更多诱惑也有更多约束的人。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意味深长。

【篇六:《幸福了吗》读后感】

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这就是CCTV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机敏和语言犀利是他的优势,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出于对他主持节目的风格的喜爱,我读了他的《幸福了吗?》,确实感受颇深。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开篇作者便借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勾勒出了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之后,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记叙了差旅各国报道采访的台前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书籍、音乐、电影等等他自己的心灵营养品。白岩松试图以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事所为、所思所想,解读这些看似简单,却事关人人的重大命题。他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相比十年前,无论他的人还是他的书,改变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不变的则是无处不在、让人难以无动于衷的浪漫主义激情。

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幸福一直是人们的一个不变的追求,但是你幸福了吗?白岩松说,不平静,就不幸福。

911的沉默在白岩松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可鉴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担当;四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笑话,表达了他对于爱的主张;7、13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热情的张扬;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作者在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是热泪盈眶的,不一定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

【篇七:《幸福了吗》读后感】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假期读了四本书,《荣宝斋》,《逝者如渡渡》,《俗世奇人》,《幸福了吗》其实只读了一半,但是白岩松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更多一些。也有些说着容易做着难,仍然执着,不得轻松,所以佛说:放下。

【篇八: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不仅是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记者、评论员,还是一个同我一样即豪迈又感性的北方人。对于这个央视不苟言笑的资深新闻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2008年金鹰奖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电视主持人时说的这样一番获奖感言:2008年,一片寂静的北川和万众欢腾的鸟巢,或许也是这一年中国人喜悦与悲伤的两个极致。他对于一个主持人的提醒就是,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沉默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前不久通过媒体得知他的新作问世,我便以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本《幸福了吗?》,阅读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的心得体会。

提到现今的诸多社会现象,这也是白岩松在书中表达的许多观点我都相当赞同的原因。首先就要说说最近在自家小区内看到的一幕: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接连两三天都会看到那一对中学生。三次遇见他们,两次都是看到两个面容稚嫩的孩子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还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直到我走进楼内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个动作久久没有分开。对于这样的两个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但我知道这种画面在很多人青春萌动的时候都曾是一种向往和好奇,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成熟前都会经历的一小段路。看着现在的许多孩子背着阿迪的包、穿着耐克的鞋也许他们会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拨,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也会时常有飞一般的感觉;甚至在还不懂得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频繁出入各类酒吧迪厅及娱乐场所,在我还是学生时代与同学去江边春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两个结伴走出了家乡的这片土地领略过各地风光了。这些都无疑显现出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似乎来得有点早~而这些过早的认识也只会使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光缩减的一短在短。这也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从小做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打好基础的!

在我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好多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做着非青春的事;在我感叹现在的饭店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在一起吃饭的朋友从佳肴中夹出一只煮熟的苍蝇是什么让十八九岁的青年变得只要穿上一身品牌服装就可以趾高气昂的走在人群中?是什么让身强力壮的男人抛弃尊严跪在街边叩头乞讨?我想问,难道生活好了,是错吗?但事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可许多人的素质和良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步入社会的那天起身边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咱们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适应、选择了顺从,即使曾经有的人奋力挣扎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随波逐流了,所以这些人变了。正如白岩松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在升腾一边在坠落岸,在哪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因素,上天怒了,它让大自然惩罚了人类。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中国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八万人。对于今天来说,它已是被载入历史的一段沉重往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天,加之近两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让许多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所以在那以后,坐公交车就时常能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人。因此,在当下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人们的很多生活观、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态和一种信念!

我一直都认为古人的聪明和才智都是纯粹的。所以人类有了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理智了、现实了、世故了但人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先人留下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德、那些儒抛到了脑后。然后就有人把改革和变化这样的词放在了先人身上去体现其更大的价值。

二十出头的人就想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养心静性,大家开始追求简,避开繁。成天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家都累了?还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房子变大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懒了?那又为什么很多人要不停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没日没夜、抛家弃子的挣钱呢?所以我想最终就像现在这样,大家累了身,也懒了心!再想想,人人都说社会复杂,可真正复杂的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吧~

最后再引用一句白岩松书中的话来总结:如果走得太远,那么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寒假前夕,向许校长借阅了白岩松的《幸福了吗?》,从最初的自以为乏味到后来的细细品味,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感动与思考。正如,白岩松曾在新书首发式上说:这本书不仅仅属于我,它应该是我和读者共同的心灵自传。我希望他们从中读到自己。如他所愿,越来越多的读者正如我一样,被封面上四个字2024幸福了吗以及那个大大的问号击中内心,透过白岩松对一个时代的回忆,与他分享对幸福的体味与探寻。

白岩松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相比十几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无论他的人还是他的书,改变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不变的则是无处不在、让人难以无动于衷的浪漫主义激情。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这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果不然,书中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的工作起伏。他发表了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记叙了采访报道的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书籍、音乐、电影等心灵营养品。书中有影像、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妙语警句,俯拾皆是,比如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古人聪明,把提醒变成文字2024。拆开盲这个字2024,就是目和亡,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拆开忙这个字2024,莫非是心死了?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白岩松自称是一个不顺从的群众。书中写到三聚氰胺的肆虐,豪华车主的跋扈,选秀演员们眼中只有宝马和别墅,都是对当下的审视与叩问。他表示,职场中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短暂退却后,重又占据上风:大家都开始做人了,可是,谁来做事呢?他对蜗居蚁族奋斗一族的不易表示深深理解: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青春应当浪漫一些,应当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面对上述情景,他说本该不惑的自己却比十年前更疑惑了。

白岩松更关注个体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发展,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人们似乎更加焦虑了,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他颇为沉重地思索着: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发出提问:幸福在哪里?他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给出了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

我认为,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是心理层面的东西,它所表达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一种关系。病由心生看似充斥着唯心主义色彩,却不得不承认这其中道出了很多人生真谛。不平静,就不会幸福,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把心静下来,客观地去审视自己。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及时清扫自己心灵的垃圾,看淡得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认知去感悟,不要让这个时代的病所感染,从而迷失自己。与其耗尽一切代价往外争抢,不如本分守住内心的光亮。一个人如果能做到知足少欲、善良具德,平淡真诚地过完一生,并努力帮助他人,内心应该会富足安乐。此时,你不只是一个事业成功者,更是一个生活成功者。

轻轻合上书,最初带着的疑问白岩松你幸福了吗?似乎已并不重要,因为他用书的最后一个标题做出了回答:明天,开始信仰。从禅语开始,到禅语结束,看来白岩松相信,幸福在信仰之中。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8篇)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幸福了吗》读后感】

选择这一本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IBMT回来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真是弱,必须得补补,要找一本书让自己提升。但还没想好要哪一本书。二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主持人撒贝林,有一天天百度视频显示撒贝林被各名嘴陶侃他。所以带着好奇去看了金鹰颁奖典礼,看到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机智幽默我很是羡慕。而白岩松是主持人,他的很多fans手中都拿着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我怕这本书就像我以前看的哪些书,表面有趣实则无趣。于是在网上搜白岩松的书,看到了《幸福了吗?》,坦白说我喜欢这个题目,有关于幸福。于是就买了。

这本书是我继《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之后看的,虽没有那本书那么多强烈的感受。但是对我的影响还是有的,就想写写些读后感。

这本书是白岩松一生的回忆录,从小到大、到中年、到现在(2010年)。其中有他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与见解。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对高考制度的看法。中国13亿人口,要选出人才,必然要通过考试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残酷,但不得不施行。而他确实这个制度的受益者,因为高考才使得他离开他那偏远的家乡去到大城市。于是乎,我在想,那么考研也是,所以这也或多或少坚定了我考研的选择。二是他回忆道他去央视主持,首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不用形容词;二是不要叫别人老师。正如他所说新闻人讲实话,不需形容词。而不说老师确实成长的一大步,现在就如我们到外面见到大的都不知道叫什么,于是都叫成老师。老师一次已经被我们叫了将近20年了,改掉其实也简单。换一个名称看着没什么影响,其实那代表着从学校进入了社会,从青年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直在想,那些公司里的人交流起来感觉怎么都和我们不一样呢,他们那职场用语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些细节的差别注定了职场与学校的区别,从呆了将近20年的校园离开,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起初是不适应的。就像我仅有的两次面试,我是有一种面试官是老师的感觉,这样就将我和面试官放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继而就有紧张与不安。面试不是考试,没有成绩,但却比成绩重要多了,那是对一个人的肯定。

其实这本书中提到幸福的次数并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白岩松的幸福,家庭和睦的幸福,跟踪新闻的幸福,与朋友的幸福等等。当朋友们看到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问我:你幸福吗?我毫不犹豫回答:我不幸福。是的,我并不幸福,两年的时间没有将我与梦想的距离拉近,反而扯远了。我不幸福,因为逝去的不在回来。

所以,我整装待发,我要拉近我与幸福的距离!

【篇二:读白岩松《你幸福了吗》读后感】

年前,白岩松写过一本《痛并快乐着》,十年后,他关心起了幸福。几十年前,人们吃不饱肚子,谈不上幸福。几十年后,人们似乎什么都有了,幸福了吗?没有!幸福在哪里?

白岩松,不愧是在CCTV的新闻人,你说得准,说得妙!你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病症,可惜你不是真正治病的人。多事不多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进步!我们无需无奈,每个人既是主人,也是过客。尽管你有痛并快乐的自得,但我们还是得需要一点快乐之时忍受痛苦的勇气与信念。因为真正的危机感,不仅是一种动力,还是一种新生。生活总以不同的形式向前行走,我们的人生,就是喜剧抑或悲剧。我们都希望自己演上一场喜剧,但是令我们唏嘘的却是悲剧。

喜剧、悲剧都是人生,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出戏剧。在舞台上,我们该得到的、该失去的、该相聚的、该分离的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这在我们的剧本之中早已出现。我们是演员,也是我们人生的导演、编剧,只不过很多人给自己的人生编错了本子,只能将错就错,一直的演将下去了。无论如何,得到抑或失去,我们都不需要悲伤欢喜,这场戏一谢幕,我们就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是,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呢?戏里戏外,真正的自己在哪儿?

书的扉页上是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一个人需要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并作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于是,我说这本书关乎内心,关乎信仰;关乎这个社会,关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篇三: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作文】

《幸福了吗》2010年10月第一版印刷,26万字,加上代序和代后记共17章。白岩松出生于1969年,和我一样60年代生。《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的记录。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干工作像我一样卖气力和创新,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而我却不爱。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其实我1992年去的美国,留下了3万字的《美国之旅》,他1995年才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但是,他不满意,正常。这才是社会,尤其中国社会。他想40不惑,不可能!我也一样,我是他的哥哥。为此,我曾写了系列文章,至今博客中还可查到。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诱惑也有约束的人。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强震,我又瞬时想到了那一段时间自己的心情,可能也是人到中年,与年轻时相比,就觉得对阳光和温暖有特别的渴望。在这两年中,两场大地震让每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方,都无处躲闪。其实,我们都是灾民,都要一起去面对那些打击和伤痛。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都意味深长。

幸福都在追求的过程中,绝不在顶点,祝愿白岩松永远不放弃追求幸福,永远在追求中。

【篇四: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花了好几个星期把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读完了。有人说,300页不到的书,居然花了几个星期看,可见效率很慢。其实不然,因为最近工作忙,傍晚回家后,吃完饭就看会报纸,看会书,白天太累,导致晚上比较泛困,看了一会就想睡觉了。所以正因为这样,幸福了吗才刚刚看完。

说到整本书,基本上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以此点出种种幸福。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爱,有朋友帮助,有自己乐意做的事,这就是幸福。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会有共性。过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幸福,其实是在摧毁幸福。我不认为钱很多就一定幸福,钱少的人家也团团聚聚开开心心地围着火炉吃饭;钱多的人家,也有不断弄着离婚,婚外情的人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否经得起诱惑,抗得起干扰。这年头,世界太乱,有钱人太多,不少人都在加紧脚步拼命赚钱,并且有些人赚钱是有违道德的。世俗的社会,物质的人们使我们更加陷入了一种混沌。幸福不在于钱多少,而在于自己。

在来说说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看到书中他自己介绍偶尔也踢球,还是最佳射手,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像他,个人境界成就方面都不如他,但有些地方却出其地相似,不是我妄自菲薄,内心里真是这么觉得的。

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大全(8篇)

【篇五: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一些。也有些说着容易做着难,仍然执着,不得轻松,所以佛说:放下。

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他1995年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诱惑也有约束的人。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意味深长。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大全(8篇)

【篇六:《幸福了吗》读后感】

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这就是CCTV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机敏和语言犀利是他的优势,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出于对他主持节目的风格的喜爱,我读了他的《幸福了吗?》,确实感受颇深。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开篇作者便借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勾勒出了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之后,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CCTV、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记叙了差旅各国报道采访的台前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书籍、音乐、电影等等他自己的心灵营养品。白岩松试图以自己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事所为、所思所想,解读这些看似简单,却事关人人的重大命题。他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相比十年前,无论他的人还是他的书,改变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不变的则是无处不在、让人难以无动于衷的浪漫主义激情。

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幸福一直是人们的一个不变的追求,但是你幸福了吗?白岩松说,不平静,就不幸福。

911的沉默在白岩松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可鉴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担当;四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笑话,表达了他对于爱的主张;7、13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热情的张扬;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作者在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是热泪盈眶的,不一定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

【篇七:《幸福了吗》读后感】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假期读了四本书,《荣宝斋》,《逝者如渡渡》,《俗世奇人》,《幸福了吗》其实只读了一半,但是白岩松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一些。也有些说着容易做着难,仍然执着,不得轻松,所以佛说:放下。

【篇八: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不仅是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还是一个同我一样即豪迈又感性的北方人。对于这个央视不苟言笑的资深新闻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2008年金鹰奖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电视主持人时说的这样一番获奖感言:2008年,一片寂静的北川和万众欢腾的鸟巢,或许也是这一年中国人喜悦与悲伤的两个极致。他对于一个主持人的提醒就是,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沉默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前不久通过媒体得知他的新作问世,我便以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本《幸福了吗?》,阅读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的心得体会。

提到现今的诸多社会现象,这也是白岩松在书中表达的许多观点我都相当赞同的原因。首先就要说说最近在自家小区内看到的一幕: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接连两三天都会看到那一对中学生。三次遇见他们,两次都是看到两个面容稚嫩的孩子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还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直到我走进楼内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个动作久久没有分开。对于这样的两个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但我知道这种画面在很多人青春萌动的时候都曾是一种向往和好奇,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成熟前都会经历的一小段路。看着现在的许多孩子背着阿迪的包、穿着耐克的鞋也许他们会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拨,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也会时常有飞一般的感觉;甚至在还不懂得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频繁出入各类酒吧迪厅及娱乐场所,在我还是学生时代与同学去江边春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两个结伴走出了家乡的这片土地领略过各地风光了。这些都无疑显现出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似乎来得有点早~而这些过早的认识也只会使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光缩减的一短在短。这也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从小做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打好基础的!

在我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好多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做着非青春的事;在我感叹现在的饭店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在一起吃饭的朋友从佳肴中夹出一只煮熟的苍蝇是什么让十八九岁的青年变得只要穿上一身品牌服装就可以趾高气昂的走在人群中?是什么让身强力壮的男人抛弃尊严跪在街边叩头乞讨?我想问,难道生活好了,是错吗?但事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可许多人的素质和良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步入社会的那天起身边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咱们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适应、选择了顺从,即使曾经有的人奋力挣扎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随波逐流了,所以这些人变了。正如白岩松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在升腾一边在坠落岸,在哪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因素,上天怒了,它让大自然惩罚了人类。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中国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八万人。对于今天来说,它已是被载入历史的一段沉重往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天,加之近两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让许多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所以在那以后,坐公交车就时常能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人。因此,在当下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人们的很多生活观、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的是出于一种心态和一种信念!

我一直都认为古人的聪明和才智都是纯粹的。所以人类有了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理智了、现实了、世故了但人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先人留下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德、那些儒抛到了脑后。然后就有人把改革和变化这样的词放在了先人身上去体现其更大的价值。

二十出头的人就想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养心静性,大家开始追求简,避开繁。成天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家都累了?还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房子变大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懒了?那又为什么很多人要不停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没日没夜、抛家弃子的挣钱呢?所以我想最终就像现在这样,大家累了身,也懒了心!再想想,人人都说社会复杂,可真正复杂的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吧~

最后再引用一句白岩松书中的话来总结:如果走得太远,那么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1000字


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读后感2000字


天上的星星哪去了,一眨眼,不见了!一曲童谣勾勒出了童年的美好幸福的回忆,或许纯真的幸福该是在童年,而那天,早已经被锁在了那昨日记忆中了,像小孩吹出的七彩泡泡,美丽易碎。越长大,越孤单,时常追问自己,幸福是什么?问着自己幸福了么?而那属于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只是想望,却遥不可及。

正如白岩松《幸福了吗?》所说,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这个人,也是你!?

现今社会中,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匆匆而过,人们在忙忙碌碌的创造着所谓的中国奇迹。是节奏的变快,还是真正寻求心里的些许安慰?还是让自己时刻与时代同步,不被时代的洪流卷走!宛如抓着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正因为人人如此,内心焦灼与日俱增,也成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盖洛普调查的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结果显示令人诧异:中国人的幸福感低于伊拉克,七成中国人感觉生活困难!对于这略显夸张的调查,我们不予苟同,白岩松说: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需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是的,我们都在寻找一个答案。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从大人到孩子,都背负着不同的压力,比如学生的学业,大人们的家庭事业,他们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现实又无形的压力压得我们面怒狰狞,扭曲了微笑!橡胶人孕育而生。我们这些所谓幸福一代,其实在自己还未舔食完时代给的那层糖衣时就被卷进了现实的血雨腥风中了!我们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还贷压力这样我们当中当然就不乏啃老一族,卡奴,房奴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吧!人们也越发趋向于追求功利性的东西了!比如,读书,现在少有人会捧着一本对于自己无用的求来熏陶自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工具书指导书的盛行!太过于功利,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毕竟正如哲人所说,读书就是读自己!我们迷失在一片雾中,都在挣脱。?

现实竞争的残酷性,我们的神经总是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即使有些人经受住了,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可能是心理上的神经质,身体上的亚健康!有些人则选择了怯懦的逃避,沉溺在自己虚拟的精神世界中难以自拔!直到有一天,现实侵入他的梦境,将其一切灰飞烟灭!他就萎靡了!?

所以,在这竞争中,懂得调节,张驰有度,懂得偶尔的慢慢走,带着欣赏,才能闯出自己的王道!不是自己太过专注也不是这个世界太过认真!现今的我们,该是放慢脚步,思考一下为什么的时候了。认知一下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把灵魂落在了后头,走远了,别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

让自己杂些吧,少一些功利。或许在杂的世界里,才能真正看到幸福的七彩光芒。?

世上不乏强者,当然也就不乏平凡之人。白岩松在书中说道:所谓混的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的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净!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拥有的好!对的,拥有便是幸福,无论拥有是否贵贱。?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2010年10月第一版印刷。白岩松出生于1969年,和我一样60年代生。《幸福了吗?》是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的记录。网友写下这样的体会:“这只是白岩松生活的点滴记录,他不是在做一个命题研究,我在这本书中没有找到预想中的理论支撑。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白岩松是一个媒体人,他的身份让他的生活有些公众意义,他的身份让他有话语权,因为人们关注他对问题的视角和解读。我读这本书,就是在从一个人身上看中国这十年。”另一位网友写道:“十年前的《痛并快乐着》满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涩,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吗?》散发更多的则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变的是,这一切依旧是思考的感悟。”

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了白岩松和白岩松的思想。白岩松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他有个性,爱思考,爱写点东西。他还爱足球。从《幸福了吗》我了解中央电视台还有台湾、美国、日本的一些事。他1995年去美国,同样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体人的现实与理想中挣扎。能做到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能做到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他说的许多话非常值得人们思考。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尊严这两个字的提出,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努力了,也收获了。孔圣人才40不惑,谁是圣人?!我40岁突然觉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话:人生40岁开始。十年后他想写一本书《终于信仰》或者《闲--试着与生活讲和》。他十年后的目标是:健康、开心、平静、踢球并进球、头发还剩不少、体重增加不多、对世事依然好奇、还会愤怒也会流泪,慢慢来。。。务实多了。但是,被迫改变自己,你还是白岩松吗??

《幸福了吗?》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呼啸中,白岩松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以及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吗?”。2010年,白岩松中学毕业25年聚会,酒席上,轮到他发言,他说自己掏心窝子的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所谓名人,首先或本质上只是个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坏、被更多诱惑也有更多约束的人。白岩松说。“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说央视大火:“当然也不是坏事,也照出了央视之后该走的道路。大火,或许正是一个另类的新起点”。损失1.6亿也不是什么坏事,似乎“火”还是好意头了。柴静回忆与白岩松工作相处的点滴,“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其实,白岩松仅说对了一面,应该是: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物质上最痛苦的,心灵上是最纯静的岁月,所以,回忆起来才非常美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意味深长。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一:《幸福是什么》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实,我也似乎觉得这也太孩子气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读了《幸福是什么》这片童话故事后,收到了启发,找到了答案。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通过共同的劳动,砌了一口井,做了一件好事。智慧姑娘代表森林里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来感谢他们,祝他们幸福。牧童问:“幸福是什么?”智慧姑娘要他们自己去弄个明白,10年后再到这里相见。10年过去了,三个牧童果然在小井旁边又相见,他们有的当医生,干各种杂活的,也有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他们都说,用自己的 劳动,做了对别人有益的事,别人幸福,自己也感到幸福。

掩卷沉思,智慧姑娘一语道出了幸福的真谛,拨开了我思想上的迷雾,我不经为过去的幼稚无知而羞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见得。凡事要看具体情况。电影《红楼梦》里锦衣玉食的贾宝玉幸福吗?别说我们对他的生活有看法,他最终自己都觉得那种“幸福”难熬。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穿,日子过的艰苦就不幸福?也不见得。方志敏烈士为了革命一生过得都是清贫艰苦的生活,可是,他在《可爱的中国》里不是讲了他的一生是乐观,幸福的吗?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幸福观。一辈子只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幸福不用说是低级的,他的一生也是无价值的。因为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是很好地尽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应尽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你看,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他们放弃了自己舒适的生活,远离家乡,来到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苦涩的地下水,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猫耳洞。他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懂得为人民吃苦就是光荣。他们的崇高心愿“战死沙场我心愿,祖国人民要安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的

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他们的心愿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革命导师马克思有句著名的格言说的对,“能使大多数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智慧姑娘,我感谢你!你使我变得成熟多了,你使我不仅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而且,是我懂得今后我的一生该怎样度过,该怎样做人!

篇二:《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

--《幸福了吗?》读后感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近,看了一本书,白岩松写的《幸福了吗?》,从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幸福是什么的答案。

《幸福了吗?》是对现在这个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白岩松字里行间显露无疑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时代最迫切的追问:?幸福是什么??以及对每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吗??。

无论是白岩松对身在CCTV,身处名利场的剖析,还是近十年申奥、SARS病毒、汶川地震、08奥运等新闻事件的评述与回顾,自始至终饱含着反思与拷问:当今的中国人,幸福了吗?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物质丰富了,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有些人既有钱又有时间;有些人有钱没时间;有些人没钱有时间;有些人没钱没时间。很多人永远在挣钱,却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永远在忙,忙这争名夺利,连静下来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都没有。欲望,让人身心疲惫。白岩松因此发出了这样的拷问:挣钱为什么?人,是欲望的主人还是奴隶?

?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之后,只在凭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你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在纪念陈

虻的文章里,白岩松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他说这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陈虻曾反复向当初还刚工作不久的他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有时候并不意味着要一直向前走,而是要善于回头寻找,寻找那些内心的小小幸福。白岩松认为,每一个人,富裕之后,总该信仰一些什么,比如真诚,友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物质财富与幸福之间不但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甚至根本没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一个拥有财富、名誉和权力的人,的确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东西,也可以得到他喜欢的享受,甚至得到别人的尊敬,他在得到这些的时候,当然会很幸福,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并不能持续。在他得到这些的同时,他还要面对很多的烦恼,比如为升职不成而烦恼,为和同事吵架而烦恼,为家庭不和而烦恼,为怕失去而烦恼……其实,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幸福和财富本来就没有任何联系,幸福所表达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那么如果你想要追求幸福,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无论你拥有了多少的财富,在心外,根本是找不到的,要追求幸福,只能在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让生命的脚步慢下来,放轻松,听好听的音乐,读好看的书,欣赏一路的风景,用心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这就是《幸福了吗》所主张的生活状态,以及应当追求的幸福。 ?忙?,是对生命的真正浪费。现在,人们都在提倡?慢生活?,就是让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每天有时间想想自己在做什么,想得到什么,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放慢脚步,歇一歇,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而不至于被欲望淹没了整个心,以至于丢失了自己。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

?幸福在哪里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 ,别人,便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域。??钱和权,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以上文字来自本书的自序,表现出了白岩松一贯的犀利,字里行间直指我们的内心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的春天,中国在未来的目标中,提出了‘尊严’二字,提出它,就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意味着,中国这辆自行车,正在寻找新的动力。??在尊严之中,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包含着民主自由、公众的权利,包含着幸福、包容、平等、体面而又开心的生活。??然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是发动机;建设尊严,却必须有国家的信仰支撑。或许,一个社会寻找信仰的过程,正是尊严的建设过程。? ?我看重未来十年,中国新动力新改革的试水和成长,不会过于乐观地认为一切顺利,也不会认为十年后的今天大功告成。成长,是未来十年最让

人好奇的东西,因为它与我们所有人的幸福有关。??未来十年,我们都还在路上;期待十年后,我们开始收获幸福、信仰和笑容!?

以上文字来自本书的代后记,发人深思,也充满希望。 ?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释迦摩尼对着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边的弟子看到这一幕,都感到诧异:‘师傅,您的像,是弟子们敬拜用的,为何您亲自敬拜?’释迦摩尼轻轻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这是这本书的结尾。让我们都从自己做起,寻找自己简单的幸福吧!

锡铁巷社区 华家乐

篇三:《享受与幸福》读后感

《享受与幸福》读后感

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我看了一本名字叫做《享受与幸福》的书,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享受?什么是幸福?这本书引领我的心灵到达了一个新的领域!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在看过《享受与幸福》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作为教师这本书更是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首先要始终相信自己。

朱永新先生说: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安装了成功的密码,安装了成功基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找到这些密码和基因,从而赢得辉煌的人生,无论你是智是愚,是健康还是残疾。朱永新先生还列举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例子:聋哑人周婷婷。盲人戴维。甚至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 凯勒,他们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破解了自身的密码和基因,获得了成功,我们是如此的健康,如此的年轻,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有什么理由可以倦怠呢?我相信自己会使每一个学生鼓起自信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去破浪远行。我也相信自己不仅仅是个教育园中默默耕耘的教书匠,我会成为幸福的收获者,会朝着科研型的教师去努力,会寻着成功者的足迹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其次,要努力控制自己。

朱永新先生谈到自我控制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有所为告诉我们一定要认准目标,全身心地投到这项活动中去。有所不为告诉我们要战胜与自己的决定相对抗的一切因素,其实这一点尤为重要。当今这个世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学会耐住寂寞,抵制诱惑,克服自身的惰性,做学生征途中的号角,夜路上的火炬,航程中的灯塔,指引学生不断的前行。

最后,要坚持撰写日记。

朱先生在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日记在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日记,是自己教育生命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簇簇花絮,可以记下前行路上的收获,可以为自己的成长之路铺垫出绚丽的颜色,若干年后,再次翻看,整理,可以使自己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为自己的生命之路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有过很多次的激动、兴奋和感慨,但是很多次都是在忙忙碌碌中让这种感觉慢慢的淡去,消失了,等到有时间想提笔记下闪光的时刻时,却已没有了灌注笔端的激情,找不到了那种感觉。朱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的经历,不得不使我们扪心自问,我们难道比这位市长、校长还忙吗?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到汗颜,不得不承认是我们的懒惰在阻碍着我们。朱先生还引用了毛主席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来说明事业成功最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受朱先生的影响和启迪,我也决定坚持写教学日记,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的记录每一个挫折与失败,进步与成功,享受每一份感动与欢欣,我并不奢望多年以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只希望自己不是在重复所谓的教学经验的教书匠,不是在重复的过着每一天,希望能做一个有心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朱永新的理念,喜欢那激人上进的话语,喜欢那种大家的人格魅力,喜欢那富有诗意的书名:享受与幸福,让我们也一同去享受每一天的灿烂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享受教学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享受那些可爱天真的孩子们,在享受中体验生活的幸福,体验工作的幸福,体验来自孩子们的幸福,让我们共同幸福着教师的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一)

读了这本书,我丰富了对幸福理解的内涵。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愉悦,有人说幸福就像脚上的鞋,合不合适自己最清楚。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别人眼中的幸福并不一定就适用于自己。幸福是简单的,是朴实的,是琐碎的,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思考着怎样才是幸福,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我认为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任何一项的创造都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与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补差,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眼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幸福了吗》读后感(二)

第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了《幸福了吗》这本书时,我就被这个书名深深的吸引住了。是呀,我幸福了吗?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的关爱,有亲人的疼爱,有朋友的帮助,难道这就是幸福吗?

我翻阅了整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以此点出种种幸福。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他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白岩松很幸福,因为他岗位独特,有幸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因为他能接触国家领导,当面向领导建言;因为他去过美、日和台湾,留下许多观感;因为他采访过许多的名人,耳闻不如眼见;因为他痛并快乐着,思考写作是他的习惯;因为他身在名利场,却从不惧怕各种考验;因为他立足本职,思考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因为他广交朋友,受到普遍的信任和喜欢;因为他敢讲真话,敢于把实情写进书里边;因为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向前!

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其实,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幸福是什么呢?家和万事兴!除了我的小家,更主要的是我的大家。山上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同事间从早到晚,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可以说相处的时间、说的话比自己的家人还多。脏活、累活我们总是一起干,不分你我,我们胜似一家人。爱生活,爱山上,爱我们山上的每一个人就是我的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三)

这本书我是一天半读完的,书中延续了白岩松主持的一贯风格,讲述朴实、生动,又是对现实社会的质问,不仅仅从单个方面去看待事件,可能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习惯,总是从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事件的本身。书中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闻人,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人,从国家的高度,新闻的真实性,来面对工作,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情况,毕竟作为一个新闻人,他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说的好那是自然,你就是靠嘴吃饭的,说的不好,就成了万夫所指。他在书中说的一句话非常好:你靠嘴生活,也活在别人的嘴里。

人进入40,按照古语来说应该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岩松看来,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毕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敢闯、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后仿佛又是一个高峰,什么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问题、办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书是《痛并快乐着》,我在阅读完《幸福了吗?》后,有幸拜读了这本三十岁写成的书,因为是读书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再加上作者十年来的阅历又增长不少,我个人认为这一本写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内容,使整本书看起来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鲜活的人生经历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书中还附有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讲得也是很精彩,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推荐大家看看,在网上也可以找到的。

三十岁写了本书,42岁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证明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书。记得有个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写一本自传,这一生过得也就算充实了。 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写一本自传,不必出版,与自己的亲人好友共同欣赏也就很满意了!你需要预定么?

读《幸福了吗》有感


读《幸福了吗》有感

周金艳

在浩瀚的书海里实在不知道挑什么样的书看。因为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看书了,突然看见《幸福了吗》,一看作者是白岩松,便翻了一下,看了序就决定把它看完。

白岩松一直是我比较欣赏和尊敬的新闻人,全书主要以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回顾了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和世界的一些要事,比如舟曲泥石流、08奥运、汶川地震、禽流感、SARS、"9.11"等一系列新闻热点事件。他在回忆中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央视的成长、中国的成长。虽然他写的一些事情我略有了解,甚至经历过,但是记忆已经很淡了,透过他的视角再回首时,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只有浅浅的哀伤、感动或兴奋。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他讲到了自己的童年、中学和大学的日子。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个严肃、中正的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居然"窃书",被人抓住还自报家门叫"常振铮"(当时广播学院院长的名字);偷换同学乘车月票上的照片逃公交车票;在宿舍里废寝忘食的看金庸古龙;半夜在学校卫生间借着灯光打麻将…… 读着读着,感觉那时的他仿佛是另外一个人,不过,静下来想想,在青春年少的岁月,谁没有做几件疯狂的事情呢?也许,没有疯狂过的青春不叫青春。

看着别人一路高歌、一路精彩,忍不住也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竟也有一首歌可以相伴——《一直很安静》,配着阿桑那沙哑的歌喉,倒也挺合拍。艳羡么?遗憾么?沮丧么?应该有吧,但是幸福是别人的,自己的幸福还得自己去争取。在这本书中,对于幸福,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我想也用不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会给自己一个幸福的定义。

我的幸福很简单,也很难。因为我拥有的东西已经很多,比如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有可以谈心的朋友、老公还不错、有可爱的宝宝、虽然不小了但偶尔还会做做梦等,但是我想要的东西更多,比如家庭一直和睦、家人一直平安健康、一直有可以谈心的朋友、老公对我一直很好……看看,加上一个"一直",很多平常的东西就不再平常了!现在拥有的东西,以后不一定会拥有,现在没有的东西,以后可能会拥有。

总劝别人要懂得知足,也总告诉自己不要羡慕别人的幸福。好好想想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并朝那个方向努力!回答是我想活的更幸福、更阳光,哪怕生活中有阴霾,哪怕一路上有艰辛!幸福不就是走出阴霾的瞬间,坎坷之后的平坦吗?(作者单位:红星一场学校)

《幸福了吗》读后感1200字


《幸福了吗?》读后感_3500字


《幸福了吗?》读后感3500字

《幸福了么》

看白岩松的书总是感觉跳出了平日的柴米油盐,与他一同视野开阔地站在了世界的观景台,可同时又会通过他看到了想到的,看到一个屏幕里严肃规整的他所不同的立体的他,有着他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有着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却也有着热泪盈眶的真切和温暖,总之,让人更贴近他,也会因为了解而懂得喜欢他的原因。

世界的模样不总是我们能看得清楚的,某一刻我们以为我们看清了,却看的只是皮毛,沉下心,积淀足够的内在,多历练,成就不同的视角,我们才能看得清自己,也才能懂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而这些有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无法达到的!

我也度过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在同一所学校执教,这里到处都有我的印记,有时是一种骄傲,有时却是一种失落。很多时候因为所处的立场,本身的符号,我们不得不去尊从于我们安身立命的职场,尊从于那些规则,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却不可以有自己的话语权,因为它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个人无法承担!所以我懂白岩松所说的这种无奈!

平台所给予你的并不是你的,当你离开了这个平台时你将失去很多,所以分清什么是位置,什么是自我,这很重要!

活成自己真的不易,一不留神就活在了别人的嘴巴里,活在了不自知里,也活在迷茫里,人贵在自知!

同事41岁,刚刚查出癌症,从无法接受,到接受手术治疗,到化疗中。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我总显得不愿太努力,在别人都以为我该往上冲的时候,我常常会放弃,因为那些需要我付出努力去争取的东西,有时真的并不能让我义无反顾地去追逐。

你越是去在意的事情,别人的言论行为就会对你造成越大的影响,可是,当你真的脱敏,把它看成不想干的干扰时,也许它们再怎样便真的都与你不相干啦!所以在职场,我只关心做好我的事,不爱看热闹,不爱凑热闹,我做的即便不够好,那也是我做的,说什么很容易,做好了再说话。我做的很精彩时,那也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别因为人家的夸奖而找不到北。人不是要变得麻木,而是变得不再那么敏感,好与坏由人分说,自己心中自有评判!

遇到问题时,不慌乱阵脚,不大惊小怪,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淡定,问题也会消磨掉自身的影响力,出现问题不要先追责推责,如何推进如何解决当是首要,问问自己可以做什么,做了也就坦然,结局顺其自然!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也在工作的转型中,逐步去找寻自己的路,脱敏也是我正在也必须经历和学会的本领,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风格,与周遭和谐相处,忽略那些没营养的言论,汲取那些有助健康的成分,每个人的路都有不顺与坎坷,怎么走却是个人的本事!

我也无法忘记我曾遇见的最有尊严的乞丐,他们的表演似乎自得其乐的居多吧,身在其中能感受到那份快乐和生活的放松,我曾经没有任何硬币,只是驻足,因为这份停留换来了表演者环绕着我吹奏风琴,还拉着我旋转,那一刻世界都旋转起来,甚是美妙,以后的每一天从他那里通过,他都会特别的变几个调,给我带来了快乐,他也似乎很享受那份快乐!

我喜欢热爱运动的人,因为运动给予了他们一种别样的风采,很多年前的悉尼,下午三四点以后路上都是慢跑的人,校园里大街上,处处都有习以为常的运动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还有上下班工作的人的鞋子,都是非常便于运动的。她们的笑容不仅仅是熟人之间,陌生的人在路上的微笑足矣给你初来乍到的温暖和舒适。过马路时的谦让,汽车对于行人的礼让,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从没有因为时间而淡漠!一个国家的发展,体现在国民素质,体现在居民的生活点滴中,不用刻意表现,却有足够的说服力!

现在的孩子每天像陀螺一样,不要说体育锻炼,连正常该有的睡眠都被挤占,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应对口号和检查,增加的各项负担,而是根植于生活当中的身体力行,是生活习惯。把运动当做吃饭喝水一样的必须,我们的生活方式才会真正的改变!

今天朋友圈里有朋友辞了北京的工作,直接去了泰国,我给他点赞,问他怎么说走就走了,他回:人生能有几次果断!听完我愣了好几秒!与我的性格里这样的果断多是迫于无奈,从不主动选择改变。心生羡慕!

去了朋友的美发店,每年有所改变时来一两次,每次都极力捍卫头发的长度,不肯轻易改变,还没拿出存好的长发图片,“换个感觉吧”一句话直抵心底,我犹豫的瞬间,他手机里各种短发的图片都已在眼前。这个?摇头!“太短!”这个!继续摇头!“还短!”那这个?!中长发?就这个吧……其实我心里不是在想那个造型,而是犹豫这种改变,长大以后基本没剪短过。“好多年了,换一换吧”。

最近的我也一直以来很想要有种改变的感觉,不知道是疲惫于无法改变的忙碌,还是从心里想要跳出一种惯性的模式。我应该几乎都没来得及说出“好吧”,朋友的剪刀已经在飞舞了,出于信赖,也出于默契,没有不安,只有等待。

很多的时候,一种选择,一个小小的改变,不在于结果如何,更多的在于想要把控生活把控自己的自由!还是会有点点怀念昨天斜编一侧蓬松的马尾辫,但是也对即将到来的洒脱轻盈充满了期待,仿佛剪掉的不仅仅是头发,而是缠绕内心的束缚!以后的我,想要活的更加洒脱更加果断一些,不将就别人,亦不委屈自己,依然活的热泪盈眶,却要活得更笃定更从容!

白岩松说他的愿望是可以未来成为一个可爱的老头,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想成为一个活泼可爱的老太太。我们身边的老人多沉稳安静,这也是心态的扭转问题,无意批判我们的老人,她们自有自己的成长和大环境下所得的种种,然而老了再去找价值的不多,更多的闲散着,让生命悠悠的过,我也曾憧憬过老去的模样,该是多么的悠然自在,不再做时间的奴隶。可是老了,其实也可以有另一种活法,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是资历最深,用大半辈子的生命换来的人生价值,不论对己还是对人,都是一次新的启程。

人生多过一场体验,好与坏都有存在的价值,人生哪有什么敌人,不过是自己无法面对和处理的关口,以及那时那事相关的人。所有过去曾经经历的,现在正在经历的,和以后也许会经历的,都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必修之道,都应该倾力去拥抱!

说到上班,我们似乎工作生活没有界限,加班是态度,为公是精神,每天下班接到开会通知,周末收到加班通知,而且后面还有一句,不得请假不得迟到!假期也要求,手机保持畅通!工作和生活是平行关系,当混杂在一起时,当牺牲一方成就一方时,人最终会失去平衡,社会也会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真正会工作有能力的人,也会把自己的生活如此打理的精彩,因为人不是机器,不是程序!这是现代化进程的你追我赶里所没有的纯粹,是盲目奔跑里遗失的世界,却也是人最初最本真最美好的东西。

日趋麻木的周遭里,如果人还有感动,还能被热泪盈眶,说明我们还活得真切,活的真实,这是好事,是血液里流淌的温暖,是生命里流淌的热情!每一代人都会有喜欢的共同的角色,比如三毛,我们跳不出的框,没有勇气去选择的生活,她毅然决然的说走就走,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承载着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梦想远行,我们在原点送行她们的故事,铭记自己内心曾有的悸动!

我喜欢退一步的海阔天空,与人不争,最后宽的是自己的心!最简单的东西才最难得,做人做事,那份可遇而不可求的简单终将在现实的纷繁复杂里被慢慢地复杂化,有时不是你变了,而是简单本就如益生菌般不易存活!简单的活着是一种能力,简单的做事是一种风格。忙,才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对灵感的消磨,我每天都忙的四脚朝天,于是常觉得丢了自己,所以不论多忙,我都留有片刻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自己,仿佛那样,我才觉得我的生命还有足够的色彩。

总觉得即使我们拥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依然要活的有诗意,所谓的诗意,并非真的与诗歌有关,而是一种懂得发现的敏锐和一种懂的欣赏的敏感。生活日复一日千篇一律,可是有诗意的人总能发现每天不同的旋律,和每次新的喜悦,即使是一样的天空,也会因为云的形状带来不一样的惊艳,于是,再忙碌的我们,都要记得每天抬头,也许错过的就是一份意想不到的蔚蓝和清澈!

幸福了么,远远不同于快乐了么,因为快乐也许是感性的,一瞬间的,而幸福却是理性的,长久的,幸福不是别人所给予的,而是你所经历的最终给予你的,它不是一个结局,而是一个启程,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所以且行且珍惜,学会懂得幸福,学会真的幸福!

你幸福了吗读后感


你幸福了吗读后感范文一

白岩松,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所以,当他的《你幸福了吗》这本书一出来,我就买来看了。

本以为整本书会是以说教为主,阐明白岩松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但是看完才发现,真正说教的文字很少。全书主要以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回顾了2010到2000年间中国和世界的一些要事,比如舟曲泥石流、08奥运、汶川地震、禽流感、SARS、9.11等一系列新闻热点事件。在回忆中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央视的成长、中国的成长。虽然他写的一些事情我了解一些,甚至经历过,但是记忆已经很淡了。透过他的视角再回首时,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只有浅浅的哀伤、感动或兴奋。

最喜欢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他讲到了自己的童年、中学和大学的日子。很难想象他这样一个严肃、中正的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居然窃书,被人抓住还自报家门叫常振铮(当时广播学院院长的名字);偷换同学乘车月票上的照片逃公交车票;在宿舍里废寝忘食的看金庸古龙;半夜在学校卫生间借着灯光打麻将读着读着,感觉那时的他仿佛是另外一个人。不过,静下来想想,在青春年少的岁月,谁没有做几件疯狂的事情呢?也许,没有疯狂过的青春不叫青春。

看着别人一路高歌、一路精彩,忍不住也回头看看自己的走过的路程,竟也有一首歌可以相伴--《一直很安静》,配着阿桑那沙哑的歌喉,倒也挺合拍。艳羡么?遗憾么?沮丧么?应该有吧,但是幸福是别人的,自己的幸福还得自己去争取。在这本书中,对于幸福,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但我想也用不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我的幸福很简单,也很难。因为我拥有的东西已经很多,比如健康平安、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有可以谈心的朋友、男朋友还不错、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虽然不小了但偶尔还会做做梦等,但是我要的东西更多,比如一直平安健康、家庭一直和睦、家人一直平安健康、一直有可以谈心的朋友、男朋友对我一直很好、以后还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到了跑不动的年纪还梦想一路小跑等等。

看看,加上一个时间,很多平常的东西就不再平常了吧?!现在拥有的东西,以后不一定会拥有,现在没有的东西,以后可能会拥有。小时候贪吃,爸妈老说我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但我觉得,对于幸福,就该好好享受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争取可以多捞一点。但是不要老看着别人碗里的就是了,别人的大鱼大肉未必适合自己的胃口,自己的粗茶淡饭也许来的更长久。

我幸福了嘛?当我现在这么问着自己的时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幸福了。

《你幸福了吗》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中侄子拿回一本《幸福了吗》的书,因为作者是白岩松,我喜欢的央视主持人,我喜欢他的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再加上我和他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出生在六十年代,受教育在八十年代,很多时代感还是很一致的,因此我很有兴趣的读完《幸福了吗》这本书的。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以此点出种种幸福。

幸福是什么?书上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也讨论过,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且经常问我自己我幸福了吗?我觉得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是吗,幸福只是靠你自己来感觉,感觉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点点幸福,在年幻的时候新有一件漂亮的衣裳那种满足是幸福,在高考题名时成功的喜悦也是幸福,在年青时美好爱情的甜蜜和等待也是幸福,在初为人母那种温馨也是幸福,在为人师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幸福,在走过几十年风雨中,有快乐、有幸福也有困惑和痛苦,也许这就是人生。

《幸福了吗》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还是白岩松说到的老师,白岩松是幸运的,我记的他的家人亲人很多是教师,在学校中学习中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我也是教师,也深有体会,在我的一生中也有两位教师对我影响很大,一位是我小学的扬老师,一位是我的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不仅是教育我们学业,而且是不断的鼓励我们前进。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希望儿子能碰上一两位受他尊敬受他崇拜的老师,这段时间他总是和我说起他的英语老师怎么会鼓动同学,我心里想也和他说儿子也许你的英语老师对你的影响会很大,教你知识是一方面,作用就大的还是不断的鼓励推动你的进步。

今天,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幸福了吗?会有学生会为我感到幸福吗?我也在思考。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长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幸福了吗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