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岛上的书店读后感1000字

岛上的书店读后感1000字

《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人生美好又辽阔。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人生美好又辽阔"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岛上书店》虽说是2014年出版的,然而我此前没有看过,当然对那一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倒是听过,且深有体会,并且,拿到书看到封面的那一句: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实在太有感触了!于是,中午,我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怎么说呢?外国人的小说,中国人翻译过来,终究和中文有点不太一样,有点晦涩,如果不是出于对那些话的深切体会,我想我不可能那么快看完,但看完后,却让我对它更有共鸣了,不愧为畅销书啊,晚上回到家,我还在灯下细细地又翻阅了一回。

一、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书中说的是主人公A.J.费克里开始很悲情,人近中年,生活各种不如意,爱人去世,连手中值钱的书都被偷走了(被谁偷走的?这是一个悬念),同时还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他不得不收养,在这收养的过程中发现爱,付出爱,并且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人阿米莉娅(起初出于对人生的不如意,还各种不喜欢,过后才顿悟),可惜最后他还是因病去世了。

至于另一条线,他的妻姐伊斯梅和其先生丹尼尔、警长兰比亚斯之间(我也留个悬念,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看书,我只能说,书就是被伊斯梅偷走的)。

艺术从来就不是批判或说教,相反,它让我们思考或反省,而悬念,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正如书中这段话: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二、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年轻的时候啊,这种感觉真是如出一辙呢,我们害怕,我们独来独往,结果更加深了这种害怕,直到有一天,我们找到真正的爱人,一起驱车上路,路上风光无限,你的微笑,你的眉眼,如此生动,不会骗人,不会言不由衷。

三、人生美好而辽阔

关于人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因为人生而不同,际遇不一,但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这句话应该对谁都是真理,你的高光时刻在哪里?你的困难时分在哪里?最难熬的日子过去了吗?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畅销书籍,应该是每个人都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大海,潮来潮往,每天都有涨潮和退潮,但不影响它的辽阔无边,广袤无垠,人生同样如此,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是正道,无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站上生命之巅,拥有自己的荣光。

这本书的开头是颓废的,过后却一直令人感到温暖,就像孟秋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脸颊,秋风吹拂着长发,面前的大海泛着粼粼波光,更像夜晚就着橘黄色的灯光,细听夜曲,静等归人,书香雅韵,韵味悠长。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到最后,都将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往日的剧情,余下的光阴,如何演绎,并且在最后,如何来一场令所有人都深深铭记的完美谢幕。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岛上书店》(精选)


《岛上书店》读后感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加·泽西的这本《岛上书店》早在2024年就听过书名了,但直到今天的2024年才入手读了一遍,一本很温暖的书,算是治愈系的上佳之作吧。

最喜欢书里的两句话,一句是“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另一句是“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真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孤岛,也不应该成为一座孤岛。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人或事,甚至失去你原来生活全部的支柱,但是用老套的话说:如果你失去了一扇门,上帝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总还会有能够温暖你的其他东西,重新燃起你生活的热情,我们需要的往往只是时间来治愈。

A·J失去了最爱的妮可,绝望、颓废、借酒浇愁,然后又失去了《帖木儿》,生活中最宝贵的人和物都先后离他而去,但是却得到了玛雅——天使般的小姑娘,我喜欢她。就像那个警察兰比亚斯说的:“世界真有趣,对吧?有人偷了你一本书,还有人给你留了一个孩子。”

要是《帖木儿》没有被偷,A·J不会把门留着不锁,玛雅就不会在书店里了。

而玛雅两岁多就被遗弃在岛上书店,失去了父母,却收获了A·J和阿米利亚这对养父母的爱以及教父教母的爱,更幸运的是在书店里长大,可以和大量的好书做朋友,她没有常常感伤自己的悲惨身世,反而能够直面自己母亲自杀、父亲不知去向的可怕事实,甚至还把这经历写成短篇拿去参赛当众朗读,这是多么大的勇气,相信是A·J和小岛书店给了玛雅这热爱生活的勇气。

伊斯梅失去了丈夫的爱和家庭的幸福,为了处理丈夫搞出来的烂摊子,甚至去偷了自己妹夫书店里的珍藏书,一度想要自杀。在一次歇斯底里的发泄之后(几乎以两个人的生命为代价)重新收获了警长的爱情,并且延续了岛上书店的生命,想想也让人唏嘘不已。

这一切,读书的力量都深埋其中,翻开一本心爱的书时那种期待、兴奋、欣喜,读书时那种恬静与安宁,掩卷后那种震撼、回味或者空虚都让人流连。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好像种子,也许不会立刻有收获,但它埋在读书的人心里,总有一天碰到合适的温度、湿度,合适的土壤,就会开出花、结出果实来,给予你脆弱的生命支撑的力量,滋润你干涸的精神世界。

读书,然后我们就不孤单。

《岛上书店》读后感_1000字


《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

一本书,让岛上书店老板AJ获得了“亲情”:中年挚爱的妻子突然发生车祸意外离世,非常了解AJ的奈特利出版社销售代表哈维也去世了,他算是AJ认可的好朋友,那本价值不菲的收藏本《帖木儿》也被人偷走了。岛上书店经济也不怎么好。这简直就是置一个中年书店老板于死地阿。AJ确实感受到了生活的绝望,经常将自己喝的烂醉,外出不再锁门(毕竟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被盗的东西了),某天,一个女人将两岁的女儿玛雅丢弃在这家书店,自己跳海自杀了。因为一本书,玛雅和AJ相遇了,从此,本来陷入绝望的男人因为这个小生命彻底燃起生活的希望了,并由此开始了甜蜜的亲情故事。

一本书,让岛上书店老板AJ收获了友情:因为《帖木儿》被盗,AJ发现后立刻赶去报了警,由此深度结识了警察兰比亚斯。也因为玛雅,兰比亚斯频繁出入岛上书店,后来爱上阅读不可自拔,他对AJ有求必应,AJ给他推荐很多很多书,后来AJ得肿瘤不想告诉妻子和女儿时第一个告诉的就是兰比亚斯,他们俩真的是不错的关系。

因为一本书,岛上书店老板AJ收获了爱情:当奈特利出版社销售代表哈维接替者阿米莉娅带着推荐书目来岛上书店时,极力向AJ推荐《迟暮花开》,当时AJ对她极不友好,态度恶劣,反正第一印象负一百分。后来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偶然读到《迟暮花开》这本书,被里面的文字故事情节感动到哭,由此想起了和阿米莉娅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而且他发现自己爱上了阿米莉娅(即使知道她那时候有了男朋友,甚至准备结婚),他还是决定要找机会和她表白。后来AJ为阿米莉娅办了一场作者见面会,就是《迟暮花开》的作者,虽然这场大型活动不怎么顺利,但AJ还是向阿米莉娅表白了,因为二人彼此喜欢且深爱着对方,最终结成良缘。

最后也知道,原来偷走《帖木儿》的不是别人,而是AJ的哥嫂伊斯梅,而她偷走这个是为了给玛雅的妈妈去拍卖掉以获得一大笔钱然后独自带着玛雅过活,他们不是别人,而是伊斯梅当时的丈夫在外的情人。反正后来玛雅的妈妈没能卖掉那本书,就还给了伊斯梅。知道这件事是因为警察兰比亚斯,他和伊斯梅在一起了(她的老公丹尼尔也死了)。

故事结尾时,《帖木儿》回到了AJ的身边,虽受损但也卖了比预期中高的价格,AJ用那笔钱做了手术,但并没有为他挽留多少时间,最后还是离开了。

阿米莉娅决定带着玛雅离开小岛,关掉岛上书店,兰比亚斯也计划和伊斯梅离开小岛,但因为不舍小岛书店关闭,所以最后决定买下来,自己继续经营岛上书店。

《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题记

书,它像光速一般,忘却了时光,在时间长河中自由穿梭;书,它像礁石一般,忘却了风雨,在海浪的冲击下依旧坚不可摧;书,它又像心中的那一方宁静,忘却了纷争,在岁月的流淌中,面孔从未朦胧。而《岛上书店》便是如此。

《岛上书店》为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所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书店老板费克里与图书推销员阿米莉亚、警长兰比亚斯、中年教师伊斯梅、养女玛雅等几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已近中年的费克里在艾丽斯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原以为可以平静地度过后半生,可命运从未怜悯过他,妻子离开人世,书店迎来经济危机,就连最值钱的《帖木儿》也被盗窃。他从此一蹶不振,他的人生仿佛陷入了一场莫大的悲剧,他的内心,也变成一片荒芜。可就在这时,书店迎来了一位新成员——玛雅。她的到来,意外地拯救了绝望的费克里,让原本自私、冷漠、不近人情的费克斯变成慈父,也打开了费克里交往的大门,成为了连接他和岛上每一个人的纽带。他的人生终于走出了悲剧,生活也终于迎来了转机。

加思·斯坦有评:“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镜中的我们。”当一个人陷于绝境时,当一个人受困于悲剧时,他渴望得到拯救,得到救赎,而能让他重新走出阴影的,只需要给予心中的爱和重新面对生活的希冀,而不是让他自暴自弃,暗自神伤。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性别、年龄、身份、认识与否,我们都应该给予他发自内心的关爱与理解,哪怕只是一句问候,哪怕只是一句“怎么了”“没事吧?需要帮忙吗?”,而不是一句句无用又伤人心的冷嘲热讽。这难道不是对中华传统品德中“关爱”的完美诠释吗?

书籍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得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大考小考不断,可是我接连失利,对考试失去了信心。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场考试,果不其然,又是一次失败。我已心灰意冷,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毫无把握。可每当我想起老师对我的关爱时,她的谆谆教诲,她那满是关爱的一举一动便会映入脑海。我心生愧疚,心想:“我一定要考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将想法付诸行动,可不是那么容易,但爱的力量,可以让一切化繁为简。在最后的关键,我果然不负众望,取得了好成绩。

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和被爱的权利,付出的能力和接受的意愿。爱可以让事情从复杂变为简单,也可以让冰冷的人心重返炙热,更可以感化这世间的一切。学会爱,先学会如何发现爱、期待爱,更要学会付出。终有一天,我们会在恰当的时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爱,像一束束明媚的阳光,将心中的乌云密布转眼变为晴空万里。其实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他只是希望这个充满爱的世界能给他一个久违的拥抱。

岛上书店读后感作文500字:岛上书店读后感


在阳台上的躺椅上读完了《岛上书店》,天气有些闷热。这就应是孙仲旭最后翻译的一本书,他选取这本书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那种人物背景后的一种淡然的杯具性。看到书的第一面,那写着畅销25国的腰封,就好似看见家门口黄焖鸡的大字招牌:一只鸡的传说。把腰封拿掉后,读感就稳定下来了。那略带陈旧的书店门封面裸露出来,突然就有了一种莫迪里阿尼的调调。

《岛上书店》,一个岛上的书店,倒也没有孤独的风情,大能够想象成一个封闭的小社区等。故事说的是一位男性书店老板与一个遭遗弃的孩子,一位女性出版社推销者的故事。作为第三者的母亲无奈跳海,孩子被母亲丢到了店里,被店主收养。期间男老板最后与推销者发生了感情并结了婚。孩子长大了,打算成为一个作家。但男老板却得重病而亡。围绕书店这个故事发生地,展示了众多的读书者,烘托出整个岛的读书氛围。

在这种文艺清新的菜泡饭中,自然也要用一些书目的浮油加以点缀。出现了马克吐温、门罗等或旧或新等作家名称,以及我明白及不明白的美国作家列表,乃至有《魔戒》以及热门连续剧的名称。此故事的结局是封闭式的,对各色人物的纠葛交代的过度清晰,人物的刻画却很模糊,代入感并不强。

在我看来,只讲书店老板与孩子的故事就行,来点生僻的调调。不要《喜羊羊大战灰太狼》,但好歹要《三体》一回,不要陶朱公,来点老庄。可惜这么一来,留下唯一一条主线后,就成为怪蜀黍与小萝莉的故事了。

读《岛上书店》有感1000字


思想交流到底有多重要?

——读《岛上书店》有感

有些书闻其名,然后尘封箱底,不曾问津,每当此时,总有古人所说:买书不如借书的兴致。而《岛上书店》即在我的书架尘封了许久,然后放在办公室的抽屉又尘封了许久,读了几十页,也没入心,所以再次拿起来,秉承对一本如此畅销书的认真态度,我重头开始细读。

故事应该很简单,可能是一个平凡人的真实故事,也可能只是作者杜撰,但那对一个喜欢阅读本身乐趣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太重要。书名叫《岛上书店》这个译名,我觉得并不能概括这本书,甚至,书名没有太大吸引,英文全名叫"The storied life of A.J.Fikry "(A.J.费克瑞的一生)好像也不太适合成为一本畅销书哈哈哈。总之,这是一本不能根据书名来判定的书,虽然我经常做这样的事~

本书开始男主A.J经历了极大悲伤——中年丧妻,唯一有价值的一本藏书被盗,整日浑浑噩噩,借酒消愁,一个悲伤中年书店老板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许有些人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有些沉寂了,有些可能浑噩了,如果没有那个两岁女孩的出现,那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被遗弃的玛雅,出现在书店,老板对她进行了短暂的照顾,而一种缘分悄然而生,他们相互依偎,最终这个中年丧妻的男人决定收养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混乱,带来了新鲜,同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希望和美好,让他在这座孤岛不再孤独,人这一生,虽说是独立的个体,但本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不能一直一个人,一些人来来去去,总有联系,才构建成一个社会属性。而也是与女儿的交流让他走出丧妻之痛,重新融入社会,改变自己那些固执、偏激的想法,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更好的人。

有时候好运就是这样降临,丧妻多年以后,他发现原来以为沉寂的心,仍然还在跳动,它仍然还是会懂得爱人,懂得爱和被爱一直是一生所必须追寻的课题,如果这是生命终结之前的必修课的话。

一个大龄的书店销售员,放弃了一个美国英雄式的伴侣,与一位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对象结合,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是,A.J会因为女主喜欢某部小说或电影而去阅读,寻找共鸣,能够假借女儿去公园看展览的名义去看望生病的她,对于一个有过一段婚姻,并且重拾爱人之心的中年男人来说,很可贵。他们有共鸣,有交流,有聪明的大脑,这些都是女主放弃了英雄,选择一个孤岛上书呆子的原因吧!生活免不了柴米油盐,但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如果没有远方,那至少还要有诗书为伴。

沟通交流是不是有共鸣在一段感情中,也许在可见的物质条件上显得那么虚幻,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那漫漫人生数十年,靠着柴米油盐如何支撑,如何理解,如何走下去?男主病逝,女主和玛雅继续生活,这是自然,但他们心中有所爱的人,这种爱可以穿越生死,如果只是将就,只是屈就一个合适的人,也许没有这些艰难,但永远也不会懂得那种深深爱过一个人,和被一个人深深爱过的感动与情谊,所以,爱与被爱也许还是需要一点诗和远方来映衬。

岛上书店读后感


《岛上书店》是一部比较文艺范的小清新作品,用书里的话说就是一座维多利亚风格旧的紫色小屋,是孙中旭翻译的最后一部著作。这是一部小说人物命运互相勾连、因爱而善而改变的故事,也就是没有人是一个孤岛。

作者究其原因,认为书籍引导和改变人生。作者借用主人翁重病不能说话、仅能思想所悟说,书店里的每一本书(费克里喜爱文学类,尤其是短篇小说为主)都是一个个人生,有长篇有短片、有完善有曲折、有平淡有精彩,但归放在一起就成了人生的全集。就像每个家庭或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共同住在一座城市、一个小区,你我他的故事穿插、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整个艾丽丝岛、整个城市乃至世界。

书痴费克里,放弃了研究生生涯为爱而开起了这家小书店。他不是作家,却是水平很高的评论家,品位很高(作者赋予的,亦或是作者的自夸),固执地认为只有书店的镇才是镇、只有有书店的地方才是地方。读书笔记[]捧着纸质书读的习惯使他拒绝电子阅读器,这种固执的执着影响了玛雅的读书,并把她培养成了一个自立性强、感悟性很强的怪物,而费克里临终前的欣慰也正在于此。对比李叔同绝笔悲欣交集,费克里面对死亡更多的是祥和、平静和从容,书籍人灵魂的影响如此巨大,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这本书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察视角。比如幼儿的玛雅从门板底下看人鞋子四季的变化,反映出孩子童年的孤独、敏感但却是平静的快乐!这种淡淡的忧伤感贯穿在整部书期间,像维多利亚风格旧的紫色小屋一样在主人去世后依然存在,静静地连接着你我,交织着生活。另一个视角就是费克里对于书与人生的类比,这不仅是对他,对所有人都一样。岛上书店是岛上各位人士的故事集合,如果地球是一个岛,那陈列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而每个人的故事都不是孤立的,我们是一个有机体。这太有想象力了,也符合网络时代的特征。费克里病重期间开始使用电子阅读器,是无奈,更像是接纳和融合。

读后感《《岛上书店》读后感1000字-人生美好又辽阔》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岛上的书店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