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闲书”生涯》
我本是俗人,冒充风雅客,漫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自小不识字,坐听前人书……
小时候听过走州过府的江湖说书人的“大鼓书”,沙粗的嗓音和诙谐的说唱,给童年的我和电视还不普及的乡村的父老带来不少的乐趣。那时的我还喜欢在暖暖的冬日午后窝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听村里那些“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多”的老人们谈天说地,既有荒诞不经的传说,也有他们亲身经历的大跃进、文革时期的荒唐情事。要是晚间,他们还会聊一些鬼故事或者他们走夜路“鬼打墙”的经历,吓得我不敢回家或者出门。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几本教材之外,其余的多是花牌和连环画。课间休息的时候,女孩子们踢毽子跳绳,男孩子们多斗鸡子掼花牌看连环画。掼花牌是需要“雄厚的资本”的,家里得要有很多旧书才行,有的孩子有时候输急眼了,就会把作业本甚至《基础训练》撕掉叠成花牌去打复仗。连环画是基本人人都有的,哪个人的书包都或多或少有几本,大家交换着看。我的启蒙阅读就是从这开始的。课间、夏日午休甚至上课时也偷看,被老师没收的也不在少数。记得我看的第一本连环画叫《醉僧除霸》,粗浅的故事和较为粗劣的画法,我们小伙伴也看的津津有味。当时的连环画有两种:一种是手工简笔画(后来才知道那些当中有不少是一些名家画的),五花八门看了好多,像什么《天龙八部》《七剑下天山》《红岩》等,但大多数是残篇孤本不成系统,看了上集没有下集,看了第一集没有续集;还有一种是电影影印的,当时的一些热播电影,像什么《南拳王》《铁桥三传奇》《武当》,还有外国的电影《战争与和平》《乱世佳人》等,都有连环画,还有我后来才知道的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些故事,记忆比较深的是奥德修斯艰险的回乡历程。当时也不知道子丑寅卯,有书就看。看的比较成片段的大概是《杨家将演义》《呼家将演义》和《薛刚反唐》这类历史演义类的故事。其中画的最逼真的是《杨家将演义》,尤其是穆桂英俏丽英武的飒爽英姿,着实让我和小伙伴们着迷,大家争抢着看。当时还以为这都是历史真实呢,我后来在《上下五千年》里去查证,不免失望,什么八贤王鞭打昏君、穆桂英挂帅、薛刚五凤楼惊死唐高宗、双王呼延丕显调戏庞贵妃满门抄斩,几乎都是虚构的。即便如此,它们却给了我粗浅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故事世界,让我的少年时期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可惜后来那些小人书突然就销声匿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本也找不到了,而且书店市场上也没得销售。2016年夏天去扬州东关街闲逛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旧书摊前摆着好多旧的小人书,五元一本,拿起翻翻,虽然很多都是我没有看过的,但历经世事,已不复当年的心境了。
我接触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那是金庸的武侠开山之作,也是我的处女长篇读。古铜色的简古封面,让人一看,觉得那里面是旷古蛮荒的神秘世界。读进去之后,果然是一个侠义的世界和热血的江湖。可惜的是,只有上集没有下集。我反复看了几遍,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烂熟于胸了,急切的就是找不到下集,直到上了中学以后,才偶然发现同学手里有,迫不及待的借来,“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废寝忘食的看,甚至上课也偷看。一天中午午休间,正扒在课桌上沉浸在我的武侠世界里,突然一只手从我身后一把把书抓走,我霍然跃起,正待勃然发作,转身一看,颓然蔫吧——班主任正怒目瞪视着我。我被拎出教室,蔫头耷脑地被训斥了半个多小时。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同学们和我的读武侠的热忱。男生当时流行看金庸古龙梁羽生,女生热衷于琼瑶三毛岑凯伦。有这样一个现象:女生可以看金古梁,但男生很少看琼瑶,丢不起那个人。当时台湾的言情剧传过来,刘德凯刘雪华马景涛等人演的,哭爹爹喊妈妈,眼泪鼻涕一大把一大把的,更增加了对琼瑶作品的鄙夷。但后来也尝试着看了几本,发现虽然缠绵绵意恻恻,倒也不难看。由于当时能读到的书限于经济实力比较有限,所以于书无所不览,不辨良莠,都觉得很精彩。像一些二流作家如司马青云、温瑞安的作品,还有一些现在叫不出名字的作家,隐约还记得一些。
小学毕业那年夏天,正好赶上我毕业季,没有任何的学业负担,家里给我两个干活选择:一是放牛二是放鹅。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二。放牛既要顶着酷热暴雨,还要防止牛干头,牯牛一见面就是死敌,拉都拉不住,一旦干上,场面相当惊悚恐怖。放鹅轻松多了,鹅是光明磊落的君子,走路昂首挺胸,从不像鸭子一样鬼鬼蜮蜮钻稻田里找不到。于是我领着任务,每天带领我的十四个兵,晃晃悠悠来到离村一公里左右的一片松树林,旁边有几个不大的水塘,把它们往里一赶,我就拿着自带的麻包或者蛇皮袋躺到松树林的树荫下,天不管地不收安闲惬意地沉浸于我的故事世界里了。有一天父亲出门回来,捡到别人遗落在长途汽车上的一包书,可把我们欣喜坏了,村里也有人来借阅,现在是散佚的一本也见不着了。记得有警探类的《剑与盾》,历史类的《清宫艳史》,我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还是那本《清宫艳史》,作者记不得了,书属于章回体旧小说,演绎了清朝的帝王情史和一些历史传闻,让我对清朝的历史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虽然作者的重点并不在此。虽曰艳史,文笔并不绮糜猥亵,反倒笔触清新细腻,典古高雅,用老夫子一句“思无邪”一言以蔽之,当之无愧。描绘华美丰赡,惹人遐思,有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情思,满屏皆是丽姝,书中绝无无盐。于我而言,有一种情爱与两性的启蒙作用。
真正登堂入室,阅读中外经典名著,还是在读师范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大把的空闲时光。那时也是“南巡讲话”、市场开放之初,盗版翻印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就这样读着少量正版大量盗版图书快乐的成长着。盗版图书错字连篇、甚至错页不断,但也不会妨碍我们的阅读热情。
2004年夏天,在安师大听了文学院刘运好教授的一堂讲座。在闷热的大礼堂里,几千人的热量使空调的效用显得微不足道,刘教授很有魏晋名士风度,不是和我们“扪虱而谈”,而是摇着蒲葵扇,侃侃道来:“……《汉书》看了六遍,《史记》看了十一遍,至于《世说新语》,是我的案头读物……”,让我惊异的倒不是《汉书》《史记》看了多少遍,二十四史前四史文笔最好,这是谁都知道的,而是《世说新语》何以成为案头读物,不就是我们中学课本里那几篇平淡无奇的小短文么?抱着这个新奇,我后来终于在书店购得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蒋凡、李笑野等人注评的精装版《世说新语》,粗略翻翻,即视若珍宝,也即成为我的案头读物。的的确确,我也花了很大精力,结合《晋书》和《两晋演义》,把魏晋那个特别有意思的时代弄了个大概,但我依旧做不出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的关系》那样的篇章,可见学养由天人。
物与时移,心随境迁。当年可以一气读完蔡东藩500万字的《中国通史演义》的我,有一段时间是长篇看不下去,短篇又不愿意看,心浮气躁,意气颓桑。《世说新语 贤媛》“王江州夫人(谢道韫)谓谢遏(谢玄)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抑是天分不足?’”
人们说,毁掉一个人一部手机足矣,信哉!手机干掉了电视、干掉了报纸、干掉了信用卡……它也正在干掉我们的颈椎和眼睛,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吧!于是我又拿起了我心爱的书本,抚摸着厚厚的、泛着油墨香的书本,心里无比怀念而踏实。十年前就看过的《平凡的世界》依旧把我看的热泪盈眶,二十年前看过的《东周列国志》看起来依旧那么津津有味。《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又看了一遍,也谨以此致以对今日去世的二月河先生深深的敬意!!
我的广告生涯读后感
《科学的广告》和《我的广告生涯》都是克劳德霍普金斯的广告著作,两本书是合在一起出版的。当时我看了《科学的广告》之后打心底的觉得其中的内容确实太久远,太老套,感觉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广告有点粘不上边,没能让我产生更多的共鸣。但是,当我看完《我的广告生涯》之后才豁然开朗。所以我个人建议,此书的编排应该变一变,把《我的广告生涯》放在《科学的广告》之前出版,这样我觉得才能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好的吸引读者。
像我前面所提到的,或许现在的很多人都不同意霍普金斯的一些观点,认为他过于老套,不够现实,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是我个人觉得,作者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只是怎样做好广告,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想要把东西卖出去,必须真正的了解你的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广告人不是每天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应该深入大众,与老百姓打交道,去了解人之常情,并从最根本的人性出发,作出朴素的爱心和理解的诉求。
而在当今社会,有很多的广告是非常有创意非常的华丽,让人过目难忘,但是并没有为广告主带来很好的回报。大多数人记住了这个广告,但没有记住这个商品,即使记住了这个商品,也很少有人打算要去买这个商品。这一现象貌似成了现代广告的一个通病。许多广告人做广告只为了取悦广告客户,创作出一些漂亮的空架子,而丢掉了广告根本的作用是为了卖出商品赢得利润,而不是娱乐大众。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霍普金斯与《蔚蓝诡计》作者乔治路易斯是一致的,虽说他们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的广告人,一个短小害羞,一个大胆奔放。由此看来,广告创作应该有其创作的最基本原则,它是有章可循的。
我相信没有谁能比我从生活中得到的更多更多真实的欢乐和满足。我把这个归结于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对普通人的热爱,这些因素使我在广告上获得了成功。最快乐的人是那些与大自然最接近的人,而自然正是广告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很喜欢本书中的这段话,把做广告当做一种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广告,亲近自然。其实作为一个刚接触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学好广告学这门专业,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很多,传播学,美学,心理学,市场学,文学,关系学等等。这个就得我们慢慢的去培养兴趣,把学习也当做一种生活,慢慢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慢慢去体会广告学的精髓。
我的女巫生涯读后感(一)
寒假期间,我饶有兴趣地读了《我的女巫生涯》这本书。我跟随着小主人公爱洛蒂一起开始巫婆的体验:许愿爸妈能送给自己一条牧羊犬做生日礼物,让自己的老师艾米塔生病,制作迷魂汤,甚至要把可恶的校长博库太太变成烟尘在小主人公爱洛蒂的眼里,巫婆并不是邪恶的化身,她被巫婆的巫术深深吸引了,她也想做一个有魔法的巫婆。
可是爱洛蒂发现自己做巫婆并不成功:本来生日礼物希望是牧羊犬,可是却得到了两条金鱼;我念咒语让老师艾米塔得腮腺炎、水痘、风疹,可是由于缺乏全神贯注的精神,老师只是有点着凉,第二天就来上课了;我给姐姐做的迷魂汤效力欠佳,姐姐又有了新的恋人;我念咒语让校长博库太太消失掉,结果博库太太只是被反锁在地窖里两个小时。
最后小主人公发现巫术确实是一种很难实现的艺术,因为巫术要遵守三条规则:一是耐心,二是守密,三是专注。正是小主人公很难做到这三点,所以她的巫术很难实施。
这本书是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和小主人公一样的问题,比如贪玩不爱写作业,比如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比如有时候也希望天天都是礼拜六礼拜日,比如心里也会反感要求严格的老师,等等。可是这些事情的解决不能靠巫术,需要我们培养自己做事情耐心、专注的品质,否则将一事无成,同时我们要做一个让人信任的人。
总之,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这就是这本童话书教给我们的一个道理。
我的女巫生涯读后感(二)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女孩叫:爱洛蒂,她有一次看到了一本女巫的书,想要跟书里的女巫一样会魔法。爱洛蒂因此有当女巫的念头和想法。
有一天她的姐姐:莉莉有一个新恋人了,可是她的新恋人在和别的女同学在一起开生日晚会,莉莉很伤心。爱洛蒂想帮助她那对她很好的姐姐。就开始想女巫一样制作魔法,她让那个女同学生病,那个女同学不得取消了生日会。后来,姐姐的喜欢的人回到了身边
终于,爱洛蒂成功了她的一次魔法 ,非常开心!!
我的女巫生涯读后感(三)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女巫》。
女巫是非常邪恶、可怕的女人。她们长着尖尖的爪子,没有脚趾,还是秃头。她们还有特殊的鼻孔,即使在黑夜里也能闻出马路对面的孩子。但你识别不出她们,因为真正的女巫穿着平平常常的衣服,干着平平常常的事,就像平平常常的女人。
女巫恨透了小孩,她们从早到晚最大的乐趣就是打死小孩。她们对付小孩的办法残酷到了极点。她们把小孩变成老鼠,让捕鼠夹抓住。或者,把小孩变成讨厌的虫子,大人们把他们踩死也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孩子。
看,这就是女巫。挺残酷的吧!
小男孩被女巫变成老鼠,可他的姥姥仍然非常爱他。小男孩根本不在乎自己是老鼠,他说:只要有人爱你,你就不会在乎自己是什么,或者自己是什么样子。
最后,人们千方百计想办法对付女巫,终于制服了女巫大王。同时,我也被小男孩和姥姥之间浓浓的祖孙情所感动。
我的教育生涯读后感
斯霞老师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执教七十多年,是我国基础教育界教龄最长的教师,是最受敬仰的教师;她也是充满童心的母亲。虽然她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今年寒假,我拜读了她的《我的教学生涯》。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她正在教室里讲课,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认真地给学生辅导功课,还仿佛看到了她正在耐心地给学生疏导情绪。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如果不是缘于对学生的那份热爱,有哪位教师能做到70年如一日地研究教法?有哪位教师能做到90高龄了,仍经常从家步行到学校,看看书,看看孩子。对孩子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还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她要教一年级了,在孩子们还没来报到时,斯老师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去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喜好,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时,她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老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她至大的爱。她曾经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她懂得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也要爱。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灵魂和真谛,那就是爱。斯老师的教育人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有了爱,她就有了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才能、无限的事业动力。她的童心、母爱,在教育领域闪烁着恒久的光华。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斯霞老师的教学经验是丰富的、是得心应手的。孩子教得那么活泼聪明,教学效果那么好,是出自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爱,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在她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掌握了教学规律。尊重儿童,教学民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斯霞老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有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学校、学生成了她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她的生命也与学校、学生融合在一起。
她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做一辈子小学老师,这是斯霞老师一生最大的满足、最大的自豪。正是凭着这一腔执着情怀,斯老师在学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在学生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斯霞老师说: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相信《我的教学生涯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