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断喙鸟》有感(一)
让人性不再冷漠
在我11周岁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奇特的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绘本——《断喙鸟》。据说这本书不但语言生动,图片精美,还有着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呢!我兴奋地抱着老爸送我的这本绘本,不由分说,生日那天晚上就把它读了一遍。
《断喙鸟》的作者是美国的那桑尼·拉胥梅耶,图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它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和澳大利亚多金龙奖,它甚至还被授予了澳大利亚的勋章。这本讲述了一只断了喙的小鸟和一个流浪汉成为朋友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哲理呢?
我翻开绘本,眼前一幅的画面令我震撼:一只饥饿难耐的小鸟,伸长了脖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坐在长椅上的人乞求食物。长椅上坐着两个人,一个喝着可乐,另一个吃着汉堡,他们并没有理解小鸟的难处,没有给小鸟任何的帮助,任其自生自灭。我不禁发出了悲叹:我们人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漠自私了!连帮助一只弱小的,将要死去的小鸟都不愿意吗?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类的文明也高度发展,但同时各种明争暗斗,各种尔虞我诈层出不穷。人们因为自己一颗贪婪的心,为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和利益,不惜让自己惰落,变得冷酷无情。难道,你帮助了别人会损失什么吗?难道,你不帮助他人又可以得到什么吗?相反,如果你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人就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会对你无比的敬佩。俗话也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继续读下去,我又看到这么一句话,令我震惊:"陌生人也很幸福,因为他有了一个朋友".如果你联系上下文仔细看看,你必定也会与我一样,惊讶无比。当这个陌生人捡到这块面包时,他自己一定也十分饥饿,不然也不会捡地上的东西吃。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身边一分钱也没有,捡到了一大块新鲜的面包,可能会一口吞掉,不会和别人分享。而陌生人却没有自己一个人独享面包,他分了一半给小鸟,并且感到非常幸福。陌生人用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样的冷漠。而小鸟,在饥饿濒死的边缘,一定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分享是快乐的,分享是温暖的。即使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但因为你的分享,你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朋友。
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通过奥数班,和小张小国成为好朋友后,我们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探讨解难题的方法,我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朋友的交流,而更加快乐了。
做人,一定要乐于帮助他人,多给予,哪怕是自己仅有的半片面包。因为给予,让人性不再冷漠,因为分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生日的这一天,读到这本书,我想,我收获的并不仅是一本书,而是如何让人性不再冷漠的人与人交往方式。
读《断喙鸟》有感(二)
一只年幼的小麻雀,一开始幸福的住在一座绿色公园的一棵巨大的树上。如果时间就这样定格下去,这种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和希望拥有的!
可是,生命却突然出现了意外,就是这样一个彻底的转折,改变了年幼的小麻雀一生的命运。
年幼的麻雀的喙在它睡觉时竟然不知不觉的断掉了,这就意味着它再也吃不到美味的面包屑了。它又惊又怕,可自己还是会饿,每次试图啄起面包屑,面包屑又总会从嘴里掉出来,这也导致了原本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暗淡起来,一身的羽毛也不像原来那样容光焕发,胸膛更因为肚子饿而凹陷了下去,只有那一双腿还残留着几分力气,可是恐惧和饥饿正在蚕食着那仅剩下不多的力气,直到它遇到一位和自己一样有一个"断喙"的流浪汉。
这个流浪汉和年幼的麻雀一样,都对自己的断喙感到无能为力,"原来,我们是同类啊!"
流浪汉一边笑着说,一边捡起地上那一大块新鲜的面包,只见流浪汉把面包分作两半,迅速的把属于自己的一半一口吞了下去,并用手护着年幼的麻雀,防着其它的麻雀来抢食。年幼的麻雀幸福的叫着,因为自己那扁扁的肚子终于填饱了。"该回家了。"流浪汉笑着说道。在返回公园的路上,人们看到了这样惊奇的一幕:一只小麻雀站在一位流浪汉的手上,如果走近一点,还能听到流浪汉再跟小麻雀交谈。回到公园的长凳,他们梦见了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里。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最无法自知的地方也许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自己的生命之路上会发生什么;自己来到后,为什么又要离开这个世界。《断喙鸟》这本书催促着我们在宁静的审美感悟中去反复沉思我们人类未尽的事业。更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着"断喙"的人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护!
读《断喙鸟》有感(三)
一次次翻阅绘本《断喙鸟》,我越发觉得书中的每一个字眼、每一幅插图都充满了温情,向人们昭示着人间的关爱。合上书本,眼前仍然浮现出书中的画面,我的思绪也越飘越远……
《断喙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原本年轻力壮的麻雀不幸地断了喙,无法自己进食。当它陷入无人帮助的绝境时,一个流浪汉出现了,慷慨地分了捡到的面包给它。从此,他们便相依为命。
这个故事,使我开始了深深的思索。流浪汉与断喙鸟,为何能走到一起,互相帮助呢?显然,他们所在的群体已经无情地抛弃了他们,他们早已看不到任何关怀与希望,于是,便只能选择了与对方相依为命。但可喜的是,断喙鸟和流浪汉终究遇到了能帮助自己的对方,正是他们,给了对方温暖、无私的关怀。
其实,倘若流浪汉和断喙鸟所在的群体给予他们以关爱,又何至于到如此地步呢?我们的生活中"断喙鸟"和"流浪汉"比比皆是,他们有的是"缩影",有的是"放大版".遇到他们,我们更应该付出关爱,去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他们。
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幕。正是乍暖还寒的早春,老妈带着我到天鹤公园游玩。附近有个小弟弟在河边兴奋地玩耍,谁知一不小心"扑通"摔进了河里。虽然河水很浅,但水寒刺骨,小弟弟不禁边挣扎边大叫了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站在几十米开外的老妈听到后,立即冲了过来,二话不说就淌进了河水,伸手勾住弟弟的衣服,使劲把他拖拽上岸。老妈看着瘫在地上的小弟弟,一边帮他拧干衣服,一边急切地问:"小朋友,有没有哪里受伤?你的爸爸妈妈呢?"小弟弟受了惊吓早已是泣不成声。老妈耐心地劝慰,得知了他家长的电话,赶紧联系,等到小弟弟的妈妈赶到了我们才离开。一路上,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我真为助人为乐的老妈感动。罗曼。罗兰曾说:"只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我想,老妈是在用实际行动为我诠释着这句话,我一定要向她学习。
五年级时,同学周嘉玮脚摔伤了,看到他行动不便,我主动照顾他。每逢体育课,我都留下来在教室陪他,帮他复习功课,或是帮他拿东西,搀扶他走路等,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是我对需要帮助的人付出的关爱。"给,永远比拿愉快。"尽管少了许多体育课时间,但我还是为我的付出而高兴。
生命需要关爱
这学期,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断喙鸟》这本绘本。这本绘本是美国纳桑尼?拉胥梅耶的作品,澳大利亚的罗伯特?英潘所绘制而成的。读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这本绘本用不多的语句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只年幼的麻雀的喙在睡觉时突然断掉了,它吃不了东西,朋友和人们也不帮助它。一天晚上,年幼的麻雀发现了一大块面包,然而,它被一个心里有断喙的流浪汉捡走。流浪汉把面包分给小鸟,他们成了朋友,从此相依为命
当我读到那只麻雀的可怜生活时,我不禁为这只麻雀感到悲伤:命运对它是如此不公!但,命运本来就是无常的,也许今天还高高在上,明天就会跌入谷底,就像这只可怜的断喙鸟。看到它悲惨的生活,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作文,每天都能有新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生活,要把每一天当作是最后一天来享受!
撇开断喙鸟和流浪汉不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鸟和人的做法。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先说说那群鸟,在年幼的麻雀困难的时候,它们非但没有帮助它,还唾弃它、怀疑它,或者推卸责任,甚至不肯分给他一些食物。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由此看来,那些麻雀和断喙鸟并不是真心朋友。至于咖啡馆的那些人们,并没有去关心它,理解它的难处,反而觉得它肮脏、丑陋。我觉得,他们的心里也有一个断喙: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困难的人着想,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哪怕只是一只小鸟。
生命需要关爱!这个故事反映出世间的冷暖,我希望能再多一些温暖,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让世间充满阳光!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断喙鸟》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一只年幼麻雀,在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的喙竟断了,变得无法啄食。由于他没办法吃东西,身体就变得很消瘦,同伴也因为害怕而纷纷远离他,就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一个流浪汉帮助了,挽救了他的生命。
妈妈说断喙鸟很顽强,在困难下都不低头,让我好好学习这种精神。我们两个还认为,流浪汉是个大好人,知道要帮助别人。这个故事是我我明白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互相爱护,共同学习。
读《当幸福遭遇乏味》有感350字
触动的语言:小伙子报怨说,婚前妻子最喜欢穿吊带的小背心,看上去玲珑活泼,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妻子穿着宽大的睡衣,心里就会莫名其妙的烦;。。。。
妻子抱怨说,婚后繁重的家务让她始料未及。活力的丈夫更是不见了,休息时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视,一点也没了体贴和细心。而且好久没叫过我的名字了,不是哎,我的衣服脏了。就是哎,今晚有聚会,我晚点回去。。。。
彼此相当疲惫。
作家舒亭描述(感动):大街上,一对安祥的老人微笑着,慢慢走近彼此,然后手拉着手、鼻尖顶着鼻尖依偎在一起,夕阳把他们的头发和笑容染成了一片暖暖的黄。。。
爱情短暂美丽,婚姻切实平淡。婚姻好似明镜台,也须勤拂试。与其冲出平淡去受伤或伤害别人,不如好好经营,好好珍惜自己身边的人。给她来点葱,加点蒜,在她瞌睡时轻轻的叫醒她,让她再度生出千娇百媚来。守住平淡,经营好平淡,才能守护幸福。
有什么比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更为美好的的呢?
读后感:一个女人一个家,家是全部的爱。这个小小的家,以我的规律在慢慢的运行,我的习惯,我的气息。犹记那年突然要住院,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家中的一切。想着自己的离开,哪怕只是短暂,也会使那小小的家一切大乱。不禁泪雨,不为自己,只为家中那熟悉的一切。始终,贪恋那一声声妈妈,你在哪?M呀,给我一杯茶,茶要这种,杯在那,水在这。。。
《感恩不幸》这篇文章中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家被盗贼观光了一下,这件事情传开后,很多人给罗斯福写信,打电话表示慰问,可是,罗斯福却很开心地告诉他们:我要感恩上帝,因为,第一,贼偷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了我部分的财产,而不是全部,第三,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所以,我现在很开心,谢谢你们的关心。
这个故事中,罗斯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不幸,于是,灾难变为幸福,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生活观念了,这一念头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要感恩老师的批评,因为在批评中我们知道自己的过错,并经过老师的教导及时的改正过错,这对我们做人处事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感恩考试中的低分,因为低分能体现弱点,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感恩狂风暴雨,因为它可以在无形中磨练我们的意志,我们还要感恩自己的对手,因为他们让我们有前进的动力,让我们的成就更大。感恩生活中的坎坷道路,可以化悲伤为快乐,化阻力为动力。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相信,只要我们笑对人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沉定生活中的不幸,一切都会很美好。
以此类推,感恩大自然又会怎么样呢?
云儿感恩天空对它的呵护,所以它回报天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鱼儿感恩溪水给它的自由,所以它回报溪水一片生机;大树感恩土壤对它的滋润,所以它回报土壤一层保护膜------大自然中万物生生相息,并且大家都懂得感恩,于是大自然历经千秋万代后依旧是那么博大精深,妖娆多姿。然而面对他们的感恩之举,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惭愧呢?
我们乱砍滥伐使森林渐渐消失,我们大肆捕杀小动物使生物物种濒临灭绝,使生物链遭到破坏,我们疯狂地开采矿石煤油使世界资源愈加紧张------大自然正走向衰亡,我们难辞其咎。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家里,用水想着一水多用,废弃物想着二次利用。学校里,多参加一些宣传活动。路上,不要乱丢垃圾,看见行人有不好的行为要及时阻止------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因为我们心中没有感恩。
在水中放
一点明矾可以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以维持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他5岁还从未见过纸墨是个什么模样。 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说想写诗。他父亲马上借来笔墨,方仲永写了一首诗。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方仲永的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的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还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没有让他读书,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拜访富人,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就这样,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了二十岁,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从这篇寓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会令人注目,也会让人敬佩,但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重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有句话叫做: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光有天赋,没有汗水,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永久天资聪颖的人。而且不管是有天赋的人还是平常的人,都要学会一直学习的好习惯,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很聪明,不必要再去学习了,说实在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证明方仲永的父亲做法是错的不仅仅只有这么两句话,比如:大脑如果不经常用,那就会生锈。就好比方仲永,他五岁聪明,不代表以后聪明,他十二十三岁的时候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
习惯天空的鸟儿绝不会甘愿被山阻挡,他会不断尝试,直至成功。——题记
“本书讲了一个关于教育与自我救赎的故事。”要是我在这本书的推荐栏上看到的,起初我认为这只是宣传这本书的噱头。但是当我细品读完这本书后,我才被这细腻的文字而感动到。
故事发生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但主人塔拉却出生在一个极度迷信极度贫穷的家庭。家里的“掌权者”父亲,但是父亲是个极度的基督教崇拜者,在这个家庭中,男女没有分别。所有人都只能在废料场干重活,听取父亲的指挥。
在这个宗教家庭中,有无数令人作呕的“事实”:所有的药品都是带有撒旦的毒水,学校则是令人堕落的地狱,受到哥哥的欺凌则完全是臆想,而疼痛则是与上帝的亲密接触……
真正改变他的命运的是哥哥泰勒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他,令她感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哥哥们与父亲的傀儡。于是他开始学习代数几何历史一瞬间,塔拉脑海中便有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历史的往事就像一阵嗯风一样轻轻划过她的耳畔。他从这些风中领悟到了真理,感觉与家乡的麻木是截然相反的。之后他拿完成了自己的救赎,成了一位历史学博士,离开了那个阻碍她飞翔的家乡。
好啦,出生在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但她的故事却是一个关于从蛮荒到理性的转变,这给了我们一个问题:自我救赎有没有早晚之分。
毫无疑问是没有的,塔拉只在家里学过基础的数学语言知识。当她看到代数几何时,他束手无策,什么都不懂。但在哥哥泰勒的悉心教诲一下,她终于登上了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自我就赎。
如此,我们看出只要肯努力,我们也可以成功,也可以实现自我突破,也可以感受到那是嗯令人难忘的风。只要我们有自我救赎的心。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他一直在你心中。”
看完这个题目,也许你们会疑惑,磨难怎么会是一份厚礼呢?相信等你们读完下面两个小故事就会明白。
这两个小故事是我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名叫刘洋的小男孩,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7岁的他不曾说过一句话。他的父母带他四处求医,却一直没有效果。母亲因承受不起这生活的重压,离家出走了。父亲绝望了,他决定带着儿子离开人世。于是,他买了农药要刘洋喝下。就在那一刻,奇迹发生了,小刘洋哭叫着:“爸爸……我想……活下去!”父亲听了,立刻把他搂在怀中。这是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美国人梅尔龙19岁那年,由于某种原因,只能靠轮椅代步。12年后的一天,他仍是坐着轮椅回家,却不幸遭遇抢劫。劫匪抢了他的钱包,并要放火烧他的轮椅,急于逃生的他竟然一口气跑下了一条街!
刘洋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蕴藏在一个生命中的巨大潜能,这种潜能具有多大的力量,谁也无法说清,但是它一旦爆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奇迹;若不是遭遇抢劫,梅尔龙的一生可能都要在轮椅上度过。可一旦濒临绝境,求生的本能会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此看来,濒临绝境非但不是命运的残酷,反而是命运对一个生命的巨大恩赐。当然,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也许不会濒临绝境,但我们一定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实际上,正如濒临绝境是命运的恩赐一样,磨难也是命运给予的厚礼啊!
我也经历过许多磨难,但我没有勇敢地去克服它们,反而怨天尤人。就如这个事例来说吧:我的老毛病是胃病,只要稍不注意饮食,就会犯。每次犯胃病的时候,我都会捂着肚子,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嘴里还不时发出呻吟声,抱怨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从来都不会忍一忍。现在想想,真为当时的我感到羞愧!磨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是不能躲避的。如果人人遇到磨难都退缩,那会成什么样?磨难并不可怕,其实,每一次磨难都是一次挑战,而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可能你自己都无法想像。我们的人生正因为有了磨难才会不断升华!
如果把磨难比做肥沃的养料,那我们的生命之树会因此而郁郁葱葱的!让我们好好珍惜命运给我们的这份厚礼吧!
读《海上遭遇》有感
宁静的夜晚,我从书柜里翻出一本作文书,其中有一篇名叫《海上遭遇》的作文,把我吸引了。
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浮着许多垃圾,使许多的海上生物都受了伤,有的还中了毒。人们吃了有毒的鱼,但还放肆地把废水排入大海。
看完了这篇作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使海水变得混浊的是谁?使海上生物受伤的又是谁?又是谁不知悔改,继续污染海水?这不都是我们人类吗?人们为了自己方便,把垃圾、废水都排到了海里。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人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想:反正只有自己这样做,危害也不怎么大,但是就是这只有自己也会使千万个人中毒,甚至死亡。在海里的生物就因为这样,海藻枯萎,小鱼死亡,就连像鲨鱼这样的生物,也免不了饿死。
人们,请你们好好想想。人与生物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其实,不只是大海里是这样,就连森林里也是这样。人们大量地砍伐,来制作一次性筷子、贺卡之类的东西,使从前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转眼间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森林里的动物们无家可归,而且还遭到人们疯狂的捕捉。
好在,已经有些人醒悟了,不在再往海里排废品,开始种植树木和保护生态环境了。但是只有一些人是不够的。
读《呐喊》有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鲁迅在《呐喊》里表达出的对那时人们的一种情感。久闻鲁迅,总是跟随着老师在教科书上从文章里的字字句句去挖掘其中的内涵。这一次,脱离教科书,脱离老师去真真切切地感受鲁迅。趁着国庆假我翻出了书,就坐在地上,看着天色变暗,大雨倾盆。
《孔乙己》是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记得那时印象最深的便是解读排这个字,说着文章如何解释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人情麻木,处处反映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人的毒害。如今重温此文,却被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教我写字而打动。文中的孔乙己,怕生来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吧,但如今却造就了这样的性格。原本一支歪歪的凤竹,被风雪吹倒了一边不觉可惜,但原本一支挺立的、坚韧的竹子,被打落的不成样子,才会让人觉得不甚怜悯。孔乙己大概就是后者,他不幸的命运,也许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从他的出身,从他所处的环境,死了吧,也只是一时的笑谈。
人血馒头是早已听说过的,白白的松软的馒头上,淅沥地淋着一层新鲜的血,还冒着气,不知是馒头的热乎蒸汽还是什么。读了《药》,文中的新鲜的血是从革命者的身上取来的,大概可笑,真正的救世主不被敬重,其血更是为人拿来用作迷信,岂是愚昧、不争二词能够概括尽的。华老栓一家的命运也在警示着我们,无知只会让人走向黑暗的深渊,只有奴性的思想被彻底删除,革命被人们所接受,我们才会迎来新的胜利。
《呐喊》里的故事让人反思,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的,走在超出时代道路上的鲁迅,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活在当下,去用手术刀割开整个时代的躯壳,把血淋淋的内脏拿出来摆在我们面前。他似乎站在山顶,眺望着前方的奔腾活跃的海,凝视着后面东倒西歪的树林,(读后感)或许还会有更远方,和平安宁,也大概是因为他看到了这样的远方,所以才选择解剖现在,唤醒人们去追逐那一片海。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鲁迅的书,大概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年少时的一怕背课文,二怕写作业,三怕周树人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个世界更深的思考,是少一点愤怒,多一点宽容,是少一点失望,多一些力量。如果能借助鲁迅看到那些终极问题的一些轮廓,或多或少,哪怕只是惊鸿一瞥,就是最最值得的事情。
天依然黑,雨却慢慢停了,天黑之后也有黎明吧,要何时乐其幸,敬其争呢?
朋友们,你们爱读书吗?你会为书中优美的词句而陶醉吗?会为主人公的坎坷遭遇而叹气吗?会为书中的正义行为而叫好吗?会被精彩情节所打动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读书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那么我宁可不读。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一个人物质上再富有,坐拥金山银山,不读书,在精神上也是一无所有;如果一个人再贫穷,只有一间小破屋,但他读了书,那么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正确看待幸运与不幸》。
它主要讲了一位将军率船队在海上航行,途中遇上了暴风雨。一名士兵因为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吓得不停地大叫,大哭不止,使得船上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恐惧袭来。将军气恼地想下令把他关起来。
这时将军身旁的一位校官说:“这件事让我来处理。我想我可以使他马上安静下来。”校官随即命令水手将那位士兵绑起来,丢入海中。那个可怜的家伙一被丢下海,立刻手舞足蹈,狂呼救命。过了几分钟,校官才叫人把他拉上船来。
回到船上,说也奇怪,刚才歇斯底里大叫不止的士兵,静静地待在船舱一角,半点声音也没有。
将军好奇地问这个校官何以会如此?校官答说:“在情况变得更加恶化之前,人们很难体会自身是多么幸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沉浸在不幸中难以自拔的人,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幸运中不进行长久打算的人,也只有死路一条。一个敢于和阎王爷说Hello的人,阎王爷一定会垂头丧气、败兴而去。幸运,任何人都会接收;不幸,会有一半人接受,并且这一半人之中,也一定有人承受不了。
高尔基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民族缺乏读书的人,那么这个民族就会不断地衰落,直至灭亡。
老师也常教导我们说:“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读书。”可是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写作成绩不见提高,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他的读书方法上,看书不是看热闹、走马观花,而是要多记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作文成绩提高就指日可待了。读书时,我建议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朋友们,我们一起读书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当生命遭遇不幸——读《断喙鸟》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断喙鸟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