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篇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早在上大学之前我就看了当时热播的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这部剧主要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

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上大学之前,高中老师就说过高中同学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而当我真正踏进大学校园以后,我确实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

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就如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描述的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激扬我们的青春,放飞我们的梦想!向前迈进!

篇二: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动化0404班 0901040428 陈寅 《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看过的同学都说很好看,并且极力推荐我去看。我很好奇,在红色题材越来越不被我们这一代喜欢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人如此欣赏这部连续剧。于是我在线打开了第一集,想探个究竟。一开始我就被彻底征服了,以后不管学习有多忙,不管时间有多晚,我都坚持在睡觉前看完两集《恰同学少年》,每当那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总是感觉到一股满是智慧与激情的气息,很彻底地赶走我的困顿和烦恼!夜深人静,很容易就陷入苦思冥想: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群怎样的少年!那是一段怎样的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有人说它是红色青春偶像剧,也有人说它是红色励志经典,青春抑或是偶像,这倒都是形式,我相信编导更加注重它的励志性!这从电视剧里那一段段经典对白就能看出,或深沉,或忧郁,或激情,或睿智,让人禁不住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主人公一起,行走天下,享受苦乐,历练思维,磨砺心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恰同学少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一所优秀的学校,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一师的学习生活给毛泽东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修学储能。毛泽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换句特别俗的话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进步教师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很多无法从书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教育家!

印象很深的是杨昌济(板仓)先生的两句话:有的人如蜡烛,平静地燃烧,给人温暖和祥和;有的人却如闪电,轰轰烈烈,势必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原话记不全了,大意如此。还有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上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通身是胆,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天才。 我非常敬仰这两位毛泽东的恩师,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身正义,一身正气,一身坚毅,一身男儿气魄。叹服!而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本剧最精彩的一幕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湖南第一师范的两百多名学生,最后危急关头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面对三千多溃败的北洋军阀余部,机智而勇敢地逼其缴枪称降.其临危不惧,岿然不动之胆识,之智谋,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之思维,之谋略,当真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而毛泽东在数年之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只简单说了一句话:这是我从事军事活动的开始.在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中,战胜区区三千人固然不是丰功伟绩,但对于当年还是学生的他来说,相比同龄人,他表现的就像一座山,稳而坚,威且严.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中国第一领袖的原因吧.同样出色的还有萧子升,蔡和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该会创造怎样一番伟业啊!

同时,我还从此剧中了解到萧植藩,笔名萧三,即萧子升的弟弟,他就是《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还有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并称中南三杰,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学习了,以前从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七妹勤劳,善良,品德高尚,是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代表。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的病是累出来的”毛泽东悲伤的说过。在这部电视剧中,描写毛泽东的母亲情节并不多,但每次都是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她脱离了土地,不劳动就不“舒服”,总是做活,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伟大的女性! 文老夫人逝世后,毛泽东深情地说:“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又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应是最后一种人。”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对劳动人民极具同情心,使毛泽东成长为人民的领袖。

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大家对本剧中和毛泽东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刘俊卿肯定是无法忘记的吧!

刘俊卿死了,死得不瞑目,他临死前对其妹的一番表白“??我也恨我自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让咱家换了门庭。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偏让我差那么一步??”,让人颇生感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电视剧第二集有这么一个镜头:刘三根挑了一担生活用品送

其儿子刘俊卿上湖南一师。在家长止步线被学监方维夏止住,当方学监问刘俊卿挑担的是谁时,刘俊卿冷冷看了他父亲一眼回答说这是他雇的一个挑夫,刘老汉闻听此言脸部抽搐了一下,而后用凄苦复杂的眼神看看他的儿子便也附和了他儿子的回答。唉,可怜天下父母亲!镜头鲜活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怵目惊心的教育悲哀。

勿庸置疑,中国父母亲向来具有牺牲精神,只要子女肯读书他们可以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可以变卖家当卖血卖健康,一切就只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剧情中可以知道刘三根为了刘俊卿读书东挪西借变卖家产,不惜将其妹妹抵押给王议员家当丫环,甚至向马疤子承诺只要能借给他高利贷愿当牛做马偿还。如此拳拳爱子之意到头换来的是刘俊卿耻于生在此家耻于父亲的委琐。象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能企盼他经世致用,为国为民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书学得好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当督学纪墨鸿训话时的一席话让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们极度反感,而刘俊卿却字字入耳,句句下怀,其读书动机不言而喻——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出人头地。至于读书是为了开启国人心智,教育救国等等崇高的理想他才不屑一顾。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刘俊卿可谓现代此类大学生的典型。影片中刘俊卿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寒门出身的他瞧不起自己家人,瞧不起其他寒门学子,一边是其父亲吞着难以下咽烤焦的高粱饼子,在凄风苦雨中用羸弱的身躯挑着重担蹒跚前行,一边是其置其余同学愤慨于不顾把南瓜米饭窝窝头倒掉,把他妹妹辛苦积攒下来给他父亲维持生计的钱拿去买皮鞋。

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还是如同影片中纪墨鸿所谓的就是培养人上人,让务农的从此丢掉锄头,让打工的从此不再做苦力,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光耀门楣;如果父母亲含辛茹苦送子女学习还是纯粹为了一已之私一家之贵而置教育的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那真是历史的悲情。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象刘俊卿这样精神物质双重贫穷的青年,现在瞧不起自己的出身,今后就可能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坯子。剧情无丝毫悬念地展示了后来刘俊卿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辱没斯文出卖师门出卖爱情成了人人恨而诛之的走狗。但愿刘俊卿的悲剧不再在现今的中国青年身上上演。

在《恰同学少年》里,喜欢太多的人,看完后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羡慕毛泽东、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纯纯的爱;被毛泽东年轻时就表现出的伟人气魄所折服;被蔡和森内敛、沉稳的个性所吸引;被萧子升漂亮的书法所折服;被里面伟大的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深深感动。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答案也许是: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

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等,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为什么?因为——放不下——私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精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应该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呢?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等那样?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并不富强,还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那位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爱国青年。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么谁的个高了,谁长得漂亮了??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还是不说现实了吧,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真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豪情万丈,似乎有种激情在体内燃烧起来。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都需要一种精气神。虽然目前的生活条件已与毛泽东年轻时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精神上产生惰性.有追求才会有动力,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领袖一样的伟人,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仍要为此不断奋斗。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限于体力的运动,也在于脑力的运动,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加上丰富的知识,聪慧的头脑,这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了,如果再有机智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谋略,那必定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篇三: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初读《恰同学少年》时,看得我眼前一亮。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活,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我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旧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而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我所看到的就是一批才华横溢,满腔爱国热情的优秀少年,正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爱国少年,中国最后才能摆脱列强侵略,建立全新的中国,顽强地屹立于民族之林,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书中描写了一批充满昂扬斗志的有志青年。他们年轻,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们自强,他们敢于追逐梦想;他们爱国,他们敢为天下先。全书的重点是描写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年轻毛泽东的学生时代是一个爱国和进步思想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并存的岁月,是一个自由和开放思潮与封建守旧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少年毛泽东饱含着一颗爱国之心,从最基本的做起,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等等。他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着知识与经验,这也是他在以后的革命中能成为中国解放伟大领袖的重要原因。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古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简短而气势昂扬的校歌响彻在当年湖南一师的上空,深深地振奋了上个世纪早期旧中国一大批有志青年的社会理想:“以天下为己任,怀揣国家与人民,从青年做起,用教育拯救中国。”

读完剧情跌宕起伏,富有教育意义的《恰同学少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同样身为“大学生”的自己,想到了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通过书

中湖南一师中的热血青年与当代大学生的对比,我意识到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正缺乏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优秀青年的昂扬斗志和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毛泽东所处的那个时代国家积贫积弱,物质极度匮乏,而那一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却能够做到精神饱满,激情豪迈,勇于承担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社会责任。而生活在物质生活充裕,养尊处优的我们却在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社会环境下迷失了自我。

时势造英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和谐稳定的新环境,但这并不是我们心安理得的理由。如今的我们,更应当具有紧迫感,责任心,因为当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不完善,情势严峻的国家,因此我们还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了将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需要读书,真正的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读完《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之后,我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们能够好好反省,应当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榜样。青年人就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我们应该从修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胸怀天下,而不要活在以私利为中心的狭小片地中。

这本书中也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经典片段。我深深的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朝气和思想所折服,深深的为那群青年人的豪爽浪漫和浩然正气所打动。 我震撼毛泽东,蔡和森那一代伟人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敬佩他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当先,万木竞秀傲寒者夺魁”的竞争力,喜欢他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还有那“先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壮志凌云。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志向。有了远大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生活,就不再是盲目的。志向是我们前进的指明灯,毛泽东正是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才会一步一步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完成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让我们大声喊出:“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让我们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读书,心忧天下,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800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恰同学少年,真正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这首诗。我和姐姐妹妹妈妈一起观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令人们受益匪浅的电视剧。

姐姐说:“每次看《恰同学少年》,我都会想起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想起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感人的片段,感人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毛泽东的一篇关于体育的文章被发表了,为了庆贺他们就去了橘子洲头!姐姐妹妹说:去橘子洲头不是为了去春游,而是为了去庆祝。但我的观点跟他们都不同:“他们去橘子洲头,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也是一次小小的春游。”我们就因为这个问题展开了不可开交的讨论。最后,妈妈给我们揭晓了答案:他们去橘子洲头,不仅是为了庆祝毛润之的文章在新青年报刊上发表,让毛泽东请客,都知道他没钱,所以去了橘子洲头,也算是一次是春游。”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长沙城即将陷入灭顶之灾。因为3000余被桂军打败的军队,在猴子石,要是再不阻止叛军的话,长沙城可能陷入一场巨大的灾难。毛泽东挺身而出,向校长提出主意,领着学生军,去阻止敌军。毛泽东放鞭炮用木桶盖住,装作枪的响声。带领200多名学生军跑到猴子石的山顶上大喊,由于山里的回音很大,那3000名残兵败将以为是桂军来啦,很害怕,团长就让毛泽东就下来与他们谈谈。毛泽东通过自己的灵活变通,机智敏锐的头脑和警察局警察郭亮的一颗子弹,成功的让3000多残兵败将交出了自己的枪。

妹妹说:“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张干校长刚刚上任之后,由于毛泽东不了解他,不知道他背后为学校付出了多少,有多少苦衷,大家都不明白!杨昌济老师去外地讲课回来之后,张校长,把自己的苦衷告诉了杨昌济老师,杨老师给毛泽东和以及其他学生讲了张干校长背后为学校付出, 没有放弃过学校的事说了出来。结果毛泽东很后悔。”姐姐补充到:毛泽东当上国家主席之后,她把年老的老校长张干接到了北京,细心的照顾他。

本来预定要在20分钟之内结束这场交流。但是我们用了40分钟还意犹未尽。每次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不仅能锻炼我的口才,提升表达能力。别人在发言的时候,不要插嘴,用心聆听,这是对发言者基本的尊重。 我们也应该要像毛泽东时代的人学习,好好读书,做一个有志青年!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记得《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的一幕: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在宽阔的湖南一师操场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梁启超写的《少年中国说》,那朗朗读书声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注意,人越聚越多,所有的人都在激昂地诵读那令人振奋的诗篇。其中有一段高潮令人难忘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啊,就是梁启超,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这种奋斗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意志,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也表明了只有奋斗和革命才能有永远的进步。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着祖国的今后和未来,担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亲人寄予的厚望,还有祖国的利益和发展。很多领导人都说过,凡事要从娃娃抓起,更说明教育对祖国的重要。今日之责任,祖国之责任,都是我们肩负的重担与上进的激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努力与上进紧紧地关乎着祖国的命运,少年永远是祖国的脊梁。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庄重严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奋发图强。在新时代,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各种挑战,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遥想当年,毛、蔡二人是何等的节约,至今仍值得我们效仿。

过去和现在却也不乏刘俊卿这种虚荣的人。一师范开学,父亲为他挑担,他却说父亲是他雇的挑夫。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得把兄妹二人拉扯大,自己辛苦地卖着臭豆腐供刘读书,为了那所谓的面子竟管父亲要很多钱去买一双皮鞋。他一学期花的钱竟比王家少爷还多!他视功名利禄为人生制高点。他为了面子,宁可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他却何曾想到亲人的心寒?

他原本也有不错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效力祖国,却自毁前程,这不正是刘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一道败笔么?

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但是,正因为条件的改善,促使了我们更加的奢侈,更会享受。我们怎样像毛泽东、蔡和森那样胸怀大志,不慕虚荣,脚踏实地,懂得感恩呢?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它讲的是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这本书字句间有抑制不住的胆识、豪气、智慧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学少年给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泽东的胆识,蔡和森的睿智,刘俊卿的懦弱。

我觉得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周围的人,

他们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没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妈妈,蔡和森也许只是一个吃家产的少爷;如果没有一位帮他的好妈妈,毛泽东也许只是一个小学徒;如果没有孔昭绶对天才的格外照顾,也就没有毛泽东后来的伟绩了。如果没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许王子鹏永远只能当一个娇气的大少爷。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没有了身边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再厉害的天才没有他人的协助也只是独杆司令一个。而独杆司令是无法获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就拿纣王来说吧,纣王没才?不,他很聪明,那他为什么会失去他的天下呢?因为他的残暴使那些协助他的人纷纷远离,于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历史长河,有谁的成功没有别人的帮助?再拿现在来说吧,为什么现在那么讲究人缘?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拉拢自己的人际网?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没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让我们有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毛泽东是一个倔强的而有个性的大人物。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后,我又在毛泽东身上找到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认真专注忍耐克己。

在人声鼎沸的南门口,毛泽东下坐在大树下,大声朗读英语。他的熟人陶斯咏遇上了他,毛泽东便让陶斯咏纠正他的发音错误,一遍又一遍地改正。

这样喧闹的环境中,毛泽东还能做到旁若无人地学习。他知道自己性子太直,容易分心,还会主动地克制自己、磨练自己。甚至朋友的出现也没能打断毛泽东的学习,他还是那么专注地读英语,一点也没有要起身聊天的意思,还一点不受干扰地向朋友请教。多么强的决心呀!毛泽东为了学好英语,磨练自己的性格,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在喧闹无比的环境中读书,这样的学习态度有几人能做到?

但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一个人成长、成功所必须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再小的事也做不好,甚至连做的作业都会错误百出,我有过切身体会,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做作业时,身边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变得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不在焉了,妈妈的手机来短信了,我冲出去,马上抓过手机看短信;咯噔什么东西掉下来了,我也要看几眼;甚至我听到鸟叫声,我都猜有几只鸟?是什么样的鸟?于是我的作业这错那错,我连做作业都会想这想那,更何况读点什么呢!我不敢往下想了。

我反省了好久,忽然发现自己几乎从来没有好好控制自己认真专注,没有好好克制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然而这是一个人所必须的自制能力,我一定要努力做到 认真专注忍耐克己,让我的生命变得更精彩。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随着“八一”节的到来,各种历史回顾的影片又拉开了帷幕。而在众多的影片中,《恰同学少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震撼了我的心灵,给予我无限的斗志……
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得人眼前一亮。
《恰同学少年》吸引我的另一点是跟大多青春剧一样,这部戏充满了俊男美女,但跟韩剧和其它偶像剧所不同的是,剧中人物个个清新自然,造型朴实干净,行为大方坦然,没有矫揉造作“装酷耍帅”的桥段,整部电视剧给人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感觉。看后给了我无限的憧憬。
这部电视剧也使我想起即将离开的大学校园,正在工作岗位上实习的我这才明白大学的光阴是最珍贵的。好怀念大一的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老师、同学,一点点,一幕幕,大一的点滴在脑海中闪现。还会想起那条熟悉的街道,那熟悉的计算机楼,那熟悉的教室,春天里的绿草坪,夏天里的花海,秋天里的落叶,冬天里的皑皑白雪……那是充满烂漫幻想的时候啊,有我们太多的憧憬,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雄心壮志,也曾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气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梦里无数徜徉,却不能回头。这就是人生的无奈罢。如果时光再重来,大一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想《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的诠释,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会为之震撼。
可喜的是我们还会同母校走过半年的光阴,《恰同学少年》为我今后的道路指点了迷津。我们不会再混混谔谔,同时《恰同学少年》告诉我们:我们要在人生之路上乘胜前进,我们要选择最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潜能的环境,我们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朋友交往,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主动积极奋发的精神,这样的人生,肯定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在妈妈的推荐下,我下了《恰同学少年》,看完以后颇有感受:

首先是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孔昭绶先生作为校长,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将经世致用的理论输入毛泽东、蔡和森等稚嫩学子的脑中,要用教育来开启尚未开化的民智,用教育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国。其间,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着名的中国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师,欲栽大木驻长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了这样一批中国的栋梁,毛泽东他们在一师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初始的社会经验。这些教师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偏科,由校长组织讨论,并引发对教育方式、培养人才的思索;他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向教育司提议并更改校规,试问在当今的教育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教育产业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老师被工资奖金升学率领导牵着走,学校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那么何为师,何为教?

其次,就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生等人的成长,他们身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北洋政府,护法战争正是在这样的国乱民荒中,毛泽东他们立志要强国,强民,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他们要用知识来改变贫困落后的中国。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责任感与使命感,我认为这是一代伟人成长起来的关键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一个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却步。当有了改变社会的理想,又怎么会在意生活中琐碎的鸡毛蒜皮呢?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宏伟的理想,贫困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尔基所言: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他们也有过迷茫和彷徨,有过苦楚和辛酸。当他们面对袁世凯恶行、当他们面对儿女私情和理想抱负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权和利与信仰理想的碰撞时,是老师的开导和启迪、是朋友的搀扶与鼓励,让他们认识到:纵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会有植物爬满石缝间,未来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剧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城防营营长张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会老爷陶翁、卖臭豆腐刘三爹他们的深明大义,让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正是一位有了这样一群伟大的人。少爷王子鹏,也打破了人们对纨绔子弟的印象,他从一个软弱无能的少爷,变成一个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妈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诵着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部创下央视收视纪录的红色励志电视剧,真的是让人获益良多,大家也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伟人的成长历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样。

最后,就以梁启超的话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残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业,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恰同学少年》读书心得


少年强则国强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章珂语
这部作品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优秀青年为追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以前中国是那么弱小。让许多中国人在这片国土上没有安全感。安全感从何而来?一切都源于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而且我还发现,以前的女孩子不太能上学,只有那些富人家的女孩子,才有可能上到学,大部分呢,都去给别人家做丫鬟来维持生计,从中就一个小姑娘,名叫阿秀,她是刘俊卿的妹妹。他的父亲是摆臭豆腐摊的驼背。他的父亲和妹妹未能够供刘俊卿读书,父亲一狠心把女儿卖给别人家当丫鬟。可刘俊卿竟然不珍惜,还把妹妹赚来的那一点点工钱,用来买了一双锃亮的皮鞋。到校门口的时候,刘俊卿把行李从他爸爸的肩上拿下来,自己扛着行李朝前走,两人拉得老远老远。校长问他,这是他的什么人?刘俊卿却说,这是他顾来挑行李的。
看到了刘俊卿,我便觉得,这真是我看到的最不知道感恩的人,一点都没有羞愧之心和感恩之心。如果把刘俊卿换做是我,我绝对会非常非常的珍惜,这一点点的读书机会和时间,我会用来更努力地读好书,不会注重自己的外表,我认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当然,里面的主人公是我们的开国主席毛泽东。他小时候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比如,脾气十分倔强,很要面子等。但他十分爱看书,只要捧上一本书,就停不下来。他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他喜欢把报纸上面的那些边边角角,剪下来,用来做笔记,只留下那些报纸上有字的部分,而且他不懂就问,见谁都问,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看的书,你一翻开来,就会发现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他写的字,哪些是书上本来就有的字。因为他这个原因,原借他书的人,借了一次书后,都不肯借给他了。
当然,毛泽东的成长,不仅仅是因为爱看书,还得益于包括严格的家教和帮助他的老师。袁吉六、杨昌济等老师都非常喜欢他。毛泽东读书时偏科,他喜欢的科目,就学得特别好,每一门功课第一。不喜欢的数学、画画、音乐等科目,都是倒数第一。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毛泽东一开他那个破嗓子,嗓门大得就连隔壁教室的学生都听得见,太难听了。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毛泽东就拿出课外书,在桌子底下偷偷地看。在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要求画半壁见海日,他画了一条横线,一个半圆,就算是半壁见海日了,每次第一个交了之后,就开始看书。老师们都拿他没有办法。校长孔昭绶,也特别喜欢毛泽东,要求他喜欢的科目就一定要考全校第一。不喜欢的科目,必须要考60分以上就可以。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自己也需要加把劲了,有这么多老师喜欢我,我千万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还来得及,加油吧!我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竺一鹤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词出自《沁园春·长沙》。最近我阅读了用此词命名的《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是怀着对领袖的崇敬之情读完的,这部书让我懂得了许多……
这本书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
在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中,我最欣赏毛泽东,他英姿飒爽,仅明亮的眼神,就会让人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都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在易永畦生病时的毛泽东。当然人无完人,书中的毛泽东也犯了不少错误,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比如他的作文成绩一再下降,还不听袁老师的劝告,导致在课堂上跟袁老师顶嘴,被老师赶出教室,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很有理,要不是他的恩师杨昌济给他提出来,还不知错,但他那种认错的精神,永远浮现在我脑中。夜晚时分,他去袁老师家认错,却吃了闭门羹,毛泽东认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虽吃了闭门羹却不灰心,一直站在门前,天有不测风云,不料下起了大雨,他却没有放弃,直淋到袁老师见他为止。
我认为能知错认错是一个小学生应有基本能力,可我有时候也会忘了这一点,如:明明没写作业,却嘴硬说写啦;明明是自己做错啦,硬说是别人做错了……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要好好反省,以后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我的确会犯一些错误。而且自己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死不悔改,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要感谢意那些曾经帮我认识自己错误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帮助我认识错误,帮助我反省错误,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我要让自己时时保持清醒头脑,知错认错——这是我一定要做到的。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钟珞宁

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恰同学少年》。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书中描绘的毛泽东同志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一个个小细节让我为之动容,联想起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很惭愧,便暗暗下定决心要向榜样学习。

书中,毛泽东孝敬父母的那一段最让我感动,那时毛泽东从毛泽民那儿听说母亲生了严重的病,便不顾手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活,匆匆请了假就连忙拉着毛泽民赶回了韶山。母亲整个人骨瘦如柴,连郎中也看不出来是什么病,毛泽东看了十分心疼,便二话不说,卯足了劲儿一步一步把母亲用独轮车送进了省城里的湘雅医院。

看到这,我不禁有些惭愧,平日里只顾及自已的吃喝玩乐,想都没想过父母这十几年来在我们身上花费的心血和对我们的恩情。记得有一年寒假,我们几户人家一起去潮洲玩,妈妈因为淋了雨发烧了,所以爸爸准备留在宾馆陪她。当时,我们一群小朋友正准备出发下一个景点,爸爸问我:要不要留下来陪妈妈?我不假思索回答说:我们都要出发去南澳岛玩了,哪有时间陪!看完这本书,回想起这件事,我那时是多么自私啊!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又陪伴我们成长。百善孝为先。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同志,生活里最重视的却是孝顺父母。传承美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年少的我们也要学会孝顺父母,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喜欢《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