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就对谁越慷慨。想让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不要辜负时间。
当飞雨落下时,冲走的是黄叶;当星辰坠落时,带来的是黑暗;当日月相辉时,留下的是灿烂。万物皆于此,万事缘于此。而这平平常常的规律,带走的是时间
时间像风一样,刮过我的脸颊,呼啸而去;像雨一样,滴入茫茫的河流,一去不返。在伤心时间匆匆飞逝,自己无力而为;在伤心自己虚度光阴,自己一事无成。可有什么用呢?在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细细的,默默的细数往事,惜一事无成,枉费时光。
时间飞逝,匆匆的,从我本望挡住时间流的手缝里过去,那样无声无息,那样含情悲痛。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痛的无声无息啊!这是一种令人多么心酸的无影无踪啊!它的存在,让人如同刀割一般,埋怨时间只顾匆匆奔跑,不顾沿途行人,不去理睬人们一次又一次亲切的呼唤。对,这就是时间,这就是一个无情的奔跑者。
看着时间匆匆奔向前方,心里固然不好受,但是天天都要目送时间匆匆飞逝,心酸不已。发呆时,它匆匆的赶路;闭目时,它若无其事的从你闭着的眼前,扬起一道飞尘;睡觉时,它在你空白的思想里悄然漫步,却又使你望尘莫及。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但天天如此,日日如此,数着日子,撕着日历,又何曾不为来去匆匆的它而心酸呢?
一事无成的我,呆立着,徘徊着,匆匆着;伤心着,难过着,心痛着,心酸着;自责着,叹息着急于让时间流停止,急于让那位匆匆的奔跑者驻足,急于贪婪的想多捞回一两分逝去的时间可时间终究无情,终究固执,终究不后悔的向前奔跑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终究不回头的固执的奔跑者。
后记:每个人做有意义事的数量和时间,是永远成正比例的,它们的比值是永远不变的,就是时间流失的速度。在时间飞速流逝的日子里,我们应当尽全力扩大这个比的前项,后项,使它们变得最大,更大。把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的数量,份量做得最多,更多。这样,才能不枉此生。时间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看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打开时间的大门。
读《匆匆》有感
2007年的一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门大致了解《匆匆》这篇课文的内容。这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著作,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比喻为具体的物象,细腻而又生动地刻画出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因虚度时光而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悟,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我读了这篇课文,深受启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我心中,这是一篇人口的散文,本篇主要写了时间来去的匆匆,刻画了时间消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当我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泄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令我思绪万千,这句话在我看来:本是描写的景物,它却暗示了我时光流逝的痕迹,燕子,杨柳,桃花,它们去了,枯了,谢了,都有再来,再青,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不和它们一样,去了就不能再来了。
当我读到于是D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我脚边飞去了。读完这段话,真令人回味无穷啊!作者把时间,光阴都形象化了,真令我有所感悟,本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事物,转化为:能让读者可清楚了解时光的飞逝。其实,时间与我们形影不离,可就在你感觉它时,转眼又无影无踪。
当我读到: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句,仅仅只写了作者的叹息,却令我感到的不是作者的叹息,而是:时间的流逝毫无保留,它时时刻刻都在流逝,是一个人抵挡不住,挽留不住的。叹息无用,如果你在叹息时间的飞逝,就也在浪费光阴,因为你在叹息时,时间也在流逝。
学完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许多,看!我写完本篇观后感,又算过了半小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闪过,这就告诉我们,珍惜美好时光,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和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一定行!如果你少壮不努力,那么就会老大徒伤悲哟!!!
读繁星有感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第1篇】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目送。作者龙应台在散文《目送》当中,通过描述她兒子如何随着年龄增长与她疏离以及描述她与父亲的多次离别,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于人生路上亲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无奈以及阔达。
这篇文章写了其中三个情节:作者送她的孩子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铃声响后,华安背着书包往前走却不断回头看我;华安十六岁到美国做交换生,作者与他在机场送别,眼看他消失在了海关窗口,却盼不到他的回头一瞥;华安二十一岁时,上的正是作者教课的大学,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作者的车。幼时的华安,曾是那么依依不舍地离开母亲上学,在走进校门时不断地回头。那时的他,对母亲敞开心扉,对母亲的依赖占据了他幼小的心灵。可随着他的成长,他渐渐地关闭心灵的大门,尽管母亲对孩子有无限的关爱,可孩子不理睬母亲。随着他头也不回地,毫无留恋地走上飞机,留给母亲的,除了背影,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无奈。
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到这一个阶段,开始对亲人的关心感到不耐烦。在这时候,周围的人或许会痛心,但这是令人无奈的,只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背影渐行渐远。
活在当下,就只存在于眼前的这一刻。现在的我们,回首往事,抽几分钟仔细想想,又是怎样的一番心境?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以为自己懂得那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可在我们做完一件事之后,又总会觉得这样不足那样不满。也许,这就是人生
或许就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第2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读《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渐行渐远。”
最初读《目送》是和妈妈一起,那时候我还读小学,只能在妈妈的讲解中去领会简单的道理,但我知道妈妈的感触应该很多,好几次我都在泛黄的灯光下看见了妈妈微红的眼眶。后来,当我自己一遍遍去读的时候,对书中的内容有了自己更深的感受,读到情深之处自己内心也是一阵翻涌,许多的的回忆在我脑海翻转,很多生活的情节也恍然明白了好多。
“她的眼睛还是很亮,那样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轻时的锋芒余光,还是一层盈盈的泪光。”这段话就让我想到了我姥娘。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姥娘到了老年因病导致语言神经坏死,只能发出“啊”“嗯”这种音节单词,但她的眼睛经常闪着水光,尤其在见到我妈妈的时候更加明显。姥娘格外疼爱我妈妈这个小女儿,每次回家看姥娘,她都会用手轻轻拍拍我妈的头,满眼的慈祥和甜蜜。有时候看见桌子上放着钱,她就偷偷塞给妈妈,还做个噤声的手势,让妈妈哭笑不得。每当离开的时候,姥娘迟迟不肯去睡觉,总紧紧抓住我妈妈的手,妈妈就会轻轻抚摸着她的手背,说她出去一会就回来,晚上回家住,总是哄上好久姥娘才肯去睡。我不知道姥娘醒来后会不会还要找她女儿,会不会因为找不到而难过和伤心,我也不知道她的记忆是否能保存那么长时间,如果这样,我但愿她不记得,快乐也罢,伤心也罢,都在她的脑海里如风飘过就好,就像文中作者的母亲,健忘的不认得自己的女儿,也就没有了思念女儿的伤心和牵挂。
八月份,妈妈的心脏病差点犯了,那几天都不敢开车,去哪里都随身带着救心丸,那绿色的葫芦小瓶对我来说好像魔鬼一样,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居然也会在我的真实生活中上演。妈妈虚弱的躺在床上,我心里是害怕的,但我不想表现出来,趁她熟睡的时候,我偷偷用笔在她脚踝上写下“我亲爱的妈妈要快点好起来啊!”可能是有些痒,她老是用手去抓挠,表情憨厚的很是可爱。休养了几天,妈妈身体逐渐恢复,但医生说不能生气动怒不能劳累,于是一下子我就长大了,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与她顶嘴。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永恒,谁也抵不过时间,从牙牙学语到苍苍暮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没有机会回味,更没有机会后悔。我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虽然我明白他们已开始目送我离去,但我还是要让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
【第3篇】
我来看此花时,很不经意的,花开的并不美,是残缺的;但是在残缺中,我相信着,他原来美好过,或者它的以后会美好的。这是《目送》的代序给我的那种微妙的感觉。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或是对生命的期待。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与父母的分离,那个女人心中好不是滋味;17岁的她的孩子,那个女人似乎不太满意着;面对父母的衰老与渐忘,那个女人甚是心疼;1946年的同学聚会,56岁的那个女人心想着自己对于当年留下的多少不舍.....在时光老人的追赶下,无言的目送着生命的远去,我们开始孤单、寂寞的如同黑夜中独自淋雨的不知名的花。我们跑着跑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消失不见,我们哭泣、不舍,但不得不忘记。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那个女人不知是不是太孤寂,竟不自觉的苦苦追寻着一只叫的让人毛骨悚然的杜鹃;在香港的薄扶林与猴帮还有舞池中,不同的那个女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广州那条迷人的街上有巷子,巷子中的手镯惊艳地让那个女人惊讶;在首尔,那个女人看见的僧人、纸店与台阶.....好愚笨的我,真的看不太懂其中的含义。或许在那个女人想来,其中没有主要内容,又或许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主要内容。那个女人有太多的故事,确实是个极好的文学家。而我却是那么渺小,但我却也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她的经历进行剖析,或许,这是个极度想家的女人。
漫山遍野茶树开花。苍老的父亲在行动上的幼稚,明显是父亲那宠爱的沉淀;母亲那颗天真的少女的心,这是多么可爱的妈妈;坐在轮椅的父亲随着诗句一步一步行走;最后的时刻,在一片内心无边际物的旷野里,那个女人的父亲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天空飘起丝丝细雨,满山片叶的茶树,陪着父亲也会孤单。是啊,人,终会离去,当我们在别人不舍的眼中逐渐的消失,他们无奈、心痛,却也只能把我们送到无人处,与花相伴。
那个女人便是龙应台。这是她所采下的每一个她亲眼“看见”的瞬间刹那,在她采下的同时,她所感受到的稍纵即逝,不断远离。她无奈,害怕,想要用手紧紧抓住,却是一阵冰凉,冷彻身心。她好痛,却也终于放弃,目送美好。
我太喜欢她温柔的语言,从中,我甚至能感觉到她骨子里的温柔似水。我真的难以诠释自己对于这本书的喜爱,一读再读,却也毫不厌倦。可是,朋友说她看不懂《目送》,事实上我也不懂,却总会看到某一处便觉得痛到某一处,,心痛,眼泪欲流。是啊,我们都抓不住时间,抓不住生命,好无奈,只能目送自己认为的美好,但我现在会珍惜《目送》的美好。
读《飘》有感
自从看了《飘》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平等,和谐,友善的息息相关,意识到了他们的重要性。正如书中的内容都离不开一个字“家”,更离不开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书中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感触极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期间,女主人公思嘉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被打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就彻底结束了。她不得不离开家乡选择逃亡。可她对家乡的热爱超过了生命,于是她冒着连天炮火,在枪林弹雨之下偷偷回到了她的家,那片满是回忆的红土地。这片土地对于她来说格外的的重要,那是她生长的地方更是她倾注了感情的地方。即使她又跋扈又无礼,但是在危难之中,她仍是选择了和自己的家乡共存亡。从头到尾她只有一句话,“这是我的土地谁也无法抢走”。现在的我们幸福并且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个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们是炎黄子孙,祖国是我们永远的家乡,给予我们一成不变的保护,反之,我们也应该给予祖国关心爱护,保护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应该学会燃烧自己,把才华和成就献给了祖国,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忠于自己的祖国,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利益着想。
书中所提到的的美国南北大战是奴隶制与自由制之间的战争,战争危害到了无辜的人们群众,双方都抱着必胜的决心,互不相让,最后两败俱伤。而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奴隶制,非裔美国人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受到迫害和种族上的歧视。书中的女主人公思嘉身边也有黑奴,但思嘉非常友善地对待她,她是思家的嬷嬷,是思嘉精神上的慰藉,她与思嘉一同经历了很多,她在思嘉心里十分重要,当那位嬷嬷选择离开时,思嘉更是含泪挽留。而嬷嬷对于思嘉说的话更是无一不放在心上。他们相处和谐融洽,互敬互爱。就如“所有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当今的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脾气性格也各不相同,民族也可能不同。与我们萍水相逢的路人,对于他(她)的过去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地,我们都是地球同胞,人人平等。只有相互尊重,以平等而友善的目光看待别人,才能像思嘉与黑奴之间那样和谐地幸福快乐地生活。
书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启发,不断提醒着我们要具有民族魂,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同时告诉了我们和谐生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第1篇】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首歌是妈妈以前教我的,当时只知道跟“江姐”有关,具体并不了解,但《红梅颂》将我引进了解放前地下党与国民党顽强斗争的年代。
《红岩》讲述了1948到1949年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重庆的地下党组织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斗争。这本书并没有采用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贯穿始终的方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的斗争塑造了许多人物:英勇坚强的许云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病老头华子良……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中,通过生动的细节描述,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出来。
我们今天这群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没吃过什么苦,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蜜罐里。可我们有时还是不满足,嫌父母管得太多,玩具不够好玩,吃的不好,玩手机的时间太少等等。想想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里的革命先烈吧,他们吃的是霉饭、睡的是潮湿地、承受的是皮鞭老虎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那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是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无畏牺牲的精神,成就大事业的高尚品质。比起他们,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为革命先烈们这种坚定的信仰而折服,为他们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的这些美好品质已深深把我打动,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洗礼和净化,让我更深刻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这段岁月已慢慢远去,可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康来之不易,应该加倍地呵护珍惜!在他们面前,我们还能有什么不满,还能有什么抱怨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不仅要向他们学习,也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能一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要迎难而上,学会在绝望中点燃希望,多份坚持就多一份希望!
梅花,在黑夜里,在严寒中怒放,管它“零落成泥碾作尘”,总不屈不挠,永不屈服,退缩。我仿佛看到梅花和红岩先烈们的面容融为一体,以梅之高洁,向英雄们致敬!
【第2篇】
看完罗广斌和杨益言先生共同撰写的《红岩》,心情非常沉重,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小萝卜头。当小萝卜头还只有八个月大时,就和父母一起被关进了重庆渣滓洞监狱,没有幸福的童年,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因为小萝卜头只能到吃剩菜剩饭,所以长得面黄肌瘦,监狱条件又十分恶劣,经常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在他的心中,可能最大的梦想就是渴望看见蓝天,得到自由而已。
和小萝卜头相比,我太幸福了。从小就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吃的、穿的、用的、玩得都不用我烦恼,无忧无虑,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记得六年前的一天,也是我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我光荣的加入了少年先锋队,成为了一名自豪的少先队员。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好久,但我仍然记得那一天的点点滴滴。每当想起加入少年先锋队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就会情不自禁地迸发出最强烈的激动。
我知道胸前的这条红领巾,是由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染成的,我想,这其中也一定有小萝卜头的鲜血,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必须要加倍的努力学习,牢记胡锦涛主席曾经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对我们嘱咐过的一句话:“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现在,开辟未来。” 我们是学生 ,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要向小萝卜头一样的勇敢。
我要在今后学习上更加认真刻苦,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我要在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让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开心快乐;我还要主动地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最大限度的去帮助父母,为他们减轻负担……
我清晰的还记得自己在入队时那字字誓言:“我决心遵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力量。”这束明亮的火把会永远照耀我前行!
【第3篇】
《红岩》,这是一部用血和泪奏响的篇章,这是一本血迹斑斑的红色经典。阅读《红岩》后,在我的眼前一幕幕无数共产党员与特务、叛徒进行着殊死搏斗,激烈的斗争,惊心动魄的场面历历在目……
《红岩》这本书讲述着重庆的共产党与特务惊醒一系列战斗,不仅是武器上的斗争,更是精神上的斗争。渣滓洞中、白公馆里,处处有着共产党员,革命英雄。200多名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旗帜,光辉铸成了五颗金星,在暴风雨中依旧耀眼,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在国民党的腥风血雨中熠熠生辉!
先辈们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在枪口面前也毫不畏惧,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他们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他们坚信党会为人民带来光明!无数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中,我最佩服的是江雪琴——江姐。这位女共产党员,人虽瘦弱,而意志却非常强大。丈夫不幸牺牲,江姐依然能够强忍痛苦,继续完成任务;被甫志高出卖后,面对酷刑,却始终不屈服!在“神仙,也要脱三层皮,骷髅,也得张最老实招供”,这样的严刑下,却始终没有让她开口。她只是说:“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材料!”江姐的十指被钉上了竹签,可她的灵魂没有被钉住,她永远是党的一份子,她永远属于党!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发自肺腑,这怎能不让我们潸然泪下!
每一位战士都是为国家而战斗,我们永远不可以忘记这些战士,是他们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生活!从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体会不到枪林弹雨的可怕,感受不到腥风血雨的日子,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自强,深刻铭记革命先烈为祖国所付出的一切。
“严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是啊,国民党再怎么有能耐却也撼动不了共产党员意志的一丝一毫!和他们相比,我们所受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看到英雄们的光辉事迹,我决定做一个失败面前永不言弃的人,再大的困难总能克服!同时,我们一定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革命先辈的鲜血已经染红了岩石,我们定不辜负他们为我们谋取的幸福生活!不管前方是一帆风顺还是需要披荆斩棘,我始终认为,“红岩”精神犹在的我们,努力拼搏,奋勇向上,胜利就在前方!我愿做一只暴风雨中的雄鹰,搏击着茫茫万里长空,迎接属于自己的黎明!
【第4篇】
从小在长辈们的故事中长大,其中关于共产党革命英雄的故事,关于敌人对地下党员实施的酷刑,令我小小的心中满是震惊,同时对刘胡兰、董存瑞、江姐、许云峰…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充满了崇拜和钦佩。寒假中,我捧读了中国军事文学名著《红岩》,重新回味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狱中,敌人对我地下党员实施酷刑,妄图从他们口中获得机密,并疯狂屠杀我革命志士的故事;许云峰、江姐、成岗、木青竹等共产党员在叛徒告密、敌人严刑拷打下坚持不懈,毫不退缩地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最终击败了敌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在书中,我看到了无数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意志像钢铁一样的江姐、许云峰,沉着稳重的成岗、余新江,为了革命忍受痛苦的华子良等等。尤其是特务们为了从江姐口中套出党的重要机密,将粗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的那一段,我读了不禁声泪俱下,那种刺骨钻心的疼痛简直令人发指!而江姐总是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还有许云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始终坚强不屈,不为所动,他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监狱中用双手艰难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肉体上的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无可奈何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革命者都是没有效果的。书中描写许云峰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其坚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尤其令人难忘: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我将许云峰、江姐临刑前从容告别,英勇就义那段反复读过,每次都令我产生莫名的震颤。我想之所以打动我,奥妙大约就在于它唤醒了我心底那份因生活恬适而休憩未醒的憧憬,那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永恒的奋斗之梦。
掩卷思量,我又满怀兴致地百度了《红岩》的背景资料。
【第5篇】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既是一部经典革命小说,也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和杨益言 。
在作者的笔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物 ,像许云峰,江姐,他们是那样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再如那阴险狡诈的徐鹏飞等。国民党特务的凶残更衬托出了共产党员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他们可以想尽一切办法用残忍的手段去折磨,残害共产党员,但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决心还是让敌人折服了。
江姐,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让我钦佩不已。在看到自己的丈夫彭咏梧被敌人杀害,头颅被高挂在城头上时,她的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又想到当时的局势,便很快的调整好自己,将自己的悲痛隐藏到内心深处,并要求到丈夫生前工作的地方继续战斗。但不幸的是,因为可恶的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我还记得当敌人用竹签插入她的手指缝中时 ,她坚强的说:“严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看到这句话时,我发出了感慨。平时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就会轻易地打到我。遇到难题时,我不会去自己动脑,认真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却只想着去问老师。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好的,我应该学会去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刘思扬,对革命也是坚贞不屈。他出身于富贵人家,却为了革命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不怕吃苦,追求光明,这种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
许云峰,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便投身革命。1940年,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由于叛徒的出卖,1940年4月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许云峰始终大义凛然。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他都是没有效果的。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于是,许云峰变从容就义了,年仅33岁。
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多少革命者舍身报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以史为鉴 知千秋盛衰兴替 ——读《史记》后感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套这样的书《史记》,在父母的指导下,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些,在我的印象里,那是多么枯燥而晦涩难懂的书啊。后来很长时间,我的目光都不敢碰触它。直到有一天,我重新从书架上取下它。因为要查一个资料,我不得不又一次翻开,我的眼睛只在书上扫视了几分钟,就忽的发现,我已经被吸引住了。
首先它的真实性,客观性。原来我所了解的大多都是通过看影视,小说等,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或好或坏的历史人物,他们经过编者的再创造,加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比如秦始皇,之前他在影视里的一直是个暴君的形象,仅统治数年就灭亡。但是史记里,却记叙了他的历史功过,政治上有作为,有创新,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又采用了极端暴虐的刑法,这正是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实的人物。还有项羽,原以为,他就是一个鲁莽,无智慧,有勇无谋的壮汉,但是,看了史记,才知道他也有善的一面,也有才华,所以才能聚人气,成就霸业。虽然他最终失败了,可是他的不屈不挠的气节广为后人传颂。难怪后来的大词人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次,史记的语言很有特色,线索条理。虽然记叙的是史事,人物繁杂,事件频繁,但是脉络清楚,关系分析得很清晰,紧凑。所以我看的时候,经常会急于知道后文而迫不及待的读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鸿门宴,它描写的气氛相当浓烈,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史记的另一特色是历史人物之全面,不仅有帝王将相,还有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学者,游侠,医者等各类人物,他们各具特色,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突出,却又不虚构虚夸,正因为如此,就更加吸引人去看。
但是,从文中也不难看出,作者是有情感倾向的,比如,他对帝王将相,基本是客观叙事,而对下层劳动人民却又透露出一种情感,有同情有赞扬,有肯定有表彰。如陈涉世家》,陈涉本不是帝王将相,却把他编入本记,为他立传,这充分说明了作者的情感立场。而这种情感也会影响读者,使读者与人物命运相呼吸,产生共鸣。
《史记》的特色很多,读的越多,越能发现它的价值。有人总结: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而鲁迅先生评价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实在叫绝。
人性之美 ——读《边城》有感
“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得上他沈从文《边城》高呢?”——汪曾祺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小说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边界茶峒交界那如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如黑燕的瓦屋,如天擎的白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灵水秀、天地和谐的风俗画。以至于“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条小河中,蜷伏于一条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如此美的乡土定然养育了美的人物,小说同样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人物。阅读此书,我似乎与三位主人公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回眸,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船总,在川湘交界茶峒这个地方无人不知您,您有一副豪爽的胸怀,一颗仗义疏财的仁善之心,有一种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美德,在此地一提起你们爷三,无人不竖大拇指,您自豪吗?”
“我在此地结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因此我做事问心无愧,也不忌讳这是自夸。不过你莫说‘三人’,因为我的大儿子天保已经——已经死了。而且二儿子傩送至今也没回来,这使我太痛心。这都要怪翠翠他爷爷,不,也许不全是,但定与他有关。”船总伤心地说。
“不要太难过,凡事都要看的开些,人生道路难免有风浪,可绝不能让阴云永远遮住太阳,毕竟晴天是多的。”
……
“翠翠,想你爷爷了吧?”
“我自幼是爷爷养大的,爷爷对我亲情无限,为我担忧,对我关怀备至......他性格直爽,人人也都知道他的正直。我的好爷爷,可是他--他却永远离开了我。”
“不要太伤心,现在有杨兵马帮你,长大了总归有一天要独立,要离开爷爷,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因为--因为我还要等二老。”
……
“傩送,你秀拔出群,做事细腻,长得像岳云,但冒犯问你一下,你可别不高兴。”
“问吧,没事。”
“你还会回去吗?”
“唉,我不想回去了。毕竟哥哥的死这件事有关,我忘不了哥哥......再说我已经答应了山寨中团总的亲事,若回去我与其成亲又忘不了翠翠。如此既对不起翠翠又对不起大哥,也许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
三个人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一丝忧伤的气息,但三人的正直善良、善良可爱、细腻淳朴又让我肃然起敬!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淳美的乡土养育了纯美的人,为什么上演了却是一出令人断肠的悲剧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军神》这一课,文中的刘伯承让我深受震撼。
《军神》这篇 文章主要讲了刘伯承战斗中右眼负伤,冷静的去医院求治,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术中忍受剧痛却一声不吭默数倒数,术后赢得德国军医赞叹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及超凡的毅力所深深打动了,我原本不敢想象在做手术时不用麻醉剂所承受的剧烈的疼痛,还一声不吭,默默地数着刀数,如果换了我,我一定早就疼得叫得嗓子都哑了,更别说默不出声和默数刀数,同时,刘伯承的这些举动让人深思:去外国人开的诊所,虚报姓名是为了不暴露身份;拒绝使用麻醉剂时为了今后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手术中默数刀数是为了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而不昏迷,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快治好病,重新返回充满硝烟的战场为中华名族的解放事业奋斗。
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令人佩服,而我们身边确没有像刘伯承一样的人,有的同学擦破了皮就哭,还有的同学摔倒了就不上体育课,更有的同学就扭了一下脚就下课不出去玩,我也一样冬天的时候不愿意起床去上学等等。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成了温室里面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遇到这种情况,我真想问问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难道就那么脆弱?从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那种坚定的意志,超凡的毅力都去哪了?
梁起超先生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才能富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要像刘伯承一样,不被困难所打倒,意志坚定,永不退缩,刻苦学习。这样我们才能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肩负起建设祖国重任,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
忘不了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窜前夕惨无人道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歌乐山大屠杀,二百多个英雄啊?在重庆解放前夕,恨饮枪弹。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 书中那一副副真实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壮地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革命先烈在白色恐怖下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史实,展现了他们敢于牺牲自我的乐观主义精神。
最感人的还是江姐的事迹。她的丈夫牺牲后,谢绝党组织照顾,坚定地表示:“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后因叛徒出卖被捕,陷入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用种种酷刑折磨她,要她交出组织关系时,她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她还组织狱中战友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狱中斗争。
还有罗世文、杨虎城、陈然等先烈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他们这样无怨无悔的忘我牺牲是为什么呢?我深深思考着,突然想到烈士们豪壮的诗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把这牢房坐穿”、“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中华永太平”、“作茧自缚非夙愿,碧血丹青换中华… …”。
啊!我想到了,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换来了新中国!一首首,一句句深深震撼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
《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它领着我们热爱中华,保卫中华,领着我们奔向世界科技的尖端,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同学们,相信吧,在东方的土地上,《红岩》精神将放射万丈光芒,光照千秋!
益阳市桃花仑小学四年级C200班黄子骏
今天我们学习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我读后,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与触动。
故事很短,内容也比较简单。但字里行间仍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宽容,让我的心温暖许久。第一件事是作者的奶奶已年迈,在商场一位阿姨为她推开大门,直到这位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点点滴滴现真情,那位阿姨真有爱心啊!这不仅让我想起离娄下的一句名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啊,只要我们把别人的亲人当自己的亲人那样看待,对老人尊重,对幼儿关爱,将会多么美好。
第二件事是作者陪母亲去输液,可前来接待的是一位实习小护士,小护士动作生疏人又紧张,作者的母亲连队被扎了两针都没成功,还鼓起了青包。这位母亲不但没责备,反而还忍住疼痛,和颜悦色的宽慰鼓励小护士。小护士终于成功的扎下了第三针。我也有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读书,她也将由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这位母亲的话让我听后回味无穷。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今天你是强者,明天可能就是弱者;现在你是服务者,以后就可能是被服务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角色转换,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最好先去那样对待别人,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将心比心,这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大声唱出心中的渴望《让世界充满爱》: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在这缤纷的世界里,你理解我信赖,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四年级:黄子骏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低回婉转,像是在诉说危机到来,战争即将爆发这边是我最喜爱的文章冬不拉。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过近两百篇的课文。有些风景的,写人物的,写故事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可我最喜欢的文章,便是冬不拉。
第一次读冬不拉,我便被王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课文讲的是:有一只瞎熊,伤害人畜。王子不顾人们的劝阻,毅然决然的与瞎熊战斗。不顾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王子与瞎熊同归于尽
有人会说:王子真傻,白白丢了自己的生命。可我不认为。王子的精神是伟大的,为我们做出了英雄榜样!真不愧是王子,太棒了!
王子不顾危险,勇敢地与瞎熊搏斗使我内疚万分。我,一个男子汉,作出了榜样了吗?连考试都怕,没有一点自信心!与王子比起来,连个蚂蚁都不是。
王子设计为人的精神被人们赞扬,他会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也会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报效祖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我喜欢王子,在于他的奉献精神。也许冬不拉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是体现了人们思想的期盼。
在我们身边,不也是有这样的人吗?在严寒酷暑下,清洁工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在清洁卫生,打扫街道;邮递员为各家送着报纸,也不舍得喝口水,又去送报了这些人,不也是我们的英雄吗?
王子啊,你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五年级:1004181034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姥爷》有感 (7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窃读记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