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忠与义_《水浒传》读后感 (500字)。

中国四大名著,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很多人只是为了看电视剧而看的四大名著,却没有在看的过程中思考过,读名著在个别情况下,比看名著的电视剧更能吸收知识!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有不同的读书感悟。那么,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忠与义_《水浒传》读后感 (5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一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打破辽军,最后消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对自己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球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助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现在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只得用生命去奋斗。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水浒传》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知道“忠”和“义”,希望大家都去阅读这本书。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忠与义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罪恶,以及好汉们追求的“忠义”是所谓的愚忠。

这本书大致讲了:一百零八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最终这些骁勇善战的绿林好汉们都不得善终!

作者施耐庵在书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四大奸臣以及听信谗言的宋徽宗等形象。这本书对于人物的描写得十分生动,感觉有血有肉。好汉们各有不同的性格,语言描写也十分出色,故事的描写也是环环相扣,很自然的引出下文,非常真实。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浪子燕青了。他“忠”——对朝廷忠心耿耿,同其他好汉一起为朝廷平息叛乱;对主人“忠”,在卢俊义有难时帮助其脱险。他“义”——对朋友从来都是很好,一直为朋友着想,一身本事,无人能比,相扑更是天下第一。黑旋风李逵在梁山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他虽是三十六天罡星之末,但十分机智,他协同其他好汉平息平息叛乱之后,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燕青这样的人物,不得不让我钦佩!

我觉得:要想不再“逼上梁山”,要想改变自己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才是农民起义的唯一出路。

忠 义——水浒传读后感


令我印象最深可的是忠 义两个字。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

《水浒传》读后感800字:“忠”“义”


初读《水浒传》大概是儿童时代那份对漫画与五彩卡片的执着吧,再读《水浒传》却是因心中充满了对“忠”“义”的向往与憧憬。

是什么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什么让豹子头风雪山神庙?又是什么让武松血溅鸳鸯楼?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那一夜我与林冲一起彻夜难眠。是的,林冲无意杀人,武松亦无心血拼。只是这黑暗的社会宛如注满了铅一样沉重,直压的英雄们喘不过气来,官逼民反!那就反吧!所谓的大宋王朝究竟还剩下什么?六贼的狼狈为奸?圣上的荒淫取乐?腐朽的王朝笼罩下的社会表面是一潭平静的死水,实则暗流汹涌。社会使然,注定了要出英雄。

我喜欢施耐庵浪漫多情的开头,洪太尉的"弥天大祸"赋予了梁山好汉一个"必然"的造反的身份。既然老天不公,让我们落草为寇那就大干一番事业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毛泽东曾说过:读不完《水浒传》的人不是中国人。或许有些夸张,但“忠义”的概念,确实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或许真的是不打不相识吧,犹记林冲秦明酣战关胜,难忘小李广月夜射灯,当读到张清日不移影一连败退梁山一十七员大将更是拍案称快,梁山真可谓人才济济了。水浒传前一百回(大聚义)是为了义展开的在这里是老先生塑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无论是谁,不管你是教头统制还是乡绅小吏,或是开酒店的、杀猪的抑或打劫剪径的鸡鸣狗盗之徒,在梁山都可以各施所长各尽其职。真个是相貌语言各有别,忠诚信义并无差。众兄弟更是盘踞八百里水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

到后二十回,更多人认为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不少人开始批评宋江,说他用兄弟的生命染红了一袭官袍,说他投降的可耻,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还有“宋江投降主义”的罪名。但我觉得宋江固然有些天真,却不至于可耻到出卖兄弟的地步,梁山好汉曾南征北战多时,不论是高汤州,祝家庄,还是东平府东昌府,宋江都没有占领,只是攻陷之后退兵,并不是宋江没有战略眼光,而是忠心!替天行道的大旗不倒,方有四方豪杰相投,“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只因宋江要让天下人知道,梁山好汉忠心可昭日月!这也就是宋江没像田虎、方腊那些个草头天子一样南面称孤。只是宋江忠心放错了年代,起码他没遇到赵匡胤那样的皇帝,只摊上了爱玩乐的君主。这是宋江的无奈,也是梁山好汉的悲哀。征辽、征田虎,平王庆、方腊,可怜一百单八将只剩二十七人,枉死的豪杰没等到加官进爵的一天,心中一份莫名的悲哀油然而生。或许李俊、燕青比较明智,大局已定便浪迹天涯。

可惜梁上好汉精忠报国,最终得善终者寥寥无几。山岭崎岖水渺茫,凌空雁阵两三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卢俊义坠江而亡,宋江端起毒酒一饮而尽。临终前还找回李逵同受恩赐,一腔热血也随生命而终结。廖儿洼的荒坟边,又添吴用、花荣两具白骨,不得不使人潸然落泪。一曲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悲歌,就这样陡然曲终了。廖儿洼也好,水泊梁山也罢,传唱除了挽歌,还有不朽的传奇。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2024:论水浒传的忠与义


水浒传读后感2000字2024:论水浒传的忠与义

小时候读水浒传,认为其中的好汉,都是忠义的化身。行者武松为兄报仇,血溅鸳鸯楼是忠义;花和尚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岭是忠义;小旋风柴进接纳各方壮士,门招天下客是忠义;就连最后呼保义宋江,为不使李逵造反而落个坏下场,同饮药酒魂聚儿洼也是忠义。而现在,作为生活在现代法制社会的我,作为一个我即将踏入社会的中学生的我,重读《水浒传》后,我对之前的印象发生了极大的逆转。

一、性格成败男儿

就拿李逵来说吧,很多人认为他至忠至孝。忠,对宋江忠心耿耿。孝,对他的老娘孝心至纯。所以很多人将他作为忠义的典范,我却不然。我敬佩他对宋江的忠心,从始至终不离不弃,还常常挺身而出。但我一直为他感到可悲。特别在跟了宋江之后,频频做出令梁山泊众人头疼的事。手握双斧的他在沂岭大杀围观的庄客、士兵与百姓;在扈成已经投降的情况下,火烧扈家庄、一个不留;他还把朱仝心疼的小衙内活生生劈成两半,小孩无辜又碍着他什么事了,以至朱仝与他势不两立,怒称梁山泊上,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宋江经常在千叮万嘱的情况下,为他擦屁股。这算什么?他就是个麻烦!而一桩又一桩的血淋淋的屠杀事件,令人胆颤心惊。如此大开杀戒,可见他对生命的漠视是令人发指的。如果你当时在场呢?别以为这与你无关,这些血腥的事件,现代也有。例如最近临湘火车站7.23杀人碎尸案。令我们感到恶心的是碎尸的案情,恶心的还是李逵创造的血山尸海。他,一个完全不受控制的人,一个杀人狂,杀人不眨眼的魔君。而这些麻烦之后,为什么宋江仍然能容忍,无辜的生命,谁来主持公道。梁上泊上,替天行道,还不是就是哥们义气?

大家说他纯孝至天,而我认为他并未尽孝。他娘的死,完全就是他自己造成的。若不是他在黑暗的丛林里留下独自瞎眼的娘,娘又怎么会被老虎盯上呢?若不是他寻水要绕两三个山脚那么远,老虎又怎么会有可乘之机呢?

李逵忠,对谁而忠?对宋江忠,对宋江所忠于的大宋皇帝而忠。而他,竟可以说出晁哥哥做大宋皇帝,宋哥哥做小宋皇帝的话来,这难道是忠?李逵义,对谁而义?对百姓义,对天下人义。若说他为一个义气之汉,恐怕那些无辜被杀害的人,在只能九泉下含恨而去了罢!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岂能为忠义的代表?

最为可悲的是,就算他一直跟在宋江身边,然而最后仍被最为尊敬的宋哥哥毒死,真是叫被卖了还替人家数钱。所以,我们也不得不去挖掘、论证这整伙备受争议的水浒人物。

二、忠义成败水浒

我认为,归根结底并不是某位奸臣的弄权(当然也有一部分),而是所谓的义气与动荡社会共同的结果。也是一帮汉子对义气的错误的诠释。何为义气?以仁为本,以关爱生命尊重法律为义气之基。而水浒梁山好汉的义气里面,充斥的完全是非理性的哥们义气,金钱关系,诉诸暴力。

你看,水浒传人物为何要将秦明,李应卢俊义等人的住宅暗地里烧毁呢?还不是他们不想做称霸一方的草寇?况且秦明、卢俊义也正因为此一家老小尽数被害,他们得知后,难道真的只是像施耐庵才子所描写的那样,怕他们不过,上界星辰合契所以纳了这口气?俗话说,国破,家亡。一个血男子家没了还能忍气吞声?使他人丧家的人,那你们的义气,何在?

你看,为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也同样用抢来的黑钱贿赂宿太尉,李师师。且那些宴席,岂不就成为了俗称的公款吃喝?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前边宋江的部分,不难发现他是一个经常给他人小恩小惠以联络关系的。但可笑的是,那个频频受他好处的张文远,还不是暗地里与阎婆惜勾搭成奸?这也不得不让我们质疑这金钱的作用了。

你看,这一伙伸张正义的好汉,在劫法场时梁山泊17个头领连李逵,除了刽子手与士兵,还不是像砍麻一样屠杀百姓?当下去十字街口,不论军官百姓,杀的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梁山泊众人劫客商,那些人看到这么大声势就跑了;林冲未入伙前找陆谦报仇,冲出陆谦空空如也的房子,只见街道两边邻舍门房紧闭;李逵在沂岭大开杀戒时,围观百姓只恨爹娘没多生两只脚。这种残酷的森林法则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也逐渐演变成了现代谁的权力大,谁就是真理的潜规则。结果就是百姓在冰火两重天内,被草寇滥杀,被吃人的官司冤杀。而好汉们仍然继续着伸张正义,为民除害。此时的我,除了冷笑,又能做什么呢?

你看,这些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一时的哥们义气也直接埋下了内讧的结果。征方腊一战,阮小七觉得好玩竟穿上了伪龙服,带上伪龙冠儿骑在马上玩。王禀、赵谭觉得这样做会触犯国法,也是气他的不正经样让他脱下来,然而阮小七竟破口大骂说,若不是宋公明,他们的驴头早被砍下来了,还说他们是来抢功劳。虽然这二人不是水浒人物之一,但他们确实是为阮小七好。正所谓好心当成驴肝肺,说的就是他们。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水浒人物,以自身为中心判断他人对错的性格特点。

各位熟读水浒的看官,此时你还会认为他们是忠义并存的好汉么?忠,对谁而忠?义,对谁而义?正义,何为正义?是非,何为是非?千百年的历史从古沿今,从未告诉我们是非,只留下弱肉强食,成与败,生与死!有一句话,我觉得贯彻古今:想法决定做法,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少年,我觉得我们不能默然地接受水浒传好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毕竟这些古代特有的东西,将会对我们的心灵有害。我们,应该学习水浒优之处,而牢记不去逞水浒莽气,不冲动、不讲非理性的哥们义气。从我做起,做有现代化法制精神,人文精神的好少年!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忠、义二字


《水浒传》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忠、义二字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奉“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水浒传》之“义”


我最喜欢读《水浒传》这本书了,小时候看“小人书”;上学了看电视连续剧;现在我却见到《水浒传》原著更加爱不释手了。《水浒传》这部小说,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水浒传》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传》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他们有的义气深重、性格耿直;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人人都是以“义”著称的英雄好汉。

在《水浒传》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书写。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李大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舍生忘死。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朋友讲义气,那只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国。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水浒传》就是义气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气神能够长存于世,永不衰败!

读忠与义_《水浒传》读后感500字_五年级有感范文


《水浒传》一书讲述了一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打破辽军,最后消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对自己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球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助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现在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只得用生命去奋斗。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水浒传》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知道忠和义,希望大家都去阅读这本书。

相信《忠与义_《水浒传》读后感 (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水浒传读后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