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狼牙山有感350字

读狼牙山有感350字

读《少年犯》有感350字。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少年犯》有感35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妈妈啊!妈妈啊!看看我吧……”这撕心裂肺的歌声,来自少年犯小虎面对铁窗生活而发出的绝望的哀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少年犯》一书,书中的情节一次又一次地揪我的心,泪水一次又一次地从我的面颊流淌下来……

在小虎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谁也不要小虎。小虎被迫离家出走,饿了,吃点剩饭,困了,露宿街头。小虎就这样靠别人的施舍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看看小虎,想想自己,泪水再一次模糊我的双眼。我们都是同龄的孩子,本该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可对小虎来说,得到的却是妈妈的冷待,爸爸的辱骂。最终,小虎结识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误入歧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更令人可恨的是,在小虎被关进少管所后,家人竟一次也没有去探望过。我简直有点儿怀疑,小虎是他们的儿子吗?

读着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要问,小虎的悲剧是谁之过?又是谁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的?自然,教唆犯该受惩罚。然而,那些遗弃孩子的父母难道不该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吗?不然,少管所就还会不断出现王小虎、张小虎、李小虎……这时,我的脚步越发沉重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少年犯观后感(读后感范文)


【第1篇】

星期三的晚上,因学校要求,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一场老电影《少年犯》。

电影开篇镜头是一台警车,拉着新进少年犯来到少年管教所。车中的一个孩子,往车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亲在追逐他的车。镜头跟着母亲和妹妹走,妹妹从人行道跑到车道,从车道跑到人群中,接着绊倒了,举着伞过往的人们淹没了他的妹妹和妈妈,这个车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头。远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声,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的细雨。这个镜头显得十分悲伤,我在想:或许,这个孩子的心一定很痛,他或许在流泪。

这电影中最突出的是方刚。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社会的流氓。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睡觉。同学好心叫醒他让他注意听讲,可他一醒来却是一拳将同学打倒,并且使老师的眼镜打飞,公然与老师对抗。队长为此打了他一巴掌,而方刚却借此谎称自己吞了剪刀,想制造混乱,伺机逃跑。但是,他良心未泯。他看到队长们一直鼓励他,抢救他,最后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这部电影使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社会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因犯错而进入了少管所而受管教,但是为什么青少年知道法律,仍出来做错事,从而走上悲惨的道路。我想,也许是家长的教育的不足,也许是自身对自己已经完全放弃,对一些不能接受的事实而低头,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这部电影启示我们:我们要知道法律,我们不能辜负家长们的期望,家长们也应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教坏孩子,不能使这些祖国的花朵凋谢,我们面对种种的不公平也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美好的生活等着我们。

【第2篇】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电一影--------《少年犯》。它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少年犯》主要讲述了少年犯在少管所内的生活的一些场景,以及管教员和报社记者对少年犯们的良苦用心。

电一影中有关教育我们的情景很多。像警察叔叔在评价一个做出玩具的少年犯时,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一双手!”是啊。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不能像现在一样去劳动赚钱生活呢?难道只有去偷盗才能养活自己吗?如果只想着去偷,去抢的话,那反而会使自己活得更累,更提心吊胆。

在一个个少年犯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不但要养育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他们,并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决不能过分地去溺爱他们,当然更不能对他们的一切不闻不问。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千万不要认为他已无可救药,任其在社会上去游荡。作为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错误的后果,鼓励孩子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我想“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少年犯中,一个少年犯靠着自己的努力,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出少管所后还考上了大学。在演出时,一个个少年犯如健康成长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编的歌舞,深情的演唱,透射一出了他们青春,无尽的才华。他们那种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气,通过他们唱出的每一个歌词,跳出的每一个舞姿感动了在场观看的所有人。看着他们的面庞,看着他们的身影,难道人们就愿意这样放弃他们吗?难道大家就不想做点什么吗?我相信,只要我们不鄙视他们,并能够宽容地去接纳他们那些受伤的心灵,他们一定会树立起信心,重新做人的。

与影片中的少年犯的经历相比,我们是幸运中的宠儿,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老师把我们带进了有益知识的海洋,社会给我们营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对如此的恩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失望呢?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社会,父母和老师————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3篇】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电一影--------《少年犯》。它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少年犯》主要讲述了少年犯在少管所内的生活的一些场景,以及管教员和报社记者对少年犯们的良苦用心。

电影中有关教育我们的情景很多。像警察叔叔在评价一个做出玩具的少年犯时,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一双手!”是啊。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不能像现在一样去劳动赚钱生活呢?难道只有去偷盗才能养活自己吗?如果只想着去偷,去抢的话,那反而会使自己活得更累,更提心吊胆。

在一个个少年犯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不但要养育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他们,并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决不能过分地去溺爱他们,当然更不能对他们的一切不闻不问。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千万不要认为他已无可救药,任其在社会上去游荡。作为家长,应该向孩子说明错误的后果,鼓励孩子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少年犯》就如一面镜子,把我从里到外照得透亮,让我明白人生该怎样来珍惜,明白人生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想“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少年犯中,一个少年犯靠着自己的努力,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出少管所后还考上了大学。在演出时,一个个少年犯如健康成长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编的歌舞,深情的演唱,透射出了他们青春,无尽的才华。他们那种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气,通过他们唱出的每一个歌词,跳出的每一个舞姿感动了在场观看的所有人。看着他们的面庞,看着他们的身影,难道人们就愿意这样放弃他们吗?难道大家就不想做点什么吗?我相信,只要我们不鄙视他们,并能够宽容地去接纳他们那些受伤的心灵,他们一定会树立起信心,重新做人的。

与影片中的少年犯的经历相比,我们是幸运中的宠儿,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老师把我们带进了有益知识的海洋,社会给我们营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面对如此的恩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失望呢?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社会,父母和老师————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4篇】

今天,我在妈妈的“诱一惑”下,观看了《少年犯》这部影片。

《少年犯》这部电影是一部老影片了,于1985年上映。这部影片的少年犯都是由上海少年犯管教所里的少年犯主演。所以都十分真实。它(《少年犯》)主要讲的是少年犯方刚、肖佛、沈金明等被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囚车上还坐着一位40多岁的女记者,她是《社会与与家庭》杂志的记者谢洁心,出于社会责任感,她正在进行一次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谢洁心从沈金明的事例受到启发,写了评论文章,呼吁对失足青少年不要歧视,更不要嫌弃。文章发表后在少年犯中引起强烈反响。可她万万没想到,就在此时,她自己的儿子却因流一氓罪被捕。她由于忙于社会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自己吞食了这个苦果,更加痛切地感到肩负挽救失足青少年的重大使命。

在这个影片里,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肖佛。他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因为家庭的抛弃,所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七岁就无家可归,因被一些小混混教养,成了一名小偷。试问,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呢?是父母的不关心,一个七岁的孩子就到街上去乞讨。七岁啊,还是那么花一样的年纪,就无家可归。要是别人的孩子,此时还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愉快的成长,而他,却得自己到外面打拼,真是太可怜了!他,渴望一个家,可是没有人给他,只是一味的伤害他,使他对父母失望了,再也不想要一个家了,只想简简单单的活着。

再就是沈金明。其实他是一个好人,只是因为一念之差成了人人唾骂的坏孩子,到后来,由于少年犯管教所的教育,考上了大学。

这一部电一影让我知道了千万不要做坏事,这样,我的亲人会对我十分失望的。

【第5篇】

这个学期,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少年犯》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一影。它主要讲述了少年犯看管所内的一些生活场景,以及工作员和报社记者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电影开场是一辆警车,载着新进少年犯来到了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少年管教所里,方刚和几个男孩打架,看着这混乱的场面,我们不禁为少年犯们的暴力行为感到恐惧。记者谢阿姨忙于在少年管教所教育少年犯,而在家里的儿子,不听奶奶的教导,从而走上了少年犯的道路。

最让我难忘的是亲人们探望日的表演,让我难以忘记那首歌:“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紧不住泪如雨下……”台上歌手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台下的家长们听得泪流满面,我深深的被感动了,同时,从方刚吞剪刀的事件,让我体会到其实少年犯们是非常想念父母的。

当谢阿姨得知家里出事后,急忙赶回家,看着儿子被关进警车里,警车开往少年管教所,那一刻,儿子后悔莫及的表情,谢阿姨是多么的痛苦啊!

与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幸运的宠儿,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老师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海洋,生活得比小鸟还要快乐,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同时我真心希望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能够改过自新,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我们一定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否则,做错事情就会后悔莫及。

读《陆犯焉识》有感


中国式的幸福

---读《陆犯焉识》有感

前天好友推荐了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推荐理由是她今年看过的众多小说中形象最为深刻的两部之一,读完之后感觉很心酸,为人性和人的命运唏嘘不已。

我已经很久不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对于自己的”堕落”我毫无办法,只能放任自流不去触碰到内心的烦躁,不强迫自己看书。这一次我仍然心情忐忑,怕自己不能安静的读完,怕辜负好友的一番心意。

网上看了才知道这部小说是最近很火的张艺谋的大片《归来》的原著。前一段偶然看见电视里一段宣传片,是《归来》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车站隔着人群分别的情景。自己不追星,不追片,但陈道明和巩俐是我喜欢的两位大师,他们精湛的演技让那副画面直透我心底,触动心里某一个柔软的角落,久久不能忘怀。

当天早早的吃完晚饭,洗了澡,一个人关上卧室的门静静的捧着手机看起来。

开篇嗅到的是张爱玲式的旧上海气息,因为喜欢张爱玲的文字那样的充满苍老感的繁华对自己十分有吸引力。于是一开始自己就被陆焉识、恩娘、冯婉喻给吸引住了。

夜以继日,终于花了一天两夜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把小说看完了。这就是自己曾经的看书风格,碰到一本对自己口味的书不眠不休也要把它看完,否则犹如百爪挠心样难受。当然这样的过度消耗,让自己像中毒一样深陷小说中。甚至短暂的睡眠中还做了于小说相关的梦,梦到了冯婉喻安静的眼神和笑容。

很奇怪,触动我最深的除了西北荒漠劳改犯的饥饿描写外,不是陆焉识突然醒悟的爱和归来之后默默的陪伴,而是两位女性角色恩娘和冯婉喻的命运。

恩娘无疑是封建家长的代表,为了巩固在陆家的地位把自己的侄女冯婉喻硬塞给陆焉识为妻。她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结婚八个月就丧夫,差点被送回娘家,凭借“超凡的哭功”感动陆家未来的当家人留了下来。二十四岁就开始的寡居生活扭曲了她的性格,事事都与自己的侄女、儿媳争风头,甚至还争继子的宠爱。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影子,尖酸刻薄看不得儿子儿媳恩爱。她的人格遭到了扭曲,也让人心生厌恶。然而她对人对世事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她说陆焉识是“没有用场的人”“老早呢,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里不龌龊,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场的人都是有点下作的。现在看看,没用场就是没用场。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的人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发明那种机器,中国人呢,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一个女人把人和世事看得这么透彻,是无奈的叹息。同时,她也是一个会精打细算,有超凡持家本事的女人。她凭借这个本事在陆焉识去重庆的战乱日子让一家五口人都平安生存了下来。在陆焉识从重庆回到上海为了找到工作不得不想法宴请凌博士的时候,靠着在黑市上挨冻多日的置换凑齐了四冷六热的一桌拿的出手的家宴。而在凌博士没有赴约之后,她又用那一桌经过加工的菜宴请了接收日产的大员,并且拿房子抵押换来金条贿赂他们,保全了陆家的房产。可是这样的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是得不到幸福的,她的结局就是在陆家房产无法保全的时候因为想不开突发“心脏病和其他一切不清不楚的大小毛病”离开人世。

刚出场的冯婉喻被称为年轻版的恩娘。她在姑姑的安排下第一次见到陆焉识,听说他十六岁就读完高中,十八岁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大学“脑子就是一部印刷机器,读进去就给他印下来了”的时候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而一见钟情。由此猜测她对于恩娘的安排一定是满心欢喜的,虽然被她视作神的丈夫因为她是被硬塞给他的对她十分冷淡甚至抗拒。让她洞房花烛夜独守空帐,新婚五天即出国留学,在美国与除了与望达相恋之外还有一个红粉预备队,在重庆与韩念痕同居。所有的种种不公和背叛冯婉喻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可是她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圈在爱的牢笼里,并没有感觉到对她的不公,也没有因为不公而心怀怨恨,变成一个怨妇。这样的结果除了她对陆焉识深入骨髓般的爱,大概要感谢她的安静、隐忍和韧性。这些特质大多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共同特征,不同的是冯婉喻多了一份安静。正因为这份安静让她获得了比其他同时代中国女性更纯粹的幸福。她用一生去爱着那个人,不管他对她做过什么,不管他是否履行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她没有成为依附的藤,也没有被困难击倒,靠自食其力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更可贵的是,自始至终她都心怀有爱。一个女人能够一生都相信爱情,都爱着一个人,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中国一个女人要想获得婚姻的幸福,隐忍、韧性恐怕是必不可少的。男女平等喊了若干年,可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平等过。当婚姻出现问题,女人由于心软,不想伤害到孩子,以及来自社会的种种无形的压力,往往选择的是打碎牙往肚里咽,以此来获得中国式的婚姻幸福。

而冯婉喻的幸福其实来自她内心的安静,爱一个人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不管是曾经陆焉识的“微笑着在场”,还是后来幡然醒悟的爱,她只活在自己爱的世界里,一个人苦,一个人累,一个人寂静的幸福。

陆焉识的创作原型是作者的祖父,也就不难理解陆焉识从不爱到爱的突兀转变了。他归来了,很难想象若冯婉喻没有得老年痴呆故事该如何继续。在某种程度上说后来什么都不记得了的冯婉喻才是真正的冯婉喻。她可以破口大骂,掀翻桌子,随心所欲的脱掉所有的束缚,当然这些都是在“什么都不记得”的掩护下,否则恐怕归来的陆焉识也无法忍受,表面的幸福也没有了。中国有很多表面幸福的家庭到了老年都是女人越来越固执,越来越不可理喻恐怕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这种中国式的幸福曾经是靠着女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忍让换来的,怪只怪男人老年的退让包容来得太晚一些了。

读后感350字:读《少年刘胡兰》有感


含着眼泪,我又一次读完了《少年刘胡兰》这个故事。闭上眼睛刘胡兰牺牲的那一刻深深震撼了我。

她为了战斗的胜利,埋伏在草堆里,被火烧着了也纹丝不动,最终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假如是我们,做什么事都慌慌张张,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哭鼻子,不想办法解决,难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就是这样勇敢、坚强的吗?

我们怕艰苦,冬天,上学迟到还向老师列出各种理由;被老师选入田径队参加训练,怕吃不了那份苦,干脆让爸爸妈妈找老师说出几条理由退出。总之,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自己看成温室中的花朵了。假如按这样的生活方式去成长,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也面临与刘胡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会怎样去做?

我相信,跟我同龄的人,读了《少年刘胡兰》后都会跟我一样,感受到的绝不会只有那么一份感动,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后的人生,我们应该怎样走下去才能不辜负于祖国,不辜负这个时代?!

读陆犯焉识有感


读陆犯焉识有感

昨天读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终于让自己跟随书中的陆焉识,走完了他坎坷多舛、悲情沉重的一生。

其实读到小说的后半程,我感觉颇不顺利,少了刚开始的热情激进、念念不忘,因为心疼难过、觉得沉重而不忍看下去,遂跑去看了三俗女作家咪蒙的《守脑如玉》,跟着她天马行空地意淫了多部偶像剧里的男神,鞭挞了二奶小三种种恶劣行径,释放了压力之后,接着回来目送陆焉识佝偻老迈的身影,踏上漫漫回归之路。

阅读的疼痛有好多种。

有伤口撕裂般锐利的疼痛,比如看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郑微和陈孝正最后在阮莞的墓前重逢,昔日爱与恨都化作无奈与释怀,一起祭奠他们的好友,祭奠他们永逝的青春时,我心如刀割,泪雨滂沱,在深夜四点的床铺上一个人用枕巾拭泪。我和朋友争论,他们明明深爱,就算有误会,也可以重新开始,毕竟他们在大学四年里有那么多共同的美好的回忆,应该在一起的啊。

而看《陆》,我是觉得好像千斤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喘不过气,却总想叹气。想为历经磨难的老陆掬一捧热泪,可作家总在最激烈的节点轻描淡写,让泪腺肿胀却不能释放。

陆焉识的后半生历尽磨难与屈辱。有年轻的狱友生命骤然消失的惨烈,也有被自己满身病痛长期折磨的不堪;经历了毫无法治、随意改动犯人刑期的荒诞年代,也领教了被权比天大的小干事挟私报复、双腿险些坏死的人性泯灭

但,他都活下来了,因为他想回到他认为他曾经不爱,却越发现是挚爱的妻子的身边。

其实陆焉识的心理是晚熟的。

他家世优渥、天资聪颖,从小倍受呵护关爱,心思都在做学问和吟风弄月上面,不为柴米油盐操心,不懂心机攻讦,不屑尔虞我诈,像个单纯的大男孩,哪怕他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他把母亲包办的媳妇婉喻当做男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牺牲品,在心底拒绝她、藐视她。

直到后来,命运沉沦、世事变迁,他的单纯使他遭受排挤和陷害,付出二十年牢狱之灾的成长代价,这也是他躲不掉的宿命(除非他当时不回国)。漫长的折磨压抑,使他渐渐看清自己的内心,他终于明白,他一直都爱着婉喻。

我深深佩服严歌苓的写作功力,因为她把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抽丝剥茧,一丝一扣,完完整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对陆焉识心理活动的描写已臻化境。

而且在陆焉识与冯婉喻这两条相距遥远却又无时无刻不交缠在一起的主线以外,还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副线人物。

年少无知却性情残暴,把陆当成父亲一样信赖的人,却在临刑前为了保命而检举揭发老陆的梁葫芦;外表粗粝内心仔细,疼爱老婆,却疑心重重地嘱咐老陆监视老婆的邓指导员;受父亲连累失去初恋爱人,市侩庸俗政治敏感,却也孝心残存的大儿子子烨他们在陆焉识的故事里或长或短的出现过,真实地仿佛可以听见他们的呼吸心跳,看见他们或狡黠或憨厚或轻蔑的笑容。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这段历史,在教科书里没有着墨太多。但,我认为,读小说比上大学修历史专业,对了解这段历史来的更加全面和生动。透过窥见人性的善恶美丑,间接了解这段历史对个人命运造成的起伏转折,应该胜过教科书里冷冰冰又语焉不详的解读吧。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350字


【第1篇】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它不仅拥有灿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拥有真、善、美的品格。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些普通人和杰出人物拥有良好的行为和品格的故事。例如:南非总统曼德拉,虽然当初在死亡营时,三个看守对他并不友好,但他却一一宽容了他们。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虽然瘫痪,却依然有着一颗感恩之心……。还有,替亡兄还债的信义兄妹张仁强、张仁秀。承诺是金,替战友守墓的战士陈俊贵等等。他们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杰出人物,共同的特点都是拥有真、善、美的优秀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要继承和发扬真、善、美的品格,我们小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只有做一个拥有真、善、美品格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伟大国家增光添彩。

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行动起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为祖国奉献和奋斗!少年向上!

【第2篇】

“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让我们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提高一点,每月进步一点,每年优秀一点…….”郎读着这本书的开头,让我体会到这本书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真善美,已经刻画在我心里,仿佛在激扬我,开阔我, 谱写出新的章节。团结友善才能交到朋友,在这本书里我再次体会到。

在民族大院里,居民正在聊天,看看他们正在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灿烂啊!17岁的郭秦就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成为道德模范。更令我感动的,是她家庭并不富裕。信任,帮助,和睦,已经谱写了一篇篇新的乐章。

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需要团结友爱?在我们一起制作劳动作业时,仅靠我一人是不肯能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我们各有各的长处,需要分工,才能把作品做得更好,更加完美。现在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光靠我一人是得不到这个称号的,需要全市的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在朋友有困难时,一定要尽力帮助,不能袖手傍观。那样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我们要用这种方式来让别人快乐。这才是生活,是有着美丽快乐的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希望我们天天向上,让真善美伴我行!

喜欢《读《少年犯》有感35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狼牙山有感3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