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科学读后感300字

科学读后感300字

《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读后感3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读后感300字,带给大家。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其中有一篇文章我非常的感兴趣,大致的内容是: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在琥珀 中的体内发现了恐龙的DNA,而用它制造活恐龙。DNA是生物细胞中都会有的分子,含有每个生物要如何生长的密码。科学家把恐龙的DNA放进鸵鸟蛋 里,藉以孵出活恐龙。蛋孵出来时,科学家就确定了DNA真的产生小恐龙了。也许有很多人都会说:这只是电影罢了!到现在位置,科学家根本无法制造剑 龙、翼手龙等恐龙,可是他们无法一口咬定说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恐龙已经消失了6500万年,但是他们有些DNA可能还留在化石中。

看完这个故事我在想:如果我们真的让恐龙复活,没有妈妈恐龙和爸爸恐龙,它们要怎样活下去?我们怎么知道要喂它们吃什么?科学家能不能从恐龙排泄物的化石中了解恐龙的食物?恐龙的食物现在还存在吗?我有好多好多疑问,不知道该怎么去揭开这些迷团。

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长大了做一位研究DNA的科学家,把这些谜团给解开!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300字


我家有一本“魔法书”。它的魔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能悄声无息地教会你很多科学知识。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它给我的一些“魔法”。

魔法一、土豆电池

上个月,我家的小台灯坏了,没有台灯该怎么写作业呢?我决定做个小台灯,台灯外壳做好了,可是找不到有用的电池,这可把我急坏了。我突然眼前一亮,“魔法书”上不是写着可以用土豆做电池吗?我把土豆接上导线,啪!台灯果然亮了。原来,土豆细胞液中含有像电池一样的化学物质,由于锌比铜活泼,锌棒不断变成锌离子进入土豆细胞液。而铜棒则接收锌离子,于是在锌棒和铜棒之间形成了电流。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收获啊!看来,我得对“魔法书”道声谢了。

魔法二、人工催熟香蕉

《让孩子着迷的*个经典科学游戏》(优质读后感)


咦!硬币能贴在门上?用钟表也能测出方位?这些实验都在《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本书里,这本书是由日本的后藤道夫写的,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科学实验书。爱因斯坦的科学是从他爸爸送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是从他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的科学呢?就应该从这本书开始吧!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这本书,做了2个实验,明白了原理,我真是受益匪浅啊!这些原理虽然简单,但是背后也有大道理。书中写了154个科学游戏和6个科学家的童年专题,他们分别是:费曼、爱因斯坦、爱迪生、富兰克林、法拉第、居里夫人。

我先做了第133个实验:放大与颠倒。第一步:我找来空的玻璃瓶装满水,盖上盖子。透过瓶子看报纸,会发现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第二步:在透过瓶子看远处,看到的景物居然是上下颠倒的。原理:圆筒状的玻璃瓶装水后,在一定距离内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焦点内侧时,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外侧时,看到的则是上下颠倒的实像。另外,在实验中,在看远处时,瓶子若是直立的,看到的景物就是左右颠倒的;如果瓶子是水平的,看到的景物就是上下颠倒的。

我又做了第146个实验:报纸当爆竹玩。第一步:把报纸剪成两半,其中一半对折后再展开,然后把四角折进去并重新对折。然后把两个角向下弯折,使报纸形成一个菱形,最后对折。第二步:用力拉住一端,用力一甩,向内折的部分就冲出,发出巨响。原理:内折部分冲出来的瞬间,报纸会形成一个三角锥状的空间,冲出的空气在内产生共鸣,从而发出响声。

这些科学游戏真是不可思议啊!我赞叹不已。

《惊奇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今天,我在书城读了东京千叶县综合教育中心课程开发部部长大光山晴写的《惊奇世界》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经过探索与研究发现的许许多多的有趣的东西,而且里面还跟我们介绍了科学家法布尔、贝尔的故事。

这本书它里面讲了:婴儿在妈妈肚子里怎么生活的;铅笔为什么能写字;人类是在什么时候才出现的;恐龙是什么时候灭亡的;人为什么要吃早餐现在让我来为大家解开这一个个谜吧!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靠的是脐带这根和妈妈紧紧连在一起的管子来吸收营养和羊水的,(羊水是指怀孕时妈妈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而且胎儿在肚子里还会咬手指头呢!铅笔为什么能写字?那是因为啊,铅笔里有一种黑色的粉末和黑土,而我们正常写字的纸实际上不是平滑的,而是凹凸不平的,所以铅笔在写字时他里面的黑色粉末就会调入当中的缝隙中,而且当纸反过来时中间的黑色粉末也不会掉。人类大约是在700年前的时候才出现的,恐龙大约是在6550前灭亡的,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在你窗外飞行的鸟类,其实就是恐龙的后代。人为什么要吃早餐呢?也许有的人为了减肥而不吃早餐,但这种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早餐非常重要,这里面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葡萄糖,米饭、面包、水果里的葡萄糖很多,而且,你如果早上不吃早餐,中午体内就会吸收大量东西,所以反而会变胖,所以建议减肥的一些朋友不要选择不吃早餐哦!这本书上面还告诉了我们怎么做薯片,首先,要先把土豆片切的薄薄的,放在盘子上,中间垫上微波炉纸,然后放到微波炉里转几分钟,可口的自家做的薯片就好了!这本书还写了法布尔仔细观察昆虫,但后来费尽了千辛万苦写出的《昆虫记》却被指责说是外行写的书,但后来他的书终于畅销全国,并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这本书呀!可真是有趣,如果你还想知道里面那有趣的内容,那就请你去看一看吧!

【第2篇】

今年暑假,妈妈在新华书店帮我买了几本课外书,其中有一本内容丰富名叫《惊奇世界》的书令我印象深刻,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让我感到很惊讶、很好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无比。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鱼为什么会睡觉、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生活的、人类为什么会流泪、地球是怎么诞生的、动画片是怎样绘制的、恐龙是什么时候灭亡的、骆驼背上的驼峰有什么用……让我从一无所知到逐渐认识科学知识,感受到一幕幕的科学奇观,发现了大自然的奥妙之处。书中每一篇都配上了丰富多彩的图画,使之更为生动,让你阅读时更容易理解,一边看一边把我们想问的、想说的都清楚明了的表达出来了,在令人匪夷所思的科学世界里尽情遨游……

现在让我为大家解开一个个谜团吧!我以前都不知道鱼会睡觉,这本书告诉我们鱼不但会睡觉,而且,根据鱼种类的不同,它们的睡觉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有的鱼会钻到海底的沙子里睡觉,有的躲在有毒的海葵里睡觉,有的会从嘴巴和腮里排出黏液,形成一个透明的袋子包住身体安然入睡。而且,不同种类的鱼睡觉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鱼在晚上睡觉,有些鱼在白天睡觉,有些鱼则从早到晚不停的打瞌睡,真的无奇不有,让我大开眼界。骆驼背上的驼峰有什么用?沙漠旅行时,行人往往无法就地获得食物和水分的补给,只能随身携带水和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而骆驼的驼峰里大约储存着50千克的“脂肪”,靠着这些脂肪不断补充营养,保持精力充沛。骆驼背上的驼峰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粮袋”,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身体,所以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成为了人类在沙漠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本书还写了怎么用微波炉制作薯片;贝尔是怎么发明电话;恐龙大约是在6550万年前灭绝的,而且如今存活着的一万种鸟类都是恐龙的后代等等有趣的故事。

今后,我还要多阅读课外书,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仔细观察世界的千奇万物,不断追求梦想成真,让科学伴随我的健康快乐成长。

《77×2个科学游戏》读后感300字


这学期,我看了一本神奇的书,是藤道夫写的《77×2个科学游戏》。这是一本很受欢迎的科学实验书。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很神奇,是因为书中告诉了我很多有趣又好玩的科学游戏。这本书里介绍了154个科学游戏,这些游戏都很简单有趣,而且每个都非常贴近生活,吸引着我动手去实验。

比如牙签独木舟;拿出一根牙签在粗的一端上蘸上一点洗发香波,再将牙签放在水上,牙签就会向尖尖的一端前进。这是为什么呢?我从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洗发香波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减少水面的张力,所以,蘸了香波的那一端,附近水面的张力减少,牙签就往水面张力强的那一端“游”过去了。

通过这些简单又神奇的游戏,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书中介绍的木炭发电、美丽的彩虹等现象都包含着科学道理。我们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我们就会增长很多科学知识,会变成知识渊博的人。你想成为一个科学小达人吗,那就和我一起来看这本神奇的书的吧。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它的作者是(日)后藤道夫。它里边讲了许多神奇的科学游戏,其实并不难,只需掌握一些小小的科学原理,就能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奇迹。
其实,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就像大可乐瓶里的龙卷风、融化的泡沫塑料等等简单而好玩的游戏。这本书从77个简单的科学游戏让你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到77个不可思议的科学游戏,它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过程,当你完成游戏以后,再告诉你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让你赞叹不已。那么我就介绍几个好玩的游戏吧。
简单类游戏神奇小毛巾步骤1、将两条小毛巾在桌上摊开,边缘处相互重叠约2厘米。步骤2、把重叠的部分折成像手风琴一般的褶皱,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褶皱处,让毛巾看起来像领结一样。步骤3、让孩子(或另一个人)分别抓住小毛巾的两端并用力拉扯,虽然你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但无论另一人怎么用力,就是拉不开。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条小毛巾的重叠处折成了手风琴一样的褶皱,虽然只用了拇指和食指捏住,却已压住了所有接触点,因此摩擦力大幅增加。其实,不止是小毛巾可以做这个游戏,还可以用湿纸巾、手帕等来玩。只要是布或不容易折断的纸制品都能如法炮制。
不可思议类游戏无法踮起的脚步骤1、让孩子面对墙壁站立,并使脚尖紧紧地抵住墙壁。步骤2、让他踮起脚尖,他却怎么使劲都踮不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人如果要踮起脚尖,必须将身体的重心前移到脚尖的正上方。可在这个实验中,人体的重心必须刚好贴在墙上,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是踮不起脚尖的。
在这两个小游戏中,只要利用身边随处可在的资源,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可在有些游戏中,会有平时不常见的道具,但也没关系,只要了解其中的奥秘,说不定就可以发明出新的科学游戏出来了呢。不过在有些游戏中需要用蜡烛、香、小刀等危险物品,也要小心哦。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从好玩、简单的科学游戏中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把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通通变成一个个游戏,使我们对科学不再厌烦,更加喜欢了。
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们的科学呢?就从这简单、容易理解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400字


【第1篇】

暑假生活里看了好几本书, 《让孩子着迷的77乘2个经典科学游戏》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科学实验,是个实足的科学迷。

这本书里,讲述了好多好多有趣简单的科学小游戏,比如:筷子圆圈舞、牙签独木舟、神奇泡泡、人体电池等等。其中印象很深的是小洞矫正近视这个游戏,我自己是个200多度的“眼镜女”,对近视这个话题本身就十分感兴趣,但对于一个小洞就能矫正近视有点不相信,于是自己动手来试试。取来一张A4白纸,在纸张的中间扎了一个小孔,我摘掉眼镜聚精会神地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小洞洞里,果然,从小洞往外看时,如同戴了眼镜一样很清晰,很不可思议的,无论景物距离远近,都可以看得清楚,很远处的字也一览无余。我很惊讶,又去翻阅了其他资料寻找答案,原来这是因为从物体一点反射出来的光,在通过小洞后的光线不会散开,而可以清楚的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使得近视的朋友也能很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一切。这本书里一共有154个科学游戏和6个科学小故事,每天都会找空余的时间动手来操作验证,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这本书真的很神秘,给了我很多启示,给了我很多快乐,科学游戏并不难,只需掌握一些小小的科学原理,就能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奇迹,其实,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

【第2篇】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让我在这个漫漫暑假中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神秘现象,体会到了科学的美妙所在,这本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丰富了我的知识树,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介绍了154个科学经典游戏,每一个都令我非常着迷,有些游戏让我看得目瞪口呆,让我脑子里充满了“看不着摸不到”的力量。

老师们或许很清楚,这些游戏不过是利用了一些科学原理,来制造令人惊讶的效果。但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神奇的。

比如说吸管喷雾器这个小游戏。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吸管喷出水来。第一首先倒一杯水,然后用剪刀将一根吸管按2:1的比例剪开。第二将短吸管插进水中,长吸管和短吸管摆成直角,同水面平行。第三用力在长吸管一端吹气,就可以看到它的前端处水雾。这一个游戏运用了“伯努利定理”:气流快的地方,气压会下降。

然而通过这么一个简单却又神秘的游戏让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伯努利定理”。这比起那枯燥乏味的文字说明更加形象生动,并且让我记忆犹新。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就是从简易好玩的游戏入手,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知识。它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指南针、吸管喝水、鸣笛茶壶……科学也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它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600字


咦!硬币能贴在门上?用钟表也能测出方位?这些实验都在《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本书里,这本书是由日本的后藤道夫写的,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科学实验书。爱因斯坦的科学是从他爸爸送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是从他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的科学呢?就应该从这本书开始吧!

在暑假里,我阅读了这本书,做了2个实验,明白了原理,我真是受益匪浅啊!这些原理虽然简单,但是背后也有大道理。书中写了154个科学游戏和6个科学家的童年专题,他们分别是:费曼、爱因斯坦、爱迪生、富兰克林、法拉第、居里夫人。

我先做了第133个实验:放大与颠倒。第一步:我找来空的玻璃瓶装满水,盖上盖子。透过瓶子看报纸,会发现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第二步:在透过瓶子看远处,看到的景物居然是上下颠倒的。原理:圆筒状的玻璃瓶装水后,在一定距离内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焦点内侧时,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焦点外侧时,看到的则是上下颠倒的实像。另外,在实验中,在看远处时,瓶子若是直立的,看到的景物就是左右颠倒的;如果瓶子是水平的,看到的景物就是上下颠倒的。

我又做了第146个实验:报纸当爆竹玩。第一步:把报纸剪成两半,其中一半对折后再展开,然后把四角折进去并重新对折。然后把两个角向下弯折,使报纸形成一个菱形,最后对折。第二步:用力拉住一端,用力一甩,向内折的部分就冲出,发出巨响。原理:内折部分冲出来的瞬间,报纸会形成一个三角锥状的空间,冲出的空气在内产生共鸣,从而发出响声。

这些科学游戏真是不可思议啊!我赞叹不已。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200字


我读了《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里面有一个科学实验,是这样做的:把空的易拉罐放在地上,把气球吹起来绑紧,用面巾纸在气球上反复摩擦,把气球拿到易拉罐旁,再拿走气球,易拉罐会跟着气球滚动。因为气球用面巾纸摩擦后,带上了大量的负电荷,易拉罐用金属制成,是一种导体,当带有大量负电荷的气球靠近不带电的易拉罐时,就会出现静电感应现象,易拉罐上靠近气球的部分会带上正电荷,正电荷与气球的负电荷相互吸引,自然易拉罐就会跟着气球跑了。

我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500字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本书是以一个又一个的科学游戏组成的。其中有对半切开、却不一样重、户外窗晾映在银幕上、气球足球、西红柿电池等,简单的有神奇小毛巾、吊米瓶、金属碗中的水会跳舞、汽水火山爆发、吸力名片等。

我觉得,不论是提出相对理论的爱因斯坦,还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都是在小的时候好问好学,以及跟沟交流中培养体现出来的。爱因斯坦病了的时候,爸爸拿出一枚指南针送给他,当时他看到无论怎么转动指南针,指南针永远都指向北方。爱因斯坦感到非常兴奋,认为他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正在发作。他在晚年时表示:“这个现象我记忆非常犹新,我相信,它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开启我对科学的兴趣。”

而爱迪生小的时候,妈妈曾送给他一本既附有插图,又能教人们在家里做实验的书。爱迪生把书上的实验全部都做了一遍,从中尝到了科学的乐趣。爱迪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即使在成年后也丝毫不减弱。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做电灯,也做过两千多次实验。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实验失败后,他终于发明了可以照明一千多个小时的电灯。当初爱迪生研发出来的灯丝是用竹丝烧制的。竹丝的原材料是真竹,出自日本东京男山。后来男山八幡市那条路就被命名为爱迪生路,路上还建有纪念爱迪生的铜像。

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科学的,而这本书就采纳了会让我们觉得在非常神奇的154个科学游戏。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需要大费周折,多做几次就能成功。本书还附有科学原理,可以促进我们对科学知识的认知。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因为它既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无尽乐趣,又能使我们沉迷其中,还我们学到了关于科学的知识,一书三得。因此,我强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800字


多接触 多动手 多思考 ——读《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有感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使我对科学感到迷茫,也感到它的不可思议。

这是一本奇妙的书,这是一本能让人为科学折服的书——《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它给我的知识树浇上了不可磨灭的“鸡汤”。作者日本的后藤道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神奇的科学游戏。这些游戏看似高深莫测,可能需要满腹经纶的科学博士才能读懂,其实只需掌握一些简单易懂的科学原理后,理解起来并不难,比如:《西红柿电池》、《吸管喷雾器》、《玻璃球穿墙功》、《体积膨胀750倍》等游戏。

比如说吸管喷雾器这个小游戏。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吸管喷出水来。首先倒一杯水,然后用剪刀将一根吸管按2:1的比例剪开,然后将短吸管插进水中,长吸管和短吸管摆成直角,同水面平行,最后用力在长吸管一端吹气,就可以看到它的前端处水雾。这一个游戏运用了“伯努利定理”:气流快的地方,气压会下降。然而通过这么一个简单却又神秘的游戏让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伯努利定理”。这比起那枯燥乏味的文字说明更加形象生动,更让我记忆犹新。

再比如西红柿电池这个实验是利用西红柿的汁液是电解液的原理,将一把铜制的钥匙和一把铁质的叉子平行插入西红柿,等待一段时间后将这个物品露在空气中的柄分别接到一个小灯泡的侧边和底部,小灯泡就能发光。我一直都认为只有电池或者电源才能供电,才能让各种电器运行,做了这个实验,我惊讶不已,想不到一种很平常的蔬菜也能成为电源。真是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身边!

通过阅读《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这本书,我觉得,它从好玩、简单的科学游戏中告诉我们其中科学的奥秘,把枯燥、无趣的科学知识通通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使我对科学更加喜欢了。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科学,我再次深深地领略到科学的神秘魅力,再次情不自禁地为科学所着迷。我想,这本书对我今后的课堂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吧。

科学游戏,游戏科学。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们的科学呢?就从这简单易懂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读后感300字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我们人类了;而我们人类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了超乎自己所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这100个瞬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人类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还可以潜入深海去探索;发现了有百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探索到了原子核的世界和生命遗传物质的奥秘;进入20世纪,电视、因特网等飞速发展,使大家的需求更加的快捷、方便。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把人类科技发展的100个瞬间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为这些伟大的举动所惊奇,所震撼,也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我们更要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勤奋学习,不断的进取,为更好的明天作准备。

《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今年暑假,妈妈买了一个“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这“磁铁”就是《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这本书是日本的后藤道夫爷爷创作的。它从77个简单好玩的科学游戏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到77个不可思议的科学游戏,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过程,当完成游戏后,再告诉你是这么一回事,让你赞叹不已。比如“倒不满的啤酒杯”,“百元大钞有轻功”,“月亮跟着人跑” ……书上的每一个科学实验,都是一个科学原理。

其中最令我惊奇的是“滴水不漏的漏斗”,漏斗的导流口明明没有封住,水却不会漏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大量的水一下子倒入瓶中时,瓶里的空气就会受到挤压,将水顶回去了,真是太神奇了。

这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卧病在床,他的父亲赫尔曼送给他一个小小的指南针,正是这个小玩意启动了他的智力。那是爱因斯坦第一次见到指南针。他躺在床上,用两根手指固定指南针,另一只手握住指南针的底座,使劲旋转。他又把指南针 倒 放过来,不停地摇晃。他认为自己能够将指针糊弄到另一个方向,让指针指向东或者西的方向。但是无论他怎样摆弄,指针却总是会回到原来指北的位置,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从此以后,他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爱因斯坦的科学,从爸爸给他的指南针开始;爱迪生的科学,从妈妈送他的科学实验书开始。我们的科学呢?就从这简单、容易理解的《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开始吧!

让孩子着迷的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让孩子着迷的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读后感
魔法,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它很神奇,也很神秘。后来,我发现原来魔法里蕴藏了许多许多的科学知识,这是从一本叫《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中学到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去看看吧!
爱因斯坦说,科学有着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力量。你瞧,在《相亲相爱的碗》的实验中,将一个碗上放一张浸湿的报纸。在另外一个相同的碗中倒入半碗热水再倒掉,再将这个碗倒扣在报纸上,注意两个碗要叠放整齐。一分钟后,用手提起上面的碗,下面的碗就会像变魔术一样,也跟着提了起来。大家一定觉得奇怪吧,变魔法喽。其实这就是利用了水蒸气跟大气压力的原理。加入热水又倒掉的碗里,充满了水蒸气,而空气则被排出。这时再使它密闭并冷却,水蒸气就变成了水,碗内的气压下降,于是大气压力就将两个碗紧紧地扣在了一起。如果,我们将两个碗都加进热水再倒掉,魔力也就越强哩。
科学技术的神奇是可以为我们创造成斑斓的生活。就像魔法,虽然魔法需要依靠一定的手法,但大多数还是基于神奇的科学知识。就像我以前看过的一个小魔法《绳子的瞬间换位》。魔术师在变的过程,将原本在上面的绳子突然就变到了下面,上下两段绳子交换了位置。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其实这就是利用了绳子的移动原理,用速度让大家觉得这是瞬间发生的,其实如果我们放慢绳子移动的速度,也就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魔法。因为人眼有视觉停留的特点,悄悄移开眼前所看的物体后,眼睛仍然在瞬间还感觉到物体仍然存在视线里。所以当绳子快速移动的时候,眼睛没来得及看到变化,就直接看到了换好位后的结果。魔法利用了许多许多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带来了神秘与欢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的影子,指南针、吸管喝水、鸣笛茶壶等,都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就是从简易好玩的游戏入手,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知识。它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也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在跟我们玩藏猫猫,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读后感3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科学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