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亳州晚报高年级小记者在凯得利电一影院看了《一九四二》这部电一影。它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
电一影讲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一次大旱灾,当时在某个村子里只有地主老东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饥饿的村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老东家借粮食,结果双方发生争斗,把老东家的房子全部烧掉了。此时小日本也打来了,老东家一家只好和村民们一起逃荒。
由于天寒地冻,缺少粮食,许多人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难民饿得连树皮和草根都吃。过了一百多天,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有人因为饥饿,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给卖了,为家人换来了几升小米。老东家的家人也一个个走向了死亡。而作为当时的国民政一府,却一再地隐瞒、谎报死伤人数,不能给难民及时的救助。一个叫白修德的外国记者不顾生命危险,亲临逃荒的队伍,拍摄到了许多惨烈的图片,将灾害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
电一影的最后,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寻找家的方向。在路边,他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一尸一体旁伤心地哭泣,老东家将女孩收留了下来,带着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电一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大灾难带给我的是震惊,而一些人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带给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国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但却为了帮助中国人而不顾生命危险拍摄河南的灾情。电一影中的栓柱宁愿死也没放弃对花枝的承诺,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的确深深震撼着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为了给家人挣点粮食,把自己卖给别人,几升小米却能挽救几条生命。而现在的我们呢?每天吃不完的东西就随手丢弃,全然没有珍惜的念头,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这些东西留给1942年河南灾荒时那些灾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条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和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里给河南的乡亲们画上香喷喷的饭菜,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从此不再有饥饿;在河南的天空画上许多的乌云,再画上一座大炮实施人工降雨,让那里不再干旱,从此风调雨顺。让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和平相处!
这部电一影让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贵,让我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一性一。
1942年发生了很多事,一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如甘地绝食,一如宋美龄访美又或是丘吉尔感冒,然而在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土壤,泪水划过了心田。一幕幕的人间惨剧,一场场的悲欢离合,悄然上演在河南。大旱、蝗灾、饥荒、战争、流民、死亡,每一天都有人在绝望中死去,也有人在希望中残喘。那个年代,那抹沉重,陇上心田,久久不散。
一部改编自刘震云先生《温故一九四二》的电影用它的视角诉说着曾经的故事。银屏上掠过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熟悉的是炎黄子孙的坚韧,陌生的是茫然空洞甚至绝望的眼神。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呆呆地望着前方,随着故事的展开,心一点点地下沉。泪水含在眼底,迟迟未落,却不是坚强,而是,深知没有资格。没有经历过那一场场劫难的我,虽然做不到剧中人为了生存付出的牺牲与奉献,但是至少我可以不再软弱。
在广袤的平原之上,战火纷飞,哀鸿遍野。在几乎遍及全省的灾区内,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县城,每一座车站,每一条公路都在经历着相似的故事与苦难。剧中的老东家范殿元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狡猾、市侩。就是这么一个人,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随着逃荒日子的渐长,饥饿的阴影笼罩了大地,死亡变成了一种解脱。他甚至在老伴离去后,只是叹息早死早托生,来生千万别再托生到这个地方。真正的悲哀莫过于连他自己都失去了悲哀的权利。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他的痛苦是万千痛苦中平凡的一角。那个年代,那抹沉重,已不是言语能够诉说得起的。
剧中人演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我难以忘掉他们所有。
我忘不掉那个俏丽的女孩。作为老东家的女儿,她读过书,有知识。一张年轻活力的脸上闪烁着对生活的期盼。我忘不掉在刚开始逃荒的时候,老东家拽她上车,她怀抱着最爱的小黑猫,任性地喊:要去和同学们一起保卫校园。她倔强天真,很讨人喜欢。我忘不掉她在嫂子生子后,撕着课本,将小黑煮成一锅猫汤。她麻木地望着天,眼中是哀鸣与疼痛。我忘不掉她在大年三十将自己卖到妓院,换取5斗小米,只为了自己和父亲能够活下去。洛阳城里是过年的欢喜,烟花束束,美丽而妖娆。城外是她年轻生命的沦落,纯贞逝去,只为了生存。
我忘不掉那个年少的妇人。作为长工家的媳妇,她坚韧而善良。她有着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她相夫教子,服侍婆婆。在逃荒的途中,为了丈夫和孩子,努力地找着食物,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家人能够活下去。我忘不掉她在老东家面前用着嘲讽的语气说出大家都一样话时的狡黠与对命运的感叹。我忘不掉她在丈夫死后,独自抚养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都不离不弃的伟大母爱。我忘不掉她年三十改嫁只为了在卖掉自己之后,孩子可以有个去处时浓重的牺牲意味。她随着养牛人的马车渐行渐远,路远方,栓柱带着两个孩子还在原地。若目光可以穿透距离,我想他们的心,他们的爱也是相依相随的。
我忘不掉那两个男人,同为长工的男人。一个是拖家带口的瞎鹿,一个是爱慕着地主家女儿的栓柱。他们有着人性的狭隘与自私,但同时又有着责任与担当。在逃荒途中,他们扛起了重担,带着女人,老人,孩子,开始着新的征程。我忘不掉瞎鹿为了给家人驴肉,死在沸腾的开水之中的惨烈。我忘不掉栓柱为了养女的玩具不落入日本人之手,而被屠刀穿心而过时染透了雪的血,红白分明。
我忘不掉剧中的那些人,那些努力活着,为了活着而闪烁出人性光辉的人。在那个年代,那个沉重的年代,他们用爱,用坚强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围绕着老东家与两个长工家庭展开的故事,落幕在一片桃花绽放背景之下。桃花开了,春天到了,我忍不住地想,会不会给豫中平原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哭声、泪水沾染了每一个人的心,明明是见面不相识的路人,却通过一部相同的影片,心中涌起同一片感动。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中那缕不是滋味的情思,谨以此文镌刻下我对爱、对人性的尊重,以及对那个年代,那抹沉重的沉思。
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奶奶给我说过什么叫年馑。那场旱灾铺天盖地,但最让人恐怖的不是大旱,而是蝗虫。奶奶描绘的蝗虫是遮天蔽日的,所到之处庄稼地里一片大响。开始人们还在惊奇这蝗虫怎么这么大个子,这么多,到了后来才发现蝗虫对庄稼的破坏能力是毁灭性的!奶奶说,她在这场年馑中差点被饿死。三天没有吃任何东西的奶奶已经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了,逃荒走到一户人家的空房子里,在放粮食的空缸底摸到了六颗麦粒。几近昏倒的奶奶挣扎着用一个锅勺舀了水,把六颗麦粒放进勺里在火上煮开吃了,这才有力气继续走下去,捡回一条性命……奶奶说那是民国三十一年的事。六颗麦粒的故事就是我对1942年那场灾难的全部记忆。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再也没有被饿过肚子的我们,当翻开《温故一九四二》这部纪实小说,重温那段饥饿的历史,想必也无法真正对先人们曾经历过的那场灾难感同身受。
而灾难就是灾难,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为了反映出这一点,故事选取的主人公并非普通人家,而是家财万贯的地主老财,可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过落个人去财空,孤家寡人。面对扑面而来的灾难,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财富更是微不足道。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显得尤为可贵。那些官员敛财、保官、甚至无视百姓苦难的同时,一个外国记者不畏艰险探寻事情的真相,终于让这场灾难的原本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多么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最让人感动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那些男人们,瞎鹿会为了亲人能活命去卖孩子,会为了一头驴去拼命;栓柱会为了自己承诺过的父亲责任,执着追寻甚至放弃生的希望,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他没有辱没一个男人的尊严,没有给河南人丢脸。那些女人们,花枝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也正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她让拴柱有了媳妇好把自己卖了换成粮食;星星一个财主家的任性女儿明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是什么,但为了自己和家人都能活下去,她毅然选择了那条道路……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军队救不了河南人,国民政府救不了河南人,上帝更救不了河南人。河南人能活下来走下去,凭的是那份对生命和亲情的执念,是奔着希望向前的一股子韧劲儿。
勇敢的河南人,挺过了1942,站起来了!在现在,在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苦难的历史。我记得奶奶从来不肯在碗里剩一粒米、不肯倒掉一碗剩饭,她说现在过得好了也不能忘记曾经挨过的饿、受过的苦,她在用一生践行自己对粮食的敬重。我想,所有经历过那场劫难的河南人都会对粮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因为粮食承载的是千千万万生命的重量,爱惜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河南人,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因饥饿陨落的300万生命,更应该居安思危、物尽其用,敬畏每一粒米、尊重每一颗麦。
1942和未来,河南人加油!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
【第1篇】
今天,我和爸爸一妈一妈一一起观看了电一影《雷锋》。
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经常帮助别人,做过许多好事,但从不留姓名。他从不乱花钱,可是当别人有困难时,他却把自己积攒的钱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都要向雷锋叔叔学一习一,做一个有一爱一心的人,经常帮助别人。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一习一惯。
【第2篇】
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在电脑上看了两部关于雷锋故事的电一影,我看的很认真,深深的被里面的情节吸引住了,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只活了22岁。他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我看到片中他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一娘一时……我非常感动。雷锋叔叔勤俭节约也值得我学一习一,片中他的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舍不得买新的。
想想自己很难过我生活在这么美好幸福的环境中却不知道节俭,平时总是大手大脚的花父母的血汗钱没有体谅他们的辛苦。以后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一习一,做一个勤俭节约,帮助别人的好学生。
4月3日下午,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块看了电一影《董存瑞》。
英雄董存瑞面对敌人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坚决斗争。
他为了让我们国家胜利,手举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碉堡,光荣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第1篇】
假期,一妈一妈一推荐我看了《英雄儿女》一爱一国电一影。
当看到电一影时,竟然是没有颜色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样没有颜色的电一影,一妈一妈一跟我说这是黑白电一影。电一影主角——王成为了消灭敌人,在紧要关头牺牲了自己,他的勇气是我学一习一的榜样。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无数个像王成这样的英雄,牺牲自己而换来的。一妈一妈一说:“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但是,对于那个战争年代,我依然无法理解,还 好最近电视上不断播放一爱一国公益广告,看到阅兵仪式的幕后训练,让我感觉到为保卫我们的国家所具有的强韧与担当。
【第2篇】
看了《英雄儿女》这部电一影后,虽然他是黑白片,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成叔叔负伤请战,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放过一丝机会。好一个“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任务,为了使命,更是为了和平。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样的,她为了他人而身负重伤,回国治疗后,每天还 是念念不忘“抗美援朝”。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胜利,这种无私的一精一神,这种舍己为国的一精一神,这种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一精一神,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
【第3篇】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一影叫英雄儿女,我看见日本人和中国人打仗的时候,打得很激烈,中国人既聪明又英勇,其中有一个中国人叫王成,他被敌人包围了,在敌人面前毫不示弱,为了消灭这一部分敌人,他拿起对讲机对共产党一说: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以为中国人因为他不肯开炮,他就拿起铁棒和日本搏斗,最后中国人开炮了,而他也英勇牺牲 。
通过看这部电一影,我感觉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好多先一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才有了新中国的解放,在这个国庆节里看了这样一部电一影,真是太有意义了!我一定好好学一习一,肩负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为中国明天更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星期五下午的时候,我们观看了大电一影《城南旧事》。
这部电一影是台湾女一性一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怀乡”作品,在这部经典之作中,林海音成功地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借小英子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北京的风景人情画卷。
我觉得电一影中的小英子是一个有一爱一心、天真、活泼的孩子。
她帮助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找到了她的亲生女儿妞儿,可是,英子却因为这件事发烧了,在医院住了10天。
而且,我现在特别向往这种宁静、和谐、无忧无虑的生活。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的电影——《暖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冬冬因为家里很穷,而爸爸也下了岗,妈妈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选择了离开,把冬冬交给爸爸养,冬冬也退了学。冬冬为了重新获得母爱,和爸爸一起到大连来找妈妈。寻找过程中,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一家人团聚了。
看完电影后,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的心灵也被这位懂事的7岁小男孩冬冬感动。冬冬为了找到妈妈,和爸爸在大连相依为命,为攒够找到妈妈的钱,为了自己的生活,他们到处拾破烂。有一次,冬冬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了一大叠一百元的人民币。爸爸并没有塞到自己的口袋里,还教育冬冬:只有通过自己劳动所挣的钱才是不丢脸的。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钱包还给了失主。冬冬爸爸的这种做法让我非常吃惊,也让我非常感动。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时候看到钱竟然不心动,还果断地把钱还给失主,父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儿子。我不禁向冬冬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都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从小就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爷爷奶奶更是把我们当成小皇帝一样照顾。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幸福吗?我衷心希望冬冬找到妈妈后能够和我们一样走进校园,一起快乐地学习。
这部电影在我的人生到路上上了一堂重要又精彩的品德课,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懂得了要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的不容易,我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在看电影南泥湾之前,我理解的战争就是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刀光剑影,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血淋淋的场面。看完电影南泥湾后,我深深理解了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搏杀,还要与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作斗争,积蓄力量,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在电影南泥湾中,日本鬼子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八路军围困在荒芜人烟,野兽出没的狭窄地区。敌人的层层封锁让必要的生活物资无法运送到根据地,加上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战士们缺衣少食,缺医少药。面对重重困难,以三五九旅为代表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战士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饮水,自己打井;没有农用工具,用炮弹爆炸后的弹片制造……三五九旅开荒垦地的过程中,有的战士被狼吃了,有的战士饿死了,有的战士吃了野菜中毒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不亚于炮火纷飞的战场。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正因为这样的生命力,三五九旅的八路军战士战胜了日本鬼子的封锁,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正如歌中唱到的一样“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电影《南泥湾》给我们刻画了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革命先烈们不屈不饶,不向困难低头的生活片段。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在他们的鲜血与牺牲中诞生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像革命先烈一样,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祖国。
战马
看着家里那幅老旧的奔马图,心里疑惑不解,为什么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世界伟人,都喜欢那个被鞭子抽打的笨马?它们忠厚老实,不自由;它们笨手笨脚,不机灵,它们就是人类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搬运工。
之后,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影片《战马》,才对它们有所改观。在影片中,那匹叫作乔伊的马,它受到宠爱,经历战场,遭到虐待,最终,它回到最初——主人的身边,那时,它已经从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马”。它潇洒威风,对于观影者来说,它是自强不息的骏马;对于主人来说,它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对于国家的战士来说,它是经历百战,与他们同行的烈士!经过无数战争,它又像幸运儿降临在主人身边,那白雪皑皑的景象,柔和的为他们庆祝。
我看完后,激动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马”这个仅三画的字,再看,就卓然不同了,三画里包含的不仅是骏马那壮美的体魄,更是它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坚定,赤胆忠心的信任,人都达不到这崇高的境界,但它,马,它做到了。
此时再想到家里那幅奔马图,它那潇洒的风神,高昂的脖子,好像是在告诉别人:“我是主人的骄傲”!是啊,它值得拥有它的人骄傲,自豪。
从此我爱上了马,它不再是我眼中那个笨手笨脚的“搬运工”了,也爱上了“马”这个字,再次写“马”这个字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
马,一种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之所以不称为家畜,是因为它的高贵。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是人类所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
之所以说马是高贵的,因为它的形态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有他独特又高贵的美。这种美,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天然美,它的每个部分都显得那么匀称,那么优美华丽。而这么豪迈而自由的动物却被人驯服了,成为了人的奴隶,可惜这高贵的动物就没有了自由。
自然永远要比人工美丽些,自由的动物永远比被束缚的动物要快乐,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自由。而那些受束缚的动物们,受人类支配,和侮辱他们也没什么区别了。而马,这种自由奔放的动物更是如此,马的命运已经定格了太久,他已经习惯了世世代代为人服务,没有选择的权利,丧失了自然天性的马又如何比得上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马呢?
读后感《《一九四二》观后感3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观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