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唐吉诃唐读后感

唐吉诃唐读后感

《唐宋诗词选 》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唐宋诗词选 》读后感4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鹭”,听着“无边萧萧下”,又道“燕山花大如席”,我手捧着一本《唐宋诗词选》。嗅着作品的馨香,吟着这些或清新隽永,或语意明快,或感人肺腑的诗篇,心也随着一起陶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的吉怒哀乐也一起随它们荡漾了。

喜——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字字珍珠般跳如我眼帘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苏轼畅游图。画中苏轼眉梢舒展,把酒当歌,无限风光尽心眼底,喜洋洋者矣,此时我心中也同样涌出一种舒畅喜悦的感觉了。

怒——当我读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时,我顿时被岳飞的激愤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喷会“秦桧”这个名字上,当我读到“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又被他无畏的报国精神所震撼。

哀——“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婉约凄美的笔调,又涂写出另一种心情——哀伤。即使国家破亡,和文天祥一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读到这里,我不禁扇然泪下,对词人的悲惨报以极大的同情,也同情水深火热劳苦大众。

乐——苏轼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终于把我从悲惨世界中拉了出来。我听着耳边恍惚的爆竹声,想像人们欢度春节的美景,心情也如当初一般喜悦了。

打开《唐宋诗词选》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有感人的情节感动你,有拍案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人生让你去感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800字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1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2

诗,让我感动!

因为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更喜欢读诗,因为它让我感动。

诗,让我喜爱!

有了它,让我对生活有了积极性,让我更喜爱四季。

因为诗,我爱上了秋天,从而明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含义,也同时为杜甫的茅庐八月秋高怒号而担惊受怕,但塞下秋来风景异更让我感到欣慰从容。

因为诗,我恋上了夏天,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因为诗,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因为诗,我更喜欢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还有那新年时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是因为有了诗,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泪水因此而流下,在诗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读懂了历代王朝的兴衰!

这让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是深深的表达了李清照的爱国精神,也歌颂了项羽悲壮死战。项羽的精神是因为当时中国封建时代社会走向没落的时代,正如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当时南宋朝廷根本无意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虽然此时陆游已被罢免回故乡,但依然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由此而发,写了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终于解放了,人们过上了小资的生活,这是范成大不禁动起笔,写了一首人见人爱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多美得乡村生活!不仅乡村生活美,而且还有我们现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苏轼的点缀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宋诗词名句鉴赏》读后感800字


我最喜欢的唐宋诗词

——读《唐宋诗词名句鉴赏》有感

在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会买有关唐诗宋词的小本子回来给我看,她说女孩子多读诗词多学习诗词可以培养气质。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对唐诗宋词也产生了兴趣,我喜欢那优美的句子,喜欢那美妙的境界,喜欢读出来,也喜欢背下来。

在所有的唐诗宋词中,我最喜欢孟郊的《游子吟》、苏轼的的《江城子》,它们分别写出了作者对亲情、爱情的珍惜,也让我读出了这两者的珍贵,并且对都我有特殊的意义。

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话,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首先交代了母亲和孩子之间密切的关系,中间两句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针一线都是爱和牵挂,最后的两句则是自己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写了诗人出门前他的母亲给他一针一线缝衣服的事情,我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感恩和孝顺,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足以打动人心。我爱这首诗,是因为通过这首诗,我放佛也能感觉得到我和妈妈之间的爱,就像诗里说的,妈妈一直默默陪伴我、照顾我、支持我、教导我,对妈妈,我也有一辈子的感激和爱!

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很出名的词,妈妈也很喜欢。我开始喜欢它,是因为它读起来很舒服很顺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后来我自己仔细看并且听妈妈给我讲了这首词的意思,我才了解到原来是写词人对他妻子的爱。在这首词里,苏轼对他死去的妻子非常想念“难忘”,自己已经老了仍不忘妻子原来对着镜子梳妆的摸样,并且在梦里也时常看见。人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足见词人多么想念他的妻子。听妈妈讲解完以后,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作者的妻子已经不在了,事实是凄凉的,但作者的爱却是温暖的!

我想,随着我慢慢长大,学到的东西更多以后,我会越来越爱唐宋诗词的,因为就像妈妈说的,还有好多写得很好的诗词等着我去欣赏去好好读。妈妈说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它们就像一座矿藏,所以我一定会像一个寻宝者一样,去慢慢地、认真地对待它们!

《金堂诗词选》读后感2000字-坚持的收获


《金堂诗词选》出版了,在我的印象中这应是赵金堂出版的第一本书。

如今是个出书热的时代,很多人只要写过一些东西,或出于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认识自己,或出于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该留下点东西,亦或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等种种心情,纷纷出书。这些书,繁荣了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小说、散文、诗歌,都可以读一读,因为里面有知识,有历史,有风土人情,读后会让人有所得,有所悟,对提高读者的见识、修养大有裨益。

赵金堂的诗清新自然,句工字稳,意境优美,风格独特。如能结集出版,无论从文学欣赏、还是记忆历史的角度讲都是很有价值的,可他一直没作这件事,一直没有出书,我想其中的原因大概与他干事总是尽其所能的十全十美,唯恐出了诗集,思想境界缺少高度,可读性乏善可陈,从而误人子弟有关吧。很长一段时间,他写诗填词总喜欢用微信或是邮箱发给我,再早则是写在纸上送给我,读完之后,我总是感叹他的字词用的新,用的巧,句子写的好,题材选的好,总觉得这么好的诗如果只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几个人欣赏实在是不该,应该让更多的人看一看,因为莎比亚曾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只是照亮自己,而是要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性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好事多磨,现在他的诗集出版了,对于那些喜欢他诗作的朋友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赵金堂从1964年上初中时起就开始写诗,此后在50多年的时光中,笔耕不辍,写了几千首诗,从体裁上说,古体诗、近体诗、律诗、词、曲皆有尝试;从内容上说,咏史、咏怀、咏物、唱和、感赋应有尽有,不管是田间劳作、晨起散步、假日情怀、春秋代序,一有所感便援翰写心。从前他把这些诗都公整的抄写下来加以留存,后来有了电脑,他打字慢,便让儿子帮他把这些诗全存进了电脑,可惜他对电脑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不知道这些重要的东西应该留个备份,以至于前两年家中的电脑突然坏了,他的很多诗都随之而丢失了。好在他还有手稿,可是很多诗因为存进了电脑,在他的心中那是最稳妥的存档方式,他对手稿的留存就没有以前那么上心了,部分手稿也丢掉了。他殚精竭虑的想重写这些诗,但是年龄不是那个年龄,心态自然也不是那种心态。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情感还和年轻时一样,其实早就变了,恰如淮南桔,淮北枳一般,叶相似,味不同,伊瓦什凯维奇在《草莓》中曾说: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正因如此,老赵从前的诗是不可能完完整整重写的。为了恢复那些电脑中丢失的诗,他曾搬着电脑找了几家修理店请人恢复,最终也没成功,他曾伤感的对我说:花钱无所谓,只要能让电脑中的诗完好无损的恢复。经此事后,他下决心多写诗,把那些丢失的诗补回来。

今天,写诗的人不少,但把写诗当成一回事,并想写出点名堂,写出点高度的人并不是很多,有人把写诗当成了混世界的敲门砖,有人则把写诗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副业,可老赵却把写诗当成了一件正事、主业来干,这是他与很多诗人不同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写诗的黄金时代,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学小靳庄全民写诗放下不说,就说文革结束后,有那么多的诗人,不用说海子、北岛、舒婷、顾城等人是多么的让人仰慕,就是普希金、雪莱、拜伦、惠特曼这些处国诗人也是尽人皆知,那时真的是一个诗的季节,空气中似乎随处都有诗的韵律和气息。可后来诗的环境不太好,现如今难得听到当时著名的诗人还有新诗问世,舒婷、北岛这样的诗人都改了行,可老赵却仍固执的坚守在诗坛。从前我看过一篇小学课文,说的是孩子们在公园中玩游戏,有人当司令,有人当团长,其中的一个孩子被分配当哨兵,任务就是一动不动的呆在原地。天黑了,别的孩子都回家了,没人想起还有一个哨兵没有回家,碰到这种情况,换成别的孩子早就回家了,可这个孩子偏是个戏如人生的人,他固执的等待上级:任务完成,回家的命令,即使公园管理人说别的孩子早回家了,劝他回家也没用。没办法,公园管理人只好找来一个真正的军官来告诉孩子任务完成了,孩子才高兴的回家。我时常想老赵对诗的执著,有时真的象那个孩子,面对诗,尽管别人都散去了,可他仍在痴痴坚守。就象丢勒所说的:我坚持,我只能如此。

老赵是个多面手,不但能写诗,也可以写散文、杂文,但他一心一心的扑在了写诗上,我曾就这个问题同他探讨过,劝他写写散文或是杂文,这对他来说只要花点时间,下些功夫肯定能写的很好,并且更有市场。但他的观点是:诗是国学瑰宝,总要有人来写,来传承,来发扬光大,况且,我喜欢用诗来表达我的思想,并且逐渐的有了一些感觉。细思量他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秋早寒,则冬必暖;春雨多,则夏必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追两只兔子的人,难免最终一无所获。喜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老赵对诗乐在其中的喜爱,所以从他的笔下才流出了那么多美不胜收的诗篇,屡屡被省市级报刊乃至中国顶级诗刊《中华诗词》刊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赵写诗,也鼓励喜爱文学的朋友们写诗,并热心的帮助他们提高诗词创作水平。老赵任香河诗词协会会长后,努力发掘全县会写诗和爱写诗的人,壮大香河诗词创作队伍,请全国各地著名诗人来香河讲座,并主编了《香河诗词选》第一、二册,其中,《香河诗词选》第二册被国家图书馆珍藏。播种就会有希望,坚持就会有收获,在老赵同县内诗词爱好者共同努力下,香河的诗词创作渐入佳境。

近两年,他又和王新等一起全力为香河争创全国诗词之乡奔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香河县委高度重视,县政府全力支持、大力推进,香河诗词协会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2019上半年香河县已成为河北省诗词之县。目前,香河诗词协会己有会员400多人,30多个诗社,有望在年底前验收合格后成为中华诗词之乡。

今天,香河诗坛气象更新,欣欣向荣,我想这应是老赵一直为之努力和最希望看到的。

读《唐宋诗会意》有感:真诗人当有大怀抱


真诗人当有大怀抱

——读《唐宋诗会意》有感

谢可欣

《唐宋诗会意》,邹金灿著,长春出版社

本文作者简介:谢可欣,召南诗社社员,2017-2018届社长。

认识《唐宋诗会意》的作者邹金灿(字鸿仪,号商木)先生已经有两年。他是我们召南诗社的创社大师兄,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温和儒雅的人。这部著作是诗论,更有淳厚情感。读这本书,更像是和商木师兄本人亲近地交谈。

商木师兄讲解唐宋诗,会圈点一些字句,比如他称赞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的“疑”字运用得巧妙,能够引发读者好奇;又提及苏舜钦“晚泊孤舟古祠下”之“孤”为全诗亮眼之笔。

这本书讲诗,并不拘泥于诗本身,或从谈论一首诗开始,进而讲述诗人身世,再剖析诗人的内心,而其中更蕴涵作者自身的寄托。对于古典诗歌与现实的互照,他更有体悟,行文中并不掩藏这种感受,却以严肃而温和的姿态,对现实发出了感慨。

细读之下,会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一位诗人多年读诗、写诗的独有体会,一点一滴向我们娓娓道来。作者凭借他博览的积累,从独有的见识角度出发,征引赅博,与我们畅谈开来。书中言语深挚和缓,使我们不觉得隔着纸张和文字,而与作者有太大的距离。

读完这本书,最使人感叹的,是唐宋七百年之间许多诗人独特的性情与高远的怀抱,比如王安石。商木师兄跟我们说过,王安石是他最喜爱的诗人。有一次,他和我们聊天,分别前送给我们的寄语,便是王安石的《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记得师兄当时说,尘世纷乱,但愿我们都能坚守自己,不被乱花迷住双眼,葆有愉悦的心情。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在《唐宋诗会意》一书里,无论是从谈论的次数,还是从诗歌评价看来,都可看出作者对王安石的尊崇。他认为王安石诗是宋诗的翘楚,其诗“瘦硬雄直”(梁启超语),不事过多修饰,直见诗歌主旨,而气质雄浑刚直。

也许这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诗歌风格,包括我个人最初读王安石诗,也并没有体会其旨,只看出诗中更多显露的是其作为政治家的气度,比如从《元丰行示德逢》的诗句中,隐隐感受到其抱负及作为主政者对生民的关切。

“大凡思想深刻之人,往往冷峻;心性悲悯之人,容易浮浅。王安石却兼具深刻与悲悯,这极其难得。”这是作者对王安石其人的评价,可见王安石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王安石还有的一面,我是从《示长安君》《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等诗中窥见的。刘熙载《艺概》评论王安石文说:“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语自肺腑中流出。”此番评价也可推及其诗,世人皆知王安石是有宋一代的政治家,却鲜顾及他面对骨肉别离时“泪染衣襟不自知”的深悲,也就是书里所说“拗相公的深情”,令人动容。

提到苏舜钦的诗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商木师兄写道:“这里的孤舟,所指的不仅仅是一艘船,它还表露了一种孤往的人生境况——你或许有许多同道,但在更多的时候,你必须一人前行。这庶几于孟子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阐述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意念、境界。”

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我相信人总会在某一时刻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为“我”所认定值得的事去抗争,就算这个路上只有自己一人。而苏舜钦在政治上支持变革、抨击弊政,对现实尖锐的斥责往往为其诗增添力量,亦可见为人的高度决定着作品的高度。

在本书的“剧谈篇”中,更是多以诗人为主角,谈论诗人诗心,使我们可见孟浩然之率真、刘长卿之刚直、小杜之沉慨等。我们在认识到这些诗人独特性情的时候,便知道他们的诗风及气格从何而来。除了天赋才华,上天更把高远的襟抱给了这些诗人,使他们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诗篇。太多人身名湮灭在万古江河之中,而诗人却因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深远情志而不朽。

除了谈论诗艺,这本书更高的价值在于其寄托的内在精神。通过谈论诗人怀抱,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儒家精神的内核,即忠恕仁义等思想,以及对人伦的重视、对现实的进取精神,私以为这是中国文人诗歌的力量所在,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服膺及坚守之意。

而作者更深层次的理想,便是像徐晋如先生在序言所说的“厚人伦美教化成风俗”。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却是古代士人的信念。《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诗教有温柔敦厚的特点,这里的“化”是一个逐渐浸润的过程,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文化陶冶,而不是剧烈的变革。

作者的理想或许显得奢侈,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高尚”不再被重视的年代,更应有此坚持。

邹金灿按:

这是召南诗社谢可欣同学惠赐的《唐宋诗会意》书评,感谢可欣同学。

文中一些揄扬之词,其实我心里知道,以自己微末的才能,是当不起的。不过,我把这视为同道朋友对我的勉励。

我对王荆公诗的钟爱,还有其他原因,《唐宋诗会意》里未遑多说,且俟他日另行草文细谈。

今年六月,召南诗社举办了第三届“召南杯”诗赛,我忝为评委,全程糊名评选,第三名是这首诗:

梦游蓬莱山

杯里江河应倒悬。紫车一夜玉山巅。

出霄鸟使相斜睨,闭户天阍方晏眠。

独客云行耽绝境,醉魂烟散失多年。

幽思又极人间事,到晓生风更悚然。

当时我给出的评语是:“起笔铮亮人目,前四句有雷声殷耳,惜乎后力不济,略显肤廓。醉魂句生硬。末句湊泊。”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可欣同学,当时正在读大二。

后来我看到得奖者名单的时候,暗暗吃了一惊。想起自己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正开始发力写诗,然而学力不足,作品质量粗糙,没有一首诗能够留到现在。

可以这样说,我在大二的时候,远没有可欣同学今天的笔力。

这是一位95后同学。

曾几何时,90后在网络上备受各种严苛的批评。

不过,我在与90后的实际接触中,却得到了迥异于传言的认知。

远的不说,在传统文化方面,他们普遍比我们80后功底扎实。这是因为,90后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身处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里,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更丰富,也有许多便利的渠道学到真东西。

另外,就追求理想这件事上所展现出的力量感而言,90后比80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并不是旨在证明90后比80后优秀,我想说的是,拿出生年代来说事,本身就是一件极不靠谱的事情。

后生可畏。谁说不是呢?

祝福他们。

又到桂花飘香的季节——《唐宋诗选》读书笔记500字


又到桂花飘香的季节——《唐宋诗选》读书笔记500字

《唐宋诗选》中,陆游有诗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读此时,窗外桂花香气袭人,哇,又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啦。

校园里的桂花不知何时已悄然绽放。每天早上,睡眼惺忪的我在赶往教室的路上,总会在桂花树下放慢脚步,深吸几口气,也开始了一天的好心情。天气忽晴忽雨,但桂花依旧美得那么从容。阳光下,香气愈发浓烈,直抵心底。而在下雨天,半空中崩裂的雨点又洗去了枝叶的尘埃,嘀嗒的声音与翠绿淡黄的桂构成了一幅华丽的立体风景画。

记忆里和中秋节联系最紧密的,从来都不是明亮橱窗里包装精美的各式月饼,而是桂花。每逢八月十五,我和爸爸妈妈都会回到外婆家。家里的后院有一棵五十年的桂花树。外婆总会小心翼翼地取下那些细小的花粒,用来制作我最爱吃的桂花年糕。厨房里蒸笼冒着热气,大人们坐桌边唠着家常琐碎。一家人在这一缕缕暗香的环绕下开开心心地吃着团圆饭。

在这个时代,一切总是太快餐化,就像我曾经以为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香气,也被人以高科技手段提取出来,装在香水瓶内,卖给时髦的女郎们。

须知这世上最珍贵的往往免费,如亲情,如年少,更如这一抹挥之不去的桂子气息。文/方乐淇

喜欢《《唐宋诗词选 》读后感4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唐吉诃唐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