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散文《遇见》读后感

散文《遇见》读后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7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7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见孩子,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什么是更好的自己?什么是好?

“当他凝视儿子的脸庞时,不由得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岁月—儿子如何从襁褓里的婴儿开始,一天天长大,教儿子打球、骑车、背诵九九乘法表、刮胡子、开车、打领带、邀请女孩子一起跳舞……那些情景,可以说是历历在目,父亲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内心深处,这位父亲对儿子充满了爱意,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父爱的。”

狄更斯说:“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那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呢?下面,我结合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让孩子爱读书,我想这个“爱”,这里可以解释为常的意思。常做一件事就会成为习惯。爸爸妈妈都非常明白,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在子女幼小的时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书香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如何让孩子常读书呢?

一、看——选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要教好孩子,“教材”非常重要。“教材”的种类非常繁多,那如何选择适合小孩的书呢?“子曰:有教无类。”有书也无类,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但是,家长要先读,“择其善者而教之,其不善者而去之。”比如,我给孩子买的书有《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等少儿版等古典书籍,也有《一千零一夜》,《伊索语言》等国外经典书籍,还有《贝贝熊系列》儿童启蒙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绘本、《捉迷藏》、《找迷宫》、《绕口令》等其他书籍。有好玩的,有好听的,有文绉绉的,有充满智慧的。孩子,对于书籍都是真心喜欢的。

二、听——引导

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听”就开始了。“听”是孩子读书的第一步。孩子是倾听者,家长自然就成了阅读者。读,最好能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个中滋味。孩子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而且很会模仿的,你怎样教,她便如何学。所以,陪孩子读书,不能敷衍了事,让孩子产生反感、厌恶情绪。可以先从短文开始,从有趣的故事开始。比如,在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就加上剪的动作,孩子也很有兴趣,而且特别容易记。当然,也有孩子不愿意听的,特别是在读《论语》时,孩子经常有个问题,“爸爸,为什么老是‘子曰’啊?”当出现一些问题时,其实也不必过多解释,非要弄个明白,等孩子慢慢长大,就容易理解了。

三、读——重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阅读学习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孩子还小,读,具体来说主要是跟读,有些简单易记的也可以背诵。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孩子的语音语调,当然如果有些表演的动作就更好了。比如在读《三字经》时,我“摇头”,她“晃脑”,颇有韵味。孩子慢慢长大,她也给我提要求了,经常是她一句,我一句,大家玩“接龙”。特别偶尔我背错了,她可神气了,立马教育式的指出我的错误,还要我“知错就改”。当然,孩子最喜欢的还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读了《贝贝熊——看牙医》,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经常会被迫式的接受“张医生”的牙齿检查。每天,就这样简单的“重复”。每天,孩子在快乐的长大。

四、说——鼓励

“天生口才必有用”。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令人交际畅达、谈笑风生,能助人处世安乐、事业成功。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让好口才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比如,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孩子突然冒出,“爸爸,葡萄是Grapes,“枇杷”是什么呢?”学以致用,充满童趣,其乐无穷。晚饭后散步,小河边“杨柳依依”,“你可以想到哪首古诗?”,爸爸比划着剪刀的动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分似剪刀”,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鼓励孩子多说话的方法很多很多,只要父母有这样的意识,有这样的责任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宁静的夜晚,传来几许饶有童趣的浅吟轻唱。忽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忽而“扁担长,板凳宽”、还夹杂着“池塘边有只青蛙它在找老婆”……女儿笑了,爸爸笑了,月亮也笑了。

“享受快乐时光,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创造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元素和父母们通常所做的事情其并不冲突。”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优秀范文)


初冬,冷冽的风在窗外呼啸,因为孩子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勃然大怒,心情瞬间到了冰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到了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清冷的空气中,在阵阵墨香里,烦躁苦恼的心,渐渐沉淀,而同时,我也对儿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一翻开书,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带着心灵的激动,我细细地咀嚼着这书中的真意。这本书是三位加起来足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儿专家所写。一个个朴实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朴素却又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在告诉我作为家长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如何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都该走进孩子生命的每一天,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珍惜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次体验,在在时间里慢下脚步,等待他们的成长。

我想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他让我逐渐懂得教育要掌握度,在爱与怕、自由限制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一直是个心思细腻的宝贝。他乖巧懂事,体贴入微。所以在同学眼里,他属于比较乖巧的好同学。在我同事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业的加深,作业量的加重,宝贝开始也有种种偷懒的念头出现了,并且在学习上有诸多的粗心与不认真的表现。在又一次错的一塌糊涂的数学卷面前,我再次失控了,严厉的指责如暴风骤雨般爆发,孩子知道自己表现不好,哭了。那一晚,我和孩子都在凄风苦雨中度过。就连躺着入睡前,我也不断思索,深深地希望他能够有改观。

这一切看似朝着我所认为的、希望的方向发展,看似是做家长的我胜出。但当平息了心情,翻着书页的我也开始细想,就因为错了5大题,到五点还没有开始做回家作业就引发的风暴是否有意义?再想想,或许这周是因为孩子感冒严重,所以课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听不进上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许,他真的是累了,发了会呆。可是,就在那天,作业到五点的孩子没有能吃上我特意留给他的一块奶油蛋糕,也再没有心情一起分享为他藏了一整天的姑姑特意送来的饭团。虽然,当时批评的畅快淋漓,也特别觉得不该给他好吃的,但事后内心也真的懊悔不已。我内心是知道这些客观原因的。而我自己其实也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作为家长的我其实自私地希望他能不要在我付出太多精力的前提下,安稳地,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太小,能力有限。一旦有所差错,已经精疲力竭的我的管教自然就变成了无情的体罚。

文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能得到的启示也是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读。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明白:如何去爱孩子、保护孩子。绝不要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狠狠责打。倘若孩子因此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话,真的是得不偿失。事实上,孩子真的很稚嫩,他们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无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以后他也可以如此。所以假如长此以往,你今后再要求你的孩子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这样描述他与女儿的关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而这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宝贝,是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我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而应不断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亲子关系,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陪伴你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初冬,冷冽的风在窗外呼啸,因为孩子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勃然大怒,心情瞬间到了冰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到了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清冷的空气中,在阵阵墨香里,烦躁苦恼的心,渐渐沉淀,而同时,我也对儿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一翻开书,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带着心灵的激动,我细细地咀嚼着这书中的真意。这本书是三位加起来足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儿专家所写。一个个朴实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朴素却又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在告诉我作为家长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如何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都该走进孩子生命的每一天,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珍惜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次体验,在在时间里慢下脚步,等待他们的成长。

我想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他让我逐渐懂得教育要掌握度,在爱与怕、自由限制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一直是个心思细腻的宝贝。他乖巧懂事,体贴入微。所以在同学眼里,他属于比较乖巧的好同学。在我同事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业的加深,作业量的加重,宝贝开始也有种种偷懒的念头出现了,并且在学习上有诸多的粗心与不认真的表现。在又一次错的一塌糊涂的数学卷面前,我再次失控了,严厉的指责如暴风骤雨般爆发,孩子知道自己表现不好,哭了。那一晚,我和孩子都在凄风苦雨中度过。就连躺着入睡前,我也不断思索,深深地希望他能够有改观。

这一切看似朝着我所认为的、希望的方向发展,看似是做家长的我胜出。但当平息了心情,翻着书页的我也开始细想,就因为错了5大题,到五点还没有开始做回家作业就引发的风暴是否有意义?再想想,或许这周是因为孩子感冒严重,所以课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听不进上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许,他真的是累了,发了会呆。可是,就在那天,作业到五点的孩子没有能吃上我特意留给他的一块奶油蛋糕,也再没有心情一起分享为他藏了一整天的姑姑特意送来的饭团。虽然,当时批评的畅快淋漓,也特别觉得不该给他好吃的,但事后内心也真的懊悔不已。我内心是知道这些客观原因的。而我自己其实也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作为家长的我其实自私地希望他能不要在我付出太多精力的前提下,安稳地,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太小,能力有限。一旦有所差错,已经精疲力竭的我的管教自然就变成了无情的体罚。

文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能得到的启示也是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读。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明白:如何去爱孩子、保护孩子。绝不要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狠狠责打。倘若孩子因此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话,真的是得不偿失。事实上,孩子真的很稚嫩,他们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 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无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以后他也可以如此。所以假如长此以往,你今后再要求你的孩子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这样描述他与女儿的关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而这本《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宝贝,是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我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而应不断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亲子关系,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陪伴你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专题“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书籍是前人总结下来的智慧结晶。读完作品之后,不妨用笔把这些感悟记下来。大家写读后感时,不要仅停留在对原文的简单摘抄。那么一篇好的读后感有什么特点呢?经过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推出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篇1】

《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利用这个寒假,在陪孩子读书的同时,我选读了《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因为是边陪孩子边读,所以可能不太细致,但主要内容还是基本领悟了。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被其书名所吸引。在读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的必要性,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想它一定会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怎样改变自己方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因此带着这样的想法与希望读了这本书。

本书正如我所意。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真正接纳孩子”和“A-B陷阱,父母只要A,孩子就会B。”这两种观点都指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错误导向。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怎么教育他(她),他(她)就会什么样,也就是书中说的“A-B陷阱”。

为此,我们就怕做得少而耽误孩子,更有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只为孩子多学点,免得将来后悔,实则这些辅导班让孩子筋疲力尽。而书中告诉我们:其实这是一个陷阱,我们应该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真正接纳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读后感·比如说遇到事情不要急于发脾气,不要轻易妄下结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给孩子留点余地,专心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想法与能力,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做事、出门打出提前量,可提前15分钟,给孩子留着足够的时间。

其实读到每一个故事,每一种观点时都有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我正在进行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又或者是我要学会并运用的教育手段。总之,教育之路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使之逐渐顺应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发展。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篇2】

可能是一本你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验证经验的书。

初读本书,感觉每一章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如何养育孩子的各种经验心得体会,各种指导方法,犹如一颗颗璀璨闪烁的明星,构建成整个浩瀚星空。也正是因为如此,知识点有些凌乱,让人难于一一记忆,所以读完一遍,似乎明白了很多,但又似乎在脑海里捕捉不到什么印象。决心重读,可结果还是一样,整理不出来条理性。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从头到尾的笔记,以至于重读笔记的时间都需要许久,整整一个多周的闲暇时间,都用在阅读本书上,可能够记住到付诸于应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内化。

关于管教:管教孩子的本质是因为爱。正是因为爱孩子,所以父母才会对孩子要严格的要求。当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在盛怒之下,更多的是批评、指责、挖苦、吼叫、甚至是对孩子的羞辱和打骂,可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只是为了孩子顺从家长的意志?这完全脱离了爱孩子的本质,只会让孩子随着争执的升级,逐步走向叛逆。这是让父母最大的痛苦。所以,在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如何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和睦相处,并且能够指导孩子在关键的里程碑时间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对每一名父母智慧的挑战。

关于表扬:对孩子的表扬,能够固化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标签效应很可怕,如果给孩子粘帖反面标签,孩子很有可能接受并逐渐更加显示出反面效应。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给孩子贴正面积极意义的标签。我们最大问题,往往是发现孩子错误的时候进行批评指正,而在孩子表现正常或者显示积极一面的时候,选择了忽视,其实一旦孩子显示出任何积极的表现,都应当立即给予表扬,将正面标签及时贴上,并通过后续孩子不同事情的表现出的同一积极行为,一次又一次的给予肯定,固化于孩子内心。当然表扬也是有技术的:表扬要态度认真,发自内心;表扬要适可而止,一件事只表扬一次,不要让孩子感觉你虚假;表扬要有对比性,具体到事情、行为本身,不是含糊的;表扬要及时,不能过去很久才说;表扬要多样性,口头表达是最重要的方式,还可以适当送点孩子喜欢的但又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表扬不能吝啬,但也不能唠唠叨叨。

所以如何给予孩子表扬,也需要自己做一番深刻的思考,这里不是让大家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去想怎么表扬。我想表达的是:针对表扬本身,值得拿出时间来思考。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表扬,该如何表扬,表扬能够达到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如何表扬才是积极有效的。

关于宠物:孩子从小想养狗,我是一直反对的,因为家里住在楼房,也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狗。读完本书,我想还是要在现有条件内,力所能及的养一种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另外让孩子在照看小动物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增强责任意识。

由于书中知识点太多,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照自身遇到的问题,从书中找到一些好的建议,也许会找到很多共鸣点,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并且适合反复咀嚼,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篇3】

翻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文章开头序言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读者的不如更应该说是写给每个家长和孩子们的话。这本书虽然是由三个作者所撰写的不同的几个篇章但是整本书的终旨还是教导家长不要一味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跟孩子一同成长。这本育儿书犹如一盏温暖而明亮的路灯照亮且指引了我们一些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使其能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不仅仅是一个领路人更是一名重要的陪伴者。

书中的很多事例和金句都能给人以启发。例如第一章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面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爱啊”是啊!孩子们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但是往往又被所谓的“爱”给绑架了,因为爱让孩子从小学习各项技能:跳舞、唱歌、绘画、游泳为的就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比不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爱孩子从小让他们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因为“爱”双休日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孩子们的肩上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做这些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他们真正渴望的东西。在这里我要举一个自己的亲身体验的例子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因为我那时刚入职工作比较忙下班要到五点才能回家她爸就更不指望了!家里只有我婆婆接送她上下学。她每天三点十分就放学了,我婆婆把她接回家后就无暇顾及她做作业了,经常是我下班回到家,她还在磨磨蹭蹭的做作业。这些当时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学期期中考试考成一锅粥,我这才急了。赶紧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晚托班。终于女儿被送进了晚托班,我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感觉在家坐着就能收获女儿的好成绩了。补习班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去接她放学,发现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很不开心,到家后我耐心询问原因,她一边哭一边告诉我补习班的作业太多了。这下轮到我反省了!是啊,她才多大点就要白天上学晚上还要上补习班到七点半。在她这个年纪学习负荷已经超载了。我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是让她成为学习的机器或者作业的奴隶。我们也是从小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无法改变制度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从容一点、宽松一点给孩子喘口气也让自己放松一点。女儿从补习班回来之后,我自己耐着性子教,期中考的时候成绩也还可以。所以结合本书的理论应该适时地做一个理性的主动型家长;不要去试图改变孩子,让她屈从你的思维,成长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要顺应孩子自己的天性和天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她遇到的问题、时刻保持童心、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更多的时候应该反过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按捺住自己焦躁的情绪,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摘自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但是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只有在鞭策和呵斥中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们的本意是督促孩子学好,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这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孤独迷失的下一代。时代在进步的,育儿经验也在日益更新。作为师长,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谓是掷地有声,尤其是批评的、讽刺挖苦的、人比人的等等这些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所以从现在起改变还来得及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不要随意批评孩子、不要讽刺挖苦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注意他们的长处,用鼓励唤醒孩子的心房、树立孩子的自信,助孩子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长大、成熟、进步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安妮·拉模特说过的话,养儿育女就是要学会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孩子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只要学会放手,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陪伴,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篇4】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与日俱增。从近期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可以略见一斑,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人们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辅导师赛西.高夫所著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从父母常讨论的育儿问题着手,教导大家优化孩子内在的价值观,让读者更加自如的应对育儿与家庭中的问题。

读书完此书,你会明白,电视剧中那些虎爸虎妈为啥令无数家长着迷,就是因为虎爸虎妈们拥有同理心,遇事有耐心,处理问题并不是一味苛刻严厉。

其实,并不是虎爸虎妈就有什么超乎寻常的本领,而是人家掌握了优化孩子内在的感恩、礼仪等8条价值观,懂得孩子内心的的真正需求。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从资讯办公室常听到父母谈论的话题谈起,继而告诉读者如何优化孩子内在的8条价值观。最后跟读者诉分享了一些终极的观点,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更好扮演父母的角色。

为什么说此书其实也是育儿宝典,因为书中提到传统的8种价值观:1.同情心、2.宽恕、3.感恩、4.正直、5.责任心、6.耐心、7.自信、8礼仪,从影响孩子内心力量着手,优化亲子关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很多家长心照不宣的一条信念。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之名,掩饰着家长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自己身上。作者的观点也很贴近大众心理:不要忽视孩子的失败,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作比较,尽早开始与孩子互动,对他微笑,读书给他听,和他一起玩。这些,都是让你和孩子建立连接,让你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

书中谈到了家长们要和孩子共同融入科技世界,同时也要创造条件来伸展四肢,放松大脑。比如一起为年长的邻居烘焙一块蛋糕,动手做一个鸟巢,放到后院,采摘当季的水果,制成果酱或者果冻……

因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需要学习的,正如“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提出的幸福五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在这五元素中“关系”是最需要学习,需要通过跟孩子互动,共同参与才能达成的。

现在,你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孩子宁愿独立一个人玩一上午游戏,也不愿意和你说上一句话的原因吧。作为现代家长,守护孩子的最佳方式是理解电脑以及其运行方式,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们冷漠。

书中的一些方法,值得家长们去借鉴:

1.如果你的孩子在网上交了新“朋友”,坚持让他介绍这位朋友给你认识。

2.做完作业可以玩电脑,但是要约定好上网时间。

[if!supportLists]3.[endif]根据孩子的年龄,设定电脑关机时间。

4.监控你的信用卡和手机短信,防止可疑行为(一些网站通常需要这两种途径来交易)。

总之,《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非常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描述案例贴近日常生活,书中谈到的建议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教孩子如何管理金钱,告诉孩子们如何花钱,如何省钱,如何为得到某件心仪的物品而存钱。

也有许多国人认同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孩子参加中考、高考的家长们,更容易让他们找到育儿的良方,读起来醍醐灌顶。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篇5】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深深被书的封面场景以及字体迷住了: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很是温馨,封面上的字体: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我不是很理解,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熟读这书的内容,但我猜想,所谓的害怕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吧。

作者是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如今这社会的却如此。我是一名刚实习结束的幼儿教师,来到幼儿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好孩子与坏孩子,听话的与不听话的,有礼貌的与没有礼貌的,为何差距那么大,直到有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家长对幼儿的不在乎,对老师的工作的不支持,家长的无所谓,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无所谓,家长的无理取闹,蛮力,幼儿对待同伴的也只有无理取闹。如今家长已经习惯了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教得好家长一句敷衍谢谢,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的责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幼儿在三岁之后父母给予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老师想要改变,绝非一天两天,最重要也得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合格呢?

教育中的爱与怕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出于爱,更多则是出于害怕。”我们家中,我是姐姐,我还有个妹妹,所谓“长兄为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把妹妹上的生活,学习都交给我来管理,教育。对于这个妹妹我十分的疼爱,爱的同时充满了害怕。学习方面,即将进入中学的她,对学习没有积极,不上心,回到家里对于作业总是拖拖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无奈,虽说我已踏入工作岗位,可是学生时代的压力我都明白,她想要去逃避这个现实,我想去理解她,更加想要去帮助她完成。但是,我对自己这个无理的想法的后果充满了害怕,妹妹现在只是小学,到了初中,高中作业量那么多,我都要去帮她吗?踏入社会找工作我也要去帮她吗?理智下的我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可以做一个“有感情”的姐姐,绝不要做一个“感情用事”的姐姐,作为过来人我应该去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

刚进入幼儿园资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我,每天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家里很是不想说话。然而每天妹妹恰恰跟我相反,回到家里吃饭时总会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告诉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我则是急急忙忙的吃完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姐!你干嘛老是很急啊?”说完后妹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了没有她耳边的唠叨,做事情比以前快了好多,自觉了,但是她不快乐了,我失去了倾听这个资格,她变得沉默寡言。我总认为她还小,不会理解我的心境,直到那一天听了她这句话,我才如大梦初醒般。妹妹说得对,我总是在催她写作业,催她起床,嫌弃她很啰嗦,没有耐心放慢脚步去等待她。我口口声声说爱她,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她。我把最坏的情绪带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鼓励远远超过贬低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她人上进的效果更好。”妹妹上初中了,面临第一次的月考,她考的很差,回到家垂头丧气,我上前安抚她的情绪并问她怎么了,她把情况告诉了我,我只对妹妹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我鼓励她,也许一句再不过普通的话却成了她的动力,在第二次月考中她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这少不了他平日里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我对妹妹身上倾尽的一切。在此期间也拉进了我们姐妹之间的信任与感情。所谓的鼓励并非一句简单话,拉瑞、克拉柏和丹、阿兰德写过一本书,名叫《鼓励的实质》,他们在书中这样说“鼓励别人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他人保持敏感和爱的人才拥有。”

上帝既然安排我们彼此遇见,则是一段来之不易的缘分。作为父母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好更好的自己,为人父母者优秀了,示范作用会自然让你的孩子优秀起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800字


看过不少的教养书,也接触过一些育儿百科,但却从未看过一本观点甚合我心的。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你》是我背负任务完成的阅读,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带给我的是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正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班级里大多数家长都是80后,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方面倾向,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所有拿自己童年去填补孩子的童年。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在孩子快上一年级,家长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小班那样撒欢放羊了。忙着报提高班、兴趣班、启蒙班盯着写作业,背古诗,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孩子会有情绪,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身边有个朋友无意间聊天聊起童年青春这个主题,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想象的到他谈及童年的表情。父母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从小灌输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就会赚好多钱的理念。性格被孝顺、听话控制,20多年来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现在做着和自己专业不符的工作。

他选择向我这个陌生人倾述是对自己保护吧。我想做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犯错的机会,或许我会后悔但我也希望我可以和父母有商有量,一直以来我都听父母的安排被其他长辈作为教育后辈的榜样。填报大学志愿那年,我向父母清楚的介绍了我的成绩,你应该知道作为一个语文和英语的佼佼者最适合读什么科,最后我还是去读了工科。

典型的专制型父母,作为父母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把自己认为对的理念,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想当初填报志愿父母的观点是工科进入社会后好找工作,牺牲了他的兴趣。他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孝顺听话中难以抉择。榜样,去坚持你觉得有价值的事物,最后父母都会妥协。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真正长大有两个标志:(1) 发现生活并非按照我们所预想的那般运作;(2) 发现我们并非按照自己所计划的那般生活。”

对父母来讲,这两个标志意味着父母们想开了,不再执着地认为,孩子们应该争个你高我低,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的,也不再对自己无力做到的事情耿耿于怀。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翻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文章开头序言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读者的不如更应该说是写给每个家长和孩子们的话。这本书虽然是由三个作者所撰写的不同的几个篇章但是整本书的终旨还是教导家长不要一味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跟孩子一同成长。这本育儿书犹如一盏温暖而明亮的路灯照亮且指引了我们一些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使其能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不仅仅是一个领路人更是一名重要的陪伴者。

书中的很多事例和金句都能给人以启发。例如第一章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面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爱啊”是啊!孩子们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但是往往又被所谓的“爱”给绑架了,因为爱让孩子从小学习各项技能:跳舞、唱歌、绘画、游泳为的就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比不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爱孩子从小让他们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因为“爱”双休日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孩子们的肩上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做这些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他们真正渴望的东西。在这里我要举一个自己的亲身体验的例子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因为我那时刚入职工作比较忙下班要到五点才能回家她爸就更不指望了!家里只有我婆婆接送她上下学。她每天三点十分就放学了,我婆婆把她接回家后就无暇顾及她做作业了,经常是我下班回到家,她还在磨磨蹭蹭的做作业。这些当时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学期期中考试考成一锅粥,我这才急了。赶紧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晚托班。终于女儿被送进了晚托班,我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感觉在家坐着就能收获女儿的好成绩了。补习班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去接她放学,发现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很不开心,到家后我耐心询问原因,她一边哭一边告诉我补习班的作业太多了。这下轮到我反省了!是啊,她才多大点就要白天上学晚上还要上补习班到七点半。在她这个年纪学习负荷已经超载了。我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是让她成为学习的机器或者作业的奴隶。我们也是从小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无法改变制度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从容一点、宽松一点给孩子喘口气也让自己放松一点。女儿从补习班回来之后,我自己耐着性子教,期中考的时候成绩也还可以。所以结合本书的理论应该适时地做一个理性的主动型家长;不要去试图改变孩子,让她屈从你的思维,成长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要顺应孩子自己的天性和天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她遇到的问题、时刻保持童心、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更多的时候应该反过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按捺住自己焦躁的情绪,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摘自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但是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只有在鞭策和呵斥中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们的本意是督促孩子学好,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这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孤独迷失的下一代。时代在进步的,育儿经验也在日益更新。作为师长,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谓是掷地有声,尤其是批评的、讽刺挖苦的、人比人的等等这些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所以从现在起改变还来得及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不要随意批评孩子、不要讽刺挖苦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注意他们的长处,用鼓励唤醒孩子的心房、树立孩子的自信,助孩子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长大、成熟、进步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安妮·拉模特说过的话,养儿育女就是要学会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孩子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只要学会放手,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陪伴,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1600字


翻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文章开头序言的标题就吸引了我“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言“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与其说这句话是写给读者的不如更应该说是写给每个家长和孩子们的话。这本书虽然是由三个作者所撰写的不同的几个篇章但是整本书的终旨还是教导家长不要一味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如何跟孩子一同成长。这本育儿书犹如一盏温暖而明亮的路灯照亮且指引了我们一些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使其能够明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不仅仅是一个领路人更是一名重要的陪伴者。

书中的很多事例和金句都能给人以启发。例如第一章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面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源于爱啊”是啊!孩子们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长大但是往往又被所谓的“爱”给绑架了,因为爱让孩子从小学习各项技能:跳舞、唱歌、绘画、游泳为的就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比不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爱孩子从小让他们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让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因为“爱”双休日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孩子们的肩上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做这些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内心自己的想法、他们真正渴望的东西。在这里我要举一个自己的亲身体验的例子女儿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因为我那时刚入职工作比较忙下班要到五点才能回家她爸就更不指望了!家里只有我婆婆接送她上下学。她每天三点十分就放学了,我婆婆把她接回家后就无暇顾及她做作业了,经常是我下班回到家,她还在磨磨蹭蹭的做作业。这些当时都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学期期中考试考成一锅粥,我这才急了。赶紧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晚托班。终于女儿被送进了晚托班,我也跟着舒了一口气,感觉在家坐着就能收获女儿的好成绩了。补习班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去接她放学,发现她闷闷不乐的样子很不开心,到家后我耐心询问原因,她一边哭一边告诉我补习班的作业太多了。这下轮到我反省了!是啊,她才多大点就要白天上学晚上还要上补习班到七点半。在她这个年纪学习负荷已经超载了。我们让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是让她成为学习的机器或者作业的奴隶。我们也是从小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长大的。我们无法改变制度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从容一点、宽松一点给孩子喘口气也让自己放松一点。女儿从补习班回来之后,我自己耐着性子教,期中考的时候成绩也还可以。所以结合本书的理论应该适时地做一个理性的主动型家长;不要去试图改变孩子,让她屈从你的思维,成长为你理想中的样子;要顺应孩子自己的天性和天赋;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她遇到的问题、时刻保持童心、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让孩子听话,更多的时候应该反过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按捺住自己焦躁的情绪,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摘自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但是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中国有一句古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只有在鞭策和呵斥中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们的本意是督促孩子学好,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这种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孤独迷失的下一代。时代在进步的,育儿经验也在日益更新。作为师长,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谓是掷地有声,尤其是批评的、讽刺挖苦的、人比人的等等这些都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所以从现在起改变还来得及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标签、不要随意批评孩子、不要讽刺挖苦孩子。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注意他们的长处,用鼓励唤醒孩子的心房、树立孩子的自信,助孩子自信前行。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长大、成熟、进步的过程。我非常赞同安妮·拉模特说过的话,养儿育女就是要学会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孩子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书写,我们只要学会放手,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陪伴,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大全)


看过不少的教养书,也接触过一些育儿百科,但却从未看过一本观点甚合我心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你》是我背负任务完成的阅读,就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带给我的是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正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班级里大多数家长都是80后,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方面倾向,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所有拿自己童年去填补孩子的童年。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在孩子快上一年级,家长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小班那样撒欢放羊了。忙着报提高班、兴趣班、启蒙班盯着写作业,背古诗,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孩子会有情绪,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身边有个朋友无意间聊天聊起童年青春这个主题,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想象的到他谈及童年的表情。父母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从小灌输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就会赚好多钱的理念。性格被孝顺、听话控制,20多年来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现在做着和自己专业不符的工作。

他选择向我这个陌生人倾述是对自己保护吧。我想做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犯错的机会,或许我会后悔但我也希望我可以和父母有商有量,一直以来我都听父母的安排被其他长辈作为教育后辈的榜样。填报大学志愿那年,我向父母清楚的介绍了我的成绩,你应该知道作为一个语文和英语的佼佼者最适合读什么科,最后我还是去读了工科。

典型的专制型父母,作为父母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把自己认为对的理念,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我想当初填报志愿父母的观点是工科进入社会后好找工作,牺牲了他的兴趣。他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孝顺听话中难以抉择。榜样,去坚持你觉得有价值的事物,最后父母都会妥协。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真正长大有两个标志:(1)发现生活并非按照我们所预想的那般运作;(2)发现我们并非按照自己所计划的那般生活。”

对父母来讲,这两个标志意味着父母们想开了,不再执着地认为,孩子们应该争个你高我低,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的,也不再对自己无力做到的事情耿耿于怀。父母成长了,就意味着他们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于“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成功”等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600字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第一次拿到这本书就深深被书的封面场景以及字体迷住了:一位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很是温馨,封面上的字体: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害怕?我不是很理解,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有熟读这书的内容,但我猜想,所谓的害怕应该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吧。

作者是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如今这社会的却如此。我是一名刚实习结束的幼儿教师,来到幼儿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好孩子与坏孩子,听话的与不听话的,有礼貌的与没有礼貌的,为何差距那么大,直到有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家长对幼儿的不在乎,对老师的工作的不支持,家长的无所谓,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无所谓,家长的无理取闹,蛮力,幼儿对待同伴的也只有无理取闹。如今家长已经习惯了将教育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教得好家长一句敷衍谢谢,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的责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幼儿在三岁之后父母给予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老师想要改变,绝非一天两天,最重要也得家长的配合。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合格呢?

教育中的爱与怕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出于爱,更多则是出于害怕。”我们家中,我是姐姐,我还有个妹妹,所谓“长兄为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把妹妹上的生活,学习都交给我来管理,教育。对于这个妹妹我十分的疼爱,爱的同时充满了害怕。学习方面,即将进入中学的她,对学习没有积极,不上心,回到家里对于作业总是拖拖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无奈,虽说我已踏入工作岗位,可是学生时代的压力我都明白,她想要去逃避这个现实,我想去理解她,更加想要去帮助她完成。但是,我对自己这个无理的想法的后果充满了害怕,妹妹现在只是小学,到了初中,高中作业量那么多,我都要去帮她吗?踏入社会找工作我也要去帮她吗?理智下的我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可以做一个“有感情”的姐姐,绝不要做一个“感情用事”的姐姐,作为过来人我应该去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

刚进入幼儿园资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我,每天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家里很是不想说话。然而每天妹妹恰恰跟我相反,回到家里吃饭时总会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告诉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我则是急急忙忙的吃完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姐!你干嘛老是很急啊?”说完后妹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了没有她耳边的唠叨,做事情比以前快了好多,自觉了,但是她不快乐了,我失去了倾听这个资格,她变得沉默寡言。我总认为她还小,不会理解我的心境,直到那一天听了她这句话,我才如大梦初醒般。妹妹说得对,我总是在催她写作业,催她起床,嫌弃她很啰嗦,没有耐心放慢脚步去等待她。我口口声声说爱她,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她。我把最坏的情绪带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鼓励远远超过贬低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她人上进的效果更好。”妹妹上初中了,面临第一次的月考,她考的很差,回到家垂头丧气,我上前安抚她的情绪并问她怎么了,她把情况告诉了我,我只对妹妹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我鼓励她,也许一句再不过普通的话却成了她的动力,在第二次月考中她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这少不了他平日里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我对妹妹身上倾尽的一切。在此期间也拉进了我们姐妹之间的信任与感情。所谓的鼓励并非一句简单话,拉瑞.克拉柏和丹.阿兰德写过一本书,名叫《鼓励的实质》,他们在书中这样说“鼓励别人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他人保持敏感和爱的人才拥有。”

上帝既然安排我们彼此遇见,则是一段来之不易的缘分。作为父母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好更好的自己,为人父母者优秀了,示范作用会自然让你的孩子优秀起来。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3)篇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 第(1)篇

可能是一本你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验证经验的书。初读本书,感觉每一章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如何养育孩子的各种经验心得体会,各种指导方法,犹如一颗颗璀璨闪烁的明星,构建成整个浩瀚星空。也正是因为如此,知识点有些凌乱,让人难于一一记忆,所以读完一遍,似乎明白了很多,但又似乎在脑海里捕捉不到什么印象。决心重读,可结果还是一样,整理不出来条理性。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从头到尾的笔记,以至于重读笔记的时间都需要许久,整整一个多周的闲暇时间,都用在阅读本书上,可能够记住到付诸于应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内化。关于管教:管教孩子的本质是因为爱。正是因为爱孩子,所以父母才会对孩子要严格的要求。当和孩子发生冲突,家长在盛怒之下,更多的是批评、指责、挖苦、吼叫、甚至是对孩子的羞辱和打骂,可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只是为了孩子顺从家长的意志?这完全脱离了爱孩子的本质,只会让孩子随着争执的升级,逐步走向叛逆。这是让父母最大的痛苦。所以,在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如何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和睦相处,并且能够指导孩子在关键的里程碑时间做到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对每一名父母智慧的挑战。关于表扬:对孩子的表扬,能够固化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标签效应很可怕,如果给孩子粘帖反面标签,孩子很有可能接受并逐渐更加显示出反面效应。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可以给孩子贴正面积极意义的标签。我们最大问题,往往是发现孩子错误的时候进行批评指正,而在孩子表现正常或者显示积极一面的时候,选择了忽视,其实一旦孩子显示出任何积极的表现,都应当立即给予表扬,将正面标签及时贴上,并通过后续孩子不同事情的表现出的同一积极行为,一次又一次的给予肯定,固化于孩子内心。当然表扬也是有技术的:表扬要态度认真,发自内心;表扬要适可而止,一件事只表扬一次,不要让孩子感觉你虚假;表扬要有对比性,具体到事情、行为本身,不是含糊的;表扬要及时,不能过去很久才说;表扬要多样性,口头表达是最重要的方式,还可以适当送点孩子喜欢的但又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表扬不能吝啬,但也不能唠唠叨叨。所以如何给予孩子表扬,也需要自己做一番深刻的思考,这里不是让大家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去想怎么表扬。我想表达的是:针对表扬本身,值得拿出时间来思考。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表扬,该如何表扬,表扬能够达到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如何表扬才是积极有效的。关于宠物:孩子从小想养狗,我是一直反对的,因为家里住在楼房,也没有时间精力照顾狗。读完本书,我想还是要在现有条件内,力所能及的养一种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另外让孩子在照看小动物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爱心,增强责任意识。由于书中知识点太多,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照自身遇到的问题,从书中找到一些好的建议,也许会找到很多共鸣点,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并且适合反复咀嚼,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 第(2)篇

读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特别喜欢书中这样一句话,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感觉每读一本书都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第四章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一定要教训他们,而是应该在一旁提醒,让他们大胆而有礼貌的表达自己。我在想,如果只是简单的教训,孩子应该会变得怯懦或者暴躁。第五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孩子在幼儿阶段,如果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让幼儿把玩具收拾起来,那么幼儿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在学习建立时间和动作之间的关联。确实如此,半年前给儿子读绘本的时候提到了晚安这个词,然后每天睡觉前都会对他说宝贝晚安,宝贝儿也形成了这个时间节点反应,睡前总会对我说妈妈晚安。读书应该贵在知行合一吧,在实践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坚持。这也是书中反复提到的,在后面的章节里也提到无论是鼓励还是惩罚,只有长期坚持下来才能够有效。不然就会出现谎言四: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教育是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食粮。想要色香味俱全,又具有营养,很显然快餐是做不到的。群里一位房友说的特别好,家庭教育是大树的根,学校教育树的枝杆。是的,这其中的关系已不言而喻。多读书,多学习,愿我们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 第(3)篇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练就拖钓式的耐心呢?n1.照顾好自己n2.凡事别往心里去n3.凡事往好处想n4.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n5.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n6.了解自己的底线n7.摸清自己的脾气n8.经常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n孩子需要坚持原则的父母。坚持原则给孩子安全感。不管是出门倒垃圾还是帮忙摆碟子,父母都应该经常性地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表扬表扬再表扬!n孩子需要父母一起玩耍,父母也需要为了自己而放松,玩耍才是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做父母往往让人神经紧张,玩耍则能使人放松心情,让心灵得以解放,真正体验喜悦和快乐。父母记住:任何方式的批评都不是鼓励。鼓励是出于内心的爱。鼓励的正确做法:n● 多注意孩子的长处;n● 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出力;n● 帮助孩子,让他们小步走,一步步实现目标。孩子有成就了就要为他庆祝;n● 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各种恐惧,包括孩子没能说出口的恐惧;n● 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n● 经常告诉孩子“我爱你”。“强势起来,多点儿底气”n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一个仁慈善良、轻松自由的家长吧!n和孩子一起成长!n

《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一本书,它叫《遇见更好的自己》。它主要教育青少年要不断的突破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好,成为更出色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讲了许多催人进取的实例,形成了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不畏困难,一直前行。其中《最贵的贵人,是你自己》这篇文章中,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张凯,在高二时因家庭原因退学了, 后来却成为了一座重点初中的历史老师。原来他在他退学后就选择了自考,要玩命的努力换来的想要的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中如果没有贵人出现的话,就要做好自己,做自己的贵人,不要在困难中迷失了初心,迷失了自己的眼睛,每一次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才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遇见更好的自己做本书让我感到了潜力一但发挥出来就会十分特殊。因为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去深度挖掘,就会发现你自己有无限的潜能。在吃苦的时候你不吃,那以后要更加辛苦。而又肯在学习上下功夫的人,才能一往无前。

穿越重重困难,永不放弃,充满信心,一路向前,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读后感《《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7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散文《遇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