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

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男孩,看书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喜欢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店,每次都要精挑细选好久,然后抱着喜欢的书,心满意足地回家。所以,我家的书架总是满满当当。看着这些书,我觉得自己拥有无穷的宝藏。而其中我最喜爱的一份珍宝,要数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不久的书店。刚走到童书区,我就迫不及待地挣开妈妈的手跑过去,想找一些新书看。很快我就被展示台上一本红色封面的书吸引了,书名是《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我很开心地拿起这本书,翻到目录。这本书上有10个故事,看到《老鼠嫁女儿》这个题目我哈哈大笑:老鼠也要嫁女儿?于是我翻到这个故事看了起来。写得很好玩,我边看边笑。这个故事看完我接着看《女娲造人》、《傻女婿拜年》……不知不觉竟然一口气看完了!我急切地对妈妈说:“这本书太好看啦!我要买!”妈妈问:“就买这一本吗?”“是的!就要这本,要是再多几本这样的书就更好了!”听我这么说,妈妈神秘地说:“那今天我先不帮你买,过两天我要给你个惊喜。”“惊喜?什么意思……”我嘟囔着,不知道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那天晚上睡觉前,我还忍不住提醒妈妈:“别忘了那本书啊!”

过了两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地上有个大箱子。是什么东西呀?我打开箱子,发现了这本书——《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哇,妈妈给我买回来了!”我开心地叫起来。拿起书却发现,下面还有一本,一样的书名。怎么会有两本?我奇怪地想。再往下翻,竟然有36本!我开心得跳了起来,这时候才明白妈妈说的惊喜是什么,原来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书!

妈妈告诉我,这套书里面的故事都是根据传统的中国民间传说和童话改编的,据说选故事的标准是要让正在做游戏的儿童听了能放下手中的游戏,立刻被故事吸引。怪不得我觉得这些故事那么有意思呢!

从此以后,这套书就成了我的最爱。360个故事,有的滑稽可笑,有的非常感人,有的很长知识。每天我都要看,还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今天我把这套书也推荐给大家,你们一定也都会喜欢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

刘彩云

想读的故事好多,心却不安静,所以一本一本的打开,又一本一本的合上。最后被《中国最美的语文》所吸引,源于作者奇特的教育目的:把男孩教成男人,女孩教成女人。达到这个宏伟的目标相当不易,着急看作者到底怎么做?

电影《无手老师》里,老师站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也会是你们的朋友。夏老师做到了,他尊重每一个学生,为迷津中的孩子指点方向,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他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人生的态度,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实施民主;他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弹会唱,让我羡慕不已。

本书中令我铭记于心的是老师的课前“五分钟”,让位于学生,学生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进行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流行动漫鉴赏等。我效仿夏老师的方法,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自己拿手的题,收效很好,几个孩子自告奋勇一堂课上台两三次,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甚是喜欢。夏老师反弹琵琶式的文言文教学令人惊叹,独特的“颁奖仪式”更是好玩,他将枯燥的学习转化为愉快的生活。

夏老师将自家小孩子的教育与自己的教学生活齿轮似的咬合在一起,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我爱自己的孩子,却不停地以爱的名义来“伤害”他,给他自由空间,像施舍,殊不知它本就是孩子的权利。对于不爱读书的涛涛,夏老师取其所好引导他自觉读书。提到读书,想到我班那群爱读书的孩子,在他们的推荐下我读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许多个小故事,很多故事的结尾像是没有结尾,很有生活的味道,淡淡的遇见,淡淡的分开,你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跟着你的记忆远走。别人写故事的初衷我不了解,但是可以跟着故事回忆自己的生活。言归正传,夏老师是个好玩的老师,曾经的自己是个真玩的老师,下课和孩子们踢毽子,上课继续学习。有个顽皮的孩子不写作业,叫到办公室坐在身边写,导致孩子要和我谈恋爱,真令人措手不及。我是班主任,写学期评语要签名,别的老师却盖章子,于是收假后他送我一枚私章,此处表示感谢。他有一个密码日记本,我可以随便翻看,看了会给他写信,不记得写了什么。他不是课代表,总和课代表一起送作业,不关注他,他就捣乱,还得“收拾”他。仔细想想确实喜欢这个孩子,由于情商太低没智慧的处理,不过这也是最真实的生活。后来我给初三上化学课,他离开了学校。哎……还好,现在已是一名警察。夏老师利用签名赠书选取课代表,我利用趣味实验博得孩子们喜爱,开学第一堂课用“白纸显字”和“魔棒点灯”传递化学很好玩,还告诉他们:我也很好玩,希望他们更加好玩,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玩中学习!提醒自己:坚持这一理念,努力捕捉孩子们的优点和亮点,别吝惜自己的和言善语。本节课结束后问:谁愿意做我的课代表,一个小女孩迅速举手,没冷我的场。课代表一直以来都是毛遂自荐,也有过冷场的时候,只能靠大家的推荐,因为我没有劳务费可赠。今年的自荐非常成功,小女孩特别负责,学习努力,喜欢读书。她借书害我丢了一本《未来简史》,她还借我的学科辅导书,本来是:她上课时我看,课余时间她取走。这周却告诉我,老师,我想一直借到放假。小东西,以后我需要的时候还得和她借书。孩子们向我借《查理九世》《怪物大师》《你为谁而读书》《极简科学史》等,在那里低语:怎么什么书都有,我心里窃喜。周六放学时他们手里也拿着书故意给我“显摆”,还有主动推荐的,现在手里还有一本在读。

喜欢读别人的故事,整理自己的经历。想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心的希望孩子们青出于蓝而远远的胜于蓝,很乐意被后浪排在沙滩上。

夏老师写了他与儿子的故事,那我也说说我与儿子的事。夏老师对音乐尤为推崇,尤其古典名曲,令我回想起和孩子去“邓亮琴行”体验琴课,听到一首特别悦耳的曲子,就随口一问,什么曲子这么好听,孩子顺口回答《致爱丽丝》。我瞬间的感受就是胡诌怎么这么顺口,质疑、不相信,于是就一起循声探个究竟,竟然真是!很吃惊!诸多的不解不明白,怎么知道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世界?想到最近在读书目《养育男孩》里的观点,妈妈教育男孩,走进他的世界真的困难重重,因为女性的思维是粉色的,男孩的思维是蓝色的,女孩渴望的是爱,男孩渴望的是尊重。所以特别害怕自己现在以爱的名义伤害他,将来他以爱的名义远离我,于是乎购买了好些男孩教育书籍,希望能有帮助。分享自认为经典的句子“凭爱难以改变男孩的行为,但尊重却能做到。”最后真心的希望自己在育人的道路上走过就能留下精彩!

最美的童话读书笔记400字


好词:

愁眉苦脸 一言不发 兴高采烈 稳如泰山

史无前例 反璞归真 触目惊心 义愤填膺

佳句:

1、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好奇的耳朵们兴高采烈,它们需要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美纯净的声音。

2、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逃亡,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耳朵离开了各自的主人,汇成了耳朵的洪流,流出了城市,流向了四面八方。

3、更多的耳朵们去了森林,森林里的声音和森林里的花儿一样丰富多彩。鸟叫声是白色的,虫鸣声是黄色的,鹿鸣声是蓝色的,呼啸声是红色的,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是绿色的……

仿写句:

春天的风嫩绿嫩绿的,夏天的风火红火红的,秋天的风金黄金黄的,冬天的风雪白雪白的。

读书心得: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的童话。耳朵们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喧闹的环境,集体大逃亡了,这是一场耳朵的大罢工,更是一场人类的大灾难。最终,一位盲女孩的笛声将所有的耳朵召唤了回来。

我读了这篇童话感受到了:我们应当爱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发出噪声,更不要大声喧哗,还大自然一个宁静的空间。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_700字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700字

要有多幸运,才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要有多努力,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

先说说这本书。

故事+散文的写法引人入胜,全书分三条线。第一条是夏老师把自己带过的不同届的学生融到一个班,从诗歌→音乐→电影的分享课入手,穿插一些课文的“另类”讲解,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第二条线是夏老师的家庭教育一瞥,他给孩子们讲古诗、古文,教他们弹吉他,引导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悟尽情傲游。第三条线则是夏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一些故事,从这条线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目前高中教育的想法。

再说说“中国最美的语文”。

民族的区分,最主要的是其文化不同,而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觉得当属“语言文字”及其支撑起的“群体三观”。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美,如何在这些理念之下为人处世,如何度过个体的一生。

中国,是一片充斥“语文”的大地。我们讲究说话的艺术,我们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其间种种,关乎“美”的,大抵寥寥。

脱离了中学教育,如果不是行业要求或者特殊情况,我们中的很多人有根本不会再去读一首诗,或者用心品一支曲。看了本书再反观当下的课堂教育,能忽略应试压力和课本范围去“无功利”地讲一些东西,大概也很少见。

而“美”,恰恰很多时候要摆脱一切“功利心”。单纯因为喜欢、快乐,去欣赏、追求、创造。感谢这本书带来的“美”的盛宴,这里面有美文,更有美丽的心灵,美好的人们,共同书写的美妙的故事。

最后,看完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五位语文老师。很庆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如夏老师一般有责任心,有想法,有能力又有趣的老师。谢谢他们,这世界现在在我眼前才如此“美”。

我们的故事,也很动人。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_800字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800字

1、五颗星给后记中夏老师对自己的定位。
2、这本书看题目以为是讲中国文学文字之类的,实际写的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如何看待语文教育以及如何身体力行引导自己的孩子理解古诗词,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的。
3、夏老师把一首首古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每晚临睡前讲给自己的孩子听,既是很好的亲子互动,孩子又很好的理解了,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有时候还请孩子把古诗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加深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这种形式的语文教育家长可以借鉴,比单纯让孩子机械记忆古诗有用的多。
4、夏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前做鉴赏活动,内容包括诗词、电影、等等,给学生们发声的机会,毕竟大家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不同,让学生锻炼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应该是语文学习中很好的一种形式。但是让他们来讲课,我觉得有一些冒险,讲课不应是随意的,学生的水平不同,讲授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学生还是需要专业老师来指导的,而不是水平不专业的学生一边摸索一边来讲,对听的同学确实不太负责。
5、中国的教育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并没有改变应试的本质。我觉得教育改革想真正有效果不是单单教育系统努力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甚至每一个人都要改变观念才行,实行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话说回来,应试教育可能还是简单的,创造力应该是上层建筑,连现成的东西都记不住,还怎么谈更高的追求?我理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一种动机,求知的动机,在慢慢的受教育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去探索,去思辨。关键还是看个人吧,中国的应试教育下也出了很多能人,美国民主自由的教育中还是有枪击犯。
6、就像平时买了件衣服还要再配一条裤子,后来又觉得还需要一双鞋,最后没准又想搭个帽子一样。任何方面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也许赶不上真正的素质教育出现了,就先努力把试应好吧,毕竟只有先顺应规则,才有可能站到规则之上。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读书会”里的书友推荐的。看到好几个书友对此书评价甚好,便在当当网搞活动的时候将作者的系列书籍都买了回来。读罢,深感此书买得值。

本书作者夏昆,是四川成都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翻开夏老师的书,满是久违的感动,因为他在教育之路上所做的一切正是我多年来深深期盼的。在高考的大洪流中,夏老师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教授学生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启迪智慧,同时也给学生上讲台授课的机会,在换位思考、互动学习中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可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且夏老师真正领悟了教育的真谛_“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对善良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做心地善良堂堂正正的人;教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考试……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块敲门砖,我们很多人的教育方式却把它当作了全部。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三年的铁笼里沉闷、压抑地当着考试工具,没有半点青春的自由和快乐,也渐渐在学校和家庭双重高压教育的奴役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美好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导致太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沉迷网络,男生打四年的游戏、女生看四年的韩剧,逃课睡觉、考前突击、日混一日、拼凑抄袭毕业论文……还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读书、去钻研知识?只是肆意地挥霍着自由的光阴与青春,然后毕业悄然来临,茫然沦为蚁族、啃老族……

高中三年乃至从小开始的奴役式的教育与大学四年放纵式的生存现状,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吗?为什么学生上了大学转变会如此之大?为什么所谓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并没有多强?这确实与我们从小以来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只知道读书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大学或者为了好找工作,全然不明白读书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何?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仅仅是为了那一张文凭,是格物致知,是修身养性,是在人类有限的社交活动范围内通过浩瀚的书海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话,获取更多的智慧,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若明白了这些真谛,学习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必将随之提高,学习方法也会随之改善,应付考试便也是水到渠成,又哪需要那么多奴役式的题海战术?又怎会让大学四年的时光悄悄溜走?又怎会三十而立还整天抱着手机,不去努力提高自己?这些道理是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潜移默化教育引导的。

夏老师在《中国最美的语文》一书中,同时讲到自己每晚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从开始的童话故事到后来的诗词故事、古文故事,他的优美、风趣、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种子从小播撒在了孩子心中。尤其是他周末讲完诗词故事后,还会让孩子把诗词意境画下来,这种“诗画同源”的教育方式着实有趣可行、值得借鉴。他们父子间这样美好的亲子时光也让人羡慕、赞叹。反观身边的少儿教育,有多少父母能放下手机,每天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保护、激发孩子美好的天性?身边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补习了……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陪伴、教育孩子成长?身为老师,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夏昆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出改变,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最最重要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教万教,教子做人!

作者:刘骁月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_1700字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1700字

老师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你没听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你不懂人生。——约翰列侬

(强烈推荐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看看的语文教科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毕业一年多,我丢掉了一个身份“学生”,换了另一个身份“员工”。此时此刻,脑海里不停的闪着往日在学校里的时光,那时候的我们总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测试,看不完的错题。那时的我们总渴望早点离开,而如今的我却拼命渴望回到那时。记得看过一句话,毕业了,我们以为我们离开的地方是地狱,其实当我们真正离开回头看才发现我们离开的地方是天堂。那时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考上一所大学,我们为之努力、奋斗、拼搏,而如今我们却没有了目标。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目的是:把你们从男孩教成男人,女孩教成女人。男人应该是博学、宽容、幽默、有品位、有责任感,我希望我们班的男孩们三年后都能成为这样的人;女人应该是美丽、温柔、善良、知性的,我也希望我们班的女孩三年后能够成为这样的人。这是夏昆老师给每一届新生讲的话。他不但这么讲的,而且他确实是这样做的。他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他走的这条教育之路只有一个人走,他也要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他说:教师的最根本的职责是,成全孩子生命的美好,同时成全自己生命的美好。先贤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是我们所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千教万教,教人作假。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老师和学生在分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而忽略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这样的教育,就恰如钱理群先生所说:要不培养出一群低智商的粗俗的利己主义者,要不培养出一群高智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反观现在钱老确实说的很对。

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为了考试,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我们很少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有独立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关于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国家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改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一直批判吐槽的高考制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残酷,冷血,可是却是现行条件下最公平的教育制度。我们作为升斗小民,可能改变不了大的环境,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作为学生,以学为生,完成学业是我们最基本的义务,作为年轻的我们这一代老师,希望要以身作则,用全身心的爱去教育学生,不但要教他们考试,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做人,以及拥有独立的人格思想。

最后我们无论怎么吐槽怎么抱怨如今的教育制度,都不要放弃去上学。至少目前在大环境下学历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能知道现在很多行业不那么看重学历了,主要是能力。可是学历却是大多数行业的敲门砖,更是升职的助推器,正是因为外界所传的大街上随便拦住一波人里面就有五个本科,三个研究生,两个博士。而你却是没有上学的,你说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出生寒门或者普通家庭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千万不要被如今的自媒体宣传的那样动不动放弃学业,以为自己很强,否则悔之晚矣。纵观特别成功的那些大佬,哪一个没有高学历,所以动不动劝你放弃学业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人,自己要好好考虑清楚。生而平凡,贵有自知之明。

90后的我们很多都已成为老师,希望您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将眼光放在更远的未来,用真正的思想去感召学生,成全学生的美好,用真正的美去影响学生,将独立的思想作为教育的生命,将学术和真理置于一切之上。我知道这很难,但既为人师,请您一定要做到。我在这里向您致敬。

三生有幸遇见你,回想我的十几年上学生涯,也是有几位老师对我影响深远,偶尔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师当年教我的那些话,高二的政治老师的那句:做个优秀的普通人。当时的我不怎么理解,普通人怎么优秀。可是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明白,早点认识自己是个普通人,这点很重要,但普通人一样可以很优秀,我可以平凡,但一定不要平庸。

没有尾巴的鱼

写于2018年8月4日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精选范文)


初见此书,被大红色的喜庆封面吸引,《中国最美的语文》乍看题目,以为是和诗词文学有关,翻开简介,发现是来自一名高中教师用自己多年的执教经验汇集而成的课堂故事,真巧,这位老师也姓夏,自然倍感亲切。夏昆,史上最忙的高中老师,在他的课堂里,孩子们不仅学习语文,还鉴赏诗词、音乐、电影、甚至吉他、骑游、动漫……他说,所有的目的,是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他也用这些来陪伴家里自己的孩子们。他坚守“真实教育”的初心,只为追寻智慧与美。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手捧这样一本书,我感受到的是来自同行在语文道路上快乐前行、积极探索、乐在其中的激情与动力。在看完第一章节的时候,我就被夏老师的文字迷住了,从通俗幽默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他的个人魅力。他说,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是个丰富的人,才能去丰富学生。从夏老师的简介中看出他兴趣爱好广泛,是个追求浪漫和诗意的人,他爱看电影,爱听音乐,有时间也写字,还出版过《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等书。面对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夏昆不仅仅发声质疑,更多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上鉴赏文学和艺术之美,这就是作者夏昆的魅力所在,也就是最美的语文课。同样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不禁汗颜,学生时代积累的文学知识都差不读还给了老师,唐诗宋词已经不能张口既来。在语文课堂上更多地是应试教育,机械地背诵、默写、练习、讲评,结果自己的文学底蕴差不多也只剩小学水平了。读完此书,我有种想重温唐诗宋词的冲动,我需要得到文学思想的浸润,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文学营养,才担当得起语文老师这个名词吧。

他对语文教育有着大语文观,这点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他认为,语文的田地是广阔的,不仅有字词句篇和语法,还有情感、审美与思想。语文老师的田地也很广阔,真正的语文,是无边无际的,是美好的,美在艺术、美在思辨、美在独立、美在分享,也美在师生的互相陪伴与共同成长。因此,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轮流上台讲PPT,分享电影或诗词,结果这些孩子毕业后觉得受益匪浅,她们要比同年龄的孩子不怯场,交际能力也强。我非常欣赏夏老师的作为,他能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出来,让孩子去做这些事,并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这就是他对语文的诠释,一节音乐课或一节电影鉴赏课,看上去似乎与语文无关,但处处都包含语文元素。他在让学生配乐朗诵诗歌时,会通过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解读诗歌的同时也传授了音乐鉴赏能力,这种趣味教学将语文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我离不开文字,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和文字本该是一体。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得语文更为美好,更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文学与艺术原本就是相通的,提升孩子的鉴赏力和审美力,对学习语文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我想,在平时语文课堂上我们也要多考虑语文与音乐、美术、影视等相融点,可以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爱上语文课,比如他陪自家孩子学古诗,多采用画画的方式,诗画同源,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这么做。

夏老师还认为教育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而不是相反。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大棒威压下,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戴上了眼镜,书包必须用拉杆箱……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被压榨得失去了求职的欲望,更耗尽了上进的动力。教育失去了它的真实性,所以这不得不让教育工作者痛心。将眼光放在更远的未来,用真正的思想去感召学生,用真正的美去影响学生,坚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坚信唯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给学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也想这样。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材在改革,模式在改变,试题在更新,可是老师们的心态却放松不了,因为还有那些抽测、过关。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有些作为的,比如利用晨读课或是午休课时间,安排学生上台播报时事新闻、小百科知识等,分享喜欢的书、影片、歌曲等,相信这短短的几分钟会是孩子们期待的时刻,也是对生活、生命的真教育。

尽管命名《中国最美的语文》,与其说美,不如说真,唯其真,才动人。此书其实是探索真实教育的一个忠实记录,读之共勉!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