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读《无处重逢》有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无处重逢》有感,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爱国情怀,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当我看完《无处重逢》这本书,我的内心感概万千。

这是一本讲述家国爱恨的书。讲述了民国时期的国狠家仇,讲述了一代人的爱恨情仇。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鲜活,仿佛在历史上存在过。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爱国情怀,对这种情怀有着别样的体现。

这种情怀源于对生长故乡和亲人的眷恋,对创造美好家园祖先的崇敬,对保家卫国革命先烈的敬仰。

人们总会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孝心融于为爱国心,把爱乡情放大为爱国情。这种观念,始于古代。

在古代,国家观念是以家为基础。崇拜祖先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宗教信仰之一。对父母的孝心,扩展到家族相亲的情,再扩展到对国家社稷的忠。这便形成了中国人家国一体的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尝不是家国一体的另一种解读?

古今又有多少才人诉说着以国为家的观念。如霍去病所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李白所写“国耻未雪,何由成名?”;韩愈所说“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当代的青年人也要向前人学习,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以国家的衰落为耻。

爱国情怀,也萌生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依恋。

祖国有数不尽的奇山峻岭、江河湖泊,亦有道不完的奇花异草、参天古木。这万顷秀丽山河,无一不激发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当祖国的领土被侵占,当祖国文化璀璨的珍宝被列强瓜分,中华儿女心中的呜咽,胸腔的温热,化为冰冷杆枪,以炮火声奏一曲乐章。

书中的时代背景,正逢一九四三,荒唐开场。山河破碎的场景,刺痛了中华儿女的心。

有几多人为了家,为了国握紧手中钢枪,血泪共撒沙场,不枉负名为中华儿女。

也有些人,亲人死于敌人之手,家园毁于一旦。他们便奔赴战场,想着上报国恩,下报家仇。

也有人害怕,害怕一腔热血,无处倾洒。害怕有心杀贼,报国无门。

也有小女子,可抛却世间温柔,换来国民自由日。这一身即许国,难再许卿的情怀,又何尝不是对祖国爱之深切。

对祖国的爱,还出于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钟爱。

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有读不完的经典诗篇,无一不诉说着爱国情怀。

岳飞精忠报国,写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范仲淹胸怀天下,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爱国忠君,曾作“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鲁迅甘为孺子牛,笔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些才子佳人,用自己的文字诉说着爱国情怀。

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不但形于诗篇歌赋,还凝成了一件件古物,一处处建筑。

他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每一件,都凝聚着公匠的心血,倾注了感情。每一件,都与众不同,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自己的故事。历经岁月洗礼,虽有残缺,却蕴含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凝聚劳动人民的心血。

当坐在书前,仿佛身临其境。眼前是外白渡桥的斑驳,耳畔是游园惊梦的声响。眼眶不禁湿润了。

战火纷飞,家国爱恨的时代,我们或许是体验不到了,幸好还有这样好的书,可以让我们体会。

“七分家国爱恨,兑上三分儿女情长,谱一曲风月无限,荡气回肠。”这句话正是《无处重逢》最好的诠释。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一次次衰而复兴,都是因为爱国之情。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一段赤诚的“中国心”。爱国情从小就埋在每个人心中。当带上红领巾,敬军礼时,当看着天空中的五星红旗时,当耳畔起国歌的旋律,这爱国情便生根、发芽,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红歌,那些顺手拈来的爱国故事,那些倒背如流的爱国诗词,渲染了每一个人的爱国情怀。爱国之情又何尝不是一种感情烙印 。刻于骨,铭于心。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讲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我们深深爱着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

如今,爱国并不是让我们提刀上战场。

但无论是出于爱国,还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进的知识,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奋斗!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这世界无处不美有感


读这世界无处不美有感

从西藏的迷恋中归来,那云雾缭绕如仙镜般的雪山,那水天一色碧绿圣洁的湖水,那朴素庄重五体投地的朝圣,我叹为观止。纯净而神圣的一切,不仅震撼着我的心灵,同时也涤静着我的灵魂——原来世界真的很美!

从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下来,我看到了星云大师的《这世界无处不美》,似乎这书就是为我此刻的心情而准备的,我一下子对以这位佛教大师为主封面的书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再一次回到布达拉宫,再一次亲吻西藏的湖水……

书中并没有描写世界屋脊的净美,也没有描写朝圣者的虔诚,但可以看到星云大师眼中的世界,远比布达拉宫还要圣洁,远比那木措的湖水还要宁静。星云大师告诉我们,世界的美与丑其实都源自于人们的内心——“以开阔的心胸去包容世界,自然能看到美丽的景致,领悟到世界上真正的美妙和可爱。”书中讲述了108则精妙禅故事,再加上精心甄选的108幅摄影作品和108段精妙的禅语,整册书都渗透出大师淡泊人生的吉祥与祝福。

合上书页,我虽然无法参透大师佛的境界,而心情却从领略西域美景时的心浪翻滚开始平静下来,从大师的“觉己”—“省心”—“醒世”循序渐进地试着了解人该怎样发觉自己的美,然后到修炼心性,最后到除却心尘、宁静致远。简单的平常故事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他告诉人们——其实这世界一直都很美!

书中有一则富翁和海边老渔翁的故事,富翁认为:人要拼命工作赚钱,奋斗半生,才有钱去海边渡假。而老渔翁却带着一脸平静的笑容,说他每天都可以欣赏这样的美景。富翁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老渔翁知足的生命态度让他心静,使他每天都以微笑面对大海,感受大自然带给他的福泽。其实,每个人都要在忙碌的生命旅程中追赶,追赶自己心中的梦想,追赶人生的目标,然而,生命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绚烂,还有它的平和,生命的动人不仅仅在于它的激情,还有它的平静。就象生活中有些人永远都可以简单地快乐着、简单地幸福着,所以他们能拥有踏实的情怀,拥有着不太富有却滋润的美丽生活。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一片天,或许这片天还不够宽广,或许这片天还不够美丽,的确,我们有时真的想远离世俗的喧嚣,远离浮华的人间,远离一切虚伪的假面,独自去寻找一份遥远而雅致的美。可我们从梦中醒来,又不得不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我喜欢大师的《心净国土净》,“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有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牢骚、抱怨环境的污浊,其实,如果在淡泊宁静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像莲花一样在污浊之境中洁身自好,就会得到充实、轻松、达观的人生。在浮躁的社会,若每天能以平静的笑容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感受大地普载众生的平等,感受海洋无有拣择的包容,感受阳光温暖普照的关怀”,我们的心就能沉静下来,达到最遥远的地方,建设起内心美丽绚烂的世界。

这世界美不美?可以很美,也可以很丑。心中怀有美好,你看到的便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心中怀着丑恶之念,你看到的便是一个丑恶的世界。打坐参禅的佛印禅师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而苏东坡却嘲弄禅师“像一堆牛粪”。其实参禅的人最讲究“见心见性”,心中有眼中便有,说明在佛印禅师的眼里有佛!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心存何物,万物皆成何物,心逐物为邪,物随心为正”,保持心灵之镜的洁净,用一颗平淡的心、用一颗美丽的心去看这个世界,以开阔的心胸去包容世间的万事万物,自然能领悟到世界上真正的美妙、可爱之处,生活当然也会从此而绚丽多彩,社会因此而美好无比!

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实,时代无所谓好坏,世界也无所谓美丑,人能活在当下,坚守内心、建立起自己的精神生活,就算世俗的纷繁复杂接踵而来,喧嚣的市井和流言蜚语扰乱心智,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也能洒脱于物欲横流的时代。

让“片红休扫尽从伊”的淡泊在心中滋生,让“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热情四溢传纵。相信,我们将不再孤单,不再寂寞,坦然面对这美丽世界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人生无处无真情——读《草房子》有感


人生无处无真情——读《草房子》有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虞佳琳
最近我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人生无处无真情的真谛。
在这本书里,写了男孩桑桑刻苦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一个天生秃顶的秃鹤坚守尊严;少女纸月的出身之谜,蒋老师和白雀姐的短暂爱情,不幸少年杜小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人生无处无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令人落泪的真情。最让我难忘的是杜小康,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停学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父母维持着生计,在校门口卖东西,没有一丝卑微的神色,挣钱减家里的负担。不怕苦、不怕累,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平日里一有点困难,我就想放弃,看完了《草房子》,今天,我会迎难而上,我会想办法战胜它,我也要学会不再乱花钱……

读爱,无处不在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拇指班长追踪怪同学》。这本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内容十分有趣,我看得津律有味。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肚子里有一千只小虫子这一章。孔东东和孔西西找到赫赫郝的妹妹邢邢邢,把她带到冰淇淋店里,如果她交代她和郝郝郝的来历,就给她冰淇淋。结果她拒不交代,没办法只好给她冰淇淋。谁知她一吃完,说肚里有像有一千只小虫,郝郝郝闻风而来,连忙把她带走,可见他对他的妹妹的关爱。

像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在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肚子疼,李老师给我的父母打电话,结果我的父母都在外地出差。李老师亲切的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在家吗?我摇了摇头,没办法,李老师上午的课只好叫其他的老师代课,然后带我去医院。我问李老师:今天不是要上公开课的吗?您怎么会有空带我去医院呢?李老师回答:我已经把公开课改到明天了。我焦急的说:那您这样不就失信了,我自己去就行了,不用您陪。说完,我向外走,结果我忍不住了,痛的叫出了声。李老师急忙过来扶我,李老师关心的问:没事吧?你们这些学生,就像我的儿女,儿女生病了,做父母的哪有不关心的。我热泪盈眶,李老师又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然后,李老师带我去医院,吃了药后,我感觉好多了。我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关切的问我:还会痛吗?不舒服吗?好多了吗?我开心地说:谢谢你们!

我有两个家,一个是家庭,还有一个就是班级家。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开心的大家庭!爱,无处不在!

读《无处不在的自信》有感400字


最近,我读了《无处不在的自信》这个个脚印更加扎实,更加坚定。正如故事当中的那位年轻人,仅仅听了老板的一句话,就开始怀疑自己所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而老板却正巧看出了他怀疑他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老板没有录取他。就是因为他自己的不自信,所以他没有了工作。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只要自己有自信,就会从失败变为成功。

正如题目所说——无处不在的自信。故事,读完之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家很知名的财经杂志社登出启事,高薪招聘几名记者。启事上说:“应聘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文笔,更要具有无处不在的自信。”一位年轻人觉得这就是为他“量身订做”的工作。于是他去应聘了,老板问了他一些问题后,老板找了一个理由说他怎么怎么不行。事后他又见到了那位老板,问:“您为什么不让我干呢?”老板说:“最后一句话是我专门说的,就是要看看你自信不自信,而你却表现出了一些不自信……”

我从中悟出的道理是:无论是社会上的哪一个人,都要拥有自信。自信会使你在人生路线上的每一生活中哪里都是需要自信的。

真情无处不在——读《那个黑色的下午》有感


这一本书,打动着我的肺腑,感人至深。在看的时候,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看完之后,脸上就多了两条泪痕。

这本书讲述了在汶川大地震,笑猫一家分散,笑猫在寻找家人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有令人惊叹的母爱;有至死不渝的真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爱。这本充满爱与真情,人性的关怀的书无不令人感动。

《那个黑色的下午》中的一些事也许有真有假,但这些事情不也都在汶川大地震一一出现吗?郑美丽老师为了给学生留一条生路,用身体为他们撑住那扇门,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开启一扇生命之门,她为了学生而放弃生的希望,这种事情不都在汶川大地震出现过吗?

还有一位母亲用身体当盾牌,把女儿护在怀里;一位新郎与一位永远睡着的新娘举行婚礼;一位老奶奶靠采药拯救二十一条生命;还有一只大白鹅啄开自己的蛋吸取蛋液喂给一位老爷爷,自己却活活作文饿死了

当我看到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护住自己的女儿时,我就想起当年我的一场车祸。那天,妈妈开着摩托车带我去上学。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飞驰而来的摩托车狠狠地撞了我们,我和妈妈飞了起来,在空中妈妈一只手死死地护住我的头,一只手紧紧地抱住我。等我和妈妈站起来后,妈妈的左手肘鲜血淋淋,血顺着手流到指尖滴在地上!

这本处处渗透着真情的好书,有人、动物,从动物的角度来描绘汶川大地震,无疑给人们一种新的体验与感受,更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从表达方式上,以苦衬好,以艰苦的条件来衬托人与动物的品质是美好的。从情感上,以美好的情感贯穿整本书。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那个黑色的下午》的的确确是无比的黑暗。对那个下午,经历过的人心中都有一片雾霾,但是那片雾霾中永远都有光芒。那是真情,真情无论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希望人间处处有真情!

读《小故事大启示》-《无处躲藏的狼》有感400字


《无处躲藏的狼》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小故事,收录于《小故事大启示》中经典寓言这个章节。这只无处躲藏的狼为什么要躲藏呢?无处躲藏的狼又问什么无处躲藏呢?狼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在下面的故事中,大家就会一一弄明白的。在这篇文章之后,我还会和大家共同分享我领悟出的哲理。

《无处躲藏的狼》这则寓言的大意是这样的:一只狼从树林里跑进村子逃命,猎人放出一群猎犬追它。狼想转进别人家,可门都锁上了,正巧迎面走来一只猫,狼上前求道:“朋友,请快告诉我村里谁心地最好,能把我藏起来躲开那些冲着我来的汪汪叫的并且十分凶恶的猎犬?”猫回答:“是这样啊,那你赶快去找住在山旁边的老李或者住在树林旁边的小赵,他们仨是村里心地最好的人。”狼叹气后说:“我分别吃掉他们仨家一只大公羊、小山羊和小牛。”猫说:“朋友,你得罪了所有村里人,怎能指望有人保护你?村里人都不会笨到忘掉受到的祸害救你,你这是自作自受!”说完猫便跳走了。这时正巧猎犬追上来,咬死狼后把狼拖回去,和猎人一起吃狼肉。

《无处躲藏的狼》告诉我的哲理是: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做坏事的人必将人人喊打,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读《拦水车的母牛》有感500字-母爱无处不在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很低,非常干旱,根本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当地居民每日限水三斤。这三斤水供饮用、洗漱和喂养动物等。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心里不禁为大西北地区的人民感到遗憾,感慨这水该是多么宝贵啊!

这三斤水根本不够人们喝,所以牲畜看起来比人还渴。有一天,一头老牛实在渴极了,它挣脱缰绳,冲到水车前。驾驶员一脚踩住了刹车,只见那头牛一动不动,无论怎么驱赶,它都不走。主人来了,他用鞭子用力抽打老牛,它还是不肯走。负责运水的战士被感动了,端出一盆水,给老牛喝。但老牛没喝,它朝草丛里哞了一声,一只小牛窜了出来,喝完了水。

读完全文,最后那突然的一幕让人震惊,本以为这只是老牛的对生命的垂死挣扎,没想到拼死阻拦竟为的是自己的孩子。当主人挥鞭打下去的时候,一定伤到了一颗母亲的心。但是,母爱力量超越一切。无论多重的鞭子打下去,它依然纹丝不动,谁也无法让它离开。老牛受尽了皮肉之苦才得到了那一盆水,而它却没喝一口,无私地奉献给了小牛。这位母亲多么伟大呀!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为我打伞却淋湿了自己的人,那个半夜三更为我盖被子的人,那个挖空心思帮助我好好学习的人母爱真是震撼人心!

母爱像一杯水,滋润着我们心田;母爱如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似一首歌,让我们忘记烦恼母爱无处不在!

爱,无处不在 (1200字)


爱,像空气,每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爱,像一盏盏明亮的灯,在黑暗中指引我们前进;爱,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在寒冷中,轻轻的洒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爱,就是一本书,教会我怎么做人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爱的教育》。当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心灵便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形式而成的,主人公是恩利科。每一篇故事都让我深受感动。这里面的爱有对父母之爱,朋友之爱,还有国家和民族之爱,甚至还有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都感人肺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能给我启发,都能告诉我一个爱的哲理。

在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便是《父子情深》。这篇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朱里奥是主人公恩利科的同学,今年才十二岁,家境非常困难,只能靠他父亲那一点儿微薄的工资来维持生计。他爸爸为了能赚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于是便做了一份帮人家抄写公文的职业,每天要忙到十二点才能休息,非常劳累。朱里奥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不忍心看到爸爸这么累,决定每天晚上趁爸爸睡着的时候,偷偷帮爸爸抄写公文。久而久之,朱里奥由于经常晚睡,导致身体状况不佳,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他的爸爸见儿子学习退步,忍不住责备朱里奥。朱里奥听了很难过,他真想说出事实,可刚到嘴边的话又被收了回去。终于有一天,朱里奥的秘密被发现了,爸爸感动又懊悔极了,他现在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儿子,马上抱住了他,他为自己有一个这样体贴父母的儿子感到高兴与幸福,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看完这篇故事,我觉得朱里奥比我懂事、孝顺很多,虽然他才十二岁,但是就懂得帮父母分担。而我呢,只是偶尔做了一下家务,什么都没干,还时不时地抱怨起来,我深感惭愧,我要向朱里奥学习这一点,要懂得帮父母分担。

在生活中,爱,随处可见。比如:像爸爸妈妈为我们奔波劳累,辛辛苦苦的供我们吃喝,上学,这是父母之爱;有时候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这是朋友之爱;像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给我们讲课,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还有那些医院里为病人服务的医生和护士们,这是一种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一种关爱,也是一种大爱其实,爱,就是父母对我们亲一亲,抱一抱;爱,就是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爱,就是医生对病人的关怀,照顾爱,无处不在。

在这里,我懂得了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爱,那么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心中有爱,才能幸福快乐!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让爱围绕在我们生活中,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鲜花,天更蓝,草更绿,花更美!

六年级:南宫敖雪

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读《十月》有感

“花谢后,留给蝴蝶的是一肚子的心酸。

母亲走后,留给孩子的是一辈子的爱。”

《十月》的封面上的这首小诗。这首诗,仿佛在为我们像讲述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马来西亚的许友彬,书里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十月(诗乐)的十五岁男孩成长故事,说起他的成长故事那真是一波三折,请听我娓娓道来:

十月的妈妈突然去世,十月的世界完全变了样。妈妈留给十月一封信,信中有一道习题,让十月七天不哭泣,必须坚强。十月忍受着舅舅误解,完成了习题。没想到,还有更多的信,更多的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习题正等着他。一个个习题,逐渐揭开一个天大的秘密,十月不是真正的十月,也不是妈妈的尊重儿子!他的亲生妈妈还是对他印象不太好的历史老师!知道这一消息的十月该何去何从?……

书中令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感动于十月的毅力与坚强;感动于芭比娃娃为了帮助十月的历史能考到100分,熬夜给他打了一份记忆卡;感动于不是亲生母亲的妈妈为了让十月回到亲生母亲的身边,而把十月送到亲生母亲的班里去上课;还感动于十月没有妈妈后舅母对他无私的关爱。最令我感动的当然是那份来自于妈妈的爱。《妈妈睡着了》《慈爱的眼神》……这些章节都表现出了浓浓的母子情。

说起十月的成长故事那真是一波三折,和他相比,我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幸福地生活着。 我生病了,无论多晚妈妈都会送我到医院,还抱着我把药吃完。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了母爱无处不在,小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大到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生命。我们就是这样在爱中健康成长。

《十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当遇到困难时要像十月一样坚强、努力、永不放弃。让我们记住这样的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读《小故事大启示》-《无处躲藏的狼》有感400字2024


《无处躲藏的狼》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小故事,收录于《小故事大启示》中经典寓言这个章节。这只无处躲藏的狼为什么要躲藏呢?无处躲藏的狼又问什么无处躲藏呢?狼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在下面的故事中,大家就会一一弄明白的。在这篇文章之后,我还会和大家共同分享我领悟出的哲理。

《无处躲藏的狼》这则寓言的大意是这样的:一只狼从树林里跑进村子逃命,猎人放出一群猎犬追它。狼想转进别人家,可门都锁上了,正巧迎面走来一只猫,狼上前求道:“朋友,请快告诉我村里谁心地最好,能把我藏起来躲开那些冲着我来的汪汪叫的并且十分凶恶的猎犬?”猫回答:“是这样啊,那你赶快去找住在山旁边的老李或者住在树林旁边的小赵,他们仨是村里心地最好的人。”狼叹气后说:“我分别吃掉他们仨家一只大公羊、小山羊和小牛。”猫说:“朋友,你得罪了所有村里人,怎能指望有人保护你?村里人都不会笨到忘掉受到的祸害救你,你这是自作自受!”说完猫便跳走了。这时正巧猎犬追上来,咬死狼后把狼拖回去,和猎人一起吃狼肉。

《无处躲藏的狼》告诉我的哲理是: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经常做坏事的人必将人人喊打,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爱,无处不在 (1000字)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再次打开了《爱的教育》,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在我眼前呈现。

当我读了《意外的事件》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分不清什么是甜,什么是咸。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洛佩蒂在放学的途中,为了救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奋不顾身地冲向向这位学生驶来的马车,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一推,只听见砰的一声,佩罗蒂的脚骨被马车压断了,而被推在一旁的学生却毫发未损。

我读完这个故事,脑海里开始浮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2008年的四川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感人事件,其中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林浩,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作为班长的他,在被救出废墟后,他发现一名女同学昏倒了,就立即把她背到了安全地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伤,手臂严重拉伤,却又一次次返回废墟,救出了好几名受伤的同学。

面对危险,甚至面对死亡,为了救他人的生命,小英雄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向死神宣战。这是多么高尚的举动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爱的赞歌!

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也细腻地用行动教会了孩子怎样去爱。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那就是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老师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用爱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我们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书中说: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当然,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爱,将无处不在!

五年级:幸福可爱公主

《罗马假日》:重逢一份美丽的感情


每一个爱好幻想的女孩,小时侯都会有那么一点点公主情结,当看到童话故事里的公主时,总是幻想自己就是那个高贵的公主,头戴皇冠,穿着漂亮的花裙,有大群的仆人跟着,随心所欲,长大了,一个英俊的王子把她娶回家……这样的故事,在女孩子粉红色的世界里,总是乐此不疲,越演越精彩。

突然有一天,一个真正的公主厌烦了皇宫里刻板、沉闷的生活,她向往宫外的广阔辽远,自由缤纷。于是深更半夜里,从来没有独自出过皇宫大门、不知道钞票为何物、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的公主,偷偷地爬过宫殿的高墙,来到了民间。

《罗马假日》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次看《罗马假日》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有同学整天津津乐道奥黛丽·赫本,令我心往神驰。公主和派克的美丽爱情,罗马古城的喧闹鲜润,还有影片里诙谐好听的音乐,常伴随着那种美好的感觉在记忆中泛起。于是,就象爱一件珍贵的饰物,喜爱一本隽永的好书,我总是将发生在罗马的爱情故事珍惜地保存着,不轻易示人,然后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候,轻轻地从布满经络纹路的心底拈起,重温一番。

但是,由于一直没有找到电影的原版,记忆中的影象已经模糊不清了。直到那天,书店里,意外地看见了她,奥黛丽·赫本含笑的大眼睛在众多的影碟封套中闪亮,一下子扯起了心里那条长长的线,关于《罗马假日》的全部记忆纷至沓来,如簌簌而下的花瓣,一下子将我包容起来。

终于,我能够从容地面对罗马的大街小巷,面对赫本和乔的浪漫爱情,面对赫本的微笑还有那双纯洁的梦幻般的大眼睛。我可以轻松地将一个镜头反复地看上几次,比如乔骗赫本说,那个石凿的雕像“真理之嘴”会吃掉人的手掌,于是,赫本惊慌失措地投向乔的怀里,公主的忘情和乔的得意相映成趣,我总是来来回回地一边看,一边笑,为纯洁无暇但在走出宫殿外显得幼稚的公主和狡黠而善良的乔而笑。也或者可以将一个美丽的镜头定格,然后在那样的美丽前,静静地呆上半天。

当屏幕打上“the end”时,我还没从公主的故事里醒过来。高贵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走出皇宫的两天里,不但爱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还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记者乔。但在经历了自由芬芳的恋爱后,无奈的她最后还是回到了那个冷冰冰的皇宫,回复她本来的生活,履行她作为皇室成员的出访职责。但她的善良,她的纯真,感染了她的朋友,当初为了回美国而接近她的乔,想通过她的新闻去赚钱的摄影师,将永远记着她。

影片的最后,坚强的公主戴着高贵的皇冠,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着近在咫尺的爱人,将盈盈泪光锁在深情的大眼睛里,矜持地和各国使节记者道别,临走前那饱含哀伤和愁绪的回眸一笑,令乔顷刻间失魂落魄,也令观众无不动容。此去一别,天涯万里,再不可能有重逢的时候了。但是,公主却笑着,所有的痛苦隐藏在笑靥下,但那种美丽的忧伤,却如此叫人颤粟。

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我爱奥黛丽·赫本,是爱她塑造的美丽公主,爱公主美貌后面的坚强,爱坚强中的真诚。爱《罗马假日》,是爱那个浪漫故事里散发出来的纯真和善良,爱主人公的隐忍和无私。也终于明白,爱一个人,有时就是放手,就是远去,就是一瞬的凝眸不舍和永远的两心相望。

童话里的女孩最终长大为成熟的女人,其实她早就明白,皇宫里公主的生活并不好过,那些花团锦簇风光旖旎是表面的,她向往民间,向往美好的爱情,但却不能下凡,她的脚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现实中,女孩并没有成为公主, 但却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她比高贵的公主,其实不知幸福多少倍。

不管是天上人间,爱情,终究是不老的传奇。或许刹那绚丽,或许永远平淡如水,但是,只要尝试过,体会过,就永不言悔。所以,当又一次观看《罗马假日》,又一次沉浸在赫本和乔塑造的浪漫里时,我就象重逢一份美丽的感情,惊喜,迷醉。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一)

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现在要让我说出书中的内容,还是略有些牵强。书中文笔优美,很符合唯美传记。那天在新华书店,无意间翻阅到这本书,其实吸引我来看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书中的文笔。

从小开始的时候就迷上了措辞优美的文章,可能和小学的语文老师有关吧,还记得当年写作文的时候,都是按照语文老师的思路写作,想想那个时候,还真的是傻的可爱,明明没有发生的事,硬是在班上27个人的手里走了27遍,老师竟然还认真的批阅了,记得六年级的时候买了一本词语手册,背了些许成语,硬生生的把词语搬上作文里,还被老师叫上台上朗读,想想那个时候,原来自己也可以这么单纯。

时光荏苒,而今已快接近而立之年,无奈的在大城市的角落,默默的奋斗着,或许还配不上奋斗这个词,因为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所谓的奋斗的思想,有的只是做好现在的工作的思想,对于未来还是一片迷茫,但相对于刚毕业,心中已经少了些许的浮躁,刚毕业,总以为自己可以做一番很有成就的事业,总是对于身边的环境有种莫名的反感,或许跟我从事的工作有所关系吧,不是机械式的重复,却胜似机械的重复,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当你做的事,已经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时候,你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就是,优秀的无可替代。但是,事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刚毕业的时候想一口吃成胖子,却又不想去改变,怎么可能。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一年,浮躁的心已经慢慢静止下来。

仓央嘉措,莫名的被五代达赖喇嘛选中,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他,他是灵童转世,他的未来是一代受人尊重的活佛,但是,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和自己心爱的女生,一起游行天下,可是世事无常,命运注定他只能当活副,可是他不信命,他敢于突破,在他年幼的时候,单纯的以为念经只是自己的爱好,当明白真相后才知道,原来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那一年,他还憧憬着娶她过门,却被告知,他要回行宫学习,他知道,他这一去,将不再会有回来的时候,有的只是诵经枯燥的教诲,还有每日莫名的接受众人的朝拜。世人皆以为他很光鲜,却不知他只是一个被人所控的傀儡,曾经的五代突然身陨,不想社会动荡,封锁了自己死亡的消息,这也为他人掌管政权留下了祸端,仓央嘉措,留下了他的情诗,他突破了自己活佛的境界,佛不是无情的,佛也可以有情,但他的情却是坚贞的。

或许人出生的命是不可以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基础上最大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生下就认命,就不会有世人皆知的活佛——仓央嘉措。世人都道人定胜天,古人都如此认为,更何况现在的我们呢!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读后感(二)

最近两天看了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这本书以散文诗的笔法记载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其中穿插了很多作者个人的评论,仓央嘉措的生平线索不明显,更加不能说是他的诗传。现整理如下:

仓央嘉措被誉为情僧,他写了很多情诗。作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因为正直斗争一直到十五岁都生活在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读着经文、唱着情歌长大的。在藏传佛教史上,罗桑嘉措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平定战乱,重建布达拉宫,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这是一个雄韬武略的人物,一位建功立业的英雄,接受万民虔诚的朝拜,同时也历经硝烟的洗礼。晚年他把政事交给年轻的第巴桑结嘉措。六十六岁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病逝于布达拉宫。但桑结嘉措为了稳定局势,决定秘不发丧,利用五世达赖的名义继续掌控政权。暗地里又悄悄查访、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的下落,后来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一个叫做门隅的地方,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门巴族。这里天蓝水美,草绿羊肥,乡情淳朴,民风奔放,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他们生活散漫,不拘小节,喝烈酒,唱情歌,生活幸福,恋爱自由。公元1683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片美丽宁静的土地上一个小山村里普通农家,是家中的长子。据说出生之日,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异象,为莲花生转世。在他不满周岁的时候,桑结嘉措派使者告知他父母他们的长子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且让他们死守这个天大的秘密。因此仓央嘉措从小就被安排在巴桑寺学习经文,经师都是桑结嘉措派去的得道高僧。但仓央嘉措从小就有一颗善感的心,他俊朗的面容上,少一份吐纳烟云的凌然霸气,多一份温和如水的眷眷柔情,深邃的双眸里,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忧伤。十四岁之前的他,和少年玩伴一起放牧羊群,嬉笑打闹,他热爱这片土地,眷恋微风中轻轻摇摆的野草,和邻村女孩悄悄私会。他们互唱情歌,热烈地表白心中的爱恋,无所顾忌。他的心愿就是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守在这片熟悉浪漫的土地上,和一湾溪水,一剪白云,一片草滩,几只牛羊相依,平静度日,相安无事。他们一起放牧,一起写诗,生一双儿女,拥有世间最平凡的幸福。

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一个俘虏的口中得知五世达赖早已去世多年的消息,对桑结嘉措隐匿不报的做法非常愤怒,欲发兵征伐问罪。桑结嘉措极力镇定,一面与五世班禅筹划,尽快公布转世灵童的身份,并派使者将其接到布达拉宫,准备坐床大典;另一面发书函奏报朝廷,说明不发丧是遵从五世达赖的遗嘱,是为了稳定西藏政局,待尘埃落定时,再将转世灵童的身份告白天下。他措辞恳切,语调谦卑。康熙从大局出发,也只好作罢。十五岁的仓央嘉措来不及和乡亲邻里道别,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语,就被使者一路风尘地带到了遥远的拉萨。1697年10月,在拉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坐床大典。按照活佛转世的章程规定,转世灵童要年满18岁才能亲自主持政事。因此所有的政事都将由第巴和班禅共同处理。每天他要读着枯燥的经文,参悟繁琐的佛法,经师对他格外严格,稍有松懈,都会引来第巴的严惩。他常常手捧经书,坐卧不宁,时刻想着如何才能脱离束缚,回归他往日的逍遥。但他毕竟是转世灵童,骨子里带着佛性和灵慧,学业突飞猛进。三年的忍耐,三年的修炼,三年的煎熬,终于迎来了十八岁,仓央嘉措从一个俊朗的少年长成一个睿智的青年。但桑结嘉措仍旧掌握着决策权,他只不过是个傀儡的活佛。仓央嘉措在等待和隐忍中又度过了两年。这时候母亲和邻里从遥远的门隅来看他,既给他带来了恍若隔世的惊喜,也带来了一个令他悲伤不已的消息:那个与他海誓山盟的姑娘做了别人的新娘。多情的活佛的心被这个消息彻底击碎,自从离开门隅,在布达拉宫这个美丽的牢笼里,只依靠着从前美好的回忆度日。他苦苦痴守的爱情,为什么变得那么微不足道?于是写下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读后感《读《无处重逢》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少年读史记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