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

读后感大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读后感大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谁曾想,在灾难面前,灾区少年儿童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在2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上,展示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面孔,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英雄少年用一双双稚嫩的手,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用坚强、勇敢、智慧、乐观和仁爱,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50名灾区少年的事迹深深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我在看表彰晚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英雄少年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禁落泪。是的,英雄少年,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

在地震中,灾区的少年儿童是受害者,在灾难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他改变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英雄少年无私助人,却对别人的帮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比较严重,决定先救他时,他坚持先救女孩子,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无私让救援人员为之感动。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相信这个敬礼是在中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敬礼。一个3岁的孩子就具有了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感动。

灾难过去了,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生活,安心学习,以优异的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成了英雄少年的另一个目标。我们要以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为榜样,学习英雄、追求英雄,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抗震救灾英雄出少年读后感


抗震救灾英雄出少年读后感

榜样在我心中1

读《抗震救灾英雄出少年》有感

蓬溪县下河小学5(4)班全天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全球。这几天,我读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50个小英雄的故事一次次震撼着我幼小的心。虽然他们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但却怀有一颗纯洁善良高尚的心。我真为那些不顾生命危险舍己救人小英雄们感叹啊!

我最难忘的是宋雪的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来了,宋雪已在安全地方,而大家都在午休,她叫了声:地震了,快跑啊!大家都跑了,可还有两个同学没有出来,正睡得香。宋雪不顾危险跑了进去,把他们推醒。结果他们两人获救了,而宋雪却不幸遇难了。

读到这里,我被宋雪感动的同时想起了我们的老师。那天,寝室里在抖动,生活老师大喊:地震了,快跑。老师一边喊一边护送我们。我冲到楼下,惊慌已把我的脑子挤满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景,是黄老师!是黄老师!看见黄老师,我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黄老师在前面拼命地跑,我一直跟着黄老师跑,心想:黄老师去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结果黄老师冲进了女生公寓,去疏散学生去了。我没想到灾难发生的时候,老师居然冲向最危险的地方!

后来,我到了操场,却发现黄老师在随时都会有危险的教学楼里,用广播组织全校师生。老师,多好的老师啊!老师,多么尽职尽责的老师啊!

我忘不了小英雄宋雪,也忘不了与我朝夕与共的黄老师,他们都是我的榜样。

英雄在我心中2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5年级4班刘娅臻

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在颤抖,江河在狂舞,人们在悲泣,苍天在流泪。在这次地震中,让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悲痛之余,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英雄事迹。昨天,在学校里,我读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顿时心潮翻滚,思绪万千,心灵再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小英雄:有美丽善良的宋雪,有坚强勇敢的林浩,有救人不言悔的何翠青,有把爱大写在蓝天的杨林

因为我是班长,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又有什么用?这句话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林浩说的。在地震中他和他的同学被埋在废墟下,同伴被吓哭了,他鼓励吓哭的女同学,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这歌声给同伴带来了信心;歌声给同伴带来了希望。在他的努力下,他和同伴终于得救了!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无私的举动,他的镇定、他的临危不惧、他的勇敢、坚强,深深激励了我,以他为学习的榜样。

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春玲就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她三岁时由于被火烧伤,就落下了终身残疾。可她在地震中,她是那么坚强,那么勇敢。地震了,她本已经逃脱了危险,可她看见了小同学正处在危险之中,急忙吃力地跑过去,背起小同学跑到了安全的地方。

读到这儿时,我又想起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看外表,而要知内心。原来残疾人也是那么高尚、那么勇敢、那么无私的。

我和几个小英雄比起来,她的品德是那么高尚,我是那么渺小。记得上次,我的桌子下面有许多垃圾,可我用脚轻轻的把它踢开。走廊上有许多纸屑,可我当没看见,从上面踩过。哎!我真自私啊!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雄才多磨难。如今,幼小的生命过早离去了,美丽的樱桃花过早消逝了,这些小英雄的形象和高尚的心灵却定格在我的心中。我会像小英雄一样坚强,一样敢于担当责任。

我为英雄而歌3

读《英雄少年》有感

5(4)班蒋璇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了许多抗震小英雄。这几天,读着《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次次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

我为宋雪而歌!宋雪是值周学生干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她本来已经身处安全的地方了。可是,她为了救两位正在教室里熟睡的同学,义无返顾地冲进教室。同学得救了,她自己却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我从没有想过世界上会有如此无私的人,而且是一个五年级女生啊!我感动了,我震惊了!我很少被人感动过。我体会到了无私二字的含义和份量。

我为林浩而歌!虎头虎脑的小林浩竟然两次救人!第一次林浩和同学被人压在楼板下,他鼓励被吓哭的女同学不要哭,带领大家唱《大中国》,后来他挣扎着从废墟里爬出来,救出了两个如鲜花般的生命。当他再次冲进教学楼时,灾难又一次降临了,(读后感 )垮塌的楼板把小林浩又埋在了下面。老师把他救了出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记: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林浩朴实的语言让我自愧不如。他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了不起的胸怀。林浩稚嫩的话语让我无地自容。为什么林浩有着那么强的责任心,那么强的意志?

我为贾龙而歌!对妹妹的爱,使贾龙不顾一切去救自己的妹妹,尽管他的伤势很重,仍然坚信能救出她。后来,终于听到了妹妹的呼救声。贾龙开始用力挖掘。砖石的残渣碎屑割得贾龙双手血流不止。当他救出妹妹时,手早已经血肉模糊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亲情原来那么可贵。值得让家人拼命。有爱就有希望,当一个人拥有爱,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宋雪、林浩、贾龙的事迹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沉着冷静,什么是英勇顽强。而这所有的美德,必将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误入歧途。

做无私无畏的人4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所感

5(4)班万梓千

汶川大地震期间,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我早在电视上看过他们的英雄事迹。当我看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时,电视上的一个个镜头变成了一串串文字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也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林浩,汶川映秀镇鱼子溪小学一个普通二年级学生,在地震发生时,他和几名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下,他并不害怕还鼓励同学别怕。在废墟下他带领同伴唱起了《大中国》。之后他又挖开一条生命通道,出去后,他又将两名同学救了出来。在救人的时候他头部受了伤,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会去救人时,他从容地说:我是班长!这句话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人。

唉!比起林浩我可差远了。想到这儿,地震当天的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5月12日2点28分,随着大地一阵剧烈的颤抖,我意识到:是地震!我赶忙将裤子一套,跳下床,两步并作一步地冲下楼去。宿舍楼看上去摇摇欲坠,我只有一个念头:跑!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别停下!有人员伤亡也不要紧,只有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我一边跑一边暗暗地抽泣,生怕自己会在这次地震中丧命。也许我表现得太自私了。可谁在这种情况下即冷静,又勇敢呢?林浩,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小小男子汉!他临危不惧,无私无畏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连一些大人都做不到,而这个小孩却做到了!一个小孩在危险中竟然能迸付出这种强大的力量。我实在太渺小了!

让我们记住林浩,一个真正的小英雄!让我们以林浩为榜样,学会担负责任,关爱他人,做无私无畏的人。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400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场8.0级大地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与感慨。但是通过这场大地震,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少年英雄们,在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题目中的“英雄少年”是指:九岁半的林浩,11岁的张吉万、何亚军,13岁的何翠青和15岁的雷楚年。地震来临时,林浩首先自救后,又重返废墟,用他那瘦小的身躯将二名已经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雷楚年多次冲进教室救出了7名同学;何翠青在救出了10多名同学后,自己却被压在了废墟下;张万吉背着妹妹徒步走了10个多小时才安全到达绵阳;何亚军在小腿皮肤坏死的情况下,自己却忘记疼痛,给同学喂水120余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500字


我读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这本书后,被少年英雄们舍己救人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我记住了一群在灾难中英雄少年的名字。他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临危不惧、坚强勇敢、不顾自己的安危、勇于救人。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的爱心感动了我,感动了全国人民,感动了整个世界。他们的英雄事迹如同一曲雄壮的英雄赞歌震撼了每个人的心。

邹雯樱,一个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是这个班级跑得最快的体育尖子,然而在灾难来临时,她勇敢地担当老师的助手,组织同学逃离险境。邹雯樱在与死神赛跑中输了,但她给别人赢得了生的机会。邹雯樱,她那份纯洁善良的爱,令我们肃然起敬。

宋雪,一个如雪花般纯洁晶莹的名字,在灾难来临时,她勇敢地跑回教室唤醒同学,挽救了同学的生命,她却被压在瓦砾之下,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宋雪美丽的笑容和高尚的心灵却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

这是一群英雄,这是一群少年英雄!她们幼小的生命虽然过早离去了,但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汶川的废墟上书写了人间大爱。让我们懂得了坚强、乐观,懂得大爱无私,懂得了感恩报答。她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抗震救灾读后感


时间之河总会留下一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图书,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收获到许多。这时候可以写一篇最能体现内心深处感受的读后感了,写作品读后感内容都应该有什么呢?现在,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推荐的《抗震救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1

前不久,我读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读完后我深有感悟,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

这被书主要讲的是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在这场大灾难中,也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是小英雄们的举动,让多少人为之感叹。沉着勇敢的好班长王博;与同学生死与共的王樊;决不放弃希望的马小凤……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像火在燃烧般的疼痛。我深深地为他们的坚强努力而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明白了:只要坚强,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希望。看着这本书,我对照自己,觉得自己和小英雄们相比,差得太远了。平时我遇到一点小问题,总想逃避,或是让家长来解决,根本无法勇敢坚强地面对。不过,读完了这本书,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慢慢地学会坚强。以后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坚强地面对。我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坚强努力,向自己交出优异的答卷!

同学们,让我们都学会坚强,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人生吧!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2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本书,我激动的心情读了一遍又一遍,它让我看到了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知道了无数个英雄事迹。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是班长》这作文篇文章,它讲述一个九岁小男孩林浩的故事: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那个同学压在他的背上,他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塌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林浩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于是,大家就开始唱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他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他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后来,他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林浩连续救了两个宝贵的生命,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后来,是老师把他拉出来的。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当林浩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我在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班的同学,在这危急的时刻,我能像他一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同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灾区小朋友所表现出来的面对灾难,临危不惧、先人后己、互助友爱又何止林浩一个呢?他们还有王亮、陈浩、马健、何翠青、何亚军、郎铮、雷楚年、康洁、高莹等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一定会更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我也要像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勇敢、顽强,汲取成长的力量,誓做祖国的栋梁,像胡锦涛爷爷要求的那样:“要从小学会坚强,不向困难低头,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3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谁曾想,在灾难面前,灾区少年儿童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在2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上,展示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面孔,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英雄少年用一双双稚嫩的手,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用坚强、勇敢、智慧、乐观和仁爱,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50名灾区少年的事迹深深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我在看表彰晚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英雄少年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禁落泪。是的,英雄少年,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

在地震中,灾区的少年儿童是受害者,在灾难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他改变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英雄少年无私助人,却对别人的帮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比较严重,决定先救他时,他坚持先救女孩子,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无私让救援人员为之感动。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相信这个敬礼是在中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敬礼。一个3岁的孩子就具有了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感动。

灾难过去了,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生活,安心学习,以优异的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成了英雄少年的另一个目标。我们要以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为榜样,学习英雄、追求英雄,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被老师莫名其妙地带到了多功能厅。

一进多功能厅,寒气扑面而来,我想,因该是看一些什么短篇吧!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做了下来。嘿!只见大屏幕上大大的显示出那含有风韵的文字————“我们在一起”下面还有四川地震什么真实录像。

“啪”,霎时,整个屋子都黑了,只有窗帘外那缕缕光有着丝丝光亮。耳边响起了强健有力的声音,哦,开始了。屏幕不断闪动,我的脑海也跟着浮现出那些片断。当看着那些抗震小英雄勇敢、坚强的身影,那一刻,我震撼了;那一刻,我懂得了;那一刻,我期望着……眼泪就这样不争气的从脸颊滑过,落在裤子上,没人听到。

一位比我们小两、三岁的小孩,肩上扛着的是多么大的希望,是多么大的力量,想想我们会这样做吗?也许,有些人会说“会”,有些人却不知道……虽然,那位抗震小英雄比我们小,他的心曲比我们大,我又哏咽了……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5

一名9岁小学生在地震发生后,异常镇定,把自己的两名同学从倒塌的房屋中背了出来。这份勇敢和毅力着实让人敬佩。他就是林浩,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2年级学生。在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小林浩因此作为小小“护旗手”与姚明一同引领中国代表团隆重出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象林浩那样的英雄,到北川营救的自愿者、人民子弟兵……。这样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不仅仅是在救援的前线,在救援的打后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捐资捐物,倾尽所能……记得在灾区,有这样一幅标语“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是啊,在灾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中国大地爆发出井喷式的大救灾热情,长城内外,到处是“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声音。

汶川大地震不仅让我们的民族之心空前贴近,也让我们的精神百倍成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动员,一个民族的力量,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让我们向所有的英雄致敬!四川人民感谢你们!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6

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义。他们无私无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对关爱的感恩,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7

在5月12日2点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个时间让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忘怀,这次大地震,使我们失去了将近有一万的同胞,在这个废墟当中,埋藏着中国人民的尸体,在这8级的地震,四川汶川遭到严重的破坏。

地震就像一个无情的死神,她无声无息的`带走了人们的生命,在那些人中,有许多孩子、老人、国家的栋梁,他们被无情的死神带走。永远的躺在那片废墟中,无法站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把爱心献给灾区,让受难、受苦的人民得到解脱,让我们的爱心挥洒在汶川县,让汶川县人民都知道,全国的人民都在挂念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失去亲人,全国的人民都是他们的亲人。因为全国的人民都是一个大的家庭,一方有难。献出自己的爱心,让我们的爱心照亮汶川县的每一个角落。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态,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一切都会更加美好。加油!

汶川!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虚度光阴,损人利已,是那样的平庸,是那样的渺小;有的抗震救灾,舍己救人,是那样的崇高,是那样的伟大。

洁白无瑕的樱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如粉、如沙。美丽的樱花正如一个纯洁的生命,这纯洁的生命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邹雯樱。

她是一个小学生,一个小女孩,一个地震灾区的孩子。她爱学习,在班上成绩优秀;她爱同学,处处为同学着想。她更爱体育,是班上的体育尖子,曾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汶川地区运动会。然而,当地震发生时,当教学楼在剧烈地摇晃时,她完全可以顺利冲出教室,赢得与死神的这场比赛。可是,在这一刻,她停住了前进的脚步,毅然帮助别的同学逃生。难道她不知道这一宝贵的时刻将决定什么?难道她不怕死?不管怎样,也许是她来不及犹豫,也许是那纯洁的心使她明白该做什么。总之,她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而把死的机会留给了自己。教学楼倒了,我们樱花,美丽的樱花,飘然落下。她化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飘然而逝。

美丽纯洁的樱花就这样凋零了,她输掉了与死神的比赛,但她却超越了生死极限。她虽然死了,但她还活着。她把生的机会给了别人。“只有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这朴实的话语出自我们可爱的小英雄父母。也正是这句话成就了我们英雄的伟大与崇高。

其实邹雯樱也是一个人,一个小学生,一个小女孩,一个与我们一样平凡而渺小的人。我们呢?我们还是初中生呢?我们虽然也感受到了地震,可震中离我们却还远着呢!然而,在发生地震的那一刻,我感到是惊慌,是恐惧,是脆弱。我所想的就是一个字——跑。我所做的也只有一个字——跑。甚至在跑到安全地带时,仍然不知所措,哪里还想到别人。今天,面对小英雄,我真的感到汗颜。面对英雄,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英雄的伟大。

朋友们,同学们,也许在地震来临时,你也与我一样的惊慌过,一样的恐惧过,一样的不知所措过,一样的渺小过。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让我们向邹雯樱学习,向所有抗震救灾的英雄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永远记住他们的形象。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像他们一样的可爱,像他们一样的崇高,像他们一样的伟大吧!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400字202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场8.0级大地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与感慨。但是通过这场大地震,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少年英雄们,在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题目中的“英雄少年”是指:九岁半的林浩,11岁的张吉万、何亚军,13岁的何翠青和15岁的雷楚年。地震来临时,林浩首先自救后,又重返废墟,用他那瘦小的身躯将二名已经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雷楚年多次冲进教室救出了7名同学;何翠青在救出了10多名同学后,自己却被压在了废墟下;张万吉背着妹妹徒步走了10个多小时才安全到达绵阳;何亚军在小腿皮肤坏死的情况下,自己却忘记疼痛,给同学喂水120余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书有感作文650字


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书有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儿童。他们不顾自生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可贵的爱心,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书中的少年英雄们的故事告诉了我这样的道理。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春玲就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三岁时一次烧伤,让她面部重度毁容,左手截肢,右手五指只剩下两节,落下了终生残疾。在地震发生当天,她用不全的手从废墟里拼命地救援同学。一个同学得救了,被艰难地送到了安全地带。这时的她,手已经血肉模糊,但是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又一个同学被“挖”了出来……从地震魔掌中,抢回两条鲜花般的生命。她的生命,也因此绽放出美丽的花。她勇于救人的精神大大启发了我:“一个残疾人都愿意舍己救人,我们健康人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呢?”“因为我是班长,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这句真诚而朴实的话出自于汶川县映秀镇渔子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地震中,他勇敢的就出了两名同学。谁能想到,这个在危难时刻用于救人的英雄,年仅九岁。地震发生时,他两次救人,两次被压在楼板下。每一次,他都很镇定。第一次被压时,他不断的鼓励同学要坚强,并带头唱起了他们熟悉的大中国。由于出生在农村,经常劳动,林浩长得要比同龄人壮实一些。几经努力,他爬出了废墟。死里逃生的林浩并没有离开,他勇敢的救出了两名同学。当他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垮塌的楼板又把他埋在了里面。这一次,是老师把他救了出来。张春玲和林浩的事迹让我们懂得了团结互助、英勇顽强的真正含义,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很多…… 

抗震救灾读后感精选4篇


以下为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抗震救灾读后感,在欣赏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深深被阅读的魅力所折服。读后感可以很好的加深我们对于书中情节的印象,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1

今日,我在网上看了焦点电视台20xx年抗震救灾豪杰少年授奖晚会。

5月12日,在四川的汶川县产生了恐怖的地面震。地动产生时,地震山摇屋子、树木摇动起来,少顷间四处是一片废墟,冒着滔滔的黑烟,还死了很多人……四处是血,惨绝人寰。看见这一幕,我的心被震撼了,泪水持续地往卑劣。啊!地动真厌恶,夺去了那多人的生命。

在授奖晚会上,赞赏了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展示出的豪杰少年。其中最使人感激的是:在汶川县有一所中学,在地面震产生时,有一些学生和老师逃了出来。有一个叫马健的大哥哥在和老师物色幸存的同学时发觉了本班一名女同学,当他预备去救她时,因为余震持续,校长为了大家安全,率领大家离开离这边。临走时,马健大哥哥对那个女同学说:“你等着,我肯定会回来救你的。”马健大哥哥跟老师上山后从来顾虑那个同学。黑夜时,他撒了个谎说去解手,跑下山,到达发觉那女同学的废墟前,用双手不竭的挖石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余震还在持续产生,山上的碎石持续滚下来,可他啥都不顾,从来用双手不竭地挖……从来到把大姐姐救了出来,可他的双手却皮开肉绽了。

我很感激,由于我在马健大哥哥身上看见了他坚守许诺,表示出对生命的喜爱,对仙逝的轻慢,让我们大家都骚然起敬。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2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四川汶川5#8226;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但地震救援过程中的许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许多事,许多人,依旧撩动着我们的内心,激荡着我们的情感……

巴金曾说过:“友情就像一盏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这句话,在5#8226;12大地震中,不止一次的听到,不止一次的见到,不止一次为这句话而伤心、流泪……

困难与灾难是强大的,坚持与信心也是强大的。这两种强大的力量在战争、在对抗。即使灾难毁坏了我们的房屋,困难把我们置于死亡边线。但我们,仍旧不气馁、不沮丧。勇敢地面对明天,面对将来!

林浩,这个名字我们都十分熟悉,他是一位2年级的小学生,他在5#8226;12大地震中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力量!

虎头虎脑的林浩是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地震中,他勇敢的救出了两名同学。谁能想到,这个在危难时刻勇于救人的小英雄,年龄仅有9岁。

地震发生时,林浩两次救人,两次被压在楼板下面。每一次,小林浩都表现出惊人的成熟与镇定。第一次被压在楼板下时,他鼓励被吓哭的女同学:“不要哭,我们一起来唱歌吧。”在那首他们熟悉的《大中国》的歌声中,女同学镇定下来了。

林浩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死里逃生的林浩并没有离开,他勇敢的营救了两个被埋在废墟中的同学。

当他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灾难又无情的降临了,垮塌的楼板把林浩又埋在了下面。这一次,是老师把他救了出来。

当人们问林浩为什么去救人时,他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

六一儿童节时,林浩说:“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在他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梦想的光亮……

一句:“我是班长!”感动了所有的人们。这个“幼小的班长”身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在小林浩的心里,这场大地震是挥之不去的,可他用他那甜美的笑容,渐渐地让灾难、让困难望而却步。他用他那一句“我是班长!”,震慑住了死亡,感动了大家……

在神话中,凤凰是生命顽强的象征。这种鸟一旦经历了生死离别,便会更加强大。在5#8226;12的那次生死离别之后,许许多多的人都成为了强大的“凤凰”!

在灾难中,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将他人转危为安。他们为重建后的家乡摸上了一抹永不褪色的温暖……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一本抗震纪念册,这里面包含着泪水,包含着欢乐,也包含着坚强……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被老师莫名其妙地带到了多功能厅。

一进多功能厅,寒气扑面而来,我想,因该是看一些什么短篇吧!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做了下来。嘿!只见大屏幕上大大的显示出那含有风韵的文字————“我们在一起”下面还有四川地震什么真实录像。

“啪”,霎时,整个屋子都黑了,只有窗帘外那缕缕光有着丝丝光亮。耳边响起了强健有力的声音,哦,开始了。屏幕不断闪动,我的脑海也跟着浮现出那些片断。当看着那些抗震小英雄勇敢、坚强的身影,那一刻,我震撼了;那一刻,我懂得了;那一刻,我期望着……眼泪就这样不争气的从脸颊滑过,落在裤子上,没人听到。

一位比我们小两、三岁的小孩,肩上扛着的是多么大的希望,是多么大的力量,想想我们会这样做吗?也许,有些人会说“会”,有些人却不知道……虽然,那位抗震小英雄比我们小,他的心曲比我们大,我又哏咽了……

抗震救灾读后感 篇4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谁曾想,在灾难面前,灾区少年儿童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在2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上,展示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面孔,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英雄少年用一双双稚嫩的手,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用坚强、勇敢、智慧、乐观和仁爱,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50名灾区少年的事迹深深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我在看表彰晚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英雄少年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禁落泪。是的,英雄少年,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

在地震中,灾区的少年儿童是受害者,在灾难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他改变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英雄少年无私助人,却对别人的帮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比较严重,决定先救他时,他坚持先救女孩子,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无私让救援人员为之感动。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相信这个敬礼是在中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敬礼。一个3岁的孩子就具有了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感动。

灾难过去了,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生活,安心学习,以优异的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成了英雄少年的另一个目标。我们要以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为榜样,学习英雄、追求英雄,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抗震救灾感人文章:不放弃 不抛弃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英雄的读后感和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