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优秀店长的读后感

读优秀店长的读后感

优秀读后感:读《位置》有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优秀读后感:读《位置》有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位置》是一篇文章,但大家看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想的是自己在班上或家里做的位置,但不是,那时一篇怎样的文章呢?请听我说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千万别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迈克对读书不感兴趣,理解能力非常差,没有一所大学想录取他,他母亲以失望不已,有一天,迈克无意中看到一件艺术品,从此他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难得的机会上,他雕刻的作品得到政府的认可,有了荣耀和成功。

其实,有很多人根本不笨,只是没有把自己放到成功的位置而已,父母对孩子期盼很高以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当这条路做不通,聪明的人应当及早产生做一条路的灵感和勇气,只有扬长避短,才有可能柳岸花名,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位置》有感 (300字)


《位置》是一篇文章,但大家看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想的是自己在班上或家里做的位置,但不是,那时一篇怎样的文章呢?请听我说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千万别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迈克对读书不感兴趣,理解能力非常差,没有一所大学想录取他,他母亲以失望不已,有一天,迈克无意中看到一件艺术品,从此他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难得的机会上,他雕刻的作品得到政府的认可,有了荣耀和成功。

其实,有很多人根本不笨,只是没有把自己放到成功的位置而已,父母对孩子期盼很高以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当这条路做不通,聪明的人应当及早产生做一条路的灵感和勇气,只有扬长避短,才有可能柳岸花名,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

四年级:王怡逸

读后感340字:读《位置》有感


《位置》是一篇文章,但大家看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想的是自己在班上或家里做的位置,但不是,那时一篇怎样的文章呢?请听我说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千万别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迈克对读书不感兴趣,理解能力非常差,没有一所大学想录取他,他母亲以失望不已,有一天,迈克无意中看到一件艺术品,从此他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难得的机会上,他雕刻的作品得到政府的认可,有了荣耀和成功。

其实,有很多人根本不笨,只是没有把自己放到成功的位置而已,父母对孩子期盼很高以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当这条路做不通,聪明的人应当及早产生做一条路的灵感和勇气,只有扬长避短,才有可能柳岸花名,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

读《生活中的位置》有感


人生,无非三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然而,友情,爱情的最终产物都是亲情。

当你所处的生活中的位置不同时,这三种情感,便会得以转化。正如马克思所言:情欲与恶是历史进步的杠杆。说实话,起初,我是一知半解的,对于这句话,我无法象本书作者傅先生一样,参透此中深意。一个个故事的发展,却始终离不开一个“欲”字。什么欲呢?人之常情的“情欲”。

何为“情欲”?以我的理解,是自身情感激发出来的一种欲望。但是,当人为了追求情欲的满足,执拗的逃离了人生的轨道时。这恰显露了人在生活位置中的动荡不安。

如故事《爱情漩涡》里的主人公林达先生,最本质的社会地位,便是记者、作家。可是,一个个冰清玉洁,风姿绰约的女子的出现,以及对他表达爱意,使得他方寸大乱,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每一位女子的示爱。最终,将自己卷入爱情的漩涡,无法抽离。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自己的内心,及灵魂。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吧。如果他自身毫无情欲,又怎会被一个个女子征服,最终,倒于她的石榴裙下,又最终,伤痕累累的转身呢?

故事中的情节,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亦是相通的。大学生的人生观还未得到健全的表现下,因“欲”生事,是常见的,且难以避免的。或许,你此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下一秒,因情欲的泛滥,会毁了你自己,那么,你这一生的人生位置,就可以从此变轨了。并且,驶向一个不知名的方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是一个逃离了幸福的航向,而你原来的生活,便会变得面目全非。

人非圣贤,谁能无情。既然有情,有情欲也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只是,不该纵容自己不计后果的去追求情欲的满足。即不要在情人面前过度的贪得无厌。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交往,进行健康的交往。不要破坏原本美好的一份情感。

人生有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们不该越轨,让他往不好的方向进行。我们必须端正,并且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能正确的对待感情,能理性的控制情欲。尽量,让自己的青春留一份最青涩的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读《天堂的位置》有感_书籍读后感850字


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好,地狱的黑暗。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如果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丑恶。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天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而地狱听起来异常恐怖!

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傅。

回想起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天堂与地狱,而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在生活中,你美好乐观的面对生活,不做亏心事,就问心无愧;也正是在生活中,你黑暗的面对每一天,而且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肯定会心虚,这样做,没有带来什么,只是自己出卖了自己!

每当我触及到心灵中那美好的部分,就感觉自己又一次确定了天堂。

爱与抱怨——读《天堂的位置》有感


爱与抱怨——读《天堂的位置》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2)班 陈美瑶
一所小学里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常常询问老师天堂的位置在哪里。为此,老师请来了莫迪神父。莫迪告诉孩子们: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充满爱时,就是天堂;当我们怀着抱怨时,就是地狱!
读着莫迪的话,我觉得他讲得太有道理了,因为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我,常常埋怨自己怎么有这么一个严厉的妈妈。记得有一次,因为赶时间,作业字迹稍微潦草了些,结果妈妈看了之后,当着我的面“嘶”的一声,作业被她给撕了,我还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当时,我怀着既委屈又生气的心情摔门而走。我来到同学家和同学一起玩起了游戏。玩着玩着,也就忘记了刚才的烦恼。当我们正玩得有兴致时,妈妈焦急地赶来了:“哎呀,你吓死我了,我不知找了多少地方,就是找不到你,眼看天快要黑了,我想到了给你同学的妈妈打电话,还好,你就在这里。”看着妈妈焦急的眼神,我想:虽然平时妈妈对我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其实,妈妈是那么在意我。而我却一直抱怨她对我的严厉,如果我换个角度想一想,每天不要生活在抱怨中,这样不是更快乐吗?
的确,如果人一直在抱怨生活,无论处在什么坏境,生活也是黑暗的,那么,就等于生活在黑暗中;反之,只要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爱,并且自己也要有着爱与善的品质,那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天堂。
天堂、地狱,你选择哪个?

生活中的位置读后感


生活中的位置读后感(一)

14旅游管理 匡盼宜

人生,无非三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然而,友情,爱情的最终产物都是亲情。

当你所处的生活中的位置不同时,这三种情感,便会得以转化。正如马克思所言:情欲与恶是历史进步的杠杆。说实话,起初,我是一知半解的,对于这句话,我无法象本书作者傅先生一样,参透此中深意。一个个故事的发展,却始终离不开一个"欲"字。什么欲呢?人之常情的"情欲".

何为"情欲"?以我的理解,是自身情感激发出来的一种欲望。但是,当人为了追求情欲的满足,执拗的逃离了人生的轨道时。这恰显露了人在生活位置中的动荡不安。

如故事《爱情漩涡》里的主人公林达先生,最本质的社会地位,便是记者、作家。可是,一个个冰清玉洁,风姿绰约的女子的出现,以及对他表达爱意,使得他方寸大乱,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每一位女子的示爱。最终,将自己卷入爱情的漩涡,无法抽离。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自己的内心,及灵魂。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吧。如果他自身毫无情欲,又怎会被一个个女子征服,最终,倒于她的石榴裙下,又最终,伤痕累累的转身呢?

故事中的情节,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亦是相通的。大学生的人生观还未得到健全的表现下,因"欲"生事,是常见的,且难以避免的。或许,你此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下一秒,因情欲的泛滥,会毁了你自己,那么,你这一生的人生位置,就可以从此变轨了。并且,驶向一个不知名的方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是一个逃离了幸福的航向,而你原来的生活,便会变得面目全非。

人非圣贤,谁能无情。既然有情,有情欲也是一件相当正常的事。只是,不该纵容自己不计后果的去追求情欲的满足。即不要在情人面前过度的贪得无厌。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交往,进行健康的交往。不要破坏原本美好的一份情感。

人生有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们不该越轨,让他往不好的方向进行。我们必须端正,并且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能正确的对待感情,能理性的控制情欲。尽量,让自己的青春留一份最青涩的美好,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

生活中的位置读后感(二)

14旅管(国际领队)徐莎莎

上学时,教室里便有了我的位置,那个固定属于我个人的位置,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位置;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发现生活是规律可循;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比如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等等。

生活中,位置或许就是一种资本的炫耀,有时我们会为某一个位置而争得头破血流,使劲各种手段,甚至于相互诋毁和诬陷。这样的位置沾满了不光彩的成分,实际上失去了位置存在的意义。其实位置并不重要。他只是你在某种阶段的标记而已。社会是个大舞台,我们需要随时调整和适应自己的位置。在演员的位置就要学会表演,在观众的位置就要学会欣赏。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你会一无所获,最终你失去这个位置。

一个即会欣赏理解别人的人,又对自己的位置毫不看重的人,就很难在别人心中有个位置,比如文中《爱情的漩涡》中的幸艳,她美丽性感追求时尚和激情的生活,他认为婚后的丈夫整天知道些东西,是个书呆子,很无聊很无趣,于是,她便强迫着他陪她跳舞逛街,甚至无理取闹,导致后来甚至出轨,她这个人物性格就是不会欣赏理解他人而造成的。她一昧追求金钱与一些虚荣、物质上的满足,后来导致婚姻瓦解,虽然说不全在她,但她却是离婚的导火线。她,因为丈夫林达是位作家而嫁给他,原因是有面子。因为他满足不了她的欲望而离婚,原因,是因为金钱。她的人生中就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活得很矛盾。她既瞧不起丈夫林达的工作,却因为他拥有这么一份工作而嫁给他,婚后嫁给他却又不懂得去理解他,本来,她作为他的妻子应该是十分支持他的工作的,但她却只有抱怨和不满。后来的结局我刚看到这本书时就猜到了。位置不是拿来炫耀的,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别人的位置而贬低别人。只有你身处在别人的位置,你才能理解和感受别人的感受,才能好好珍惜自己所处的位置,处在什么位置上,就得在什么位置上寻找位置的意义。位置的意义是要靠有意义的人去寻找和发现的。

《爱情的漩涡》中林达与晓敏的爱情是回忆,与辛艳的爱情是现实,他很迷惘,不知道自己该处在什么位置,一边和辛艳成为夫妻,而另一边对晓敏念念不忘,不得不说,他与辛艳婚姻的不幸,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迷惘导致到结局时还是陷于两难中,一边是等了他十年的初恋和儿子,而另一边则是让他心动的红颜知己。他不知道自己该处在什么位置,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我对于他们之间的爱情感悟颇多。

人的生命中,不断的有人进入或离开,他们默默地关心着我们,默默地付出他们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成熟与长大。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塑造,于是,看见的爱看不见了,遗忘了。

人的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的爱。随着尘封的记忆的开启,随着往事的回忆。于是,看不见的人看见了,遗忘了的爱,记住了。

所以说,人,在生活中不但要找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更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生活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生活中的位置读后感(三)

刘竞 14旅游管理班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有其适合的位置。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起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如数家珍般的历数自己人生中错过的部分,然后再用"假如"这个词语作为前缀,说明自己曾经应该有更好的命运,说明他错过的东西使得他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文中的主人公林平,他遇见过4位女人,可却他的女人一次次都离他而去,直到最后他都在思考他应该何去何从……

第一位方媛为了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可却当林平得知了此事之后,撕碎了录取通知书,并离开了这个山村。

第二位晓敏与他志同道合,在他灰心时经常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终于他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而渐渐的,由于旧社会的黑暗,女生地位的低下,从而使得他的事业没有到达到他理想的成功,最后也离他而去。

第三位辛艳,他在灯红酒绿的酒吧与她相遇,相识,并与他结婚。由于时间的逝去,问题慢慢出现,他总是写写写,而冷落了他,她不免产生了抱怨,他找了其他人来填满内心的空虚。可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他回来看见了这一幕,提出了离婚,而女的却不想离婚,飞往了国外。

第四位尤芹欣赏他的文笔,帮他疗伤,于是渐渐的走在了一起,爱他,知道他与前女友有了小孩,不想拆散他们的家庭,从而提出了离去。

一次次的事件,让他万分的纠结,他不知选择哪边,而久久不能入睡。

这么长的一生,每个人都是在失去中学会得到的。同每一个人的肉体一样,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曾经是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同样经过咿呀学语,同样经过懵懂的学龄期,然后经过痛苦的磨砺,经历过成长,然后成为一个成年人。当然,每个人都会错过。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错过"了。不要以为"命运"那个东西那么殷勤的跑过来辨认出你,然后在单独的把你弄成他的对立面,你远远的没有这么特殊,不要尽去想着自己如何的不公平,或许有的人会以为自己的平庸不是智商造成的,而是因为自己的不争取。可是,为什么不想一想,正当的争取,持续的努力难道不正是一个人能力的组成部分吗?不要以为一切站在这个社会前台的人,都有着拿不出台面的背景。如果你有过人的本领,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光芒。即使在一堆沙粒中,金子也总不会变成沙粒。一个人的平庸,从来都怨不得别人。

找好生活中的位置,成就伟大人生。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一)

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好,地狱的黑暗。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如果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丑恶。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天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而地狱听起来异常恐怖!

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读后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作文1000字2020》。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傅。

回想起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天堂与地狱,而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在生活中,你美好乐观的面对生活,不做亏心事,就问心无愧;也正是在生活中,你黑暗的面对每一天,而且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肯定会心虚,这样做,没有带来什么,只是自己出卖了自己!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二)

我的感受:天堂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其实就是每个人善良时一个温情的瞬间,让人们的心轻轻触动。就如风轻拂桃花时,花儿羞而艳的微笑。天堂就是每个人的内在,是否含着一股爱的细泉。

这细泉里有真,那是一颗晨露,晶莹、明澈,在这浑浊的世界里,他竟没有用鲜花与亮丽的色彩来粉饰自己,望着它,能看见他的心灵深处,清而明,闪着灿烂的光辉。

细泉中也有善,那是一片草地,被阳光环绕着,可爱而纯美,她护着小动物们,将她们拥入怀抱,用自己的躯体阻挡猛兽的袭击,当人们受伤了,她会用自己的心为他疗伤,用甜美的果实与丰富的食物滋养他们的身体,而不在意人们的践踏。

还有美,她优雅,她高贵,她的一切让人心醉,融化人们的情感。所以。当你做到真善美了,当你拥有爱了,天堂就在你的身边。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一)

周国平先生的《安静的位置》是在写自己在社会,在人生的定位,他不喜欢热闹、喧哗,而喜欢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位置,一个可以让自己读书写作的安静而自由的天地。这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吗

大部分人喜欢热闹,喜欢喧哗,喜欢让自己成为一种公众人物,更喜欢别人围绕着自己,使自己扎扎实实地成为主角;而这点恰恰是周先生所反对的。我以为他说的有道理: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人生的选择是千奇百怪,只要你自己觉得满意就行,而我从周国平的文字2020里读出一个超然于世的人的宁静的情怀,淡然的心境,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其实,平时我心里是想着安静,但是看到别人的热闹,总是一点禁不住撩拨,总是期望换一种生活的方式来调整自己。事实上,在热闹的时候,人往往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只是跟着别人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在那种情况下,很难完全保持,甚至有时因为情况的需要,可以完全改变自己,甚至扭曲自己。这是每次自己安静下来认真而沉着地思考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获得的体会与感受。

人想跟自己对话,绝对不是在喧嚣的都市;更不是花天酒地的场所,当然更不是什么花前月下;事实上是在一个安静的场所:书房、山上的一个角落、海边的沙滩----在这样的场所里,自己安静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流动,自己一个自我与另一个自我进行充分而自然的对话,这个时候的人,他的头脑是否清醒,他的思想是否深刻,他的理性是否明确,这是显然的。

所以,当我再次阅读周国平的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自己该与自己安静地对话,寻找一个安静的天地,自由而快活地找回自己。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二)

《安静》这本书没有读完,其原因是后面内容不合我胃口。所以在此,选部分文章谈谈感受。《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庭负责。但是,负责并不能依靠别人,尤其是对自己人生!不过我想在明白对人生负责之前,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责任。正如哥德所说:责任就是要求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其中爱字2020是关键!《成功的正谛》对于人来说成功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上的丰富,二类是物质、地位上的成功。作者所说成功的真谛大概意思就是物质上的成功并不重要,精神上的丰富才算是真的成功。不过我并不赞成。《安静的位置》此文有这样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一小部分,热闹的世界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如此,我便想到现代社会的人们整日处于奔忙中,一片热闹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已经变得不在安静。人们的思想就像一叶扁舟,随时等待这被海浪吞噬。以前听过别人说这样一句话:现在我的个人时间大概就只有在蹲厕的那个时间段才能抽支烟思考思考。那么,现在呢可能就连你蹲厕的那个时间段都被你手机的手机占据了(我也不例外)。《最后的滋味是无奈》这篇文章读完时让我觉得感慨最深的是:隔墙而居的人,每天都看着同样的窗景,曾经都过同一只猫,却永远是陌生人,这情形平常又荒谬。文中说几米常涉及到的无奈有三中,便是流逝、错过和迷途我也觉得无奈,所以写不出什么感慨,提笔就是无奈!《可能性的魅力》人生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像单选是什么就是什么,它也不像高速公路那样让司机容易觉得疲倦,它更像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沿途风景变换无穷,说不定等你爬到山峰你还有可能触碰云朵呢!《爱使人富有》如果有个人问你,你富有吗那你可能会说,不不,我不富有。当然你也有可能会很激动的说,congratulations!你问对人了!我很富有,我有大把大把的爱等着我去赠人呢!爱,要分享,分享给天空、大地、白云分享给朋友、家人、爱人分享给小猫、小狗、鱼这样爱才会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当然,爱要经得起挫折,这样下来你的爱才会温厚!《智慧和信仰》这篇文章让我想再给《最后的滋味是无奈》添上一句话: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是不完美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在用某种绝对完美之境做参照了这句话引自《智慧和信仰》用这句话对无奈做解释再适合不过了。存即是合理,既然合理为什么又不平常对待呢再用《可能性的魅力》来解决掉一些无奈,那么这个循环算不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循环呢?

此读书笔记记于此!


安静的位置读后感(三)

这本书不仅仅阐述周国平自己哲学理论,还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就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主张那样简朴的生活,精神的自由,闲暇的空间。他的精神自由广阔,超越时间、地域、文化的限制,真正达到了人生自由,思想解放的境界。他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一篇文章中说道我并不主张对苏格拉底的哲学过高评价。他把哲学的注意力转向人生,诚然是一大功绩,但他进而把人生问题归结为道德伦理,视野又未免狭窄了周

国平他并不是一味接受,全盘吸收前辈的理论,而是兼容并蓄,进而不断加以自己的想法,从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角度等提出自我见解的理论思想。他在赞同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同时又提出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眼光去省察人生。的确如此,人生只有经过省察才会有价值,但仅仅只是省察,又未免有失偏颇。因此,确定人生价值更应该从更广泛的方面来评价。如:自我评价,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影响等等。只是局限于一点而言,无论怎样评判,难免造成对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误区。所以,要向周国平所说应该以更广阔的眼光省察人生。

他讲幸福,让我明白了幸福或许只是人自身的感受,所谓幸福只是灵魂的事也就是这个道理,也许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自我感受。但现实往往是这样的;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十分幸福,而腰缠万贯富翁总是不幸福的。其实,幸福问题也不算是一个问题。但由于人们往往想要而不可得,于是也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何不放宽心,放轻松,随意一些,那么幸福或许可以唾手可得。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常乐的人即使达不到幸福的境界,却也乐得每日高兴、快乐。就像光脚不怕穿鞋的,因为无所顾忌,不去计较,也就没了那么多的顾虑,那么离幸福也就不远了。人往往是得到了不懂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但总是屡教不改,想要抓住幸福的尾巴,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经意松开了手。也许是人的天性,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追忆逝去

的才会有幸福的感觉吧。然而,无论幸与不幸,自己经历过、感受过、懂得。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不是吗爱自己,不论幸与不幸,悲伤或快乐。

他在读书上倡导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的接受他人的思想主张,不死读书,读死书。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都拥有自己的创造力,他的思想也是自我见地的。不要全部接受别人所言所说,成为一个机器。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类似吾心即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学,即主观唯心主义。这不无道理,人是创造的主体,即使有时需要借鉴或吸收前人着作思想精髓,但也绝不能全盘接受。无论对错,前人有自我的看法,自己可以赞同亦可不接受。书籍也只是一种媒介,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读好书、会读书,才是让书籍成为人类真正进步阶梯的正确方法。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社会形态,认识方法,运行轨迹等等。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整个人类才会丰富多彩,绚丽万般。

《安静的位置》这本书使我学会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如何在这个位置上过好自己的生活,怎样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让我获益匪浅。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范文


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好,地狱的黑暗。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如果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丑恶。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傅。

回想起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天堂与地狱,而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在生活中,你美好乐观的面对生活,不做亏心事,就问心无愧;也正是在生活中,你黑暗的面对每一天,而且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肯定会心虚,这样做,没有带来什么,只是自己出卖了自己!

胡霞散文集《位置》读后感


最美的遇见

--读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为,最美的遇见便是在缤纷美好的季节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缘,在饥饿难耐之际品尝一顿美味佳肴,而当我翻开胡霞的这本散文集《位置》时,我才知道,人生中还有一种最美的遇见,那就是当我们的身心陷入浑浊世界辨不清方向时遇见一本开启心智、润泽心灵的书籍。

尽管阅读一直是我喜欢挥霍时间的方式,但近年来,海量便捷的网络和手机阅读,已让双眼布满了污垢和尘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捧读一本完整的书,而且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它。是什么魔力,让我遇见它就手不释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页才肯罢休?是什么故事,让已经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灵又慢慢激动颤栗起来?

有人说,一本书,只需翻看开头五百字,便可以决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书。是的,翻开《位置》这本书时,千字的简短序言便让我的目光深情驻留,这是我喜欢的叙述方式,也是我喜欢的内容。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挚关怀。

其实很早便知晓胡霞的散文写得极好,其散文《邂逅母爱》曾荣获过全国一等奖。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过她与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画留声》,但因为与那领导不熟,便没好意思开口借看这本书。后来,我调到了文联,因工作之便,见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触,但这种接触还只是工作层面上的,只是凭感觉认定她是一位对生活热忱,对工作认真的女子,有着阅看世事的豁达包容,笑对功名利禄的风轻云淡。然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她,还是通过这本书--《位置》。翻开第一页,我觉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条抵达她心灵深处的连心桥,在曲径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纯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颗挚诚悲悯的赤子之心,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一片柔情诗意的天空。胡霞无疑是非常有担当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终饱含着一份深深的忧思和责任感,她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写作者只是停留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营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层民众,投向了那些被命运击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呐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复吟唱着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尽量把生活的点滴打磨成闪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把卑微者的心灵放大至宇宙,唯有这样,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审美价值,才能感人至深。”“艺术不仅要有美感,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感人的,能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善美的,能激发人们向上、向高、向德,能给人以精神动力,满足人的灵魂食粮,唤醒善的本意。”胡霞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做得是那么绝妙,她用自己的写作姿态告诉了我们,有一种写作无关风月与功名,只是在尘世间洒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温暖的阳光!

遇见一本书,也是一种缘分。我不敢说这种缘分会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但这本书以其自然流畅的讲述形式和深厚丰富的接地气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生敬意!

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人同行”。同行中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丢弃在发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总是用心地将他们从阴暗处一一挪移到人们眼前,用其细腻深情的笔墨裸露出这些卑微者的伤痕和疾苦,唤醒公众的良知和责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踪”。这是作者在行走中绘下的风景,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身临其境地去领略异国他乡的风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丽景观中,更重要的是唤起我们对自己人生和当下生活的多维思考。第三部分“心灵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实讲述的都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我们在窥探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对自我生命的拷问和反思当中。

清泉润心田的叙述

如果说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组数字后面的0,那么可读性则是一组数字前面的1。没有可读性,后面的所谓思想性和艺术性也终究为零。

《位置》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读性,你会深深地被书中的这些底层人物命运所打动,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笔下,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生动。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医生。李医生是位盲人,但残酷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他用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钻研了按摩技术,开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认识了李医生,让作者好奇的是,在这个条件简陋,狭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却那么红火。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作者发现李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精湛技艺,而且还拥有一颗非常高贵的灵魂,正是凭借着为别人就是为自己的理念而让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辉。文中所叙,“李医生应该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却凭着自己的双手一直在帮助别人,非常了不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够弥补任何肢体上的残缺,从而在世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记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样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给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是由自身决定的。”故而,作者将《位置》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为文集书名,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写作姿态的一个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视着这个家》、《移向他乡》、《乡医院》等文章,讲述的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寻常事情,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但因为作者善于捕捉感动点,有着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将最为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为文中的人物命运所牵动。

当然,可读性不仅在于内容上的可读,还在于叙述上的可读。同一件事情,在甲讲来乏味可陈,但乙道来却能意趣盎然,这就是叙述的魅力。胡霞说事,就像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就流淌进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畅,毫无半点作态和虚假,也不会刻意用一些太过华丽晦涩的词句去搭建让读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当回红娘》开篇写道,“朋友A来电,要我帮她侄女介绍男朋友,放下电话,坐着有点发呆。介绍谁呢?”,一句犯难发愁的话,就让我们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钟点工》开篇第一句,“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她我是不太满意的,满脸皱纹,像烫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点平整的地方。”这种潜藏伏笔的叙述,让我们知道作者后面肯定发生了惊人的思想转变,但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让我们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非常平常朴素的语言,抛出了让读者继续探询下去的悬念,让我们不得不跟随她的讲述,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对于朴实、优美、哲理词句的运用,作者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如写卑微者的生活场景,几乎全是朴实无华的词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问他拿到残疾证后是否享受了各种待遇?他说我没去享受,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现在还过得去,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等老了不能动了,再去享受。听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对他,我似乎矮了许多。”作者就是用这种直抵人心的叙述,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和洗礼。而写出行游记时,如《井冈绿韵》《烟雨三月走畲乡》《绿色家园》则多为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排比,将井冈山,潭头乡,水浆森林公园的景致描绘得如梦如幻,如入蓬莱仙境,让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随处能够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语言则更是让文章增色添彩,让读者灵台透亮,如“一个人身上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上帝造人就是这样刚刚好。如一架机器齿轮与齿轮间咬合无缝,才能运转自如。”、“一个人能时时做点美好的事是幸运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灵与肉的结合,灵魂的纯净更能吸引人们去接近,高尚的灵魂比一切鲜活的肉体活得更长。”、“一粒种子是落入肥沃之土还是贫瘠之地,结果完全不一样。”、“不在乎生的过程,必然选择死的永恒。”

为生命立命的情怀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笔勾勒出民族的灵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胡霞就是这样一位用笔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写作理念里,永远将悲悯、关怀、大爱摆在首位,她的写作都是真实的,而非虚构的。如《茶杯人生》这篇文章,描写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经常遇见的一位靠卖廉价茶杯维持生计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径这条道路时,看见这位男子装着茶杯的三轮车被一伙城管人员抬走,这位男子乞求、哀怜、含泪的眼神,让胡霞感觉到城管人员抬走的不仅仅是一辆三轮车,抬走的还有这位男子的灵魂。对于这样一幕生活场景,也许很多人会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最多也只是一声叹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却像被针刺了似的,为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为这个事情纠结着,直到看见男子推着三轮车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现在闹市中才又高兴了起来。她高兴的最好表达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儿买两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着购买茶杯之际,胡霞了解到这名生意惨淡的男子被罚了20元钱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从这位男子处购买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责问,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担忧着这位患有胃病卖茶杯男子的命运,直到自己帮助他找到了仓管员一职后,她的心病才算医好。胡霞描写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就是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让我们心生惭愧。因为在太多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场景和现象都是持观望和麻木的心态,我们能够尽一切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却往往看不见路人的伤痛。而胡霞不仅见到了,且装进了自己心里,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将他们的故事倾注于笔端,借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怀。

《茫然中寻找出口》这篇文章中的她,没有工作,不负生活的重压,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就显得苍老无比。丈夫去世,断了300元的退休费,摆地摊的大儿子因为与敲诈他的社会上的“棍子”动了刀子而进了班房,大媳妇一声不吭走了,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儿子开摩的,每天赚着极低的收入,有时运气不好时,还被交警罚去一年半载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单身老三因在家没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就是这样一户人家想去申请低保,但找领导签字的过程却是千难万难,费时近两个月。在当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评为低保时,却不想因为家里还摆放着好多年没用过的旧彩电和旧冰箱而被取消了资格。胡霞描写这类人物生活场景时,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细腻,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层人物的悲苦立体形象地刻出来,从而唤醒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作者一年后见到这位妇人的情形是,“她的头发全白了,还不到六十岁,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说是米黄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脸上又黑又瘦,双手布满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将这位妇人被命运击垮的境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如妇人没有评到低保时未曾开口就涮涮地掉眼泪,转身出门时差点摔倒在结冰的积水里,带着两个年幼小孩却不舍得打车等情景,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揪紧我们的心,并提醒我们思考起一个问题:是这位妇人的命运太不济,还是我们的心平时太过坚硬?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讲述的是这样一件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一桩庭审:一位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帮助这位妇人找领导签字时历经的曲折环节和过程,不仅替底层民众道出了办事的艰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远的思想

活着的意义究意何在?这个回答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非三言两语即能详尽,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寻。正如《归宿》一文中的父亲追寻村庄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寻父亲的步伐,活着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归宿而努力。三十岁时用一头猪换回两根柏木,五十岁省吃俭用打好寿材,又十年用全部积蓄做好生坟,再过十年花半年生活费买好寿衣,再五年写好遗嘱留下3000元办丧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为了那一天能够走得风光,走得体面。这种归宿人生不是父亲一个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我们,似乎已经冲出了这种思想束缚,有了更为鲜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们很多人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为房子,为职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两套,有了两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处,提了副处想正处……如此周而复始被欲望牵制着,谁又敢说不是归宿人生的变异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作者在《问自己》、《独一无二的我》等文章中,多处道出了人生的诸多矛盾与遗憾。作者反复以自问形式阐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矛盾与遗憾。“为什么灵与肉要分道而行?为什么有了经验,却没有精力?”、“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错中长大?在后悔中前行?”、“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为什么我们在追赶着现代文明时,却又怀想古朴的乡村?为什么我们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际,却又念叨着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我们总会遗憾陪伴父母时间太少,却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常不回家?人活着,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遗憾,书中已经告诉了我们:不必惧怕,矛盾与遗憾本就是我们生命中绕不过的一个重要议题。

走进他人,是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国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记中,不仅详尽记录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而且客观陈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与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让我们可以较全面地去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当然,我们在骄傲或羞愧地感受这种地域风情差别时,也可以较好地观照我们自身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如何改进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提出更为长远的思考。认识一个国家,需以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认识我们自身又何尝不需要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呢?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朝着内心深处走,还要朝着他处看。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行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何尝不是通过朝内走,朝外看来了解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呢!

一个人对自我生命的定义,除了会受基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所影响。所以说,教育很重要,书本传递的观念和知识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启迪思想智慧,传递温情关怀,引领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对自我生命诠释的最好意义,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在照耀着他人!

极为赞赏后记中所言,“书出来就是意义,就如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我认为出书是对自己负责,对生活负责,对创作负责。”

最后,以《位置》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医生的要义是给患者以身心健康,生命的要义是给人以爱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置一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优秀读后感:读《位置》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优秀店长的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