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地时钟读后感

大地时钟读后感

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影评。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影评,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在1976年间,文革刚刚结束,全国还被笼罩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中,各族人民饱受痛苦。人们正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使大家盼望已久的美好生活再次破灭!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一道闪掣云霄的蓝光刺亮了河北唐山的天空,紧接着大地开始疯狂的抖动起来

现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被拍成了电影,我去看了首映。它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便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岂能一个痛字了得,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一个看似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急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以及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与怨恨,还有解放军的博爱无私,这种种惟妙惟肖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泪下的场景,无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临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生死抉择。这时,我的心也似乎跟着碎了,一个母亲怎能丢下自己的亲骨肉哇!

当心灵开始刺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无奇的感情是那么弥足珍贵!正如那句台词所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让主人公愧疚了一辈子的话,似乎在告诉我们他真正的含义。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可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珍惜现在,恐怕这也是此影片真实意义所在。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选择有信心战胜困难,只有自己有了信心,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世界才会更美好!

其实,《唐山大地震》影片那么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拍摄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人群混乱,采用了电脑特技。与演员动作相结合,看起来惟妙惟肖。这可与大型科幻电影《2012》的制作效果相同。在其中,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深一层体会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和生命的珍贵。可看出,这部影片的主创工作人员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我十分欣赏这部大片!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影片,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正如海报上写的一样23秒,32年,是啊,仅仅因为那23秒产生的巨变,却需要用32年的时间来抚平人心理的创伤!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仅此影评向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创致敬!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23秒,32年——不雅《唐山大地震》有感_550字2024


不要说与我们无关 每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 为了明天、怀念 为了昨天、想念 为了希望、纪念 ——题记

23秒的惊天大地震,天地陷之后,心灵的泪缝,也不及城市的伤疤那么快愈合……近期,我观看了冯小刚的感人之作——《唐山大地震》让我的心灵震撼了。

唐山,在1976年遭遇了7。8级大地震,在一处废墟,一位母亲看着一块预制板压在她的两个孩子身上,却只能选择一个,她,选则了弟弟,就在那一刻,姐姐绝望了。母亲带了孩子来到唐山机场接受救助,而姐姐醒了过来被解放军收养了。弟弟的手截肢了,到了杭州打工,姐姐总是在梦里梦到那地震的阴影,考上了杭州的医学院……2008年,弟弟已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姐姐在加拿大过着富裕的生活,当他们知道了汶川的事情以后,闻讯赶来,就来这时,姐弟相遇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唐山,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阴影,但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紧紧地围绕着。无情的地震虽毁灭多少万个家庭,却也让我们这个大家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组成一个温暖可靠的大家庭。这部电影让每一个观众都想起了家,想起了这么多年来一直陪着自己的父母。请对你身边每一个爱你与你爱的人说“我爱着你们”,珍惜与身边亲友相伴相惜的岁月,你要相信在他们的心间,是永远都会为你留下一段写满爱的箴言。

“亲人永远是亲人”这句经典,感动了无数人,是啊,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分不开的!“没了才是到啥叫没了”是啊,一个城市在23秒间失去了,我们是不是该珍惜了?是不是?

爱是永恒,地震无情人有情;爱是永恒,血浓于水的亲情;爱是永恒,华夏民族的大爱!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23秒,**年”,《唐山大地震》讲述的不仅仅是三十多年前那场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难, 这部改编自小说《余震》的影片浓缩了一个道德感极强的情感故事,把历史的唐山大地震变成了一场当代人内心世界的地震。在《唐山大地震》中,我目睹了灾难的无情、生命的脆弱,更领悟到了母爱的伟大、宽容的珍贵和关怀的博大。

如果说数千年来我们对“母爱”的定义是温暖而无私的,那么影片中饱受灾难折磨的母爱则是坚忍而深沉的。正如电影所展现的,地震本身就是一场极“不公平”的厄运,而女主角方登的母亲元妮又必须作出另一个“不公平”的抉择:被压在石板横梁下的一双儿女,她只能救出一个!这无疑是个超出道德极限的两难抉择,因为在生与死的两端恰恰是她自己的亲生骨肉,无论选哪个,都是对另一个的背弃。更为残酷的是,可怜的元妮甚至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得两个孩子的性命。而且,她还必须活着、必须选择!当元妮近乎绝望地吐出“救弟弟”这三个字时,一个母亲的心也在瞬间坍塌了。在不知女儿幸存下来的三十多年里,元妮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死去的女儿,她忍受着极度的悲哀和良心的自责,独自撑起支离破碎的家庭;她承受着精神与灵魂上的负荷和愧疚,用余生祭奠对女儿未尽的义务和爱护;她默默扛下所有的过错和责任,在“失而复得”后甚至不奢求女儿对自己的谅解。这就是一个母亲隐忍而坚强的爱,一种无法言说的执著与深情。

灾难,让母亲元妮在自责与痛苦中艰难度日,而劫后余生的女儿方登同样挣扎在爱与恨的边缘,步履维艰。同样被压在石板下,同样是母亲的亲生骨肉,小方登却得不到生的机会,还清晰地听到妈妈说“救弟弟”三个字。还有什么情景比幼小的方登所听到的更加残忍?要知道,母爱是幼小心灵里唯一的爱,在那个年龄失去母爱意味着什么?年幼的她又怎么会完全明白妈妈要救弟弟而牺牲自己的原因?虽然她最终得以幸存,并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受到了亲生父母般的悉心养育,但童年时的痛苦回忆始终让她无法释怀。毕竟,宽容和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然而,每一次被爱和爱的经历都让方登越来越体会到亲情的宝贵和宽宏的力量,一点一滴融化着她心头的冰霜,指引她回到阔别已久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当她终于见到对自己爱之深、愧之切的老母亲,一句真诚的“对不起”,掀开了压在一家人心头整整32年的石板,成就了大团圆的温馨结局。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地震无情,人有情。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方登的养父母,用一生诠释了无私关怀和真情付出的崇高力量。他们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小方登,在她经历了人生最低谷之后,重新给予她家的温暖;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在她一次次迷失方向的时候,用真爱驱散她心中的阴霾。正是这对夫妻体贴入微的关爱,让方登被灾难震荡的心灵有了愈合的可能。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他们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人的怀抱,却依然无怨无悔地全心奉献,甚至还一再劝导她解开心结,鼓起勇气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而高尚的情怀啊!如果世界是一间屋子,关爱就是偌大房间中的一扇窗户;如果世界是一艘船,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无论是在30年前的唐山,还是今时今日的汶川;无论是在一线奋战的将士,还是在后方支援的群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用真爱化解灾难的伤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十多年过去了,唐山,宛如一只美丽的凤凰浴火重生,在祖国的北方奕奕生辉。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24万长眠地下的同胞,不会忘记那些与灾难顽强抗争的岁月。今天,生活在平安幸福中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亲情、珍爱生命,以一颗宽容豁达的心,乐观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唐山大地震 (750字)


昨天晚上,爸爸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们看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十分催人泪下!

爸爸打开了迅雷看看播放器,点了一下《唐山大地震》,电影就放了起来。这部电影很催人泪下。主角有方大强元妮方登方达。里面讲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强和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车子竟然动了起来,下车一看,原来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着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强阻止了元妮,自己却跑进了倒塌的楼房内,到了早上,方大强的尸体才被清理出来,元妮很伤心,不过她一想,还有两个孩子呢,还要救他们那。于是,便找了起来,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人喊:元妮,方达和方登在这里,快来看一看那。元妮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当人们发现,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当人们告诉元妮的时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块大石头,人们再三询问元妮的时候,元妮犹豫地说:救弟弟,救弟弟!可当时,姐姐方登是清醒的,这话她听到了,她哭了。当人们把姐弟俩拉上来的时候,元妮抱着方登哭了,几分钟后,元妮跟着一辆车走了,过了一会,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浇,奇迹般的醒了,她被一个武警送到了一个集中营,随后,就被一对好心人领走了,她在忧伤中长大了,她去学了医。方登从一个拉小车的小工,干到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了救灾现场,他们偶然相遇了,并相认了,方达带方登回了家,他们的妈妈一看方登回来了,就忍不住跪了下来。

方登和她妈妈相认了相认了,带她去了墓地,看了方大强的墓地。方登伤心的哭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无情。我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塘后小学四年级:沈柯

唐山大地震 (800字)


那一个晚上,唐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唐山大地震!那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就在那一瞬间,大地开始摇晃起来,紧接着,楼房慢慢倒塌了下来,发出哄哄的声音,大家四处逃散,但还是少不了一些伤亡有的被倒塌的房屋压死,有的被活活闷死,还有的为了帮助别人而牺牲了。地震过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废墟,空中还充满了尸体腐烂后发出的臭味。哭泣声、呼救声此起彼伏,这场地震也毁灭了数百个美好的家庭。当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地上已经布满了尸体,再加上最后的余震,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结果24万人都被地震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几年后,导演冯小刚制作了一部电影,名叫《唐山大地震》,大致剧情是这样的:方达和方登是一对龙凤胎,大地震夺走了他们的父亲的生命,而他们也被压在了同一块木板上,要救也只能就一个人。他们的母亲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救弟弟,从此弟弟方达就失去了他的左手。大家都以为姐姐方登已经死了,但她却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被一位解放军收养了,但不久后,解放军的妻子就死了。失去了养母的方登嫁给了一位加拿大的人,并生出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女孩,叫做点点,为了养育她,方登找了一个代课老师的工作。同时,方达也找到了一个叫河流的女朋友,并很快和她结成了夫妻,生了一个儿子。不久之后,汶川也发生了大地震,方达和方登为了让哪些人不要和自己一样,所以都跟着一起去救援了。就是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这一家庭团聚了

这部电影十分感人,途中我哭了好几次,这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妈妈有多么难。在此,我想对我地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每当我看到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时,总有一位母亲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总有一个解放军在救援。每当地震毁灭了一个生命,同样也毁灭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和一个美好的家庭。这场自然灾害让一个个同胞倒下了,也让无数个悲伤的记忆重启!地震引起的还不只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可是大家再想想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停地砍伐树木,所以才导致了这场无可避免的灾害,以后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这部电影真好看!

五年级:星空之梦

唐山大地震作文700字


昨天晚上,爸爸对我和妈妈说:今天,我们看唐山大地震,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十分催人泪下!

爸爸打开了迅雷看看播放器,点了一下《唐山大地震》,电影就放了起来。这部电影很催人泪下。主角有方大强元妮方登方达。里面讲了,在1976年里的一天,方大强和妻子元妮在夜里去工作,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有点不对劲,车子竟然动了起来,下车一看,原来是地震,元妮一看,就吵着要去救孩子,但是方大强阻止了元妮,自己却跑进了倒塌的楼房内,到了早上,方大强的尸体才被清理出来,元妮很伤心,不过她一想,还有两个孩子呢,还要救他们那。于是,便找了起来,就在她绝望的时候,有人喊:元妮,方达和方登在这里,快来看一看那。元妮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孩子,可是,当人们发现,如果,撬方达那边的话,那方登就会有事,如果,撬方登那边的话,那方达就会有危险,当人们告诉元妮的时候,她的心里又落上了一块大石头,人们再三询问元妮的时候,元妮犹豫地说:救弟弟,救弟弟!可当时,姐姐方登是清醒的,这话她听到了,她哭了。当人们把姐弟俩拉上来的时候,元妮抱着方登哭了,几分钟后,元妮跟着一辆车走了,过了一会,天空下起了雨,方登被雨水一浇,奇迹般的醒了,她被一个武警送到了一个集中营,随后,就被一对好心人领走了,她在忧伤中长大了,她去学了医。方登从一个拉小车的小工,干到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方登和方达,都去了救灾现场,他们偶然相遇了,并相认了,方达带方登回了家,他们的妈妈一看方登回来了,就忍不住跪了下来。

方登和她妈妈相认了相认了,带她去了墓地,看了方大强的墓地。方登伤心的哭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地震是多么的无情。我现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想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想
没了,才知道没了

我一直期待观看唐山大地震,是因为有一种莫名的缘由:我老公和他的全家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我想试图通过电影去感受他和他的家人32年前经历的那场灾难和恐惧。都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10多年中,听到他讲述和回忆关于地震的话题并不多。每次若有提到,也只是淡淡地、平静地叙述,很少有评价。我猜不到他的心绪,但是可以感觉到,在他内心深处的某个寂静的角落埋藏着那些破碎而伤心的记忆,我无法感受到揭开它的代价。

两年前汶川地震时,我在四川的同事受了伤,失去了亲人,工厂也损毁严重,这些事情传到我耳中只是感到很难过。看了唐山大地震,我才可以从内心深处知道那些失去亲人的幸存者,他们真切地感觉:没了,才知道没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足以把任何一个人压垮。逝者已经长眠,无知无觉,伤痛却永远地驻留给他们的亲人,不能洗刷,不能磨灭,不能提起也不能忘记,那种折磨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碎成渣。



故事并不象片名那样感觉会有大部头的灾难再现,只是慢慢讲述地从震前相亲相爱一个完整的到震后的那个残缺破碎又重建的家,历经32年的磨难和守望的故事。这个过程也让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我的想象和也着实地牵引着我的感动和悲伤,我没有一分钟不在想当时年幼的老公和他的一家在那场灾难中的分分秒秒,房屋倒塌的刹那,废墟中挣扎地呼唤,惊恐的眼睛和那双瘦弱的小手在庞大的废墟中寻找希望、呼唤亲人的样子,我无法继续想象下去、、、


老公一直都说,76年地震就是他的亲哥把他从废墟中扒出来,然后他们一起徒手在瓦砾中寻找父母、、很久没在一部电影中流这么多的泪了。我座位的前后左右人人都在落泪,或许片中震后的亲情和牵挂感动了所有的人。我们也许不能说让人掉泪就一定是好电影,但能让这么多人在整部影片中都持续掉泪,电影应该还不错的,至少可以释放出让人产生共鸣的真实的爱和亲情。当看到大强推开元妮冲进欲坠的房子救孩子时大楼轰然倒塌的那一瞬间,我哭了;当姐弟俩压在同一块石板下呼唤妈妈时,我哭了;当女儿对自己的养父说出不愿意回去找亲人的真正原因“不是记不住,而是忘不掉”的时候,我哭了;当母亲回答儿子为什么不再找一个老伴儿:“再找个人?你爸为了救我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还会有谁会用自己的命去爱一个人”,那一刻我哭了;当32年后女儿再一次见到母亲,母亲愧疚地说“我给你道个歉吧“,扑通跪地时,我哭了;在父亲的墓前,女儿向母亲认错忏悔,相拥而泣的时候,我哭了、、、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毛主席去世,让我记起老公说过:唐山地震后,真正靠救援部队被救起的生命不足两万人。地震就发生在文革结束之前的几个月,影片没有讲述和展示救援的镜头,当时也确实没有现在这样的应急机制和国力去组织救援,这也是导致伤亡人数巨大的原因之一。生命在这样的灾难中显得多么脆弱,多么渺小,而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又是何等地强烈啊!


1976年7月28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却注定给人们留下一段非同寻常的记忆与经历。我的公公当时是参与唐钢的建设和调试工作,全家四口人是临时安家在太唐山的,却把恐惧和思念永久地留在那里。他单位有60多位一起朝夕相处的同事永远地离开了他们,23秒的震动带走了鲜活的生命,23秒让相濡以沫的人们相隔于阴阳两界。没有什么可以告慰亡者的灵魂,也没有什么可以安抚生者的绝望。相信我的公公如果看了这部电影,一定会老泪纵横。没了,才知道什么叫真的没了、、、、、、


这是影片里女主人公元妮重复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伴随她度过了内疚和心碎的32年,她终日守候着亡夫和女儿的遗像去寻找内心的平复和救赎。唐山大地震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烙上了难以抚平的伤痛,瞬间的23秒,让上万个家庭消失解体。老公的家庭在震中幸免于难,在震后的30几年中,他们的生活平稳有致,家人相爱倍加,把一切看的很淡薄。我有时隐约感到,在老公家人的心里,地震的伤痛早已经过去了,他们更加珍惜生命是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至尊权利,善待生命,好好生活、、、


影片改编自小说《余震》,讲述了震后发生在人们心中的情感震撼。一对龙凤胎姐弟被垮塌的楼板压住,在只能选择救一个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选择了“救弟弟”。影片用爱呼唤着人性的光辉和人间温情,撼动了对世界和亲人失去信任的姐姐的灵魂。弟弟虽然身残却创立了事业,懂得珍惜亲情,用大爱回馈社会。姐姐的养父母那边,他们用爱来温暖那颗冰冷的心,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姐弟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相认,打开和舒缓了存留了30年的记忆和麻木。


老公说真正从唐山地震走出来的人都是平和的,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生活的目标。唐山大地震震撼了我的心灵,从影片里感受到了生死离别,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活着的权利:没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重要。


电影看过已经整整一周了,那份悲切也已经慢慢远去了,只是觉得生活在当下,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善待生命,感恩家人。过往的日子,人们会用金钱来装点外表,修饰豪宅,却疏于对心灵的滋养,淡漠了对生活的感动,忘记了感恩应有的行动。在我们还可以拥有的时候,要提高感受拥有的能力,好好生活,关爱亲人!

主题曲《23秒,32年、、、》

如果没有那么长的夜,
此刻怎会这么痛,

23秒, 32年,让一生失眠、、、


眼角有鱼尾的图案,时间压弯了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得知修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学校指定要看几本书,当中包括《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的念头是:天啊!不是开玩笑吧,这样一本书,甚麽报告文学,单听名字和体裁已给人闷出鸟来的感觉,怎样看啊!於是,自买书以来,我一眼也没看过它,让它安静的躺在书柜中。直至近几天,老师说要写阅读报告啦,我才抱?一千万个不愿意的心情,把它翻开,心中只想随便看看便算了。但一看之下,惊觉它并不是我所想像中那麽糟。那一场发生在多年前的大灾难,从蕴酿、发生、结束、到重建,一切均像在钱钢先生的笔下复活了一般,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经历劫难洗礼的人物,一下子全浮现於眼前,我就像参与其中,见证?那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惨烈的大天灾。

这确实是一场浩劫。作者并没加上一丁点儿的夸张、一丁点儿的放大,只用了最写实的方法,将几位亲身经历地震人士的感受记下来,将地震的死亡人数、影响范围等资料摘录下来,已教人感觉到那是一件多麽悲惨的事。但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中记录了很多受灾者的故事,有几个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访笔记记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时遭撞伤,头皮被掀开一大块,里面满是沙子,救灾人员用水去为他冲洗,每洗一下,那孩子便抽搐一下。读到这一段,我几乎掉下眼泪,那只是一个小孩而已,一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却要承受?成人也难於忍受的剧痛,这是多麽的令人心酸啊!另外还有两个故事令我热泪盈眶:分别是那位被楼板压住下身,无法脱险的护士,及明知病人救不活,但仍要尽力去救治的仁医。三件事都叫人感到那麽惋惜,无奈。

但此书的最大价值却不在这些感人的故事,而是那一个个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那一堆堆统计资料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人类是多麽的愚蠢麻木。一开始,作者描述了许多地震前的异象,一大群老鼠移居,一大群昆虫远飞,?、狗等都出现不寻常的举动,是否在说明人类连动物都不如呢?动物也能感受到地震的来临,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感觉也没有,是甚麽回事?是千万年的进化,令我们失去了最基本预知灾害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不算是最令人类汗颜的地方,最令人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科技万能思想。人类就是太过倚赖它,明明看见一大堆不寻常的事正在发生,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信任的那些仪器并没有动静,所以不会有事发生。结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出卖了人。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日渐发达的科技,是否就是加速我们灭亡的毒药呢?况且,那些所谓的新科技产品、现代化建筑,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吗?千多年累积而来的科学知识所造出来的建筑,大自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已将其完全摧毁。人是否要醒觉,不应再完全倚赖这些不可靠的东西呢!

还有一样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爱面子性格。在第五章「政治的一九七六」一节这样记载:震后,世界各国都表示要向灾区伸出援手,但我们那些伟大的爱面子思想,将这种好意拒绝了。以为这是自家的事,不需要他人援助。这是多麽的愚昧啊!救灾根本是全人类的事!结果,五千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伟大的爱面子文化,使千千万万条本来有救的生命,埋进黄土地了。

除了愚蠢外,书中亦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像描写人们在灾后大抢劫的那段:一些人在废墟中找值钱的物件,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抢夺,这完全显示了人类低劣的本性。还有写五室婶的那段,本来灾后大家是相互扶持的,过?共患难的生活,但不久之后,生活较为稳定,社会稍为回复正常后,中国人那自私自利的本性立即显现。一个本来紧密联系的小社团,便这样瓦解了。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灾后都被冷落,他们的残疾、缺陷,使到他们本来应有的待遇,都因歧视而失去。甚至连原有的东西也被人夺去。

幸好,书中也有记述人性光辉的一面。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子得悉盲人、精神病人被分配较少的食物时,立即将那不公平的饭票撕烂,将好的饭菜都拿出来给病者食用。这正好和那些歧视病人的行政高层形成强烈的对比,而那两位一直照料病人的医生,是令人敬佩的。三个人在书中都是小人物,但比起那些所谓所长、部长等大人物有人性得多,难道真的如谚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位拚?被水冲去,冒?性命危险都要拉起水闸排洪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一对新婚夫妇、那个年轻小女孩、那个大婶和那个男矿工,他们坚持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都漂亮地展示了人性中勇敢,舍己为人和坚强不屈的一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又在第二章曾提及有外国人遇难,中国人并无因民族的成见而不予救援,表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的精神。令人觉得可能真的有一天,人类能摒除民族界限,融为一体。

最后,我感到中国人有历史以来实在经历太多劫难了。只希望在未来日子,不会再有同样的灾难发生。即使发生了,亦应从唐山一劫中汲取教训,凭着我们美丽的、光辉的人性去战胜它们。

喜欢《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影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地时钟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