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家看了《沉默的十五分钟》,最后却留下了眼泪。果然如柯南所说,一次的擦肩而过就有可能注定永远失去,其实,小兰的坚韧确实是常人无法做到的,她可以为了柯南或他人牺牲一切,柯南也可以为了别人的安危而牺牲自己。
不管怎么说,柯南,就是一位正义之士;柯南,就是一位永远的破晓者。回过头,看着大家在雪地上的身影,耳边再次回想起柯南那坚定不移的声音:“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虽然内心一直希望柯南可以变回新一,和小兰重聚,可在看了多部漫画之后,我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质疑,就算柯南变回新一,兰会接受吗?就算接受了,那灰原哀又算什么?她和柯南之前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最后只是一个路人甲吗?
虽然毛利兰有着常人无法相比的坚韧,她可以等新一那么多年,可是兰一有心事就会找新一打电话,我知道,他也是想念新一,可是每次打电话,不是哭,就是责怪新一,也许诉说完了,他会觉得轻松,可是兰知不知道,她给新一造成了多大的压力,柯南的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要知道,新一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给他造成压力的人,而是一个陪他分担痛苦的人,像哀。
哀一直在为柯南默默的付出,柯南的心事他都了解,所以他永远不会给他造成压力,现在不会,以后更不会。遇到了困难,她向来都是自己解决,她有着过人的头脑和自己的主张,或许大家都认为新一小兰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可那也只是从前了,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会想到新一,明里暗里都很关心新一。
可灰原哀不同,他不会明目张胆的对柯南嘘寒问暖,不管怎么样,他都不会这么做,可暗地里,她对柯南的关心却不少于小兰。
他也会时刻惦记着柯南的安危,《沉默的十五分钟》最后,小兰为了挽救柯南,不顾自己的手指已破,虽然这真的很感人,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盲从,失去自我的表现。没有方向感,没有指定的地点,小兰的行为恰是无济于事的。(虽然柯南最后是小兰救出来的。)
灰原哀没有像兰那样慌乱,雪崩后的时间,只有她记得清清楚楚,只是频频看表,看柯南的存活时间。
她没有像兰一样狂热,也许这在大家看来是不尽人情的,可是,真的没有人明白她的心酸吗?不,我能。没有救出柯南之前,虽然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大的波动,可我能感觉得到,她对柯南的关心,是任何人不能比的。他为救柯南,是一份信念,是一份感情,是一种力量,是任何事情都压不倒的情感。兰呢,他不同,他只是处于一个姐姐对弟弟的感情。
元太,光彦,步美,他们为救柯南而表现出来的友谊更是催人泪下,元太,光彦想起柯南的话:“语言就像一把利刃,把握的不好会伤害对方,一次的擦肩而过就有可能注定永远失去。”柯南也许是他们这一生中最珍贵的朋友,他们懂得珍惜。
最后,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期待与柯南的下一次见面!!!
孔庆东《四十五岁风满楼》读书笔记600字:
孔庆东,北大教授,江湖人称“北大醉侠”,这个绰号好像并不是因为酒量可观,看他书里说的,反而好像酒量十分有限,估计这样的酒量很容易进入半醉半醒的状态,正好是书写的最好境界,更容易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以前看过他写的三本书《重帘不卷读书》《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气》,还不错,所论述的观点虽然不是特别的深刻,但也有一些道理,据说他的成名作是《47楼207》,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他文笔的高峰。
不过他是哈尔滨人,还是三中毕业的,算是我的“师兄”,所以还是感觉很亲切很骄傲。我也关注了他的微博,不过微博上感觉他有点闹,一个话题刷屏太多,也没什么太新鲜的东西,差点让我取关了,想一想,还是保持一段时间吧。
这本书首先是书名打动了我,我也是过了四十五岁年龄的人了,生活确实是风雨满楼的感觉,于是很好奇,他这位“中年愤青”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写什么......
话题大多是零散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太好总结,很多部分更像日志或者生活记录,也有一些社会时事点评,偶尔不失幽默,只是我最近有点懒,所以偷巧摘录一些书中的话算作读书记录吧:
人和禽兽斗,赢了是比禽兽还禽兽,输了是禽兽不如,平了就是和禽兽一样。
遇到高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高层次的误解,或者低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低层次的误解,那都是比较正常的。倘若遇到了高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低层次的误解,或者低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高层次的误解,那就只有怀着悲悯之心,苦笑而已啦。作者:整天幻想
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以下内容是由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四十五回,欢迎查看。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
《水浒传》先写了个潘金莲,此处又有一个潘巧云,二个都是淫妇形象,偏都姓潘,好一个巧字2024,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说那万恶淫为首。为了这首,便重重地用两个潘姓女子来写,这不是有意给潘姓女子难看,不要生歧义。
潘巧云借前夫的二周年祭祀,与和尚裴如海勾搭成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事被细心的石秀发现,看得实了,便告诉了杨雄,杨雄酒后出卖了石秀,潘巧云反告石秀,说石秀调戏她。杨雄的耳根软,真信了,结果是杨雄与石秀不欢而散。
俗话说:色胆包天,就在裴如海与潘巧云再续前缘时,石秀便杀了裴如海和那个望风的头陀。
这是一场奸淫之戏,为说教而设,奸者和尚裴如海成了恶僧的典型。看来,带着家伙出家的男人,真想修成正果,没有狠心是做不到的,出家人一旦破了色诫,就变成了色中饿鬼,为何这般,是诫的问题,诫是违背了常理的东西,堵得多了,一旦犯诫,就如同洪水猛兽。
看鲁智深破了酒诫时的行为,便明白了。淫者潘巧云违背了伦理纲常,这在理学行成的北宋,在《水浒传》成书的年代,那更是大逆不道,伤了天理的事,而且是个和尚,又加害自己丈夫的好友,这就叫伤风败俗。要少些伤风败俗之事,自然就要说教,可说教与教唆也只有一纸之隔,弄不好就是弄巧成拙,此处虽不得不尽言奸淫之行,但还算有分寸。
说潘巧云与裴如海这对男女,正好来衬出石秀的性格来。金圣叹不止一处说:石秀可畏,我恶其人。拿石秀与武松比较,就知道金圣叹所言甚是。石秀心狠手辣,受不得委屈,而且是无一处不心细,无一处不算清楚,行事从不会落入别人的圈套,为人为事周全而及用心,这些特点在后来的事件中有充分的表现。性格上石秀比武松要狠三分,但却比不得宋江之狠。
金圣叹认为,裴如海是外作种种无量庄严,其中包藏无量淫恶的典型;潘巧云与潘金莲相比较,认为潘巧云有罪,但不该那样残死,因为她手上没有人命,而潘金莲是恶贯满盈,该死。说潘巧云命丧黄泉,那是因石秀受不了委屈,说潘金莲的死,那是武松要为哥哥报仇。
食色性也,弄不好就是人命,说教是必要的,但如何能关的住这只洪水猛兽,古今都是难事。
【水浒传读后感范文】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一个爱中国的外国人《亲历晚清四十五年》读后感
李提摩太,之所以熟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一家咖啡馆的名字,我去过李提摩太,但不了解李提摩太。那天本来要在图书馆借写论文要用到的书,偶然间却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于是一口气读完了它。
这本回忆录里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以及他的所见所闻,读完这本书不仅能让你了解李提摩太其人其事,还可以从他个人经历和见闻中窥见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所以,喜爱研究近代历史的同学不妨读读这本书。
李提摩太是谁呢?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是来自英国的传教士。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漂洋过海的来到中国,目的就是向中国人传播福音,他只是众多在华传教士中的普通一员。他带着福音的种子来到中国这片土地,老来离开中国的时候在中国已经到处是他所结的果子。他在大街上布过道,去宁武知府家中和知府大人谈论过宗教,他还向山西巡抚曾国荃张之洞提议修铁路开矿藏,向李鸿章讲述过基督徒的一些不公平遭遇,在他的游说中,总是一边向高官显贵和市井百姓们讲述福音,一边为国内基督徒遇到的种种迫害而鸣不平,还时不时的为政府官员建言献策,有时他就像个纵横捭阖的政治家。至于他传教工作做的如何,这个没有数据统计,但是倘若没有像他这样的传教士,起码曾国藩家族后裔不会成为基督徒,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也不会听到关于福音的消息。
他是科学和文明的传播者。他在青州行医救助病人,他在太原应官员与学者的邀请向他们作演讲宣讲天文学、化学、光、蒸汽机、电、医药学的奇妙,他的拥趸和学生遍及民间和政府。他不是一个狭隘的人,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研究各门宗教,拜访过回教徒,和儒学者同居过一室,在寺庙居住过且与佛教高僧私交甚好,和天主教徒主教相互拜访,还拜访过大喇嘛,他一人几乎可以完成工程浩大的文化交流工作。进入广学会后,他一人全职从事文字事工,让《万国公报》和他的理念传遍全国,连政府机关报《京报》都在转载万国公报的文章。除此之外,他还在当时的满洲建立国际红十字会救助日俄战争期间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又促使各国建立一个类似后来联合国类的国际组织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他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1900年,山西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拳匪屠杀事件,朝廷害怕此事激怒联军,处死了一大批匪首,同时,庆亲王与李鸿章邀请李提摩太协商处理此事,李提摩太认为发生这样的屠杀事件完全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的无知和迷信,他建议清政府把赔款中的五十万两用来建立一所西式大学山西大学,于是政府让他做山西大学的管理者,给他十年的管理权。十年期限还未到的时候,他便将学校移交给政府管理,因为他认为现代教育已经在山西扎根了。
他是个坚定的改革家。李提摩太算得上是改革派的幕后师爷。清廷里,李提摩太是翁同稣、孙家鼐、李鸿章这些改革派的座上宾;清廷外,改革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等都是李提摩太的拥趸。梁启超在听说李提摩太需要个秘书时便自告奋勇的来担任他的秘书,户部郎中陈炽为李提摩太修订过献给总理大臣翁同稣的改革方案。当光绪皇帝决心改革的时候,一共请了两位外国顾问,一位是使日本强盛的伊藤博文,另一位就是李提摩太。当改革失败的时候,孙家鼐谭嗣同梁启超拜访李提摩太,他又力图设法营救这些改革派。
他是一位坚定的反革命分子。我们都知道维新派和革命派之间曾经那段著名的论战,而保守派的主要论战阵地之一就是李提摩太主持的万国公报,和维新派人一样,他坚决反对革命。据说孙中山和他父亲一样是基督徒,但孙中山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而李提摩太始终认为通过文字可以启蒙政府,革命不会让这个国家富强,只会给人带来流血和灾难,在之后的革命洪流里李提摩太也目睹了革命的血腥和贪婪。1900年李提摩太在横滨拜访孙中山时,孙已经毫无妥协余地的要闹革命了,李提摩太与孙博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已经分道扬镳了。李提摩太的反革命立场是从一而终的,早在山东赈灾时期,他曾两次被邀请做农民和秀才们暴动的首领,那时他的反革命立场就显明出来。在被邀请做暴动首领的时候,他反而劝说那些怒不可遏并且准备揭竿而起的人不要革命,应该采取建设性的方式而非通过破坏来改善处境,他认为建设比破坏更难也更加有意义。
从李提摩太本人的经历与见闻可以对那个时代窥见一斑。在他的经历和见闻里,你能看到那个时代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有智慧的,也有愚昧的;有保守的,也有激进的。你能看到那个时代国家的衰败,也能看到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忱,还能看到李提摩太这样的人在中间发挥着特殊的良性作用。读李提摩太的回忆录,你可以看到晚清朝廷内部的分裂和斗争,也可以看到反朝廷者之间的分裂,还可以看到东西文化之间的撕裂,还可以看到科学与愚昧的争竞。那是个悲怆的时代,也是个撕裂的时代,读这本书,会令那个时代的社会最底层者和最顶层者同时跃然纸上,他们各自的模样清晰可见,因为李提摩太既是最底层者的朋友也是达官贵族的朋友。认识所有值得认识的人,读过所有值得读的书,有人曾经用这句话来形容阿克顿勋爵,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形容李提摩太,而且形容的一点也不过分。
他不是中国人,但是他对这个国家的爱却如此真诚。与其说他爱这个与他结缘深厚的国家,不如说他爱的是这个国家里的人;他的爱不求回报,就像他在收到曾国荃给他的感谢信后却把信毁掉一样坚定(山西赈灾后山西巡抚写信替千千万万百姓感谢他赞美他,他担心自己未来会不正确的使用它,于是毁掉了这封信)。他对中国的爱还化作对中国的期望,也就是他推动维新变法的原因,也正是他反对革命的原因,他不希望这个国家因为仇恨而陷入无谓的混乱,不希望社会失去正常的秩序,不希望这里的年轻人仍然愚昧无知,不希望女人的脚再被缠住,不希望这里的掌权者仍然专断,他期望这个国家和平而富庶,他期望这里的年轻人聪明好学又有信仰,他期望所有对人不合理的枷锁都能被拆毁,他期望这个国家的掌权者不再是奴役他人的人。他爱这个国家,爱这里的每个人,不论他是灾民还是皇帝,不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
有人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要说李提摩太这样一个外国人无缘无故的爱中国人,那更是匪夷所思了。因为这种爱并不能带给他什么好处,除了让他屡屡陷入生命和健康的危险之中,还会背负帝国主义对我文化侵略的马前卒的罪名,在他告老还乡的时候我们送别他就像送别司徒雷登一样,矫情加挖苦的对他说一句别了,李提摩太,他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难道他是有什么经济利益目的吗?可是他来中国一直都在撒钱啊!别人都想着名利双收,他似乎什么都没得到。他到底图什么呢?这大概就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faith了,faith在很多人脑子里就是个bug,听到faith情绪还比较稳定,一听到God这个词好多人甚至会怒不可遏,这些bug其实也正是李提摩太这些人想要解决的。
当然,李提摩太不会像我这样汉语中插着英文单词,李提摩太的汉语说的估计要比我6。
近几天,易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侵略者的可恶。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件事情在作者李小雨心里产生的对祖国热爱的情怀,这首诗歌从香港回归前是香港的屈辱史到新中国把香港回归,香港人热情高涨的顺序写的一清二楚。
香港位处华南沿岸,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这一美好的生活却被英国破坏了。
贪生怕死的慈禧,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慈禧太后战败后,有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来抵抗外国侵略者,最后,香港因租借期限已到,在1997年终于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在这100多年的期间,多少中国人丢失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中国人的坚强和忠于祖国之心令我深深震撼了,竟然能用冷兵器和自己的热血力挽狂澜,夺回许多祖国的宝贵城池!那个慈禧,可一点不像他们一样,你竟然不顾自己国家,逃难到南方去真是太可恶了!如果没有那些人,我们还能有今天美好的生活吗?
这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而这些故事映证了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五年级:维利熊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最后的四十五分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追问最后的华尔兹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