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3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3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达芬奇密码》一书中对宗教, 符号, 象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延伸,虽然是小说,但是我想Dan Brown 对基督教,符号学,艺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Dan Brown,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去年三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该书讲述的是关于主角哈佛大学的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解决巴黎卢浮宫声望卓著的馆长雅克索尼埃被谋杀一案的故事。索尼埃赤一裸一的一尸一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达芬奇的一些著名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隐含的信息,都在解密的过程中真相大白。

【达芬奇密码】的故事情节的紧张有序,让我随着主人公的逃亡之夜跌宕起伏着。故事的画面一性一让我仿佛就置身于巴黎,将巴黎的名胜一一浏然一样,不仅画面一性一很好最主要的是里面文化的冲突,作者对达芬奇等人的理解让我很想让知识得到延伸,可惜不是在那个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于宗教我望尘莫及,只凭着我对宗教那么一点点的知识实在不能够解读如此庞大的内容,不仅如此,他直接颠覆了我以往对天主教,基督教的认识,那时总觉的宗教知识单纯的一种信仰,而基督教就是信耶稣,会经常去教堂祈祷,饭前会祷告感谢上帝,是带给人和平安详生活和美好愿望的宗教理想,但是在达芬奇密码中我看到的是对由宗教信仰而引发的到底谁是神谁是人的争论,以及用信仰来获取权利的暴行,和对于信仰的偏执。书中不乏对梵蒂冈为了防止异教徒权利过大而展开大屠一杀的揭露和因对于信仰的不同而因此残害当时无数女一性一的批判。在探知剧情的同时,又对历史西方宗教于新的认识以及启发。

吸引着我的,除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对于达芬奇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画所作出的传奇一性一的解释,我同样看得如痴如迷,这倒并不是由于作者对这些名画所作阐述的新颖与另类,而是仔细想想是那么一回事,再仔细想想又似乎并不那么一回事,这样的感觉真得很奇妙,这也许是读这部小说的又一收获吧。

最后,还得重复那句话,作为一部世界畅销的小说,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名品,并不是因为蒙娜丽莎拥有神秘微笑,也不是因为众多艺术史家对它做出了神秘的说明,而仅仅是因为里昂纳多.达芬奇声称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这是《达芬奇密码》里的一段话,买来后破天荒一下此文来源于网络看完了,开始很着迷,等今天一口气全部读完后觉得这本书的主要好处在于把大量有趣而耸人听闻的知识凝聚在情节的行进中,不时的教导摆弄一番,这就增加了寻常通俗小说所匮乏的“知性”,使书的格调高了很多,成为”经典“的商业巨作。
作者的博学体现在对卢浮宫、威斯敏斯特及其他教堂、达芬奇画作内在寓意的假设及其他各种艺术史知识、隐修会、圣殿骑士团、基督教早期历史以及原始宗教的相互关系史、密码学、符号学、瑞士银行的运作、语言学,尤其是字源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把所有这些知识巧妙的通过一个故事展现出来,使读者学了很多,也受到很大冲击,却不觉得乏味。
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文化史中种种宗教符号隐喻的重新解读,和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常识的颠覆。因为我一向很关注基督教,从这本书的角度再回过头去看先前买的《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那本所谓的学术著作就显得很虚伪了。当然作为小说,有些叙述免不了是煽情、夸张、虚构,但不可否认其中许多史实也是有相当的真实度和学术价值,作者一定是很关注、熟悉并搜集了不少宗教文化方面的动向和资料。
虽然这些优点使得本书比国内一般畅销书高出不知多少,但它毕竟是小说,很多是为写作需要而设的,不能全信。而且有些知识其实我们看似生疏,在国外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其实也属于人文常识范畴,比如提到的瑞士银行经理喜欢勃拉姆斯,又提到莫扎特瓦格纳是共济会成员等,我记得法国小说家萨冈有篇作品《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在西方影响颇大。如果我们熟悉诸如雨果、托尔斯泰、狄更斯那些巨著,那么见到这些丰富的知识其实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说到文字游戏、隐喻等,也都不可与《尤利西斯》相提并论。我想许多人的诧异、推崇和津津乐道,大概是因为本国对人文教育的极端忽视,导致阅读面普遍的狭窄吧?
比如,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丽斯多夫》其中的音乐、社会、历史知识拿出来,也是可以吓死人的,但罗曼罗兰并非这些知识当作与读者交换的筹码,而《达芬奇密码》只是构架好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用些新奇的知识来作为血肉填充罢了。而且小说的很多叙述其实都有经典文学家的丰富遗产作基础了,阅读广泛的读者应当不难看出来。
所以不必把这本畅销书拔得太高。毕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其“话说两头”的手法过于单一贫乏,几乎完全只是靠情节取胜,而这情节则是完全建立在读者对“导师”和圣杯真相的好奇心上,这一点其实要稍逊于大仲马的。不过在推理悬疑小说中可算中上之作,其结构上的缺憾是后半部有些勉强,比如那个英国皇家历史学家雷就是导师,作者后来的详细交待无法抹去强烈的编造感,又比如结局的无力,使人觉得由索尼埃的密码引发的一连串故事其实真是很无谓,尽管作者很努力,终究也逃不出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也是好莱坞寻宝探险类电影的通病。从人物上来说,两个主人公是常见的才此文来源于网络佳人老少配好莱坞模式,尽管作者驾轻就熟,但终究类型化了点。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长科莱之外,其余则基本牺牲在情节的安排中。
虽然有这些不完美之处,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通俗小说——因为作者本来就是畅销书作家,所以也不必苛求。小说本身没什么突破,读起来各种感觉就和从前看阿瑟-黑利的《航空港》、《大饭店》、《钱商》等畅销书差不多,但因为其夹杂了男女、宗教、大都市、历史传说、神秘主义、星象符号、警探、探宝历险等各种卖点,其中宗教信仰的颠覆或原始神秘主义、中世纪传说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当今的潮流——《指环王》、《哈利伯特》都是这股复古潮流的代表——故而也非常适合拍成好莱坞电影。我们能读到很多历史知识,也算是开卷有益的了。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范文


《达芬奇密码》的故事情节的紧张有序,让我随着主人公的逃亡之夜跌宕起伏着。

该书讲述的是关于主角哈佛大学的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解决巴黎卢浮宫声望卓著的馆长雅克·索尼埃被谋杀一案的故事。索尼埃赤裸的尸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达芬奇的一些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隐含的信息,都在解密的过程中*大白。

《达芬奇密码》的故事情节的紧张有序,让我随着主人公的逃亡之夜跌宕起伏着。故事的画面性让我仿佛就置身于巴黎,将巴黎的名胜一一浏然一样,不仅画面性很好最主要的是里面文化的冲突,作者对达芬奇等人的理解让我很想让知识得到延伸,可惜不是在那个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于宗教我望尘莫及,只凭着我对宗教那么一点点的知识实在不能够解读如此庞大的内容,不仅如此,他直接*了我以往对天主教,*教的认识,那时总觉的宗教知识单纯的一种信仰,而*教就是信耶稣,会经常去教堂祈祷,饭前会祷告感谢上帝,是带给人和平安详生活和美好愿望的宗教理想,但是在达芬奇密码中我看到的是对由宗教信仰而引发的到底谁是神谁是人的争论,以及用信仰来获取权利的暴行,和对于信仰的偏执。书中不乏对梵蒂冈为了防止异教徒权利过大而展开*的揭露和因对于信仰的不同而因此残害当时无数女性的批判。在探知剧情的同时,又对历史西方宗教于新的认识以及启发。

吸引着我的,除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对于达·芬奇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画所作出的传奇性的解释,我同样看得如痴如迷,这倒并不是由于作者对这些名画所作阐述的新颖与另类,而是仔细想想是那么一回事,再仔细想想又似乎并不那么一回事,这样的感觉真得很奇妙,这也许是读这部小说的又一收获吧。

最后,还得重复那句话,作为一部世界畅销的小说,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达芬奇密码英文读后感


达芬奇密码英文读后感

Three years ago , there has been a hot film named The DaVinci Code . This movie is very ent of life , the curator stripped his clothes and then lie on the floor like the famous painting The Vitruvian Man of DaVinci . There hing about secret of religion before.

On the whole , this book is worth to read because it full of suspense , detective , religion struggle and so on .

《哲学的故事》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600字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有人问哲学具体是什么,可以说哲学是热爱智慧。哲学起源于人们对自体和外在世界的惊异与追问。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崛起与发展,是人类智慧精华的凝结,承载了人类的文化与科学,成就了一个民族的存亡和其文化的发展。

由于哲学这个领域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问题兴趣,所以哲学的主题不断变化增加。而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哲学衍生出不同的学派,所以初识哲学,面对这一宏大的体系、难以理解的哲学专用词汇和复杂多样的学派难免混乱,从而退却。布莱恩?麦基教授的《哲学的故事》一书,对思想史加以综述,可读性强,既适合入门汉,又适合哲学系的学生。本书以哲学时间发展为线索,对古希腊人及其世界、基督教与哲学、近代科学的滥觞 、伟大的理性主义者、伟大的经验主义者、 德国哲学的黄金时代、民主与哲学,20世纪哲学这几个阶段中阐明的主要哲学问题,关注重要的问题和伟大哲学家的代表作进行介绍与分析,也可谓是西方思想史的入门书。

由于哲学的本性是爱智,学习哲学可以让人做到知而能识,学而能思,是个人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的文化理论的基石。哲学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已完全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处地方,一切的自然科学本身都是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学习哲学对我们日常自然科学的学习有辅助作用;哲学在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习哲学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更有意义地生活。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一:《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1123字)

《达·芬奇密码》是惊险小说和智力解迷结合的典范之作。其行文节奏明快,语言富有智慧,情节错落有致,作者在密码学、数学、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展一露得淋一漓尽致,并将大量的时下人们关注的信息有机地引入作品之中,巧妙地运用到高一潮迭起的情节里面,从小说的一精一彩开篇到难以预料的令人叫绝的结尾,丹·布朗充分证明自己是个善讲故事的大师。

本书讲述的是卢浮宫馆长在卢浮宫馆内被谋杀,死前他将自己摆成了达·芬奇名作《维特鲁威人》中的姿势,并在一尸一体旁留下了难以捉摸的密码符号。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和馆长孙女索菲·奈芙在一起追寻凶手的过程中,竟然发现一连串的线索……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兰顿到巴黎公干期间突然接到通知罗浮宫馆长遭人谋杀,而在博物馆内,索尼埃赤一裸一的一尸一体是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态在卢浮宫被发现的,索尼埃死前在身边写下一段隐秘的信息并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画下五芒星的符号。一些达芬奇等著名画家作品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一尸一体旁边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密码。兰顿教授与法国美一女密码专家苏菲在整理分析谜一团一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藏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线索。这些线索人人可见,却被画家巧妙地伪装,加以隐藏。兰顿教授发现这一连串的线索原来有着令人震惊的关联:已故的馆长是锡安隐修会的成员。锡安隐修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秘密组织,其中成员包括牛顿、波提切利,雨果和达芬奇等人。至此兰顿才发现自己正在追踪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大秘密,一个已经埋藏了几个世纪、既富启发一性一又危险的秘密。在这场遍及巴黎、伦敦和苏格兰的追逐中,兰顿和苏菲发现自己正在跟一个从来不肯露面的幕后主脑者斗智斗勇,这个人似乎总是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而教授对这位主脑的信息却一无所知。除非他们可以解一开这个错纵复杂的谜一团一,否则一个埋藏了二千年的秘密、一个爆炸一性一宗教秘密也将永远消失,宗教圣杯的秘密也会石沉大海,在无人知晓。而他俩的一性一命亦会危在旦夕。

作者最大的成功在于:失实与悬疑、艺术与惊悚的近巧妙结合,天衣无缝的雅俗融合,难觅破绽的情节营造,欲罢不能的快一感创造。

让人绞尽脑汁的密码,就隐藏在列昂纳多·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令人绝望的角逐,就在遍布欧洲的大教堂和城堡里展开;令人震惊的实事真相,在掩盖了一个世纪之后,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它不仅反映在文学上,在历史宗教,艺术史,美学,象征学等多方面都有了反映。这本书为什么会如此受光大读者欢迎?原因主要有了两个,一是书中跌宕起伏的侦探情节让人影响深刻。另一方面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宗教敏一感话题。《达·芬奇密码》这本书曝光了基督教正统过去由来的真相,在宗教中所为人不曾知晓的内幕。为一般人所不曾知晓的宗教制度。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二:达芬奇密码(小说)的读后感

(889字)

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读完了达芬奇密码这本书,一气呵成,看到凌晨4点,并上网详细的察看了达芬奇书里提到的那几副名画,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一开始有极大的吸引力,可是书的结尾总是让人觉得有点牵强。

馆长所留下的一系列线索,其实就是为了孙女能找到亲人,所谓的圣杯以及里面所蕴藏的秘密那只不过是次要的,但是全文又非常多的手笔渲染圣杯的神奇,以及圣杯的神圣,结尾笔锋一转,变成了亲人相认,而且我在文中还一直猜测,法希探长是不是就是那个导师,后来看到结果禁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书中对宗教,符号,象征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对达芬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延伸,虽然是小说,但是我想DanBrown对基督教,符号学,艺术都有很深入的了解,DanBrown,一个没有多大名气的惊悚小说作家,教师出身,先前有过三部作品,反应平平,在好手如云的西方畅销书界算是个新面孔。去年三月《达芬奇密码》出版后,一下子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一时好评如潮。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既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悬疑,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又加进了大量艺术史、宗教史、象征学等文化佐料。令人惊叹的是,他把那些高级调味品洒得恰到好处,丝丝入味,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完全融为一体。这可不是等闲的本领。

DANbrOWN写,却用反叛的眼光要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一切都是男一性一为夺取女一性一权力处心积虑设下的一陰一谋。(美国人最喜欢一陰一谋理论了。)隐瞒,清洗,抹杀,谎言重复一千遍终于变成事实。起初的被迫现在成为自愿,自然,甚至进入潜意识,成为超自然-----神是这样先被人造,然后才有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那些记录事实真相的秘密文件确实存在,但,从来都没有人想要公布它。“为我们灵魂服务的不是圣杯本身,而是它身上的谜”--隐修会成员如是说。(我怀疑这些人都是虚无主义的疯子)对不起,读者和主人公一起被愚弄了,整个事件不过是过世祖父和小孙女开的玩笑,一个又一个字迷游戏,如此而已。没有耶稣没有和玛利亚结婚。或许有些事实的确被蒙蔽,但,拿破仑说的对“历史不过是场骗局”。谁也不知道事实真相,谁也不用知道。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三:《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1049字)

“《蒙娜丽莎》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名品,并不是因为蒙娜丽莎拥有神秘微笑,也不是因为众多艺术史家对它做出了神秘的说明,而仅仅是因为里昂纳多.达芬奇声称这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是《达芬奇密码》里的一段话,买来后破天荒一下子看完了,开始很着迷,等一口气全部读完后觉得这本书的主要好处在于把大量有趣而耸人听闻的知识凝聚在情节的行进中,不时的教导摆一弄一番,这就增加了寻常通俗小说所匮乏的“知一性一”,使书的格调高了很多。

作者的博学体现在对卢浮宫、威斯敏斯特及其他教堂、达芬奇画作内在寓意的假设及其他各种艺术史知识、隐修会、圣殿骑士一团一、基督教早期历史以及原始宗教的相互关系史、密码学、符号学、瑞士银行的运作、语言学,尤其是字源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把所有这些知识巧妙的通过一个故事展现出来,使读者学了很多,也受到很大冲击,却不觉得乏味。

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文化史中种种宗教符号隐喻的重新解读,和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常识的颠覆。当然作为小说,有些叙述免不了是煽情、夸张、虚构,但不可否认其中许多史实也是有相当的真实度和学术价值。

有些知识其实我们看似生疏,在国外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其实也属于人文常识范畴,比如提到的瑞士银行经理喜欢勃拉姆斯,又提到莫扎特瓦格纳是共济会成员等。说到文字游戏、隐喻等,我想许多人的诧异、推崇和津津乐道,大概是因为本国对人文教育的极端忽视,导致阅读面普遍的狭窄吧?

《达芬奇密码》只是构架好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用些新奇的知识来作为血肉填充罢了。而且小说的很多叙述其实都有经典文学家的丰富遗产作基础的。

毕竟其“话说两头”几乎完全只是靠情节取胜,而这情节则是完全建立在读者对“导师”和圣杯真相的好奇心上,这一点其实要稍逊于大仲马的。不过在推理悬疑小说中可算中上之作,其结构上的缺憾是后半部有些勉强,比如那个英国皇家历史学家雷就是导师,作者后来的详细交待无法抹去强烈的编造感,又比如结局的无力,使人觉得由索尼埃的密码引发的一连串故事其实真是很无谓,也逃不出有虎头蛇尾的感觉。从人物上来说,两个主人公是常见的才子佳人老少配好莱坞模一式,尽管作者驾轻就熟,但终究类型化了点。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长科莱之外,其余则基本牺牲在情节的安排中。

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说,其夹杂了男一女、宗教、大都市、历史传说、神秘主义、星象符号、警探、探宝历险等各种卖点,其中宗教信仰的颠覆或原始神秘主义、中世纪传说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当今的潮流,是这股复古潮流的代表。我们能读到很多历史知识,也算是开卷有益的了。

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四:《达芬奇密码》读后感

(874字)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小说从卢浮宫博物馆雅克·索尼埃被人谋杀引出了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郇山隐修会与梵蒂冈教廷之间关于耶稣是神还是人的争斗。对于郇山隐修会来说,他们坚持耶稣是一个人,他曾有着常人同样的情与一爱一,也曾有着与常人同样的家庭生活、有一爱一人、有后代;而对教廷来说,耶稣是一个拯救人类的神。在长期的斗争中,最终郇山隐修会选择了沉默,他们永远地保守着相关能够证明他们观点的秘密,直到新的千年来到之际,才能公之予众。然而,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以雅克·索尼埃等为首的郇山隐修会的四名主管,依然作出了保守秘密的选择。这让长期以来始终关心和期待解一开这个秘密的一些研究者感到气愤不堪。雷·提彬爵士就是其中之一了。他想方设法要知道并最终公布这个秘密,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派塞拉斯接连杀死了郇山隐修会的四名主管。

提彬,一个英国学者、骑士,在小说中有二个身份,公开的是对圣杯的研究者,秘密的实际是一系列谋杀案的策划者和主导者--号称“导师”。而白化病人塞拉斯与天主事工会的阿林加洛主教都不过是被提彬所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兰登与奈芙为找到并保护圣杯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受到一连串的追杀之后,凭借她俩的智慧与勇气,最终获得了胜利。

作为一名读者而言,圣杯固然是吸引你读下去的一个源动力,但其曲折、离奇、有趣,而且充满智慧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欲罢不能,大有非得一口气读完的一逼一迫一性一。小说悬念叠起,朴素迷一离,层层推进,惊心动魄,难怪在世界各地读者云集,自是有其过人之处。相对于小说一精一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与对一个又一个迷一团一的解析,兰登与奈芙在这期间所产生的一爱一情,已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而对于圣杯到底为何物的追求,也似乎已并不重要。

客观地说,吸引着我的,除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对于达·芬奇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画所作出的传奇一性一的解释,我同样看得如痴如迷,这倒并不是由于作者对这些名画所作阐述的新颖与另类,而是仔细想想是那么一回事,再仔细想想又似乎并不那么一回事,这样的感觉真得很奇妙,这也许是读这部小说的又一收获吧。

还得重复那句话,作为一部世界畅销的小说,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达芬奇


上帝给了他一个鸡蛋,那个鸡蛋在橱窗中散发出无尽的艺术光彩,他眼中透出饥渴的光芒。别的乞丐都纷纷去抢可口的饭菜,他却毅然拿起那个鸡蛋,重新拾起他的画笔。面对那个鸡蛋,他绘出了鸡蛋的泽芒,绘出了艺术的美丽,绘出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别的乞丐都嘲弄他,笑他傻,他却依然执起画笔,调色,描绘那个鸡蛋。那只是一个鸡蛋,却被达芬奇描绘得栩栩如生。画笔在他手中轻轻旋转,勾勒出一个平凡鸡蛋的身影,可那个鸡蛋,命中注定是不平凡的。


《密码中的真情》读书笔记300字


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密码中的真情,是感动中国学生阅读书系的其中一个故事,这本书特别好看!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父女俩和银行卡的故事,那个女孩总是没心听爸爸说银行卡的密码,最后,她的爸爸妈妈死了以后,女孩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爱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感动,因为,爸爸总是耐心的告诉他的女儿银行卡密码,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可是他女儿没有理会到爸爸的爱。最后,她爸爸妈妈死了,才知道爸爸有多爱她,但是,已经晚了,父母已经死了,没有办法跟父母道歉了,最后她修改了银行卡的密码,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来怀念她的父母。

父母平常关心我,爱我,保护我,但是,我没用理会爸爸妈妈的爱,只是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爱我。

我感觉这本书特别感人,我推荐给全班同学共读。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是我好多年以前就想阅读的一套书,买吧嫌贵,图书馆借吧,还缺第一本和第二本。思来想去,寒假趁着换手机的机会,就下了个电子版的。断断续续的看,在这两周的突击下终于搞定了。

想看此书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旅游胜地,为什么老外和国人偏偏非要去西藏旅行?那里的景色有那么美吗?仅仅是西藏的美景让全球的旅游达人接踵而至吗?而且到西藏的交通很不方便,它怎么能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去那旅行?

原来只知道藏獒是西藏的特产,也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人都要把它当作宠物养,而且还那么昂贵!现在知道了原来西藏也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尤其是佛教!书中说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代表一位神仙,每位神仙也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据说特别灵,由此可知为什么王菲一次又一次的出入西藏寺庙了。可是还不明白的是诸位大神究竟有多灵?从科学角度讲,宇宙不是不存在神鬼这一说吗?可是据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晚年好像就研究到了宇宙的神,这真是一个让人迷惑又纠结的问题,

这本书的主人公包括卓木强巴、莫金、方新教授、唐敏、张立、岳阳、吕竞男教官、亚拉法师、巴桑、索瑞斯、马索,再加上后面几本书里新增的主要人物胡杨队长和塔西法师。这些人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斯必杰莫大雪山(难度系数远高于攀珠峰)、破解倒悬空寺里面的一个又一个机关,他们全都活着出来。可是读到第十本,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帕巴拉神庙后,我有一种【被调戏】的感觉!这样的一堆高手,除了十三圆桌骑士,他们在全世界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所经历一切的一切竟然全都是由【唐涛】一个人在背后操纵的!何马你是有多狠?你的想象力是有多丰富?你完全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词发挥的淋漓极致!

在这些人物当中特别佩服岳阳的侦查能力,他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与他相比我简直就是没有逻辑可言。而且看这部小说的过程当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不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根本就预测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由于这本小说特别长,我就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看着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故最后看完也就记住一个大体情节,一些关于西藏历史的细节问题能够记住一两个也就万幸了。

小说中还提到戈巴族的狼,那里的狼和《狼图腾》中的蒙古狼还不一样,戈巴族的狼更聪明,睿智,懂人性。难怪它们的祖先能被训练成战獒为光军所用 。

《藏地密码》以小说的形式为整体框架,以西藏的历史贯穿始终,这样读者既不感到枯燥,又能学习并了解西藏。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很好看,逻辑性很强。最起码它令我废寝忘食,尤其是看到岳阳突然转投莫金那章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完全不相信也不能接受,就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还好他没有令我失望。如果我能把这种精神发挥到写论文方面,现在岂不是已经投两篇核刊啦,哈哈。

《达芬奇的密码》读后感800字(六)


篇一:六十六道弯读后感800字

六十六道弯读后感800字

《六十六道弯》这本书写了有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分别是王树魁、金小尊和柳芽子。一天,来了一群城里的孩子,他们手中全都拿着滑板,王树魁三个人羡慕不已,决定自己攒钱去买一个滑板。

从此以后每天放学他们三个人放学后便去河里抓鱼,但是每次捞起的总是一些小鱼。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鱼,他们追呀追呀,终于在河流的尽头发现了那条大鱼。他们如同饿虎扑食一般冲向大鱼,和它展开了搏斗,并最终制服了它。

攒够了买滑板的钱以后,他们便兴致冲冲的奔往城市,而只有金小尊跑的慢吞吞的,因为钱在他的身上呢。

在去滑板店的路上,他们发现有一处地方聚集着很多人,他们也过去凑热闹。原来是有人在赌博,形式是通过让人猜盖在碗下面的东西,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很难猜中东西的位置。他们看了一会之后便继续向滑板店前进。

在挑选好滑板之后,金小尊准备付钱,可是他惊讶的发现自己身上用来买滑板的钱不见了,仔细想了一下,他们觉得钱应该是在看热闹的时候被偷了,想到这里,他们三个人都很伤心。

后来,他们还是抑制不住对于滑板的爱,于是他们打算在晚上从滑板店里抢一个滑板,但是计划没有成功,最终他们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个废弃的滑板,他们欣喜若狂。

再回到山村以后,他们把每天的时间都花在这个滑板上,因为滑板的问题还起了一些摩擦,所幸朋友之间还是相互理解了。

后来,马老师又带着城里的孩子们来了,王树魁他们决定要与城里的孩子们分个高下,经过手心手背之后,柳芽子上场并获得了马老师的注意,马老师给了柳芽子一个特招名额。但是柳芽子在意和朋友间的友情,极力要证明金小尊和王树魁和他一样有滑板的实力,最后,在马老师的测试下,他们三个都获得了名额。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柳芽子,因为他很讲义气,马老师看中了他的滑板实力让他去城里上学,但是他并没有独自享乐,而是为金小尊和王树魁都争取了机会。但是在他进城买滑板钱被偷了的时候,想出了去抢一块滑板的主意,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钱没了可以再挣,但是一旦去抢滑板,那么就是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是极度不可取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也会为他们担心的。回过头来,他们攒钱时的坚持与不懈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每天放学后都去捕鱼捕虾捡榛子挣钱,直到攒够滑板钱为止,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对于他们坚持不懈,我要好好学习,改掉自己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同时对于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缺点,我也要坚决抵制。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的教育。

六十六道湾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六十六道弯》这本书,里面的主要人物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里面主要讲的是这三个小朋友从认识滑板--努力攒钱买滑板,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到了滑板专卖店才发现钱被盗,他们很沮丧,最后无力地走进了公园,在公园里捡到了滑板……的故事。

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有三个小伙伴在枫树下玩耍,他们无意中看到城市里的孩子们滑滑板潇洒的样子,发誓自己也要买一块像样的滑板,从那以后他们每天都去捡榛子、捕鱼,在捕鱼的过程中,他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终于捕到了大鱼,凑足了钱。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三个小伙伴欢天喜地地进了城,却把钱弄丢了。在他们最沮丧的时候却捡到了一块滑板,从此以后三个小伙伴不论刮风、下雨、生病都坚持去滑六十六道弯。(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他们越滑越好,在这之间,他们也闹过矛盾,都想让自己多滑一会儿,但是最终还是纯真的友谊战胜了自私的想法。直到有一天,马老师带着城市里的孩子们又来练习滑滑板了,三个小伙伴玩手心手背,柳芽子争取到了滑行的资格,于是柳芽子踏上滑板超越了许多城里的孩子,最后得到了第二名。也得到了马老师的认可,在马老师需要招一个名额的时候,三个小伙伴都想去,却互相谦让,最后王树魁在手心手背的游戏中得到了这个机会,而且在马老师举行的比赛中得到了第一,于是他去了城里比赛,金小尊、柳芽子本以为王树魁不回来了,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又相聚了。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想很多:从他们攒钱买滑板,和不论刮风下雨都努力练习滑板中可以看出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捕鱼的时候体现出了他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精神。还有马老师需要招一个名额,他们互相谦让的精神。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有很多都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全本书也写出了友谊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六十六道湾读后感(二)

这个暑假,我看了《六十六道弯》这本书,讲的是柳芽子、金小尊、王树魁看到别人玩滑板,他们买滑板,玩滑板的故事。

他们看见城里那些孩子玩滑板,他们也想买一个,他们就捡榛子,捉鱼来攒钱买滑板,柳芽子还把胳膊划伤了,好不容易攒够钱进城买滑板了,但是钱却被偷了,可是他们又在那公园的草地上捡到了一块蓝色的滑板,由于钱被偷了,所以他们只能走着回家了,他们从天黑走到天亮,回到家以后他们每天都在练习滑板,滑六十六道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个个滑的都很棒。

马老师要选一个人到他的滑板队伍里面去参加大赛,他们三个人玩手心手背,柳芽子是手心,他们是手背,柳芽子去参加了比赛,他和以前一样先不发力,到第十道弯的时候发出了全力,追上了那些城里的孩子,获得了第一名。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团结、坚持。

六十六道湾读后感(三)

我读完六十六道弯这本书,大有感慨。

它讲的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三个孩子,为了买一块滑板努力挣钱,他们抓鱼。扛木头。捡空瓶,受尽磨难,但是他们从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

一年快过去了,他们终于凑足了钱,于是三个小伙伴欢天喜地的进了诚,却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在他们万分沮丧的时候却捡到一块滑板,从此以后他们不论刮风。下雨。生病都坚持去滑六十六道弯。练习滑板很辛苦,他们的身上都有许多伤,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而且滑的都很好,一个偶然的机会,滑板特技学校需要招一个名额的时候,三个小伙伴都想去,却互相谦让,最后王树魁在手心手背游戏中得到了这个机会,那个学校的老师送给另外两个孩子一人一块滑板,他们三个还经常在一起玩滑板,奔向六十六道弯的尽头。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论大人和小孩,在学习或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六十六道弯,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互相帮助,转过弯后,会是另种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未来是美好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二:《果壳中的宇宙》读后感 800字

果壳上的密码

《果壳中的宇宙》这一书名出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它的隐喻是多重的。哈姆雷特认为,即使把他关在果壳中,仍然自以为是空间之王。从广义上看,粒子,生命和基本的处境都和果壳类似,尚不清楚的是它们中有哪些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现代量子宇宙学认为,整个宇宙是有一个果壳状的瞬子演化而来,果壳上的量子皱纹包含宇宙中所有结构的密码。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后,使我看到了宇宙的无限空间,及众科学家的伟大发现。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理论:相对论和量子论。广义相对论把空间和时间从一个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转变变成为宇宙动力学的主动参与者。这就引发了一个伟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21世纪仍然处于物理学的最前沿。

霍金教授以他独特的热情把我们带入了奇境里,粒子,膜和弦做十一维运动,黑洞蒸发并且和它携带的秘密同归于尽,我们宇宙创生的种子只不过是一个微笑的硕果。

按照作者的思想宇宙是一个不停膨胀的泡泡.或许它会一直膨胀下去,而膨胀的同是也在不断产生新的事物,也许有天会破裂,破裂后什么空间,时间,都将破灭不复存在.但我们不需要恐惧,因为世界本身就充满未知.人类才有探索的动力.

完这本书后,我明白科学其实无处不在。一些看似不起眼,人人都能做到的实验,却蕴含了极为高深的理论。只是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比如将太阳能完全转化便能供全球烧八十年煤的总量,这样便能极快地化解地球的能源危机;又比如最新发现的“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也能够提供一股不菲的力量;还比如物联网、空间站,一些科学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便捷。

正如古老谚语所说的,充满希望的旅途胜过终点的到达。我们追求发现,不仅在科学中,而且在所有领域中激起创造性。我从现在开始便要为这一切做好准备,努力学习,将来为科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爱因斯坦、牛顿、史蒂芬?霍金皆是创造出了轰动世界的成就,我想信自己也能,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细心观察,勇于实践。让我们背着知识的行囊,踏上科学探索的旅程吧。

篇三:《普京传》读后感800字

《普京传》读后感

——他拯救了俄罗斯,俄罗斯造就了他

放假后,在家呆着无聊,突发奇想去书店看看,一进门就是一张巨大的普京海报,再仔细一瞅,原来是普京传出版了。拿完普京传,我自然是在无心观看别的书,只想赶紧回家对这本普京传一睹为快。

到家后,我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塑料封皮,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甚至连老妈开门进门的声音都没有听见,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这本书之中。

铁血,铁腕,民主,强权,鹰一样的男人,个性鲜明的硬汉,这都是用来形容普京的,我觉得这些形容对于普京来说最恰当不过了。当年,普京所接手的俄罗斯是一个饱经“休克疗法”之苦、“寡头干政”之害、“车臣战乱”之痛和“自由民主”之乱的国家。

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政治上“国家机器失灵”;经济上“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军事上衰势渐现;外交上被迫退缩,俄罗斯被国际舆论戏称为“泥足巨人”。面对这种现况,普京说出了一句运气冲天的话:“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八年执政,他初步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俄罗斯经济翻了八倍——俄罗斯重新崛起了!而四年后,当普京再次以超过60%的超高得票率当选俄罗斯总统时,这位俄罗斯硬汉也不禁留下了激动地眼泪。

俄罗斯政坛的“王车易位”,一场完美的“二人转”

在普京结束了八年的执政生涯后,一个经过普京精心包装的“总统”在俄罗斯大选中成功胜出。他——就是梅德韦杰夫。但是,这位俄罗斯政坛的新任主角却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性格,换句话说,他只是普京的傀儡,在他修改宪法将俄罗斯总统的每届人气有六年延长至十二年时,其实也是在为普京日后的王者归来做下铺垫。而在人们猜测究竟梅普二人谁会参加俄罗斯的2012年大选时,梅普二人一同出席了统一俄罗斯党第十二届代表大会,并明确表明将由普京参加2012年大选,同时普京也表态如果他当选总统将由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也就是说梅普组合将会转换成普梅组合。对此俄罗斯各界说法不一。

有人说:“我已经可以预见俄罗斯2036年前的政治概况!”

这就是普京,它如同一个善于计算的操盘手控制了俄罗斯政坛足足十二年,而在接下去的六年甚至是十二年中,这位俄罗斯的救世主又会给俄罗斯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达文西密码》读书笔记_600字


书名:达文西密码

作者:丹布朗

译者:尤传莉

出版者:时报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二日

故事概要:

年高德劭的罗浮宫馆长贾克索尼耶赫遭人谋杀,尸体旁有他留下一连串令人困惑的密码。美国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柏兰登意外地卷入这起命案,它既要逃命也要找出凶手。在破案的过程中,兰登与苏菲发现了许多足以改写历史的重大秘密。虽然始终它们并没有找到锡安会千年来所守护的圣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尸骨,但命案总算是落幕了

佳句:

一、在现代的圣杯追随者自成世界的怪异圈子里,李奥纳多达文西始终是探求者最大的谜。他的艺术作品似乎急于吐露个秘密,然而不管秘密是甚么,都始终不见踪影。

二、当二个文化发生冲突,输家就被抹去,而赢家则写下史书──美化他们的动机,丑化被征服的对手。

读后心得: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惊。一个世纪大秘密,被代代相传好几个世纪,而直到现在才被公诸于世。也许是我并不生长在基督教的社会里,所以才不能体会这些秘密被泄漏出去所造成的后果,然而,这些后果对教会的人来说,是多大的威胁与讽刺啊!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李伊提宾,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他即使拄着拐杖,也能行动自如,当他得知苏菲手中握有藏密筒时,心中突起歹念,并与黑密一手策画,想抢夺藏密筒,早先一步得到圣杯,黑密万万想不到,当他们达成目标时,提宾敬不顾一切的杀了他,表面装成大善人,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在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前曾经看过一些他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一则趣事让我记忆深刻。话说当年抗战时的西南联大,中国的精英知识份子庄辗转撤退到四川腑地的李庄。车子路过一处城门时,司机提醒大家不要将手伸出窗外以免受伤。这么一句善意的提醒让冯老开始思索手伸出窗外与受伤的必然性联系。没错,走神是哲学家有的一种状态。就在这种状态下冯老的手撞到城墙上骨折了。金岳霖后来常拿这事情取笑冯友兰。我不禁联想到是何等的书呆子身上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本简史是由冯老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短短的二十多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作者用极流畅的语言将中国自孔子以来的哲学大家一一罗列,并溶入自己的人生睿智与洞见。虽然现在的语言习惯已经与1940年代有很大的差别,但此书仍然是我阅读的众多哲学类书籍中文笔最洗练的佳作。实在没有想到一个书呆子能写出这样的书来。

初读此书时脑子里对中国哲学还是浆糊一团,零星浅显的读过一点《论语》、《道德经》、《易经》、《六祖坛经》、《传习录》。儒家、道家、佛教、禅宗、墨家、入世出世,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哲学经典词汇他们背后的历史、涵义我是真不清楚。很艰难的读完第一遍,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回头仔细一琢磨,脑子里的中国哲学地图还是模糊一片。静下心来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慢慢的读第二遍,某些感兴趣的章节再多读几遍。渐渐的这幅哲学地图清晰起来。

那些逐渐没落的: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那些久而弥坚的儒家、道家、禅宗。中国哲学的各流派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里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最终凝聚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具象化的信仰某一宗教,但5000年的儒家思想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所有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

冯友兰在书的结尾中提到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同时他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个划分和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这也解了我心中的结,无论是东西方哲学和宗教,大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何等的相似。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哲学无非是精神修养的方法之一,何必在乎是读孔子多一些还是读黑格尔多一些呢。

【篇二: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着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着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

【篇三: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作文】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七年冯友兰先生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哲学史,讲稿整理成册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作者站在专业的至高点,以清晰的思路,通俗的语言,精当的选材,以历史为脉络,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站在大师的肩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处在学习阶段的我无法妄加评论,此篇读书笔记,主要选摘心有戚戚的文字。

在头两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和背景。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作者认为,哲学是人生的系统反思,宗教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这是因为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即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中国人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人经过哲学达到的更高的价值比经由宗教达到的更高价值内容更纯。按照中国人的哲学传统,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

按中国哲学说,做人的最高成就是成圣:个人与宇宙合而为一。中国哲学的使命在入世和出世中寻求综合,圣人的品格用内圣外王来刻画,哲学是哲学家自己据以行动的内在规范。

中国哲学的背景。关键词:大陆国家、农业经济、家族制度、祖先崇拜、对自然的理想化。农民的眼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内容和方法论。

反者道之动是儒道思想的共同之处,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相反相成,使中国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得以较好地取得平衡。新道家和新儒家努力使道儒互相靠近。

接下去,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周朝解体,政治、社会、经济的动乱,人们寻求解答,先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诸子百家。参考司马谈和刘歆对诸子百家的分类,作者对刘歆周朝之前吏师不分,在教师和官吏分化的过程中,兴起了诸子百家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周朝礼崩乐坏社会政治瓦解的过程中,各种知识的官方代表散落民间,以教师身份讲学,产生了思想家。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从第四章到十六章,作者按照时间的发展,分别论述了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思想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儒家的发展:孔子、孟子(理想主义)、荀子(现实主义)、儒家的形而上学;道家的三个阶段:杨朱、老子、庄子;墨子和后期墨家。

中国哲学史上,秦汉之际出现了一种调和、折中的趋势,是思想界寻求共同点的强烈愿望。这些理论家都承认有一个绝对真理,就是道,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着重道的不同方面,对道的认识,都做出了贡献。作为一种尝试,本身并不能构成一个思想体系。

汉朝思想的统一,诸子百家融合,儒道两家成为两大主要的思想流派。董仲舒在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全国思想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儒术为标准,选拔官员,确保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认为天人之间有一种密切的相互作用,把阴阳家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主要是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结合起来。儒学吸收了不少其他各家的思想,特别是成功地把思辩哲学和学问结合起来,与孔子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经过一段时间成为国家正统之学。董仲舒关于三统的理论为儒家约束绝对君权提出了限制。孔子被推上了神的位置。对于汉经学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作者提出了一种假说,即今文学派是儒家以孟子为首的理想主义一派的继续,古文学派则源自以荀子为首的现实主义一派。

政治上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文化上杰出的时期,儒家思想暂时消沉,代之新道家和佛家思想。新道家即玄学兴盛,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新道家对儒家经书中的重要部分也趋于接受,只是在接受中又按老庄的精神予以重新诠释。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对后来颇有影响的《庄子注》是向秀、郭象合著的,该书对老庄的早期道家思想作了重要的修订,并把庄子在思想上的暗示用具体透彻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佛教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哲学接触发展,产生了中国佛学。作者介绍了佛学的一般概念、佛学在中国的发展,还专门用了一章来介绍禅宗。选用了大量佛家典故,文字很有启发性。

经过隋短暂的统一,儒家在唐朝再一次成为国家确认的官学,佛教空前发展,人们受到道家思想和佛学的影响,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问题,儒家思想再次更新,产生了新儒学,即成熟于宋、明的道学宋明理学。宋代经过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儒家本身的思想,佛家思想、连同经由禅宗的中介而来的道家思想,道教、其中阴阳家的宇宙观点占重要地位。在更新的儒学形成的初期唐主要关注的是宇宙论的问题。从北宋到公元十一世纪下半叶,新的儒家分成由二程为创始人的两个不同学派:程朱学派/理学,陆王学派/心学。他们所争论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自然中的规律,是否人头脑中的臆想,或宇宙的心的创作?在概括了二程的思想差异之后,作者接下去用了专门的两个章节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和更新的儒学:宇宙心学,分别介绍了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和陆九渊、王守仁的思想。

清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胜过以往历代,而更新的入学(宋学)被指责为背离原来的儒家思想,学者们提倡汉学,即以汉代的经书注疏为论学依据,从而产生了汉学和宋学之争。汉学家们重视古代文献的研究,在古书校勘、古文字学、历史语言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就哲学来说,思想成就比较逊色,但文化上,清儒们使人们看到了古代文化的广阔视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来到了中国。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持久贡献在于它的逻辑分析方法,与道家和佛家使用的负的方法相反,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是正的方法。它不仅使中国人有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还改变了中国人的心态。西方哲学出入中国的最丰硕成果是振兴了对中国哲学包括佛学的研究。逻辑是西方哲学吸引中国人的首要方面,重新考察先秦哲学思想时,首先是对名家的再研究。直到中日战争前,中国学术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就是用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思想重新加以解释。就哲学方面来看,可以说西方传教士所做的,乃是中国思想向西方的倒流。

最后,作者试图对中国哲学的未来进行展望。作者介绍了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学者在哲学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并对哲学的性质、哲学的任务人生的境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再次进行了论述。重申了中国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世界的,提出了未来的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对于哲学的研究方法,作者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不是互相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的。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应当从正的方法开始,而以负的方法告终。未来的哲学将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结合中发展出来。肯定了中国哲学于未来哲学的积极意义。

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这是先生对本书的追求,也是本书的特点。正如译者赵复三先生所讲,冯友兰先生治中国哲学史六十余年,不仅是一位迄今无出其右的中国哲学史家,也是一位哲学家。轻松驾驭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本书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讨论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同时,我比较了另外一本译本,拿在手中的这本翻译得更加专业,用语讲究。

谈到自己的感受,主要有几个方面:

1、文中到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睿智的语言使我受益匪浅,净化了心灵。

如:

儒家则倡导为而无所求。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的人生态度就是知命。认识到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就永不言败,因为这义务在道德上已完成。

精神文化的作用在于使人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

人如果真正懂得了普通、寻常生活中吃喝、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就已经是一个圣人了。

生无所得,死无所丧。

知识是重要的,但人不是只靠知识活着。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

佛所提倡的修行是在社会之外,而修养成圣则需要在人海之中。

荀子认为,哲学家们的洞见和他们的短处常常纠结在一起,哲学家往往有自己的洞察力,而往往因此又自持太甚,结果洞见之处又恰好成为他的盲点,他的哲学长处又同时成为他的哲学中的短处。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2、帮助我对古代文化本来面目的还原和再认识。

如:对儒学的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增进了对名家的了解,对中、庸、三纲、五常格物等的涵义认识更加明了。

3、作者用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楚了我一些模糊、混乱的概念。

如:相同的文字道有无,不同时期不同人的不同解释。

4、认识到哲学的无用之用。

从实际的观点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提供一种人生的理想。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即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哲学也有其社会政治意义。

5、加深了对于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人能够与天地并列,靠的就是文化,文化是人性的发展。

精神文化的作用在于使人懂得自己生活的意义。

礼的文化教养作用。

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这就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

中国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以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与外族,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更多来自文化,而不是来自政治。

6、培养了哲学思维的能力。

7、再次认识到,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同样的资料,不同的人运用有不同的解释。

8、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如佛学、名、思辩、阴阳等。

总的来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语言通俗,思想深刻,值得细心阅读。

【篇四: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一、总体感觉

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79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孔子八个方面的内容,孔子与六经、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心灵修养、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讲透了。再比如第九章,从102页到114页,也仅仅用了十二页,讲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为人处世、政治理论等六个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老子。这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书,可以叫做枕边书,偶尔空闲时、睡前或醒后,都可以翻翻看看,总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学以致用精神,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哲学层面上,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去美国讲学的演讲集,却可以在现在以至未来都会迸发勃勃生机。这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

儒家:

孔子:第一位教师。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汉代儒家兴盛:董仲舒。

隋唐更新的儒家:韩愈,周敦颐。

宋代更新的儒家:程颢(哥哥),程颐(弟弟)。

儒家两个学派:宇宙心学(陆九渊),理学(朱熹)。

道家: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汉代道家再起:扬雄和王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向秀和郭象)。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晋朝)。

墨家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后期的墨家。

名家:公孙龙和惠施。

阴阳家:五行八卦(易经)。

法家:韩非子。

三、中国哲学与宗教

儒、道、佛并不是中国的三种宗教。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与道教不同;佛学与佛教有区别。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我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哲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四、中国哲学的精神

内生外王之道。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哲学家只是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哲学家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和心理学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

五、人生的四种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篇五: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额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著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

【篇六: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前些日子购得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为凤凰出版集团出版,2010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作为教育部推荐的语文新课标深阅读丛书之一。

冯友兰(18951990),享年95岁。直至他去世的前几个月,他完成了他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著作,足见其精神的伟大。他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至1924年赴美留学而得以广泛涉猎西方哲学,以后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

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他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大学作访问教授时讲中国哲学的英文讲稿,整理后首先在美国出版,以后又翻译为中文的。冯先生在自述中说: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用英文写了一部讲稿,于1947年离开纽约时,把它交给纽约的麦克米伦Macmillan)公司出版,书名《中国哲学小史》,后来有法文、意大利文、南斯拉夫文译本,直到1984年才出中文本。那时他五十刚出头,知识和精力都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能够看出他十分自然地抒写他对中国哲学的心得和体会,处于一个十分自由的心灵状态,没有受到建国后一些时期极左意识形态和什么哲学都要分出个唯物、唯心来的束缚。他的知识又是那样的深厚,显示出一种驾轻就熟的从容。虽是简史,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可见,他自己对这部简史还是颇满意的。读此书是一种享受,深感大家风采,学养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联系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他自己就是一个以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典型。有人诟病他文革中也曾写文批孔等行为,但我不以为然,那是特定环境的产物。十多卷的《三松堂全集》在,所有文章照样收录,读者自可研究和体会。何兆武曾谈到王国维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是个悲剧,而看由中国哲学精神熏陶出来的冯友兰,感到他的精神是极健全、极健康的。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九十四岁自寿联),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九十五岁预寿联),可以说概括了他一生的志行、追求与成就。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三部著作是冯友兰先生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六书是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及《新知言》。这六本书建立了冯先生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体系,学界名之为新理学体系。

简史计二十八章。前三章带有总论性质,分别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的背景以及诸子的由来(主要根据司马谈的六家要旨和汉书艺文志中所述十家)。余下的二十五章,则大体上按照历史的顺序,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墨子、孟子、名家、老子、庄子、阴阳家、法家各家,继而叙述汉代儒学、汉及以后的新道家、佛学、禅宗、宋明新理学、西方哲学的传入、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他所厘清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变迁的主要线索是:

首先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六家:阴阳、儒、墨、道、法、名家,接着是秦统一中国,主要用法家。两汉时期,以儒家为主,亦兼用黄老之术。魏晋南北朝出现新道家,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老学时代,佛教此间亦传入中国。到了盛唐,则以佛学为主,并与新道家相互激荡而发展出中国的佛学禅宗。梁启超则称这一时期为佛学时代。宋明时期为更新的儒学,它结合了佛学的成果,梁启超称这一时期为儒佛混合时代,我们今天一般称宋明时期的哲学为理学,称二程、朱熹、陆王等为理学家。再下来就是清代,冯友兰认为清代虽然学术成就巨大,但其哲学思想成就比较逊色。随后,西方哲学传入,进而产生现代中国哲学。

这些就是冯友兰在简史中为我们展示的中国哲学发展变迁的一个基本线索。他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中国哲学史的演进,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充满了辩证的分析;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注意从中国各个历史时代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生活状况和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理解那个时代哲学思潮的主流方面。之所以这样说,是我尚不知道他在那个时代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掌握的情况。

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是内圣外王。既入世,又出世。天人合一。成圣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

其分析常有精彩处。如对儒、道两家的比较。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绎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p29-30)

又如论及道家与名家的关系:真正把名家所揭示的形象之外的世界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的乃是道家。道家反对名家,然而真正继承名家的却是道家。惠施和庄子两人是好朋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篇七: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于1948年出版,期间已经60余年,在学界反响一直很好,其中英文对照版于2007年5月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已经有三年多,我是根据相关资料到图书馆借阅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结果看到该书是最新版本,同时也有英文对照,于是就借来读,目的很明确,一者对中国哲学史,利用这个暑假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二者,在读此的过程中,以读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这样也能够不浪费时间,学习和复习一下英语,以便来年之需。

该书的结构比较独特,如果读过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和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中文版的哲学史教程有很大的不同,我今天上午借到,并用一天的时间来认真阅读,总共阅读完了前三章,总体的感受是阅读起来还不算很艰涩和难懂,英语很流畅,偶尔会碰到一些生词或者是中国哲学中所独有的翻译方式,或者是中国经典中古文的翻译比较艰涩之外,总的来讲,还是比较顺利。通过一天的阅读,至少对于这样一本英文著作,自己没有胆怯和厌烦的情绪,所以,根据这样的进展,估计上下两卷,可以在10天左右读完,另外,自己将再在暑假期间认真阅读任继愈先生的四卷本哲学史,我想,这个暑假不出大的意外,应该可以拿下哲学史这门课程,开学后,自己则再花费点时间学习另一门课程,同时也不会放弃对英语的复习和学习,我想这样的结果应该会有一个满意的回报。

今天一天都泡在图书馆自修室,感觉真的很充实,好像自己又真正回到了大学时代,也是因为快放假了,所以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情,作为我们这些学生干部们,也就清闲多了,所以,再也不会出现你刚刚坐到自修室,就有电话进来,一看是领导的,不接吧不合适,接吧自己刚坐到书桌前,甚至是还没有翻开书本,又要离开,这样出出进进的实在是不好意思,但也没有办法,所以,就只好离开。我这人从来不占座位,什么时间去了,都是临时找,所以,背起包就离开了。这一走,又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回来,也许一个上午就全完了,也许到快中午午饭了,才有时间再进图书馆,可此时,总是觉得看不了几页,便打道回府,准备开饭。

这样的日子,几乎在平时每天都会碰到,真的很无奈,有时很想发火,自己的作业老师等着要,要看的书也没有时间去看,可却有那么多的学生工作要做,你不做是失职,你做却经常会碰到阻碍,都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复杂,有些事,你不做,又说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做了,却比他强,超过了他,他心里不舒服,你让他做吧,他又没有能力去做,你自己去做,他又说你在显摆,呵呵,就是这样矛盾,又就是这样的小心眼。有时这种行为让人很生气,他们就这种德性,你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种人,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就那熊样,那德性。

看清楚了这些以后,其实生活中真的没有什么留恋的,唯有使自己得到提高,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实现,当然作为我这样的以做一个光荣的知识分子为理想的人,就只有这样一点理想了,所以,真的很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再一次努力,使自己的学术和知识得到一个提高,以便争取更大的舞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也许人总是在追求价值,其实价值有时何尝不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这一切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我想做一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幸福,做一个名人、领导人有他们自己的痛苦,这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就一个小小的学生干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压力和疲惫,何况更高的领导干部。

昨天晚上自己又失眠了,因为自己最近要组织一次,做这届学生干部的最后一件事情,活动的经费已经申请好了,活动的地点也已经联系好了,可是还有许多事情要去做,如何开展活动,如何选择参加活动的人,还有大家的安全问题,等等,都需要你考虑到位,否则活动的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几乎每一次活动,都会感受到作为一个学生干部,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的辛劳,可从来不会有学生认可,他们总是会用一句很简单的话语回敬你,那事有什么难的?

乱七八糟地记了这么多,明天还要早起锻炼,就此祝愿自己做个好梦!

【篇八: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国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呈现给我了一个在纷繁乱世出现的文化盛世。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均在那样一个时代兴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那样一个生产力极端低下,战端频起的年代,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抒发自己的治国之道,或是在一方著书教学,或是学以致用,或是为战争或者和平和努力。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高峰。我们现在的许多思想,所做的很多决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时期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组织形式),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冯友兰教授将宗教等现象称为超道德现象,并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意识(如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过浓厚,因而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养。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事实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宗教的权威被不断削弱。很多维护传统的人们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惋惜大众离开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这个世界除宗教之外没有什么办法达到可高的价值,那么人们宗教仪式的淡薄的确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实上,哲学能够达到更高的价值,它更为直接,也更加单纯。哲学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学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类至高道德上体现其价值,朴素点说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家就是热爱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对象。我们永远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热爱和追求智慧。正如冯友兰教授所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体而言,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类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我感觉,人应该在哲学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应该在本书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磨砺人高贵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或许可以不关心数学和物理学的新进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们的成果,但是却不应该不关心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经过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

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冯友兰教授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除了最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认识论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实在论,墨家中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先秦的科学家,这自然让我这个学工科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兴趣。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

冯友兰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们都能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心灵的慰藉。

读《达·芬奇密码》300字


我还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小说:情节的每一次曲折都扣人心弦,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无法预见。自从我偶尔读到它时,这本小说就以它独特的魅力把我征服了。

古文字学家罗伯特·兰登是此书的主角。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邀请他到巴黎单独会面,当兰登赶到巴黎时,却发现馆长已被人谋杀。馆长临终前,留下了一大串神秘的密码,并要求孙女索菲娅与兰登一起通过破译层层的密码。而在这些神秘字符的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千年的秘密……

这就是《达·芬奇密码》的主要情节。书中一个个悬疑让人欲罢不能,每一次主人公所面临的危机,都令人替他捏一把汗。一部成功的小说就是这样,无论是谁,都能把你引入书中的境地,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磨难或幸福,这也就是美国人人手一本〈达·芬奇密码》的原因了。

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它给你的只是一时的感观刺激,就像一部大片,看过之后很快就遗忘了,至于对你的头脑有多大的影响,我看也不见得。

《月亮国的智慧》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800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在大千世界中,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很微小的那么一份子,微弱的像是一粒沙,也许我们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正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沙所组成的,佛家坚持众生平等,就是让我们爱人的同时也要自爱,即使是作一粒沙,也要认真的作好这粒微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人生一世,匆匆而过,对于看得透的人,握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对于看不透的人,追名逐利,劳累自己又风尘了他人。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能放下的人永远不能得到。

歌德曾经说过: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十全十美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可望而不及,这种状态大概只存在于天上而不在人间,但是作为平凡的我们,不能因为达不到而不去追求,十全十美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在于那一种完美的心境。

中印哲学思想中都有宽容、温和的内容,我想这种宽容、平和绝不是不关心世事、一种人心冷漠。佛家平等看待众生,教我们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我们的宽容不是一味的承受、忍让,只是看破纷扰后的平静,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是一种博爱,是一种放下了自我的爱。

虽然我们生而为沙,生而渺小,但是绝不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是没有价值、是无所谓的,我们是构成世间堡塔的一份子。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也要怀有一颗向善、追求完美的心,这样我们在这个大世界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就会在自己小天地里构筑起了不起的丰碑。所以,认真的作好一颗沙同样是一件完美的工作,同样是了不起的。

喜欢《《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_哲学读书笔记3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