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2500字。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25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3000字


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新书,叫做《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郭建龙。

说到一个国家的财政状况,大部分人往往是不太清楚的,至多了解一下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而因为很多人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了解,也看不懂,进而会相信很多人所得出的简单粗暴的结论,这显然会误导大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这本书,采用的是回看历史的方法,全书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里,中央帝国的财政状况、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回看历史,进而得出对今天有益的结论。

丘吉尔曾说,一个人能够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够看到多远的未来。所以我本人是很喜欢这样的著作的。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太多人喜欢看着现在谈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去仔细想一想,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仅仅是突然出现的吗?还是在历史里早就有过痕迹,甚至是在历史里早就出现过?

本书的作者坦言,研究历史的学者,大多数不懂经济;而研究经济的学者,大多数不懂历史。而极少数的既懂历史又懂经济的学者,往往又缺乏耐心去故纸堆、去史料库一篇又一篇地查阅史料,所在这些年来,像作者所著类型的书籍,在市面上并不多。

而作者显然认为,自己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至少在作者看来,自己是既懂历史又懂经济,而且还能耐得住寂寞到故纸堆里去查阅史料。

在我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管中窥豹,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不知道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研究经济的人才,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撰写史书的人不愿意过多提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总之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很少听到有人谈论古代的经济问题。

比如,当我们谈论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更加津津乐道的是秦国发动的一场又一场针对六国的战役,却很少有人了解,当秦国能够如此频繁地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背后,其经济状况和后勤保障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本书的作者将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秦朝到南北朝结束,隋朝到宋元,明朝到清朝。

在第一个阶段,即秦朝到南北朝里,中央帝国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帝国的财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大臣试验了无数种方法,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困扰帝国的财政问题主要就是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而收支不平衡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开销过大,单纯依靠税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皇帝的花销和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了。

在一个帝国建立之初,往往是机构简单,办公人员不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政府完全可以依靠税收来维持政府的运转。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加长,政府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快速扩张的轨道,基本上执政几十年之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比最开始多上好几倍。

并非只有政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不断膨胀,而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膨胀。但是作为企业,它会在自己已经过度膨胀的时候采取裁员等止损方式,或者是经营不下去而破产;但是显然政府是不会裁员,也不愿意破产,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府总是想要从民间攫取更多的钱来维持政府运转。

在经济和技术都不发达的古代,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土地税。但是天下土地就那么多,又受限于技术和官僚集团的执行力,往往也不能做到彻底清查土地,所以财政问题一直是政府所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快速获得大量钱财的方法就诞生了:建立国营企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营。

汉代经过七十多年的休整,使得民间经济得到极大的恢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已经无意在与匈奴进行和亲了,此时的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能够彻底消灭匈奴。

于是,经过准备,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发动战争。除了对匈奴的战争以外,汉武帝还发动了很多其他的战争,在这里仅仅举最典型的对匈奴作战的例子。

战争开始没几年,汉初积累的钱财就消耗一空了,这大大出乎汉武帝的意料。对于从小衣食无忧的汉武帝来说,他是不知道艰苦岁月的艰辛的,所以在他掌权的时候,花钱如流水。

钱财没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朝廷上出现了一大批理财专家,也就是史书里写的「聚敛之臣」。

其实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史官去贬低这些善于理财的官员,因为他们只是在执行汉武帝的意志而已。在中国古代皇权体制下,只要是皇帝自己首先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国家的财政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几乎不受任何约束,皇帝基本上可以做到在钱财上想咋花就咋花,而作为替皇帝「分忧」的臣子,除了尽量满足皇帝的需求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道路。

这些善于搞钱的官员给汉武帝的建议就是,开办国营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把盐和铁的生产销售经营权,全部都收归国家。

虽然很多人反对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但是汉武帝采纳了「盐铁专营」这个建议。

国家进行盐铁专营之后,财政问题确实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还是缺钱。

于是,汉武帝继续想办法弄钱,比如卖官鬻爵,比如鼓励人们举报有钱的大户等等。

短时间内,政府的收入大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民间经济受到了彻底的破坏。用一句《让子弹飞》里的台词形容就是:上任县长把税收到了2010年了,老百姓成穷鬼了。

没错,汉武帝虽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他也彻底破坏了民间的经济和整个官场的风气,使得后世所有的接任者都只能不停地修补漏洞,而没有办法再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本书的作者痛心疾首,而同样的,很多学者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持批评态度,认为汉武帝不如他的爷爷和父亲做得好。至少在他爷爷和父亲的统治下,民间的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很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

首先,在文景二帝统治期间,民间经济确实很发达。但是与之一同存在的是,民间的贫富差距极其悬殊。所以,所谓的民间经济发达,往往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富豪,以及无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过大的贫富差距一定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最终整个国家都会为此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民间经济繁荣是好事,但是贫富差距过大是坏事,这两者必须尽可能地协调一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让无数统治者痛苦的是,这二者的平衡点极其难找。民间经济繁荣,往往就会拉大贫富差距;而缩小贫富差距,往往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整体退步,甚至是共同贫穷。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500字


我们是为什么要读书?在下以为,读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就是开天眼作者用其学识见地,对收集到的知识素材进行整理推演,向我们揭示出世界从未被触及的运行模式。然后我们接收、思考、试用,世界轰隆隆的剥落了一层蒙皮,真相显露出来。从此,你也不一样了,世界也不一样了。

客观的说,这本书就算是其中达标之作。(任何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其实都有这个功能,但其中高下,的确判若云泥,能达标已经极为难得)。

钱不是万能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后面接着的那句才是王道。任你雄才大略汉武帝,万国来朝大唐威。勤政残暴朱重八,艺术基因南渡宋。在财政民生的规律性面前,威风架子追求尊严都像碰石头的鸡蛋一样,无奈的破碎了。

郭建龙先生拥有一颗令我钦佩的冷静和稳定的心,将一个个青萍之末的微微摆动,与当朝后世改天撼地的滔天巨浪的内在演化不徐不疾的展示。千百年的时间跨度,英雄或怯懦的统治者,宽仁或苛刻的官员,以及亿万的苦乐终生,都是笔端一颗墨珠,就是这样,就该如此。

还有一点殊为难得,笔者往往直接评论当下中国的改革进程,力度大到让人觉得会被和谐的地步。这书能够通过严格的审查成功出版,本身是不是就传递了什么信息呢?

总之,这书如果你读了以后,再看见各种时政新闻,历史故事,突然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和推演体系去观察分析,那么恭喜,你通过看书,成功开了一只天眼。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_800字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800字

本书作者按照中国帝国集权的三个阶段书写了税收在方式制度上的变化。国家是唯一具备使用合法暴力的组织,而税收就是支持这一制度的制度成本。有人会说我不承担这个费用了,我自己保护自己。话是没错,但这就让自己处在了被其他任何人攻击而对方不需要负责的境地,防卫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国家是个体付出成本最少而获益最大的方式。如此一来,税收就变成了所有人都认同其存在合法性但又想方设法避开的制度安排。国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这本书探讨的内容,分析过去的王朝收取维持国家存在的养护费其中得失才是。

收税的历史就是一部加税减税免税逃税互相纠缠的历史。税收模式永远是在最省力的情况下收取足够多的税金这个方向上探索。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无非是民间疲敝没有了反抗必要,统治阶级再给个顺水人情。当然书中对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仅是从当时的舍与得来看的确与我们所受教育灌输的常识有所偏差,读者也是一边倒的否定作者。其实我到不觉得作者是完全错的,放在当时享国日久的君主自然容不得被隔三差五的勒索,但按照现在评价汉武帝对于之后百余年甚至千年的民族认同的贡献来分析当事人的行为就有些苛求古人了。这一点在万历三大征那部分就没有那么多读者反对作者的分析了,可能是前边反对太多进而不读了,也可能并不了解万历在朝鲜对日作战造成了日后三百余年东亚地缘格局的稳定。所以评价古人的作为不能跳出他们当时对世界的认知范畴。

话说回来,书中按照中国皇权政府结构的三阶段分析了税收模式,税收特权,避税模式,货币制度,货币发展,金融发展,技术发展对经济及税收的影响,政府结构,垄断经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等诸多方面解释了古代中国皇权被税收所束缚的现实。分析货币制造、流通对税收的影响完全可以照搬来理解当下的经济现象。这本书里读者的观点有些也是挺有意思,但没营养的也有点多。

太阳下帝国黄昏——《三体》读书笔记2500字


太阳下帝国黄昏——《三体》读书笔记2500字:

距离看完《三体》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当时合上书本后立刻翻滚沸腾的想法已经凉了大半。不过这样也好,因为在写读后感或者游记方面,我是不赞同趁热打铁的。冷却几个月,这时候还记得住的片段,那才是真喜欢。

对于《三体》我是难以评价的,因为在很多的领域,他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对于远远高于我认知水平的书籍,我没有资格做出评论。

那么就谈谈体悟吧。存在一种对于三体的评价:刘慈欣不擅长塑造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相对于《三体》的情节、主题挖掘、场面描写来比较,《三体》在人物塑造确实不是强项,存在人物略扁平化,符号化的特点。这里要吐槽下读到罗辑和庄严的互动段落时,我几次脸酸得读不下去,到现在也理解不了庄严这个觉得存在的意义为何,难道只是让逻辑浪子回头的转折?然而抛开这些占据篇幅较小的人物描写来讲,《三体》非常成功地塑造了逻辑和程心两个人物。他在极为宏大的背景下,塑造了两个年轻人跨越百年的成长,而且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触目惊心。也正是因为大刘对于人物偏向于扁平化的性格塑造,让我们看到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乃至后面的更多更高级的文明价值观之间的对联式对比。

在完完整整看完《三体》之前,我曾经在知乎上刷到很多读者对于程心这个角色的口诛笔伐,“圣母”“白莲花”“戏精”这样的评价占据了大多数,而对于罗辑和章北海的评价则更偏向于正面。受到剧透党的影响,我在程心出场之初就就给她贴上了“圣母婊”的标签,直至到了《三体》的最后十分之一,还是对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败事有余,几次让地球文明遭受灭顶之灾最后可能毁灭宇宙的女人厌恶至极。

但是看完了最后十分之一,我对这个角色恨不起来了。我甚至认为,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人背负着地球文明活下去,那么这个人应该是程心。因为她就是人类。罗辑、章北海、维德一流,他们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范畴,那么就作为人类社会偶然产生的异类,留在地球往事里吧,最能代表地球文明之伟大、卑微、平凡、独特的人是程心。

程心是带着爱与美的光环出场的,她在云天明最最甜蜜最遥不可及的梦想中登场,然后代表人类,给了云天明最残酷的审判。这个出场像极了程心的命运——代表着人类的善良纯洁与爱,背负着人类的命运,在情感与责任之间摇摆,最后以自恋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轻飘飘地做出裁判。全人类生死攸关的大事,在她的世界看起来像是一场舞台剧,她是剧中最闪亮悲情的的女主角。你想责备她,但是站在全人类的道德顶点不容反驳;你想劝她干脆放手把执剑人的位置让给别人,她却隐秘地迷恋着权力带给她的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以献祭者的形象愈演愈入戏。程心是全文最精致最复杂也是最让让人拍案叫绝的角色,这标志着大刘对于人性有着让人难以想象的深入了解和把握。而最让我感慨不是程心身上细微的恶,而是她巨大的善。这种善良让作为读者的我对于人类的未来和文明感到绝望。

在程心登场的初期,她还有着作为小女人的自怜自恋和虚荣,但是越接近后期,她在不断接受命运的洗礼后愈发地纯粹——纯粹地以自己地价值观和不容置疑行为准则“维护”着人类的社会。尤其是人类被三体人赶到澳大利亚后,程心万念俱灰,那个时候死亡对于程心反而比活下去更美好,但是程心没有这样做。她依然选择为了人类奋斗下去,这个时候她的精神已经不是一个自恋的圣母,而是真正地接近圣母了。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接近人类的大善。而这正是作者最冷酷的嘲讽,就是这样一个大善人,这样一个接近纯粹的缪斯,她把人类又一次推向深渊。注意,是“又一次”,作者没有把人类命运放在偶然和不幸上面,而是通过一次次化险为夷后的陨落暗示着,“程心们”引导下的人类社会必然灭亡。纵然有着章北海,罗辑,维德等一干人类叛徒从中“作梗”,那也不过是延缓人类灭亡的时间或者留下一线生机罢了。

我承认大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人物都没有足够地多面,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呈现了完整的人性。罗辑代表着人类中反叛分子,他不羁又坚毅,冷酷又温暖;章北海是从一开始看透了人性的人,他对于人的失望让他毫不犹豫地背叛了这个族群;维德与其说是地球人,更像是混入地球人的三体人,他的价值更接近于三体人的价值观;读书笔记而程心,代表着人类最大的特质,道德、善良、与爱,虽然她的爱中掺杂着自私,但是我们从来不曾否认,爱本身就包含着自私和自恋。所以我说程心最复杂,也最接近于人。也正因为如此在本文的最开始,我便讲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人带着人类的基因活下去,那个人应该是程心。宇宙中已经够拥挤了,已经有太多的冷漠和理智,人类的小飞船像一只浮槎浮于海上,注定成不了气候,为什么还要再给数不尽的星际战争中加上不起眼的一笔呢。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或许不仅仅是人类聊以自慰的借口,也是整个《三体》故事最后的叹息。即便是是浩瀚的宇宙,也有终结和重启的一天,人类又何必苦心经营,让自己并不高级的基因再苟延残喘一时。

我非常喜欢人类的结局,歌者文明漫不经心发射过来一张轻飘飘的二向箔,就对整个太阳系进行了降维打击。于是人类所有的分歧、信仰、挣扎、绝望都变成一副画,那些远古的传说,现代的科技,人类所有的文明都以这种宏大的诗意的方式终结同时又获得了永生。那是太阳系的最后一次日落,所有的人种,所有的阶级,所有的民族的人们都手拉着手接受最后的审判。刘慈欣极尽华丽描写了太阳的二维化,他的描述之美让人心碎,也让我不敢再看第二次,因为我怕过度的阅读掩盖第一次阅读时给我的震撼。它让我想起了在德国新天鹅堡看到的头顶的壁画:大厅的中间是金灿灿的太阳,人类神话和各种动物都围绕着太阳,那种颜色极美,太阳光线长长地延伸出来,讲宇宙和生命连接在一起。我想象中的太阳二维化便是那样的颜色,人类的空间和时间所有所有的历史,在那一瞬间重叠、凝固了。

太阳系上最后被二维化的是冥王星,书里面的最妙的描写来了——冥王星上下了一场甲烷雪。这是地球文明最后的挽歌,地球往事落下了帷幕,我不禁想起了红楼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者:古庐鹿鹿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是我好多年以前就想阅读的一套书,买吧嫌贵,图书馆借吧,还缺第一本和第二本。思来想去,寒假趁着换手机的机会,就下了个电子版的。断断续续的看,在这两周的突击下终于搞定了。

想看此书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旅游胜地,为什么老外和国人偏偏非要去西藏旅行?那里的景色有那么美吗?仅仅是西藏的美景让全球的旅游达人接踵而至吗?而且到西藏的交通很不方便,它怎么能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去那旅行?

原来只知道藏獒是西藏的特产,也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人都要把它当作宠物养,而且还那么昂贵!现在知道了原来西藏也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尤其是佛教!书中说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代表一位神仙,每位神仙也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据说特别灵,由此可知为什么王菲一次又一次的出入西藏寺庙了。可是还不明白的是诸位大神究竟有多灵?从科学角度讲,宇宙不是不存在神鬼这一说吗?可是据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晚年好像就研究到了宇宙的神,这真是一个让人迷惑又纠结的问题,

这本书的主人公包括卓木强巴、莫金、方新教授、唐敏、张立、岳阳、吕竞男教官、亚拉法师、巴桑、索瑞斯、马索,再加上后面几本书里新增的主要人物胡杨队长和塔西法师。这些人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斯必杰莫大雪山(难度系数远高于攀珠峰)、破解倒悬空寺里面的一个又一个机关,他们全都活着出来。可是读到第十本,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帕巴拉神庙后,我有一种【被调戏】的感觉!这样的一堆高手,除了十三圆桌骑士,他们在全世界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所经历一切的一切竟然全都是由【唐涛】一个人在背后操纵的!何马你是有多狠?你的想象力是有多丰富?你完全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词发挥的淋漓极致!

在这些人物当中特别佩服岳阳的侦查能力,他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与他相比我简直就是没有逻辑可言。而且看这部小说的过程当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不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根本就预测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由于这本小说特别长,我就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看着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故最后看完也就记住一个大体情节,一些关于西藏历史的细节问题能够记住一两个也就万幸了。

小说中还提到戈巴族的狼,那里的狼和《狼图腾》中的蒙古狼还不一样,戈巴族的狼更聪明,睿智,懂人性。难怪它们的祖先能被训练成战獒为光军所用 。

《藏地密码》以小说的形式为整体框架,以西藏的历史贯穿始终,这样读者既不感到枯燥,又能学习并了解西藏。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很好看,逻辑性很强。最起码它令我废寝忘食,尤其是看到岳阳突然转投莫金那章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完全不相信也不能接受,就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还好他没有令我失望。如果我能把这种精神发挥到写论文方面,现在岂不是已经投两篇核刊啦,哈哈。

《密码中的真情》读书笔记300字


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密码中的真情,是感动中国学生阅读书系的其中一个故事,这本书特别好看!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父女俩和银行卡的故事,那个女孩总是没心听爸爸说银行卡的密码,最后,她的爸爸妈妈死了以后,女孩才知道爸爸妈妈有多爱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感动,因为,爸爸总是耐心的告诉他的女儿银行卡密码,非常关心他的女儿,可是他女儿没有理会到爸爸的爱。最后,她爸爸妈妈死了,才知道爸爸有多爱她,但是,已经晚了,父母已经死了,没有办法跟父母道歉了,最后她修改了银行卡的密码,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来怀念她的父母。

父母平常关心我,爱我,保护我,但是,我没用理会爸爸妈妈的爱,只是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爱我。

我感觉这本书特别感人,我推荐给全班同学共读。

喜欢《《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笔记2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