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影《八子》观后感

电影《八子》观后感

电影《八子》观后感10篇。

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编辑了“电影《八子》观后感”。我们经常有机会欣赏到优秀的视频或电影,一个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的情绪被激发出来。这时就要有针对性的写好一份观后感了,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结构,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1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2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3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4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6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7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8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9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10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八子》观后感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电影《八子》观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电影《八子》观后感”相关内容。通过观影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这次观看作品都会让心中有颇多感触想要忍不住吐露出来。 我深刻体会到这部作品的力量,它让我的心深受感动,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1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2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3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4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电影《八子》观后感 篇5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热】《八子》电影观后感精选


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下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你是否为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而苦恼呢?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八子》电影观后感,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1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2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3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4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八子》电影观后感 篇5

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中国,在那个被誉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赣南地区,有一个非常感人至深又让人痛彻心扉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都送去当了红军,而且都是送到遍地硝烟、炮火连天的前线。为当时的中国红军,中国的革命战争奉献了自己作为一个小家的全部力量,最后的结局是八子全部壮烈牺牲……

即将在6月21日上映的,由高希希导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等主演的商业战争电影《八子》,应该是这个6月我最期待的一部国产片了。在这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改编,以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历史背景创作的电影,它以震撼的战争场面和动情的兄弟关系为两条鲜明的主线,让人看得很过瘾。

《八子》有着国际顶级电影拍摄水平,是结合了历史、英雄而打造的一部超高水平的“中国式战争大片”,电影的制作水平以及它的完成度都在同类型电影中名列前茅。在电影中,尤为感人的是杨家八个兄弟中,大牛与弟弟满崽的亲情,还有在面对生死,面临任务时战友之间如同亲人般的战友情,这种崇高的精神真的令人为之动容。

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当刘端端饰演的满崽与邵兵饰演的大哥大牛在战场上拼死杀敌时,眼神中的坚定与残酷战争下两人的兄弟情深,都通过演员的出色诠释让人物活动了真实,让故事真实了起来。

高希希导演将这段历史用电影的语言进行了展现 ,将这段中国内战时期的故事搬上大银幕。而在面对有些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其实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在这段中国近代史中,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也是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这是中国人的阶级之战。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希希导演把这段历史拍出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抱着尊重历史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电影。

显然,这部电影是一部燃点很饱和,刚气十足的电影,它极具硬核电影的特质,在高希希导演的调动下,让整部电影的基调都很刚毅,很有正能量。重要的是,影片在战争戏份极燃极酷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细腻的情感戏,真的很赞!推荐大家在这个炎炎夏日可以走进影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这部够燃,够爽,够硬核的中国式战争大片。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的观后感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1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2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3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4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6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7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8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


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的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很便捷地观看影视作品,优秀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最好把作品的体会写在纸上,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1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2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3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4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5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电影《八子》观后感范文 篇6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


星期一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叫《八子》的电影。

这是一部战争片,一位杨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本来他们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日本人却要来占领中国领土。日本人的武器很先进,有飞机、炸药、子弹和大炮等,可我们只有很少的子弹。为了能偷袭日本人,我们的战士时常躲在地上装死,等他们走过去再开枪。即使这样也会有好多战士牺牲,这位妈妈的六个孩子牺牲在战场上,只留下了老大大牛和老八满崽。

大牛带领三排的战士打了很多仗,军营中的存粮越来越少,大牛说他吃不下去,有个人就说他吃过一道菜,叫米粉肉,把它说的可好吃了!真是画饼充饥!

大牛他们计划了很久,分工合作去把日本人的炸药库给炸了,不幸的是他们被日本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牺牲了,其中一个战士在死前对大牛说了最后一句话炸桥。

老八满崽看到日本人马上冲过桥了,可哥哥大牛还在桥上,他舍不得哥哥,但是如果不炸桥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不得已才点燃了炸药,日本人看桥要炸了,就急忙跑了。最后老大和老八都牺牲了,剩下的是母亲伤心的泪水和失去儿子的痛苦!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八子》观后感9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以下“《八子》观后感9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感谢您的参阅。

《八子》观后感【篇1】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八子》观后感【篇2】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篇3】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观后感【篇4】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八子》观后感【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八子》观后感【篇6】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篇7】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八子》观后感【篇8】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篇9】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推荐13篇)


怎样抓住作品名里的重点进行撰写呢?观后感注重的是对电影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观后感写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所看到的内容,下面我们为您带来了“八子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八子观后感 篇1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八子观后感 篇2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八子观后感 篇3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八子观后感 篇4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观后感 篇5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 篇6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八子观后感 篇7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八子观后感 篇8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 篇9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 篇10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 篇11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八子观后感 篇12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八子观后感 篇13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集锦10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看电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之后就会有一些感受和心得。观后感是我们看完一些影视作品后内心油然升起的感悟写下来的东西,观后感要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去写作品观后感呢?你也许需要"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1

狗友狗友,够朋友——读《忠犬八公》

人们有一句话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狗狗的书——《忠犬八公》这本书的故事震撼了我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颠覆了我对狗狗们的一切看法。使我领悟到一个道理:狗不仅是人类的朋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吸引住了。我赶紧抱起这本书,翻看第一页,兴致勃勃的读起来。里面的人物形象独具特点,情节也一波三折。例如聪明可爱的忠犬小八;爱小八、视小八如子的上野教授;希望收下小八,与它做朋友的康夫;以及值得信赖帮助小八的站长……

自然我也被许多问题围绕着:“为什么小八连上野教授去世了也不知道呢?为什么大家不告诉他呢?小八为什么要这么执着的等呢?”为了弄清楚,我只好继续读下去。

读着读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像镜子一样映在我面前。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我想知道真相可是却怎么也抓不到它。唯一让我吃惊的是小八那惊人的毅力,教授到底做了什么竟可以让小八用生命去等待?

读到最后,我终于明白,小八并不仅仅只是等待着教授,而是报恩。正如人们所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看到小八等的如此执着,我心中感慨万千。我多么想去告诉它:“别等了,你的主人回不来了。”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八用自己一生的等待报恩教授。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最简单又最复杂的情感。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2

前几天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被忠诚懂事的小八感动得一塌糊涂。小八是在火车站被帕克教授发现的,与其说是小家伙迷路了,还不如说是小八找到了帕克,从此开始了一段感人肺腑人狗情未了的故事。

尽管一开始教授的妻子并不接受小八,不过看到自己的丈夫对这只小家伙宠爱有加,为了教小八捡球自己还亲自示范,妻子看在眼里,也慢慢地接纳了小八。小八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送教授去上班,然后等他下班一起回家。这大概是小八一天之中最值得期待和开心的事情了,有时候还会打地洞越狱,这真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幸的是教授在一次演出中意外病发身亡,小八再也没能等到主人的归来,可是小八却从没有放弃等待主人的归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小镇上那些热心的居民,他们把小八就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每次见面都会跟它打招呼,特别是卖热狗的那两位摊主经常给小八喂食照顾它。一些其他地方的爱狗人士听说了小八的故事还特地寄钱过来给小八当生活费,这也让人感到温暖。

其实小八可能也知道教授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但是它除了等还能怎么样呢?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它就会一直等下去。春去秋来,四季变换,小八都雷打不动地等待帕克教授的归来,就这样小八等了主人十年。我们都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十年足以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可是这只"傻狗"还一直在等待。狗狗的寿命也就十几年,小八用了一生去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这样的事情放在人类身上可能也不多见。在一个梦里,小八终于等到了帕克教授的归来,它兴奋地扑到教授的怀里撒娇和玩耍,他们一起奔跑在阳光下,像往常那样一起上班,然后一起回家。故事的最后小八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因为它是时候去另一个世界陪伴主人了。

如果你养过狗狗,你就会知道狗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等待主人的回家,能够陪它玩耍。也许对于你来说它只是一只宠物,但是对狗狗来说你就是它的一切,它的一生一世,所以请好好爱护它们吧!它们不仅仅是你的宠物,也可以成为陪伴你的亲人朋友。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3

《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忠犬与主人之间的故事:大学教授帕克在小镇的车站上,遇到了一条可怜的小秋田犬,心生怜悯,便将它收养在家,取名八公。小八一直陪伴着教授一家人成长,由楚楚动人的小身躯,变成了庞然大物。忠实的小八每天傍晚都会在车站等候下班的帕克归来,小八与帕克在车站相拥、嬉戏的画面,渐渐地被周围的商贩所熟悉,大家都爱护着帕克教授与他的忠犬八公。可是,帕克教授在一次大学演讲的时候,因心脏病发,永远地倒下了。那天傍晚,小八还是像往常一样,静静地等待着帕克归来,可是,它却永远也见不到帕克了小八没有气馁,每天傍晚,它还是静静地候在车站旁,等待着自己的主人,数十年如一日。帕克的夫人见到八公这番举动后十分感动,她依偎在小八身旁,说:我和你一起等。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小八仍然在那儿等着,在它寿命已尽的时候,它仍趴在车站旁。死前,它做了一个梦,梦中帕克朝它亲切地喊着:嘿,Hachi(小八)!就像以往一样,他们欢快地嬉戏着

当看到小八一直守候在车站的时候,我的泪水已像瀑布一般,止也止不住了。这个温暖的故事,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帕克在车站拾起小八的时候,他看着小八的眼神,是温柔的,而小八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温和的光,那是他们的第一次邂逅。往后的日子里,帕克不断地教导、陪伴小八,为了让它学会捡球,帕克不惜自己做示范,爬在地上,学狗狗衔球的动作。

忠实的八公,在主人死去之后,仍坚持在原地守候着主人的归来,也许它也明白,自己的等待会是一场徒劳,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帕克从车站出来了,但他仍是这么守候着,不论严寒酷暑,不论风霜雨打,执着在他的心中永不磨灭。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很多的感动。狗的性命有多长?长达十年的默默等待,为的只是守护那份希望,那份温暖,人生若只如初见,将那份爱停留,那该多好。()也许我们人类永远也不会明白小八的那份坚持,那份执着,更不要谈做不做得到。小八对主人爱得纯粹,爱得自然,愿意为主人一生坚守着,无悔于付出。

十年对我们人来说也许很短也许很长,十年对我们而言会发生很多事情,在十年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冲淡我们对人、事、物的执着,我们会慢慢放下,甚至遗忘很难想像我们会为了一个人十年如一日地等待,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都默默地守候。这样的情景似乎只有在爱情小说里才会出现。然而就是这样一只普通的狗,却演绎了这段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十年对于人来说也许只是生命的几分之一,但对八公来说,那是它的一生!它用它的一生来诠释对主人的爱。

电影中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没有悬念起伏的羁绊,在那优美的配乐前,只有那份淡淡的感动,那份永久的执着。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只要存了这份爱,这份忠诚,这个世界会变的更美好,只要我们付出了真情,这个世界就处处充满了爱!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以前对这句话不太理解,但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的故事...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4

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守护,什么是等待,什么是守候,如果你不明白,那么请你去看一下《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让里面的八公来告诉你,告诉你什么叫作真情,也告诉你什么叫作幸福。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十分温情的电影,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佳作,它主要讲述了一只秋田犬和一个教授相守相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它却直击人心,让我们明白了动物的真情和真心有多么可贵,也让我们知晓了狗狗是世界上最忠诚的伙伴,它们值得我们去关怀和守护。

故事里面的教授善良正直,他捡到了这只秋田犬后就一直尽职尽责地在帮助它找一个归宿,最后甚至善意的把它带回了家,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作八公,真正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伙伴,自己的责任。毋庸置疑,暖心的教授给了狗狗无人可及的关怀和爱护,也给了狗狗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所以他得到了八公绝对的忠诚。而八公呢,自从感受到了教授真心的爱护后,八公就已经把教授当作自己唯一的主人和依靠了,所以它愿意每天陪教授去上班,也愿意每天去车站等待教授下班,而这简单的守候和等待就是它心中最大的幸福,也是它所能给出的最真心的忠贞。

人说秋田犬是最为骄傲和高贵的物种,所以它不屑于去捡球来讨好主人,也不愿放弃自尊去谄媚他人,可是为了教授的安危,有一天八公就突然变成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了,它不仅不随着教授去车站,它还不断地纠缠着教授玩闹,它甚至开始主动去和教授玩捡球游戏,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即便八公这样反常了,它还是没有拦住教授,所以很遗憾,教授还是去了学校,教授也还是因为心肌梗塞而永远的丢下八公了。而八公从那天之后就再也没有等到下班的教授了,它再也不能扑倒教授怀里无肆意撒娇玩闹了。可是即便如此,八公还是一如既往的每天在车站等候着,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无论雨天还是雪天,它都一心一意在等待着教授的归来,就这样它傻傻空等了十年之久……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5

一只叫小狗在车站丢失,这时帕克教授刚好经过,教授把小狗带回了家。因为“八”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而且小狗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八”所以帕克教授给小狗起了一个名子——叫“八公”

八公在帕克教授家快乐的成长着,你看!小八已经会叼球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帕克教授照常要出门上班,可八公怎么都不肯让教授出门,还不停的在原地转圈。教授还是出去了,着急的八公叼了一个球追着教授去车站。

教授终于还是上了车。八公在站台上眼神中流露着伤心。

教授在当天授课中心脏病发作,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当天的5点,八公还是在老时间老地方一直等一直等。教授的女儿,养着八公搬出了老房子。

八公走了,走到了车站,等着教授……

一年…两年…三年…老教授永远的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但八公不明白,或许是它不愿意相信。它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同样的时间,来到车站,在同样的位置,等待者老教授的归来。

终于有一天,八公倒下了。

我真的觉得,我们连八公都不如,他可以用生命来等自己的主人,可我们行吗?

我真心的佩服八公,祝愿他在天堂和教授生活。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6

有一种情感,它不分种族,不分生死,它仅存在于你我心间,不随时间的长河而流逝,不畏岁月的风尘而散去。题记

当我看了《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后,我的心底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只狗对自己的主人如此忠诚,以至于倾其所有,也要等候主人的归来。影片讲述的是教授帕克在车站上偶遇一只小秋田犬,出于可怜,帮它多方寻找主人无果,只能把它养在家里,并取名为小八,小八陪着帕克全家一起成长,每天早上,小八都在家门口目送着帕克出门上班,然后傍晚时分便到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帕克并没有如常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小八不知道,它仍在每天傍晚时分准时去火车站等候,凝视,一天,两天春夏秋冬,等了整整十年,直到死去。

自始至终,影片是以一种平淡的方式来叙述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生离死别的场景,有的只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温馨片段,却如此感动人心。在影片中,有一个画面我至今难忘:上车下车的人来来往往,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小八站在老位子,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助。他想在人群中寻找他的主人,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但它没有因此放弃,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它希望再听到主人亲切地叫它小八,再任性地扑进主人的温暖的怀抱,再看到主人怜爱的笑容,长长的铁路一望无际却诉不尽小八心中的那份执着与思念。

也许,狗狗的世界就是那么简单,纯真,所以才会有人说你的一生也许不会只有一只狗,但你却是狗狗的一生。在小八的生命中,帕克是它最亲密的陪伴,正因为如此,小八等了他整整十年。十年,对于我们人来说也许很短,也许很长,十年对我们而言会发生很多事情,在十年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冲淡我们对人、事、物最先的执着与爱,我们会慢慢放下,甚至遗忘但就是这么一件看似煎熬的事情,小八只普通的狗做到了,它用它的一生来诠释了对主人的忠诚与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某些小事而与捕育自己的父母争吵,甚至有些人长大后不履行对父母的养老职责,嫌弃父母,害的父母必须上街乞讨以维持生计,那么在这里,像问问我自己和那些无良心之人,一只狗都能对主人如此不离不弃,更何况我们人呢?

在影片的最后,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还是在那个位子上,小八永久地闭上了眼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梦见火车到站了,帕克从车上走下来,笑着对他说:小八我们回家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7

最近看了个电影叫“忠犬八公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狗流浪于车站被一个大学教授在小镇在车站上偶遇一只可怜的小秋田犬,它孤苦无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怜悯,虽然妻子极力反对,但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八公终于成为家庭一员,帕克为它取名“八公”。但女儿忙着谈恋爱,无暇照顾八公,所以养狗的差事便落到帕克头上。

八公陪着帕克全家一起成长,从小狗渐渐变成庞然大物。温文儒雅的帕克甚至趴在地上自己用嘴示范捡球动作给八公看,但却无法教会八公捡球回来的动作。

八公每天准时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点准时出现在车站门口迎接帕克下班,这可是他们的约会时光!在小镇车站站长,卖热狗的小贩,附近商店的老板娘的眼中这都是已经习以为常的画面;看到帕克从车站出来叫出那一声熟悉的“Hachi”,八公兴奋地扑上前去撒娇的样子,已经成了车站每天上演的故事。然而,在八公学会捡球的那一天,帕克开心且骄傲,但也是最后一次两人的珍贵回忆……

但是有一天,帕克在大学演讲时突然倒下,他因病死了,再也没有回到车站。之后,每天傍晚五点,八公都来到火车站里等候、凝视……第二天、第三天……从夏季到秋季,九年时间里,八公依然风雨无改,直到它最后死去。忠诚于自己的主人。

看的时候就一直在哭看完了想想的时候还是在哭,HACHI要是能听懂人话知道人死了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他也不会在那一等就是十年直到最后郁郁而死。临死前在他的记忆里看到它的主人。太感人了可见动物都是有感性的。可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竟然有专门开狗肉店的,我对这些人和店是深恶痛绝更恨那些吃狗肉的人。那些杀狗的人在杀他们的时候就没有看见他们那可怜的眼睛在看着他们吗?他们怎么如此忍心呢?

当今社会的残忍让我越来越讨厌,人们之间存在的不再是纯情的友谊有的只蚀心斗角、尔虞我诈,整天琢磨我怎么讨上司欢心。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可见是要什么有什么也有现代化的科技但是我们却少了真实的一面。人们在一起不过都是你利用我我利用你真正的朋友不知你一生中能有几个?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此话真的不假。你养着它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绝不会为了那几口好吃的去别人家。它会在你那一直直到死亡。所以请大家珍惜任何动植物的生命。保护他们吧!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8

睡觉之前习惯性的先找部电影看一下,“忠犬八公的故事”,知道这部电影的背景故事,风行上的评分也蛮高,但是我对动物题材的电影一直不太感兴趣,所以一直没看,虽然我蛮喜欢狗。

这次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点了播放。那就看看吧,我躺在床上。故事的开头很普通,也很平淡。男主人公理查.基尔回家的路上,在车站遇到了走丢的小八。像是命运的安排、可以说是理查基尔收养了小八,也可以说是小八选择了他。从片子中可以看出来男主角是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小八,从给小八搭狗窝、挑玩具、到后面亲自示范如何用嘴叼球,都可以看出来。很快,他的全家都接受了小八。美好的时间总过的很快。1年来,小八跟理查基尔的感情牢固的不得了!每天早晨送他去车站,每天下午5点,去车站前面的花坛上坐着,等主人回家。终于那天还是来了,理查基尔饰演的教授在课堂上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小八那天还是在车站外苦等、那天的夜晚特别深。不幸的是,小八不知道主人的去世。每天都会在花坛的台阶上望着车站出站口,希望看到主人熟悉的背影。就这样,坚持了9年。

当9年后,主人公的妻子从外地回来,看到苍老、邋遢的小八迈着疲惫的身体爬上花坛,还坚持在车站前默默等待的等候时,她抱着小八说了一句:“你还在等他吗,我陪你等下班车吧”。忍了快半个小时,这句话出来时,真心扛不住了......

我记叙文写的不太好,所以上面讲的完全没有电影里面能呈现出来的东西令人感到一种平静的震撼。

我一直看到中间,以为会表现这只狗如何帮助主人脱险的。后面发现不是,它只是表现了小八在主人去世后一直在等他归来.剧情平平淡淡的,我却流泪了。

无论你在远方还是在家乡,无论你的爱情或者事业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是不是有个人一直在等你?你是不是一直在等一个人的归来?9年,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时间,可是对一条狗来讲,基本上是一辈子了。

有资料表示这部电影是有真实的事件原型的。退一步讲,八公的故事是真是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愿意为这样一个故事感动,愿意相信世上的确存在一种不会变质的感情。有这,就够了。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9

电影的最后一幕,

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幕。

你做了一个甜蜜的梦,

你梦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当你被遗弃到火车站时,

你的眼神是失落的,

像是黑夜中孤独的那座山。

当有一双充满爱心的手向你伸时,

你的眼神是快活的,

像是为黑夜中发出一道灿烂的金光。

当你有一个温暖的家时,

你的眼神是幸福的,

好像你是那户人家的小宝贝。

当你等待主人回家时,

你的眼神是有耐心的,

像是牵挂着你好久不见的父亲一样。

当你的父亲去世时,

你的眼神是伤心的,

像是又一次回到了孤儿的身份。

当你一次次等待再也回不来的主人时,

你的眼神是那么的坚定,

像是一位永远不怕死的战士一样。

无论多大的雪、多大的雨,

你都等待着你的主人,

像是永远不凋谢的花朵。

啊!我读懂了你的心灵,

是你将那扇人之窗推开,

让我进入了你纯真的心灵。

你是多么善良、勇敢,

你是我生命中的英雄!

电影忠犬八公观后感 篇10

汉代乐府民歌中有一言《上邪(ye)》,甚为感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描述的是一位痴情的女子,对情郎的铮铮誓言。今天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打破以往对日本的种种不屑,跨越民族情感替阿八为其主人献上这首歌!

影片讲述了一条秋田犬阿八与主人相识、相知、相守,和直至死去的等待。阿八,是日本著名的纯种犬秋田犬,因由某种际遇被送到某农学教授的家里。教授本为爱女留下阿八,但在爱女齐全后依然悉心的照顾着阿八。教授对阿八感情日深,不仅常带他去散步,还经常为他抓虱子,一起洗澡。眼见的教授对阿八的关心胜于所有人,旁人也无可奈何。其实,阿八也对主人极尽忠诚,每天陪着主人上班、等待下班。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教授暴终在讲台上。从此,阿八再也不能在车站口等到他的主人。春夏秋冬,阿八被很多人收养过,但每次他都咬断绳链定时守候在教授回来的车站口。流浪了许多年,阿八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但它不肯再被别人收养,它坚持做一条饥饿的流浪狗,要自由的准时守候在车站口。又一个暴雪的寒夜,年老体衰的阿八倒在了车站口,迷离中它看到了主人向它走来。樱花开了,春天来了,阿八又与主人在树下欢耍······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颜。

从古至今,得到挚友忠士的人从来不是使用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是“三顾茅庐”的真诚,和“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灵犀相通。援引涨潮《幽梦影》:“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阿八与主人亦是如此,“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简单易简单,麻烦易麻烦。只是简单的你情我愿,无需计较衡量得失。简单中不知不觉的,是满满的幸福!

而计较衡量中溜走的岂止是手中的细沙。

向生命敬礼:生活本是一趟单程票,坦然的看着风景都来不及,何必要忐忑担心着下一站会不会更美!风,我牵起你的手,不怕你溜走,因为我与你同行;黑夜,请你照常来临,因为你来或者不来,我心中的灯总是亮着;缘,现或者不现,我的生活已色彩斑斓······

此刻起,“我从不问你,我们要去哪里”,只跟着心的方向······

《八子》观后感(合集5篇)


为了保留心里那份感动,我们应当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化的思维能力,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八子》观后感是由我们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八子》观后感(篇1)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八子》观后感(篇2)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八子》观后感(篇3)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八子》观后感(篇4)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八子》观后感(篇5)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喜欢《电影《八子》观后感10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电影《八子》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