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听课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听课最需要什么》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课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听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获取经验、相互提高、更新教学观念的一种途径。我们都有听过课,但我们都会听课吗?是否忽视了听课前的准备,听课过程中是否认真观看、倾听、记录和积极思考,有没有做课后分析等。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听一节课,对于教师来说,听课时需要几个方面:

听课前自己先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听课的重点、难点及它在本节的位置,了解授课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想自己上课教材要如何处理,采用什么教法,做到听课前心中有数。

其次要听新授课教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的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对此,听课者要集中精力听清、听细、必要时课借助设备进行录音。

另外听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关键在于抓住听清学生回应老师的提问,听清不同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心理需求,借此明白教师对学生施以什么样的影响。

听课堂气氛。课堂里的师生互动与多边交往所发出的无声与有声无不呈现出课堂教学的风貌。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听课后授课人的自评。仔细聆听授课教师的自评,有助于更深的了解教法,更好的理解和探究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对课堂中的亮点和不足有很全面的把握,同时也能促进和我们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听课后同行之间的互评和点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评课成员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课堂进行评价,既会看到常规,又会看到改革与创新;即会看到预设,又会看到生成;即会看到教师的主体引导,又会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对教者的闪光点会给予交流,对其不足之处也会坦诚指出并给予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帮助。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下载的职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用爱心和耐心来温暖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作者分别从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确实,要做好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单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充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孩子的心中,教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细微,感受强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模仿。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文化专业素养,而是要秉着一颗尊重、关爱、宽容、耐心的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除了尊重,幼儿教师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孩子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的孩子,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说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豁达和挚爱的一种表现;宽容还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一种方式。

幼儿教育是十分琐碎、复杂的,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测和预料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教师可以事先做好解决的预案。但对于很多不可猜测和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幼儿教师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经验,凭借着平时积累的点滴的教育智慧去解决。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上课、游戏、观察等活动同样能看出一个老师的智慧,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意思,也许换种方式说就会取得不同的成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再与幼儿交谈、游戏时要注意说好每一句话,尽可能地让孩子从心底接受这种方式,从而达到最大的成效。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树,作为幼儿教师需要用心去欣赏、研读,呵护和浇灌每一颗小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当这本略显厚实的书拿在手中的时候,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着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在其经典着作《什么是教育》中写的,这句话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被撞击了一下,它像一缕清凉的晚风,一抹柔和的云霞,温柔而细腻,那优美的文字一下子就触到了我心底最真最柔的地方。哦!这就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训斥、对立,不是烦恼、忧愁,原来她是如此的美丽,直抵人的心扉,是让我们为之迷醉的一份心灵与心灵的交融与欣赏!因这段话,我恋上了这本书!

我希望我就是那样一棵树,枝叶婆娑,站立在与孩子们相遇的那个路口,挺拔身姿,挥洒绿荫,涵养吞吐;我希望我就是那一朵云,宁静悠然,装点那一片蔚蓝的天空,听从召唤,融入滚滚的群体,是万千水滴中的一滴,映射着七彩颜色,滋润禾苗舒展而不悔。

我想,我应该做这样一个人,我应该有这样美的灵魂,《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它,充盈美丽了我的灵魂,丰富提升了我的内涵,仔细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么多年来,有些犯过的错误其实根本可以不必犯,那些藏在心灵最深处的隐痛原来也可以消释,不必总是在暗夜里梦回萦绕。

这本书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该篇章主要阐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你是否能够善于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自我激励、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呢?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教师的心理和技艺谁重要?

第二篇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该篇章深入地探讨了教师最关心的有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再到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再到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篇章,教师教学最需要的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述。第四篇章,教师课堂管理最需要的心理学.

我在阅读第一篇章“教师自身最需要的心理学”时,第六节内容“教师的心理和技艺谁重要”,第八节内容“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先贤们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人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思想教育”,先贤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现代教育学者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是由老师造成的“就我自己来说,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的认同这些道理。

如果我能早早的认识这些该多好啊!心底深处藏着的一件事让我每每想起却又总是刻意遗忘:那是多年前的一个课堂,我坐在讲台桌旁边看作业,边看边训斥出错的学生,边训斥学生,边翘着二郎腿身体前倾着,椅子后腿也是悬空翘起的,我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微晃着身子,现在想来,这个姿势本身就是多么可笑啊,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我重点训斥着一个帅气偏瘦的男生,他被我提到讲台旁边,也许因年轻气盛,太执重于对错成绩,不懂得尊重宽容,在我的一通言语刺激下,他跑了出去,而我,因这个反抗举动彻底失去了理智,我愤怒的举起了他做的凳子,紧跟着跑到教室门口,隔着二楼的栏杆扔了出去,凳子瞬时就四分五裂了,那个孩子在楼道口扭身看我的眼神是那样的吃惊、惊愕、不敢相信,那一瞬间,我知道我犯了大错,错以铸成,后悔晚矣,那个孩子转身跑了,他瘦弱却坚决的身影永远成了我心底的刺痛!

为人师,真的首先要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啊,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啊,去掉自以为是,去掉偏执,去掉优越感,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拥有美好而高贵的心灵,就必须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平和自己的心态,面对眼前这一双双稚嫩的眼眸,再尊重一些,再宽容一些,呵护他们,欣赏他们,当我心中有了学生,就自然会有关怀,有感动,扔凳子的过分之举也一定不会出现!

着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说过:“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要做一名好老师,就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使得自己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遇到挫折委屈,能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豁达,而不是一点“风吹草动”就“惊涛拍岸,怒发冲冠”,摘掉自己“有色的眼镜”,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我们要用爱的眼睛去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端,争取迎头赶上!知识不足我可以弥补,技巧不巧可以学习,也许教育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心机与技巧,爱,永远是教育的灵魂,最平凡的一个个细节,就是我最美的幸福,也许我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我依然明了:把自己的心放正,放柔,放大,我会少很多的刺痛,感受更多的幸福!

幸福,多美好的词语啊,我想拥有,可是每一天,那一节又一节琐碎的课堂组成了我的人生,我的生命,她显得单调、重复、甚或乏味,幸福就在其中吗?

我细细的读着这本书,从中寻求着关于幸福的答案,在第三十九节:教师需要掌握语言艺术,第四十节: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四十一节:营造课堂积极的心理场,四十二节: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支柱等这些章节时,那些睿智的语言留在了我的心中,老师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我们渗透与教学进程中的情感往往通过表情传递给学生,我们鼓励的目光、善意的微笑可能使我们的学生信心倍增,内心激动不已,在学习中暗下决心迎头赶上。

再如: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情感和情绪在通常情况下是自然流露,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应控制流露的情绪,形成自己的感染源,感染我们的学生,成功的 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而安全的课堂气氛。看着这无言的文字,我似乎突然悟到了些什么,也许,幸福,我的幸福就在这一节一节琐碎的课堂上,就在我与一个又一个学生们的交流问答中!

当课堂上,我用亲切、明朗的语言去表扬赞美学生们时,孩子们如坐春风,沐春雨,欣喜不已,课堂生机勃勃时,我是幸福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慧于心而秀于言“这句话,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就是说话的艺术,于人心灵交流的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我抛出一个又一个提问去引领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时,我知道我面前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虽不成熟却思想活跃,当一堂堂设计的课在我与学生们共同的”雕塑“下,变成让我骄傲的”艺术“时,我是幸福的!

当学生失利一蹶不振,我也是沮丧万分的时候,彼此忧伤对忧伤;我从这本书中学会了心理激励,用我们的热情和决心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和我自己的潜能,一起在每一个日子里养成良好的品格,最终全面的提高学习的成效,我想,我是幸福的!当学生取得进步与成绩,雀跃奔向我时,我抑制不住的笑意漾上脸庞的时候,心与心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抚慰与交融,都让我觉得万分幸福,着琐碎的、平淡的日子是如此甜美、闪亮!

我爱这静默无言的讲台,我爱这流动欢乐的群体,我爱这如航母般的教学楼,我爱这步步提高的一级级台阶,我爱这秋来灿烂如金的银杏树,我爱这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我的生命,这就是我的人生,她们组成了我所有的快乐与幸福,为了这份幸福,我愿做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愿做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我愿做那教育路上最幸福的跋涉者,去唤醒更多!

《表扬也需要静悄悄》读后感


《表扬也需要静悄悄》读后感

期中考试复习课留给大部分学生自己背知识点,在看自习的过程中,无意看到学生带的《读者》杂志。就随手翻看了一下,突然一篇文章的题目落入了眼帘。《表扬也需要静悄悄》。看后,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表扬也要注意技巧和艺术。

以前看到被表扬的同事,都是心生羡慕,但是内心也总有点不是滋味的滋味。总以为受表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可是文中说,研究证明,表扬也会出现负效果,如果不得当,那么就会给受表扬者造成压力,甚至受到其他同学的孤立与报复。心中顿时一股冷汗出来了。唉,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让表扬发挥出正能量。文章说,表扬会出现一种效应,特别是当众表扬时,会让受表扬的人顿时高大起来,其他的人低矮,于是被表扬的人就会被嫉妒,甚至受到攻击。

因此表扬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让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表扬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可能会在教室里当众表扬这个同学,那个同学,来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可是文中引用实验研究证明,这样做,简直是在挑拨离间,制造不满,招致怨恨。

“荷兰心理学家尼尔斯·范德温认为,嫉妒有两种:良性嫉妒,它激励你努力超过你嫉妒的人;恶性嫉妒,它让你想要排挤你嫉妒的人,并偷偷给他们下绊子。”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在想,如何才能让表扬产生良性的嫉妒。形成一种比赶帮超的局面。我经常在一个班表扬另外一个班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别的班同学的优秀,以至于努力去追赶,我还经常在一个同学面前表扬另外一个同学,当然这个同学是他最佩服的同学,这样才会让表扬者更有压力感。

“在埃莱娜·尚和贾伊迪普·森古普塔的研究中,当学生们认为恭维是发自内心时,他们就会产生良性嫉妒”

“公开表扬引发的嫉妒大多是恶性的。即使某人确实值得表扬,这种表扬也只有在得到其他同事认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良性效果。但通常情况下,对一名员工的表扬不会得到其他同事的认同,这就是人性。”看来表扬需要私下里偷偷的举行,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也要静悄悄的开始我的表扬之旅了。我决定,先找班里的前15名同学谈话,分析这次考试失误的原因,其次再找中等学生,再次找后进生,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重新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也许就能够让孩子们激发更好的内在动力。

读《父母需要长大》有感


读《父母需要长大》有感

4月初,我参加了喆妈公益阅读携手北京汇智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就《父母需要长大》,关于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儿话题讨论,很荣幸,获得读这本好书的机会。真的是太幸运了,书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汗颜,越发跟自己现在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感觉。

这本书,我看得很细,佩服作者的思考深度,从中西方文化角度,为我们剖析了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观点很锋芒,也很现实。书中很多作者对女儿的教育故事,和老师的交流,都是我们所不能做到的,我们很难突破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有点与众不同,也是读完此书,大家关心作者女儿现在情况的原因了。

在作者的写作初衷中写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和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和学生。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其使命,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个快乐过程,但是当我们缺乏技巧的时候,这个过程中似乎有了很多痛苦。希望各位家长和将来想成为家长的人们,通过书中一个个故事能对教育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如果家长不及时提高自己,依然寄希望于用传统的命令方式实现今天的教育目标,好比用传统的邮寄书信的方式解决互联网的问题,这是行不通的。

带着学习的想法,我翻开了这本书。全书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让我们学会爱;第二章和孩子一起成长;第三章素质到底是什么;第四章人格的教育;第五章学校和家庭;第六章早恋不可怕;第七章天才的教育;第八章读生活这本书;第九章富裕之后的教育;第十章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书中每个章节,作者从不同角度,以提问,剖析,生活中的实例故事等方式,为我们全面分析、阐述了作者的教育理念。看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正视错误的勇气,我们不能因为是成人,是父母,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初为父母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长大,寻求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长大进步。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育儿路上的智慧宝典,细细琢磨,细细思量,你会收获满怀。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但至少我们能做到的,要从我们自己去改变。

正是因为爱,在这样充满艰难的人世上,才会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正是因为爱,我们会被感动;正是因为爱,有些错误我们可以原谅。信任,爱的基石。信任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相信。对于孩子,我们真的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了吗?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先听孩子讲述一遍事情的经过再做决定。当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对我们的信任时,沟通也就成了问题。如果由于我们自己的失误而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却还坚信自己是爱他们的,并要求他们给予我们同样的爱,这是不合理的。而感情上的缝隙也就此产生了。从内心里保护好孩子对我们的这份信任。

宽容是指接纳一切的勇气,爱一个人是没有条件的,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所有的爱,都需要宽容,特别是对孩子的爱。没有对平等的理解,就没有真正的尊重,进而没有真正的宽容。当我们面对一件事而不能做到理解时,宽容是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我们要有耐心等待孩子长大,要有胸襟容忍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很多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尽量发现孩子的优点才是我们更应该努力做的事情。如果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我们就为不断地挑孩子的毛病,孩子也就没有了信心,甚至会自卑,而自卑的心态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宽容的接纳孩子的一切,是我们爱他们的首要条件。这恐怕是绝大部分父母容易犯的毛病。

看到这,不禁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已经认识到这点,也在努力试着学会真正从内心里学会宽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可以照搬的模式,孩子在长大,我们跟着孩子也在长大,还真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优点,也有缺点,当我们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时,你会觉得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点事都做不好,内心的焦躁,越发地放大孩子的缺点。但反过来再从孩子的缺点反观自己,自己象孩子这么大的时候,也许还没有孩子做的好呢?给孩子时间,给自己耐心,积极想办法,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孩子就要学会接纳孩子,包括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孩子看做和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平等是独立的前提,为了真正实现平等,首先要教会孩子独立。独立不仅是生活上自理,更是精神上自立。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别人生活的全部。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独立,我们需要从孩子出生起利用一切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能力。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习惯了用命令的方式指挥一切,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命令非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失去对父母的信赖。如果我们把孩子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个体去尊重的话,很多问题就都有了新的解决方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出现新的方法。想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放手,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也同时独立起来,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的附属品。

尊重,让爱持久的源泉。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或者帮助他们寻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给予,爱因付出而美丽。我们能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不能因为我们养育而让他们成为我们意志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更不能因为我们的养育而忽视孩子本身所具有生命特性。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给予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可能是最大的家。这种独立也同样包含了经济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理解,爱因理解而厚重。学习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父母的事情。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变化极快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其次,如果我们缺乏理解的能力就更需要宽容。如果没有理解又缺乏宽容,我们所谓有爱就是苍白的。

责任,爱的终极目标。除了生活和工作之外,我们鼓励学习更多的知识。知识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用来考试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把知识当成考试的内容,这是我们今天教育最大的悲哀。我们在让别人独立的时候,首先自己要独立,我们既要欣赏这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同时也要和孩子们一起长大。不要认为成年了就不需要成长,我们同样需要成长,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艺术,爱的技巧。如果我们能用艺术的尊重的方式和他们沟通,他们会接受,且不会对身心造成伤害。如果不是用责骂的方式,而是责骂的方式,则会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等到他们长大,即使明白了我们的用意是爱,也依然会对尊严的伤害感到难过。

如果没有成长,也就没有不同年龄段的人人生体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努力地完善自己。生命本身就是个过程,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不要试图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自己没有念过大学,就一定孩子考大学;不能因为自己喜欢钢琴而没有机会学习就让孩子学习钢琴,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生命去看待。真正地爱孩子,而不是变相的来爱自己。

在一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尽量不去讲大道理。用爱的方式传递亲人的关心是容易让人接受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快乐地面对孩子,那是最好的,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通常会很乐观。真实地让孩子和家人体会自己的感受,真实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孩子时刻在向我们学习着,每个动作,每个决策,每次对话都是对孩子的教育,这个阶段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素质教育?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知识、文明的理念、良好的修养、处理问题的能力。作者把素质归结为四种能力:即观察力、分析力、决策力、记忆力。技能不等于素质,分数更不等于素质。素质是真实生活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要把教育目标定得太短,不要对孩子寄予太多要求,不要让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只要我们能真实地、现实地把孩子的教育看做是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是自己和孩子人生经历的过程,用耐心、用艺术引领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去思考、去行动,当他们有了足够的体验和足够的知识,再加上行动的能力,成功就会到来。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不是追求结果。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自己本身的厚度不够的话,教育孩子也就成了问题,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孩子们,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书中的智慧宝典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学习、反思、实施,找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也在通过读这些好的的育儿书,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教育,纠正自己不妥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与孩子一起长大进步。

当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她们一起交流、学习、探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纯净、明亮,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的独特而美丽,和孩子的沟通也变得那么轻松快乐,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听课最需要什么》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