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范文5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导语: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该片将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1】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2018年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包拯在初入仕途时,就写下一首“明志诗”,诗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也是包拯流转下来的唯一一首诗,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央视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秉公办事、坚持正义的官员,便常用“包公再现”、“铁面包公”等话语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纠纷或官司之类的麻烦事时,也总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样的好官、清官。这就是在许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结”。

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对“清官情结”,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干部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领导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

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笔者衷心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

2018年法官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法官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2018年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里拥油有浮在水上的方法,抓住了小偷,帮小男孩找回了丢失的铜钱,包公审石头读后感,读后感《包公审石头读后感》.表面上看包公审石头是一种很荒唐的事,但他所得到的结果却让人佩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通过现象认清事物本质.

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原名叫包拯,北宋人,28岁考取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又被任命过天长知县、州官、开封府尹、出使过契丹,还在财政、监察部门担任要职,.官至宰辅。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包公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包公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更获得无数民众的好感和钦佩,成为专制社会受到老百姓敬仰、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在包公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性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我们的喜爱,从此包拯这个名字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千年包公观后感

看完《包公案》,心中充满了对包公的敬佩,包公他真是判案如神啊,每一个案子都那么神奇,他的判断都那么精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畏皇权斩国舅的故事。曹二国舅是一个非常蛮横不讲理的人,虽然他只是国舅,可是他的胆子比皇上还大呢,看见有漂亮的女子,他就强行抢去,这不,又看到袁秀才的妻子张氏美貌动人,她就把袁秀才逼死,抢走了他的妻子。谁知道袁秀才的冤魂找到了包公,包公将曹二国舅判为死刑,释放了冤枉的曹大国舅。这个故事中的曹大国舅原来就是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太有趣了。看了这个故事,我更加佩服包公了,他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皇亲犯罪与老百姓同罪,不怕得罪人。

2018年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2016年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出。

据悉,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包公研究会成员、安徽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包公(包公第34代)后裔包正军、合肥政法委的(包公第36代)包旭东等出席了首映式。

另据海报,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央视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放了第一集。

据了解,此纪录片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严格的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北大教授孔繁敏、研究包公的专家程如峰、李良学等研究包公的专家学者影片中先后介绍了有关情况;良好的家风、为人心目中的榜样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世;包拯正是受家风、榜样的深刻影响成就了人们世代尊敬和世人传颂的包公;

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千年包公播放时间


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2016年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出。

据悉,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包公研究会成员、安徽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包公(包公第34代)后裔包正军、合肥政法委的(包公第36代)包旭东等出席了首映式。

另据海报,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央视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放了第一集。

据了解,此纪录片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严格的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北大教授孔繁敏、研究包公的专家程如峰、李良学等研究包公的专家学者影片中先后介绍了有关情况;良好的家风、为人心目中的榜样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世;包拯正是受家风、榜样的深刻影响成就了人们世代尊敬和世人传颂的包公;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一)

包公以清廉刚正形象传世。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秉公办事、坚持正义的官员,便常用"包公再现"、"铁面包公"等话语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纠纷或官司之类的麻烦事时,也总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样的好官、清官。这就是在许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结".

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对"清官情结",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

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尤其在今天我们的各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依法办事、能否依法办事更是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在当今时代其实更应该解读为要求党员干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

面对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体现了后人对先贤的崇尚,表现了一种学习的姿态。对于走向和谐与法治的今日中国来说,希望这种学习姿态真的能在全社会化为具体行动,并且深入精髓,领会包公身上真正值得体会的法治意识。

摘自:曹远侠(蒙城县公路局)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公一直以"公正、正义、清廉"的形象存在,老百姓也大多会用"包青天"等之类言语对秉公执法的同志进行称颂。

包公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我认为值得我们学习有四个方面优秀品质。一是爱国敬业,直言敢谏。我们要牢固树立忠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跟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为困难找原因,多为问题想办法,创新服务理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二是以民为本,为民请命。具体到我们公安工作中,对黑恶势力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对黄堵毒丑恶现象要一查到底彻底根除,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整改到位不留后患。三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在执法办案中,我们要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依法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禁执法不公现象。四是廉洁从政,公正司法。不管是在执法办案中,还是在服务群众和社会管理中,我们都要坚决做到清正廉洁,绝不允许接受群众吃请,要做到一身正气行事,只有保持两袖清风品格,最后才能确保执法公正公平,最终结果让人民群众满意。

摘自:杨建(蒙城县白杨林场派出所)

《千年包公》所体现出来的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之所以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老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广大民众对廉洁公正的渴求。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廉政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公安机关在抓好公安业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抓好队伍反腐倡廉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的重要性。

作为公安干警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正确对待手中掌握的权利,要认清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自己要把这个权利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

摘自:张健(蒙城县岳坊派出所)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二)

近日,按照单位要求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感触最深的是第二集《铁面无私》,影片主要叙述了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进行再现,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现结合自己成长经历和做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深刻反省自己,从自己灵魂深处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党员要先有纪律意识才能规矩办事。身为党员就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待问题不手软,与人相处与人为善,要有向我开炮的决心,自我剖析要准、纠改及时到位,不流形式、不做样子。在当前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就应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困难的精神,在学习教育中学的深入、找的准确、做的合格、干的实在。

党员要先当学生才能当好老师。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学习教育的参与者,也是行为主体人。只有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学习教育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带动每名党员都能刮骨疗毒的生动局面。要有公仆情怀,就要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精神,在清正廉洁中服务人民,才能取信于民。作为党员眼中的"纪检干部",要牢记宗旨意识,把服务人民不应是写在纸的白纸黑字,也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不当"活菩萨",铭记职责,敢于向恶人砍刀,才能不让好人利益受损,才能让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我眼中的"纪检干部",只有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

党员要先治恶人才能保障人民权利。整治四风也好,转变作风也好,出汗排毒也好,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内在的外部的、上面的下面的难题,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害党害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包公的不畏难、不怕苦的精神,就是要求我们从工作要求出发,对照《党章》,树立问题意识,从严查摆,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党规党纪,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查找工作中的失误,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及时挽回群众的损失,让干部作风有改变,群众的事情有人办。

作者:李飞(蒙城县委组织部 )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三)

学习包公精神,做廉洁执法模范

按照县纪委的通知要求,我在中央电视台观看了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该片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三级。观看后感触很多。当前,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廉洁执法工作,恰似给全体公安民警加一道反腐的防护林。既提高了思想认识,又增强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热情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廉洁,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官员一直受人崇敬和爱戴,古有诸如包公、海瑞,今有诸如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的形象深入民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诵。掩卷沉思,留在胸中的不仅仅是一位位廉洁之士的高大形象,还有一股浩然正气。

对公安民警来说,如何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否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对大家的严峻考验。公安工作有不少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如果将此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那最终将踏上不归路。公安队伍需要的是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的正直之警。做为政清廉的民警,还得在自律上把牢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加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在上层信仰上,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筑牢廉洁根基。在现实细微层面,我们可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鞭策自己,查找差距,提升觉悟。

其次是要处理好自身的各种关系。在多元社会总少不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正是公安民警所面临的考验,这种情形下,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坚持不受外物引诱,保持冷静头脑与淡泊心境,方可智明而勇猛。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在保证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来实现,处理好与身边亲朋好友的关系,不教身边朋友以财色之诱拖下水,不教家中亲人恃你手中之权乱纪律,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真正体现出公安民警的气节。

最后是要加强自我约束意识。"勤生明、廉生威"的道理谁都懂,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只有通过不断的廉政学习教育,才能未雨绸缪,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道阻且远。作为新时期的公安民警,要抵御住横流物欲,做清白之人,美节之士。

廉洁从警,是廉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度,深刻领会廉洁的含义,严格遵守人民警察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扎实苦干求发展。我们作为国家公务员,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更应该以廉洁奉公为原则,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做勤政廉洁的排头兵,树立良好的民警形象。

作者:许可(蒙城县国保大队)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四)

包拯家训给我们的启示

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谥号孝肃,后世称包孝肃公。在纪录片《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中记录了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全文共三十七字,突出了包拯清正廉洁的家风。通过纪录片《千年包公》重读包拯家训,心灵为之震颤,灵魂得以净化。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从包拯家训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一、包拯家训体现我们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清正廉洁是包拯家训的核心。(范_文_先_生_网)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是对我们党员干部最根本的要求,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要",是品德之基,更是我们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当前,我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更加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包拯家训中"清正廉洁"的精神实质,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要":

一要清正廉洁。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要经得住考验,做到慎欲,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慎权,不当权力的奴隶;慎微,不让小节毁了大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要干净干事。工作中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要以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明白名节源于修养,境界升于内省,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心存敬畏,多一点正气、达到"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境界。

三要秉公用权。我们党员干部对待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保持一个党员干部的浩然正气,做人处事有准则、有底线。

二、包拯家训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公正、法治、敬业、诚信"也体现了包拯家训中清正廉洁的观点。我们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也是对践行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诠释。我们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解决好知责、知足、知止的问题,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公仆,做到"三知":

一要知责,做到求真务实不懈怠。履职尽责勇担当。要有知责之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杜绝消极散漫、不敢负责、不思进取、不愿作为、麻木不仁的工作作风。要有担责之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扬正气,不随波逐流;在复杂矛盾面前,果敢决策,敢担责,不错失良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回避,不推诿,挺身而出,勇挑重担。要有尽责之行,自觉做到谋事、做事、成事,切实履行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

二要知足,做到廉洁奉公不放松。为民掌权须身正。身正就是政治上清醒坚定,作风上清正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对权力、对人民常怀敬畏之心,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真正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卑不移公仆心。

三要知止,做到严谨规范守纪律。我们党员干部要增强守纪守法守规意识,牢记政治红线、纪律红线、道德红线和廉政红线,自觉把红线看作是不能逾越的雷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自觉把规矩规范融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之中,以高度的自觉性警醒和约束自己,从思想上谨守规矩,从言行上谨遵纪律,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工作上的带头人,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用自己的模范言行为人民群众做好表率。

三、包拯家训体现"两学一做"的目的要求

当前,我县在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 这为我们党员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出了着力方向,更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党员,要牢牢把握包拯家训中清正廉洁这一核心,恪尽职守,做好"三个"人:

一要遵纪守法,做一个明白人。党章党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我们要深入学习,学法、知法、懂法,做一个明白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我们应维护党的尊严,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安排,执行组织决定,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二要干净做事,做一个清白人。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廉洁自律,守住思想这片净土,做一个清白人。

三要克己奉公,做一个奉献人。克己奉公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品德,工作中我们应公私分明,乐于吃苦,做一个有奉献的人,当工作需要时,要勇于承担,乐意接受,并尽最大努力去做好,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好我们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的奉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我们通过再次重温包拯家训,更好的理解了清正廉洁是我们党员做人做事的根本,要求我们的在工作中,要更好的落实"两个责任",当好我县经济发展的先行,做到在发展经济上有新思路,在重点工作上有新突破,在惠及民生上有新作为,用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建设取得的新思路、新作风、新干劲,为"美丽蒙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魏放(蒙城县交通运输局)

千年包公观后感范文(五)

清心直道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是包公39岁时写下的明志诗。这首诗的核心,即"清心,直道。"清心,指心地恬静,居心清正,少生欲念,是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修身为官的根本。直道,意为不偏不倚,公平公正。

为官心要清,为人道要直。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说:"清心是对官员执政的道德要求,直道是官员为官为政的哲学。"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包公,将这两点结合起来,作为我们为官的根基。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引用到了唐代史学家吴兢在政论史书《贞观政要》中的一句话:"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我认为,"公平正直"的根基,即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清心"和"直道".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包拯。他说,在广大人民的心中,包拯永远被定型为开封府尹的形象,永远都是百姓心中最需要的父母官的角色。古往今来的民众对他最爱戴的称呼依然是"包青天",是不以职位命名他、不以谥号官称他,而是以公平正直的品格,来世世代代地定性他。

试问,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当然是百姓的肯定。如何得到百姓的肯定?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要"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

要做到这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学习包公的"清心"与"直道",学习他不畏权贵,不论亲疏,不结同党的精神,如他一般奉公守法,善待百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作者:(蒙城县文联)

2018年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央视纪录片千年包公


2016年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1)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包公执法如山,无所不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违法必究,铁面无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清官。包公的正气、勇气和灵气,已成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老百姓心灵的寄托。因此,包公,这个形象的核心内涵和价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义在。只要人们有维护正义、惩恶扬善、渴望公道的心愿,包青天的价值和魅力就不会衰弱,包公形象就不会消失。

司法判决是经过法官良心过滤后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还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灵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学识越高、技巧越丰富,对社会的危害则越大。有了法律的规则,司法运作的全部过程需要法官的行为来展示,法官要在与公众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确立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孕育滋养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国家公仆,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人民法官必须致力为公、甘于奉献,职业尊荣感与价值感要靠不断完善专业素质与提高个人情操来予以保障。舍去社会风气中的浮躁虚华,静以修身,耐得住寂寞。当明镜高悬、法槌高举之时,法官的灵魂深处要有一尊静默的独角兽,公正是它的身体,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经络,为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献则是它不断运转的动力。

2016年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2)

昨日学校开展了观看千年包公的教育活动,观看完千年包公全集,来来谈谈我的观后感受。从古至今,清正廉洁是多少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更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但也有个别党员教师抵制不住各方面的诱惑,心理防线坍塌,在盲目的攀比中,心态失衡,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操守滑坡,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以满足贪婪的私欲,最终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学文,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原局长袁长占的犯罪轨迹值得我们深思。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一)

做"清心""直道"的纪检监察干部

利辛县中疃镇纪委 王静文

《千年包公》是由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安徽卫视先后播出。片中的很多内容、观点、论断发人深思,对党员干部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一、环境塑造品德

家庭、社会等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行、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形成具体重要的影响。

1.家风家教对品行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包公辞官事亲,且一辞就是十年。一代文豪欧阳修赞包公:"少有孝行,闻于乡里".孝,德之本也。人行孝,则事君忠,处官廉。包公生于书香门第,良好的家风家教,培养了他孝亲、忠君、爱民的品行和价值观。

正如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所言"包拯首先是一个孝子、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然后做一个好人,他才有可能做一个好官。所以,从整个社会来讲,要培养一个好官的话,我想应该从家风、从家这个地方,那是根、那是文化的根,应该从那里做起。"

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来说,要从家风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家风、如何传承家风等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各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家风,家风正、行为端,才能民风纯朴、社会和谐。结合纪检监察工作,要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和廉政家书等活动,让家庭助廉成为党员干部预防腐败的一道重要屏障。

2.恩师刘筠对包公的影响。为官一任,就该为当地培养人才,营造淳朴的社风民风和廉洁的政风,这是时任庐州知府刘筠的人生信条。因刘筠与包拯的相互认同,故其在为人为官之道上颇为相似,均刚正不阿、勤政爱民。同样,我们的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的德行去想象单位的环境、单位的同事,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传递正能量。

二、品德决定行为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引用了包拯的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什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清心"即对党员干部道德品行的要求,心底恬静、居心清正、少生欲念;"直道"即为官哲学,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包公的明志诗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同样有指导、警示意义。

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修身为官的根本,"清心"和"直道"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修身之本、处事为官之基。明代思想家李贽赞包拯"此等世界,此等人自少不得"."投砚江底,还于端州"的故事至今仍广为传颂,重要的是如何让"还砚端州"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我们需要更多的当代"还砚"故事。

三、"黑脸"推进公平正义

包公的"黑脸"形象是被神化和戏剧化的,表示正直、铁面无私。其实一个党员干部铁面无私、清正廉明、执法如山,不在于面貌黑或者白,而在于内心崇尚。

包拯在上书宋仁宗的《请绝内降》奏疏里认为"内降"是"妨公害政,无甚于此",请奏"杜绝内降,依法办事,反对特权阶层干扰案件审理".包拯重视法律在治理朝政中的作用,认为法律法度乃治道之要,公是法的灵魂,只有去私才能做到执法公正,法律是公正无私的体现。

我们现在实行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其中的很多观念、原则及制度设计都与包公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如"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每个司法案件都要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进一步优化了司法机关职权配置,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等。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我们,对于《千年包公》不能简单的一看了之,更多和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内化于心、外化为行,通过一个个纪检人展现出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形象,展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风采,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辨识度和社会认可度。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二)

看《千年包公》、做合格党员

亳州市司法局

6月12日,我局全体党员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看完了这部电视剧,让我感受颇深。千年包公纪录片是由安徽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做现代的"铁包公",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终于理解了"铁包公"这三个字的含义,更能理解总书记的语重心长。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的晚上,总爱和奶奶在院子里乘凉。躺在藤椅上,头顶是漫天的星星,伴随着奶奶手里蒲扇带来的阵阵凉风,舒适无比。这个时候,总爱央求奶奶给我讲故事,即使都听了好多遍,每次奶奶讲的时候仍像听第一遍那样津津有味。时隔多年,我仍清楚的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割牛舌案》。讲的是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

对于幼年有着英雄情结的我来说,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包公是个既公正又机智的人,这个处处为百姓着想、公正无私的人就是个大英雄。奶奶也经常跟我说,做人就要做像包公这样的人,正直、以民为本,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奶奶还说,你爷爷为官一生正直、清廉,没有拿过老百姓一分钱,你要向他学习,不要给你爷爷丢脸。爷爷去世得早,但在我心里,他的就像包公一样是个大英雄。

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太多。陈州放粮、包公铡侄、狸猫换太子、三口御铡、日审阳、夜审阴,等等。在街头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问,都能说上几个有关包公的传说和故事。尤其是电视剧《包青天》中的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尤其是主题歌唱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很多人更是张口就来。如今,我已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包公不仅仅是一个为民除恶的大英雄形象,他的事迹也对我们党员干部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今天,看了《千年包公》后,儿时的回忆再次涌来。我终于像奶奶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也将谨记奶奶的教导,像包拯学习,以爷爷为榜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三)

市水务局 杨蒙蒙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

通过观看《千年包公》感到,包公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清官,成为万民景仰的"包青天",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好的学风。包公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这就为少年包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和有机会进行学习,加之从小包公勤奋好学,熟读《诗》、《书》、《左转》、《易》等经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行动规范,奠定了坚实的人格信仰,志存高远。

二是好的家风。包公的父亲包令仪,曾担任过县令和朝廷的散官,非常清楚宋朝廷对贪官的痛恨,并以身作则,因而逐步形成了忠、孝、廉的家风。包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家风教育,这也为他以后为人做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是好的政风。宋太祖赵匡胤对官员贪赃枉法深恶痛绝。包公的恩师刘筠为人刚毅正直,与朝廷奸党势不两立,也是一名清官,受他们的影响,加之从小有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家教,以致包公从官后,能够做到清正廉洁,不为权势所迫,嫉恶如仇。

如今,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包公为榜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立足本职,克己奉公,敢作敢为,敢于担当,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信《千年包公记录片观后感范文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