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丁肇中的科学之路有感

读丁肇中的科学之路有感

读《我的求学之路》有感:心有阳光,不惧风雨。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读《我的求学之路》有感:心有阳光,不惧风雨”合你胃口!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有阳光,不惧风雨

——读《我的求学之路》有感

余干一中高二(12)班 曹政

一条村路,泥泞崎岖,却不曾想,走出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走出一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艰难困苦的生活,似乎是那个时代记忆里,最经典的农村生活写照。五十多年后,经济腾飞,举国上下决胜全面小康。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今虽云乐,但学习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但虽然风雨相伴,也应笑容灿烂。

读了《我的求学之路》,才知道吴官正爷爷少年时代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尝受数不尽的艰辛。那些年,他家中贫寒,常常吃了上顿难保下顿,一年到头稀饭度日;那些年,他为求学,捡猪粪,拾瓜子,备钱上学,刻苦努力,争取助学金维持学业;那些年,他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一年学完高中阶段所有课程,在不被允许高一高考之后,依旧坚持自学大学课程。想想自己,浪迹学海十余春秋,不能说日日夜夜都在寒窗苦读,但至少是在尽全力对得起自己。对我来说,吴爷爷求学时的艰辛与困苦终究是离我太过遥远。曾有一段时期,我漠视了自己必须走过的学习之路,一遇到学习中的挫折与苦难就想着逃避,厌学情绪一度泛滥。所幸,我能用时间和成长来改变,能够承担起责任,再次踏上学习的征程。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风雨再强再大,我的笑容始终如一。在青春里,带着信仰向着未来奔跑,一路上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期许……

然而我也只是众多追梦者的一个。

从古至今,由科举到高考,有人十年寒窗,满腔热血,韶华倾负;有些人夙兴夜寐,拼到声嘶力竭。读书辛苦,却不能让他们止步。虽然追求不同,但总有那么一种信念,使他们的梦想变得清晰生动,即使天寒地冻,也决不望而却步。不输给雨,不败给风;不输给酷暑,不败给严冬。他们真正感受到拼搏的快乐。

吴爷爷寒窗苦读数载,几经被迫辍学的无奈,带着伤寒高考。卧薪尝胆,苦心不负,终于问鼎清华大学。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高考就是那间"广厦",让天下寒门学习,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一个人生的中转站。

学习似乎就是这样,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前方道路布满荆棘:贫穷,寒冷,饥饿……这世间的一切困难,都无法击毁一颗颗求知的心。那种渴望,给我们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以知识报自己,报社会,报国家!

天下学士,为求知,虽有风雨,但心有阳光,依然从容无惧。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读《童年》有感


我们的童年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但我们往往也是幸福的,我们就像一只只刚刚学会飞的小鸟,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像一片片新叶,有太阳呵护我们成长……我们的童年,有爸妈时刻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童年》这本书讲了高尔基的童年。他的童年是阴暗的、可怕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或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不停的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舅之间常常大打出手;外祖父还鞭打阿廖沙,竟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外祖父也疯狂的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上的发簪深深的扎进她的头皮;两个舅舅也因为嫉妒而将阿廖沙的父亲骗到野外进行毒打,并狠心的把他推进冰窟窿;米哈依尔舅舅因为无聊,唆使小孩吧烧红的顶针放在瞎眼的格里高利的手边,侮辱、加害这个长工;两个舅舅还要工人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结果他被活活压死……一件件丑事,一桩桩暴行,一幕幕惨剧,真是惨不忍睹。高尔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但他任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高尚的作家。

他让我不禁想到了成龙——这个著名演员,以《笑拳怪招》一举成名的演员。这个从戏班子出来,忍受着师傅毒打的小跟班最终变成了影视界的大明星。为什么?他的故事有多少人知道?他表演了30多年,一直都很拼命;重伤29次,却从未趴下。他拍了约80部电影,在全世界有2.9亿铁杆影迷,还是第一个把手印、鼻印留在好来坞星光大道上的演员。这些成就,也许是他用一次次重伤,一次次奋不顾身换来的。

他还让我想起了自己。记得第一次种植凤仙花,因为经验不足,天天浇水的花,愣是没发芽。学校里却有人成功了,说发芽还要控制温度几度到几度,我却只知道浇水。第二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选上好的土壤、花盆、温度计,选好月份、种下了充满了我希望的三颗种子,竟全都发芽了!我高兴极了,也兴奋极了,但我也明白,成功后面是精心呵护。这成功是我用心努力换来的,比任何一次成功都要来的激动、兴奋及开心。

让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收获。

优秀读后感:求学之路不好走


求学之路不好走

观《上学的路还有多远》有感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一段《上学的路还有多远》的片子,看过之后心里一阵酸楚。

这段片子讲的是贵州的一所小学,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很长的时间山路,土路才能到达学校,一个月都走烂了几双鞋。最远的一个读六年级的女孩子早上天还没光就要从家出发,一个人拿着手电筒抹黑上路,走泥路,土路,山路,翻过七八座山才到达学校。中午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不带饭来学校吃。小男孩和小女孩的2011幸福公式分别是:2011+新鞋+新衣服=幸福,2011+一条好走的路=幸福。

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走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不用抹黑,不用拿着手电筒沿着陡峭的山路,冒着生命危险上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父母接送的,走路的,骑车的,坐公交车的,还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亲自送到学校门口,然后才放心的离去。我们是幸福的,中午不但不用挨饿,还能吃上丰盛的午餐。有的孩子有可口的饭菜都不想吃,非要吃西餐,有的孩子把剩下的包子随手扔掉,还有的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全部倒掉,那么心安,那么理得,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吗?

我希望他们的不平常的求学之路在社会人们的帮助下能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美好!

读《红岩》有感600字——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寒假中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读完了《红岩》这本书,这是一本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的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罗广斌(1926年——1967年),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益言(1925年出生),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

这本书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激动。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看见老彭(江姐的战友、丈夫)的人头的时候,那种悲痛的神情: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上下左右的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静静心跳,再次定睛细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仰起头凝望城楼。她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害怕自己忍不住要恸哭失声,赶紧竭力抑制颤动的身子,可是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不断袭来,几乎使她无法站稳脚跟……

江姐面对老彭的离去虽然十分伤痛,悲痛欲绝,但是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振作起来,为了新中国而奋战!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努力坚强地面对困难,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了解了他们的事迹,我不禁感到了愧疚。还记得我在写作方面一直不好,不到两次,我就放弃了对写作的练习;面对小的挫折,我不努力便放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努力做了,才有可能成功。

是这本书,在我心中树立了榜样。是这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有了前进的动力,使我有信心会成功。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勤奋、努力,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


周暄如

《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那样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在恶劣的情况中,成为了一个成功者。

谁会相信他竟然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生活了28年,谁又会相信他在没有食物在孤独的小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他是一个让人值得欣赏的人;他是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人;他是一个让人折服的人。他正是因为有一颗勇敢无畏、坚定执着的心,才走上成功之路。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但始终面临了3种问题:1.孤独与寂寞。2.用具与生活用品缺乏。3.食物缺乏。但是,他都一一解决了。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任劳任怨,自己去找食物,自己去打猎,自己去盖房子,生病了没人去照顾他。他在小岛上收了一个俘虏叫“星期五”,从此,和他一起打猎,一起生活。他还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开始饲养羊、牛……种植大米、稻谷……他多是一个充满智慧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啊!

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我若有所悟,一个人在这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不怕困难,坚持的人,是多么的厉害啊!作为一个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去面对苦难呢!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会心中默念:“坚持不怕,会成功的!”这八个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也告诉我们怎么面对困难?怎么去战胜困难!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阳光,才能见到彩虹!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雨果说过:“害怕危险比危险本身要可怕一万倍!”的确,在危险面前害怕。是更危险,只有去坚持,不怕困难,就一定会成功!

想知道鲁滨逊为什么会离开荒岛吗?想知道,就抓紧去看吧!

读《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有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励志小说《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媛媛。她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也是风靡全国的演说比赛节目《超级演说家》第一季的总冠军。她的求学经历和比赛历程都告诉我,她是一位有上进心,不懈怠,非常善于制定学习计划,然后不断努力和坚持的人。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起点是差不多的。如果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重大改变,那么,就需要调动全身的智与力,去筹谋、去计划、去坚持、去实现。人要吃得苦还要耐得住寂寞,不理会打量的目光和讥笑。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任何打击,即便是在不可选择的境遇面前,努力和坚持,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事情。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主动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完成计划最需要的就是努力和坚持。

人和人学习上的差距,往往就在于努力和坚持。

有些人不一定是天才,智商也不一定高,但是他们能够默默地寻找学习的规律、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很多努力汇集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而有些人呢,其实很聪明,但是他们却不肯下功夫:要背诵就随随便便的背,只求过关,不求品质;要做题就潦潦草草的做,只求完成,不求高分短时间里看起来还行,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把知识还给老师,忘光光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学习,没有努力,就算多聪明,也难免原地踏步。

我不是很优秀,也不是很笨。我认为努力就是在别人还没有出发时,自己就先出发了。上个学期,我一写完作业就主动预习。当时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进行预习,我总是提前预习,老师上到25课时,我已经将整册预习完了。这样,当别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进行第二次预习或复习整理了,这让我在听课时,能更加专注,更能理解课文的意思。假期,我建立了一个古文群,每天带领小朋友们读一篇古文。要知道古文可是高年级才学的,中年级的我,想提前在古文学习上努力,这样到了高年级的时候,我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这时候,很多人就无法坚持。书中提到,刘媛媛要考研究生,她去北京大学上考研培训班,那时北京下大雪,她们班只有3个人坚持去上课,一节课都没有落下,考研结果一出来,3个同学都榜上有名,其中一个就是刘媛媛。而缺课很多的同学,都纷纷落榜。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总是有很多计划,每次都雄心壮志、轰轰烈烈地开始,但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比如身上长了痱子,不舒服;学习的东西有难度,一下子理解不了等等,又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有人说不好也会放弃。不坚持是多么可怕啊,再好的计划也是镜花水月。

我认为坚持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时刻提醒自己,不轻易放弃制定的目标。我已经坚持学习儿童画6年了,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准时到课堂上课,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当我画错了,我能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遇到自己画不好的时候,就请教老师修改的方法,如果无法修改,就重新绘图,从不觉得麻烦。因为我相信,多一次锻炼,就多一分能力,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6年过去了,我美术班的同学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2、3个人坚持了下来。今年暑假,我新参加了国画班,国画老师说,我在构图、色彩、线条上都有很好的基础。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即使国画和儿童画看起来没有关系。

我也要成为刘媛媛这样优秀的姑娘,每一天努力一点点。让努力和坚持成为自己的优良习惯。

阳光总在风雨后――读《老鼠记者》有感 (750字)


我是个小书迷。只要我捧起那些经典的书来,就像一只小羊闯进了一块肥美的草地,贪婪地吃着。忘了世界,忘了自己。

今年暑假,不知怎地,我对《老鼠记者大漠寻宝记》情有独钟。这本书让我读得如痴如醉,不仅是里面的有趣情节感染了我,更多的是杰罗尼摩的机智勇敢和遇到困难并不放弃的精神感动着我。

故事发生在蒙古国的戈壁沙漠。老鼠记者杰罗尼摩为了寻找新书的灵感而参与到他们斯蒂顿家族的一次沙漠寻宝的探险活动中。他们在寻宝过程中迷路、没水喝、遇到沙尘暴最后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宝藏,还获得了比宝藏更珍贵的友谊。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只要坚持,敢于战胜困难,真诚待人,迎接我们将是胜利和友谊。

还记得去年夏天,妈妈帮我报了个游泳培训班。我看着那蓝色的游泳池,感到无比欣喜与激动。旱鸭子的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泳衣泳裤,试着在水里露一手。可当我头刚一扎,整个人突然失去了重心,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但是,我对自己没有失去信心,我努力地站起来,可刚刚想游一段又感觉要沉下去,吓得脸色苍白,哭着对妈妈说不学游泳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站起来,加油!继续练习!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不管多么难,也要忍耐!我又站起来继续练习,在十几次,几十次的练习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小朋友们,其实杰罗尼摩及他的同伴们这寻宝一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正如我们学习、生活中所遇见的困难和挫折吗?比如:在学习中当我们遇到难题,你会选择继续还是放弃呢?当我们成绩下降时,你又会怎么做呢?当我们离开爸妈独自一人在外求学时,你是否哭过呢?俗话说:困难是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小朋友擦干眼泪吧!让我们当一只勇敢的小鸟,坚强地面对现实,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阳光总在风雨后,大步向前行,去战胜它吧!

三年级:郑楷

读心有感3000字


最初对心起了兴趣,大概在于我对先生的心情。不单是值得揣测与玩味的,描摹起来也多有不易之处。然而夏目漱石写得十分自然。这便引起了我希望读下去的心理。因自己也曾于成长之中的缘故,我对于这般题目向来喜好。当然小说并没有顺着这一点拓展开来,而是转向了伦理道德,或者说私(则天去私 )的讨论。伦理道德固非实有,这点(于我)已经无须讳言。过去时中梁师的孔家思想史一书几乎为我永远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小说中精心设置的矛盾冲突仍然令人惊喜。这不仅仅体现在先生遗书中叙述的往事之中。或者莫不如说,就我而言,它不过是个背景的存在。但叙述者自身细微的体验倒是极好的例子。出现较多的地方自然是在家中的日子。待到兄弟俩在父亲还没死之前,就商量其父亲死后的事情来 可算是个情感体验的高潮。作者在写下这样的句子时,纵然为人性之恶感到悲恸,但已然不能持有批判的态度了。固然,这绝非道德的,绝非符合伦理的,但它由自然人性引发而来。其实整篇小说也莫不如此。先生的往事之中,我们也难以对其进行强烈的批判。能够升起的心情,不过是深深的无奈与遗憾罢了。

再来深入分析一下我对先生的心情。纵然作者一再强调所以即使说我幼稚也罢,笑我愚蠢也罢,能以自己的直觉预见到这一点,的确使我觉得自己是有希望而又可喜的。 但是,我并不是以研究先生的心情出入他家的现在看来,我那时的态度,竟是我生活中值得珍惜的品格之一了。 但这种心情也绝非无私的。小的事情譬如写信时最后还顺带问候了一句先生的感冒。其实我并没有把他的感冒放在心上。而在先生饱受精神折磨之苦,决意自杀之时,我所想的不过是用不着母亲催促,我早就在等候先生的来信。而且盼望如果这封信能带来大家盼望的解决糊口的职业,那就好了 。当然,如上一段所说,这些心情不能够被批判。但至少也说明我所以为的有希望而又可喜的亦不过是自私罢了。而通篇带有推理性质的小说也不能说明我对先生的心情绝无研究之意。

反过来说,先生固然认为我是认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长达半生忏悔自私之后,对我依然是自私的。恕不举例证明。

那么,我的父母呢?我对他们带有嘲讽与无奈,并有混杂了亲情在内的同情。我不只一次的将父亲同先生做比较,总是得出先生对我吸引力更大的结论。甚至,在上半部结束时,父亲弥留之际,我因为收到了先生的遗书而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火车站。但相对弱势的父母便不存有自私了吗?劝说我在父亲故去之前即确定财产分配时,先生与我有这样的对话。

(亲戚)都是好人么?

似乎没有什么坏人,大都是乡下人啊。

乡下人为什么就不坏呢?

对这种寻根问底,我无法回答,可先生还没有容我思考如何回答,就接着说:

乡下人反而比城里人更坏。而你刚才还说,你亲戚中似乎没有这类坏人。但是,你认为世上会有那种明摆着的坏人么?这种模子里铸出来的坏人,当然世上是没有的。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一般人,但一到关键时候,就立刻变成坏人。真是可怕。所以切不可等闲视之。

诚如斯言。父母表现出的类似于一种无知的自私。这类例子在父母与我一节中比比皆是。不特意点出了。

再谈几点细节。如前所言,关于我对于先生的心情,文章最后没有深究。但在之前的叙述中仍然可见端倪。

这时,先生又重复前几天的腔调。

虽然你遇到了我,恐怕你仍要感到孤独的。因为我没有力量使你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孤独的境地。迟早你就会想别处去发展你的交际。不到我这里来了。

先生这样说时,凄然地笑了。

在谈到爱情时,先生屡次提到爱情是罪恶呀,这引出了下面的对话。

爱情是罪恶吗?那时我突然问道。

是罪恶,真的。先生回答时的语气同刚才一样坚定。

为什么?

迟早你会理解的。不,不是迟早。应该说你早已经理解了。你的心不是老早就在为爱情而跳动了吗?

我察看了一下自己的内心,那里却是意外的空虚,连个想象的目标都没有。

我心里连个这样的对象也没有。我是毫不打算对先生隐瞒什么的。

正因为没有对象你才活动的。你以为有了对象就能平静下来的吧,所以就想活动了。

现在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正因你不能如愿,不是才到我这儿来活动的吗?

也许是这样,可那和爱情不同。

这是走上爱情的一个阶梯,按顺序在和异性拥抱之前,才先到同性的我这儿来活动的。

我认为这两件事的性质完全不同。

不,是一样的。我是个男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满足你的,况且又有些特别原因,更不能使你满足。我实在过意不去,你只好离开我到别的地方去。我宁可希望这样。可是你

我悲伤极了。

您认为我应该离开你,可我还没有这样的打算。

先生根本不听我的话,他说:

可是,不谨慎可不行,爱情是罪恶呀。虽然在我这儿得不到满足,可也没什么危险。然而给长头发缠住时的心情,你知道吗?

作为故事的结局,我们看得到的只有 接着我毫不犹豫地跳上去东京的火车。在轰隆轰隆响动的三等车厢里,我又从袖子中取出先生的信,才从头到尾地看下去。而从时间上推断,父亲同先生过世的时间实相差无几。 这两位叙述者经常拿来对比的人物,前者仿佛我们做儿子的在等待着父亲的死 ,而自己却已经丝毫感觉不到煎熬别人的痛苦 ;后者的离开使叙述者感到先生的过去,他曾答应要告诉我的那个灰暗的过去,在我看来已是毫无意义了。 并且终于毫不犹豫地跳上去东京的火车 。

孤独是小说的另一主题。事实上,在遗书中,先生已将孤独视为导致K同自己自杀的唯一原因。然而当想到,连世上自己最亲爱的一个人,都不能理解自己时,便不免悲伤起来。 后来我竟疑惑起,K是不是同我一样由于孑然一身,孤苦无依的结果,才突然选择死的? 孤独同自私不无联系。或者可以说,正是自私导致孤独的存在。既然人不能豁免于自私,便终究将会体验到足以致死的孤独。

奇怪的是,如先生自己所说总之,在金钱上我怀疑人类,但是在爱情方面,却不怀疑。 。然而这一论述却那么得值得怀疑。或许不过是一种自欺。

有的译本像是将先生译作老师,想必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罢。

阳光总在风雨后——读《最后一束康乃馨》有感


我爱写作,参加过很多比赛,投了不少次稿,但每一次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很多次失败使我对写作失去了信心,正当我失落的时候,《最后一束康乃馨》拯救了我那颗冰凉的心。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大学毕业后,仍没有找到工作的他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整天像丢了魂似的。天天都闷在家里,消磨自己的青春,有时甚至后悔自己上了大学。一天,他跟着母亲出门散步,一个手捧着一束康乃馨的小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向女孩走去,打算将那束娇艳的花买下,送给母亲。讨价还价时,小女孩问:你说我的花美不美?他不以为然地说:剩下的总要便宜些吧!小女孩听了,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不是它们不美丽,而是它们的运气差了些!听了这番话,他愣了一下,立刻陷入沉思。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认真学习,最终找到了一份令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

读了全文,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我不就是那最后一束康乃馨吗?不是我没能力,而是我的作品没有找到属于它的伯乐!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多看了课内外的书籍,多加练习,勤加修改,从而积累了一大堆好词、好句、好段。当我在此写作的时候,我文思泉涌,没多久,就创造了一篇文章,在修改的时候,我猛然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我更加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久前,我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那一刻,我终于尝到了甜头,真是苦尽甘来啊!

一句古话说的好:乘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我们都以自信与热情去面对所有的艰难险阻,那么,这些讨厌的拦路虎就会主动远离我们,我们的面前就是一条平坦的路。正如文中所说:挫折与困难并不可怕,他们只是为了衬托阳光,失败与落后并不可怕,它们只是为了造就成功!

读《勇者不惧》有感


执行至上,文化至上

——读《勇者不惧》有感

刘立波

世界陷入了黑暗之中,英雄横空出世,经过不懈努力,以钢铁般的意志打败了入侵者,拯救了这个令人忧心忡忡的世界。这是英雄故事的范本,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说。但在企业界,却真实的存在着这样的英雄,福特的穆拉利、日产的戈恩、IBM的郭士纳……他们靠一己之力,拯救企业于水火之中,将企业从破产的边缘拉回到健康状态。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不禁心生疑问:一个营业额数千亿美元,员工数十万人的企业,CEO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能量,逆转它的运动惯性?况且,3位CEO有两位根本就没有该行业的工作经验,另一位对日本社会一无所知,他们到底施加了怎样的魔法,做了些什么?如果说郭士纳进入IBM时,IBM的形势虽然不好但也不至于到达破产的边缘;如果说戈恩进入日产时,带去了很多雷诺的管理人员;那么,看看穆拉利,这位CEO独自一人进入福特,不仅要面对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更倒霉的是正好遭遇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他是如何渡过难关,逆流而上的?他的举措与其他两位成功的CEO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可供我们借鉴?

一、所有的不幸都是相似的

从表面上看,福特、日产、IBM所遭遇的情形是相似的——销量下滑、市占率下滑、股票沦为垃圾股、现金流告急、品牌价值下滑、员工士气低落、大幅裁员和关闭工厂也不见起色……"没有人承认自己是问题的一部分".

而在深层次呢?情形虽然不尽相同,但仍也属于相似——

1、官僚化

官僚化导致相互推诿责任,人浮于事。有意思的是,在福特和IBM都有一个现象:召开高层会议时,高层领导旁边都有一个助手,谈论业务时高层领导必须与助手频频耳语才能回答问题,这说明高层领导对业务所知甚少。

官僚化导致组织内沟通不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底特律,主管不会与员工一起用餐,更不会在意员工的想法。"

官僚化导致高层领导对市场和产品根本不了解。"事实上,他们根本很少自己开车,这是司机的事情".

2、地方割据

企业在前期为了降低总部的运营压力,放权给了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难以整合。日产如此、福特如此、IBM也是如此,"每个人都知道出了岔子,也都各有解决之道,但却无法众志成城".

3、成本高企

产品多、平台多、组织架构复杂、供应商无序、经销商过多……,当一个企业内的资源无法共享、资讯无法共享时,它就不是一艘航空母舰,而是一艘艘小渔船的硬性捆绑。

4、缺乏远景,只盯竞争对手而不盯住顾客

在产品开发时,往往只是盯着竞争对手,随对手而动,而很少考虑顾客到底需要什么,所以总是慢人一步。日产紧盯着丰田、福特紧盯着通用、IBM甚至狂妄自大到谁都不盯。"福特需要专注在顾客真正想要的产品,而非工程师或统计专家想要的。此外,福特必须发展出真正的远景,而不是只是为了反击对手而反击".

二、变革的关键在于执行力

对福特历史和现况的了解,比尔。福特远胜于穆拉利,对于解决之道,比尔。福特也并不是不懂得,但为什么穆拉利做到了比尔。福特做不到的事情?

答案是——强大的执行力。

戈恩说,在变革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怎样把人们调动起来".穆拉利作为一个汽车业的外行,在福特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战略举措——在他进入福特之前,比尔。福特及董事会就已经决定要卖掉捷豹、路虎、沃尔沃等品牌;同样,关闭工厂与裁员的计划也是如此;而他带领福特大军所执行的计划,其蓝本就是美国区总裁马克。菲尔德斯所制定的"前进之路".其实,偌大的福特人才济济,又怎么会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呢?但是嘴上说出来的计划与实际的执行,完全是两回事。

穆拉利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务实、坚定、乐观的战略决策与执行者,他调动了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换而言之,他凝聚起了所有人内心的力量。

1、统一思想

他提出了"一个福特、一个团队、一项计划、一个目标"的口号,并且将口号印制在卡片上,让员工随身携带。他整合了各自为政的区域、研发、生产、销售等等,让福特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

2、建立领导团队

他选择那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构建起一套领导系统,确保每个人都有负责的范围,为同样的目标团结合作。"他几乎从来不说‘我’,而经常说‘我们’。"

3、明确目标和计划

他明确了"让福特成为有创意又能稳定成长获利的公司"的大目标,也确定了每年、每月、每周的小目标,让整个团队拥有清晰的方向感,"重要的是,制订一个有说服力的愿景和一份全面的计划。"

4、沟通、沟通、沟通

他建立每周BpR和SAR沟通机制,让整个团队的"所有人知道所有事";他要求真实的数据与坦诚的担当,让每个主管都肩负起责任;他让所有人都知道现在面临着什么、我们该怎么办、现在进行得如何。他大声疾呼,面对高阶主管、媒体、公众、员工、董事会、福特家族,不断的反复说明福特目前所遭遇的困难、管理层的策略、目标和计划等等。信心建立之时,就是行动之时,就是成功的前夜。

5、精简与专注

专注从来都是企业健康和壮大的必要条件,穆拉利坚定不移的执行着专注战略,卖掉了与福特品牌无关的几乎所有业务,减掉了所有多余的脂肪。同时,在洞察到消费趋势之后,他指导技术部门整合研发资源、减少研发平台,积极开发更符合时尚、更节能环保的小型车产品。随后,以福克斯为代表的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受到市场的追捧。

再看戈恩和郭士纳,他们也几乎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也拥有同样的特质。比如在沟通方面,戈恩刚到日产,就建立9支跨部门的团队,每支10名成员,一起寻找拯救公司的办法。郭士纳建立了有11名成员的"只关心跨部门政策问题"的公司执行委员会、建立了鼓励公司各部门沟通的全球管理委员会。

计划要得到认可、团队要团结一心、要去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作风、要鼓舞人心、要得到工会的认同、要得到银行的借贷、要得到福特家族的认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刚开始是他一个人的执行力,接着是高层团队的执行力,再接着是所有人的执行力,当所有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巨大的转变就自然发生了。

但过程却是艰难的,需要有顶住一切压力的坚强意志、需要耐性、需要不厌其烦的沟通、需要包容他人的人格魅力,正是所有这些个人特质,保证了强大的执行力。正如大前研一评述戈恩时所说的"在我看来,戈恩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而已。利润不高是因为成本高,降成本!裁员!……戈恩先生会这么做是理所当然的……他最受注目的不是改革的内容,而是他强大的执行力。"

三、变革的本质在于文化变革

管理学借用了物理学的"熵"这个概念,是指当企业运营日久之后,各种毛病就会自然的滋生出来,这些毛病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毛病。英雄们所真正改造的核心问题,不是企业的战略、研发、营销、财务等等,而是组织的文化。他们改造与变革过后的企业文化,至少在五个方面表现优异——团队、担当、沟通、创意、专注。

团队——团队成员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拆台,责任的划分是清晰的,但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担当——所有人都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找借口,勇于承认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

沟通——无论是部门之间、总分之间、上下之间,都可以敞开心声,任何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坦诚布公的沟通。

创意——活跃的思路和想法是被鼓励的,即使最后没有被采用,也不会导致气馁和压抑。

专注——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但又能保持灵活机动的变化。

反而观之,几乎所有企业危机的表象之下,都隐藏着这几个问题。要么,就是诸侯割据,担当和沟通都出现问题;要么,就是欲望过大,专注上出现问题;要么,就是没有因消费者而变,在产品的创意上出现问题。而所有的英雄,无非都是在拨乱反正,优化以上几方面。孙子兵法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在市场上的失败,终究在于没有"先为不可胜",也就是没有让组织文化在"团队、担当、沟通、创意、专注"上做到优秀。

穆拉利说,变革"关键是要集体意识,每个人都成为团队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贡献都值得尊重,这样大家才会参与其中,当大家都有了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工作的乐趣也随之增多,营造一个互助的工作氛围,无论对于员工还是机构,都更加有益。"而这,才是穆拉利和其他CEO能够转变企业惯性,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秘诀。"在他的领导下,以往的一盘散沙已经变成有凝聚力的团队".

组织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是双面的,在追求积极上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消极的一面——懒惰、固执、保守、贪婪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位居高位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冒险、不敢创新"、"贪多求大"等等心理是必然会存在的。遗憾的是,选择消极面远比选择积极面要容易得多。所以悲观一点说,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组织文化僵化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如此,倡导、保持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核心中的核心。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需要创造出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了。正如德鲁克所说"真正卓越的企业,往往是波澜不惊的、枯燥和乏味的。"

四、对团队领导者的启示

《勇者不惧》不仅是一本讲述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的书,也是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每一个团队的领导,无论是领导一个企业还是领导一个部门抑或一个跨部门的小组,都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1、正面激励

穆拉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探索管理之道,"这位年轻的主管终于了解,他的作用不是在部属面前展现聪明才智,也不是告诉部属自己有多么优秀,他的功能是提升部属的能力".

"领导者没有悲观的权利!"穆拉利总是面带笑容,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打击,他都那么积极乐观,他的情绪给了身边所有人信心,他的乐观总是那么鼓舞人心。"我们一定可以!"

我们每一个团队的领导者,都应该像穆拉利一样,以正面的态度去激励团队成员发挥所长,从而让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2、倾听与关心

"既然福特出现了一个愿意倾听的领导者,皮帕斯说他很乐意留下来"、"布斯聪明,具幽默感并且关心员工,这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们开始相信我,我们终于能坦诚相对"、"员工看到自己的工作被认可或发现经理人愿意聆听自己的意见时,公司士气无形中提升不少".

是的,如果领导者愿意聆听员工的心声,让他们有成就感,团队的潜力就自然发挥出来。

3、目标清晰

BpR、SAR会议,都始终关注着目标、计划。"领导者要常常自问:我要将团队带往何处?",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团队就会原地打转,不知所措,反之,则会卯足力气,齐心向前。

4、以身作则

对市场细节的了解、努力工作的精神、责无旁贷的担当、对员工的关心……,领导者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首先必须自己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胜过千万句口号。

五、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往往与政府的机制和所在地的文化息息相关。对中国企业来说,向内寻求往往能找到一条更合适的路径。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成为"圣人",但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都成为圣人是不现实的、要求所有企业员工长期无私的加班加点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推广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君子文化"呢?

何为君子?易经里有一个完整的君子形象:君子乾乾、君子谦谦、君子夬夬。

乾乾,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企业所需要的,正是那些有目标、有使命感,愿意努力争取成功的人,他们的存在,能让企业充满活力。

谦谦,即谦而又谦,这是君子的灵魂,谦谦不仅是谦让、谦逊,更是谦虚,由谦而虚,虚可纳物,虚己才能进学。也就是"才高不自诩、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谦谦,则企业里上下之间、平级之间可以自由平等的沟通无碍,有了最关键的有效沟通,就自然消除了板块隔阂;有了沟通和碰撞,才有了无尽的创意。

夬夬,即果断、依然、决然。在关键的时刻,敢于决断,敢于承担责任,这也就是中国人数千年来所称颂的"文死谏,武死战"、"君命有所不受"的担当。

君子,不是大家所误认为的"笑而不语、把一切憋在心理不说出来的、含含糊糊"的行为方式,而是融合了进取、谦虚、平等、决断、道德等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格。

穆拉利、戈恩、郭士纳,这些优秀的CEO不就是这样吗?他们"君子乾乾",积极进取,有清晰的目标;他们"君子谦谦",走遍全球,遍访消费者、经销商,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学习、吸收各种建议,跨行业经营管理;他们"君子夬夬",敢于决策并且敢于下放决策权,让下属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愿意更努力的和他们一起工作。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也说,"要赢得尊敬,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做人的德性。这个‘德’字超越了国界。不能以德治人,企业就无法成功,要求跨国经营的21世纪,这一点决定了成败。"他所说的"德"字,不正是君子之行吗?

西方的管理者虽然不了解"君子"之名,但实践着"君子"之行,而我们,如果全体员工都能践行"君子"之所为,敞开胸怀、积极沟通、恪守道德、公开透明、敢于决策、勇于创新、不怕失败,那么,我们将形成一个多么强大的企业文化?我们将会以怎样的速度前行?

共勉之!

读感恩的心有感1000字


这个浮华的社会上,各种纷繁而又无限美好的诱惑无时不刻不在吸引着人们的善变的目光,不知不觉中人与人之间少了关爱,淡薄了情谊。《感恩的心》这本装帧谈不上精美,词藻算不上华丽的书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生动翔实的例子向我们讲述着中华传统美德在默默中的延续,也引导着我们在翻阅本书的时候不断的思考、反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感谢朋友无私的帮助,感谢同事的一臂之力,感谢上级的赏识和鼓励。的确,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现在社会,个人的力量越发显得渺小,缺少了朋友的帮助,我们生活当中步履维艰。如果没有领导的赏识和鼓励,我们得不到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会,缺少了同事的鼎立协助,我们将在工作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使我们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让我们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发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常坏感恩之心,才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应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个人在启蒙教育初期都会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德教育,而在很多人的一生当中,有多少人能发自内心的说他在他的一生中真正时时刻刻都履行了这一道德规范?读完此书后调整好良好的心态,去积极应对生活中各

书中另一让我关注的观点是感恩对手让我在竞争中成长一章。该章节列举了自然界和实际社会存在的竞争事例,其实就是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的道理。同时,读者只要略做思索便可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认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许多成功人士在分析自己事业的成功无不把出现在自己奋斗路途中的竞争者作为自己的动力之一。只有优秀的竞争对手最能够发现他的竞争对象的软肋所在,同时也是最擅长用他的长处来集中突击对手的短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竞争对手,正视竞争本身并勇敢的应对竞争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而感恩自己的竞争对手其本质就是代表一种应对竞争的积极心态。

感恩是一种心态,它能让我们乐于面对人生中每个阶段面临的各种境遇;感恩是一种素养,它能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更多的影响身边的人;感恩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忆;感恩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真正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

感谢老师给了我知识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谢朋友给了我友谊和支持;

感谢我的敌人,让我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单;感谢有你,尽管远隔千里,可你寒冬里也给我温暖的心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读《南下北上求学记》有感


五味杂陈

——读《南下北上求学记》有感

豪歌

基于自己儿子上小学的经历,结合自己的日记记载,作家春桃、陈桂棣夫妇写了《南下北上求学记》一书。该书讲述了他们的儿子小明在江西省萍乡市(书中化名萍城)上小学期间(2005——2011年期间),六年内三次择校、三次搬家,最后逐渐在市重点学校里变得厌学的全过程。

由于是基于自己的日记记载和事后的描述,整本书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很琐碎且有很强的个人化情绪。但仔细读下去,又觉得让自己既有作为家长的深切同感,又有作为教师职业身份的无奈,更萌发面对教育现实想突破困境的多方理解!

一、作为家长的深切同感

对多数家长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每天都有很多经历、收获和感悟,但很少有人详细写日记记载这些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即便有经常写日记的人也很少有人拿出来公开发表。作为职业作家,春桃给我们公开分享了他们的点点滴滴。从这些点点滴滴之中,我既读出了他们作为家长的无奈,也从这些点点滴滴之中读出了自己的身影和想法。也许,这就是家长们的共性特征吧!

无可否认,当今中国社会的家长多数是生活在焦虑和恐慌之中的!这样的焦虑和恐慌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从根本上说,正常的家长们内心都有一个最起码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但面对社会的各种现实和压力,以及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攀比心态,作为家长,不得不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条无休止无尽头的竞争之路。

作为家长,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所以想方设法自己的孩子去上本地最有名的学校;作为家长,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最好的老师和老师对自己孩子好,所以满怀期待甚至于绞尽脑汁跟老师拉关系或者送礼来达到自己的期待;作为家长,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优秀的同学,所以先天排斥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和淘气孩子;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校园内部受到他们看来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时,自然是愤怒的;作为家长,自然希望孩子既获得学校教育的成功考出好的成绩进入好的上一级学校,也希望孩子能去欣赏和发现生活之中的美、有足够的见识……凡此种种,在《南下北上求学记》一书之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作为教师职业身份的无奈

《南下北上求学记》一书中不可避免要从家长角度展现家长对教育现实和老师的评价和批判。从这本书之中,能深刻感受到家长对化名“周小萍”这位老师的强烈不满,不满的原因在于这位老师打骂学生、用语言冷暴力学生和对学生的不公平处罚以及教学水平的不足、过多简单重复的作业布置等方面。如果这些叙述真实的话,我也认为这位老师逾越了教师工作的红线,确实应该受到该有的批评、惩戒甚至是相应的法律处罚!

细读全书,又从书中看出作者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方面,比如说她的孩子搬离最后一个单独的位置后,她问自己的孩子“哪个倒霉的坐在那里了”?书中也说到一个细节,因为作者的孩子午休时间和同学在教室打牌而被孩子老师火急火燎喊家长的事情。在作者看来,这个事情本身没有那么严重是老师故意整治家长。但在我看来,这些事情的背后又隐藏着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无奈,那就是教师对学生批评和惩戒的边界是什么?

对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是家长们最揪心的问题。所以,社会和家长对老师们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普遍期待自己孩子的老师们人品好、学历高、业务精熟讲课好、对自己的孩子好。这些期待无可非议,确实应该是老师们应该做到的。在家长们的心底,也隐藏着一个不愿明说但又最真实的期待,那就是经历了某个老师的教育之后他们的孩子能顺畅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一级学校。这个期待对老师们来说,就有点勉为其难甚至是难以实现的了。这样的无奈是基础教育界老师们的深深的痛。因为这样的无奈背后隐藏着我们社会对基础教育定位的错乱和迷茫。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服务还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服务?答案不言自明,但现实就是那么无奈。所以,有人提出了折衷的说法:“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

在写此文之前,我专门上网查找关于本书的一些信息。有网站报道,2013年11月30日, 作家春桃在自己新书《南下北上求学记》的读者交流会上说:“我儿子厌学,我们没有责任,责任在于社会、学校、老师。” 看到这个报道,我五味杂陈。 从阅读原书的过程之中,我勾勒出这样一个妈妈的形象:年近四十得子,对自己的写作事业投入很多,在自己出国或者出差的时候经常要请自己的老母亲或者亲人帮助照顾孩子,经常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自己认可的道理但对于孩子也有不定期的打骂。一言概之,作者是一位语言胜过行动的妈妈。在本书之后,也隐藏着教师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无奈: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根是决定性的,学校和老师们后天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三、面对教育现实突破困境的多方理解

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呼唤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优质教育!也许,有关部门还需要做更多扎实有效的工作。

就教师个人层面来说,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贯穿自己工作始终的要求和目标,明确工作的边界是教师职业化的需求;就社会层面来说,不要再神话教师职业和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不要再把对圣人的要求强加到教师身上;就家长层面来说,真正承担起家长的职责之后才能理直气壮的批判教育现实。

不埋怨、不抱怨、不指责、不推诿,多学习、多交流、多换位思考和多面向未来考虑,每一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迎来中国教育的进步!

引申阅读:

1、教师的难为、应为、能为(之一)

2、教师的难为、应为、能为(之二)

3、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角色思考

4、教育领域里的悖论

读《刻苦求学的居里夫人》有感


今天,我在《经典阅读》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刻苦求学的居里夫人》,我读完后,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华沙。那时,波兰正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了。而且,她的妈妈和姐姐也先后去世,这使她非常难过。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她对学习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她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读完了文章,我明白了: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因为她刻苦学习得来的结果。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自己: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成绩不稳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有时考得高分,有时考80多分。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努力学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人生。

感恩风雨,感恩阳光_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800字


初见活动主题,我不禁哑然:这题目的历史应该比我的年纪要大上许多吧,可细细一思索,便觉恍然:重要的东西,永远不会褪色。比如母爱,虽然已被无数人写了无数遍,可依旧有人写出令人惊艳,感人至深的文章。即是如此感恩又何尝不可呢?仔细地在书橱里搜索,不放过每一本掠过眼帘的书,不经意间就找到了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这位享誉全球的女作家,我在幼年时便耳熟能详了,说的直接一些,请允许我有些冒犯,海伦凯勒这样一位原本又盲又聋又哑的女孩,是如何攀上这足以令我们仰视的高度的?难道仅仅是由于她的亲人朋友们对她的关心和帮助?静静地看完这本蕴含着浓浓深情的书后,我的心里有了答案:海伦凯勒在感恩中成长。小海伦的童年是不幸的,正当她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夺走了她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将幼小的她抛进无尽、黑暗、死寂的深渊,试想一个本应快乐玩耍的孩童,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毫无知觉的世界,这是多狂暴的一场风雨啊,不在风雨中凋零,便在风雨中怒放。风雨并未能让海伦凋零,反而使她变得更坚强,因为她还有阳光。三束阳光无法让别人明白她的意思,也无法和别人一同嬉戏,这

第一天,海伦要去看她的家人,看她的朋友们,看她亲爱的沙利文老师,因为他们给了她生命,给了她希望,也就给了她一切,她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陪伴。感恩爱。第二天,海伦要去看人类的历史,看她所属的伟大人类的辉煌历史篇章,因为历史使她懂得了很多,她的心灵因此不会感到空虚,反而充实。感恩人。第三天,海伦要去看她居住的城市,看哺育着她长大的地方,因为城市给了她玩耍嬉戏的地方,与她一道生长着,更重要的是,城市里居住着她最爱的人们。感恩家。海伦凯勒在风雨中成长,沐浴着阳光,心中怀着感恩。而我,盯着书桌旁母亲端来的一杯牛奶,悠悠冒着热气,一丝丝,一缕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我的求学之路》有感:心有阳光,不惧风雨”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丁肇中的科学之路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