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

黄利娟 永兴县童星学校

这是一部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由上百人团结协作、殚精竭虑、克服各种困难,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的书籍。编著团队中既有课程专家、大学教授,也有学科教研员,更有一线的名优教师。他们本着求真务实、切合实践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各学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全部收集起来,统一梳理,分门别类,集中研究,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这部书最让我感受良多是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这两块。下面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的确,汉字作为符号文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缩影,是维系我们这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纽带,领悟和传承汉字文化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使命。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识字教学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三年来,结合本校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些实际,我认为我们学校在识字教学中存在二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识字与阅读分离,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烦琐地分析课文,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课文的理解,轻处理识字教学;二是教法单一,学生靠反复机械地练习识字,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从而造成了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

在这本学中有很多案例角,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现在开始》的教学设计,教师设计了几个环节:一、在活动中识字。采用活动识字方法,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轮流".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句子1):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然后点生词谁得准确的孩子先来带大家读生字词,并相机出示"轮流",再请一组小朋友来读"轮流",并解释说像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读,就叫"轮流",并组织学生用"轮"组更多的词。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知道了"轮流"的意思又学会了很多的词语。二、创编儿歌识字。举例"第""弟"两个形近字的比较。(句子2):谁是第一个上任的呢?编写口诀:小(弟弟),真聪明,摘掉点和撇,戴上小竹帽,漂漂亮亮得(第)一!三、利用偏旁识字。采用换偏旁识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足字旁生字的积累和记忆。(句子3):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第二个星期,轮到谁上任了?引导学生读: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瞧,它来了。它是怎么来的?跳着。它激动地说—引导学生齐读: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然后观察字形,用脚走路,引出足字旁。四、自主识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也是我在低段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现在三年级了有时候我在识字教学的时候也会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呢?我们不妨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在学生在"玩中学".比如:开火车、变字游戏、欢乐对对碰、猜字谜、"我大你小,我小你大"、"看口型猜字"、找亲戚、"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贴膏药"、"过河"等各种识字游戏。有效的识字游戏,能够使学生对识字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比如: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法,还可以联系生活识字法,比如:动作法、实物法。最后还可以用连词造句法,不仅可以加深对字词的记忆,而且可以丰富词汇、开发智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终身难忘。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正确、规范、流畅、美观地书写汉字,应该成为每个中华儿女必备的技能与素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识字的同时还要引导、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每天在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的小学生关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都可能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它是最形象、最直观、最生动的指导,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人写字,字也写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也正因为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学习把握文本内涵,得到情感熏陶和智慧启迪,而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采,工具性、人文性……于是我们在课堂中,内容理解多,问题提得多,资源拓展多,课件使用多,"贪多"成了我们的一大诟病。先哲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因此在一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精练简洁。让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服务于学习过程,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的活动为中心转变,备课时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时关注学生的学业样本,同时理解教材,选择内容。

从教十余年,我一直觉得教学是个慢的过程,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是有点过的行为。作为老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才能让你的课堂变得更生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有感


新课程的改革是振奋人心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参与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而教师迫切需要有一本手边的工具书,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参考、借鉴。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新课标的书,诸如课标解读之类,虽然对课标内容作了很详尽的分析,但总觉得是就事论事,冠冕堂皇的内容多,而指导性、实用性不足。

正应了前人的一句话: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书店中发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一书。

这本书只有短短的几章内容,却涉及课表内容分析,新教材特点,从教学策略介绍到学习策略;从情感培养倒价值观培养;从课程资源开发到课程评价;从教学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囊括了中学化学教师所应了解、掌握得所有内容。尤其是在正文中设置了标准链接、信息资料、直击课堂、思考与讨论等一系列栏目,而不仅仅是分析解释课标的含义与内容,阅读时感觉轻松易懂,易学易用。

高中生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增加,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发展潜能。学校教育就是要承认这种潜能,发现这种潜能,发展这种潜能。与初中的普及教育不同,高中教育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发扬这些学生的潜能。高中阶段,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偏好与特长确定自己一生的职业。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是在不足。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张扬。

作者在书中写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同于认知的发生发展,它有自身的特点和机制。要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先决条件;活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而后作者列举了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活动,学生在学校体验。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

这让我想起曾经报纸登载的一篇报道,一位家庭主妇在家打扫卫生,将两种清洗剂混在一起使用,使用中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睡觉,结果在睡梦中中毒而死。这就是旧教育方式的悲剧,教师仅仅按照教材的要求介绍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们也仅仅掌握了这一种方法,但是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有毒氯气的方法很多,而这简单的方法却是被教材忽略的。

这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现在在课堂上过分要求环保,如果在三年高中学完,却没有闻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气味,一旦环境中出现有害物质,他们无法判断有害物质的种类,又如何做出防护?

我们学习、讲授自然科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面提高的事例不正是其科学素养低造成的吗?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的作者在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科学素养问题,他提出: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而引发的一些问题。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而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

有科学见解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读懂通俗报刊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够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依据的社交谈话。

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能根据信息来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

有科学素养还意味着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论点独处的结论。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者必须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等方面对物质以及变化进行多种感知,从而形成了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特点: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证。而探究式学习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最好形式。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中的几个错误认识:

错误观点之一:探究是惟一的学与教的方式。作者提出高中教学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完全可以利用讲授形式来完成,探究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切忌把探究神话,矫枉过正。现在教学中确有这种现象,凡公开课必须探究,无探究就不是好课,就如同多年前要求上课必须有若干次提问,必须使用投影机、计算机,追求形式已经超过了对内涵的追求。

错误认识之二:动手做是探究的核心,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强调学生的动手,较探究片面理解为动手。作者指出:探究学习更需要神思,培养强烈的探究意识与科学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与实施、检验假设、交流表达一系列的活动才是探究的完整过程。

错误认识之三:探究重过程轻结论。以往确实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而结论书中已经明示,作者提出: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扼杀学生的学习的生命活力。而如果过分重视过程而忽视结论,同样是事倍功半。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反思的方法:记教学日记;再现反思;观摩与交流;行动研究。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研究。

总之这本不很厚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看法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当我拿到这本书《新课程百问语文》时心想:新课程实施了这么久了这一百个问题还用学有点不屑一顾。可当我静心阅读时发现作者提出的许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许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如:《灌水与引水》、《因材施教新解》、《负担辨证》、《也是木桶》等等而其中的《仍然要提倡科学精神》一文的阅读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教师只要一上到公开课似乎习惯于从网上搜集到特级教师或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不假思索不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或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更不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照搬照用。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包抱着科学态度不迷信教参考不能迷信专家不能迷信课本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要向特级教师或名师学习要不断思考:他们对某一课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从而以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尊重学生要善于表扬与赞赏学生。但却常常出现教学、学生的掌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是学生的发言真的那么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否!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态度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结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学习更为浮躁经不起批评。长期以往追求虚荣、文过饰非的不良习气也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案抱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为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时作为教师应该坦然面对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原谅教师的缺点师生的关系将会更为和谐与融洽。[HTTp:///为您编辑]反之如果教师靠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维持教学以势压人就没有理可讲没有情可沟通了师生关系必将陷入僵局。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科学思想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对待差生我们应以一分为二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说话、听话不捕风捉影阅读不断章取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唯师、不唯书。

总之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思想掌握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目前,我们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作业、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几个环节。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

青年教师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有感


新课程的改革是振奋人心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参与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而教师迫切需要有一本手边的工具书,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参考、借鉴。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新课标的书,诸如课标解读之类,虽然对课标内容作了很详尽的分析,但总觉得是就事论事,冠冕堂皇的内容多,而指导性、实用性不足。

正应了前人的一句话: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书店中发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一书。

这本书只有短短的几章内容,却涉及课表内容分析,新教材特点,从教学策略介绍到学习策略;从情感培养倒价值观培养;从课程资源开发到课程评价;从教学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囊括了中学化学教师所应了解、掌握得所有内容。尤其是在正文中设置了“标准链接”、“信息资料”、“直击课堂”、“思考与讨论”等一系列栏目,而不仅仅是分析解释课标的含义与内容,阅读时感觉轻松易懂,易学易用。

高中生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增加,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发展潜能。学校教育就是要承认这种潜能,发现这种潜能,发展这种潜能。与初中的普及教育不同,高中教育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发扬这些学生的潜能。高中阶段,他们将根据自己的偏好与特长确定自己一生的职业。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是在不足。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张扬。

作者在书中写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同于认知的发生发展,它有自身的特点和机制。要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景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先决条件;活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体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而后作者列举了“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行分析。

我的理解:课程就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情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活动”,学生在学校“体验”。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

这让我想起曾经报纸登载的一篇报道,一位家庭主妇在家打扫卫生,将两种清洗剂混在一起使用,使用中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睡觉,结果在睡梦中中毒而死。这就是旧教育方式的悲剧,教师仅仅按照教材的要求介绍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们也仅仅掌握了这一种方法,但是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有毒氯气的方法很多,而这简单的方法却是被教材忽略的。

这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现在在课堂上过分要求环保,如果在三年高中学完,却没有闻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气味,一旦环境中出现有害物质,他们无法判断有害物质的种类,又如何做出防护?

我们学习、讲授自然科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面提高的事例不正是其科学素养低造成的吗?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的作者在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科学素养问题,他提出: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而引发的一些问题。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而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

有科学见解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读懂通俗报刊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够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依据的社交谈话。

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能根据信息来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

有科学素养还意味着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论点独处的结论。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既是宏观的又是微观的。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者必须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等方面对物质以及变化进行多种感知,从而形成了学习者心理上形成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特点: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证。而探究式学习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最好形式。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中的几个错误认识:

错误观点之一:探究是惟一的学与教的方式。作者提出“高中教学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完全可以利用讲授形式来完成,探究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切忌把探究神话,矫枉过正。”现在教学中确有这种现象,凡公开课必须探究,无探究就不是好课,就如同多年前要求上课必须有若干次提问,必须使用投影机、计算机,追求形式已经超过了对内涵的追求。

错误认识之二:动手做是探究的核心,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强调学生的动手,较探究片面理解为动手。作者指出:“探究学习更需要神思,培养强烈的探究意识与科学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与实施、检验假设、交流表达一系列的活动才是探究的完整过程。”

错误认识之三:探究重过程轻结论。以往确实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而结论书中已经明示,作者提出:“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扼杀学生的学习的生命活力。而如果过分重视过程而忽视结论,同样是事倍功半。”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反思的方法:记教学日记;再现反思;观摩与交流;行动研究。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研究。

总之这本不很厚的书,其中的很多观点、看法值得我们学习领会;很多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读新课程教师必读有感


读新课程教师必读有感

假期中我读了《新课程教师必读》这本书,起初只是随意翻翻准备拿它消磨时间而已。可是当我渐渐读进去,走到书中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中时,我真是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我觉得我应当把它当作一本很重要的书来读,因为他对我们教师来说太重要了。读了它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每一个教育故事,教育启示集锦都发人深思。文中的作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事件,而他们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决。而且他们都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例:《让人性的光芒在课堂闪烁》中一文案例的作者朱聪在给学生上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要求学生讲一个“给比拿愉快”的故事。他费尽口舌启发学生:“比如说,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感谢你时……”讲堂中一位学生打断了他的话,让老师给他们讲“给比拿愉快”的故事,老师却一时语塞了。致使老师课中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及时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老师说了实话,只准备如何启发大家来说,却没想到自己来准备一个故事,明天我上课时给大家讲。虽然作者的态度是真诚的,但丝毫却没有感觉到刚才过关的庆幸。反而感到一股深深的自责从心底涌起。作者在课后及时反思着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觉得提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根本不是一个难题,但要真正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可能就有点困难了。光靠教师的启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活生生的例子作引导。在课堂中,如果讲关于自己的故事,肯定比讲听说来的、读到的故事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打动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说话的欲望。但自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吗?是准备不充分吗?仔细想想这里虽存在着客观问题。那就是自己心底还深深潜伏着“师道尊严”的意识。
是啊,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一定得放下架子,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课堂上不至于这样。本文作者及时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多么令人值得学习呀。确实我们教师曾几何时,两点一线成了我们生活不变的轨迹。早晨上班,晚上回家,路上匆匆而过,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里忙忙碌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无暇真正了解学生。晚上回到家中,忙完家务,又要督促孩子写作业,再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关心邻家的事……就在这忙碌中,我们真的渐渐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渐渐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师,才会有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课课都重要、门门皆基础。星期天,各门兴趣班排得满满。孩子们马不停蹄的赶场子,节假日也是这样,他们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的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却慢慢地枯竭。与人交往不再默契。他们说不出、教师说不出“给比拿更愉快”的故事的原因,不是不说,是没有话可说!因为没有看过,更没亲身体验过。
作者的反思是深刻的,一个小故事的确暴露了我们在当下的教育经验中忽略了很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我想,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反思是发人深思的。我们真的应当醒悟了。我们不能埋怨本文的教师和学生缺乏故事和体验,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因素。我们的教育真应关注生活世界,这不仅仅是个理论话题,它确定有现实意义,当我们去掉教育人为包装,以一颗淡然的心平静地看待像花蕾一样渐次绽放生命活力的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意义、在生活中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
本书中一个个案例无不释然的说明了我们应当多多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多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世界,多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他们的所想。这样孩子们的世界将是一个多么绚丽多彩的世界啊!
从本书中我看到了很多作者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们的教学机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己的教学反思等等。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真的应该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了,决不能用灌输的思想去教学生了,决不能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了,真应当多动动脑筋,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再不能培养“标准件”统一模式化的学生了,要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
从教了十三个年头,真的感到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去学习,去重新更新观念。为了我们的教育,我真应当审时度势,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的》读后感2000字


为了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把握好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落实新课程,我认真品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一书,重点学习了教学评价和学习方式两部分内容。

首先,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其次,要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于美术方面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 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然后再让这些优秀学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出了6条对于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建议:

一、我讲课占多长时间?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和完成美术作业有多少时间?学生情绪怎样?

二、、我上课的情绪和态度得当吗?我提供了多少讨论的话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怎样?

三、我提供的资料和图片对学生有用吗?我的提示对学生有指导意义吗?

四、我的课前准备充分吗?哪些问题我没涉及而学生提出来了?我处理得当吗?

五、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吗?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怎样做?

六、我在教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我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觉得这6条建议太好了,对我反思教学不断提升自己太有帮助了。于是,我把这6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里。每节课后,都依照这6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教学中的成与败。

我发现自己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调控自己的教学情绪方面做得很不够。总是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用具准备不好,而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有时甚至当堂数落学生,这样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下降,这样不断的形成了恶性循环,我对此十分困惑。

从学习中我知道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因为没带美术用具而四处借,虽然他破坏纪律,但是他的初衷是好的,他是因为对美术学习有极大兴趣,对完成作业有极大愿望而导致的这一错误行为。谁能保证不忘记事情、不犯错误呢,孩子更是难免。犯错误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谅解和机会。想明白这些,我便转变了自己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态度。再遇到这样的现象,我就以温和的引导取代严厉的批评。先是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再肯定他们作品中的优点,最后提出要求:每学期只有三次忘带用具向同学借的机会。这样一来,我的谅解换来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在我的宽容和期待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改变。

在读书过程中我还感悟到:要以学生的获得为教学准则。

每一节课,我都留心观察上课爱溜号的学生。我渐渐的发现,他们爱与人争论,而且争论时的思维特别敏捷。于是,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争论的话题。每次讨论时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慢慢地,这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由一两分钟延长到四五分钟、十几分钟,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明显的提高了。

面对新课程,作为美术教师的我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的效率。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读了王泽农主编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知道物理教学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受益匪浅。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及物理课程的发展。

其次,《标准》下的学生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能够对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能力、创造力水平、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

再次,《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1、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式接受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具体表现为:

1、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时间和活动获取知识较少,学生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少。

2、作业以大量书面习题为主,而观察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很少。

3、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交流的少。

这种单一、陈旧的学习方式,按照统一的要求看待每一名学生,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符合多元化的智力理论要求,符合现代化的教育课程理念,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充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以及品质的培养。新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对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科学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了情感、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2、教学活动设计指导的基本观点

3、教学活动设计的环节

4、多种形式探究性活动的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过程须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活动情景

(一)力求使探究活动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二)情景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三)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四)情境具有可探究性

(五)关注情景中协商过程的设计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现代课程理念赋予课程资源的特点

四、内容广泛、综合

五、具有科学性和可探究性

六、有利于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

2、注重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面临的转变

2、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必备的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的自省;教师的自学。

2、总结教学实践,参与教学探究

3、积极开发各级教研活动

4、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

5、制定政策化的激励机制

1、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4、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充分体现sts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使用方法

1、以人为本做好转变,体现发展是用好新教材的根本

2、物理教学要着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用新教材的观键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学科渗透,提倡多样性是用好教材的基本要求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关注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是用好新教材的必需

相信《读《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