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国读后感1000字

三国读后感1000字

三国读后感1000字。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三国读后感10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三国读后感1000字范文一

能人贤臣诸葛亮

我心中的英雄

阖上三国,印在脑海中的不是一代枭雄曹操,不是少年志士周瑜,不是忠诚良将关羽,而是诸葛亮,一个从未亲临战场却赢伐无数的谋臣。

诸葛亮的入场便令人难忘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或许惟有如此情景,才能配得上诸葛亮的才智吧。后来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孔明,于是诸葛亮开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在这里,诸葛亮用自己的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那羽扇纶巾后面的是诸葛亮一颗誓死效忠刘备的赤子之心,他就象一位仙人一样,几乎没有特别的缺点,有

的只是他无尽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

想到诸葛亮就必然要想起《出师表》,无论你把《出师表》读上多少遍,读到的还是诸葛亮的高分亮节。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过分的名位与特权,李严为曾怂恿诸葛亮加九赐,加爵称王。诸葛亮不为之所动,严词拒绝,今讨赋未效,知己未答,而万宠齐庭,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还故居,与诸之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推荐了董允、向宠等人,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在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的大员中,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国降将,无结党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胸襟,团结了绝大多数人。这便是知人善用的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场战役中诸葛亮只是坐在军帐中便取得了胜利,像是空城计之类的更是耳熟能详。但事实上,诸葛亮不仅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非凡才能,在治理蜀地时也管治有方。他与法正等人制订法典《蜀科》,还拟出《八条》,《七戒》,《五惧》等科条。由于诸葛亮不仅是从征战的角度推动生产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稳定人民生活着眼制定政策发展生产,蜀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

虽然诸葛亮有如此高的威望和地位,但他从不谋私利。在《戒子书》中,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一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死后,诸葛亮也实现了自己对后主的承诺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异,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去世时,蜀人痛哭流涕,并包白巾纪念至今,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能得百姓如此的爱戴?恐怕屈指可数。

诸葛亮,便是如此一位能人贤臣,无论古今。他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三国读后感1000字范文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倚栏轩文学网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对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

怀着对三国的向往之情,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与智慧,我阅读了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撰写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书籍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更显真实,《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神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这本好书扣人心弦,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了就不想再放手。这里面的故事也很真实。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时期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刘备、孙权、曹操等英雄人物杰出的伟绩或事业。从诸候割据讲到三国鼎立,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整个故事。在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刘备、孙权、曹操。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人物的话,我三个人物都喜欢:刘备,虽然一直寄人篱下,只有一点才华,但他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等气概,而且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团结同志,凝聚力量的品质,让我很佩服。孙权所领导的江东集团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创始人孙坚,奠基者不策,真正的领导是孙权。江东集团的前二世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想而知,孙权也是不小的人物。孙权,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是个老成谋国的人。孙权在十八岁时还年纪轻轻,但在政治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真的值得我们敬仰。曹操他虽老谋深算,但他在政治、军事才能方面极其出色,思维也很敏捷,值得我学习。这正所谓曹操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其中,诸葛亮给我印象很深,他读书"不求甚解",他的朋友如石韬等人都"务于精熟",唯独他自己"观其大略"而已。所谓"不求甚解",其实就是不钻牛角尖;而所谓"观其大略",其实就是善于抓住要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大气的人。一个大气的读书人,总是会一下子就掌握了书中的思想精髓和智慧所在,不会去寻章摘句咬文嚼字,就像一个大气的将领和统帅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一样。除了耕作和读书,诸葛亮还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抱膝长啸"(据说是一种气功),二是"好为《梁父吟》"(是一种乐曲)。在三国时期,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外,还有赵云、郭嘉、诸葛亮、张飞、关羽、鲁肃等杰出将领。这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对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宿命三国》读后感1000字


大司马的新书《宿命三国》加印在即,奉上春水如蓝兄的读后感一篇。《宿命三国》解析出现三国时代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以三国为切入点,考察从汉到唐的历史演变,恳请读者朋友们支持。

今人所撰历史题材类之书,最怕读的是谀墓恋尸般的评传或者童书漫画式的小说家言,学之既浅,识近于无,沽名钓誉,累己误人。

有看官说,读史当然要读典籍。然中国历史典籍之浩繁,于常人来说实在是不可胜读。即二十六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而言,使专家学者从垂髫童子读到须眉皆白,也未必能够尽殚。

然历史又不能不读。

因此,我们需要这样的书,一些能够为我们梳理史实,提供观点,解说因果的著作。夏曾佑、梁启超、岑仲勉、郭沫若、顾颉刚、陈寅恪、钱穆、李济、吕思勉、范文澜、唐长孺、田余庆等等史学大师的著作都是。

也许又有看官说,前辈高人,奥秘艰深,难以触摸。那好,今天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位每天可以直接打call的青年才俊-桓大司马。

花了近一周时间,终于读完桓大司马的《宿命三国》,这个速度无论对我、还是对这部书来说,都是非常缓慢了,但又是必须的。一方面作者的识见和论断有着强力吸引,迫切地想一气读完;另一方面当中的新知新说,又需要花费时间补课,对相关的人物和史实做些必要的检索和辨析。于是,只好规定了自己的阅读进度,每天限读四十页。

书中,大司马兄选取了张角、刘协、伏寿、袁绍、贾诩、荀彧、鲁肃、陆逊、诸葛亮、李严等十位代表人物,全面剖析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君臣、地域之间的权益之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历史演变。

从宇宙秩序中的儒道同源开篇,到为时过早的总决战的终结。在这部十九万余字的力作中,大司马兄除了对三国时期众多军政权谋的生动细致的解析,还运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上溯秦汉,下及隋唐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家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层面的流变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并联系日本幕府制度和世界文明史上的欧洲中世纪的信仰的时代,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嬗变递进与文化思想的对立纷争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清晰阐明了在这段历史期间,知识、信仰和强权暴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汉祚之终,既终于朝,也终于野,既终于利益集团的争夺,也终于民心的向背。当一个王朝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候,其寻常固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都已承载不了它的倒行逆施了,所有阶层都看不到希望,都要自保,于是,整个社会只有不断求变,在变化中达到新的平衡。

大司马兄孜孜于史学多年,其学已非止三国,平常所论中,可见其对整个上古史、中古史非常熟稔的。

然而,阅读之前我又有点担心。担心中文专业出身的大司马兄在这部著作上,会否因为过多顾及受众面,象那些信口胡诌、沿街叫卖的历史文学,在文字的生动与轻佻、思想的深刻细密与支离破碎、在史料的选取和鉴别上失去轻重和分寸,直到掩卷之余,才放下心来。

鉴空衡平,真乃史家做派。

圣人言:后生可畏。

以此书,观司马。信矣。

三国读后感1000字2020


三国读后感1000字2020(一)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org)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 (1000字)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广东韶关南雄市黎灿学校五年级:黄鑫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我读“三国”英雄梦


少时读好三国,长大成为英雄!这是爸爸推荐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告诉我的。带着好奇我从不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读三国:从我读绘本《三国演义》,只对其中的战马、兵器的式样感兴趣:到玩三国杀游戏,多是去认识更多的三国人物、兵器特征;到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三国、易中天的品三国,多是被他们讲述的三国英雄故事打动;再到读原版的《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我终于领悟到这部智书中英雄人物的魅力。

智人智书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更有智谋的含义,《孙子兵法》中的招数,它皆用到。光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火攻的介绍就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火烧新野,同样是火攻,却各有各的攻法,绝不雷同。诸葛亮的英雄梦就是用他的智慧助力蜀国成三足鼎立之一。假如我将来成为了国家的智囊(有可能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工作人员、有可能是发展国家的经济、教育工作人员等),我必将像《三国演义》书中所述,成立智库,把安邦定国的计谋运用到外交、军事甚至金融领域,对我、对国家而言帮助都十分之大。

文库宝藏

我现在读的原版《三国演义》,凭借我多年来对故事情节的了解,读懂不成问题,这里有一个阅读的阶梯作用在帮助我读原著,帮助我迅速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式。这本书中收集了大量的诗词、文章,细细品读帮助我文笔大进!人称乱世枭雄的曹操,是我同宗之祖,在我眼中,他是大大的英雄,作为建安七子之一光是文学上的建树就足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霸气外露,文才盖世。尽管《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阴谋家,但都说诗为心声,曹操的文才武略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尽显风采,他的英雄梦在诗词中也尽显无遗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一统中国。而看到曹操的故事,我也觉得要成为当今的英雄必定要文武双全!

勇气担当

读三国,我提升了勇气,学会担当。书中的常山赵子龙,长坂坡前七进七出,让我感受到勇者的高超武艺和责任担当,我读着读着,心中常常会生出一个侠客梦,梦见我拥有了和赵云一样高超的武艺和超人的勇气,成为一个身披铠甲的战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在现在和平年代我以赵云的英雄梦支撑起来的梦也许有些不合实际,但是他勇者的英雄形象仍然可以给予我支持,给予我勇气。他改变了我面对困难是的态度,我学会了凡事不退缩、不懦弱,懂得了勇往直前才是真英雄!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喜读三国,百看不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已经成为我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的金斧头,阅读它给了我实现梦想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我只要沿着这三条路径一直前行,我就一定超越自己,成为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读《三国演义》有感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三国印象作文1000字


有一日,我再一次看着那词,眼眶微湿。

仿佛笔下是灼人烈焰,一群惊才绝艳的人拿一生的智和勇勾勒那个时代。

纸上有跳动的两个字:三国。

壮士在斜阳下临风翘首,西风不冷,江水不寒。

有什么声音铮铮然响在骨里。风华正茂的人以深而静的眸子看着江山如画,将凌云壮志付与扬鞭策马。

纵如今烽火已逝,纵如今铁甲蒙尘,那一刹的画面依旧鲜活如初,让后代人的笔微微颤抖,而后满腔热血灼烧,诗文词赋,为那幅长卷再添一笔色彩。

历史的风把灵魂吹到各处发芽,那么,所有的风发意气,依然在。

最初的感动停泊于那场盛放的桃花,灼华艳艳,刻骨铭心。常开于深深庭院的婉丽花朵,在那一瞬间却开成英雄无声的盟誓,开成一个时代壮丽的前章。常常想,同开的一树的花,一生也不过这么一次壮烈,那么真不如一展风华,将此身的忠义智勇一并燃尽。

于是有了刘关张结义的佳话,在风起云涌的那几十年里桀骜地闪光。

为你,可以纵马向前,可以挥刀而战。不似太多誓言美丽而虚幻,这一诺他们用一生来践行,让桃的明艳里沁出刻骨的香。

那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

那个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为贤士对月沉吟的人也是曹操。

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曹操。

那个因民生疾苦而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也是曹操。

他应当是山石嶙峋之上傲立的苍鹰吧,我想。湛蓝的天宇下沉静的时候,上呼者苍,下俯者莽,那姿态里应当有常人看不懂的悲凉寂寞。但更多的时候是振翅而飞,以比惊鸿掠影更能打动人心的姿态,扶摇而上,划出他自己所要的轨迹,世人评说不顾。

此心已定,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走出来的,才是英雄的路。

小时候常常听越调里的《收姜维》,却常常略去四千岁那个名段,惟对另一处印象颇深,觉得那里折折转转唱出的传一令弃新野,奔樊城,走当阳,收夏口,路过那长阪坡前大战一场让人既舒服又振奋。只是小时候不懂诸葛一个人背负了多少,不懂羽扇纶巾那一笑里能晕出多少苍凉。诸葛的闲逸从容宛如一塘清丽的荷,一一并举,出淤泥,濯清莲,却终是把根深深扎在地下,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你看它的美它的艳便罢,若问它的心,尝尝莲子,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与辛酸。

如今,西蜀关山早已隔了暮云杳渺,映阶碧草仍自顾自春色年年,但我知我自识君此日,便不会忘记你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会忘记那出师一表真名世,不会忘记你最后的告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会忘记是谁创造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的神话却终是星陨五丈原前。

梁衡先生说,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或许,一个人再强也真的只能算时势而不能造时势,但如若的精神不死,这就够了。能抵达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灵魂深处,这样的生命,早长于天下在手、富贵荣华的一生。

如是我们不必自慰莫将成败论三分,历史会痛,但绝不悲哀。

纳兰说,历劫飞尘宁有意,孤云去住亦何心。

不如一笑,浮名安在哉。

渔女唱旧时的曲,不过抒今日的情。

我们描古人的路,亦是为了向前罢。

这江山万里,不论日后如何,放手去争才是少年的梦想。待那时遥瞰天下、浩然忘归、此生不悔,后来的事又能如何?你已得到你所爱,这一场,不枉。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三国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国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