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观野草有感

观野草有感

英雄——观《我的父亲是板凳》有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英雄——观《我的父亲是板凳》有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脚踏实地,四平八稳,头顶天,脚踏地,做人就要顶天立地,这就是板凳精神,也是英雄之道。

题记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一个小人物。我从不曾想过一个小人物能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直到我看了王宝强演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是板凳》。

说实话,我从来没看过如此荡气回肠的一部电视剧。它能洗濯你的思想,震撼你的心灵。现在,就让我回忆一遍这个故事。

齐家班干杂活的小板凳,在大师兄常墩子的影响下,立志获得坦坦荡荡。大师兄常给小板凳讲《程英救孤》的故事。他告诉板凳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以及板凳精神。小板凳也会吃苦,他从大师兄那学到了许多。

事情发展到这儿,还是风平浪尽。直到有一天,大师兄常墩子为了保护共产党员唐雪梅的女儿红儿,以及党的最高机密火种,牺牲了。在临死前,常墩子叮嘱板凳,一定要将红儿送到她妈妈手中。

于是,一场惊险的游戏开始了。

板凳真是一个中国汉,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为了保护红儿,捞油锅,滚刀床,上刑场,几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但他仍不放弃因为他深深的记得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而且他承诺过大师兄就一定要做到。

于是,他成功了。他不仅将红儿送到了唐雪梅手中,还找到了火种。他是个英雄,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我还记得其中有一段,是板凳上刑场的那一段,板凳在子弹就要发出的前一秒钟,仰天长啸:我真的不想死!此时红儿还在大牢,还等着她的板凳爸爸回来。板凳心中又是不甘心,又有一点对死的恐惧。但这也正体现出他是英雄。一个人在遇见危险时会害怕,而又鼓起勇气去面对,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也很想做一个英雄。生活中太需要有人树立榜样了,我希望我会成为其中一员。总之,板凳有板凳精神,那我们也应该有我们的精神,不是吗?

一起在心里默念吧:脚踏实地,四平八稳,头顶天,脚踏地,做人就要顶天立地,这是板凳精神,也是英雄之道。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一)

前段时间老婆在网上买蔡笑晚写的《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最近看了看,很有感触、深受启发。

作为浙江的一个普通医生家庭,在蔡笑晚夫妇的努力培养下,他们的六个小孩,三个是本科生,三个是博士生并在美国的着名大学留学。成才率如此之高,不要说在一二十年前,就算在现在,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了《我的事业是父亲》,知道蔡笑晚从第一个小孩一出生,就有了把培养小孩当事业的想法,为此特意改名叫蔡笑晚,他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为了付出了三十年的努力,他成功了,儿女们个个优秀。

看了这本书,主要体会和感触有:

1、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蔡笑晚早早就确定了要花毕生的精力来培养自己的小孩成才,并为此作了详细的准备、具体的计划和不懈的努力。所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有准备的,有计划的。

现在生活中,不要说四十年前,就算现在,能有如此详细周密的培养孩子计划的人又有多大比例呢?极少。

2、眼光超前,十分重视早教。早教近几年才开始在中国普通家庭真正流行,但直到现在,早教做得很到位的家庭的比例依然极低。可蔡笑晚竟然在1967年,他第一个小孩出生时,中国文化大革命才拉开序幕的年代,即十分重视早教,其先知先觉、眼光之超前真是令人佩服!

3、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蔡笑晚并不是一个一味只追求成绩的家长,他在要求小孩成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仍在为吃饱饭在奋斗时,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机会陪孩子们去旅行!他们去了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很多地方,无疑极大的开阔了小孩的眼界和视野。其培养小孩眼光之超前真令人叹为观之!而像我这样的、比他最小女儿还年轻的人,在两前年还对旅行的理解极不到位,并对旅行并不热衷。现在想来,自己的眼界和视野真是太落伍了。

4、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蔡先生可谓是步步为营、随时关注,一有不好的动态,立刻采取应对措施,将孩子的成长轨道纳入快速、正确的方向。几个孩子,几乎每个人都转了多次学,一旦发现孩子在那个学校已经做到最优秀,没有对手,即将松懈时,立马转学到更好的学校去。面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也及时的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节、沟通,效果都十分不错。

5、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要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6、从小就时刻向孩子灌输成功、优秀、奋斗等理念,一直鼓励他们做最棒的。

7、对孩子的英语教育从小就十分重视,早早就做了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打算。

8、蔡先生认为,只有民智才是国家进步和民族昌盛的根本关键。并举了日本二战后再次迅速腾飞的例子。对于这点,我是深表赞同的。

读后感大概就这么多吧,评价别人容易,关于早教的道理很多人也都懂,但自己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坚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二)

读罢《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我心中感慨颇多!并不是主人公蔡笑晚高效地培养博士生的成就如何地触动了我,反而是洋溢在字2020里行间的他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和志存高远的不懈追求激励了我。

一个普通的家庭走出了三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六个孩子个个成才,被称为博士之家,这是多么令人惊诧的事呀!当时在浙江温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之间人们奔走相告,蔡笑晚成了名人,成了一个奇迹,被媒体评价为人才魔术师。

那么,这真的只是一个奇迹吗?他真的是一位人才魔术师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不,当然不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父亲二十多年来用心教育孩子的必然结果。

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误子半轮,便误了一生。蔡笑晚的这些话语无不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能成为优秀的人。

所以,当我们把三岁以内的幼儿期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时,蔡笑晚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正因为家庭的早期教育使他的孩子一个个经历了自学和跳级,在比别的孩子小三、四岁的情况下却能学到最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生。

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往往希望老师在学校里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发言的机会等表现自己,以此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庭,并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培养只能从小由家庭潜移默化,用母爱诱发出来。

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但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当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交谈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千万不要轻易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摧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注重因材施教

蔡笑晚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档案,里面记载着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还坚持与孩子通信,为每个孩子记录,通过这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点,然后研究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

蔡笑晚发现孩子的最佳教育时间是在两岁半后。他这时候就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不久,他惊奇地发现,即使在幼儿阶段,孩子也具备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学得越快。他说:一般的家长只从1教到10,但我一直教他们念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2020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2020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也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级学生最多就是进行两位数的运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算四位数的加法了!

因材施教是多么重要。事实证明,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忽略了儿童智力发育的不平衡性,刻板地用同一年龄限制并用同一速度去教育智力发育程度相当不同的孩子。因此,对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我们应注重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要求难度上稍微降低一点,在情商发挥上给予更多的机会;对于那些情商很高的孩子,给予更多的规则和理性思维更多的训练,从而尽力避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

正确看待分数

当蔡笑晚的孩子成绩不够好时,他往往很能理解孩子们,但他做得最多的还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失误的缘故,并要求他下次能做好,同时告戒孩子:能做的题目一定要细心做好,万万不能失分,真正难的题目,你做不出来,别人也不见得能做出来,所以考试或竞赛的关键是把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出来。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六个孩子总能在低谷中走出,总能在一段时间后成为班中的佼佼者,数一数二的成绩总能让父亲骄傲一回,但新的起点还在等着他们,所以他们又会踏上新的征程。

可是,我们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而对于孩子错误的题目并没有深入地去看,更没有去问孩子为何当时做错了,是不懂?还是粗心?没有去找问题的根源,看着分数有的置之不理,有的怒发冲冠,还有的唉声叹气。试想,孩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呢?

当我看到蔡笑晚和孩子们进行信件交流的时候,不禁被他的专业所震惊,孩子在学什么,他都是了如指掌,并能精辟地指出孩子需要做的是什么,该注意的又是什么。在专业的选择中他也能一箭矢的命中要害,对孩子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假如我们也能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如此关注的话,孩子又怎能不好好学习呢?

《我的事业是父亲》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子书,又是一部难得的贮满诸多教子实践、教育理念,可操作、可模仿、可仿效的家庭教育实践读本。从这本书中,我为蔡笑晚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书中介绍的很多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无论是教育自己的子女还是学生。

观《父亲的梦想》有感600字


星期三的晚上,我们八年级一起观看了《父亲的梦想》这部电影.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温暖人心的感受,还有深远的思考与无穷的回味.

《父亲的梦想》取材于甘肃,由甘肃环县农村袁氏三姐妹的真实故事改编。《父亲的梦想》主要讲了一个生活在大西北贫困山村普普通通的农民王有福一家的故事.虽然王有福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并有一条残疾的腿的农民,但他那金子般的心却是如此的珍贵,如此的闪光.为了自己两个女儿上大学,他天天做苦力,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拼命的干活,挣那份充满着艰辛与汗水的三十元钱.为女儿们辛苦的攒学费,最后竟攒满了一罐字.他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对女儿们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是伤心的,更是难受的。我知道父亲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两个女儿能考上大学,能有好的人生。但我没想到这位父亲是那样的认真负责。三个女儿已经有一个放弃学业玩出打工了。他不能在放弃其他女儿的学业了,况且两个女儿的成绩非常优秀,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她们又是那样的懂事,那么的爱学习。所以每次当他听到女儿想上大学的心声是,他的心在痛。两个女儿自幼无母,他必须撑起一片天,让两个女儿安心上大学。他每天都干苦力,课他只吃一个干巴巴的馍。在家一直喝酒,为了心中的忧愁。他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王有福这位朴实的父亲一生没有福,只有不幸。一开始一条腿就瘸着,后来为了多干点活攒钱,去了工地,可谁知,悲惨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另一条腿受伤了,十分严重。但命运之神却并没有放过他,灾难又一次在他身上发生了,在家养伤期间为了拿大女儿寄回来的信,走路不小心摔倒在地,昏迷不醒。面对着不行命运,他没有认输,几次困难打击着他,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第二天原本昏迷不醒的他突然醒了,吞吐的说出了罐子里还有学费钱。之后,他便离世。看到这里,我感动了,我彻底震撼了,似乎那一罐子装的是满满的父爱,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一个平凡父亲的伟大梦想。

父爱如山,王有福他的一言一行中透漏着对女儿浓浓的爱意,是何等的伟大啊!到现在,我心中那份温暖依然挥之不去,在心中久久驻留。

陕西省洋县书院初中H(G)班

何圣义

邮箱:

读《父亲是眼睛》有感


读《父亲是眼睛》有感

星期五上午,我读了一篇《父亲是眼睛》这篇文章,使我很感动。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群,她是个盲人,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她父亲也是盲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了父亲让小群认识水,带她去海边玩。第二件事讲了父亲给儿子解说颜色,第三件事讲了给儿子买米老鼠书包,体现出了父亲很爱孩子。第三次小群要红书包,父亲给小群买书包的时候,因为自己是盲人,给儿子买了个绿颜色的米老鼠书包,使儿子产生了误解,父亲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在这件事里,父亲让小群理解了爱。

父亲把小群教育的成绩越来越好,小群也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了。就在这时候,小群的爸爸突然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小群知道了父亲也是一位盲人,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

我读着读着,不禁留下了眼泪,我被文中父亲的爱感动了,我也认识到了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也为小群成功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我要用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也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读父亲,你是我心中的痛有感作文1000字


黄昏之际,窗户扶案的我奋笔疾书,内心一直为刚才的文章情节伤感。唉,都怨那该死的文章。

文章介绍了一个儿子在成家立业后,仍不肯原谅曾抛弃他的父亲。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司空见惯了,可文章的结尾却让我大吃一惊儿子被毒蛇咬伤了,父亲用嘴替他吸蛇毒,父亲被儿子误认为讨好,气得打了父亲一耳光。正是这一耳光,令父亲来不及吐出蛇毒,一口咽下去。父亲在临死前将仅有的一点存款交给儿子买房子。儿子这才流下悔恨的眼泪,感到了父亲的伟大,可父亲已驾鹤西去。文章末尾这样写道:每当儿子将脸贴在新房雪白的墙壁上,就会感到关怀般的爱抚。

 ~西只有失去了才会倍感珍惜,关爱更是如此。文中儿子的冷漠,确实令人胆寒,毕竟是亲生父子啊!当父亲死后,才感到了父爱的伟大,才为之悔恨。真替文中父亲抱不平,死了不能安享天伦。难道不能改写一下,将死改为生还,留下如此大的遗憾。前车覆,后车鉴。趁还来得及,对关爱你的人表示一下感恩之意,所以要学会感恩。谁不愿在感恩中快乐成长。

感恩能使我们心情愉快,健康成长。感恩的心是真诚的。帮助的人伸出了援助的手,受助者若有所感恩,两人便会因感恩而获得愉悦他真心回报,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满足。文中儿子倘若能够早些原谅父亲,父亲至少也会减轻负罪感,而自己也会因此而获得释然。

铭记感恩是一种风尚。古有季布一诺千金,韩信一饭千金,他们都将感恩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一时兴起的感恩是一种负担。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了恩情。感恩不能像诸葛亮愚忠死板,却要像他一样将恩情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有人帮助过我,让我感激涕零,纵然是素味平生的人,也要心存感恩。面对父亲,却不原谅或尊重父亲,是为不肖。

 ‘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别人的关爱。感恩,是因为曾经的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老师的教导。曾经,或许有一句话,在困苦中滋润心田;曾经,或许有一个人,在无助进你伸出了援助的手。这份感恩,也许是送千金来报告,也可能是一张不算精致的贺卡,但这些都是以让关爱在我们心中弥足珍藏。

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朋友,一次次的失败,一场场的胜利,都存在着朋友的身影。朋友的生日快到了,我会将自己较为得意的赠言悄悄地夹在他们书中。拿起抹布,擦净他们桌上繁多的计算。在生日聚会上,衷心地献上一句生日快乐!

读《家父》有感:我的父亲


我 的 父 亲

—— 读《家父》有感

作者 姚朝社

2014年春节因雾霾和雨雪天气几乎没出门,静心拜读了周建秋学兄的鸿篇巨著《家父》。建秋学兄是怀着对其父亲的敬仰和思念,醮着汗水和泪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述了其父亲的一生。阅读中,我时而感慨万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拍案叫绝,时而掩卷深思。周伯父的一生可谓坎坷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周伯父用其一生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着“忠、孝、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周伯父那种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侠胆义肝、宁折不弯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是“坡上人”(巩义对鲁庄人的俗称)的典型代表。

阅读《家父》的过程,也是我追思先父、回忆先父往事的过程。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五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每逢冬春两次祭奠,不论刮风下雨我从未间断。伫立在先父坟茔之前,每每默读碑文:“夫巩邑鲁庄村姚公讳永才,系十七世讳全中公之三子、新来公之继子也。生于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三月二十九日,卒于公元二零零零年庚辰十一月二日,享寿七十有四。公幼承庭教,聪悟诚厚,勤事稼穑,朴中蕴秀,颇具匠心,尤喜扶弱济困,热衷公益,民功甚丰,德厚桑梓,深得信誉,日居月诸,厚德难忘,岁月沧桑,杯土易移,遂于吉月良日,贞珉镌文,以祈簋簠奠祀,百代流芳,祥云长护,溢馨永远”,百感交集。父亲的一生,像全景式画卷浮现在脑海之中。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7年3月29日,兄弟姊妹六人,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排行老三。因生不逢时,天灾人祸,国破家穷 。历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饥荒,日寇侵占中原的大逃亡,生灵涂炭,兵荒马乱,真乃九死一生。整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逃壮丁,当童工 ,尝遍人间疾苦,阅尽世态炎凉。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顽强刚毅、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性格,培养了他忠孝仁爱、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品德,形成了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勤俭持家的作风。他总是教诲我们做人要尽孝、做事要尽心、处世要尽善。

做人要尽孝

同族新来爷爷有两子,长子木,被抓壮丁,生死不明。次子彦,婚后病故,妻改嫁,无子嗣,老无所依,生活艰辛。族亲劝其在近亲侄辈中选一人过继来做养子,为其养老送终,新来爷爷认为近亲侄辈中无合适人选。经其长期观察,认为远门族侄中,父亲为人忠厚,心底善良,聪慧贤达,非他莫属。初,爷奶不舍,父亲不愿,新来爷爷多次登门做爷奶及父亲的工作,精诚所至,加之族人力劝,新来爷爷终如愿。

父亲不负新来爷爷奶奶的期望,担负起照料全家之重任。照顾二老,如同生身父母,无微不至,使其衣食无忧,享天伦之乐中颐养天年。新来爷爷奶奶去世,父亲披麻戴孝,行人子之礼,尽人子之责。新来爷奶去世后,父亲便成了家族亲情和联系的纽带,亲戚来往不断,使他们有感情寄托和归宿,其乐融融,令人称赞。遵父嘱,父母去世后也安葬在新来爷奶身边。新来爷奶晚年常自夸其一生最重要、最正确、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收父亲做继子。族人也赞谓父亲是养子中的楷模。

父亲不因过继为人子而推托对爷奶赡养之责,与伯父、叔父一道给爷奶养老送终,“家产一分不要,赡养父母责任一分不减”,父亲说到做到。

我家鲁庄村离我外婆家东庄村有六公里左右,从我记事起,每年我外婆(外爷去世早)都到我家住几个月。每逢村里节日、庙会、唱戏等喜庆之事,父亲提前几天安排我们姊妹兄弟几个,拉架子车把外婆接来小住。父亲非常节俭,从不在外边买零食吃,更不舍得去饭店吃饭,但只要外婆在我家住,总是不断买点肉、豆腐、蔬莱之类(不过节我家从不买这些奢侈品),偶尔还买几个水煎包、烧饼等让外婆改善生活。当时粮食短缺,尤其是细粮(麦子面)更是稀少,不是过年过节是吃不到白面馍的。只有外婆除外,一天三顿能吃到细粮。外婆看着我们姊妹兄弟几个可怜,假装吃不完,留下点白面馍,悄悄给我们几个吃,被父亲看到,我们是要受到训斥的。外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时常发作,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父亲请医购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外婆在我家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把家里棚板掀掉,给外婆做“四堵”棺材(四块整板无拼接,为上好棺木),并安葬了外婆。外婆的亲戚及街邻直夸父亲是难得的好女婿。父亲说为父母养老送终,闺女、儿子、女婿都有责,女婿不是“半个儿”,和儿子是一个样的。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就不要指望他还能对谁真好。这种人不可交,要远离。

做事要尽心

我父亲因家境贫寒,无缘学问。但他天资聪慧,心灵手巧,记忆力超群,加之勤奋好学,后来竟能勉强读书看报。更神奇的是,靠给木匠、泥瓦匠短期帮工,竟学会了木匠和泥瓦匠的全部技能。后置办了锛、锯、锉、水平尺、瓦刀等全套木工、泥瓦工工具,学会了做桌、椅、床、风门等家俱的全部工艺,我结婚的床就是父亲的杰作,至今在老家保存完好。他还掌握了盖瓦房、券窑洞、修建大门楼等砖瓦结构的传统技法。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能修建现浇房(现场浇灌混凝土屋顶,一次成型,当时农村不多见)、预置板房等砖混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父亲在处理房屋险情时更有“独门绝技”。因鲁庄村历史悠久,是个古村落,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房子比比皆是。当时经济条件差,房屋年久失修,出见漏雨、墙裂、墙倾斜,甚至檐折梁断现象,人们温饱尚且不能,更无力拆屋重建了。只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得过且过。这就要求在保证房屋架构不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偷梁换柱”、“拆旧墙换新墙”来排除险情。父亲总是现场反复勘察,找出症结所在,经过绘图(示意图)、计算(心算),根据力学原理,确定支撑点,采取顶、支、戗等方法来确定排险方案。在关键环节,如拆旧梁换新梁、移旧柱安新柱、拆旧墙确立最后受力点时,父亲总是亲自动手,让无关人员全部撤到建筑物外的安全地带,避免因不慎而造成房倒屋塌后人员伤亡现象的出现。因这种排险方法既省钱、省力、省时,还能保留建筑物的原貌,深受人们的欢迎。当然,这也有极高风险。由于父亲胆大心细、方法科学,经他手排险上百起,从未失手,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

父亲的要好朋友不止一次给我讲和父亲打赌的故事。有一年,有个人新批宅基地,春节后准备盖个两层楼房,与大门、院墙一起建(俗称四脚落地),父亲提前列了所需建筑材料数量清单。建设过程中,这个朋友三次质疑砖备的不够,督促再去买砖,以免误事,均被父亲制止,说:“够了”。于是,这个朋友就与父亲打赌,赌注也由一条烟增加到三条烟。工程结束后,尚剩余几十块砖,这个朋友乖乖认输买了三条烟。这个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并说他是查了书本上的公式,反复计算无误后,才给父亲赌,不知错在哪里,父亲反问:“你看我们完工后有很多半截砖吗?书上公式允许有正常损耗,但老百姓盖房不容易,浪费不起。”这个朋友对父亲说:“你完全是用心算,用了十几万块砖,最后加上半截砖仅剩不足一百块砖,我算真服你了。”

父亲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施工队伍也不断壮大。承建的工程,也开始从小型民用建筑向大型公用建筑转变,工地也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各级、各地大兴土木建粮仓。父亲带领施工队先后兴建村里“十孔大窑”、“五孔大窑”做粮仓,这在当时是全村最大的单体建筑,就是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壮观。建筑材料,就近山上挖石头和自己烧砖,全部就地取材,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石头做根基,砖券顶,单窑库容量由几十吨到几百吨,用来储存全村的“多余”的粮食。因土地贫瘠,缺水少肥,产量不高,尽管交了“公粮”、分了“口粮”,所剩无几,还要存“余粮”,“备战、备荒”。

随着建“大窑粮仓”的宽度不断增加,库容量不断增大,建筑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父亲先后带队给鲁庄镇、回郭镇粮管所建粮仓,还到洛阳、西安建粮库(很多粮仓至今仍在使用)。由砖石结构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单孔单拱大券到单孔多拱小券,由开始看不懂施工图纸到后来竞参与图纸设计,被建设单位尊称谓“姚工程师”,殊不知父亲是个“文盲”。

鲁庄地处巩义市西南丘陵地带,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找水引水是鲁庄人生存之道。父亲带领施工队先后参加了“引曹入鲁(曹河水库)”、“引桑入鲁(桑家沟水库)”、“引洛入鲁(伊洛河水)”等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由于缺乏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几乎没发挥什么效益,大都废弃。但父亲带队参与建设的“引洛入鲁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五级站”、“六级站”渡槽依然存在。它们像一座座丰碑,记录着父亲的艰苦岁月。

父亲两度带队参与“陆浑灌渠工程”建设(引嵩县陆浑水库水入巩义,长约200公里),风餐露宿,艰苦奋战,历经数年,终如愿通水,结束了鲁庄村庄稼“靠天收”的历史,村里绝大部分土地都能自流灌溉。如今父亲安息之地的庄稼,都能及时得到陆浑水库水的滋润,父亲如地下有知应感到欣慰。

处世要尽善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从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生命难以为继的苦孩子,到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生存无忧,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始终满怀感恩之情,把“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做为其不二的信念。时刻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事事处处带头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之父亲人缘好,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父亲先后担任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副村长和村支部副书记等职。不论职务如何调整,岗位如何变化,父亲始终坚守自己“讲原则、懂规矩、守纪律,不贪不占(占便宜),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对起组织、对起百姓、对起良心”的底线。不论是分管农业、工业、宅基地审批,还是领工程搞建设等,父亲从不经手钱,并坚持账、钱、物分开管理,互相监督,分工调整,财物移交,一清二白,手续完备,不留遗患。

几十年来,不论“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小四清”、“四清”,还是“文化大革命”、“整党、整风”等“运动”,父亲总是一次“过关”,从未受到质疑和非议。这可能是父亲“任尔东南西北风,守住底线不放松”的缘故吧!

鲁庄村是个大村,人口有五六千人之众,又是镇政府所在地,村情复杂。有一次,村支部换届,公社考察组经推荐、座谈、了解,有几个人同时成为支部书记候选人,但因这几个人性格、脾气、阅历差异较大,又难一起合作共事,形不成优势互补。但几个候选人不约而同都把父亲做为副职第一人选,考察组不解,问一个老党员何故?答曰:“他(指我父亲)不贪不占、不图名、不争权、不夺利、只干事,不说事(不说是非),你不愿与这种人搭班子吗?”考察组顿悟。

父亲因有幼年挨饿受冻的苦难经历,对落难之人富有同情之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天上飘着雪花,父亲在回家吃饭的路上,见本村一老人独自在村边转,老人身边无子女,父亲判断其肯定有难处,便让母亲下了两碗饺子(用玉米面、红著面两掺做面皮包的白萝卜、粉条馅饺子),又带了几斤两掺面和饺子馅送到老人家中。他和老伴拥被而坐,凉锅凉灶,老伴见了母亲,哭诉:“一天都没吃饭了,让老头出外借点吃的,可老头说人家都难,到黑竟空手而归,准备再熬一天,初二外出讨饭。”老两口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说那是一辈子最好吃的饺子。

“文革”期间,不断有“知青”、“工作组”、“改造对象”到村里来,接受“再教育”。这些人到村里后,要按排到各家轮流吃饭,一家一天,名曰“派饭”。父亲对这些人,不管职务高低,来自何处,什么原因,皆给最高“礼遇”。一日三餐,全部细粮,早、中、晚饭,豆腐、肉、鸡蛋,菜不重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位姓冯的老师因“路线错误”,从城里下放到我们生产队“劳动改造”有一年多时间,在我家先后吃过十余天饭。他看在我家有如此高待遇,惶惶不安,感觉每天三角钱、一斤粮票远远不够,总是在晚餐后,碗下面多放两角钱。当他离开村时,父亲把他一年来给我家的钱、粮票全部退还他,他深受感动。若干年后,父亲患病住院,他多次去看望,父亲去世,他抱病前去送葬。

有一年,我高中放假在家休息,父亲看到我们附近的一家在盖房,知道这家主人身体不好,孩子尚小,经济条件又差,不敢雇人,便让我去帮忙,并交待不能在那家吃饭,一连干了十几天。完工后,这家实在过意不去,买了两斤糕点,去我家表示感谢。我家坚拒不收,无奈来人放下就跑,父亲又执意让送去两元钱了事。

1987年夏,在给村小学盖房时,父亲不慎从脚手架摔下,昏迷一个多小时,住院治疗半月余。之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多次请辞村里的所有职务,获准。父亲任职期间多次被推选为县、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地区、县、乡党委和政府的表彰。村支两委、党员、群众念及父亲几十年来在村里的辛勤工作及做出的突出贡献,经村支部提议,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表决同意:父亲自离开岗位起,每月享受5元生活补贴。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实属不易,父亲是我村获此“礼遇”的第一人。

父亲患病期间,村支两委、党员、群众,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多次前去探望。父亲去世后,村里的群众自发组织“狮子社”,以“狮舞祭灵”这种最隆重的礼节表达哀思。村支部书记介绍父亲生平,镇党委书记致悼辞,村全体党员扶灵送葬,如此高的规格,是党组织和党员,对父亲这个农村普通党员的最高礼遇。那些默默来、悄悄去的,那些见面的、未见面的,相识的、不相识的送葬人群是对父亲人格魅力的最高褒奖。

因父亲处事低调,不事张扬,只做不说,加之以上叙说的事情,仅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实乃沧海一粟,难免挂一漏万,可谓以管窥天。

父亲在我们姊妹兄弟心中,是一座丰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去年儿子结婚,我写了“忠、孝、爱、和”四个字做为结婚礼物送给他们。虽然字写得令人汗颜,难登大雅之堂,但内容博大精深,字字千金,需要用一生、用行动去践行。但愿他们能真正理解其含义,明白父辈之用心。倘若我父亲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能在我的孩子及后代的身上得以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则是家门之幸!

2014.02.09(农历正月初十)于郑州

观少年英雄有感


群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从山前偷袭入村,全村几百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十三岁的王二小临危不惧、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用刺刀刺死了小英雄王二小,并把他重重地摔在大石头上——这,就是影片《少年英雄王二小》里的一幕。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你看,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他们的爱国保国之心使敌人心惊胆战、闻风丧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烈士是这样做的。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 的小主人更应该把保卫祖国作为自己最光荣的 责任。将来有一天,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一马当先地全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如今,我们祖国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香港、澳门早已相继投进祖国怀抱,只有台湾还没有回归。我们全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一致,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勇敢地同陈水扁等一些企图分裂祖国的反动分子作顽强斗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将永远留我心中,少年英雄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豆丁是我的榜样——观《浅蓝深蓝》有感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儿童故事片,影片名叫《浅蓝深蓝》。这部影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才能取得好成绩。

电影主要讲的是:豆丁与凯文比赛,豆丁输了,也没有朋友了。后来,体育老师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终,豆丁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豆丁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朋友。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自信加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之处。我的长处是聪明,好学;不足之处是做是马虎和骄傲,特别是期末数学没有,但我会努力的。我要向豆丁学习,做事不怕失败;在失败中找回自信。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读《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有感


今天我上作文课时,老师给我们用他那优美的语言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我和我的哑巴父亲》。

当老师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好像不听话似的,泪水顿时哗啦地流了下来。是啊,就在父亲把作者送到医院,求医生救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温暖。

虽然,许多人的爸爸都长年在外地做工作,比如为人民修铁路、公路、桥。比如,有的是做会计,虽在远方,但每个父亲的爱都是一分不的,细致入微。或许,你感受不到,但他最爱的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我们,父亲爱家,我们也要爱他,无论他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当作者看见这个半个月前还年轻的父亲,他见我已没救了,而救我也要花许多的钱,但父亲仍不气馁,他仍然坚定的相信:我的女儿非常优秀,她能活下去,她不会死的,不会的!靠着这句话,他的爱让女儿过了生死线!真是一个奇迹!

回想过去,我总是对我的父亲闹别扭,总是想断绝父妇关系,原来,父亲不让我买买手机、Mp5、游戏机都是因为父亲不想让我在学习上分心。http://

啊!父亲!我感谢您!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少年英雄梦


少年英雄梦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作者简介

高春燕:玉门市第一小学教师,是一个行走在教学一线,热爱教书,热爱读书,满怀教育赤诚与梦想的人,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发表论文数篇,现担任玉门市第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始终愿做一个不辜负似水流年,不断追求卓越的清淡女子,没有太多城府太多心计,只愿苦尽甘来,不负光阴不负卿。

少年英雄梦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高春燕

之前看儿子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像是被传染似的,也捧起了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不知不觉,竟一口气读了大半,越读越喜欢,不到两天时间,这本273页的厚书就被我咀嚼完。这本书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我这个而立之年的人看了,竟有返老还童,童心未泯之感,它勾起了我的少年情怀,更是重燃了我深藏已久的英雄梦。

小时候的我们,在学校的号召下每周六雷打不动地观百部爱国影片。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是实现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用武之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许云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从容赴死,面不改色的英雄气概使他们像一尊尊神圣的雕像,伟岸挺拔,屹立心中不倒;《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跃马扬鞭,穿越敌人层层包围圈的神勇无敌,势不可挡,犹如天神下凡,俘获多少仰慕英雄的少女心。即使生不逢时,无缘战场,能像《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亲民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枉人世一遭。就算当不了官,也要像《蒋筑英》执着于工作,术业有专攻,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至死方休,无悔人生……80后的我们,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怀揣过这样的英雄梦,在我们的心空,总是活跃着这样的英雄,使我们满心肃穆甚至热泪盈眶,他们成为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饕餮。

而如今的孩子们呢?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他们不可能超越周遭的现实而生活,他们缺乏理想主义或者是英雄主义。孩子的心灵深处常常是黑暗多于光明,他们非但难以体会生活的美好,父母含辛茹苦的不易,反倒有时滋生出对周围世界的恶意,幻想着有一天出人头地了,就要痛痛快快地生活,痛痛快快地宣泄,享受高高在上的生活。受某些舆论和传媒的影响,甚至是家长的误导,认为当官和当大老板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金钱至上,权利至上,他们的心灵都有些不同程度的扭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身为一个曾经怀揣英雄情结,虽堕入红尘,但痴心未改,心有不甘的老师,虽然无力改变孩子们的处境和现状,但仍积极倡导理想主义,在课堂上宣传英雄事迹,宣扬英雄精神的我,鼓励孩子们崇拜英雄,张扬他们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诱发他们天性中的善良和同情,引导他们感受崇高,感受道德的纯粹。如同瞌睡遇见枕头,我在儿子的影响下,遇到了这样一本充满着英雄主义,理想与现实巧妙融合,为实现理想付诸行动的好书《今天我是升旗手》,感触颇多。也许有人会说,一本写给少年儿童的书就把你一个半老徐娘感动成这样,你心智未必成熟,境界可见一斑,但我要说,我是一个老师,我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就是那些稚嫩的"花花草草",少男少女,不读他们读的书,我怎么和他们心灵相通,在他们跟前怎么有话语权,怎么做他们的心灵导师,怎么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我庆幸,我终于读到了这本他们喜欢,我也喜欢的好书――《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活跃在我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主人公肖晓是南京市光明小学六年级4班的副班长,爸爸是个优秀的海军驱逐舰舰长,虽然很早就没了母亲,但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在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下成长为正直、善良、热情,有正义感,充满英雄主义的出类拔萃的男子汉。全书围绕着他的理想——当天安门国旗班班长,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当学校的升旗手升国旗来写,塑造了一个崇尚英雄,视荣誉为生命的肖晓。

当我看到肖晓四年级在全区"国旗知识竞赛"中拔取头筹,却因急性肺炎,错失升旗机会时替他扼腕叹息,五年级时他为当升旗手绞尽脑汁做好事——自告奋勇帮宣传组出黑板报的同学洗黑板,打线条,独自留下打扫教室,蒙身灰土星夜回家,路上看见地上横着木棍却咬牙故意放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导致同校的周小胖人仰车翻,他冒充好人送小胖上医院,还一路小跑回家拿出自己的钱硬要医生为原本没事的小胖照X光,得到了小胖父母的感谢信并如愿以偿被校长当众表扬,被选为光荣升旗手。就在心愿即将得偿之时,他良心发现,不能撒谎,他向老师坦白了一切,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泪流满面,最终没能当上升旗手。就在他有那么点自暴自弃,对当升旗手不抱希望的时候却意外捡到了一笔巨款——五万六千八百块,还制服了一个试图抢劫这笔钱的悍匪,并由于报警及时,间接地救了失主的生命。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他终于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当升旗手升国旗的殊荣。为了当好升旗手,他发动全家帮他训练升国旗的种种动作和细节。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可爱又可敬,优点多于缺点的孩子。他把当升旗手看得如此重要,小小年纪,就在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执著坚定。有志不在年高,着实令人钦佩。后来看到当升旗手的机会因为学校要参加重点小学的入围评比被换成拿了全省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第三名的林茜茜时,我不由地替肖晓打抱不平,竟然有些埋怨校长和同为老师的梅放。大人的功利思想无形当中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我似乎看见肖晓汩汩流血的伤口。当我看到肖晓为此泪流满面,执意不肯参加升旗仪式,独自一人在教室里耍小脾气时,我也感同身受,感到莫名的憋屈与愤恨。肖晓听到梅放老师"英雄不该对荣誉斤斤计较"的劝解后,随即将自己的委屈抛至九霄云外,悄无声息地插入操场上已站好的队列中,集体荣誉感使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影响学校的纪律和形象。而当林茜茜升国旗出了岔子,学校将颜面扫地之时,他及时挽救局面,将国旗升上旗杆,收拾了残局,反倒使检查团对他们学校刮目相看。他的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与大度,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胆量恐怕我们成人都难以企及吧!这样一个有气度,有胆识,有大局观念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喜欢呢?而后来的种种,包括无私帮助生病住院的林茜茜,为她托奶奶的关系调换病房,为她义卖报刊杂志筹药费,用善意的谎言带林茜茜到森林公园散心,发现了医学专用猴子的小偷,并勇敢制服小偷,解救了公园的猴子,一个真诚热情,善良勇敢的好孩子就完全俘获了我的心,他在我的心中成了完美的一个孩子。而当我看到他为了去北京看升国旗仪式,用谎言骗得爷爷奶奶的钱独自去往北京时,心中除了佩服他的胆气外,竟无一丝嗔怒与责怪,毕竟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梦的人儿,不应受到嘲弄与指谪。他在去北京火车上与安徽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相遇,为一只小狗"孩孩"奔波,只为小狗不被扔出窗外,也能去北京的机智与果敢,让我对这个孩子的好感极度上升。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善待生命,让我的心头不断涌出阵阵暖意。虽然肖晓下车就被警察发现并送回家,没能实现看升旗仪式的梦想,却让他与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从信中得知青山希望小学怀娃的小狗"孩孩"被列车长留在了北京,他也难过了好多天,在发现一只小狗长得很像"孩孩"时,斩钉截铁地用自己心爱的旅游鞋换下了小狗,并将自己最爱吃的排骨省下留给小狗吃,最后使全班同学都喜欢上了小狗,全班共同抚养小狗。终于在小狗大闹课堂后被老师发现,在爱心邮局局长的特事特办下,将小狗寄给了怀娃。与小狗一起寄给希望小学的还有同学们每人捐出的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和大家捐款买的队旗和国旗。当我看到这里,我看到了和红领巾一样鲜红的孩子们的爱心,在璀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温暖着大山里的孩子,也温暖着书桌前的我。人性中最善良的因子就像金子,无论埋藏得多深,总会在某个瞬间灼灼其华。这本书最后的结局令人喜出望外,在记者的报道下,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到肖晓所在的南京市光明小学搞"手拉手"活动,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邀请希望小学的学生到家中做客,热情款待,并参加他们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最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肖晓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校长点名担任光荣升旗手,他终于实现了当升旗手的愿望。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思绪也早已飞到了肖晓身边,替他由衷地高兴,为这样一个可爱的小英雄高兴。

这本书打动我的,不止是肖晓,还有能和朋友肝胆相照,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的好朋友包郝;能为朋友着想,不顾个人利益的中学生巴顿;热情而极有文采的中学生金铃;学习刻苦勤奋,生病住院也不忘学习的林茜茜,还有单纯可爱的马驭,热情善良的大小杨阳,爱美爱笑的祝小娜……这些孩子,个个性格迥异,却又同样善良热情,他们鲜活的形象,时时活跃在我心头。我的心头充盈着温暖和热情,人性的光辉使我的心里亮堂堂的。

这本书打动我的,除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作者黄蓓佳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刻画得惟妙惟肖,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洋溢着的阳刚之气,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一旦捧起这本书便欲罢不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肖晓被替换掉伤心难过的片断,"那张脸上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很大,鼻翼张开着,鼻头红得发亮,豆大的泪珠儿不断从那双大睁的眼睛里滚出来,扑簌簌地翻着跟头下落,在下巴那里聚成更大的一粒,而后沉甸甸地掉下去,发出噗的一声轻响",书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不胜枚举,作者观察细致,体察入微,描写细腻,让人沉醉其中,不由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喜或悲,可笑处不由笑出声来,动情处不禁红了眼睛。

读了黄蓓佳的书,真是觉得相见恨晚,原来,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竟有如此动人心魄的神奇力量,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与我们小时候缺书的年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不缺藏书,缺的是静下心来读书的意志和动力,缺的是肖晓这样充满正义感和荣誉感,崇拜英雄,有理想信念的少年英雄。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导师,我们身为老师和家长,应该自己多读书,为孩子鉴别和发现好书,多让孩子读一些这样的好书,让他们的心房里住进热情、善良、勇敢、正义,让他们交一些这样的朋友,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多彩,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少年英雄梦。我们自己也要远离手机、电脑、电视,捧起书卷,剪一段柔软的时光,让灵魂安静地绽放。

读后感《英雄——观《我的父亲是板凳》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野草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