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为大家呈上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总有一两部特别经典的影片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可以将心情写进观后感,让回忆得以留存。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观后感时要循序渐进地写出作品的特色,切记不着边际的发表感想。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1

冰雪运动的普及,不仅仅意味着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激发和释放。犹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而借着这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好契机,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此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更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再次借着北京冬奥盛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无疑会大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从哈尔滨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到广州湾区冰雪文化节;从江苏冰雪场迎来客流小高峰,到新疆把非遗麦热球搬上冰面3亿多人的冰雪之约,激情燃烧。当人们从冰雪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运动之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虽然,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未完善,有必要继续补齐冰雪行业服务、体验、赛事的短板,但无论如何,以冬奥会为节点,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一起向未来,相信冬奥会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新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次盛会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助推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而言,因冬奥而点燃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热潮,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好日子,一定还在后面、在未来。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2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中国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中国,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中国,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3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1

2022年,新的一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序幕,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一片冰,一片面,14亿人民的热切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这场“冰丝带"让我印象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城点缀的流光溢彩。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不禁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奥运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22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智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瞧呀,它有大熊猫特征,有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实在让人翘首期盼。在2022年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会成为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了我们祖国的强盛!我希望这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开拓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2

这次寒假期间,恰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全国关注。2月4日,立春节气,我观看了中国女子冰球队的第二场小组赛,在之前2月3日的第一场小组赛中,她们以1:3不敌捷克队。

第一局比赛,双方就打得异常激烈,还剩11分钟时,丹麦队打进一球,1:0领先。第二局比赛,中国队全力反击,在还剩4分钟时,中国队通过团队配合,传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为1:1。第三局比赛,双方继续拼抢,打得难分难解,在还剩约51秒时,中国队反抢得球,破门得分,2:1反超;此后丹麦全队进攻,后场无人,中国队反抢后再进一球,形成绝杀,以3:1取得本次奥运的首场胜利。

通过这场比赛,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女子冰球队即使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赛一开始落后的情况下,不焦不躁,依靠团队的力量追平比分,之后越.战越勇,实现反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和精神,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3

中国人好客,中国年重情,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竞逐竞技项目和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是世界送给中国人民的虎年礼物,中国人民作为东道主,将为世界送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一个多月之后,北京还会为世界送上一届一样安全和精彩的冬残奥会。

中国人讲强身健体,中国梦求国富民强,奥林匹克的新格言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旗帜之下,世界各国人民同在一条大船上,“一起向未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4

一届冬奥盛会,既是顶尖运动员比拼技艺的舞台,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奥运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隽永,更有每一届奥运会融合而入的人类文明记忆。回望北京2008,当年的“中国印”“祥云火炬”,开幕式于鸟巢徐徐展开的“中国长卷”,颁奖礼上处处可见的青花瓷元素——当赛场的竞逐尘埃落定,这些文化风姿仍历历在目。而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有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的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似北斗七星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模仿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仪式火种台”,印有“金凤凰”与“火纹”的火炬接力标志,来自于“敦煌飞天”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源远流长的文明姿彩,将借助冬奥舞台传播开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5

冰雪运动的普及,不仅仅意味着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激发和释放。犹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而借着这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好契机,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此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更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再次借着北京冬奥盛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无疑会大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从哈尔滨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到广州湾区冰雪文化节;从江苏冰雪场迎来客流小高峰,到新疆把非遗“麦热球”搬上冰面……3亿多人的冰雪之约,激情燃烧。当人们从冰雪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运动之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虽然,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未完善,有必要继续补齐冰雪行业服务、体验、赛事的短板,但无论如何,以冬奥会为节点,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一起向未来”,相信冬奥会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新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次盛会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助推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而言,因冬奥而点燃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热潮,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好日子,一定还在后面、在未来。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4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其开、闭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两场盛典将中国的浪漫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访中,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将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沈晨还“剧透”称,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残疾人运动的愿景,也将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北京冬残奥会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从冬残奥村一个又一个的暖心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而通过举办冬残奥会,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积极社会发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意义所在。

在开幕式以及后续比赛的'场上与场下,这些人文关怀将如何更深入、更生动地呈现,也将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看点。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6:5战胜挪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历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残奥会,曾创造荣耀的他们能否卫冕成功,将是一大看点。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5

今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现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这张唱片在舞台呈现出的“留声机”上旋转启动。

音乐环绕在“鸟巢”上空。这一环节的音乐改编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9世纪的曲目《乘着歌声的翅膀》,它描绘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竖琴演奏者演绎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了拥抱世界的欢聚。

音乐继续飘荡,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掀开了回顾本届冬残奥会高光时刻的帷幕。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而激情浮现。残疾人运动员穿越冰雪,在9天时间里拼搏奋斗、挑战自我的瞬间再次感动观众。当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迸发出璀璨的荣光。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导演沈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达的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由此来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间。他介绍,本次闭幕式的创意策划从20xx年就已经开始。

据悉,本次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70%为健全人,再一次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理念,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精选


这时可以用观后感记录观赏时的心路历程,同时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在电影里学到了哪些东西,怎样让作品名的观后感看起来更加生动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篇1)

在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之前,张艺谋与残疾人艺术家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当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张继钢导演的《千手观音》上演的那一刻,张艺谋称自己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记者就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采访张艺谋时,他说起了张继钢导演的《千手观音》。“我当时看那个节目的时候,有一个感受,好像是另外一个境界,残疾人或者聋人有另外一个境界,就是所说的心境很特别,那种动作的准确度跟健全人的准确度还不太一样,很特别的感觉。”

成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后,张艺谋对残疾人和残疾人艺术接触得更多了。虽然到排练场观看演员排练的次数不如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那么多,但是每次看到那些残疾人演员,张艺谋都会有别样的感动。“你真的会对生命本身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平常我们都会对这个话题说很多,很空泛,但是你看到他们表演的时候会有真切的感受”。

在残奥会的开幕式上,《星星你好》等由聋人艺术家表演的节目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他们全身心投入的表演感动着每一个人。观众们会发现,在演员表演时,环绕场边有许多高台,很多手语老师站在台上用动作提示着这些听不见音乐的演员们。“我总觉得手语老师是很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每次看彩排的时候,从观众位置看手语老师都是背身,是面向演员的,我在想这些人长了什么样,很想到前面看看他们的样子。”张艺谋说,这些手语老师充满了激情和动感的动作,“所传递的磁场是很特别的”。手语老师和聋哑人配合的完美表演,让人感觉到了心灵的沟通,充分感觉到开闭幕式团队所追求的“残健同行”理念,你会觉得这是沟通。

张艺谋说,有的时候自己很纳闷,残疾人演员们在每个角度都能将手语老师的动作看得那么准,甚至他们在弯下腰做动作的时候也与手语老师的节奏保持一致,而这个时候他们是看不到手语老师的动作的。“我感觉他们不是每时每刻盯着老师看,熟练了之后,就是一种感觉,他们之间有着同样的感觉,不用眼睛,都用心。”

张艺谋说,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反复残疾人艺术家们的表演,“我是在这一阶段集中去感受,心情很不一样,你会觉得美”,能把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由抽象而具体,把表演的快乐,能把参与的快乐,跟这些残疾人演员和残疾人运动员在鸟巢分享。

张艺谋说,9月6号的开幕式是表达生命的快乐,在共同打造残奥会开幕式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是快乐的,“人的生命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他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痛苦地去生活,应该快乐地去生活。残奥会开幕式团队的所有人员、所有的演员都是很快乐的。肯定很累,很疲惫,但是很快乐,大家都愿意”。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篇2)

今年的二月对于一些“体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第二十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都灵举行。今天是2月10号,正好是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作为一个小体迷的我,还不到10点钟,就守在电视机前了。我把节目调到CCTV—5,看着主持人对前几届冬奥会的介绍,看着回顾中的杨扬在长野冬奥会中为中国打破奖牌“0”的突破,看着申雪与赵宏博为中国在一次次大赛中取得金牌……我不禁对此…我不禁对此次冬奥会充满了希望。

午夜到了,体育场内的开幕式开始了,而我却注意到了体育场外面也很热闹,没有办法参与开幕式本身,并不等于不能分享那份喜悦。在围聚在隔离栏前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统一着装的团队,他们来自波兰!

这群波兰人每看到有运动员的车经过就会高喊“波兰、波兰”并唱起旋律感极强的歌曲,配上整齐划一的口哨声,的确是声势夺人。如果看到搭城演员的大巴车,他们又会友好地喊起东道主的名字来。

团队的负责人亚当是个英俊热情的青年,他说他们这个团队有将近50人,都是来自波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他们要在都灵待到冬奥会结束,好好过一次“冰雪瘾”。

我看着场外新闻,又想想体育馆内,我轻轻吁了一口气,真希望中国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篇3)

9月10日恰逢周末,前来奥林匹克公园观看里约残奥会的观众人山人海,东道主为残疾人运动员热情呐喊,多座场馆的上座率接近或超过八成,氛围不输给一个月前的奥运会。

开赛三天来,中国残奥代表团表现强势,以26金24银19铜高居奖牌榜头名。而更令人感动的,是残疾人运动员同命运抗争,书写人生新篇章的勇气。人们常说,体育改变命运,而在残奥赛场,可以说体育给每一名运动员都带来了新生,而运动员也用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诠释着体育的力量。

男子5000米T54级预赛第一轮比赛中,观众起立为最后一名丹麦选手布利克费尔特鼓掌加油。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但有人觉得残奥会的.竞技观赏性不够;有人觉得残奥会缺少明星大腕,无法吸引眼球;有人觉得残奥就是“重在参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运动会;更有人不忍看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比赛,会为其心疼。

其实在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

即将迎来24岁生日的许庆虽然失去了一条半手臂,但却成了泳池里的“鲨鱼”。10日,这名中国泳将赢得自己四届残奥会经历中的第十枚金牌。在这背后,他每天需要游一万米,几乎一年没有和家人见面。

山东菏泽姑娘崔哲在女子举重赛场连续第三次获得银牌,总爱微笑的她在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留下了腿部残疾,参加的三届残奥会都遭遇了甲亢病症的侵袭,但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这一切只为证明自己和其他人一样。

女子盲人柔道选手李丽青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就获得冠军,赛后她和教练相拥而泣。这位来自广东湛江的农家盲人女孩,爹妈都是农民,父亲视障,她与弟弟都是先天的视弱者,教练张贵富跑遍广东找出她练习柔道,就此改变了命运……

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残奥赛场,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励志故事。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如果你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关注一下正在进行的残奥会,或许就会被哪名运动员感动到、激励到。为了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大家的关注和点赞,将给他们继续前行注入勇气和动力。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篇4)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成就了北京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的不朽传奇,充分展现了各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不断超越的昂扬姿态,充分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大国胸襟,充分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深刻意涵。它宛如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芒,刺破了如铅般的黑暗,给这个世界新的光明,给那些身处疫情、饥荒、战乱等困境中的人们新的希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获得“满堂彩”,绝非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跨越一个又一个挑战,闯过一个又一个关隘,历经千辛万苦,赢得最终胜利。

第一道关,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情暴发已进入第4个年头,逐渐演变为二战以来“最严重全球危机”。东京奥运会受疫情影响被迫推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去年年末以来,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各国感染人数爆炸式增长。

第二道关,战火冲突动荡仍在多地上演。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在《体育颂》中发出“体育,你就是和平”的赞叹,但现实中的世界并不太平。放眼世界,非洲萨赫勒地区安全困境难解,伊拉克、叙利亚尚未走出战争泥潭,阿富汗、也门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升级,乌克兰局势持续恶化。

第三道关,别有用心者仍在大肆破坏。冬奥会前,一些美欧国家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利用自身在国际舆论方面的优势地位,罔顾事实、凭空捏造,炮制出所谓新疆“种族灭绝”的世纪谎言,并以此为由宣布不派官员和外交代表参会,干扰破坏企图昭然若揭。

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能否再现2008年的成功与辉煌?有人在怀疑,有人在观望,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事实是,北京再次带给世界巨大惊喜,再次让国际奥组委赞叹不已。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致辞时充满深情地表示:”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感谢中国!”这两场国际性盛会,让人们久久难忘的,是赛场上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一个个瞬间,是青年志愿者热情洋溢的一张张笑脸,更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现出来的那一道道光芒。

那是一道希望之光。“中国办奥运,言必行,行必果”,中国的承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应声而动,参与冬奥、服务冬奥,形成无死角、全链条保障体系。“智慧冬奥”媒体餐厅,“云上奥运”高清转播、“地狼”机器人智能物流,一项项新设计科技感十足。奥运双闭环模式运转良好,场馆防疫措施完备,被称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各国健儿在此突破自我、屡创佳绩。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以安全的冬奥平台展现出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那是一道团结之光。“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与“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交相辉映,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下和平、团结、合作的主基调。北京冬奥会16天的赛事中,来自五大洲的2800余名运动员,砥砺相助、公平竞争,生动诠释了“团结、友谊、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国选手徐梦桃摘金后,美国选手考德威尔在雪场与她激动相拥;马耳他“豆包小姐姐”倾心中国文化,收到赠画后与中国福建女孩暖心互动;开幕式上的由各国引导牌拼成的雪花图案,展现出一幅不同文明交融并存的美丽画卷。一个个场景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无不诉说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深刻内涵。

那是一道文明之光。“雪游龙”、“雪如意”、“雪飞天”、“冰丝带”,一个个有着中国寓意的场馆命名,凸显了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富有科技感、憨萌可爱的“冰墩墩”在全世界圈粉无数,甚至“一墩难求”,展现出可爱可亲、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来自五大洲31个国家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来华共赴冰雪之约,多个国家更是首次参会。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张开臂膀,迎接八方来客,让一切谣言、抹黑和孤立都不攻自破。

那是一道环保之光。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现了中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决心。“冰丝带”采用世界上最环保、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电力节约和能源利用上实现突破。“鸟巢”、“水立方”等多处场馆经设计改造,实现了对原有场馆的重复利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将继续服务各项赛事,让更多市民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为可持续发展的办会理念提供了经典范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首次以“微火”方式点燃,一簇小小火苗照出了中国的低碳办奥理念。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首个“碳中和”奥运会,以自身的积极行动为全球绿色环保树立了典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放眼全球,疫情蔓延、生态危机、资源匮乏、热点问题、地区纷争、恐怖袭击,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宁。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人类社会必须同舟共济、团结应对。我们要发扬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让那一道道希望、团结、文明、环保之光,汇聚成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照亮世界前行的路。只要各国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一定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篇5)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盛况令人难以忘怀,由衷的赞美之声已经响彻环球。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也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赛程里写下辉煌的篇章。此外,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所倾倒,更为其内含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将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点亮理想之光,用勇气和意志阐述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7篇


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观后感,就是观摩过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如何修饰自己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1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开幕。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96名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小项的比赛,是我国第六次参加,也是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担任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一起回顾开幕式上这些精彩瞬间,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一名视障运动员,两届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这个1978年出生的东北汉子,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第一节,后来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他再次被发现,重启了运动生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点燃的第一时间,记者现场采访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感受,他表示:这次主火炬点燃的用时,大大超出了排练的预期,导演控制台所有人都非常紧张,一度担心火炬手李端出现方向感偏差而失误,当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加油”中,视障火炬手李端成功点燃主火炬,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欢呼。这是属于残奥的历史时刻,不懈的追求与努力,是真正的伟大与感动。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2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3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4

当各国残疾人代表队出现在残奥会开幕式现场时上时,我突然感觉到:残疾人勇敢的站在竞技的舞台上,这也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的一种证明与实现。人类超越自我和追求极限的勇气与决心,本身就是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的共同精神家园。正如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许多。不管我们是谁,都应该永不放弃地努力。就像一句闻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去做!”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5

冬奥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自觉,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配。

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进行,人们在为冰雪健儿喝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一些特殊关照措施。比如,极少数残疾人士由于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功能异常,对此,相关方面通过提供医学证明等材料,确保其正常参赛。再如,不能佩戴口罩的少数人员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视障人士也可携带导盲犬。

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其实,这些措施只是一个缩影,借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在大步前进。以冬残奥会场馆为例,在此次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就已完成无障碍化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这些贴心设计受到不少称赞。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将永久保留,这意味着这些场馆赛后也将向残疾人开放。残疾人的运动权利,并不是在专业队伍里才需要,更不是只在比赛时才存在。如何让运动进入广大普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场馆就是很好的示范。

正因此,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将总结展示此次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成果,并作为冬奥遗产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

事实上,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已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北京此前启动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也非常显著。

可见,一次冬残奥会,极大地带动了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当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上一个新高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标配,甚至是今后城乡建设规划时的“前置条件”。

而让残疾人可以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日常,也该成为人类社会运转的思维底色。因此,期待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可以为无障碍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能大幅提升关爱残疾人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和“我们这百分之十五”携手逐梦前行。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6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7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表演中,包括失聪女孩魏菁阳在内的90名舞者,用动人的舞蹈艺术将一片雪花的故事娓娓道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这样解读《冬残奥圆舞曲》:“在我们的认知里,自然界每一片雪花都是无声的,但是它落在地上,就在改变着世界,就是有声的。我们的听障舞者,他们用舞蹈艺术奏响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对于魏菁阳来说,舞蹈改变了她的人生。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的演出,此前她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参与《永不跳停的舞步》的舞蹈演出,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参与了“北京8分钟”的舞蹈演出。魏菁阳1岁时发烧导致耳聋,从小就对声音没有任何概念。2005年春节和父母一起收看央视春晚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给小菁阳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她的心中升腾起一个小小的梦想。12岁时,魏菁阳如愿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舞蹈,她更能够感觉到生活当中的美妙与温暖。谈及再一次参加残奥会演出的感受,魏菁阳表示:“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我们的国家以及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在这么多年的变化里面,我看到国家的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好,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参加的文艺表演与以往两次也有很大不同,这一次我们与健全人共同演出,这种融合的形式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魏菁阳说。《冬残奥圆舞曲》的编曲拍子碎、舞蹈动作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对于听障舞者来说,要把每一个动作和音乐严丝合缝地卡准是十分困难的。与此同时,舞者之间也要形成很好的默契才能有好的演出效果。如何让健全人与残疾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魏菁阳认为这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手语老师们充当了她们和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许多健全舞者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她们学习手语,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亲近。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排练,她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在表演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健全人传递的节奏信息,比如在表演过程中,健全人一个呼吸或一个神态,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了。”正因如此,才有了最终90个人跳成1个人一样的完美效果。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5篇)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在观看了以后,不禁为演员精湛的演技所钦佩,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怎么写观后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精选5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1

2月8日,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摘得桂冠,这位“青蛙公主”在第三跳时逆转取胜,一“跳”成名天下“晓”,时代“新星”实至名归。在她突破个人极限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密钥呢?这必然少不了“勇敢”“专心”和“享受”,反观“写作新手”亦应如此。

突破的密钥源于“勇敢”,不惧“害怕”。

谷爱凌在她的一封信中提到,“你今天能看到我成功做出新的动作之前,我也会害怕,可我更害怕不去尝试,害怕给自己设限。”不给人生设限,人生就会有无限可能,谷爱凌不惧害怕,勇敢突破个人极限,完成她之前从未完成过的逆天动作,征服了所有裁判,成为当之无愧的滑雪冠军。反观作为“写作新手”的我们,何尝不需要更加勇敢一些呢?勇敢去告别初识共产党员网的“望而生畏”,勇敢去面对自身写文章时内容的空洞、素材的匮乏,敢于“露怯”,敢于克服“文恐”,多“盯”优秀文章,向发出个人的“第一篇”文章勇作尝试!

突破的密钥源于“专心”,不惧“艰辛”。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专心备战北京冬奥会,谷爱凌选择提前完成剩余两年的高中课程去专心训练;为了在会前抓紧机会参加大赛积累经验,她在右手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的情况下,暂时采取保守治疗,只是将右手进行固定保护。成为冠军的背后历经无数的艰辛,但她不惧艰辛,最终超越了自己。写文章时亦应如此,特别是“写作新手”,应专心斟酌,专心“充电”,应当学习谷爱凌“挤”的精神,挤出时间去持续提高写作能力,不惧艰辛,专心写作,通过付出“盈盈专心”,定会收获“满满回报”。

突破的密钥源于“享受”,不惧“成败”。

面对比赛的高压,平衡心态成了关键。谷爱凌带着享受比赛的态度去迎接未知,看淡成绩,她的平常心反而换来了不平常的结果。写文章也是同样,要保持平常心去享受其中,要重过程、轻结果,懂得自我“和解”,应注重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而不是过分注重投稿的成败,要享受试错和修改的过程,能淡然接受“杳如黄鹤”般销声匿迹的挫败感,也能淡定迎接“捷报频传”般节节胜利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我想,这正是榜样的力量!我悟,这定是向前的能量!作为“写作新手”,务必要在“青蛙公主”等榜样的鼓舞下持续“上道”,且不可仅停留于被鼓舞,要多和自己“较劲”,多看好文章、多悟硬方法、多练真功夫,在写作路上一路“逆风翻盘”!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2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中国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

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3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健儿接连创造了太多精彩的“中国瞬间”,向全世界展示了催人奋进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冬奥会虽已接近尾声,但奥运健儿身上闪闪发光的奥运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青年干部要主动接过“奋力拼搏、久久为功、勠力同心”的接力棒,在基层成长道路上扛起责任和担当,鼓足夺旗争先的“虎劲儿”,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挥洒青春汗水。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不畏险阻、迎难而上,接过奋力拼搏的接力棒。18岁的谷爱凌成功挑战超高难度转体1620°,强势逆转夺冠;17岁的苏翊鸣专注自我、毫不怯阵,成为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24岁的任子威“拼”字当头、全力以赴,1000米短道速滑再夺金牌……在北京冬奥会上,一个个年轻小将,以永不言弃的昂扬精神,用高超稳定的竞技水平,把中国青年拼搏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作为同样的“90后”“00后”,要积极发挥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优势,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英雄气概,握紧奋力拼搏的接力棒,发扬攻城拔寨的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办好,把难题一项项解决,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大考大战中淬炼责任担当,勇于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以“虎虎生威踏青云”的韧劲,咬定目标、锲而不舍,接过久久为功的接力棒。在逆境中扭转乾坤、在低谷时绝地反击的中国女足,时隔十六年重回亚洲之巅,“铿锵玫瑰”“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瞬间成为网络热搜。他们夺冠背后是酷暑寒冬的拼命训练,是伤病疼痛的咬牙坚持,更是“使命在肩,强国有我”的坚定执着。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千锤百炼,方能成钢。基层干事创业同样需要锲而不舍,需要实践磨砺,青年干部要传递奥运健儿“奋勇争先,超越自我”的精神,学习“紧盯目标,心无旁骛”的韧劲,通过勤学习、善思考、多实践,掌握真才实干、锤炼过硬本领,克服工作中沉不下心、扎不下根、不做长期奋斗准备的错误思想,杜绝注重短期行为、热衷显山露水的错误做法,对认准的事就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既能够“钉钉子”推动落实,也善于“拔钉子”解决问题,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以“虎踞龙盘今胜昔”的干劲,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接过勠力同心的接力棒。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这一脉相承的口号是我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更是我们携手共进的信心与愿望。青年干部要汲取口号中的力量,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基层工作,涵养大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对待单位的同事,多一些由衷的关怀与帮衬,少一些“与我无关”的推脱;对待意见建议,要善于听取、敢于接纳,始终做到敬人之劳、容人之短、赞人之功、学人之能,说好“一家话”,当好“一家人”,聚合“一家力”,干好“一家事”,让“我先上”聚合“一起上”的力量,以“奋斗之我”召集“奋斗之我们”,带着大家的智慧、能力,在基层广阔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建功立业!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4

12月11日凌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美国铜山站女子组决赛,谷爱凌凭借第一跳90.50的高分摘得金牌。12月18日,在xx年美国DeE的大跳台、U型场地技巧和坡面障碍技巧分别获得两金一铜。xx年1月,获得xx年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将参加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3个项目的争夺。xx年1月27日,参加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成立。谷爱凌入选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队、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队。xx年,在北京冬季奥运会中谷爱凌第二跳难度增加但落地失误得分较低,24.50分,她需要在第三跳追求稳定发挥以便顺利进入决赛,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第一轮结束后,谷爱凌以89分暂列第三位。2月7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谷爱凌以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决赛。

xx年2月8日,谷爱凌出战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决赛第一轮,谷爱凌93.75分暂列第二;最终,谷爱凌夺得xx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 篇5

世界上人可以有多种分法:黑人、白人;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健全人、残疾人。

毫无疑问,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却又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目前世界上有残疾人6.5亿,仅在中国就有3000万残疾人,其中包括778万肢体残疾人。这样看来,残疾人布满了大陆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肢残人(肢体残疾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聋哑人,以及手、脚处于基本功能丧失或完全瘫痪的人。这些人,在自理、阅读、行走等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些困难,而这时,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就可以在闲暇无事时,帮身边的肢残人做扫地、洗地、洗碗等家务,或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或跟他们聊天,甚至还可以在公路上扶一个盲人或一个残疾人过马路,这些都是些举手之劳,做起来不会很难吧?我想应该不会。

残奥会全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乐园。20xx年残奥会有: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轮椅橄榄球、轮椅网球等20个大型项目,共设471枚金牌。我国著名残疾人运动员刘美丽、吴彦俭、谢兆星等人也将在残奥会上一显身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希望,在残奥会上,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再创佳绩,一展风采!

我更希望,在这个社会日趋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年代里,残疾人越来越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希望没有人被残疾的痛苦所折磨!

我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希望你们能身残志不残,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1000字5篇


观看优秀的作品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观看这些作品时,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为了充分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就需要赶紧认真的写一篇观后感,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自己感受最深的观点来进行撰写。你有没有为了写观后感而收集过相关资料呢?为此,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篇1)

2月18日上午,我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翻到体育频道便看起了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的重播,这一次中国队派出了徐梦桃、程爽、张鑫和参加过4届奥运会拿了2枚奥运会银牌的李妮娜。这次奥运会比赛实行新规则,一跳定胜负,决赛有3轮,前两轮徐梦桃和李妮娜都顺利过关进入了奖牌轮的争夺。争奖牌的一共有4名选手,中国两名,澳大利亚一名,白俄罗斯一名。

中国选手李妮娜在第三个出场,她选择的动作难度系数为3.9,这个动作是二周台的极限难度而在资格赛和决赛前两轮她选择的动作难度系数均为3.525,这对她来说是个挑战。起跳,在空中翻腾在一些列的动作之后在着陆时李妮娜没有站稳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没有爬起来,过了一会队医过去了,李妮娜被队医扶起来。扶起来后,李妮娜在对镜头微笑,当裁判分数出来的那一刻,李妮娜没有哭泣而又是给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一个最美的微笑。从温哥华到索契,李妮娜这四年走得太不容易。温哥华奥运会之后读研究生,因为岁数和腰伤的问题,虽然没有宣布退役,但至少是淡出了空中技巧这个项目。

但在xx年5月,迷恋在空中翻转腾越的快感的李妮娜还是重新回到了赛场。xx年1月份,李妮娜膝盖前十字韧带断裂,全家人围攻恳求她放弃。但李妮娜还是选择了坚持。李妮娜,一个让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值得骄傲的名字。四届奥运会,2枚银牌和一次摔倒,虽然李妮娜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拿到奥运金牌,但是她在索契的微笑让人们铭记。李妮娜冰雪公主般的迷人笑容融化了冬奥的雪场。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篇2)

2022年2月4日。农历壬寅虎年,大年初四。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那天,广西南宁一改前几天阴沉的天气,白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入夜月弯如钩、星空闪烁。真是双喜临门的好日子。

这届冬奥会不容易。新冠疫情还在肆虐,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巨大;世界经济尚未探底,整体预期仍然低迷。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正面的、积极的、温暖的、纯净的、给人希望与力量的东西,来给这个世界以安慰,让全世界看到亮光。

幸运的是,在这个立春的晚上,在流光溢彩的北京鸟巢,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做到了这一点。中国人用发自骨子里、源于青花瓷、过去吟诵《天问》《离骚》、如今追逐星辰大海的爱与浪漫,用低调的温润、高级的审美与极致的科技,给世界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国家,揭示了一种不一样的可能。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凌空而来的大脚印、击缶而歌的大方阵、徐徐展开的大画轴、李宁点燃的主火炬,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个“大”字。那时的我们,需要用外在的“大”证明自我的“强”,用体量的“大”展现国家的“强”。如今,十四年过去,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实力再上台阶,中国人深深感受到来自制度、理论、道路、文化的深度自信,基于比较、磨砺、洗礼、成功的坚定信心,在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有了更多风淡云轻、举重若轻的轻松自如。

在立春这个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在农历春天真正开始的第一天,第24届冬奥会在东方古都北京开幕,这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生机的巧合。人与自然和谐律动的传统节日,美景与诗词交相辉映的美妙开场;蹒跚孩童在冰雪上练习、摔倒、起飞的如花笑脸,五星红旗在男女老少、各种背景的国人之间的手手相传;点墨入水、幻化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滚滚黄河,透明冰方在飞速交错的五彩激光雕刻下脱颖而出的晶莹五环;美妙童声唱出的奥运歌曲,响彻云霄的国歌合唱,一直蹦跳的迎宾舞者,轻松愉悦的各国健儿——这注定是一个载入历史记忆的夜晚。

每一座雪山都是无数片相似的雪花组成,相似而不同的雪花晶体组成“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巨大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直贯穿着冰雪的主题。经过无数次的传递,最后一棒火炬就是主火炬,这是百年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微火”主火炬。它静静地燃烧在参赛国家(地区)名牌组成的巨大雪花中央,燃烧着团结的希望,昭示着简约的追求。

看着这支火炬,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1925年,他出版杂文集《热风》,希望用他如刀的笔锋、似火的热情给那个苦难深重、贫病交加的旧中国吹去一阵温暖。在文集《随感录四十一》一文中,鲁迅先生说:“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他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这个世界会好吗?只要每个人都记得,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个世界就还能团结;只要每个人都愿意小心呵护心底那一盏善意的微火,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只要每个人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个世界就充满温暖。就像昨晚我们在鸟巢看到的,当立春的阳光和风拂过萋萋的芳草,当孩子吹散的蒲公英飘洒在世界的角落,当我们用微笑取代敌意、用运动覆盖冷寂,这个世界,会好的。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篇3)

距离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还有一天时间,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盛会的气氛更为浓厚。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冬残奥村里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训练场上紧张备战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无不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讯息——冬残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兴奋剂检测站门前新增了无障碍通道,赛道结束区的雪地上搭起了木板路,运动员休息室旁边设置了轮椅假肢存放室……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残奥会场馆转换工作已接近尾声。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介绍,场馆中共设置了永久、临时无障碍坡道11个,无障碍电梯23部,无障碍卫生间33个,赛事期间他们还将为坐姿运动员提供专用设施。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转换时间,这些天来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了景观标识更换、雪场赛道调整、无障碍设施设置等多项工作,只为能在开幕前完成所有准备。”刘杰说,“我们有信心在赛事期间为各国(地区)残奥健儿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最细心的服务。”

在群山环绕的张家口赛区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供暖维保工作人员张荣彬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调试供暖机房,检修供暖管道。“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但我们还不能放松,现在正在为北京冬残奥会做准备。”张荣彬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他所在的供暖维保团队全力保障了20万平方米涉奥区域的供、采暖设备稳定运行。冬残奥会上,他们会继续坚守岗位,以同样的高标准完成工作,为赛区人员送去温暖。

2月28日,张家口颁奖广场的志愿者在演练冬残奥会颁奖流程。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比赛,针对两项赛事中的视障组运动员,场馆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和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说:“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中的视力障碍人士使用需求,我们准备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对照版,呈现形式包括海报版和手册版。”

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条件非常棒,冬奥村的设施也很好。我已经期待着在这里比赛了!”来自挪威的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彼得森在“雪飞燕”训练后对记者说,“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平说:“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参赛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从第一场比赛就开始拼。近年来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伍迎来跨越式发展,从平昌冬残奥会只有一人参赛到这次创历史的22人,我们将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与赛场风采。”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篇4)

2月20日晚,2万盏灯笼点亮国家体育场,中国红与冰雪蓝交相辉映,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运动员们的欢乐聚会中落下帷幕。16天,全球数十亿人分享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喜悦、感动、温暖、希望,共同唱响人类“一起向未来”的恢宏乐章。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背景下,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如期如约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温暖了世界,传递了梦想。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你听,这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代之风。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如今的“双奥之城”,从北京夏奥“北京欢迎你”到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从开幕式的迎客松广纳世界来宾,到闭幕式的折柳送别,展现中国浪漫,“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中国与奥林匹克一路同行,一路奏响时代之歌,这一路,中国赶超发展,这一路中国超越发展,这一路,中国引领发展,冬奥为媒,铺展开一扇“中国之窗”,窗外,是新时代的中国,长歌豪迈,生机勃勃。

你看,这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和平之花。

“体育就是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如是表达举办奥运会的初衷。从各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聚合成的“大雪花”火炬台,到闭幕式上借柳枝传递的友谊心声,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充分感悟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赛场内,运动健儿用拼搏点燃梦想,赛场外,运动员们用欢呼增进感情,他们用行动证明,每一个用努力成就梦想的身影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用汗水追逐梦想的身影值得喝彩,北京冬奥是中国的盛宴,亦是世界的盛会,一座北京城,汇聚八方朋,二圆双奥梦,敲响和平钟。

你赏,这是“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奉献之雪。

闭幕式上,志愿者代表被赠予红色灯笼,“向志愿者致敬”,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设立的环节,如今已成为奥运会闭幕式的传统,旨在赞扬他们在比赛期间奉献精神。从2008年奥运会“鸟巢一代”,到2022年冬奥会“冰雪一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风采。在大雪纷飞中,在严寒冰地中,志愿者们用热情和责任诠释担当,守护在运动员的身边,保障好每一项后勤服务,贴心细致的服务让运动员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他们有的还只是00后,他们是这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平凡成就非凡,让青春力量成就奥运舞台,让青春风采激荡奥运舞台。

你望,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守之月。

冰场上每一个闪光时刻,背后都是不懈的奋斗和坚持。老将不老,壮志犹在,是“四届元老”徐梦桃“十年磨剑酬壮志,一朝剑出铸辉煌”,努力不会白费,它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你;是31岁的老将齐广璞曾站在最高难度的高峰,也曾跌落低谷,面对命运的低语,他选择回应我就是风暴,终究加冕成王;是武大靖“四年苦熬终夺冠”,三届奥运会,用2金2银1铜标榜自己绝对实力,这双骨头变形、布满伤疤的脚,见证着武大靖一路的披荆斩棘和咬牙坚持。踏遍风雪,数度凌冬,满载理想,无畏前程坎坷路,老将依旧在路上。

回望来路,不忘彼时;冀望未来,大道宽广。如今,冬奥落幕,冰雪停歇,可春已至,花已开,让我们一起谈一场风花雪月,无关风月,共赴阳光明媚的未来。

北京冬残奥会表彰大会观后感(篇5)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伴随主火炬熄灭,“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拼搏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曲终人散,折柳寄情,是中国给世界的独有的浪漫别离。回顾冬奥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深刻印象,从实至名归的金牌得主,到那些为梦想奋斗过的失利者,有拼搏有欢笑有热泪,本届冬奥虽已落幕,但人生的拼搏永无止境,奥运精神永远相随。

“凌”波微步展现少年之勇。冬奥赛场谷爱凌夺金的消息可谓火爆朋友圈,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中,谷爱凌突破自身极限,做出了从未尝试过的转体1620°抓板,成功获得了94.5的高分,排名反超一举夺冠。比赛结束,谷爱凌表示自己在赛前一直坚持完成这个动作,这一动作从来没有女运动员挑战成功过,也正是这孤注一掷的勇敢一跳,书写了女子跳台滑雪的又一奇迹,为我国冰雪事业发展再创佳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谷爱凌之勇是数十年刻苦训练和在关键时刻通过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敢于抉择的结果,她用少年之勇展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畏。

“翊”飞冲天滑出少年之毅。苏翊鸣,他是演员也是运动员,我们从荧幕上见证了他从小将到明星再到冬奥夺冠的18年,他用运动员的顽强毅力向我们展示了“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必胜决心。虽然在单板滑雪训练中几次停滞不前,失败时会称“如果作为一项运动我会喜欢单板滑雪,如果作为一项比赛我不喜欢”,即便这项所谓的“不喜欢”运动曾让他被误伤至大腿骨折,他毅然决然坚守妈妈的教导“树立目标,不要放弃”,最终突破恐惧后带来的成就感纷至沓来。

“羽”化成蝶舞动少年之志。他是网友口中戏言的“世仇家公子”,是央视评论员盛赞“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的翩翩少年,是穷其一生也要挑战4A动作的执着斗士,他就是万千网友跨越地域限制、文化隔阂都要称赞的羽生结弦。虽然本届冬奥会他以多次尝试4A失败憾失金牌,却永远是观众眼中的冠军。他用顽强的意志、朴素真挚的爱,诠释了花样滑冰的别样魅力,将奥林匹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冬奥会已然闭幕,奥运之火却没有熄灭,更多火种带着奥林匹克精神已悄然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鼓励怀揣梦想的少年们不断拼搏向上,共赴韶华。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我们在不知不觉是成长。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精选11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1

约残奥会,我国残奥运动员们精彩的表现和顽强的.意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向赛场。当地时间9月10日晚,中国队游泳选手许庆在男子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拿到他在本届残奥会的第三枚金牌,更将他的残奥金牌总数增加至10枚,写下新的传奇。截至9月11日记者发稿时,中国代表团已获得27金28银21铜,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里约是24岁的许庆第四次残奥之旅。12年前,他首次参加雅典残奥会,是当时中国残奥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虽然只有半支右臂,但他在泳池中却如蛟龙翻江,势不可挡。接下来许庆还将参加两个项目的角逐,征程依然在延续。

中国队选手显然是残奥泳池的主角。除了许庆之外,首次参加残奥会的徐夕涵在女子S5级50米蝶泳中拿到金牌,彭秋萍在女子S3级50米仰泳比赛中与队友孟国芬包揽金银牌,从预赛到决赛,彭秋萍还两度刷新世界纪录,状态正佳。

在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队40岁的老将袁艳萍击败乌兹别克斯坦队选手夺得冠军。她用自己的表现证明,即便看不到光明,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场地自行车男子C1—2—3级1000米个人计时赛中,李樟煜为中国军团再添一枚金牌。田径赛场,中国队选手杨丽婉在女子铅球F54级比赛中以7米89的成绩夺冠。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2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3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虽然上苍是那样不公,它没有给我十全十美健康的身体,没有给我靓丽的容颜,但是它给了我一颗多么美丽善良的心!我用我的心来生活着,用我的心来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我的人生将演绎如此生动和美丽!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4

茫茫的非洲大戈壁滩上,不时刮起一阵大风,卷起漫天的黄沙。

这里白天要面对太阳的炙烤,晚上却又要受到寒风的侵袭,一年四季还要忍受缺水的困扰。可就在今晚,一株四色的小花——依米花绽放了。

“哇,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呀!”小依米花赞叹道。

此时风早已平息,天上的星星照亮大地,留下了一片银色光晕。

突然,一道白光天空划过,转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什么?好漂亮呀!可它到哪里去了呢?”依米花一边想,一边摇动她那瘦小的叶子,四处张望起来,可最终还是没找到。

“算了,不找了!”小依米花说道,“还是先好好欣赏一下这个世界吧!”

两天过去了。在这两天中,小依米花快乐极了,她白天在阳光下起舞,虽然阳光灼热,却也胜过她曾经生活的地下;夜晚,她欣赏那美丽的星辰和那又大又亮的月亮,即使是那透骨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她,因为那六年的艰苦早就让她能适应这一切。可令她遗憾的是,她再也没看到那划破天际的白光—风告诉她那是流星。

现在又是一个夜晚,繁星闪烁。可依米花却没了心情,因为她的花瓣决要谢了,这也预示她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将再也看不到流星了。

6年前我来到这个世界,在前五年的时间中我拼命地将根扎向地底。半个月前,我终于积蓄到了足够的养分,长出了叶,绽出了翠绿。两天前,我开出了花儿,是一种包含红、白、黄、蓝四色花瓣的花儿,让我6年的期盼有了结果。可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终结了,我的生命有意义吗?”

突然,依米花想起了昨天风伯伯告诉她白光是流星划过天空时说过的话,流星是天上的石头,你看见的是它留在这个世间最美丽的一刹那,是它用生命开出的花,那是它生命的智慧——在仅拥有一次的生命中绽放出最美丽的花。

想到这里,依米花明白了,自己就如同那流星一样,生命虽然会完结,可却绽放了美丽的花,正如流星留下的一刹那的光华。

一阵风吹来,依米花的花瓣也开始凋落。

“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一定要在仅有的一次生命中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智慧!”在最后一瓣花瓣落下时,依米花说道,然后,她收起了叶子,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又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好像在昭示着什么……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5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残奥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9月3日下午,阜阳市奥运新闻中心召开残奥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部署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任务。

据介绍,为做好奥运宣传工作,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玲任组长的市奥运新闻宣传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7月18日,市奥运新闻中心正式运作。期间,市直有关单位24小时轮流值班,并制订有关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一个多月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奥运新闻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市直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设立专题节目,转载、转播奥运新闻,刊(播)发大量我市迎奥运、庆奥运的稿件,尤其对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的阜阳籍运动员邓琳琳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报道,从而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奥运、参与奥运和热爱体育、热爱家乡的豪情。据不完全统计,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有关新闻稿件近1500条,营造全市人民喜迎奥运的良好舆论氛围。

会议对前一阶段我市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着“重视、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全局出发,从大局考虑,充分认识做好残奥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做好残奥会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6

里约残奥会进入第三个比赛日,在三天的比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获得26枚金牌,位居奖牌榜首位。

在里约当地时间8日进行的比赛中,伦敦残奥会冠军董超在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以205.8环的成绩成功卫冕。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残奥会的首枚金牌。首日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就在射击、游泳、田径、柔道等项目中,斩获7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

在游泳比赛中,中国游泳队全力冲金,在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郑涛残疾程度最大,游泳难度系数也最大。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郑涛仍然全程领先,以绝对优势夺取冠军,并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也是我国游泳军团在本届残奥会获得的首枚金牌。

24岁的许庆更是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收获了三枚金牌,在四届残奥会赛场上,他共收获了10枚金牌。截至第三个比赛日,中国游泳队已经收获12枚金牌。在女子铅球F54级比赛中,伦敦残奥会冠军杨丽婉以7米89的个人最好成绩蝉联冠军。在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以上级比赛中,40岁老将袁艳萍再度出战,并战胜对手,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

团体项目,中国5人制男子盲人足球队和中国坐式女排队也分别战胜各自对手,取得开门红。截至第三个比赛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已获得26枚金牌,24枚银牌和19枚铜牌,领跑奖牌榜。

为中国队加油!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7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但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上,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个万众瞩目的环节新的意义。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时,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3月4日晚,李端摸索火炬嵌入的位置的时候,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李端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世界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没有咱中国人做不成的事” 点火仪式结束后,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今天我的右手拿得低了一些,左手去比对时,(卡槽)底下也有点卡。盲人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但我还是很自信的,我又拔出来重试一下,费了点时间,但最终成功了!”

李端的自信里有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曾经的男篮运动员“自强不息”也是对李端人生轨迹的最好概括。这个高大的吉林汉子出生于1978年,从小喜欢打篮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队,获得过全国青年男篮的扣篮冠军,王治郅、陈可都是他那时的队友。

但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还失去了右手食指第一节。不能打篮球了,他就开始学盲文和盲人按摩。他只用十几天时间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创造了盲校成立以来的最快学习纪录。

曾经的队友变成了他的按摩对象。李端想,能为他们缓解病痛、让他们精神抖擞地回到赛场上,那也是好的。后来,中国残联和各级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弹跳力好、腿长的李端被发现,重启运动生涯,开始练习跳远。“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一次次的蓄力、起跳、落地中,李端为祖国夺得了沉甸甸的荣誉:从2000年到2012年,他参加了4届残奥会,共夺得4块金牌。

2008年9月15日,中国选手李端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国家体育场进行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男子跳远F11级决赛中,李端以6米61的成绩夺冠。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尤其难忘,他夺得了男子跳远F11级决赛冠军,还刷新了西班牙运动员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在鸟巢升起了国旗,奏响了国歌。

“当时和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我真的特别自豪。”

“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国歌,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夜晚,为我们点亮了整个夜空。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8

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2个比赛日,在全天共产生的8枚金牌中,中国运动员接连创造佳绩,获得4金1银3铜:郑鹏和杨洪琼分别获得了残奥越野滑雪男、女长距离(坐姿)的金牌,梁景怡和张梦秋则摘得残奥高山滑雪男、女超级大回转(站姿)的金牌。

中国队已获得了6金4银6铜,奖牌总数达到16枚,居各参赛代表团首位。

3月6日上午10时,残奥高山滑雪和残奥越野滑雪比赛分别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同时开赛。在首先结束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朱大庆获得一枚铜牌,这也是她继首日比赛获得女子滑降(视障)银牌后再度摘得奖牌。

接下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获得金牌,法国选手玛丽·博歇以1分14秒97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阿兰娜·拉姆齐以1分16秒84的成绩获得铜牌。

在3月5日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赛中,张梦秋获得一枚银牌。“能用自己的努力把昨天的银牌换成金色,我太高兴了!”张梦秋说,“通过昨天的比赛,我(今天)感觉轻松了一些。昨天的奖牌给了我很大信心,我对自己未来的比赛也更有信心了。”

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获得金牌,奥地利选手马库斯·萨尔歇尔以1分09秒35的成绩获得银牌,加拿大选手亚历克西斯·吉蒙德以1分10秒02的成绩获得铜牌。

残奥越野滑雪共产生两枚金牌。在首先进行的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中国队有三位选手出战。最后,郑鹏以43分09秒2的成绩获得金牌,毛忠武以落后14秒6的成绩获得银牌,另一位中国选手杜天获得第四名。

29岁的郑鹏来自福建莆田,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获得该项目的第四名。他说,此次获得金牌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他坦言,在四年的备战期间,有一段时间的训练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这让我非常焦虑,很感激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带我走出低迷并超越了自己”。

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国队同样派出三位选手出战,杨洪琼一公里过后即冲到了最前列,并逐渐拉大了与对手间的距离,最后她以43分06秒7的成绩完成了比赛,列所有参赛选手中的第一位,为中国队收获了当日的第四枚金牌,她的队友李盼盼获得铜牌。

32岁的杨洪琼说:“想到我平时训练流下的泪水和汗水,还有我为训练付出的所有努力,这枚金牌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杨洪琼还特地感谢前来为她加油助威的观众:“其实我在比赛的后半段感到很累,但听到观众们为我加油,他们的鼓励给了我力量,我感到自己又变得强大了。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他们太可爱了。”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9

来了来了,距离上一次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一众网友之后没多久,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又双叒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特别是主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朋友都被整破防了!

一阵阵掌声和一声声“加油”,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绽放”。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一开场,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

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奥运动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这一次的倒计时也别出心裁。所有人都盯着冰壶,屏息凝神。上一秒,两位运动员坐在轮椅上推出发光的冰壶,当它最终进入营垒的一刻,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以往的倒计时,往往越到最后节奏越快,这一次相反,最后几秒钟,大家都等着冰壶安静地进入营垒。开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当然少不了“新晋顶流”——雪容融。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们也陆续进场。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入场,现场出现巨幅五星红旗,鸟巢再次响起歌唱祖国,全场沸腾!开幕式中,还藏着无声的震撼!手语“唱”国歌,邰丽华带着手语舞者(其实都是听障人士),把国歌通过手语演唱出来。这次的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啊!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10

林清玄曾在《心的菩提》中写道:“我们要全力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若是我,我愿选择昙花,缓慢地生长,优雅地绽放。

昙花是美丽的,可是它绽放的过程是漫长的,有多少痴人久盼,只为赏一眼它的真容,嗅一缕它的清香,即使,只有一次。昙花的美是夺目的,那可是它日日夜夜潜心倾力而酝酿出的花啊。那洁白的花上,渗透着的是她的气力!我想,只需一次,只需一眼,她的美,她的优雅便能深镌入心。

昆虫大师法布尔曾说过:“夏天的蝉在树上唱歌,它的声音聒噪不好听,但是我们人应该原谅它,因为它是很不容易才爬到树上唱歌的,它在地底下遭受了很多黑暗和艰辛,才谱写出一支歌曲,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在树枝上唱歌。”这让我想起了蝉中的勇士——十七年蝉。为了那个美好的幻梦,为了那个绚烂的夏天,它在地底下,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度过了十七年。漆黑的十七年里,它养精蓄锐,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欢歌,在心中反复斟酌,反复吟唱,只为那一天的放歌。等到有一天,它可以冲出土壤,展翅飞翔。灿烂的阳光照在它的翅膀上,透明而轻盈。它稳稳地停在树枝上,开始它辉煌的演唱。那雄浑的歌声,开口迎合的小鸟听见了,簌簌摆动的绿叶听见了,悠悠飘过的白云听见了。这对它而言,就已足够了。忍过漫漫黑暗,它终于优雅吟唱,歌唱世界的明媚,歌唱成长的奇迹。可谓“即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巴菲特曾对他的儿子彼得说过:“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我愿以缓慢而优雅的姿势绽放。人要不畏困难和埋没,要不畏艰辛和苦难,要不畏流言和诋毁,要不畏诋毁和恶意。生命的伊始是颗被黑暗包围的种子,它的迷惘和害怕被时光积淀成丰富的养分,它要毫无排斥地接受供给拥抱光明。待它冲破束缚的时刻来临,生命才真正被赋予意义。在生命迎来绽放之际,所有的奋斗和等待都支撑着花朵的美丽,呈现温暖细腻的娇妍。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 篇11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合集5篇)


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我们的脑海也会萌生出各种想法。观后感,顾名思义,观于感。重点在于后者,写作品名观后感有什么技巧吗,根据您的要求,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篇1

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21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篇2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00年到2012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篇3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篇4

伴随春天的脚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如期而至。

温暖、感动、浪漫、多彩!3月4日,华灯初上、夜幕星河,国家体育场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披着多彩锦衣的“鸟巢”美轮美奂、熠熠生辉,一场与众不同的开幕式再一次惊艳世人。

仪式前表演《同在蓝天下》,让全场氛围逐渐升温。所有参演者,均为残疾人。他们来自全国多地,因冬残奥会而会聚在北京,用最美的歌声与旋律,打动了出席开幕式现场的所有观众。

晚8时,以《激励》为主题的倒计时表演开始,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灿烂星辉中,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这一秒,全场热情迅速被点燃。

紧接着,冬残奥会六大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的残奥运动员从现场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冲破阻碍,突破自我。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

随着冰壶的击出,标线一格格推进,10、9、8、7、6、5、4、3、2、1的数字在场中心赛道上显现。冰壶入垒!倒计时完成。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在鸟巢上空余音缭绕。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中,8名残健融合的护旗方阵护卫着国旗,行进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格外动人。仪式旗台两侧,24名视力残疾人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迎接国旗入场。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国旗冉冉升起,大家共同唱响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拳拳深情。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演唱国歌,唱响对祖国的热爱。这一刻,现场不少观众的眼中闪着泪光。

运动员入场式环节,开幕式的热情再次升温。四个憨态可掬的“雪容融”滑入现场,带出两条冰雪赛道,全场呈现为一个冰雪赛场。场地上映出“欢迎”的中英文字样。

本届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其原型来自于中国灯笼。外形发光的属性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雪容融”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友新朋。

在本届冬残奥会会徽的背景下,比利时代表团在旗手带领下首先入场,其他各参赛代表团及旗手紧随其后踏冰雪赛道而来。舞台中央出现巨幅国旗,这一展示方式是本届冬残奥会对所有参赛代表团及旗手的尊重和礼遇。

东道主中国队最后入场,旗手郭雨洁和汪之栋走在队伍最前方,精神抖擞。《歌唱祖国》开始响起,伴随熟悉的旋律,全场观众开始沸腾,掌声、欢呼声再次响彻鸟巢上空。

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残奥会是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残奥会,当时由4名残疾人组成的中国残奥体育代表团,参加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两个大项、8个小项的比赛。

从那一刻起,中国冬残奥军团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新的历史。

8年前的索契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中国冬残奥军团在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4年前的韩国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将一枚金牌收入囊中,彻底打破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和奖牌为“零”的历史。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中国派出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代表团总人数达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85名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这一届冬残奥会,也是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与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大项从两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

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毫无疑问,再次刷新了历史。

这一次,中国的残奥运动员将在主场作战,在赛场上高扬精神力量、绽放生命之花,以乐观顽强的拼搏,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 篇5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代表全体教练员及官员宣誓的中国轮椅冰壶队教练岳清爽5日表示,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她感动,希望帮助更多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

运动员时期,岳清爽曾随中国女子冰壶队获得2009年世锦赛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铜牌等殊荣。转型为教练后,她率领中国轮椅冰壶队多次登顶世界大赛。特别是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拿到中国冬残奥会参赛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常年指导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岳清爽为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感动,“每天上午训练3到4个小时,他们都是提前1个多小时以上去做准备活动。训练完,一般都是我撵着他们说‘该吃午饭了’。队员们都很珍惜训练的机会”。

“能够在自己的国家代表教练员和官员宣誓,是让人非常激动、开心的一件事。”岳清爽说,所有残疾人运动员的教练都希望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帮助更多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

5日下午,中国轮椅冰壶队在首场比赛3:7不敌加拿大队。岳清爽赛后表示,队员们在家门口作战略显紧张,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期待外界多包容、多鼓励这支冠军队伍。

“后面的比赛还是要一场场去拼,我觉得没有问题。”岳清爽说。

喜欢《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冬残奥会的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