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2023-01-16

教师读书笔记模板。

古语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如何才能将读书笔记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教师读书笔记 篇1

我们教师学习新知识面对新挑战不容忽视。它可以提供我们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用知识武装的人是无法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成为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可以充分利用业馀时间,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简单地学习新的东西,扩大新的想法。总的来说,阅读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以反映在几个方面。

一、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之所以说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能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对整个人的关系,就像记忆对个人的关系一样。书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录了古今历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看到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更高的起点。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根据前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大大促进了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的持续和发展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的,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二、阅读拓宽人的视野。

书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他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全面。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事物广泛相关,现代许多实践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妨碍自己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风险。就像做股票的人要了解今天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好地分析股票趋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必须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我记得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演讲时说,现代科学没有明显的界限,必须理解相关科学。

在这方面,伟大的领导恩格斯是广泛学习的典范,他只上过中学,但他兴奋地读书,十九岁时可以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中断学习和研究,所以被马克斯称为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正确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帮助。从经验中,我们可以体验知识的力量,体验书作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阅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无善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师益友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书就是这样的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老师。它可以教你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可以安慰我们的心,摆脱悲伤和痛苦的羁绊书可以把无聊的岁月变成快乐的时光。书一定会把各种各样的信念注入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充满崇高的喜悦和思想,让我们忘记爱情,灵魂升华。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支持阅读,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有能力的教师,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篇2

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还认为:

‘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学,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如不精于业务或不懂业务,则教不好课。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每一个教师,都要切实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地步。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方面,教师也必须责无旁贷地给学生做出好学、勤学的榜样。教师更有责任在业务上力求长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教师读书笔记 篇3

自从参与县国培办《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课题后,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读完一本书,回味一下,顺手写写不成熟的读书心得体会。这次是读了语文教师成长丛书《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读完后,让我对语文教师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师身上的关键词:诗意、智慧、敏锐、洒脱、儒雅、激情、幽默、严谨、悟性、良心。也从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弄明白: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言这条根。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语言这条根,也就失去了语文学科的个性,失去了个性也就毫无价值可言,因为事物的价值大多附着在其个性上。在这本书中认识很多的语文名师,深深被他们的教学思想吸引。

从这本书,走进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方寸田园"。通过反复深读,触摸到诗意语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诗意语文的生命真义。诗意本是语文之基因,与生俱来,本体生成。用诗意语文育诗意之学生,实乃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为语文教师的终极之追求。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其根本取向在于"用语文点燃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总体生成",也透视他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智慧。

从这本书,认识了史建筑老师,他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他认为,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语文课的个性与己任却有着不同程度的虚化和缺失,我们见到了许多这样的课:大肆渲染地导入,费尽口舌地绕弯子,迟迟走不进文本,刚走进文本,却来了个"蜻蜓点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虚浮链接,"外围战"打得不少,"巷战"打得不多,有时像历史哲学课,有时像主题班会,有时像曲苑杂坛,有时像正大综艺,就是不像语文课,"少、慢、差、费"带来的贫瘠且不说,还"肥水不流外人田"。

从这本书,还认识了孙建锋老师,在读孙建锋老师的教学文本过程中,觉得他富有才气、幽默风趣。你看他在"心灵独白"中的用语:"我有点像罗文""学生是我的老师""处女课""我是一片茶叶"等等。特别是在孙建锋老师的文本中字里行间跃动着一种灵气和心动的声息,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一种生命的情怀释放"与"心灵的真诚召唤"。其中那些不断跳入你眼帘的妙语佳句,紧紧牵动着你的眼球,传达出让你"心动"的语文教学真义,使你有一种启迪心灵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阅读的沉醉中顿然醒悟:"这不就是享受语文"嘛!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语文名师较多,也没有逐一罗列他们的思想了。总之,《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对全国卓有影响的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视,可谓写尽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的美丽。他们打破了过去那种隐蔽教学心灵和内在教学情感的自我封闭模式,注重教学主体意识的坦诚表现,率真诚实地呈现自己的教学心态,吐我教学之情,言我教学之志,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个性与姿容、敏锐的教学视角与感悟,传达了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心灵体验和理性思考,抒写了对语文教学现象和课程改革真义诠释。

教师读书笔记 篇4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所以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境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己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教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仅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

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它往往胜过职责。”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己。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己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坚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教师说:教师仅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教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教师整天与学生一齐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样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样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教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仅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善。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己反思则是发展自己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己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团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己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读书笔记 篇5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模板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篇1)

20xx年5月份,我荣幸地被建议为广东省骨干教师,6月底在华师第一阶段的培训期间,第一次领略了刘良华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讲演风格。因为很喜欢他的课,所以当我看到一位素未谋面的教师手里刚好捧着刘教授的一本叫《教师专业成长》的书时,我情不自禁地跑过去冒昧地问他借看了5分钟(不好意思让人家等着我看书)。然仅此5分钟,“专业素养”或叫“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这两个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因为刘教授在书中说这两样东西塑造了我们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师的形象。也许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师,并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赞同刘教授的这个观点。

20xx年10月份,当我们兴奋地来到深圳沙头角中学李绍平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时,没想到李教师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竟然就是刘良华教授的这本《教师专业成长》!当有机会再度拜读刘教授的大作后,我对他的风格越加喜欢了,读他的讲演录,仿佛就在听他现场演讲,语言很朴实,案例很详实,语句中透露着幽默、饱含着真情,一个个的理念不断地飞入我们的脑海,一口气看完整本书,越是对刘教授个人渊博的学识、教学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师么!虽然我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但我觉得我也适合构成跟他类似的教学风格,所以我会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学习,经过自我在教育教学上的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所以我一向在学习、我此刻正在行动、不久的将来我还要发表!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篇2)

最早了解张刘祥局长是去年在《山西教育》读过他为“视点”栏目所作的文章《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和《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信念》,深深被这位书生局长新锐的观点所触动。寒假时间充裕,几乎每天行走于网络论坛中汲取营养;不经意间,“教育在线”张刘祥的主题帖子“理想与行动”跃然跳入我的视线。认真读之,就像孙明霞老师所描述的那样“简直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让我欣喜若狂,喜形于色,终于找到了这样好的学习地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断的关注、回帖、交流,并进驻到了他的博客“秋水共长天一色”,深深被他的激扬文字所感动。这些精妙之言,给人以启迪,助你以行动,激起了读者对教育的热情与追求。我还注意到了张刘祥局长已有两部随笔著作《且行且思——基础教育工作收集》和《求真与创新——写给中小学教师》问世初,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张局长求取那座深藏经典的“艺术宝藏”。

一、从爱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当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终以“爱生”为主线,来诠释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有自发成为播撒爱的使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爱造句,用爱生活,才能“奏响爱的旋律”和教育最强音。当一名好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这五个方面诠释教师的的标准——就是爱,进而达到师生心灵共呼应,奏响教育主旋律。“学会关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个学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等紧紧围绕一个“爱”字,从每一个细节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让教师们都知道,拥有一可爱学生的心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在做陶行知笔下的“糊涂先生”,希望大家领悟爱的真谛,感悟教育的真义。

二、从课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成长的生命绿洲,更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艺术,是追求,需要教师智慧来表现,它正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所在。德育专家王晓春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书,给出了详尽的答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研究课堂,梳理课堂,精心打磨每一课,醉心锤炼每一句语言,让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教育的智慧尽情构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课堂。大量读书,深入实践,及时总结,积极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向名师学习,学他们的奉献,学他们的敬业,学他们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让课堂扮演好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课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从成长入手,培养“教师的精神”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的成长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激情与理想并存,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成长,让教师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探究,实现自我发展的成长。这样教师应做好“读书、反思、写作”三件事,坚守自己的个性,“不跪着教书”,坚持求真与求实,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在逐渐反思中成长,书写精彩的人生。学校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凸现,依靠教师来推动和实现,因此,“办好学校,教师第一”。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一次次用心点燃校园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渴望知识的火焰。

没有付出,哪来成功,没有积累,哪来精彩!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在反思写作中引领成长,执着的培养教师的精神。

四、从行为入手,提高“教师的素养”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教师的素养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笔者理解为教师的素养包含的范畴很广泛,素质、人格、礼仪、健康和习惯等等,而这些都涉及教师的行为艺术。但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识缺少、文化底蕴不足,艺术修养肤浅”三大问题是困扰着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书中提出的“读名著、拜名师、游名胜”“三名”策略,不失为好方法,从中汲取经验,品尝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作为教师我们耳熟能详,就在于陶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善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想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要有学习的习惯,从书中学,从网络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写作中学,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遨游书海、冲浪网络,架构教师成长的“立交桥”,让博客为教师成长“添翼”,让写作为教师成长“催化”、“助推”,让教师的一切行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

五、从校园切入,散发“书籍的芳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没有书,不能称其为校园”。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书香定会绽放在校园,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可以想象,师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多种途径,补充精神元素,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师生时时,处处充满着阅读的喜悦,一个个故事让我们醍醐灌顶,一则则哲理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学生都把捧读书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师生读书的热情,我想我们的校园定会书香满园,处处散发书籍的芳香。

六、从成果切入,展示“读书的收获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了教师读书是“金科玉律”。读书让我们聆听大师们的教诲,饱餐大师们的智慧,它犹如指路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点亮了心中的希望,领略从大地深部涌出却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态、营养丰厚的“教育大餐”,伴随着一部部追寻新理念,探求新实验的教育大作,走进一个个智慧的世界,让精神食粮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读书校长、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用心领略、触摸教育的风景,展示读书的收获。

从张刘祥局长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张局长的成长过程,他用心书写的那些真实的、求真的、创新的激扬文字,不仅是写给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的,这不仅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读着他,品着他,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位读书局长——张刘祥!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篇3)

人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之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

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篇4)

通过学习《小学教师教学的策略与技巧》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本书的作者是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林恩奥弗拉写的,书中从多个角度分析指出如何提高小学教师教学的技巧,这里我就感触最深的几点谈下自己的想法: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视的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殊不知课堂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怎么讲学生爱听,怎么讲学生能听得懂,怎么讲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艺术,书中指出 “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像演员一样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讲课 ,激发和传递求知的热情”,具体地说:在老师提出要求和发出指令的时候,要用简短响亮、语气坚定的声音来要求学生,而学生们不再窃窃私语开始听课的时候,老师则可换成适合授课的语气,即平和对话的语气;当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在教室里走动,用低声的语气说话;当表扬优秀的学生时,教师要大声地表演,这样有助于营造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其他的学生做的更好。这一章节告诉我,原来老师上课的语言也是有艺术的,不同的时机用不同的语言,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忆我以往的课堂,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总能跟着老师走,读书声音也很响亮,而有些学生对学习却不感兴趣。书中告诉我们:老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为外部的学习动机和内部的学习动机,从书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下:首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承认学生的价值,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增加对学生的感情砝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认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再次,要给学生布置那些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要他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成功。这些好的经验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注重的心理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自己觉得很简单的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有点慢,所以我们要时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书中告诉我们:“首先教师要扼要介绍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把知识化整为零,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讲解概念时,教师最好多举几个例子。”是啊,如果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那他们一定能学得更好。不要说“这有点难”之类的话,往往会叫学生望而生畏,多给学生一点自信,多给学生一点鼓励,学生们一定能找到学习中的乐趣与方法。

四、掌握好教学的节奏

教学的节奏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书中告诉我们,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们能注意力集中,全力以赴地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节奏是合理的。所谓欲速则不达,有时候我们越是想快就越快不起来,所以当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吃力,整体反应有些慢时,应该放慢速度,复习一节课,或者再做些练习多讲解几遍来帮助学生好好理解,否则学生往往会失去信心,很难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书中还告诉我们另一个节奏方面的错误,就是老师的教学速度过慢,就某一问题讲解的时间过长,问的问题太多或总是需要详细解释某一问题,这样的话就会使有些学生会思想开小差,开始调皮捣蛋或是溜号,教师就会因此被迫中断教学,找学生谈话,使得教学活动不能顺利的进行。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快慢。

五、提高问答教学的艺术

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书中告诉我们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判断学生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学生就会努力去想正确的答案。在我的课堂中,也要注意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启发学生去思考,解决难点。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教学技巧和知识,最近这段日子,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了其中一些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来,并总结改进这些技巧,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的读书笔记(篇5)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好处,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职责感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此刻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应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此刻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主角,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主角。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必须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资料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资料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取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主角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好处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搞笑的问题?在那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搞笑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主角,融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用心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到达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期望再多看老人一眼,期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能够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资料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能够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一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期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就应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能够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片断练习,能够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超多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必须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立刻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资料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述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忙别人的完美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潜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透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状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就应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理解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应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应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务必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应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就应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用心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潜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先老师能够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用心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这天的我比昨日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到达自己所能够到达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

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模板


读后感大全专题“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推荐内容。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编辑的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1

本学期,我认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写得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了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上的无穷智慧。

对于我而言,要学他的“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曾担任了20多年的班主任,虽说在常规工作方面应该是得心应手,但是如何处理好繁杂琐碎的常规管理工作,如何把一件件小事做出艺术来,这是我工作20余年以来不变的追求。

现在推广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从他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

平时在校,孩子经常犯错误。但是大多数班主任会气急败坏地将孩子数落一番。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有用吗?所以我学会了放平心态,找准教育的契机。在成长的过程中,哪个人不犯错误呢?关键是要区分错误的类型,找好教育的切入点,对琐碎小事处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培养的过程。

谈到教育的契机,我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班主任的工作重点要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新的学期刚开始,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无忧无虑的寒假生活向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转变,产生了鲜明反差并导致的心理和身体一系列问题,尽管开学了,还有部分学生仍沉迷于舒适自在的假期生活中,注意力降低,疲劳、迷惘、胆怯;有的学生因上学期的不专心学习而导致这次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更加讨厌学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心态,收拾心情,学生将会在开学的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如何尽快让学生收心,做好学生假期向学期的过渡,让学生赢在新学期的起点上,是班主任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找出了工作的重点,接下来就是要把这项工作夯实,花上大量的精力,去好好处理,解决一个是一个,由此及彼,扩大战果,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做到,培养一个,巩固一个。切忌蜻蜓点水,虎头蛇尾。

实践出真知。我们必须在常规工作中学会常规工作的方法和智慧。这样班主任工作的路就会越来越宽。看完《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优美的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细腻、认真的精神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身上应该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2

20xx年5月份,我荣幸地被建议为广东省骨干教师,6月底在华师第一阶段的培训期间,第一次领略了刘良华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讲演风格。因为很喜欢他的课,所以当我看到一位素未谋面的教师手里刚好捧着刘教授的一本叫《教师专业成长》的书时,我情不自禁地跑过去冒昧地问他借看了5分钟(不好意思让人家等着我看书)。然仅此5分钟,“专业素养”或叫“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这两个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因为刘教授在书中说这两样东西塑造了我们心目中所期待的好教师的形象。也许自我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教师,并且一向在努力着,所以我十分赞同刘教授的这个观点。

20xx年10月份,当我们兴奋地来到深圳沙头角中学李绍平名师工作室参加第二阶段的跟岗学习时,没想到李教师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竟然就是刘良华教授的这本《教师专业成长》!当有机会再度拜读刘教授的大作后,我对他的风格越加喜欢了,读他的讲演录,仿佛就在听他现场演讲,语言很朴实,案例很详实,语句中透露着幽默、饱含着真情,一个个的理念不断地飞入我们的脑海,一口气看完整本书,越是对刘教授个人渊博的学识、教学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教师么!虽然我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但我觉得我也适合构成跟他类似的教学风格,所以我会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学习,经过自我在教育教学上的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所以我一向在学习、我此刻正在行动、不久的将来我还要发表!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3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

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

二、为文本主角代言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

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

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4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萧瑟开始席卷成都地区,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却在悄然酝酿。在北星小学十一月全科教学活动中,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语文课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曾留意到,孩子对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欢。哪怕是上课的内容不够精彩,但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去操场上”,整个教室会被迅速点燃,喜悦的情绪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噪音侵袭你的耳膜。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孩子会无端地因为走出教室而感到兴奋?

我想,儿童阶段是人类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阶段,然而学校的诞生规范化了这个过程,让学校成为了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固定场所。当我们必须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场合里一成不变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时候,我想大概率,我们是会失败的。因此,儿童会本能地抗拒,这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

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需要活起来。而推动这些“需要”发展的,就是教育智慧。

北星的活动育人就是一种教育智慧,让学校不再只是传授枯燥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被学生爱上的地方。在这里,他才能够安心地、有效地、乐意地去进行脑力劳动。

如果有机会,学校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家”或者“世界”的开阔无边界的地方。带孩子们“逃离”教室,尝试打破教育的场所化、书本化,把课堂搬进森林、搬进田野、搬进童话世界,我相信不会有人拒绝。

读罢三节,我觉得老苏不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维、心理,更是在提醒着我,教育是一种成全。不要忘记自己曾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一年级孩子时坐在教室里渴望过的事情,用心思考地思考它,用智慧成全它。

当然,怎样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必然不可能真的带着孩子们来到大森林野营扎帐,但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引人入胜的情景,让知识回归纯真。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5

1、我坚信,年轻人中间越来越受到酒精中毒,流氓行为,无意义浪费时间的社会现象的打扰,这些东西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校,他们的智力兴趣是非常狭隘和空虚,毕业后,这个精神生活的空虚,狭隘和局限更加严重。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每天都涉及他生命中最精细和最敏感的领域,这需要他在这些领域经常和最受教育,这通常是最好的书籍,音乐,艺术进行的手段。如果在整个人的生活中没有坚持这种细致的情感教育的敏感性,那么任何酗酒,流氓,非法的斗争手段都是徒劳的。但毕业后学校教 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爱上学的人爱上书,从书中学习,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自己,毕业后他的自我教育是可能的。如果学校没有在学校时代建立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离开学校后不知道该读什么,或只是看到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是粗鲁的,他会去到那种没有人性的兴趣去寻找兴奋。如果一个年轻的工人不能每天在业余时间,面对一本好书,坐两三个小时,那么我不能想象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时期有很多爱情书,那么研究看到比从事其他(业余)活动更重要的是偏心,那么那些使用其他人似乎是一个强大的手段不能处理的问题会逐渐消失。

2、只有关心学生尊严的教师,以便让学生通过教育学习。教育的核心,其本质是让孩子永远体验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精神工作者,是一个良好的公民的祖国,是一个好的父母,是一个崇高的兴趣,激情和不 完美的人取得进步。

3、教育技巧的窍门是抓住孩子的自我激励,这种道德的自我鼓励如果孩子们自己不寻求进步,我不知道Mian ,任何教育家不能在他的身体培养一个良好的质量。但只有在集体和老师第一次看到孩子在这些地方的优势,孩子才会有动力。

4、只有像一个有着无情的人心的主管,他会给学生两点时的心,不想学会教育的父母对孩子采取残酷的惩罚。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喜欢爱最珍贵的财富的孩子,像你信任最精致的花。它很容易被销毁,晒伤,不信任毒药到死亡。

5、让孩子看到和体验他在学习中的成就,不要让孩子因为家庭作业落后,并感到悲伤的出路,感觉像一个低的第一人。

6、孩子的心灵敏感,它是开放的接受所有的好东西。如果老师诱导孩子学习一个很好的例子,鼓励跟随 良好的行为,那么所有的孩子的缺点将没有疼痛和创伤,不感觉不舒服逐渐消失。

7、请不要忘记在任何时候:你面对孩子极脆弱,极脆弱的心灵,学校的学习不是没有热情把知识从一个头脑到另一个头脑,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时间在联系的心中。

8、儿童是脆弱和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进入学校门的孩子,我经常认为只是打开一个紫色的桃子,使这朵花熊果实,园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劳动啊!

所谓和谐教育是如何结合人类活动的两个功能,使两者平衡:一个功能是理解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个功能是个人的自我表达,它们的内在本性他们的世界观的表现,意见,信念,意志力,在积极的劳动和创造中的性格,以及在表演和展示的成员之间的集体关系。正是在这一点上,就是在人的表演中,应该深思,在这个方向上改变 皮革教育工作。

和谐教育这是每个人内心财富深处的发现。共产主义教育的智慧在于使每个人在他的才能所在的所有领域充分展示自己。人的充分表现,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10、教育是形成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非常关注他的成就和挫折。这是,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最宝贵的教育点:使一个人想成为一个好人,想做所有的力量,他们的整个头脑,在集体的眼睛,建立自己,显示自己是一个好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工人,勤奋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人员,为自己的尊严和尊严和自豪感。这是我们必须仔细准备的土壤。最聪明的课程和教科书,最完美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将是无用的,如果我们只希望在大纲,教科书和教学方法。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从根本上改革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

我的理由 有必要使所有学生(所有的孩子,特别是所有的青少年和年轻的男人和女人)无一例外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知识财富成为学生主要兴趣和主要兴趣,使年轻人和年轻人追求智力的丰富,丰富完整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最重要的理想,让每个学生毕业从学校毕业,他们可以采取火花的知识的狂欢,并使它的生活没有燃烧。

不要让课堂,记分人的唯一精神生活,吞噬了田野的所有活动。如果一个人只是表现自己的分数,那么说夸张地说他是等于没有自己的表现,而我们的教育者在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它不是一个教育者只看到一个花瓣,但不是整个花。一个人自己领域越窄,所有教师对知识的关注就越多,那么对知识的危害就越大,人们对自己的成就在学习越冷,他对学习的渴望越低。

如果老师和学校的公众舆论只根据一个人做分就做好了 或不好的结论,那么他不会试图成为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得分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在一个领域的许多领域。但在这方面,很多人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挫折。

如果人的精神生活(和什么样的人,啊,年轻,非常微妙,在利益,欲望和需要也极易受到人的伤害)只局限于这一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知识,分数自己的表现,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等待他,让他的生活陷入痛苦。

人的心灵是自然的奇迹。但这个奇迹只会在教育的影响下出现。这是一个长,单调,非常复杂和可折磨的硬播种,播种种子几年来种植成苗。

小学教师阅读笔记:教师人文读者

我们是老师,是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的是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都面对着,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 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佩。我们付出爱,得到更多的爱。

阅读老师人读这本书,感受最深的爱,教育,学生在整个爱,最爱。阅读这本书,经常想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自己在生活中的大船上的位置,是船员或舵手,是一个伴侣或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是不同的,关键在于定位。某个地方在大手中的指挥我,从老师学习艺术到工作的教学班似乎是不相干的东西。但你想教一个好的类不是艺术吗?

有一句话:住在这一刻。事实上,每个人的命运或在自己的手中。虽然从出生到成长,基本是父母在自己打电话的时候。但在未来有几十年,仍有自己的选择机会,是选择努力工作或空出,都在自己的。在学校由专业到现在也不能接。生活中的家务和事情的工作没有时间,没有心情(事实上,我知道这些是借口)。由于经常思考,我认为这件事很快就会在我的人生日 程的。

每次你看到这本书的某一块,总是在反思自己,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家庭的态度。我哀叹他太普通了,普通人没有一双眼睛,找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普通没有一对技术,学生导致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去。

工作了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我的心自然很高兴,但觉得他们做的太少,有点不愿父母的信任,领导认可。

公平公平的爱教师发展教师专业等,新教育为教师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方向。所谓的坚持,所谓的勤奋,所谓的所谓。老师自己的前进势头,外在动力,无论怎么样,都要做一个当之无愧的老师,老师的努力。

在老师的人类阅读,也包括许多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个让我受益。学习革命一 我告诉你:先让老师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会认真地教大家。我意识到,教学的艺术不是教技能,而是启发,唤醒和启发; 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而是帮助一个人。

教育本体论是教育。如何使一个人在教育过程中有崇高的品格?我认为:一个高贵的品格,无论是为钱还是为了争取理想的斗争,只要正常的斗争,只是为了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没有忘记他们的父母,永远不会忘记帮助别人,他可以说是高尚的人。

老师的人类阅读也为我们指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这是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教学创造思维,鼓励探索教学情况 环境,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作为传道者,赠与行业,教育者的疑问也应该是终身学习哲学实践的典范。注意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的老师可以走在时代前沿的前沿。

老师人文读者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的普通立场,尽职调查,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话结束这篇文章!教育是事业,意义的事业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寻求真理; 教育是艺术,艺术生活是创新。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

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主角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教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我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0分钟的课,以前教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在高效课堂,这一情景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我的同学授课,教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能够说,在这个课堂上,“教”与“学”真真切切到达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而高效课堂上,学生跟教师则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教师一样的权利,他能够讲课,能够对教师的做法提出自我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教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教师说:教师,我认为这道题应当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我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我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

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尽管自我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我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齐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我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7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努力读书,努力思考,不断学习,争做一个阳光智慧型的班主任。

读了《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这本书,我颇有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学生内心需读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老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去掉身上披着的坚硬的外衣,怀揣真情和真诚走进孩子,将我们的爱心贴近孩子的心灵,推心置腹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我们的爱告诉他,也把为师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助告诉他,让他体会,让他感受,让他感动。这将比批评来的更有效,比你的默默关爱,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

记得有一年临近寒假,课上我在为孩子们做最后的寒假安排工作,只见最后两排的同学在那儿竟然传小纸条,顿时心里一顿怒气,无奈受到流感的影响,最后几天的工作全靠意念支撑,心想,都最后一节课了,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开始假期吧,于是,眼神警告几名同学过后继续为班级同学安排寒假注意事项。课后,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后,屁股后面跟着那群上课不安分的同学,以为他们良心发现,主动过来道歉认错,没想到,他们手中抱着纸盒,孩子们站成一排齐声说:“老师辛苦了!”当我打开纸盒,是一个个孩子们为我写的祝福纸条—“我特别的感谢您在这一个学期的帮助,并且教会我知识。祝您有一个快乐美好的假期。”“祝吕老师,永远年轻。希望您的感冒快好起来。同时希望您的孩子和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看后顿时潸然泪下,心中懊悔竟然误会孩子们,还好没有向孩子们怒吼,否则真的要愧对孩子们这份美好的关心。

只有我们平时多加关爱孩子们,他们是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当老师卸下身上的这副铠甲时,孩子们反过来也会向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去关心老师。

二、做好表率作用

老师吸引学生有一个极有利的客观条件,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而学生又有着强烈的向师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一天早上,我刚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教室前面赫然躺着一张废纸。我心中暗想:“昨天刚说过,今天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点无奈,又有点生气。我好想大吼一顿,可是我想何不换一种方法呢?我弯腰捡起了那张废纸,然后又从教室的其他角落里先后捡起了三四张小纸。在我向废纸篓走向的时候,我悄悄地瞥了孩子们一眼,他们一个个面带愧色。一个,两个……班中所有的学生都加入了捡垃圾的队伍当中。所以这一行动看着很不起眼,却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是于永正老先生所说的行无言之教。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家庭,班主任无疑就是家长。我理想中的老师就是要当一名像甘草一样的老师。甘草除了性温味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包容。它几乎能与所有的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它药物的疗效。所以我希望我将来成为一个温和、宽容、有智慧的、学生喜爱的老师。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8

读过《心态正能量》这本书后,我领悟到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拥有成功的心态是一种能力和自信的表现,如果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客观条件再好也无法使自己获得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而自卑感和无能感常常是达成目标或希望的障碍;自信会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能,已达成愿望。

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正能量,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医生的岗位上工作将近三年,感受颇多。医务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责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这中间必定会经历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压力和挫折,转变成了负能量,经常抱怨,越说心情越差,负面的情绪堆积最终会爆发,耗尽身体的正能量,负能量蔓延开直至影响到周围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传播一样。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断积聚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更好工作的过程吧。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9

自从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再次以饱满的热情跨入读书的行列,与大家一道遨游书海,重新领略书的韵味,品尝书的甘甜,继续秉灯夜读,沉醉书香。学生时代读的是教科书,走出社会读的是故事书、文艺书,参加工作读的是教案与参与书,说实在话,在没开展读书活动之前,我没有认认真真地、象模象样地读过一本教育名家的教育专著,偶尔读的都是一些零零星星的教育杂志上的文章,有点兴趣时读一点日常杂用方面的书籍,象现在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本名家名著,并且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与体会,几乎从未有过。通过一年多的读书,使我大开眼界,精神世界为之更加丰富多彩,生命得于升华,对书籍的看法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书籍确实能安慰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心灵,静化我们的心灵。它里面有星光的闪耀,有雨露的润泽,也有花草的芳香,既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它既能把人生引入歧途,使你饮恨终生,也能使人生辉煌,无限幸运。以前,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痛苦,枯燥无味;现在是一种吸引一种味道,读后心怀豁达,是一条河流,一片天空和大地,心旷神怡,虽然说不上陶醉,但也说得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与快乐。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新教育之梦》,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读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后,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方法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以前也曾读过这样的文章,介绍人家是怎样宽容、善待一个学生,但自己总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读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还举了一个例子:英国科学家迈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在玩耍中杀死了校长家的一只狗,这个错可犯大了,大家都为他担心,为他捏把汗,不知校长该会如何处罚他,哪知他遇到了一位宽容大度的校长,允许他解剖那只狗,不过要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就算对他这次行为不当的处罚。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善待心怀的惩罚,使小迈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从而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原来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因而,本学期我结合这个事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以前的教学态度,教育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以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靠对学生惩、压、挤、吓逼出来的,真正没有好好地善待他们,是逼他们学、压他们读,罚他们做、骗他们考,一步一步的高压政策,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装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往里塞,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只要看到他们就没有好心情,就有一种厌恶感,只一点小错就会拉下一张脸,怒目圆睁,甚至于高声大骂,象训贼一样说的一无是处,批得狗血淋头,纯粹把学生当犯人对待,有时罚站、罚抄、罚做,饿饭,甚至动板子,用鞭子,扇巴掌、扯耳朵对其进行所谓的教育,既伤害了学生心灵,又侮辱了学生人格,失去了学生尊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应该,总有点内疚感。这个学期我一改常态,对待学生满面春风,关怀倍增,热爱有加,心里总是有一颗相信、信赖学生的心,决心既当他们的老师、长辈、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让学生有话跟你说,有事帮你做,有问题向你请教,喜欢与你亲近。一学期下来,发现每个学生确实都有优点,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塑之才,例如我们班上的舒小龙,爱动,常常惹事生非,喜欢打架,而且学期初经常打架,开学后不久便伙同他人去偷群众的甘蔗,被人当场抓获,并缴掉了自行车。蔗主要求每人罚款2元,以示赔偿,才能赎回自行车。他家里本来就困苦,又是偷盗赔偿,他那敢向家里要钱,只好天天步行。我经过耐心的教育,并替他交了2元钱领回了自行车,他很感动,决心好好改正,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后半学期有比较大的转变,不那么惹事生非了,他的画画的很好,还为班上出了几期黑板报。还有方羽同学,是个学习基础差,经常不交作业,书写极为马虎了事的学生,人又生的不怎么好看,你如果心情不好去看他,肯定是一只眼出脓,一只眼出血,但我沉着性子,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错误和毛病,并发现他很乐意助人,经常帮助同学抹黑板扫地,帮老师打开水,打扫办公室,我每次都表扬他,作业也能按时交,而且书写得越来越好,有一次他做得非常端正、正确,我就写了一幅书法给他,他受宠若惊,很感动,也很惊讶,因为老师的书法只送给每次考试出众的同学作为奖励,今天送给我,我能不高兴吗?从此,他每次作业都能认真对待,认真完成,字也越写越好。从中可以说明宽容、善待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学生产生的错误,多数是心理问题,有时是好奇心导致,有时是行为过失,有时是表现欲所致,有时是一时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平等、信赖、尊重去走近学生。多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你会发现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管教者、而是一个让他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模仿的榜样和示范者,是一位有宽容大度的慈祥温和的长者,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才不会因为你的惩罚而失去尊严、失去自信。因此,读书能让我陶醉,读书能让我思考,读书能改变我的行为,读书能伴我成长,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

今天,当我站在书香伴我成长的演讲台上时,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对教师智慧,刘教授总结的非常系统简洁,“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管理智慧---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师威信”。

刘教授所谈论的课程智慧给我最多启发,其实我们做教师的大部分对吃透教材都能做到,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吃透教材这个阶段,没有走到“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的阶段。应对高考,学生成绩的确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但是站在教材的角度,我们只能仰视高考,但是如果跳出教材,我们是否有俯视高考的可能?这是我追求的境界。

我喜欢的话“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是精神流浪,不断突围,不断更新,不断去寻找新的方向。”“读书是很美妙的事情,很愉快。”现在还记得他在广州华南师大给我们上课时说的,他从来不怕塞车,因为手边有书,可以随时看。我也爱读书,珍惜时间,所以我是最没有耐心等待的,总认为的浪费时间。现在我的包中也就放了书,等车时,等餐时,等人时拿出来哪怕读上几行,也感觉时间没有浪费,人也就会变得从容、淡定。

我也很同意刘教授所说的,教师首先要过人的生活。老师首先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总是谈牺牲,过苦行僧的生活。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教学上的智慧,更需要生活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高度,做智慧的老师,享受教学,高质量生活。

最新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篇11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透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状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就应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理解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应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应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务必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应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就应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用心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潜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先老师能够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我想我会用心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这天的我比昨日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到达自己所能够到达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主角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当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当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到达“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本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本事,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我本事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此刻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靠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靠成人的帮忙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本事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职责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岗位,对自我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本事,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忙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我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一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我的意见和提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本事上取得更大提高,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经过干部这个小团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团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我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本事。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我,培养学生对自我、班级、家庭的职责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教师读书笔记模板》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师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