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

读书心得范本: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260字)。

常言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有人热爱读书如同热爱生命,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通常会被要求去写一篇文章,用来记录自己当时阅读后的一些体会和感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本: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260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一】

xx月了,离新年越来越近了,又要到广大青年被催婚催生的好时光了。生命被一代又一代的安排着度过,有几人抬头看了月亮,如夸父般明知不可为而燃烧生命去追逐,又有多少人低眉顺眼却也安享喜乐平安的过完一生。

斯特里克兰是个勇敢的人,似乎值得我们钦佩。然而他抛家弃子,却没有任何的愧疚和不安,一个冷漠残忍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天分为人惊叹,他的生活如苦行僧一般,全部精力都用在他的艺术上。一个伟大的画家正在诞生。然而斯特里克兰对照顾他帮助他的朋友,尖刻无情,忘恩负义,甚至于勾搭朋友的妻子。对着情人,用过即弃,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换回半分的怜悯。这样的人似乎就该下地狱,所以他穷困潦倒,生活朝不保夕,最后染上麻风病死去就该是他应得的结局。可是他在塔希提岛上,终于找到了让他灵魂躁动,让他孤注一掷的东西,他用画笔把它涂抹下来,而他的画作也终究赢得世人的称赞。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天才和疯子仅隔一线,所以是否他的罪恶也该被宽恕呢?这就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让你不知该爱、该恨、该同情、该崇拜、还是该唾弃、该遗憾。我们都如斯特里克兰的前半生一般,或许是根本就没有被上天关照,不拥有那种天赐的天赋,或许是自己自愿放弃灵魂的梦想,甘于现世的平凡生活。这种追梦的梦,容易醒,不易做。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生活按部就班,已经在父辈的安排下准备了好一切,别说如斯特里克兰这般抛弃所有去追寻灵魂深处的梦了,就是按照自己想法换个工作找个伴侣都千难万难,仿佛真的做了十恶不赦的大错,不过千夫所指到会是真的,所以奔月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毛姆的伟大就在于他创作了一个跟随灵魂召唤勇敢追逐的人,他的伟大也在于这样的一个人无情冷酷自私,既没有生活富足也没能享受名声带来的荣誉,贫病交加,在大火中把自己的最后的杰作当做祭品,沉默无言的离开人世。追逐梦想的人啊,如果不能忍受这一切,还是早早回头吧,斯特里克兰太太不计前嫌的等着呢,布兰琪也时刻准备着奉献,伟大的梦里容不下任何东西,包括情感。

说道感情,在毛姆的笔下,女人有种天生的直觉,所以斯特里克兰太太在知道斯特里克兰是为了画画而出走后,选择永不原谅。布兰琪恐惧着斯特里克兰,用憎恨掩盖自己被吸引的感觉,因为这吸引就如飞蛾扑火,走向的只有毁灭。

月光很近,月亮太远。深知自己即没有天赋也有没勇气的人只能对着大神顶礼膜拜,月亮与六便士,有人看到了月亮,有人看到了六便士,有人看到了天才的宿命,有人看到了灵与肉的抉择,我看到了我的懦弱和退缩,看到了许多人命中注定的蹉跎与失败。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二】

今天是阅读《月亮和六便士》第三天,原计划一天阅读100页。第一天之后,随着“我”的叙述层层推进,我的阅读进入佳境,不知不觉,现在已经读完477页。

正好从第18章到今天的第44章,告一段落,写了“我”客居在巴黎的所见所闻。

斯特罗夫,一个平庸画家,画画平常,长相平常,心地极度善良。娶未婚怀孕几个月陷入窘境的布兰琪为妻,有善良的成分;布兰琪出轨后几个月,如果回归家庭,他依然愿意和好如初,依然有善良的成分。救助病危至命悬一线的斯特里克兰,并且接到家里护理使其康复 ,这是实实在在的善良。后来自己的妻子出轨,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过日子几个月,结局自杀悲惨死去。他悲痛欲绝,准备回家乡度日,临走却去邀请斯特里克兰同行,善良仁慈到无极限。

布兰琪,一个悲剧人物。未婚先孕,悔不当初。无可奈何嫁给斯特罗夫,如果安心过日子,倒是好事。出轨斯特里克兰,离开自己的丈夫,是决绝的。几个月后,被斯特里克兰抛弃,她选择自杀,是决绝的。其实,生命是最宝贵的!被抛弃,自尊心作祟,也可以不回去。自己努力工作,养活自己,照样可以过好每一天!

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也罢。始乱终弃,抛弃同居几个月的布兰琪,也罢。宁愿做冻僵的蛇,得到温暖苏醒了,对救助他的善良的农夫一样的斯特罗夫咬一口,让恩人家破人亡也罢。在斯特里克兰眼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唯一的事情是他的梦想:画画!画画如同一轮明月高悬苍穹,皎洁妖娆!画画这个梦想在他的灵魂里左冲右突,魔力无限,如同旭日东升一样,欲要喷薄而出!

金句:“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她(女人)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

因为女人只会谈恋爱,她们把爱情看得很重,那是很搞笑的。她们想要说服我们相信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

诚然,金句说的有一定道理。男女有别。男人的世界很广阔,他们有日复一日的工作(事业),有海阔天空的朋友,甚至时隐时现的梦想。爱情,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视线常常越过家人的头顶,望向更遥远的地方。

其实女人也可以这样,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有自己的三五个闺蜜,有自己的梦想。不是把爱情当作全部。婚变,不至于晴天霹雳,不至于寻死觅活,不至于抑郁成疾。忙起来,更精彩!没有时间烦恼,没有时间伤心难过!有他,生活美好!没有他,依然活的精彩!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真的太难读了!原因有二。

一是作者毛姆本身的问题。本书头几章都十分的枯燥乏味,先介绍“我”的背景和一些心理活动,几乎都在抒情,看着每段话都很有深意,但我看着很像大段大段的废话,直到书读到一半,高更出场了才有点剧情。高潮很有意思,斯特罗夫好心接病重的斯特里克兰回家照顾,帮助他度过鬼门关,结果他的妻子斯特罗夫太太决定抛弃丈夫跟着斯特里克兰过流离颠沛的生活,最后因困不住斯特里克兰的心而自杀。

二是翻译者李继宏的问题。我读的版本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典藏版,李继宏翻译。他最著名的译本有小王子,还翻译了动物庄园和老人与海等经典著作。当我发现我买的动物庄园是弘丰翻译而不是他的时候,颇松了口气。

因为他这人有个“卖弄学问”的毛病,也不是说不好,毕竟通过他翻译的这本书,我接触了初中学文言文阶段才会出现词语,好几个都要查词典理解句子呢,真真让我涨见识,可不是厉害吗。

卖弄学识当然不是他的问题,是我文化程度不够才认为他卖弄。可以问题在于,一本外文翻译,大部分是英译腔,突然冒出几句现代汉语都很少用到的词句,实在是怪异,让我频频出戏。

这让我看得有些生气。在原作者对高更这类艺术家追随美的叙述中,字里行间还浮现了这名译者卖弄文字的洋洋自得,实在不喜。不过倒是增添了在枯燥的阅读中的趣味。时不时出现一个看不懂的词语,可不是有趣嘛……空口无凭,举个比方,打个例子吧。尤其在小说结尾翻译的一句,更是让我想作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我觉得原作的表达可能是,谁都逃不过上帝/神的制裁,或者,坏人都会下地狱嘞。因为全文谁提到过相信法律啦?天道是中国道家思想吧,太格格不入了!

有机会去一定要去图书馆借他别的翻译看看,全方位地批评他!OK,抱怨说在前面,接下来该是读书笔记的常规操作—点明主旨,表达感受。读书笔记这本小说的主旨应该比较清晰,通过小说还原毛姆所了解的高更这类艺术家追求的“美”,赞扬他们放弃六便士的舒适而去追求月亮的高大人格。文中有大部分模糊的“多余情节”,比如前文通过斯特里克兰的妻子引入他描写了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文章后面描述高更去荒岛生活最终惨死也是根据许多人零零碎碎的描述。

或许这是毛姆听说的高更真实的人生经历,也或许是他认为通过多个人模糊的表达能让男主人公这个人物更真实。

“生活在让你感到舒适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

至于读后感想嘛,也没有很深刻,全文似乎在聊些欧式的“大男子主义”。他们尊敬女性,女性也早已开始强调独立,可是文中主要出现的三个女人—斯特里克兰的妻子,被他拐跑到斯特罗夫太太,和最后小岛上深爱他照顾起居并为他生儿育女的土著女孩。她们的形象都很扁平,不外乎爱慕虚荣(前者),深爱斯特里克兰(后二者),和操劳度日。

我不能理解这些女人,相反,我能稍微理解充满理想抛弃一切的人生追求,虽然我做不到,但是对这类人充满敬意!其次,占文墨较多的人还有斯特罗夫,一个同样对艺术有着至高追求的人。他是斯特里克兰的反面,他能懂艺术,能懂斯特里克兰,但是他流于平庸,最终在太太死后也回归平淡的生活了。

高更等人如此高尚的人格和人生追求我很难完全理解,因为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才是我等俗人的人生追求—间歇性踌躇满志,持久性好吃等死。

根据毛姆生平,感觉,男人敬佩一个男人,与情爱欲念无关,是五体投地仰望的那种敬仰。作者:蠢狗头顶一朵花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四】

读这本书是因一位绘画老师的介绍,也是因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趣,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和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这时的恩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也没有任何人教过他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学习什么。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开始变得生活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拒绝了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一心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美,孤独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艰难地跋涉着。他不需要钱,但有时金钱会束缚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上与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作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在他因麻风病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却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画的壁画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这一切,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这本书看着可能会让人觉得纠结,与以前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习惯于用自己是常人的标准去衡量那些有个性的人,觉得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自身梦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我们并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必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

作者始终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欲望,并千方百计地接近他们,研究他们,最终有所体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轻的时候,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踏上艰辛的学画作画之路。

从此衣冠楚楚的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而当现在的生活越背离原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他离自己的理想就越近,灵感也不断涌现,当他彻底抛弃自己的肉身的`时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艺术气质的一面终于通过他留在塔希提小岛上的画凸现出来。主人公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悲惨死去的一幕令人震惊,这和其留下的惊世名作被毁一样让人惋惜却又无耐。主人公的行为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从来没想到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进而做到这种程度,不管对谁来说应该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很神奇。

艺术家贫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这本书的作都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探讨了该如何对待天才、个性这个严肃的话题,在常人眼中,天才,艺术家总是特立独行、行为怪异,让人们觉得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达成共识,进而难以让人接近。但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会如此多彩有趣。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是毛姆的书里我最喜欢的。

书名好似一道选择题,究竟是抬头望天上的月亮还是捡地上的六便士?据说六便士是英国钱币里最小的面值,月亮与六便士都是圆形,两者相比,一个代表了高高在上的梦想,一个代表了世俗中的尘埃。书中的斯特克兰可能既没有仰望月亮,也没有捡六便士,他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或者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中的月亮一直在他的心里,催促着他从伦敦逃往巴黎,从庸常逃往未知,这种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式的逃离之心大多数人恐怕都有过,毛姆将这种平静生活中的内心波澜描写的非常精彩。

“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的。”

于是,本是一个还算成功的股票经纪人的斯特里克兰扔掉所有的一切社会关系,像一个野人一样赤身追逐梦想。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我们与天才的区别大概是也能在体制化的围墙里感到不甘和不安,然而凑合凑合总能过下去。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很是讨厌斯特里克兰,他无情,冷漠,用毛姆的话说“我们的胃口都很好,我是因为年轻,他是因为没良心”,在好心收留他的可怜虫勃朗什的太太为他自杀后(死于类似百草枯的毒药),他几乎无一丝情感波动,而且觉得跟自己无关,是她自找的。这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爱情观。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谈情说爱。我认可性欲。性欲是正常和健康的。而爱情是疾病。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会想要女人。等到我的激情得到满足,我就要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征服我的欲望,但我憎恨它,它囚禁了我的灵性;我希望将来能摆脱所有的欲望,能够不受阻碍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创作中。”

第二遍时我渐渐的为斯特里克兰洗白了,倒不是赞成他的无情无义,只是理解了他的观点和做法。诚然,在哲学意义里,爱情的本质是丑陋的,病态的,爱情的第一要务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主诉,几乎就是自私和占有欲的代名词,寻常的爱情里贪嗔痴一个少不了,这大概也是宗教人士摈弃爱情的原因。

斯特里克兰这个大型直男,不被道德绑架,同样毛姆对弱者也是不同情。在这本书里,他把勃朗什太太布兰奇的惨死由斯特里克兰之口说出:“是她自找的。”仔细推敲,确实是她自找的我,斯特里克兰只是让她别缠着他了,他从没给过她爱情,她却企图用爱情绑住她,最后用惨死祭奠她以为的爱情,这难道不是她自找的。人啊,对别人的道德绑架谴责都不能救赎自身,最终的救赎还是要自己同自己和解,否则一切都是自找的。这一观点,毛姆在另一本书《面纱》里也有表达,不原谅妻子出轨的瓦尔特死于自虐式的科研冒险,到死他也没有放下,只说了一句“死的却是一只狗”。另人唏嘘。

啰嗦一大堆,总之,爱毛姆,爱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1000字延伸阅读

[优质读后感]《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9篇)


常言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书,我们经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一篇相关的作文,这样可以将我们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一点点的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读后感模板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优质读后感]《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9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1

当然,它绝非是一个平凡人追求梦想的老套励志故事,否则它的结尾应该是主人公历经艰险,实现辉煌人生,扬名立万,最后有情人也终成眷属才对。

毛姆将他笔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推向了极致,他一路狂奔,终于追上了等着他的厄运。

放弃安稳的中产生活,却日益潦倒,贫病交加,颠沛辗转,倾注所有的努力和精力甚至生命的绘画艺术,始终得不到承认——直至他满身脓疮、双目失明的躺在一个荒岛上的木屋里,死去。

人性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毛姆对人性的洞察和描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所以他才能成为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文学巨匠。

这是一本让你一边读,一边反思人生的书。

人活着,是应该精神优先,还是物质优先?是追求有用,还是追求有意义?

我们之前一直笃信和坚持的,未必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像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时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我看的是李继宏译本,没有读过书店常见的傅惟慈译本,所以无从比较两个译本哪个好。单说李继宏译本,一大亮点是有很详细的导读,看过之后对时代背景、书中的隐喻等会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就算你读的是傅惟慈译本,也很建议来读读李继宏的导读。

整本书读来很顺畅,没有出现读傅惟慈译本的网友所说的生涩难懂的地方,不过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也丧失了一些语言的劲道,例如我很喜欢的那句“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在这个译本中被翻译成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其实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不知道如何来写。是因为它不好吗?

不、不!是因为内心太震撼。心痛、同情、恐惧等太多洪水猛兽般的感情。然而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生命从来不纷乱,只有画画,不停地画画,简单得不可理喻,最后“他创造了一个世界,看到那个世界的美好。然后,他既骄傲又轻蔑地摧毁了它”。这本书以高更为原型,讲述一个生活在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如何抛弃妻子、孩子和事业,先是到巴黎,接着到塔希提穷困潦倒独自画画了一生的故事。很多人说月亮是梦想,六便士是现实,斯特里克兰在做一个选择题。

我觉得不是,因为斯特里克兰根本没有做选择时会有的犹豫,当我们还在想着明天吃什么的时候他已经抛弃一切到了巴黎住在一个三流旅馆里开始画画了。我想他应该是在挣扎吧,挣扎着抛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能借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的所有事物,直抵混沌中生命的本源、人性中原始的本能。

有网友说看完这本书很歇斯底里,内心生出一种恐惧,打心底里害怕,想尖叫着哭一场。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兰德的诗写到“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在这本书里,斯特里克兰是举着生命之火去寻找洪荒世界万物初现的美,最后他找到了,不过他将他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3

我所谓的伟大不是走红运的政治家或是立战功的军人的伟大;这种人显赫一时,与其说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倒不如说沾了他们地位的光,一旦事过境迁,他们的伟大也就黯然失色了。人们常常发现一位离了职的首相当年只不过是个大言不惭的演说家;一个解甲归田的将军无非是个平淡乏味的市井英雄。

老实讲,把艺术看作只有名工巧匠才能完全理解的艺术,其实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我在想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羞于使自己的情感外露,因为怕人嘲笑,所以都约束着自己不敢给人以傲慢自大的印象。我并不认为当时风雅放浪的诗人作家执身如何端肃,但我却不记得那时候文艺界有今天这么多风流韵事。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荒诞不经的行为遮上一层保持体面的缄默,并不认为这是虚伪。我们讲话讲究含蓄,并不总是口无遮拦,说什么都直言不讳。

在那个时代谈话人被看作是一种需要下功夫陶冶的艺术,一句巧妙的对答比锅底子地下噼啪爆响的荆棘更受人赏识,格言警句当时还不是痴笨的人利用来冒充聪敏的工具,风雅人物的闲谈中随便使用几句会使得谈话妙趣横生。

同情体贴本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些本领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恶狠狠地扑到人们身上,把自己全部的才能施展出来,这就未免太可怕了。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一样喷薄而出;惯爱表同情的人让它纵情奔放,反而使那些受难者非常困窘。有的人胸膛上已经沾了那么多泪水,我不忍再把我的洒上了。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

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辉映,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怪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内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人们说服自己,相信某种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甘心为他效劳,结果沦为这个主子的奴隶。他把他高举到荣誉的宝座上。最后,正如同宫廷里的弄臣赞颂皇帝按在他肩头的御杖一样,他也为自己有着敏感的良心而异常骄傲。

到了这一步,对于那些不肯受良心约束的人,他就会觉得自己怎样责骂也不过分,因为他已经是社会的一员,他知道得很清楚,绝对没有力量造自己的反了。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4

等顺风车的间隙,这本书也翻到了末尾,苏州的夜有点凉,站台空旷,车灯闪烁。

28岁之前我长久的待在一个城市,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28岁以后,去了云南、上海、苏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颠沛流离,也称得上朝云暮雨。闲的时候也反思这样的生活模式正确与否?无解。

《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章开篇这样写道:“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

他们是生身之地的过客,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径,或者曾在其中玩耍过的热闹街道,都无非是人生路上的驿站。”

整本书下来,这句话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终于不必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因为心里那些荒诞不经的想法,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向往并付诸行动了。

书是藩篱,让你与世界融为一起,却保持相互独立。因为这份独立,你可以允许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哪怕看起来,你们都一样。

书不很长,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点。像嘴里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颚就够了。不需要掰开了,嚼碎了看。

读过金庸和红楼就觉得有些书不禁读了,无论是篇幅还是内容,它们太厚重了,承载了丰盛饱满的中国文化。一个是园子里写尽天下事,一个是江湖中写尽天下事。

后期会申请公众号,主题就叫:

快剑江湖酒

旅行摄影诗

因为,每次写完都要屏蔽领导和同事,太麻烦了。

愿你们在俯身拾便士的时候,也能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谢一路关怀与鼓励的朋友们!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首次拜读毛姆先生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篇幅不算短,故事不算新颖,但是就是能牢牢抓住我的视线,一页页往下翻。

我是第一次读这样组织叙事的小说。斯特里克兰无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是全书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侧面刻画主人公,有种似真似幻的感觉。在人物传记历史著作中常见,但是小说里确是为数不多的体验。

能吸引人不断深入探索故事的原因在于斯特里克兰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追求的结局。他的选择是多数人内心向往却又迫于现实而埋藏于心直至消散的举动。他是勇敢的,超脱的天才,也是无礼的,可耻的混蛋。他的追求是伟大的,灵魂是炽热的,可是他的心又是冷漠的无情的。围绕这么一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人物发展的故事,自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小说中篇斯特罗夫的出场必定是一个高潮。斯特罗夫是除斯特里克兰外,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多人数赞扬斯特罗夫的乐观憨厚和善良,但是也看得出他的懦弱和盲目顺从,缺乏自尊自爱。他的悲剧值得同情,不过他性格的缺陷不值得提倡。

“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比较清晰的了解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结局,是拍摄故事的导演,引领读者的视线,给出故事镜头。在剖析斯特里克兰的性格过程中,“我”的理想和认知也得到进化升级。

希望你我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结实好友,拥抱好运!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6

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的是英文原版,没有刻意查单词,吭哧吭哧地也理解了大概意思。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读英语原文比起读译文更有意趣,至少在理解作者风格和原意方面具有优势,也能感受到英语遣词造句的微妙美感。目前正快速地再读一遍中文译本,复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并体会译者怎样实现“信达雅”。

在阅读之前,我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很有名,毛姆也很有名,知道这大概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抛下优渥生活和妻子儿女,一心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在阅读之后,我知道原来本书主角原型为高更,原来主角不是一个典型的破釜沉舟、收获崇拜与赞誉的英雄,原来人的一生,舍弃与得到都必须作出坚定的选择。

主角Strickland性格独特、复杂。书中的叙事人“我”感觉他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攫住,其力量之强大让人无法抗拒,甘愿冒险。在四十岁的年纪告别如日中天的事业,放弃舒适的生活,抛妻弃子,藏身于巴黎破旧的旅馆,五年来穿着同一身衣服,过着每天只喝一瓶牛奶吃一条面包的日子,只为了画画。关键是,几乎没有人认可他的画,而他也不在乎画画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名利——他只是要画,他不得不画。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Strickland简直可以说是个“恶棍”了,离开妻子子女,对热心帮助他的Stroeve冷嘲热讽,“拐跑”Stroeve的妻子,成为导致她自杀的原因......对于别人的评价,他从来嗤之以鼻。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真的不在乎。“有人也说他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别人看不出他们的怪异想法,最多因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们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个人的离经叛道切合他所在的阶层的行事作风,那他在世人面前违反常规倒也不难。这会让他洋洋得意。既标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担风险。”但是,Strickland“就像是一个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这就给了他自由,让你火冒三丈。”传统对他无可奈何,所有的批评讽刺、风言风语都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只能换得他的哂笑。

也许这种特立独行恰是让他伟大的地方,他对于会占据时间精力的欲望、爱情、琐事和别人的看法感到愤懑,他想要摆脱它们的束缚,将全部精神集中在绘画这一件事上。他不善言辞,唯有通过画画来表达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藏在心的感受。从井井有条的伦敦到灯红酒绿的巴黎,再到原始而宁静的大溪地,Strickland终于找到了能够让耳朵清静,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在孤岛山野里,在被麻风折磨的日子里,在眼盲之后,他不止息地画着,直到呈现出一幅幅摄人心魄的作品,直到生命的终结。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有些人看到嫦娥,有些人看到环形山,有些人看到飞船,有些人从不仰望。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现世安稳。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用这本书来开启新一年的冒险,甚好。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7

可能人物传记太难写毕竟用再多的事例也很难描绘出一个丰满的形象而读者总是很任性地只选择记住那个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事例以及由此表现的形象所以作者再怎么花心思也事倍功半就像股票大作手好像一直以来都没有遇到能让我很欣喜的人物传记尤其毛姆还时不时透露出来的对女性的蔑视简直让我无数次想打人

所以读完了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只有毛姆对于“爱情”的描写简直入木三分

“在爱这种感情里,温柔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爱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态,有保护对方的愿望,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取悦别人的心理——总而言之,爱需要无私忘我,或者至少需要把自私隐藏得不露痕迹,而且爱也需要矜持。”

“爱是全心全意,只有全情投入才能成为合格的爱人;恋爱中的人头脑再清楚也不会承认——尽管他可能心里也明白——他的爱终有一天会结束;爱需要山盟海誓,尽管知道一切无非是镜花水月,但他迷恋这种海市蜃楼,而对现实视若无睹。爱使他变得更加高尚,也使他变得更加卑贱。”

这不就是——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么

但是

“爱”这种东西总体上还是很美好哒祝你我都能拥有~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笔记 篇8

在初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经意给他一个标签。比如他看起来很幽默,或他很善良这种类似的评价。

但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当你认为你了解他,他又会做出在你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曾经的他是一个老实的经纪人,你看到他就会觉得无趣,仿佛无趣这个词就足以贯穿他的一生。

可他偏偏不是这样。在四十七岁的年龄,他选择放弃所有去追求他的梦想。

你会觉得他很过分,他的人性中有太多丑陋:他抛妻弃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责任,有的是自私;他从不会感激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甚至还抢了人家的心爱的女人;他出口成脏;他的生活一团糟;他粗鄙不堪。

但同时,他对艺术的追求到了极致。在他看来,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他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他有画笔和颜料。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可以自由做自己。

我发现你很难对他有一个定性。他多变,又同时拥有最丑陋的性格和充满神性光辉的理想与追求。

他的后半生用潦倒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饥饿病痛都伴随着他。但是直到死,他都在寻找自己一生中的伊甸园。

最后,他是找到了吧。所以,他满意的死了,而后又轻蔑的摧毁了它。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书名《月亮与六便士》,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们圣洁的理想,满地的六便士,就是我们世俗的生活。现实中的我们大都没办法洒脱到丢弃现有的生活,去追寻缥缈的理想。可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非要去画画呢?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他掉进了理想的河流里,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是本性、是欲望、是执着、是信念。

每个人对“月亮”的理解并不同,仅凭脑子和理性,人和人是无法互相理解的。我是无法理解当画家的魅力,但思特里克兰德有了“画画”这唯一关注点,对潦倒的处境、刻薄的蜚语、拮据的生活便能泰然处之。我对这本书的感悟最深的也是这点:做我想做的,我开心就好,管你怎么说。抛弃妻儿后,作者“奉命”追到巴黎,指责查尔斯:“简直太没人性了。”“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查尔斯淡然的回应:“是不害臊。”“毫不在乎。”面对指责心安理得、无动于衷,最后还蹭人家一顿饭。为了理想,对所有的讨厌、鄙视、不理解都无所谓,还是会坚持画画。

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有这份“无所谓”呢?听到“这个专业前景不好”时,你还会坚持选自己向往的大学吗?听到“这工作赚不到什么钱,都养活不了自己”时,你还会继续自己热爱的职业吗?听到“你这个想法简直是可笑”时,你还会有激情去实现自己的一个创意想法吗?

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禁锢了在别人定义的“功成名就”中呢?你没考上大学,人家说你读书不行,然后挑灯夜读去熬个博士出来,可有一技之长也是一种出路;你没买一二百平的房子,人家说你赚不到钱,然后日夜加班去挣个别墅出来,可有个温馨小家也很幸福;你没当上叱咤风云的领导,人家说你没才能,非得各种竞争当上CEO出任总裁才行,可一份安稳的工作也能品味生活……

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证券经纪人挺好的,这个工作很稳定。”然后老老实实在银行上班;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抛妻弃子,没有一点作为男人的责任心。”然后继续上班赚钱养家;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你这个穷鬼,只能在昏暗的小阁楼里画画,连像样的画室都没有,还做梦当画家!”然后收起画笔,逃回老家重新过上体面的生活;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你画的画值不了什么钱,你也出不了名。”然后自觉羞愧,躲在孤岛上浑浑噩噩了此一生。那么查尔斯也就只能是个证券经纪人,一个普通人家的男家长,一个平凡的人。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么地无动于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评价、不计较得失回报、不介意境遇地位地去追求心中所想,最后才能在草屋里画出那幅巨作。

对于“建议”、“流言”、“眼光”,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查尔斯的豁达,完全不为所动,只希望能够学会屏蔽不良言论、过滤多余“建议”,做自己想做的,内心安宁快乐就好。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1000字精选


书籍,是迷雾中的灯塔,是沙漠中的绿洲,正是因为作者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我们才可以写出一篇好的作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那么要如何,才能在笔走龙蛇下写出心中的震撼呢?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编辑的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1

作者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故事圣手”。生于巴黎,十岁前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首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一个十岁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一个身材矮小得总被同学欺凌的结巴,一个从童年起就轻度抑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是毛姆,他会过上一种灿烂的生活。

他做过助产士,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这座名叫毛雷斯克的别墅是世上最伟大的传奇,因为这座别墅里的人加起来就是一部欧美文学史。

他在大地上度过了整整91岁,享受着一个伟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适与自由。他以漫长的一生证明他的偶像王尔德的一句话是对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跟王尔德一样,他爱女人更爱男人,跟王尔德不一样,他没有身败名裂,而是巧妙地度过了完美的一生,这不是天才的幸运与不幸,而是天真与智慧的分野。

除了王尔德,他算得上是全英国最大的毒舌了,他的毒舌让丘吉尔惊恐不已,丘吉尔央求他:“我们俩订个约吧,如果你答应不取笑我,我也保证不取笑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诸多的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淳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主角。

从《月亮与六便士》中可以看出,“我”对斯特里克兰这一人物并不十分熟悉,对于他的过去一知半解,他为什么要画画也不很清楚,至于他去世前在塔希提岛上的多年生活,更是道听途说。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2

故事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疾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试想你的一个朋友,有份还不错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虽谈不上无忧无虑,但也过得充实。平日里他处事低调,话也不多,以至于大多时候你都想不起这样一个人。偶尔看到他发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随手也点了个赞。似乎我们都有不少这样的朋友,然而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朋友突然离家出走吗?再听到他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巴黎学画画,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为一名画家。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但不同以往,这并不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经历艰难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

他的梦想道路注定异于常人,因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热情。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的故事他对待生活、周遭同样的冷酷,甚至到了极致。他自私、他目无他人,拒绝任何世俗,所以他也无所顾及。但他同样也是无辜的,因为他的眼中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像是在追求梦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运。然而他有多冷酷,就有多热情,画画像是唤起了他的灵魂,生命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面对生活的贫困潦倒、疾病缠身,他没有犹豫过,只凭极致的热情驱使前进。不为出名,不为认可,在生命的最后画出一幅伊甸园式的伟大杰作,却被要求在他死后付之一炬。

他是天才,不疯不成魔。历史的长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逐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理想和现实像是一对冤家,每当我们怀揣梦想赶在路上,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有人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3

人生注重时序,阅读有时也是这样。

几年前,我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于是碰上爱好阅读的朋友就推荐它。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多少与当时的处境以及心境有关。那时的我有迫切想要达成的目标,但却受各方条件的限制,常有身不由己的感慨。看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恣意“任性”,对人之常情的东西嗤之以鼻,这正是我个性中缺失的东西,于是乎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天才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与放荡不羁的个性令人心向往之,同时也会心生难以望其项背之感。

和《月亮与六便士》不同,毛姆在《刀锋》中刻画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拉里。拉里身上既有独特个性,又有一种谦和感。就整个故事情节来看,我更喜欢《月亮与六便士》,它的笔墨集中于主角,情节更紧凑,故事感更强。《刀锋》中多条故事线交错,除了主人公外,书中涉及的其他角色的命运走向都有较为详尽的始末交代。这些部分对那些耐心不足的读者来说,应该会觉得有些“拖沓”。但《刀锋》中刻画的主人公拉里的人物形象,我非常喜欢,他不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那么冷酷、尖刻到令人难以理解;拉里非常富有同情心,为人谦和、诚挚且实在。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成为谁的朋友,都会令对方感到荣幸。

《刀锋》与《月亮与六便士》都出自毛姆之手,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的叙述角度一致,都是第三者叙事:叙述者兼作故事的讲述者和半参与者。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再去看《刀锋》中设置的“悬念”,其实已然毫无悬念感。你会发现这又是一个男人跳出别人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路径,奔赴自己预想的人生旅途的故事。拉里这个刚从战场上退役的美国青年,不想投入工作,与美丽的未婚妻解除了婚约,想去流浪人生。他的想法在周围那些有身份的人看来,是在作贱自己、糟蹋时光。他们认为拉里患上了战后创伤后遗症,才会产生流浪巴黎的荒诞想法。未婚妻以为他是一时兴起,没想到他早已打定了主意,并不打算回头。拉里靠着微薄的收入,四处流浪,到各地寻找何为人生、人生为何的答案。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但在印度获得了内心的愉悦,打开了新的生活视角。我们生活中出现拉里这样的人,多数人会把他叫做疯子,他不要过体面人的生活,非要到处吃苦,找罪受,很难理解这样的人。但也会有少数人将他称作理想主义的践行者,把这个众人视为平庸之徒的人唤作传奇;因为他听到内心的呼唤,就像虔诚的信徒获得上天的启示那样刻不容缓地寻找朝圣之路。拉里究竟是传奇还是疯子,取决与人们对生活的定义以及对功成名就的看法。

拉里和本书中的另一个人物艾略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不受名利的诱惑,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钱财,去追寻何为人生的宏大命题;后者有修养、智慧,仪表堂堂、资产丰厚却一生痴迷于上流社会的交往活动,在宴会与请帖之间庸庸碌碌。关于个体如何存在以及社会在个体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将是人类无法彻底解答的难题,读几本哲学书籍有时候能缓解一下思考这些难题引发的头疼症,但是不深入生活,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就只能哀叹生活索然无味,人生缺少靓丽风景。多彩的生活需要强有力的世界观来支撑,以此来构架起一个人的信仰世界,给他生命的信念、生活的力量。

人可以从阅读中品尝人生百态,有时也需要从内心的呼唤出发用脚丈量大地。尽管我没法去过流浪人间的生活,但我尽量让精神世界处于流浪状态。人说要安居乐业,我漫浪的脑袋里常常浮现的是漂泊四海。

虽然我难以成为拉里和思特里克兰德,但是非常钦佩他们有出走半生的勇气。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4

阅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0字:

5月利用2周通勤的时间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指人们心中的理想。“六便士”指人们为了当下生计而奔波的物质基础,即现实。

斯特里克兰是个中产阶级有着稳定收入的证券交易员,在外人看来他们一家四口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斯特里克兰提出要与老婆离婚。身边人都怀疑他肯定有了外遇才抛弃妻儿,斯特里克兰一下子成了身边人眼里的大混蛋。他的妻子这才回忆有二年经常行踪不轨,怀疑那段时间肯定是和那个女人鬼混在一起。原来他偷偷去夜校学了二年绘画。

为了心中的“月亮”,斯特里克兰去了巴黎,在巴黎他认识了施特罗夫和他妻子布兰奇。斯特里克兰在贫困潦倒的时候施特罗夫资助他,斯特里克兰不旦没有表示感恩,还在朋友面前嘲讽施特罗夫,说他画的画烂。不管斯特里克兰怎么羞辱他,他对斯特里克兰还是表现最真挚的一面。后面斯特里克兰没卖出一幅画,快要饿死的时候,施特罗夫请求布兰奇把斯特里克兰接到他家里,让布兰奇细心照顾他。

要知道布兰奇因为斯特里克兰嘲笑他丈夫施特罗夫恨死他了,还要照顾一个她讨厌的人。本来甜蜜的小夫妻,因为一个外人闹僵,最终布兰奇还是妥协了。看到这里,我心里问候了施特罗夫好多遍:你就是个懦夫,窝囊男人。别人都这样对你,你还要去帮他。也许应了一句话:人善被人欺。

更可气的是布兰奇和斯特里克兰相处的日子里,一对狗男妇好上了,布兰奇让施特罗夫带了绿帽子,施特罗夫下跪求布兰奇不要离开他,哪怕被另个男人玩弄了,他也愿意等布兰奇回心转意,布兰奇没有被感动,要知道爱情从来都不是感动,感动的爱情不长久。就在施特罗夫苦苦求布兰奇时,还被布兰奇打了一巴掌。此刻真的很同情施特罗夫,爱一个人,爱的如此卑微,没有一点尊严。

至于斯特里克兰和布兰奇好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施特罗夫身材矮小,长相一般。斯特里克兰有一个性感的大嘴巴,身材魁梧,直白点就是性欲在作祟,也应证了布兰奇和施特罗夫的感情就是建立在感动的前提下,甚至有点一厢情愿。

布兰奇真的以为斯特里克兰爱她那就太傻了。斯特里克兰画完她的裸体就开始对她厌倦,布兰奇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斯特里克兰在我看来就是个渣渣,画画明明在家也可以画,为什么要抛弃身边人呢,很是不解。布兰奇死了,施特罗夫那一丝的希望也破灭了。巴黎这座城仿佛不属于他,他回了老家。人可能都是这样,在外面碰了壁,吃了苦头才想起心灵安放的地方-家(原生的)。斯特里克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塔希提岛与一位17岁的土著姑娘-艾塔结婚育有一儿一女,过着原始的远离人烟的生活。也许这种环境,给斯特里克兰带来了灵感。艾塔以种椰子为生,供斯特里克兰画画。从此一直定居在那里。

后来斯特里克兰得了麻风病,脸部变形了自己都没察觉。斯特里克兰让艾塔带着孩子离开他,艾塔却说,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别人谁要走就走吧,我不会离开你,态度如此坚决。哪怕身体溃烂也一直坚持画画,附近的人知道他得了不治之症以为会传染,排挤他们一家。看到这里时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斯特里克兰用生命在画画,最终画出了震惊世人的画作。

身边如果有一个40岁的人说他要学画画,将来当个画家,估计会招来一批打击他的人。都多大了,别异想天开了。30多岁人们都说这辈子都定型了。

斯特里克兰从我心中的渣渣变成了伟大的,可敬的人。从之前的不解,变成了理解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月亮“,可是有的人这辈子都摸不着它,因为刚踮起脚尖去摸时,被身边的声音给吓住了。我们总是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就像前几天我发了一些手绘小图到站酷,连续发了二篇都没有推荐,也没人点赞,当时心情有点低落。开始怀疑自己画的是不是太low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画的不够有趣?那一天心情低落,做事儿效率也很低,还白白的浪费了时间。晚上我想开了,我画画的初衷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别人点赞吗?如果别人没给赞就不画了吗?我怎么这么在意他人看法呢。

要知道那些成功的人,从来都不会在意他人评价,只认定目标往前冲。愿每个人都能拾起地上的六便士,也能摘着美好的“月亮”。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5

斯特里克兰德是伦敦证券的一名的经纪人,有一位端庄典雅的贤妻良母和两个聪慧的孩子,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中产阶级家庭。然而,有一天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离家出走,这个看似美满的家庭遭受到了各种质疑,他的妻子怀疑他出轨了,他的朋友都以为他疯了。而他只是为了心中神圣的理想——我必须要画画,所以他要离开她,离开这里,一个人只身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里过他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自由。

“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句话放在这里最适合主人公的心境了。他的妻子对他一点也不了解,对丈夫自己去学画画的事儿一无所知,她的眼里只有结交名流和教育孩子,丈夫在他心中就是个没有文化修养的小市民。这样的婚姻只是为了结婚而存在,为了迎合世俗的“婚姻”二字。他只是将不喜欢的生活打破了,放弃了所有,只求一个真正的自己得以释放,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主人公并无对错可言,哪来的是非可说。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6

他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就是爱好画画,就简简单单学了一点。没想到胆大到一个人去流浪,几次险些被饥饿和疾病缠身而死,可是他也不回去、不屈服。他就想着要画画,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地带肆意画画,尽管也不知道画的什么东西,画着没人会买的画作,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画他想画的。在不停地流浪辗转下,最终在塔希提岛遇到了心爱的姑娘——爱塔,这个懂他、爱他、支持他的土著女孩。他们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可以画画做他喜欢的事情,可惜不久感染了麻风病,爱塔在身边照顾他一直到离开人世。

后来他的画作被惊为天人之作,世人爱不释手,称誉其为天才。大家都开始来理解他当年的“抛妻弃子”,同情他英年早逝,认为艺术家就是这样“与众不同”,读后感.天才总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一切都是为了艺术而献身,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事实上,他只是想画画,喜欢画画,并没有想成为人们口中的“天才”,他不卖画也不稀罕谁来买画,他只是做了自己,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模样,仅此而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有些事迹不为世人所接受,但是我还是很欣赏他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对艺术的痴迷,他不是天才,他只是做了真正的自己。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希望现实生活中的你们,能有良人相伴、理解你、尊重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便士与月亮读后感 篇7

小说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了一个天才画家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之路。

从世俗的角度说,他是一个自私卑劣的人,他抛家弃子,背叛朋友恋人,无视他人的感受;从个人的角度,他是一个不顾一切追求梦想的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非论断,任人评说。

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往往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我也没有太高的艺术素养,但是从文章中还是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这些都变得云淡风轻。你可以说他是自私的,自私到活着只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忽视了一切。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变得更有魅力,更加伟大。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人,他抛弃了世俗的角色和束缚,任性的只求宣泄自己的艺术热情,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单纯的、幸福的和值得人敬仰的。

之前看介绍说,这是一本有关人生的意义的书,有伟大的梦想,坚定的追求个人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最难的往往是第一步,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现实的冰冷,让人忘了初心,丢失了自我,生命的意义更多的回归到社会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延续,成为人类发展中微不足道的一颗尘埃。

也许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有伟大梦想并能有所作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幸福的定义可能变得更加的简单、容易,舒适的生活、美满的家庭、他人的认可,令人敬仰的社会地位……

夫复何求,可是有了这些,人的内心就会感觉幸福吗?这些都只是外在的事物而已,是你内心追求的东西吗?

艺术是画家的精神寄托,唯一的追求,在这条路上他会经历挫折、瓶颈、突破、打击,但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痛苦和幸福的,即使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那又怎样?幸福这件事本就是唯心的。

一个人强大的内心源于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从小我们就学习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其实都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年来是中国文人追求的境界,从内在到外在,从个人、到家、到社会,不能不说很好。而修身养性更是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人生没有对与错,看看的别人的人生,思量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一种丰富、一种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关于书名——月亮就像艺术,高雅、高洁,六便士就像生活,琐碎而现实,一个生活在俗世里追求艺术的画家,为了追求艺术而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范文)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名著,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据说这本小说风靡后,高更的绘画艺术和作品也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使得他印象派宗师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这本小说我第一次接触,是通过《一本好书》节目里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来了解的,所以有了算是我对这本书主人翁第一个层次的认识:与其说他是德不配位的天才,不如说他是渣男。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妻弃子,不离而别的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并因此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即将病死的时候,有位善良的普通画家赏识、同情他,接他到家里养病。结果他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好上了,还让其净身出户流落街头,即便如此这位女人最后还是因他而自杀身亡了。主人翁对家人、朋友、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酷,对世俗的一切观念都不屑一顾。只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不可遏制的追求欲望。最后,厌倦了文明世界的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与世隔绝,娶妻生子,年老之际创作出了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的确从浅层的内容,尤其是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他作为渣男毫无疑问了。

后来买了这本小说,真正的阅读完整本,我开始理性了些,却深感压抑又震撼,或许是因为(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德离开妻子投身艺术的决绝与鲁莽;普通画家施特略夫那种令人恐惧的无限隐忍和庸俗愚蠢;施特略夫太太与自己恐惧憎恶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欲望斗争终因软弱而自杀的悲惨命运。书中毛姆这样写道:“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于是这一次我有了第二层次的认识:这个天才他是个疯子!

当决定写这篇读后感大全,再一次翻阅这本小说,我豁然开朗了许多。在手指敲在键盘上的滴滴哒哒的刹那,我有了第三层次的认识:他或许只是我不喜欢的一个天才。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喜欢这本小说,更感谢毛姆这部作品带给我对人生、对未来、对自我的思考。

如果说“六便士”代表了现实的世俗,“月亮”则是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在鄙视或者咒骂主人翁的时候,确实不得不叹服他可以不顾世俗的一切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这种信念和勇气,而现在的我是否还记得我曾经的梦想?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王尔德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试问现在的自己是在谋生还是生活?

年幼时的我们,曾经以为月亮挂在树梢上,长大了明白月亮是挂在高高的天空,再成熟一些,认为月亮挂在浩瀚无穷的宇宙,最后当我们老了,月亮或许成为了记忆中的乡愁,挂在我们的心里。人越长大,知道的越多,越入世,梦想却越一溜烟儿的飞散不见了。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梦想也还是那个梦想,只是我们不再是我们了,因为在时光如水般匆匆流逝时,我们也正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做了选择。选择这个主题让我终于灵魂开窍般释然了。

选择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道题。“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毛姆对角色爱惜的选择;“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窦宪将军在家与国之间的选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西楚霸王项羽有情有义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隐退追求宁静致远的选择;“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巾帼英雄木兰勇气担当的选择。而渺小普通的我,当孩子年幼,我想做他的榜样;当父母年老,我想做他们的大树,这是我平凡而温情的选择。(龚雪丽)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感到有点迷茫的。因为这本书不像某些传统的小说按照小说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一步步建构故事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说主人公的朋友“我”听到有关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的顺序来串联整篇小说,但随着故事层层深入,读到后面对各种人物关系及其性格起源的感知也逐渐清晰起来,于我而言,这篇小说是值得阅读与思考的。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与一些朋友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我们普遍认为,毛姆以《月亮与六便士》作为书名意在借助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经历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六便士是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代表残酷的现实,而月亮则代表指引方向的理想,悬挂于夜幕之中。在毛姆的笔下,理想战胜了现实,以“我”为首的当时代的世人最后都被斯特里克兰德的不朽名画所折服,在为他“描摹”神化经历的同时也忘记了其人性的本源现象。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一位生活体面的证券经理人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平庸无味的生活,为了追求心中的“绘画梦”,在一个平常的午后,没有任何预兆,“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自己慈祥善良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只留下一张告别的纸条,上面写道“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再改了”,冷漠得让人不敢相信,之后便独身一人踏上了艺术创作之路。看到这里,也许读者会认为,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下定决心逃离生活的舒适圈需要巨大的勇气,这是令人钦佩的,那就请接着看吧。

从伦敦到巴黎后,他过的都是穷困潦倒的生活,白天在破旧昏暗的小阁楼里画画,晚上就在灯红酒绿的街头放荡人生,没钱了就去找人借点,也从没有想过还,一直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当生活逼得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戴尔克·施特略夫不顾妻子的反对将他接回自己的家中细心照料,在施特略夫的卑躬屈膝的恳求下(的确他就是这么一个心地善良,对艺术家有着绝对的崇拜但性格软弱的人),妻子终于同意与他一起照顾斯特里克兰德,他们夫妻俩日夜交替,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照顾斯特里克兰德,经过几个月终于将他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可骇人听闻的是,在他生病期间,他对施特略夫毫无感激,而只有精神上的践踏,他还抢走了施特略夫的妻子,最后逼得这个女人自杀身亡,施特略夫也丢了魂。到后来,他在街头流浪过,做过零工,在码头干过活,后来为了逃命登上远航的轮船,漂洋过海来到太平洋的一座小岛。隐居在孤岛的丛林深处,娶一名土著妻子,住一间简陋土屋,简衣素食,最终因麻风病毁容、失明、死亡。这就是大概的故事梗概。

有人会说:虽然斯特里克兰德脾气古怪,性格偏执,冷漠无情,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他心中的理想,都是为了圆他自己的画画梦。最终他做到了,他的画作名垂千古,这就是理想的力量。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我不否认,我们应该坚定心中理想,自动过滤他人的不正当的“评价”和“论断”,不去过多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脚踏实地地去走好梦想旅途的每一步。可是,斯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与这有着本质的差别:为了追求画画梦,抛弃深爱自己的妻儿,冷言相对,毫无预兆的离开并且没留下一丁点钱,我认为这是冷血无情、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斯特里克兰太太托“我”去巴黎寻找他的时候,对于“我”的劝告,他无动于衷并回复“是不害臊”、“毫不在乎”,这是人性的泯灭;在画家施特略夫夫妇尽心竭力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时,他不但抢走了其妻子,还逼得人家自杀身亡,丈夫也因此神志不清,这是不知感恩,虎狼之心的表现等等。所有跟斯特里克兰德相处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觉得他性情古怪且不通人性,因此只有当他最终流落到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与土著人结婚时他才能感到真正的适合与安宁。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一对矛盾体,但是我认为,有时候我们是应该为了追求精神的丰盈而适当舍弃物质的诱惑,可这一切应该有个前提,那就是自爱、他爱、甚至博爱,以“善”待人,方得始终。(刘家良)

月亮与六便士是20xx年1月份读的第一本书。以前每年初都会要求自己每月读一本书,但是坚持下来的甚少,希望20xx年是坚持与自律的一年。不求读后理解与感悟深刻,个人观点明确,旨在打卡阅读,记录阅读,深化感悟,终能有所沉淀。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为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人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斯特里克兰为了天上的月亮,为了诗和远方,放弃了众人眼中稳定的幸福生活,他原本有一份收入不菲的证券经纪人工作,有爱好文学的妻子,家庭幸福美满,生活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也是大多“小市民”穷其一生追求的生活,不过是想要稳稳的幸福,也许我身边不止有这样一个人,也许我也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也是众多人生的缩影,往往光顾着行走,而忘记抬头看天上的月亮。

这一切在某一天悄然改变,斯特里克兰带走大部分现金,抛弃妻子,不告而别,只为对绘画艺术的神魂颠倒。走过半生,心中梦想的火苗再被点燃,已是难得之事。纵然在异国他乡,过得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亦然甘之如饴蜜。天分决定了你能不能走,而为梦想的追求与坚持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斯特里克兰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也许世人都有两面性,纵然她温柔爱护小动物,但也定然有她绝决冷情的一面。

斯特里克兰浑身散发着艺术家的天赋才华,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创新锐意,勇于注入自我灵魂的秘密,风格自行一派,别具一格。

斯特里克兰也是占据了道德批判的众多槽点。与之一生密切相关的三个女人,各有各的人生百态。

结发妻子艾米徐娘半老被抛弃,置之不理,但好在最终也享受着成名画家妻子的头衔。异国他乡拐走仗义朋友的妻子布兰奇,舍弃深爱他的丈夫死心塌地爱上他,细心照顾其饮食起居,但最终只换来无尽厌恶和冷落后的绝望自杀和一副不俗的裸体艺术品。在其晚年,斯特里克兰再次远走他乡找到自己绘画的世外桃源,娶得一位18岁土著妻子阿塔,养儿育女,病床陪伴,为他送终,但最终被掩埋在时间的长河里,鲜为人知。

为梦想告别结发妻子有多决绝,后面苟且朋友妻、娶18岁娇妻就有多打脸。就好似蚊子血劣迹斑斑不值一提,白饭粒干瘪无味却又能填饱肚子,千斤顶似的穷途末路后的保底选择。女性不过成为了他发泄欲望、寻找创作灵感的产物。天上的月亮有多明亮,周边的暗夜就有多黑暗。

“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

纯粹的灵魂世间少有,充满业障的人亦不常见。我们不要论断人,免得被人论断。

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纵然千沟万壑,纵然独善其身,纵然走走停停……

抬头有月亮,脚下有六便士,身旁有沿途的风景。

遵从内心,一切自有最恰当的平衡。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精选6篇


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书中人物所折怀,其实妨以文字的形式让我们的感悟被记录下。那么作品的读后感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所感所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1】

第一次读一本小说希望自己能够再早一点遇见它。

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它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和王尔德的“我们都身在井隅,但有人却能看见星星。”不谋而合。虽从不以独树一帜自诩,但是天生对那些追求本我的人没有抵抗力,也会不自知地被吸引,就暗自窃喜着自己也许也会看到月亮星星吧。这一层面的理解不想再赘述,很多人都写了长篇大论的感悟,我只从另外两个角度去思考。

除了书中对精神渴望这一层面的直接描写令人向往外,其实其中对男女关系的侧面描写也一样动容。如果不是对情爱的冷漠,怎么能更好地衬托对创作激情的渴望呢?要不然看见月亮的怎么会是他,怎么会是那个什么都不要了的医生呢?但是反过来,这也的确在男女关系上又一次的启发。

另一方面,故乡。我第一次明确意识到有些人生错了地方是去到敦煌的时候,站在鸣沙山上的我执意地认为自己上辈子属于粗旷的大西北。第二次是今年在佛罗伦萨,不知道怎么了,从提着行李踏出火车站的一刻起,我觉得空气的味道都对了。于是那晚和朋友在老桥的沿岸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欣赏着夕阳,我就知道有些人就是在另一个地方才更舒服的,因为城市也都是有生命的,你要去一座跟你脾气相投的城市才会觉得即使生活琐碎都毫无怨言。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不好读,但是可能由于我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的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读起来倒觉得一气呵成,是不费力了。另外,虽然毛姆本人也受到了很多争议,但是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大概是它认可了我认可的生活态度吧。

嗯,年轻的时候能在巴黎和伦敦小住过一段时光,可真是三生有幸。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2】

作者塑造了一位圣人,借助他人的描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从平凡到超凡,十全十美来描述他是不合适的,他缺失人性,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冷血;但他为了心中的月亮,不为感情、地位、虚名所困。

追寻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内心感受心灵的故乡,最终在一座孤岛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这里,他竭尽所能,用绘画表现心中的月亮,那是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是一种对美的本源的刻画,荒诞而又震撼。最终他做到了,触摸到了心中的月亮。

从个人层面讲,斯特里克兰实现了超凡,完成了自己的追求;从社会层面讲,斯特里克兰推动了绘画史的发展;从朋友家庭的层面讲,斯特里克兰不是一个好丈夫、好朋友。正因为如此,反而真实。

读到中途,仿佛自己就是斯特里克兰,即欣喜又恐惧。欣喜自己有时候会出现同样的感觉,那是看到了浓雾后月亮的欣喜;同时也很恐惧,恐惧到最后人性是否会慢慢的缺失。或许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能深挖我们内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冲动,磨去了种种掩饰,使我们能正面自己的内心,至于最终的选择,全靠个人。

月亮好,还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3】

毛姆在中国的读者心目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来过中国的欧美作家,1909年到1910年期间,毛姆沿着长江流域一路旅行,写下游记若干,并以中国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面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说,但是因为作品本身带有的属性,展现了艺术攫人的力量,在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

简单来说,如果你要走上文艺之路,请先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书中文字的犀利,人性的洞察,艺术的表达已经被反复谈论了很多次,这一次,我们来谈谈有趣,八卦一下这本书相关人物。

毛姆和高更有没有交情?

虽然毛姆从来没有承认过,但是评论界一直公认《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书中毛姆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了他和这名天才画家的故事,虽然毛姆在多本小说中应用了这一手法,但结合到原型这一说法,我们不妨八卦一下毛姆和高更有没有可能是认识或者有交情的呢?

毛姆1874年出生,1965年去世,他的作品很多,足迹也遍布全世界,也曾经长期生活在巴黎,但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二十世纪上半叶;高更出生于1848年,去世于1903年,他的活跃期间主要是19世纪70-90年代。毛姆写出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是在1897年,在此之前他只是英国一家医院的学生,而且毛姆真正在文艺圈声名鹊起是在1907年的几部戏剧;而1897年高更已经进入人生中的最后几年,在马克萨斯群岛上孤独地生活并于1903年去世。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两个人是没有任何交情的,甚至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在高更去世前,毛姆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

据说毛姆在周游南海群岛的时候,在塔希提岛上发现了高更画的窗板,从而产生了灵感,从而才创作出的《月亮和六便士》,但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传记,而且毛姆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原型是高更,因此这件事情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不是高更?

翻开高更的生平,对比《月亮和六便士》,会发现思特里克兰德和高更最大的几个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曾经做过股票经纪人,他们都在中年时辞去工作并与家庭决裂然后从事绘画,他们都去了塔希提以土著人的方式生活相当长的时间,他们都是生前穷困潦倒而在死后成为了伟大的画家。

但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首先国籍就不一样,思特里克兰德是英国人,辞职后才去了巴黎,但高更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思特里克兰德后来去了塔希提并且在那里重新结婚生子画画,到死也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再与外界联系,并从始至终保持着昂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更虽然在塔希提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他曾经带着在塔希提创作的画作回到巴黎办展,失败后重回塔希提,穷困潦倒下一度自杀,后来又去往马克萨斯群岛,并在那里去世。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在抛家弃子要去搞创作之前,似乎与文艺圈没有任何交集,也不热爱她妻子的那些文艺圈聚会,离家出走开始画画好像是突然间灵光一闪的样子,所以一度被家人怀疑是跟人私奔去了巴黎,就连毛姆也没有清楚地解释他这样做的动机,似乎仅仅是凭着艺术对于他灵魂深处的那种感召而依然走上这条道路。高更虽然做了类似的事情,但是就好理解许多,高更一开始就在做买画投资的交易,也是一名业余画家,混迹于印象派画家圈子,和毕沙罗的交情还不浅。在1883年辞职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之前,高更其实就已经小有名气,1876年他的一副作品还入选了巴黎沙龙,这可是相当高的认可了,所以高更最终决定辞职开始追求艺术,其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逻辑。只不过印象派当时还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巴黎的著名画家也是一抓一大把,当画家基本就等同于生活没保障,应该是高更家人的极力反对导致了他与家庭的决裂。

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性格异常怪癖,不爱跟人打交道,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不肯轻易给人看,更不拿出去卖,似乎创作只是为了最纯粹的对艺术的终极追求;但是高更不是这样,那个年代的画家全都不是这样,虽然我们听说过很多不被当时的世人所认可的画家,但是他们都会努力地到处去推销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饿死,更何况他们还要喝酒喝咖啡泡妹子;高更也是如此,他的社会活动相当频繁,参加了印象派的几次画展,还办过个人画展,他一度是印象派的中坚人物,是梵高的崇拜对象,只不过后来他的个人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印象派正式决裂之后,他才陷入了作品无人问津的境地,孤独地踏上了塔希提。所以说高更的艺术人生有大气有大落,而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人生从来就没有起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4】

中秋三天的假期的后两天,看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首先说明这书压根和月亮或者便士就没有任何关系,就如我读书的夜里,虽应是月圆人圆的时节,天上和四周却空空荡荡一样。

故事的情节不算多复杂,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可谓中产有余了,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远远没有作者讲故事本身精彩。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抛弃家庭妻子孩子工作一切,去追求梦想。这样的人,特别是故事中的Strickland,是自私、不负责任、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甚至有些冷血的与世俗价值观绝对违背的社会异类,他妄图摆脱社会给他的一切枷锁,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忍受饥寒交迫和种种折磨苦难,都无怨无悔。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可恨,因为如果大家都向Strickland一样,这个社会要么彻底乱套,要么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但这样的人又让人佩服,甚至羡慕,他无疑是强大的,有勇气与毅力。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能够找到自己的梦或者过上梦里的世界,他都已经成功了。做自己的梦,让别人说去吧!毛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从各种人的角度出发,间或夹杂些自己的评论,将主人公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笔就如刀,雕刻出的现象丰满生动。

这个有些冷峻的的故事,再我看来却很有童话的味道。Strickland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他的这种孤独很有幻觉的成分,虚幻不可触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无法想象一个在现实社会生活了四十多年,过着"正常"生活的人,能够一夜之间就放弃一切。他对爱情的评价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这些话离经叛道,这样的人被作为异端。"性的饥渴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宁说,叫他感到嫌恶。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有时欲念把他抓住,逼得他纵情狂欢一阵,但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他甚至厌恶他在淫逸放纵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个他发泄情欲的女人,他甚至会不寒而栗。他的思想这时会平静地飘浮在九天之上,对那个女人感到又嫌恶又可怕,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蛹壳一样。"所以他可以抛妻子,待他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有弃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寻找梦幻岛,"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这部小说,对于想要追求精神自由但又无勇力去实践的人,或安慰或被击中,总之能收获些什么。

最后说说书名的由来。按照译者的解释,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货币单位,就如现实。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5】

看的太粗太快以至于当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即故事情节上,但分明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对本能、对爱情甚至人生的有力刻画,这段话大概可以描述合上书的瞬间:真是恐怖,一个超凡脱俗的君子,一下子像鲤鱼一样一言不发了,那个充满诱惑的人,把你洗劫一空,使你一文不名。这不是在理论上的,我被宰的鲜血淋漓。

斯特里克兰自然是灵魂人物,“我说的伟大,和时来运转的政治家或平步青云的军人无关…”。开篇这句便让我想起他的名言,“人时刻要培养自己的偏见”,尽管还不甚理解其含义,但这话的确带有偏见。这其中有些人的伟大确是“源于自身的品质,而非他们的地位”。当然,这个细节太微不足道。

布兰奇的下场让人感触。泰戈尔有诗云:第一眼就心动的人要怎么做朋友。如果你还听过弗洛伊德说“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就知道这句诗写的多么至理名言。

尽管如此,她依然是个可怜的女子,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怜悯,或者都是多余的。抛弃家庭跟随一个欲望来了需要女人却不需要爱情的男人。“她的身体很美,而我正要画一幅裸体。等我画完了,也就对她没兴趣了”。哲学家也许会说,你不过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这是他的损失。这个逻辑当然没错,但也正如帕斯卡所说,“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这本就不是个可以讲理的事,况且他会将此定义为损失吗?他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自由。

斯特里克兰那摄人心魄的眼神勾的布兰奇蠢蠢欲动,话说回来,面对不曾拥有之物谁又能真正做到静如止水呢?斯特洛夫给不了布兰奇想要的感觉,布兰奇触不到斯特里克兰的灵魂…这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认识自己的时候啊。过后我们会看到,有时我们的坚持是多么荒谬,我们的奋不顾身是多么稚气未脱。当然,我们也同样无法感受那颗拍案而起勇敢的心跳。我跟朋友说,阿塔也许是最幸福的女人,也最值得尊重。

斯特洛夫的宽恕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对艺术的呵护,“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是否比“一个也不宽恕”更具神性?那是对艺术审美有着深刻理解力所带给他的理性抉择,颇有点“国家不幸诗家兴”之味道。我想起皮皮对克罗斯说,“你不了解女人,她要是喜欢你,你在水槽里撒尿都可以;她要是不喜欢你,你就是把她捧在头顶,她也会在上面拉屎”,看到这么俏皮深刻的表述谁不会笑呢?所以,鸣人是不是很机智,娶了爱自己的雏田小姐。但这毕竟是两个人的事,“说话只要一个人发声就可以了,但沉默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甚至像很多人坚称的那样,这是两个家庭的事。总之,你须寻得所爱。

也许,任谁都有被爱的能力,但爱人的能力呢?很多时候,也许是为了占有。关于这点,谁都不敢轻易论断。跟朋友探讨说这个人首先要美好,其次要善良,然后就接近了...抄了几段文字:

波伏瓦说,男子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个人的观点和兴趣上,女子间的交往,则是由于她们处于共同命运。告诉妈妈的时候还被问这话谁说的,哦,大师似乎忘了表述男女间的友谊了,soulmate?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灵魂会找灵魂”?

以上,记在看到第四十四章时,显然,这不是该书核心要义。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如何不负此生的主题也许更宏大高远。

孔子说朝闻夕死,那是圣人的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又何谈努力为之?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要过怎样的生活,全凭惯性日复一日。午休起来,拉开窗帘发现阳光很好,那就跑跑步吧;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翻了几页还不错,那就看下去吧;查哨回来睡不着,心里有些东西,那就整理出来吧…“干一行,爱一行”是入世的哲学,“男怕入错行”才是刻骨铭心之谈。嗨,这都是口水话,说多了有祥林嫂之嫌。

斯特里克兰的伟大只能“高山仰止”了,哪怕像布吕诺船长那样也好啊,“对上帝的信仰,要不然,早就迷失了方向”。What about you?下午跟小瑞说,是否要弄本《圣经》看看,那里也许有光。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见地,那样耐人寻味,那般意味深长,感觉以后还会再读,甚至成段背诵也不过分。我想起慕容雪村讲的故事,给你一种酣畅淋漓的发泄,然后是一种巨大的空无。毛姆似乎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浮想联翩的种子,一颗等你去浇灌的种子,直到你也可以一试:生活或许没有那么扣人心弦,但你却是在创造美;回顾过去,你会感觉一生都很幸福。

朋友觉得最感人的片段是他把画烧了:喜欢是一个人的事,跟别人无关,我画画是为了自己,不为其他任何理由。就像库塔拉斯觉得“我们没有权力让人类失去它”,可谁又有权力拥有它呢?蓦地想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神性的东西创造出来,又亲手把它毁掉,也许这正是他艺术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吧,也是其被称作伟大的地方吧——无需世人知道他来过。

书名为何叫“月亮与六便士”呢?黑夜总和深邃有关。社会生活在夜里是不在场的,终于能够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吗?遥远的星空和人的心灵一样神秘,这世上还有比自己更清楚心底所需吗?六便士多好啊,打仗需要钱,买房需要钱,火锅需要钱...什么不需要钱呢?哦,呼吸不要钱,晒太阳不要钱,吹牛不要钱…还有什么吗?

“...而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歌唱,谱写诗歌,甚至创作雕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篇6】

重读这本书时,比起体会“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次我更在意书中人物的感情细节,边读边在脑子里不断拼凑那些忘得差不多的情节。

中间读到某些描述时我都非常生气,觉得他真的是个冷漠自私至极的王八蛋,凭什么抛妻弃子之后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拯救了一段荒唐的婚姻而如此漠视他人的生命,且赞叹男人才有高贵的灵魂,嘲讽女人只是依附爱情而活的蠢货。

后来仔细想想,他身旁满是人性的矛盾、拿爱情来矫饰的控制欲以及虚荣的社交,既然世俗都没有多好,也该允许有人反抗。如果他的内心真的受到某种牵引,又怎么能忍受循规蹈矩地配合着妻子的虚荣过完这一生。想到这里又觉得他真是个勇敢真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语言反映出来他的灵魂更是极具魅力,总叫人能轻易地站在他那边。

作者在书中都极少为他的冷漠无情找借口,这显得人物更加真实,也让我反思着我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书中的人物,而不该拿他与我脑子里设想出来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形象做对比。

但个人还是觉得刘勇军的那个译本比较好读。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书心得范本: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26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范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