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读后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读后感,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写好读后感,让阅读更有意义。你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是哪一篇?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近期,有幸阅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感受颇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时常思考课堂要有怎样的策略才能收获好的效果?每次备课,又如何去设计这堂课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目标?课堂中,又该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我虽有所思,却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而吴老师的这一本书从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拉开序幕,全面讲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各方面的策略,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和运用有效评价的策略。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在调研学生现状中,吴老师提出了三个策略: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自我。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多元化,有时候早已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作为教师,我遇到过明明是新知识点的知识却不够“新”,该怎么办呢?通过看吴老师的案例,对于容易接受、大部分学生都会的内容,考虑适当的缩减课时和提高难度,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然,也有时学生只是“表面的”会了,对难点并没有掌握,这时就需要我们慢慢引导,以感兴趣的方式带领着学生突破难点。好的课堂不仅有充足的预设,还能在超出预设时随机应变。

书中关于利用错误资源的策略阐述,让我坚定了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课堂。犯错误是儿童的权力,是学生进步的关键阶段,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的防止错误。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反思,体会正确认知的形成过程无比重要。作为教师,要发挥教师的机智,抓住“错误的发生地”,将盲点转化为亮点。还要善于寻找学生错误的点出现在哪里,走向哪里以及原因,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

评价的策略也是目前我很想学习的。吴老师极其善于评价激励学生,从她的课堂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她经常能抓住契机,用诚恳的语言呵护学生的自信心,这一点我也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的努力。书中她提到的评价策略还有通过等待、延时判断的方式把问题返还给学生。其实学生必须要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等到花开的时节。有的问题,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给学生再次发现的机会,让学生用自评的方式来进步,学生才能走得更远。(胡玉)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m.dhb100.com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编辑推荐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质范文)


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新。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

今年带毕业班,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面对小升初的竞争孩子们在情绪上波动也很大,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相对来说也很敏感,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他们帮助,也帮他们宽心。正是这种友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班集体也始终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教师,还要讲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向上前进的阶梯。

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创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标。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

这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的好书,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我将会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寻找自己教学中的幸福,行动吧!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m.dhb100.com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800字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鳌江小学 方高旦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问题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我想可以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作 者 简 介

余文森,教育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

书籍内容摘要

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

从学校教育来说,一方面我们要从学校整体教育的高度来界定和确认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从具体学科的角度来研制和确立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两者要保持有机联系和衔接,既要把普适性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素养当中,也要把学科素养提炼到一般素养中去。

第一部分:核心素养的内含----核心素养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第二部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第三部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 深度化策略; 活动化策略; 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整体化策略。

语句摘录精彩分享

1.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素养有别于素质,"素质"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备的东西。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素",即本色;"素质",即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点。当我们区分素质和素养时,我们强调前者是先天的禀赋,后者是后天的产物。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生理方面。我们讲生理素质而不讲生理素养,就是因为两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别。从广义角度讲,素质是素养的上位概念。

素养和教养:从学理角度说,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的素养。不过,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养,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养",广义上指的是人的整体的全部素养,狭义上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

素养的构成: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2.核心素养

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纵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会生长出其他素养,就像受精卵一样,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命。

核心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不只归属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为人的"最大公因数",是合格公民、优秀公民的共同基因,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它也是人生发展、人生幸福的"最大公因数",是所有人终身发展的共同的必备要素。

粗浅翻了翻本书,下面就要细细研读。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我觉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我们数学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应看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正能量(优质读后感)


【第1篇】

正能量,这是最近几年来特别火的一个词,似乎人人都在说着,谈着,讨论着。可是,正能量究竟是什么?怎么有效培养并且保持自身的正能量?社会的正能量又应当如何弘扬?这一个个的问题,经常会萦绕我的心头。看到电视新闻上,小品中,人人都在说着正能量时,我会忍不住划一个问号“什么样的能量才可以称之为正能量?”

手中拿到这本《正能量》时,我觉得自己的疑问一定可以一一获得解答了。细细品读之后,却意外地发现书中的许多观点、理念可谓是完全地颠覆了自己原本的观念,令我本人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下面就要一一说明。

常识告诉我们,行为和情绪的因果关系是这样的:因为感到幸福,所以我们微笑;因为感受到了害怕,所以我们选择逃离。而《正能量》的作者理查德·怀斯曼却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答案:因为我们面带微笑,所以令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因为我们本能地逃离,所以我们体会到了害怕。

看到了这里,说句心里话,我是很不赞成这一观点的,听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啊。可是一个个实验,一个个受访者的实验体会,处处都在劝说我不得不接受这个听上去很天方夜谭的观点。

随着阅读地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内心当中慢慢升腾起一股正能量的感觉,令我越来越热血沸腾。理查德告诉我,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大踏步走的人与拖着步子走的人相比起来,明显感到更快乐。身体上小小的改变,就能让身体充满正向的能量。他还告诉了我,人们不用听笑话,只是哈哈大笑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一开始大家可能对这个方法深表怀疑,但当他们不讲笑话进行尝试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意外地发现自己感到很高兴。这个发现真的太棒了。每当我自己被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包围时,如果我任由自己沉迷其中而不自拔的话,我的情绪一定会越来越糟,甚至会波及我亲爱的家长和朋友。而当我刻意地令自己改变,试着去微笑,去哈哈大笑,那么,我就能为自己积攒出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令自己真正地快乐起来,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时候的我,才会有足够地爱去面对我自己和所有我爱的人。

“正如微笑能让你感到快乐,表现得像发生了什么开心事一样,也能让你得到与真心大笑同样的效果。所以,请笑起来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只要嘴角轻轻上扬,体内瞬间就会充满正能量。”

再来说说我们的学生吧。他们正处于两性感情萌动的青春期,男生女生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最初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了他们之间的那簇小小火苗,会一定会如临大敌,如同对待洪水猛兽一般地动用所有的力量和手段去扑灭那小小的火苗。可是结果呢?结果是很不令人满意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是由于他们的逆反心理驱使他们真正地开始了所谓的恋爱,只是为了反抗向他们说不的老师和家长。这种情况绝不是我们这些师长所希望看到的。所以,渐渐地,一些明智的老师或家长采取了比较明智的做法:对待这些青春萌动的孩子们,尽量地淡化处理或者冷处理他们相互之间的这种小吸引力,争取让这份情感变得越来越淡而不是越烧越旺。当然,这确实是一种合理的处理方式,却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所以,很多的师长们都处于一直纠结的忐忑不安的状态,时刻不敢有所松懈。现在,有了理查德的《正能量》理论,我们的很多疑惑和不安都有了明确、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真是令人感到振奋和安慰啊!他告诉了我们:当人们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变得沮丧、生气。当人们恰巧身陷爱河,就会把沮丧的心理信号错误地理解为爱情的证据。因此,他们越是被拒绝,就越是依恋那些得不到的恋人,激发出相互吸引的正能量。瞧瞧,我们这些长辈们的反对,居然活生生地成了孩子们彼此增强吸引力的强力催化剂了!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解释了爱情的许多奇怪的方面:为何拒绝会引发人更强烈的情感,为何试图拆散一对情侣反而会加深他们的感情,为何人们很难离开那些明明对自己非常不好的伴侣。

现在的我,已经慢慢地体验到了自己的正确行动能够积极影响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积攒正能量的感觉了。以前的我,可能会长时间的沉浸在一段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而且自认为很有道理,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就拒绝改变,拒绝走出心中的阴霾。读了《正能量》,它一点一点地引导着我,认识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对自己的情绪具有多么巨大的作用。由此,我也在慢慢地学会了与同事,与家长,与亲密爱人的和睦相处,生活在一天一天地美好起来。这真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都一读再读的经典著作,我庆幸自己阅读了它并收获匪浅。

【第2篇】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藏。任何事都是辩证统一,福祸相依的。对待任何事都应泰然处之,以一颗平常心面对。

(一)通过改变行为,使自己变得自信.

许多惨遭不幸的人在事后经常会自尊心受挫,甚至会责怪自己;偶然遭遇暴力袭击的受害者经常会觉得是他们自己招来了别人的袭击;身患绝症的病人往往认为是他们之前做了什么错事招致这样的命运。正如表现原理所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受到了之前遭遇不幸的直接影响。

不幸的行为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反之,正面的、积极的行为将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二)通过改变行为,跳出传统思维。

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很多难题可以归因于他们非常不灵活、不懂变通,被某些习惯束缚了手脚。超重者养成了吃得多、锻炼少的习惯;吸烟者习惯性地掏口袋点烟。坏的习惯,阻挡了生活原本为你准备的一切正向美好的事物。

改变一些坏的、不合时宜的习惯,通过一些行为的不断强化,重新养成一些新的习惯,打破传统,开创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三)通过改变行为,影响我们的情绪。

如果你想记住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光,坐直了,微笑起来,让你的大脑充分回忆那些好日子吧,这样你所发出的感觉和能量,才会是正面的。

让我们经常面带笑容吧,让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吧,让我们去登山、郊游,让我们尽情的释放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这些美好的行为影响和熏陶我们美好的心情,使我们拥有美好的情绪。

(四)通过改变行为,打造优秀团队

几年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让学生们三个人一组聚集起来。他们让其中一些组的学生正常在校园散步;而让另一些组的成员则形成一个小型军队,按照同样的路线齐步行进。一些组听国歌,而另一些组伴着音乐合唱或舞动,然后实验人员让学生们玩棋类游戏,其中他们可以选择是帮助对方还是妨碍对方。那些起步走路以及同声唱歌的人很快就与同组的其他人关系密切起来,因此在游戏中更愿意帮助彼此。

想要让一个团队迅速形成密切的关系,并且怀有同样的使命?就让他们一致行动起来吧。关系密切的人经常行动一致。同样,行动一致也能够帮助人们关系密切起来。

我们学校的集体备课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有效的集体备课能使每个组员都能得到提升,能打造出优秀的团队。

《父母课堂》读后感800字


基本的礼仪是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决定着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学礼,无以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是我读了《父母课堂》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其中《别忘了,孩子也是主人》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当家里来客时,积极地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小主人的观念,是让他更好的学会热情礼貌待客的关键,有助于他在之后的社交中,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成为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在孩子作为小主人接待客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周全之处。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急于批评孩子,要正确的引导,以及鼓励孩子。不要吝啬表扬,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夸奖孩子,给孩子树立信心。

如何待人处事,让他参与其中,他会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对于我的孩子,我也是这样教育的。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出门在外,我们家都会分工明确,让孩子真正地参与进来,他才会体会当中的不易与艰辛。例如去游乐场玩项目,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让他自己排队,让他明白想玩就要自己付出时间和体力去等待,任何事情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

其次更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当孩子表达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与看法的时候,先不要纠结于答案的错与对,应当先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都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寓教于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日积月累,润物无声。

《父母课堂》让我真正了解到,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使其成为懂得欣赏别人的人。这其实也是人际交往中交互原则的一个相对面。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相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也能够去赞美别人、欣赏别人。

以上是我读完《父母课堂》之后的一些体会。作为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需要被尊重的人看待,彼此尊重。今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还将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

重新认识课堂读后感


今年寒假刚开始,想着利用这个时间充实下自己,于是向同事请教推荐书目,在同事的推荐下,我买了这本贲友林的《重新认识课堂》。贲友林是数学教学名师,以前就听过和见过他的大名,这次可以通过看看他的书,进一步了解大师。

整本书读下来,觉得贲老师是真正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大师。让我对一堂好课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下面说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题目是《学生也可以是“供题者”》。传统的课堂,或者说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教师提供练习题目,学生遵照安排进行练习,学什么。练哪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贲老师提出,课堂的改变源自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他在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且让学生选择一道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上课时,在交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方法之后,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选择的题目。接着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交流答题方法,再请学生展示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题目。同时在和前面题目进行比较,说出变化在哪里,又有什么联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堂上,学生个个踊跃活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题目与别人分享。学生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高。练习的题源与过程,从依靠教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

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仿佛看到贲老师课堂的讨论之热烈,回答之精彩。也让我思考我们的课堂能不能有些这样的改变,我们怎么样能实现让学生做“供题者”。

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历来如此”的思想樊笼,更需要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组织——设计与安排学生“找题”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题,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改题、编题。

引导——对学生“供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分析学生选的题,试着变化题目和改变题目。

促进——对学生“供题”的学习活动要有合适的激励措施。比如,将学生所选的题目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就是一种肯定。或者将学生的“好题”拍成照片,保存在电脑中,也是一种激励。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我的作业就是我的作品,我应该积极地做学习的主人。跟别人分享我的作品,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想,我也应该在课堂上有一些改变,做不到大师那么精彩,最起码要朝这个方向前进!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