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于漪读书笔记

于漪读书笔记

思于诗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思于诗径,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在这个分科治学的技术化社会,在这个文学被边缘化的福布斯时代,你很难将诗歌与金融联系在一起。而我手头这本20万字的诗集《故乡的小河》,却是真真切切出自一位金融学教授之手。金融学是赚钱的艺术,它的巨大的玻璃幕墙上并没有诗歌的窗子;而叶永刚这位教授诗人在没有窗户的墙上/开窗/看没有看过的/花儿/开放/听没有听过的/乌,L/歌唱任凭那条魂牵梦萦的小河,荡着乡愁吟着归情,在诗性与理思之间流淌。

从诗经的《河广》开始,用汉语言书写的关于思乡的诗便与河结缘,也许是上善若水,也许是柔情似水,河水成为最典型的思乡意象。对于叶永刚来说,那是大别山麓下叶湾前一条真实的河,那是一条比长江更宽更长更远的永恒的河,那是一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想起的河。西晋时,吴人陆机、张翰羁旅为宦,在洛水边思念吴江,思念江中妒鱼,思念江畔鹤鸣。楚人叶永刚路咖思乡,撷长江浪花掬东湖碧波,剪黄鹤楼顶的白云,采路伽山脚的墨石.融为一万五千行诗句,献给故乡,献给故乡的小河。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里的反既是背反之反,又是回返之返。人生在世难免有功名之念,于是想要出家(离家出走);而在他离家的那一刻,归与之情便宿命般地铸成。前者为反,后者为返:看似反身远去,实则是在返乡的途中。故乡/我又回来了/我又回到了你/青青的苹地/我又回到了你温馨的怀艳为何要返?或者说为何要思乡?故乡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归

宿,故乡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战场也是我们人生最后一片绿地,故乡为我们织着诗的梦织着记忆的锦我在黑夜的田野/捧住/一支荧火虫/放进我的小崖/让他在我的眼前和记忆之中/一闪一闪/从此连我的睡梦/也不再黑暗故乡给了我生命,给了我黑暗中的光亮,给了我对黑暗与光亮的思考。只有在故乡,只有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我们才能安静地思考存在的意义。所以,李白这位好动的游子才要将他的思乡之作命名为《静夜思》。

诗人思于故乡的静夜,诗人思于返乡的诗径。有一首唱故乡的歌,先是用一连串的弯弯描画并赞美故乡,最后却突兀地将温柔如水的弯弯变成怨责甚至批判

家乡的工具。这种转换,典型地表现出现代人身份定位的困难,表现出现代性与文学性的内在冲突和紧张。就叶永刚教授的专业领域以及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功而言,诗人似乎更有理由完成从思乡者到批判者的转换。然而,在返乡的诗径中,诗人执著于最为原初的身份定位。在调侃式地描摹了自己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身份之后,诗人义无反顾地说那不是我。我是谁?那个曾经/赶着牛群/在一望无边的田好上/软放着/并在长着枯草的地方/燃放着野火的/那才是我我从哪里来?我属于谁?我来自故乡的小河我属于那个神秘的黎明/我从故乡村前的那条小河边/走过来的那英名其妙的一瞬

诗人的这种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是个体对生命和存在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个性化言说。在情感和心理的层面,当然有思乡、怀土,有栖息、慰藉;而在形而上层面,则可视为文学性对现代性的超越,视为永恒之诗性对具体时空中之功利性的胜利。

诗人的这种执著和本真恰恰是源自故乡的小河。诗集中有一组很另类的牧歌,没有短笛牧童也没有风吹草低,在屠刀下/依然/望着这个世界/充满着/无限的依恋这是怎样的《牛眼》!我庄严地/抬起头来/用喷着烈火的双眼/凝视/然后/迈开/凛然的双腿/兜圈/其实/兜圈/不说是一种较量/起码也是一种试探这是《大水枯》的刚烈与狡黯;黑夜追赶着我/我追赶着太阳这是《晚霞》中的牛或者牧牛人故乡给了我牛一样的脾气和智慧,也给了我牛一样的重负和磨难。诗人并不讳言苦难,并不讳言他在故乡所遭遇的贫穷、挫折甚至冤屈。但是,诗人永远不会责怪故乡!在诗的意义上,故乡是圣洁的,故乡是神性的。

就诗歌创作而言,金融学家的职业生涯给了叶永刚教授两大优长。一是他者目光,站在文学圈外看文学,也许更能体悟文学的别材别趣。二是无法之法,少一些原理、技法之类的束缚,也许会获得更大的书写空间和创作自由。读叶永刚的诗,常常会感觉到刘姆为情造文的真诚和钟嵘寓目则书的真率,感觉到一种近乎原生形态的真景物真感情。在返乡的路途中,在故乡的小河、小路和小村,我们领略到清彻、悠长和旷远。这大概就是静安先生所感叹的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花香满径》读后感


《花香满径》读后感

《花香满径》,一个多么美丽的书名呀!花香布满了小径,这是多么地值得人们去留恋,也多么像青春那样令人回味啊!

初看书名,我想这一定是一部有关欢乐与苦涩并存的青春小说。但翻看着内容,我有了更多的感受。没错,这里面的故事的确是有关青春的,但是,这是许许多多、形形色色青春故事的精华。我被这一个个故事迷住了,手不停地翻动,眼不停地浏览,直到翻到尾页,我仍然感到意犹未尽。

然而,其中一个《举棋不定》的故事,使我感触甚多。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是因为有一个朋友问我:“朋友和你喜欢的人,你会选择谁?”当时,我甚至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六年级的我来说,太沉重了。但我知道我一定选择朋友,没有为什么,我想不出任何理由。但故事的一段话让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你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它比肤浅的爱,要重上几千倍。”我喜欢这句话,它代我回答了朋友,友谊更重要。的确,朋友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不开心时,朋友会在你身边安慰你;快乐时,朋友会陪着你一起快乐,一起笑。真正的友谊,它胜过一切,真正的友谊,它不求回报。就像故事的结尾那样:“她抱住我久久不放,眼泪直流进我的脖子。”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友谊吧!伤害了对方,却又能把彼此紧紧地系在一起。

《花香满径》——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点燃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点亮了我与朋友之间的信任之灯!《花香满径》是一位无声的良师,将伴随着我成长!

《花香满径》读后感1200字


“由于像彩虹一样把文学和少年连接在一起,《少年文艺》成为一个圣地。《少年文艺》经历30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为几代少年送去文学的滋养,陪伴并见证他们的成长。”

《少年文艺》是少年们喜爱的读物,因为文字的气息让人着迷,文字的香甜令人久久回味,让我们检阅青春,重温梦想,聆听花开的声音……《花香满径》。

撒满花瓣的林径,那是通往心灵深处的小路,闭了眼,单纯的跟随花香,向心灵深处走去……第一个故事《玉镯儿》,彭学军所作,一个朴实的故事,讲述主人公阿娇对已故去的奶奶的怀念。玉镯儿在晴朗的晨光中摇曳着淡绿色的光,玉镯儿迎着绯红的晚霞绿莹莹地闪烁着……一生的善良和辛劳换来了圆满的生命的终结,奶奶睡去了,操劳了一生,委屈了一生,很累,安详地睡去了。脸庞有历尽沧桑的痕迹,有慈祥的笑意。年过半百的奶奶,身板仍然硬朗,只是稍稍的驼了……没有血缘关系,是爱,将她们紧紧牵系在了一起,爱啊——

看着文章,想象着阿娇奶奶的模样,模糊身影渐渐清晰起来,她,不是阿娇奶奶,是我的亲奶奶——也许岁月同样在我的奶奶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也许我的奶奶对我有跟阿娇奶奶对阿娇一样,一样的疼爱。

我的奶奶今年71岁了,像是一棵逐渐失去生气、精力的树,慢慢地枯萎着。那消瘦,略显佝偻的身影,带着笑容的脸庞,到我的脑海中浮现,有些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回响……

上幼儿园时,上学、放学的路上,奶奶总是紧紧牵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那是一双长了皱纹、起了老茧、苍老却有力的手,让我有一种安全感。晨光中,一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夕阳下,是一双小手拉着一双大手,拉出斜长影子,幸福背影,那是种温馨的感觉。上了小学,我必须独自一人上学、放学了,每天早晨走出家门,奶奶总是要说一句“路上小心,过马路的时候前后左右都要顾着”,每天傍晚回到家,奶奶总是在看到我的时候又对我笑一笑,轻轻地舒一口气,似乎只有看到我,心中悬着的石头才能落下,才能够放心。有一次,我因为有事情耽搁了一下时间,比通常要晚些回家,奶奶就着急了,赶紧出来找我,当她看到我的时候,那种紧张、激动的表情让我感动不已;有的时候,奶奶烧的菜太过清淡,我不习惯,就噘着嘴赌气不吃饭,奶奶只是无奈的笑笑,另外烧些我爱吃的……这些事情,我没有太在意,好像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直到有一天——奶奶病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她闭着眼睛睡着了,那张脸显得苍白,我坐在床沿上,握着奶奶那双苍老的手,我害怕着,我害怕奶奶就这么睡过去了,永远不再醒来,我想着奶奶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宠爱,想着奶奶的好,我这才觉得奶奶为我付出了很多,那一件件事情都倾注了奶奶对我的爱……我要奶奶快醒过来。后来,奶奶终于痊愈了,我欣喜得哭了,奶奶又用手擦拭着我眼角的泪水,对我说:“不哭啊,看你,都瘦了,回家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啊…… ”

我庆幸奶奶还健在,奶奶爱我,我爱奶奶,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情感。

花开了,微风拂来,树梢上的花左一瓣,右一瓣轻轻落下,清香浮动,萦绕入怀,走在通往心灵深处的小路,去体会美好、快乐、忧伤……《花香满径》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去想象,去思考,去珍藏那份永久感动。

花香满径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由于像彩虹一样把文学和少年连接在一起,《少年文艺》成为一个圣地。《少年文艺》经历30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为几代少年送去文学的滋养,陪伴并见证他们的成长。”

《少年文艺》是少年们喜爱的读物,因为文字的气息让人着迷,文字的香甜令人久久回味,让我们检阅青春,重温梦想,聆听花开的声音……《花香满径》。

撒满花瓣的林径,那是通往心灵深处的小路,闭了眼,单纯的跟随花香,向心灵深处走去……第一个故事《玉镯儿》,彭学军所作,一个朴实的故事,讲述主人公阿娇对已故去的奶奶的怀念。玉镯儿在晴朗的晨光中摇曳着淡绿色的光,玉镯儿迎着绯红的晚霞绿莹莹地闪烁着……一生的善良和辛劳换来了圆满的生命的终结,奶奶睡去了,操劳了一生,委屈了一生,很累,安详地睡去了。脸庞有历尽沧桑的痕迹,有慈祥的笑意。年过半百的奶奶,身板仍然硬朗,只是稍稍的驼了……没有血缘关系,是爱,将她们紧紧牵系在了一起,爱啊——

看着文章,想象着阿娇奶奶的模样,模糊身影渐渐清晰起来,她,不是阿娇奶奶,是我的亲奶奶——也许岁月同样在我的奶奶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也许我的奶奶对我有跟阿娇奶奶对阿娇一样,一样的疼爱。

我的奶奶今年71岁了,像是一棵逐渐失去生气、精力的树,慢慢地枯萎着。那消瘦,略显佝偻的身影,带着笑容的脸庞,到我的脑海中浮现,有些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回响……

上幼儿园时,上学、放学的路上,奶奶总是紧紧牵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那是一双长了皱纹、起了老茧、苍老却有力的手,让我有一种安全感。晨光中,一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夕阳下,是一双小手拉着一双大手,拉出斜长影子,幸福背影,那是种温馨的感觉。上了小学,我必须独自一人上学、放学了,每天早晨走出家门,奶奶总是要说一句“路上小心,过马路的时候前后左右都要顾着”,每天傍晚回到家,奶奶总是在看到我的时候又对我笑一笑,轻轻地舒一口气,似乎只有看到我,心中悬着的石头才能落下,才能够放心。有一次,我因为有事情耽搁了一下时间,比通常要晚些回家,奶奶就着急了,赶紧出来找我,当她看到我的时候,那种紧张、激动的表情让我感动不已;有的时候,奶奶烧的菜太过清淡,我不习惯,就噘着嘴赌气不吃饭,奶奶只是无奈的笑笑,另外烧些我爱吃的……这些事情,我没有太在意,好像是自然而然就产生的,直到有一天——奶奶病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她闭着眼睛睡着了,那张脸显得苍白,我坐在床沿上,握着奶奶那双苍老的手,我害怕着,我害怕奶奶就这么睡过去了,永远不再醒来,我想着奶奶对我的关心,对我的宠爱,想着奶奶的好,我这才觉得奶奶为我付出了很多,那一件件事情都倾注了奶奶对我的爱……我要奶奶快醒过来。后来,奶奶终于痊愈了,我欣喜得哭了,奶奶又用手擦拭着我眼角的泪水,对我说:“不哭啊,看你,都瘦了,回家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啊…… ”

我庆幸奶奶还健在,奶奶爱我,我爱奶奶,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情感。

【第2篇】

曾经看过一本名叫《花香满径》的书。里面收录的是许多优美的散文与小小说。它是一本谈论人生的小品选萃,是一部盈满感动的心灵圣经,是一把开启心底之窗的精神钥匙。它就像清新的花朵,开放在我人生的小径旁,在我最迷惘最无助的时候,它轻扣我的心扉,让我重拾对生活的热情,树立面对挫折的信心,让我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爱生命。

寻找希望

书中告诉我:“幸福的生活要做到三点: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记得从前,我学水粉画时还很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我来说很难,我往往会失去信心,画笔拿在手中迟迟不肯下笔。可是每当这时,爸爸都会告诉我说,不管是什么事,不管它多难,都要有信心把它做好,只要有希望,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虽然这只是儿时一件小小的琐事,但从中不难发现,对于我爸爸来说,做任何事都是充满着希望,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我们往往会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充满力量的箭,“呼嗖”一下就过去了,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做的事实在太多。孩子需要读书,家长需要工作;小鸟会忙着搭建自己的新巢,花儿也会不停地吸收阳光,就连地球都一刻不停地在运转。从小爸爸就告诉我,感到时间过得快是好事,这说明你正充实地利用了每一寸光阴,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等到那时,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变得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就会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有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就苏醒了。”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谦虚,有活力,新的希望就会油然而生。当然,如果你认为这里指的仅仅是爱情,那么你的认识就太狭隘了。爱,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对自然对万物的博爱。书中说:“有了爱,仿佛就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所以,世上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吧!’”

挑战自卑

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丑女孩才会自卑,其实,漂亮女孩也会自卑,而且更加容易自卑。只要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误而稍稍被打败,这种自卑感便会悄悄在她们心里扎根。奥地利作家阿德勒在他的文中写过:“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的四五年间获得的,获得的方法不是由精确的数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像瞎子摸象般地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做出自己的解释。优越感的目标也会是同样在摸索和测绘中固定下来的;它是生活的奋斗,是动态的趋向。”幸福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所以,要争取就要寻找优越感,要挑战自卑。不要觉得做坏了一件事,整个世界就会塌下来;不要以为一次的失恋,自己的世界就会摧毁。自卑最喜欢在这种时候乘虚而人,然后侵蚀掉你对生活的希望,就像白蚁侵蚀木头一样,越来越嚣张。不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里暗自神伤,对着白色的墙大吼:“我要冷静,我要冷静!”这样只会越想越歪,越想越糟;你应该走在阳光下,看看周围的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的空气,对着蓝蓝的天空绽放你久违的笑脸。早上起来时,一定要对着镜子微笑,自己的微笑就是消除自卑最有效的强心剂。珍爱生命就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学会寻找优越感,挑战自卑。

生活选择

“默默地选择起点,

骄傲地选择归程,

夜间选择黎明的人,

黎明选择他为自由的风。”

诚然,生命中有无数次的选择。珍爱生命,就要珍重着每一次的选择。不要在事后后悔道:“唉,要是当初我……”这已经是枉费心思,因为世上从来不存在后悔药。知道珍爱生命的人,就会懂得如何把握生命;懂得如何把握生命的人就会正确地选择人生的每一个转机,让生命不留遗憾。或是选择飞鸟,或是选择落叶;有时选择了与寂寞为邻,有时选择了与热闹为伴;亦或是选择喝醉,或是清醒,一切的一切,得靠自己选择。就像流星在选择中下沉,而太阳却在选择中上升。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伤。”于是,她选择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心灵,指引更多的迷途羔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引导更多人学会珍爱生命。

读过《花香满径》这本书后,我渐渐发现:一旦你懂得人生的真谛,那么,无论在多么大的逆境中,你也会懂得如何去保护自我,珍爱生命,就像世间最大的勇气莫过于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即使走在荆棘的丛林中也能感受花香满径。

【第3篇】

“由于像彩虹一样把文学和少年连接在一起,《少年文艺》成为一个圣地。《少年文艺》经历30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为几代少年送去文学的滋养,陪伴并见证他们的成长。”

翻开书桌上的书,每本书都裹着不同的香气。去年从台湖购书中心买回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封面设计精美,散发着淡淡的檀香,伴我度过大半年时间,受益匪浅。著名作家蒋建伟主编的《中国最美的散文》,散发出清新的墨香,文集遴選了全国名家经典之作,对我这个散文喜好者来说,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还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书籍,留有手翻动的余香,伴我二十多年了,一元特卖零元购!!喜欢这种收获的感觉,尽管封面破损,书页也泛了浅浅的黄色,但香气依旧氤氲不绝,情意浓浓。 世上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后才会明白。一如自己军旅生涯近40年,总的很顺利,但也遇到过不顺心的事,在自己苦闷烦恼时,冥冥之中竟坚信,严冬终会过去,柳绿花香的春天总会到来,心里竟会豁然开朗。从而让我懂得了人生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境地,快乐之花都会盛开在心灵的原野上,让灵魂的舞姿如花美丽而芳香。

这让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沈从文,面临逆境所表现的坦然之心。他在“文革”期间,陷入非人境地,不仅屡遭批斗,还要每天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女厕所。古稀之年下放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境遇更加凄惨,曾有人断言他会精神崩溃,会选择自杀,一了百了。但沈从文身处逆境泰然自若,他给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一句“荷花真好”,不患得患失,常心临美境,竟使那种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芳香,还有何种困难不可战胜啊!

如今我退休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抛开了红尘烦事的困扰,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沐浴在书海里,任思绪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推开窗,濛濛细雨不紧不慢地下着,小区院内青草的香气,轻轻柔柔地缠绕在时光的河流里。张爱玲曾说:“如果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你的爱人。”世界这般美好,我们应爱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增添亮色。青少年时,激情初燃,情窦初开,偶然擦肩而过激起的情感浪花或由此演绎出幼稚的故事,脑海里淡然遗留着那时的余香。

人生很奇妙,奔波忙碌一生,最终还会归于平淡。有时走到喧闹的大街上,车流如河,人流如织,人们行色匆匆,如起伏的潮水。人生也不过如此,为梦想,为生活,奔波着,忙碌着,成功过,出彩过,也失败过,苦恼过,人生总有不平事。似水流年,终将催我们老去,那么留下的是什么?是历尽沧桑后,仍然保留的那份坦然从容美好的心境吧?

只要把心开成最美丽的花,人世间到处都会有浓郁的芬芳。走过草地,脚下留有青草的香味;路过花下,身上留有花的芳香;迈出野外,头顶掠过阳光的味道;夜里醒来,枕边有梦的余香。

读《花香满径,芬芳满心》有感800字


不管将来的我们会怎样,面对我们一起走过的回忆,我只想说一声——幸好,一路有你。——题记

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在村里“闻名遐迩”的胆小鬼,每天都和他一同前往十多公里以外的小镇上学,挨过了许多辛苦却也快乐的时光,但就在作者初三的时候,他虽仍旧和她一起走过长长的山路,却总是沉闷着,在学校也不见他的身影。

无意间她得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却并没有揭穿他,瞧不起他,仍旧和以往一样找他上学,和他讲学校各种有趣的事,于是山路上又有了他憨憨的笑声。

在分别的时候,他告诉了她真相,她握住他的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我们永远都是平等的,不管将来我们各自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他最后又陪她走了一段路,那段长长的但已是充满花香的山路。

他陪她走过的,是一段山路,而她陪他走过的,是一段心路,她们彼此温暖过,也彼此芬芳过。

还记得在紫薇花绽放的八月,我走在被火辣辣的骄阳晒得滚烫炙热的大马路上,匆匆赶往老师家学习,一转头,就看见了她。我们俩从一年级开始就是无话不谈的挚友,记得曾经有人说我们俩真像一对双胞胎姐妹,性格相似,志趣也相投。她也看见了我,向我奔来,她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阳光下的紫薇花,一如她的为人。

“哎呀,瞧瞧,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也不带伞啊!”她一边略带责备地说着,一边将手中的遮阳伞移到了我的头顶。

“嘿嘿,我忘记了嘛,你怎么在这儿?也是来补课的?”我挠挠头,笑着问道。

“对啊,你也是!耶,太好了,我正愁没个伴呢,现在有你陪我,我安心啦!”她的笑容越发灿烂了。

“呀,不好,时间快到了,我们居然还有时间在这里叙旧,快走啊!”我瞄了一眼手表,一把拉着她就向老师家冲去。

从这天开始,我们又回到了如同学校里形影不离的生活,基本上每一次,我们俩都会不约而同的提早几分钟出门,又不约而同地在路上相遇,最后一起说说笑笑地走向老师家。几乎每次,我都会带一瓶冰饮给她,而她也总会赠我一包小零食,回家的路上,再没有酷热和枯燥。

就在补习期间,还发生过一次小插曲,那一天,老师因故延迟了上课时间,我们俩却依旧和平常一样的时间在路上相遇,这才发现来早了,于是决定到附近的公园去逛逛。

所幸,天气并不是十分炎热,我们倚着江畔的柱子,眺望着对岸形形色色的树木与花草,享受着迎面而来的阵阵清爽的江风,轻嗅着风中淡淡的紫薇,木槿的芬芳,时光悄悄地无声流逝……

或许,芬芳意味的或许不仅仅是已经苏醒、绽放的花草,有一种芬芳,是从人的心灵上散发出来的,或许在不知多久的未来,我不能再陪伴你,但那段曾经相处的美好时光定会在我们的回忆里烙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幸好——一路有你。

优秀读后感:书山有路,勤为径。


曾经多少次面对学习感到彷惶,曾经多少次感到前途一片迷茫,曾经多少次写作文时感到束手无策。如今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要想把作文写好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

因为只有多读书才有的路可以走。

自从我读书,使我对我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希望;自从我读书以后,让我又有了新的梦想,而我决定用我这张满羽毛的翅膀来展翅翱翔,飞向我朝思暮想的清华大学。我的未来不是梦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响起,我多么渴望着句话能用在我身上。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必须理解你读这本书的内涵,不要一味的去死记硬背,应找到窍门。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没文化什么事也干不了。眼看我就要升入初中了,而我的作文却仍然有病句。现在我参加了兴趣小组,每个星期可以去两次图书室,每次去的时候都带着之前准备的笔、本,把好词好句记到上面,等到写作文是用上,他会对你的文章大有帮助。千万不要是到用时方很少。

我通过读书看到作者经常把诗句写到作文中。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些诗句就是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些诗都是写月亮的。

这么多的诗句,它的意思不读书怎能知道,不读书,又怎能把作文写好?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望着这灰暗的墙壁,我碾转反侧,总感觉有个鬼魂在瞪着我。就连上厕所都不敢去。忽然,一道光线从窗户的缝里射到了床上。我猛然坐起,仰望天空,只见天空中挂着一轮毫不起眼残月。仔细观察,我发现其实残月也很美,有了残月的陪伴使我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我迷路了,是残月给我照路,指引我方向。从中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小瞧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即使是蚂蚁,他们联合起来也能把大堤击垮。所以说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本书,即使是一本破书,一本小书,或者也带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意思是:光从书本上得来的东西总还是浅薄,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搞个明白,所以我们要敢于实践。

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的意思是河里的水之所以这么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胡说从源头流来。这首诗就是要我们要多吸取知识,多读书,这要才能懂的道理。

陆游还说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临死前做的。写了他为看不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哀。他让孩子们等到祖国统一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他。

我送同学们一句话: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里颠簸的人,才会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那么可贵。

读海子诗有感


读海子诗有感

作者 | 冯燕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是海子抒情短诗《日记》中的小节,每每读来,总有想落泪的感觉,诗中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寂寞,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有着纯情与幻想,有着异于常人的奇思异想,有着特殊敏感的感受力,可誉为天才的诗人,居然在风华正茂时选择早夭,让人甚是惋惜,这个忧伤至死的诗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数量繁多的诗歌,其中有100多首极为精粹的短诗,读来令人觉得美不胜收,《北方的森林》、《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活在珍贵的人间》、《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揪树》、《两座村庄》、《给母亲》、《秋天的祖国》、《十四行诗,玫瑰花园》等等,题材辽阔,奇致纯美,洋溢着大地本质的清新悠远。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性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初读海子的诗,是收录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内心总会涌现一份悲凉。

海子在《麦地》中这样写"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由此可见单薄的海子内心承担如斯大的忧伤。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海子内心的寂寞是何等的巨大,这简直就是生命的黑洞,吞噬着海子内心的一切,人生百味在这里不停地流失,连握住一滴眼泪的力量都没有,在强大的自然与人类整体的愚昧面前,我一无所有,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便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姐姐,这样一个无限温暖的称谓,诗人内心极度渴望,呼唤着。这是唯一能替诗人抵挡无边无际寒冷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词汇……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无可讳言,海子是独特的。他的诗歌,充满浪漫、敏感、纤细,甚至能让人产生怜惜的痛感。海子无疑是很让人同情的,他是可怜的,追求幸福到了死亡的绝路,活着的时候不被理解,甚至被当做神经病,曾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这种评价深深打击了他脆弱的心灵。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他的诗把我们带入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在这里,一切浮华退却,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自然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我们去修饰,他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是心灵的洗涤。在他的笔下,流动的是最真实的清水,发出的是最诚挚的呐喊。

借用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的一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读雨诗有感


雨,掺夹了太多。它既是悲物、也是喜物,亦无奈、亦坦然,既狂喜、既悲情。它不似晴日,无法给人带来好心情,可嘀嗒的雨声、纷扬的银珠却是枯燥的晴日所没有的。而中国古时多情的诗人则十分乐于将自己心头的思绪寄托于此景,任它们缥缈远去。

在许多诗人笔下,雨景是出了名的悲景。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为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用三言两语就把她的亡国之恨、丧夫之恨寄一副雨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细雨往往能勾起人们最悲伤的回忆,因为它就像最动情的泪水,既忍不住它的落下,又无需嚎啕大哭,丝丝凉意更是让本无外衣捂住的心披上层层冰霜,于是失意人只能望断天际烟雨茫茫,无论是思念还是怨念,都随雨而去了。

面对满天珠帘,我们未必要吟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来轻叹自己的孤寂。换一个角度看,雨,亦可承载欣喜之情。似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反视雨为悲物的常态,夸其体贴、夸其及时。诗人杜甫不看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持春雨贵如油的角度,去欣赏润物细无声的无私雨。在日常中我们也应有这样懂得转换角度的习惯。一个强劲的敌人,可视为一个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一场失败,可视为一次宝贵的经验;一次跌倒,可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既然没有李清照的丧父亡国之哀,又何必对种种困难止步不前呢?

并非所有败者都能重拾信心、东山再起,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和正经历着它的人并不少,因为我们并不能自己决定的事太多了。苏轼被贬黄州时,作有《鹧鸪天 林断山明》,其名句为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一位壮志难酬、无所事事的诗人形象浮现于该句上。很多人觉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抑郁不得志、消极的人生态度,而笔者认为,这句诗更多的表现了诗人对失意和不得志的坦然。失败并不是我们一定能够避免的,重振旗鼓、逆流而上、卧薪尝胆、成为最终的胜者也并不是每个人的剧本,越王勾践的故事众所周知也十分励志,可如果真有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一天呢?此时我们就应学习苏轼的心态了。仕途失意,无能为力,干脆把心思放在当下,不去怨恨生活,反而在这清凉的一天尽情享受;即便没有人能记住自己,但还有天公考虑自己,落下阵阵雨滴,清凉自己的身心。这不是抑郁,也不是消极,而是面对失败的一种坦然。既然败了,也努力过了,没有遗憾了,那还是静坐院中任清风抚平心绪吧。

雨可以是眼泪,雨声可以是笑声,雨中也存在坦然,其实雨也是人生。年少听到的雨,似韵美的音符,只知享乐;壮年听到的雨,伴有断雁哀鸣,饱尝孤寂;年老时听到的雨,则只是雨,悲欢离合不过看淡。蒋捷将其一生写入《虞美人 听雨》。人生之路,不过一起落;一路走来,不过一阵雨。

学思结合更有效——读《学而有思》有感


今天,我读了《立德树人》一书,当读到《学而有思》这篇课文,我感到深深地自责与惭愧。

其中童第周成功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的故事令我特别深刻。故事讲的是童第周在布鲁寒尔研究胚胎学。有一次,教授要求学生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其他人觉得很难完成。只有童第周一人边做边思考、总结,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完成了这项实验。当他熟练地把青蛙卵膜成功地脱落下来时,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童第周为祖国争了光!

这篇课文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童第周的刻苦努力,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并没有半途而废,而是思考着,坚持着。他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这,不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精神吗?正如作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出于《论语》的名句一样。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扎实的知识而又有所创新,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再想想我自己,前三个月的奥数考试。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学习了转化条件中的问题,我似懂非懂地离开了教室。晚上我应付式地完成了作业,并没有及时向老师请教,没有与同学一起讨论,也没有根据书中的解题思路思考与复习书中的题目。第二天考试,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这跟书的题目一模一样的啊!当时我可是后悔极了。

而现在,学而有思已成为我学习的座右铭。从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边学边思考,坚持不懈,学跟思有效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读《木兰诗》有感


导语:《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读木兰诗有感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现在更有许多人将它拍成了电影,千古流传。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她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可他为了年老的父亲,就不再柔弱;她本是个织布女子,但她为了父亲,就参军打仗。她从不向男的低头,大声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读木兰诗有感

木兰诗描述了古代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的品质。全诗的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诗一开始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然后交代了木兰从军的原因,作者没有直接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诗歌第二部分写木兰踏上了征途,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也显出战事紧迫。虽然木兰能毅然替父从军,但她毕竟还是个女子,对家乡、对父母毕竟是有依恋之情的。这样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没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从军举动更富有传奇性,更引人入胜。

接下来写了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可见她归心似箭,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

木兰回到故乡后,诗歌使用排比细致写出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随后又写木兰回家的举动,描绘了木兰迫不及待想变回女儿身的激动心情。

整体来说,木兰诗表达了木兰勤劳,善良,纯真,朴实,勇敢的性格和她深明大义,孝敬父母,效忠国家,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

火灾猛于虎


火灾猛于虎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火灾离我们还很远,不用担心呢!但是如果你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根细细的火柴,一个不起眼的电插板,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及有可能引起一场烟焰涨天,让人惊心动魄的大火灾。火就像一头猛兽,我们生活在他的獠牙之下,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它害得粉身碎骨甚至尸骨无存。
在这个寒假,我就经历了一件让我惊慌失措的事情。那天晚上八点左右,我独自一人在家,烤着暖和的火炉画画。正画得起劲,一节电插板突然吱吱地响了几下,我向电插板的方向瞟了一眼。只见上面满是插头,电饭煲、电火炉、电视机。它们的插头都插在插板的身上,我不以为然,继续拿着画笔在纸上津津有味的挥舞着。美丽的图画从我的笔尖旁慢慢的展现出来。可是,电插板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插头,于是,只听见啪的一声,我连忙望去,可是已经晚了,只见电线和电插板的之处闪了闪火花,随即迅速地分开了。我看见了,害怕极了,已经有零星的火花溅到旁边的烤火被上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张大的嘴巴足能塞进两个馒头,平时细小的眼睛此刻也瞪得圆溜溜的,一时间我手足无措。想到从书上看到的预防火灾的知识:如果发生自己无法扑灭的大火灾,就要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拨打电话时需保持镇静。将自己的住址、火势等信息清晰地传达给消防队员。如果火势小,可以自己灭火。我恢复了镇定,把总插头拔掉,于是,钟表冰箱等电器都随着总插头被拔掉的那一刹那停止了工作。检查了一下烤火被等周边已然物品是否被点燃,确保不会引起大火后我才长长的舒了口气,是我的镇定与所学知识让我家避免了一场火灾。
火,有许多用处的,它可以帮我们把食物煮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带来温暖。火又是一头猛兽,它是无情的。如果我们不小心翼翼,那么它随时都有可能用它的血盆大口将我们吞噬,只要我们行事小心,谨慎用火,还是可以与火结成好朋友的。


读于丹有感


读于丹有感

读于丹的作品而感悟人生

初知于丹是在收看中央电视台于丹做客《百家讲坛》栏目,解读《论语》心得。印象中于丹学识渊博,善言谈,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佛学等无一不通晓。讲话富有哲理,逻辑思维能力无懈可击。虽为文化学者,但却有哲学家、思想家的智慧。

有人评论:于丹教授将生动的哲理故事与深刻的个人感悟相结合,使得古典文化中包含着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将今人的心灵唤醒,推动时代人格的完善,社会的和谐。

因为喜爱,所以崇拜。闲暇之余,购得于丹著作《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趣品人生》拜读,以我肤浅的学识和简单的生活阅历,难以理解于丹的著作的精髓,只是心随于丹的作品而感悟人生罢了。

在《人间有味是清欢》--生命一书中,她将生活中的困难、矛盾理解为“惑”。面对一个个困惑,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而我们平常人会理解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放弃任何问题都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而于丹则把生活中的羁绊理解为“惑”,并鼓励读者像面对“惑”一样去处理人生大事。我觉得她对生活、生命的理解是大彻大悟、是大智慧、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生命中的成全与托付》章节中于丹老师很幸运,上中学时碰到一位热衷文学的王德芳老师。王老师将培养考中文系的学生的心愿灵魂附体般成全于她,终其如愿以偿考取北大中文系,既圆了王老师的心愿也成就文坛才女于丹。

这样的故事在无数人身上发生过,然成功者凤毛鳞角。理想变成现实是由缘份和命运主宰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天降大运于斯人,也不是每个人都HOLD住那根金条般的稻草。

其实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就碰到过类似的语文老师,他姓张,农村民办老师。有一次他在班上用我的作文作范文讲评,说今后如果成为作家,每个字值一分钱,在当时的家境背景下令我瞠目结舌,写一篇文章可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看似低俗的鼓励,使我从小有过当作家的梦想,特别偏向文科,以致后来读中学、大学、参加工作都酷爱文学,虽无作为,但影响至今。

读《于丹趣品人生》中一山-水-世界,“山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于丹的一山一水一世界走的不只是山水和世界,而是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心境。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说的就是人的精神品格与自然相通相近之处,或者说,孔子是在用大自然的一些特点来说明人性的优点。生命都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无论先贤圣人,还是贫民百姓都不可逆转。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包罗万象的生存环境中,谁能把握适应的尺度,做到随遇而安,心如止水,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

有时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可曾想到是我们自己把寻找快乐的能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工作,丢给了世俗的名利。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应把心境转向精神和灵魂生活,放弃名利,沉淀浮华,轻装上阵做一回乐山乐水行走于世界的智者。

读后感:于丹读《论语》,我读于丹


读后感:于丹读《论语》,我读于丹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三字2024经》中这样概括论语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这个善字2024中的精妙太多了。于丹是这样来理解论语的精妙的:《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于丹读《论语》,她读懂了圣人的智慧,也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老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也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有个别差异,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对发展慢的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

于丹老师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子讲求的是恕,是心灵上的一种平和。这一讲给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它像一剂良药,清凉,让我有一种直澈心肺的感觉,它告诉我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对待自己。我知道了生活的方向之后才能给孩子们指引方向,才能帮助他们成人、成材。

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与家长。虽然家长对其子女的影响十分重要,但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学校这个有力的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来改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有责任,首先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做师德的表率,以师风、师魂,坚决抵制一切有悖师德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去感染和带动周围的教师,甚至学生与家长,做到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道不远人,温暖人心这是于丹教授对《论语》这部伟大著作的评价,在这里我引用于丹教授的名言来表述我内心对《论语》所树立精神的仰慕,同时对于丹教授可以以如此生动却又不乏深刻哲理性的方式来对象我这样的人进行思想上的洗礼表示尊重和感谢。我读于丹,也读出了于丹的智慧。于丹将《论语》中抽象精深的道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俗事结合起来,让读者更深入理解接受论语,让论语走下神坛,走下文坛,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让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有了论语的提升而更健康、高雅。于丹用自己的智慧,将让人敬畏的论语变得平易近人,于是《论语》由原本的灰色变成了有温度的彩色,让我们的普罗大众温暖的浸润其中。

从由关照自己的心灵,去找到内心的安宁。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人内心要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淡定、从容!这的确是充满智慧的一本人生启迪书,看完这本书,才不难理解为什么她的这种学者风范,不仅影响了国学爱好者,更打动和挽救了许多彷徨于人生坎途中的人们孤寂无助的心灵。

以上这些是我读了这本书后心灵产生的一些触动,触动着我不得不寻找自我的坐标,触动着我寻求快乐的生活,触动着我做淡定从容、心平气和的教师。

泰戈尔诗读后感


泰戈尔诗读后感范文一

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如水一般清澈,如月一般朦胧,如海一般辽阔,如天一般高远,如夜一般深邃。这就是泰戈尔的诗。喜欢泰戈尔的诗,清新自然,干净空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是那么干净,那么深邃。

在泰戈尔眼里,一片沧桑的落叶,一抹夕阳的余晖,一朵轻巧的白云,都显得那么的和谐 ,那么地有诗意,他的眼睛的明亮的,他的心灵是纯净的。读泰戈尔的诗,读到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读到的是至清至纯的灵魂。在这喧嚣迷离、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泰戈尔的诗更如一泓清泉,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净心灵的浮尘。

现代的社会,物欲横流,纸醉金迷,越来越多低俗、没有内涵的书泛滥在人们的生活中,阅读在某些时候已成为一种消遣的方式,一种娱乐的方式,甚至是一种快餐文化,而书中的内涵却往往被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的生活挡在了人们的心灵之外。没有雨水滋润的河流会干涸,没有清泉滋润的心灵也会干枯。有些人在学海之中苦苦挣扎,有些人在商场上摸爬滚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历经岁月的沧桑,心总会感到疲惫,甚至会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而就是在这种时候,阅读泰戈尔的诗,让一股宁静流入心里,洗净心灵的浮尘,让心变得明澈,才会有足够的定力去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也才能够在喧嚣浮华中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泰戈尔优美清新的文笔令人折服,但隐藏在绚烂文字背后的则是他面对生活的态度。他有一颗真善美的心,不然怎能写出清新的诗句?他的心中充满了阳光,所以他的诗是明亮的。而在当今世界,心中充满阳光的又有多少?心中充满阳光,才能用明亮的眼睛去看世界,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生活中,太多的错过,而一旦错过,将会永远地失去。所以,不要等到错过之后才后悔,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感动;哪怕是每一次失败,都应该好好珍惜。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是一段唯美的旅途,用绚烂的画笔尽情地抒写,让生命充满酸甜苦辣,开出幸福美丽的花。而当生命终结时,亦不需要太多的眷恋,因为曾经灿烂过,便是无悔,如秋叶一般静静地飘向大地。

读泰戈尔,读的是心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洗净心灵的浮尘,才能用一颗明亮的心去拥抱世界,才能拥有强有力的翅膀去翱翔蓝天。

泰戈尔诗读后感范文二

这些早已熟稔的文字,和那广为流传的诗句,就像一杯杯的香茗,品上一口便久久萦绕在心头。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泰戈尔,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丰赡,又那么细腻,一章章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辉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 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你的眼帘。

第一次读完他的诗篇,我陷入了迷茫之中,拿起书来,感到内心砰砰直跳,便敢紧将它放下。可又不知怎的,心里头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打开它去一读方休,走近他,去欣赏大师的风采。洗尽铅华的《吉檀迦利》、抒情浪漫的《园丁集》,精致达理的《流萤集》,哲理智慧的《飞鸟集》,审视生命的《死亡之翼》泰戈尔将这些清新的、隽永的财富奉献在我们面前,不含半点的杂质。

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生活着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尖叫之中,以及广告的漩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

毒蛇/处处吐出剧毒的气息,/讲的是温文尔雅的和平,/听起来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让我对各处正在准备/向恶魔作战的人们,/致以我生平最后的敬礼。---- 泰戈尔这样写着,他笔峰犀利,讽刺尖刻而辛辣地砰击了在中欧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诗慷慨激昂,包含了爱国主义的深切情怀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感。他遇见到二战的即将到来,追求和平与光明,热情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是泰戈尔作品金刚怒目的一面。 当然诗人也有自己光风霁月的一面,

你爱怎么说他说怎么说吧,可是我倒知道我的孩子的弱点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而是因为他是我的幼稚的孩子。 当我非惩罚他不可的时候,他就变得越发是我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流泪的时候,我的心和他一同哭泣。 它多么地贴近你我的生活。天下哪一位父亲,哪一位母亲不这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当一位父亲或一位母亲责罚孩子的时候,最难过的就是他们自己,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心头肉啊! 也许,我们不能理解那些研究泰戈尔诗作的学者们所提示的思想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和协与协调,看看上文的两首诗作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与这些富有韵律的抒情小诗,与作者心与心,零距离地来沟通,来接触。那些广袤的智慧语句,无论光风霁月的,亦或是金刚怒目的,好像一首首宛转动听的小夜曲,又好似山涧的溪水潺潺。它们涵养了人生的哲理,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譬喻精湛,排比凝炼,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健壮阔,没有海湿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触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常常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读完《泰戈尔诗选》,受益非浅!

相信《思于诗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于漪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