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邻家律师赵德浩观后感影评。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很多优秀的观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邻家律师赵德浩观后感影评”,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邻家律师赵德浩》是一部由朴信阳、姜素拉和柳秀荣等主演的电视剧,根据网络漫画改编,剧情丰富连贯,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一、父子之间

申地检长在个人权力欲望极大膨胀之后,离胜利就一步之遥,因为赵德浩的坚持在这一步上倒下了。在面对儿子审查父亲的时候,那段对话(世界上哪有这么轻易的成功,现在你要踩着我上去),我觉得是全局的升华之一,非常感人,发人深省。我为剧情感动流泪,为这导演的成功拍手叫好!

二、兄弟之间

申地检长为了确保自己能顺利登上全国最高总长,不惜派人暗杀赵德浩,幸亏他命大捡了回来(这个点是全局的唯一漏洞最大的地方,竟然没杀死)。在你死我活之争中,赵德浩胜了,申地检长锒铛入狱。赵去看望他的时候,那段对话是全局点睛之笔(赵努力换回兄弟之情,可申回绝了),两人飙演技,堪称一绝。当申回绝了赵的请求时,我已满脸泪水,为此剧的成功拍手叫好!

孤儿赵德浩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检察官。然而因为自己不愿意同流合污,一心为了维护正义,最后却被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家人出卖联合坏被诬陷入狱。至此成为了一个依靠施舍过日的流浪汉。本来以为就这样过完余生,但当和自己同在孤儿院长大的好朋友因为涉及和利益集团的儿子的杀人案有关,被灭口。赵德浩不想在继续容忍,想要用自己力量成为律师再次去和利益集团做斗争。

为了给无辜的平民清白,赵德浩以身试险,被集团儿子绑架威胁,只为把真凶绳之以法

在帮土豆汤店维护权利,呼吁大家不要沉默,说出来忽视房间里()的大象

垃圾粥事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利益集团的人性泯灭,同时也看到社会政府对幼儿园投入的不足,工薪阶层的人们无力负担优质的好幼儿园,只能去一般的然而却发生了让自己孩子吃酒店等的剩菜剩饭。望望现实只能忍气吞声。

赵德浩经历了很多案件,一个个案件都直指利益集团的丧心病狂,一步步的揭穿利益集团,揭穿检察院的贪污腐败好在都有一个真理那就是好人最终会好报的,然而坏人也最终会得到自己相应的惩罚。利益集团与检察院之间的利益关系被曝光,真相公布,结果大快人心。

成为邻家律师的赵德浩继续为维护社会的正义而努力

一个前途原本光明的检察官,因为揭露上司和同僚的腐败,却反被诬陷,一夜之间成了亲爹不疼老婆孩子不爱的阶下囚。

破罐破摔还是绝地反击?

答案还真是不简单。

如果不是遇见即使自己这般境遇仍旧以诚相待的朋友,如果朋友没有意外离世。前检察官现在的流浪者赵德浩恐怕没有想过人生还要绝地反击吧。

于是他成了邻家律师赵德浩。

专门与有钱有势又任意妄为的坏人做抗争。

既然对手显而易见的占有优势,深知正面直击很难获胜的赵德浩律师因地制宜的出奇制胜。

他有最基本的正义感,更有根植于基层的智慧,既能在法庭上和检察官针锋相对的辩论,更能比流氓更加流氓。总之他有一腔热血,更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江湖豪气。

如果你因此就以为赵德浩是律师中的古惑仔,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一种温情,不管是对目睹车祸的小超市那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还是对牛骨汤店的老妈妈,甚至是一直与自己立场对立的女主角李恩祖,他都是充满了真挚的关怀和爱护。

这样的温情和义薄云天的豪气结合在一起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了。

而让赵德浩律师与侠客最为一致的地方就是他是能够在别人危难时伸出援手的人。

要知道,多数的时候,人们对世界的失望是因为在他们身处困境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当他们被伤害时,没有人予以关爱。

而恶也就是这样壮大起来的。

世界不是一下子不好的,而是在每个人的帮助下慢慢变坏的。

在这个过程中,固然有坏人的作为,但是旁观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每个人却是推波助澜的关键所在。

所以,当有坏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阻止还是在放任。

我们不可能时刻都被这个世界温柔和善意的对待,在保持住善良的同时,也别轻易对世界失望。

毕竟,还有邻家律师赵德浩。

pS: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微信里关注的一个大V的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曾经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关怀和感动。文章说,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韩剧的潮流真是一波一波的,最近律政剧非常之丰富。《记忆》《记住-儿子的战争》《我有爱人》一部接一部,并且都相当不错。这些剧集大多由老演员担纲主演,特别是《记忆》主演几乎都是老演员,看得很让人赏心悦目,而此剧也是如此。

朴信阳依旧一贯的演技派,可能是由漫画作品改编,感觉有些浮夸有些过于戏剧化,并且其中情感走向颇为令人吃惊。按一般走向,赵德浩应该是与年轻的女律师有情感戏,可是剧中略一露头后便急转,赵德浩又与前妻开始暖昧起来,不知是编剧的问题还是原作本身的关系。姜索拉又一次从女一变成配角(另一次是《异乡人》),不过鉴于朴信阳的过于出色,其前妻也并没有太大出色机会。整体来说还不错的剧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武法律师观后感影评


《武法律师》是一部于今年的5月12日播出的动作悬疑电视剧,该剧主要由李准基、徐睿知和李慧英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剧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剧情紧凑节奏快,不拖拉。看惯了七八十集慢节奏的人,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是别认为你看了一集两集就能看出剧情,就弃剧了,电视剧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但最重要的还是过程。为什么男主的妈妈被杀?为什么孩子能逃走?为什么女主的妈妈会出现在那里?这些都是编剧抛出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慢慢的解答。

韩剧和国剧不同。

首先,集数就不同。韩剧大多数只有十六集,二十集的也常见,二十五的就更少了。但是国剧就不同了,最少的也会有二十集,三十四十集(都是以前的电视剧居多),现在的五六十集起步了吧。若是韩剧也像咱们花个十几集介绍男女主角是怎么怎么相识相爱的(爱情偶像剧除外),那后面的剧情就没时间表现了。不知道是不是韩国的电视台有时间要求还是因为什么原因,韩剧集数都好少。所以韩剧节奏都比较快,但是并不影响剧情,反而也能表现的很好。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咱们国家的剧不好,像《甄嬛传》这样的剧,集数太少根本没有办法体现出宫斗的精彩。《芈月传》若是集数少了,也不能表现芈月心境的变化。只能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其次,播放时间就不同。咱们的电视剧一周起码有四六集可以看吧,多长的剧都不怕。韩剧一周就只更两集,要是像《芈月传》那样八十二集,那得追到明年去了。最有意思的是,不管集数多少,怎么播的,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多月肯定播完。

最后,韩国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是不同的。这部剧是以法律为主题的,依靠法律来报仇,不是以暴制暴。所以那些说舅舅是黑社会怎么不去报仇之类的,先了解这剧的定位再来发表意见吧。既然人家拍的是关于法律,肯定不会出律法漏洞,只是跟我们的法律不一样,就使劲吐槽抹黑有点难看啊。有些国家持枪自由,难道还要去吐槽人家犯法?

仔细想想,他们做的事也受到法律的惩罚啊。奉律师飙车录证据,被扣分了吧。河律师打法官,律师证被停六个月成了河事务长了。律师的小弟大闹法庭,连带男主被关了几天,这些都是合情理的啊。至于说车文淑权利大,像一个王一样。为什么说车文淑能让安吴淑当市长就当市长呢?其实官都是选上来的。车文淑在绮城是最有声望的,可以说是民心所向,她要是说安吴淑是适合当市长的人,那安吴淑在选举的时候胜率是很高的。

说了这么多的,只是想大家在看剧的时候不要抱有偏见。虽然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现在这个速食的时代,跟风的人还是很多。所以请给差评的人,在你们说辣鸡,狗血的时候,加上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话,看过剧的人知道好坏也可以理论理论,没看过的人也可以在评论中知道一点。如果演员们知道了,也可以吸收经验,日后也可以给大家呈现好的演技。不要一个辣鸡狗血就完事了,既然顶着被粉丝喷的风险出来做事,就要有底气啊,是吧?

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爱情偶像剧,有人喜欢喜剧,有人喜欢恐怖片,有人推理剧、悬疑剧等都很正常。但是拿偶像剧的思维去看悬疑剧,定位不清,自己就是个笑话哟。如果看不惯节奏快剧情紧的剧,最近国产的穿越网剧挺火的,请移步去那里,你会喜欢的噢。

其实你看不看《武法律师》都不会增加收视率,因为人家认定的收视率在韩国,所以不要有我来看就不错了的优越感,也不要觉得你看了就是增加收视率,觉得亏然后抹黑,因为你对收视率一点贡献都没有。即使你对收视率没有贡献,《武法律师》在韩国还是最高收视率。

如果说喜欢一个明星最先是看脸,那么喜欢五年、十年、十几年就不是看脸这么简单了,而是被他这个人的品格所吸引的。我很羡慕能粉上老李十年十几年的人,羡慕他们这么早就知道他,更羡慕能去粉丝见面会的人。所以啊,黑子们不要因为眼红、嫉妒就睁着眼睛说瞎话,你们都能接受傻白甜这种靠卖萌扮傻的剧,怎么就容不下危险的打斗、在车上追人都要自个亲自上的李演员呢?

看《向往的生活》得出,对哪些说不好的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黑子,最好的办法就不理他,晾着他,让他尴尬,让他沉。不必为了黑子,坏了我们的心情,道理跟煮粥是一样的。

节奏紧凑,画面震撼中配着有点幽默的音乐,一秒都不想错过,全程盯着屏幕,少有的不拖沓吊胃口,干脆利索交代清楚,大气沉稳,反而更想往下看,对后面充满期待。看生肉就已经激动到爆起,笑到肚子疼,再看中字,深层感受其中用意,这是一部让很感觉畅快淋漓的复仇者联盟。又看完一集,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大气,所有烂俗梗都没有,一气呵成,剧情嘎嘣脆,编剧不走寻常路,演员也给力,边看边激动叫好,期待明天

这个剧真的要说一说了,我可能对于法律有信仰感,所以会这样觉得,这部剧――无厘头! 完全不敢相信还可以把剧情写成这个样子!浪费了好的演员,把韩剧复仇的狗血部分全部自由组合弄成了一场笑话! 第一个出现的法官,是个歧视女性的一个形象出现,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完全不会表现成这个窝囊样子,更何况是法官!律师打法官―()―几乎不可能,打了的话会判刑,就算是有都是那些不尊重自己职业的人才会选择这么做!这也太夸张了!男主母亲被杀,警察也是帮手,混混的头是女法官,全市最厉害的律师都跪头地,市长也是由她定的,她还需要做法官吗???这些一连串的关系完全是搞笑!毫无逻辑可言! 好吧,如果按照这个关系走的话,完全可以这么写:女法官其实在前几集完全不需要表明身份,一直做个幕后主使就行!那个全市最厉害的律师也是应该有脑子的,应该跟法官串通了好几年知道这一切的套路,第一次审判的时候应该做的出色才行,把剧情弄得更加悬疑,给主人公的难题更难才行。

无人机的那个――太假了,完全可以让主人公当个间谍之类的或者其他办法进入严密的公司内部偷听之类的。搞笑的是,孩子母亲死了,他找到叔叔,叔叔是黑社会,难道叔叔不报仇的吗!起码得有点作为啊!还有那几个混混进入法庭闹事――我去!根据当地法律他们得判好几年,你当法庭是菜市场啊,黑社会随随便便进入闹事!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 我觉得就那个女二检察官擅自把室长衣服拉开,说他是黑社会那一时刻――完全没有资格当检察官。你怎么断定纹身的就是黑社会!她的所做所为已经是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及人权。这就非常的不专业了!!! 还有被孩子咬的,导致前座的司机成车祸的那个,还留了个疤,一个孩子突然弄丢也就算了,这孩子还导致出车祸了,车祸后就没被抓,还流浪找到了叔叔

编剧真的是辣鸡,完全脱离逻辑!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一)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我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之前对电影《赵氏孤儿》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尽管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绑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恶忠奸实在是很妖魔化,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接受了这种一根筋的表述,但如果真要以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其中创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却很可能成为一个人道陷阱。

好在陈凯歌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前半段的血雨腥风中他一直在为人物动机铺垫能被现在的观众所接受的理由。屠岸贾虽非善类,但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和目中无人。老来得子的天伦渴望让程婴这个人物有了血肉,其最终的选择也增加了很多的被动性和偶然性,一个在乱世中被裹挟到风口浪尖上的老好人,他并非是要为了保全忠义而选择了家破人亡,而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拨弄下被迫去面对了他本不想接受的一个结果,而这样的纠结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后来他到底是要让程勃为赵氏满门报仇,还是为他的妻儿报仇呢?这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归根结底,《赵氏孤儿》是将一个讲述忠义的故事转化为一个诠释仇恨的故事,从而让影片在当今现实语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得以提高。葛优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充分发挥他喜剧之外表演天赋的角色,在程婴这个从委曲求全到忍辱负重、被大时代所碾压而“宁弯不折”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活着》中的福贵所代表的民族韧性。

但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故事在前奏部分就早早地进入了高潮,灭门、易子等精彩的戏码全部发生在前半段,陈凯歌在把握这部分情节时还是很有水准的,除了上文所说对人物动机的刻画十分精到以外,叙事节奏和场面营造上都可圈可点。用屠岸贾和手下的密谋串联起交代前史背景的闪回,然后迅速进入弑君嫁祸的情节,叙事效率极高。本片的动作戏并不多,但赵盾的义仆舍命救主的场面还是拍得有声有色,用血肉之躯代替车轮的情节可谓是神来之笔,令人动容。但在影片所营造的绝望气氛中,韩厥夺子这场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设计的动作戏也显得惊心动魄。而且在诸如被程婴放在庄姬院门口的两条鱼这样的隐喻性细节的关照下,整段情节就显得有里有面了。其实前半段故事的主题就是杀戮,而陈凯歌将这场杀戮拍得如此有快感是我没想到的。当厄运的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生死就已经被注定,于是各种覆巢之下的死状纷至沓来,而更可贵的是他们死得是如此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如果观摩死亡是一种恶趣味,那么《赵氏孤儿》的前半段是可以充分满足这种恶趣味的。

陈凯歌的上一部作品《梅兰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只拍出了三分之一的好戏,虽然我并认同这一观点,《梅兰芳》少年部分的段落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太多,但到了《赵氏孤儿》,我只能说陈凯歌确实只拍出来半场好戏。其实《赵氏孤儿》的后半段本来是个卧薪尝胆封侯拜相大登殿的故事,陈凯歌舍弃这个故事原型是正确的,因为那太符合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势,也太浅薄太没有人性高度了,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更加个人化的复仇故事,并最终用两把分别刺出的剑演绎了仇恨是一把双刃剑的终极主题。这本来是很具有悲剧力量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悲剧力量被极大地消解了,这要归咎于(如果这是导演的刻意设计,那也可以说是归功于)黄晓明扮演的韩厥,影片所赋予这一人物的怨妇气质让他与程婴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喜感,以至于围绕着赵氏孤儿的整个的人物关系和走向都发生了偏差,程婴是单身父亲,屠岸贾成了溺爱孩子的爷爷,韩厥则是试图进入这个家庭的后妈,这似乎变成了一个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故事。而程婴与韩厥之间的对话所引发的暧昧联想,让观众席中充满了恶趣味的笑场,一出悲情大戏,情绪被破坏殆尽,这难道是一向以高雅自诩的陈凯歌导演想要的风格?

赵氏孤儿影评(二)

在即将到来的贺岁档大战中,我最期待的影片就是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和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在中国电影经历了最近两年毫无底线的试探之后,对任何能守住底线的国产影片我都会觉得算是一份惊喜。而这两部电影,则可能让我们重温一下什么是“好电影”。

虽然我看的版本还只是特效未完成的内容定剪版,但对于这样一个故事而言,特效环节都只是最后成片的修饰,已经不会影响电影的本质了。就已经完成呈现的电影本体而言,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好电影”。正如陈凯歌导演的上一部影片《梅兰芳》是2008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赵氏孤儿》仍然会是本年度国产电影中最好的之一。(我热切地盼望《让子弹飞》会是另一部“最好的之一”。)

(我已经看了《让子弹飞》,很不幸,《赵氏孤儿》的这个“之一”没了……因为,《让子弹飞》是本年度最好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

尽管《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可能还会在故事主题和意义方面有着一些争议,但在,它所坚持、尊重并最终在电影中得以呈现出来的那些方面,已经足以让它在这个二流时代里成为一部好电影。

对于陈凯歌的电影来说,讨论其电影技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的电影在这方面都是国内一流水准的。而超越了这个层面的东西,才是我们要讨论的。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基本没有“被剧透”的可能,除非你真的对这个故事一无所知。所以下面对剧情的讨论有点肆无忌惮了。)

从《左传》、《史记》,再到元代纪君祥所作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经过不断演绎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叙事。其基本故事框架都是奸臣屠岸贾将赵氏全族灭门,赵家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临危救孤,程婴以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的性命为代价,换得屠岸贾信任,并带着赵氏孤儿投入屠岸贾门下,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灭掉权臣屠岸贾,最后赵氏孤儿终于报仇雪恨。

这样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后,大家通常会认为这会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却恰恰刻意模糊了故事的历史背景。除了在影片开头有一个简略的说明性字幕,交代了“晋国”这样一个模糊的历史背景外,全片基本上不再纠结于真实的历史,而是想努力讲述一个对当下时代有所发问的故事。

对于《赵氏孤儿》这部电影来说,它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叙事的框架,但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

这种对经典叙事的重构,加上影片对历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其实体现出了陈凯歌导演试图借经典故事传达自我心声的叙事意图。如果说《梅兰芳》这部电影因为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的约束,从而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梅兰芳这个人物的态度,那么在《赵氏孤儿》这部电影中,陈凯歌导演终于可以相对完整地进行一次自我心声的袒露。

程婴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自我牺牲?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会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上能够得到认可的关键,也是导演陈凯歌所一直强调的“对时代发问”的主旨所在。

在传统故事中,程婴之所以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赵氏孤儿,是因为程婴是赵家的门客或好友。在传统价值观中,程婴基于“忠义”的判断,做出这个选择虽然可能艰难但并非不可理解。但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当下,这个故事的基础就开始变得可疑起来。对于大多数现代观众而言,这样一个主动的选择甚至是完全不可信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说服观众,这部电影就有随时崩塌的危险。

在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中,程婴的身份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他不再是赵氏的门客,也和赵氏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变成了一个无意中卷入大事件的市井郎中,只是出于善良的性格而在最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了赵家,结果直接掉进了漩涡的中心。

影片花费了相当篇幅,来刻画和铺垫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程婴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最后演变成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苦,影片通过一系列小事件的设计,将“掉包计”这个关键转折点,经过精密的推算之后,变成了一个命运之中的无奈选择。

相比传统叙事中的程婴,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是一个更能被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物。因为他的所有选择,都符合现代观众面对价值观判断时所呈现的利己主义。只是当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的选择后,命运的车轮还是将他碾在了尘土之中。

相比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动机,建立在“忠义礼志信”基础上的选择,已经无法再说服现代观众去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为了能够完成整个叙事的重构,影片煞费苦心地给出了一个符合现代观众价值观的理由。程婴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试图在躲避崇高,但个人的抗争却无法战胜命运的摆布,最后还是将他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无奈选择的地步。

影片《赵氏孤儿》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译过来是“牺牲”。“牺牲”这个词有“为坚持信仰而死”的含义,当程婴做出了家人、岁月、友谊和尊严等等牺牲之后,他所坚持的信仰是什么呢?

这就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重构经典叙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程婴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带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将赵孤抚养长大后,赵孤借助朝廷中的高层斗争矛盾,亲手杀死仇人屠岸贾,终于报仇雪恨。这个“复仇”的主题,一直是之后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的重点,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也同样无法回避。

但是在花费了相当篇幅刻画和铺垫程婴这个角色后,电影《赵氏孤儿》其实已经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程婴是本片的主人公。相比之前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程婴已经从一个串联故事、保存和传递仇恨记忆的功能型角色,变为电影故事中的支撑人物。这种故事视角的变化,其实才应该是电影《赵氏孤儿》所想重点表达的主题。之前所花费的所有篇幅,包括对程婴牺牲动机的解释,都是为了后面的这个主题,也是程婴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相亲相爱,再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告诉他孩子是谁,我是谁!”

电影《赵氏孤儿》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个主题和视角的转变,“复仇”这个故事主题,成为程婴的任务而非赵氏孤儿的任务。因此在电影故事中,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复仇道路。他既要保证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同时又要让仇人屠岸贾对这个孩子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最后实现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的复仇目标。

作为必须要对叙事时间的长度有所控制的电影,采取这种叙事方式,在保证了程婴和屠岸贾这两个角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只能牺牲赵氏孤儿这个角色进一步丰富的可能,让他成为了一个传递仇恨的工具,一柄程婴最后刺向屠岸贾的利剑。因此在影片中,赵氏孤儿反而成为一个相对面目模糊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程婴和屠岸贾的阴影之下,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而失去了“我是谁”这个传统悲剧性主题的可能。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影片的最后,程婴借助赵氏孤儿所完成的复仇,因为缺乏具体目标和具体事件的呈现,显得有些暧昧和犹豫。程婴把孩子抚养长大,并让屠岸贾将他视为己出,相亲相爱,然后程婴再告诉孩子他是谁,我是谁之后,这个故事忽然就失去了推进动力。因为这个故事结局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观众完成认同感的最后确认。

但是程婴在故事的结尾,因为之前对人物动机的种种消解和再诠释,导致故事发展到最后,因为缺乏终极意义的支撑,所以可能让观众会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这一切是为什么?

牺牲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目的。这样一个格局的故事,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些终极的话题上来。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奉献出了自己的家人、岁月、尊严,担负了赵家的承诺和重托,以及公孙杵臼的牺牲,他所获得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我不服”或者“义愤填膺”。这种对于终极意义的有意无意的回避,其实已经不再是导演个人所能掌控的问题了。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所说,“陈凯歌的对手,不是电影,而是时代。”

陈凯歌导演既不愿意彻底地向当下的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屈服,也无法找到一个各个阶层观众都认可的大概念来获得满堂喝彩。面对这种犹豫和怀疑,他也无法横下一条心来,彻底不顾这个淘金时代所带来的压力或诱惑,决然转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犹豫和怀疑,其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二十年来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电影中的缩影。

如果说《赵氏孤儿》还不够好,那么它所缺失的这些因素,是导演个人所无法提供的。什么样的时代拍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是就当下而言,《赵氏孤儿》是一部好电影;但如果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它仍然有所缺憾,只是一部“二流时代里的好电影”。

只是,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电影的问题了。

赵氏孤儿影评(三)

陈凯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导演之一,尽管此前有过失利,但人们仍有理由对他保持高位期待。正因此,当《赵氏孤儿》以漏洞百出、满目疮痍的面貌出现时,人们也就格外不能容忍。

《赵氏孤儿》结构的失调几成定论,前半部分屠氏害赵、程婴救孤也还算场面宏伟、跌宕起伏,可惜陈凯歌只拍了半部好戏,一个小时以后,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影片的艺术水准都陡转直下,二老逗一儿这种松弛又无聊的家庭室内剧情节硬生生撑了影片大半个小时,如此虎头蛇尾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与导演声名和观众期待大大不符的另一点是影片竟然没有营造出起码的环境真实。例如除了三个主人公以外,偌大的屠岸氏相国府里既无家丁、也无侍女、更无家人,甚至即便是在程婴父子来寻仇的时候,也恍若进入真空,只有他们三个人拿着刀剑游戏一般地比比划划。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赵府的庄姬居所,无论是程婴号脉之时还是兵临门外之际,偌大的赵府一样空空荡荡,不见侍女,不见家人。城内如此,野外同样这样,程勃带兵打仗的场面,靠着几十号人马在树林里左冲右突便想敷衍,屠岸贾隔了几十米就能相安无事地坐山观虎斗,这些有违战场真实的处理实在是儿戏的可以。

如果说,环境真实的不达标可以推脱给资金不足,那么影片在逻辑上的漏洞就难以原谅了。例如赵朔作为一个刚刚带兵打了胜仗回来的统帅,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竟然无兵相助。至于屠岸贾究竟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除掉赵家,剧情虽有铺垫,但是力度显然不够,何况还要拉上晋王一起陪葬。剧情的逻辑之外,人物性格逻辑的不统一更严重。屠岸贾在前半场是个心狠手辣的奸佞之辈,不仅惨无人道地杀了赵家三百余口,为了搜罗赵氏孤儿,竟然还要把全城的一百多个婴儿全部杀死。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却突然变得心慈手软了,即便在知道赵孤真实身份,甚至对方挥剑相向时,也一再犹豫,这于常人或可信,于屠岸贾则有悖常情。更不能理解的是程勃的举止,当程婴和韩厥告诉他真相时,这个十五岁的孩子表现出惊人的弱智。他可以不信韩厥,如何会不信父亲?自说自话地把如此重大的信息当成父亲编制的谎言。这与六七岁时他听闻屠岸贾的兵杀死了母亲后的成熟形成鲜明对比,逻辑严重不统一。

在笔者看来,上述剧情、人物和场景上的破绽既不可原谅,又容易解决,仍属枝节问题,《赵氏孤儿》真正需要讨论的是“第五代美学”是否还适应这个时代。所谓第五代美学,在笔者看来,就是建立在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系列美学的和思想的潜规则。体现在《赵氏孤儿》里,首先就是陈凯歌一以贯之的“弑父情结”,即对传统文化近乎偏执地否定。在第五代眼里,传统文化是“变态”的,是“吃人”的,所以陈凯歌影片里的王和臣几乎没有正常人,大都捏着鼻子说话,不男不女,当然陈凯歌似乎特别钟爱“变态人”,除了当代题材的少数几部外,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里都有变态人角色。在《赵氏孤儿》的另一处,陈凯歌再次借着屠岸贾之口重弹“礼义廉智信”等传统道德虚伪性的老调。

第五代美学的第二点是流行于1980年代的“性格复合论”,即人物性格有多面性,与当时同样流行的福斯特的“圆形人物论”异曲同工。这话本没有错,但是如果以此为借口搞调合,否认了人物多重性格中必然有占主导地位的成份,从而人与人之间才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那就很容易陷入善恶不分的相对论。屠岸贾先恶后善,性格不统一,无疑正是这一美学主张下的结果。

第五代美学的第三点主张是“英雄人性论”,其对立面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艺术呈现的“英雄神性论”。无论是《赵氏孤儿》所塑造的,还是导演多次接受采访时所自诩的,程婴都被刻意地凸现了他小人物和“普通人性”的一面。但笔者想指出的是,英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神性,没有人性就不成其为人,没有神性就不成其为英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神”,判断英雄人性论和神性论哪个更合理不能抽象地看,而应注意到具体的历史语境,共和国时期高大全的英雄,无论是江姐还是雷锋,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感到不真实,只是到了世俗化的时代,英雄的神性才逐渐让位于人性。换句话说,更强调英雄身上人性的一面无疑与1980年代以降我们身处世俗化的时代有关。

当电影《赵氏孤儿》的创作者不加甄别,把“英雄人性论”当成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他们就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赵氏孤儿》本是一出古典悲剧,古典悲剧恰恰凸现英雄的神性。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前赴后继保护赵氏孤儿,无不凸现的是中国传统道德里的“忠、义、信、仁、勇”等核心内涵。电影《赵氏孤儿》把程婴舍子救孤的忠义之举改为“被忠义”,而且多次借人物之口质疑“谁信呢”,反映的正是当今这个世俗化时代道德集体堕落的镜像,而非传统中国文化熏陶下观众的心声。殊不知,正是因为程婴的行为难以置信,这个故事才能荡气回肠、可歌可泣,才流芳百世、震古烁今。以现代人庸俗的道德观和功利主义的思维去理解古人,把英雄降格为小人物,美其名曰更符合人性,其实是媚俗的典型表现。这就牵涉到创作人员的另一个错误,即想当然地认为卑琐生活中的现代人只需要降低道德标准的迎合,殊不知,人们越是在实际生活中卑微,越需要在艺术中得到净化和震撼。自古希腊以来,净化心灵的任务都是由悲剧来承担。

单纯和崇高是古典悲剧的典型特征,遗憾的是,秉承着第五代建立于80年代的现代主义美学,《赵氏孤儿》恰恰在这两点上违背了基本的艺术准则,于是这部享誉中外的悲剧经此一改,我们竟然只能在一个负车前行的无名护卫身上感受到那种荡气回肠的浩然之气。考虑到2011年中国加入WTO后的电影保护期即告结束,该片又曾被广电总局作为唯一推荐影片拿来招待外国使节,也就是说《赵氏孤儿》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既代表中国电影艺术最高水准,又传达中国文化精髓的主流大片,我们不能不为中国电影的前景深为忧虑。

电影《古惑大律师》观后感


电影《古惑大律师》观后感

身处政法机关,也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看与法制有关的影视节目。前一向看过比较出名的黑白片《十二怒汉》,觉得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毕竟宣传成分还是居多。尽管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在我国这样一个法治基础薄弱、老百姓法律素质有待提高的社会,要想选出像那里面几个除了有正义感还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和分析能力的人民陪审员出来,还真是一件难事,要不然,现在出席法庭审案的陪审员怎会被人叫做摆设呢?

这两天又看了一部港片《古惑大律师》,里面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浓重一些。但我觉得香港的法制尤其是律政题材影视剧总的说来还是拍的较为成功的,他们法制题材的(警匪片在外)多以律师的工作实务为主要线索,在法庭上往往与控诉方有激烈交锋,不像大陆很多律政题材影视,过多关注生活琐事、感情等,有的还主要以轻喜剧的形式出现。对律师在法庭上的表现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表现很少触及,这可能也是我国目前刑事辩护现实的反映吧。就像我们检察机关内部搞刑事案件辩控比赛时,所有的检察人员在担任公诉人是都是义正词严、声色俱厉,在专为辩护人时明显气势矮了三分,在语气上很少抑扬顿挫的变化。我们大陆的法制题材影视节目更多表现公检法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很多也是各自机关出于宣传自身的目的而设置的,所以,在普通群众看了,人物形象比起同类的港片要生硬一些,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要远一些。当然,律政题材明显偏少,说明大陆在践行已故法学泰斗刘江老师律师兴则法治兴,律师亡则法治亡,甚至可以进一步说:律师兴则国家兴,律师亡则国家亡的教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到《古惑大律师》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具体体现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运用方法,说明了审视和判断证人证言的重要性。在该案庭审过程中,侦查机关的作用被限制到最小,可以让人深切体会到证据尤其是证人亲自出庭作证在法庭审理中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在为止,我们发现的错案、冤案在审理阶段产生问题最多的地方,由于对侦查机关收集证据合法性、合理性的不置疑态度导致了公诉机关、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先入为主,对证人出庭、亲自查勘现场等关键环节忽略。

电影《古惑大律师》也提示我们,一定要关注被告人口供、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重大变化的原因,个中内情说不定就与案件有极大关联,或是有其他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

让我觉得更有启示意义的是该剧对公诉律师与辩护律师角色的展示。当然,大陆的公诉人与属于英美法系的香港司法机构中的公诉律师应该说有很大不同,在理论上身兼追诉与法律监督两项职责。不过,在对公诉人的相关考核中,我们将有罪判决率、控诉成功率等作为评价公诉人是否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准,现在,检察机关可以提出量刑建议,有些检察院更把量刑建议的采用率作为考核标准之一,这就更加加剧了追诉与法律监督两项职责在检察人员身上的不平衡趋势。

格林德沃之罪观后感1000字影评


最后上映的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大家都看过了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更加了解哈利波特的北京,其中的感情永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格林德沃之罪观后感1000字影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据说《格林德沃之罪》选择在昨天上映是为了纪念《哈利波特》第一部于16年前的同()一天上映。很多人说神奇动物系列是哈利波特的前传,在人物分布和时间轴上来看的确如此。上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已经是2年前的电影,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佩服JK罗琳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那时还未意识到它和哈利波特的关系,只以为是一个全新独立的新故事,里面那个能装下另一个世界的手提箱让人耳目一新,就好像是一个有具体形态的盗梦空间。

有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良好印象,这次第一时间观看了《格林德沃之罪》。由于已经淡忘了第一部的剧情,所以看得过程还是有些迷糊。但这丝毫不影响对于电影里魔幻世界的新奇和兴奋。感谢现代电影的拍摄技术越来越先进,坐在巨幕前带着轻盈的3D眼镜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沉浸其中,这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忘却具体生活中烦恼的时刻。

在这场想象力的盛宴中又有新的神奇动物加入,看到各种各样神奇动物在荧幕上栩栩如生地旋转、跳跃、卖萌让人好不欢快,心生趣味。在看的过程中,常常被画面细节的动画而打动,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原着的文字是如何描绘这些细节的?想来想去都很难写出来如此细微的局部,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买来原着看一看是怎么写的。再次感谢Kindle带给我的神奇体验,从影院里出来在滴滴快车上就一键买到了原着电子书,然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去探寻答案。

《格林德沃之罪》里的大彩蛋无异于公开了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之间的基情,在年轻时代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欷血为盟,承诺了永不伤害对方。当邓布利多在厄里斯魔镜里回味这份过往的画面时或许也在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其实,不论是同性之爱,还是异性之恋,人们总是渴望一份真情可以对抗时间的流动变化。不过爱情的美好或许也正在于此:明知不可为,偏要去实践;明知会消散,依旧去拥抱。世间真情难得,包括会变心的真情也很难得。所以,感受到真情的时候就纯粹地投入其中,不要顾盼其他。

不过感情永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面对更宏观的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的儿女情长似乎又可以暂时被封存起来。面对黑暗魔法的崛起,即便是深爱格林德沃的邓布利多也选择了自己心中的正义而将爱恋封存。回想到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和真情邂逅,与真爱想见,所以连展开剧情的起点都不具备。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想一方面还是要对爱情保有期待;更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持着个人进化和成长,就好像是要不断精进自己的魔法,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才有资格被选入场。

《格林德沃之罪》对于陌生的观众不算友好,至少需要看过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如果能有哈利波特的储备则更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解读很多剧中人物的细节表达。作为一部魔法电影,即便只是体验一把现代科技营造的魔法体验也值得去影院观看。

律师十九大报告观后感


律师十九大报告观后感

——李祝辉(民盟、委员)

四川君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律协青羊分会理事

四川省优秀律师

今天认真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的讲话朴实,接地气,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图复兴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尽职责勇担当的指导思想,更是我们律师干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盟盟员、律师,我更加感到精神振奋,现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报告》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二、要有奋进的精神态度,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意识,积极传递正能量。

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决定工作效果。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各种思想观念都会影响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跟党走,保持工作的激情,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思想腐蚀。

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在中央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应当发扬“积极、主动、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增强大局观念,主动为法制建设服务。

三、要以一种敢为的工作作风,勇挑重任完成使命。

律师执业的特殊性决定我们不能用常规理念和方式来对待工作,务必敢想敢为,采取超常举措,打破原有工作存在的弊端和瓶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一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姿态融入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在敏感意识、主动意识、协助意识的提高上多用功、下苦功,要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推进团队全面发展;在遇事、待人上,做到不慌、不怯,以有为争有位,以无可为变有可为,以敢为的姿态和作风勇挑重担完成使命。面对各种诱惑,坚守底线,以艰苦朴素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

赵氏孤儿观后感


篇一:赵氏孤儿观后感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篇二: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篇三:赵氏孤儿观后感

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读者)。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可以想见,面对公主等人的责骂和不理解时,有多少次真相险些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说,他要对得起赵家,更要对得起公孙忤臼等英灵。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个点上,这出戏应该再多一点描写刻画,使得程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一个历史事件被搬上舞台,势必会有一些出入。在戏中,程婴假装投靠奸臣屠岸贾,并让赵武认其为义父,从小在屠岸贾身边长大。这样的变动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这样长大的赵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决然杀了屠岸贾?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我们很希望将黑与白,善与恶分得彻彻底底,于是不惜对人物逆人性而动。既然“窦娥冤”中的窦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赵氏孤儿”也不妨再多进行几次改变。狐狸说得对,京剧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时俱进。

“赵氏孤儿”很好看。当然,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历史事件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气,运用到艺术中,很美,很能打动人。

帕德玛瓦蒂王后影评观后感


《帕德玛瓦蒂王后》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这几天刷了两遍帕德玛瓦蒂王后,也去仔细了解了那段历史,阿拉丁原来和电影中描写的有很大出入,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穆斯林君主,多次抵抗蒙古军队入侵,不过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人。阿拉丁的发迹和电影中描述的差不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阿拉丁听说了绝世美女帕德玛瓦蒂王后的存在后,不顾一切的想要得到她,电影中,由于阿拉丁大军的强大,帕德玛瓦蒂王后的先生只好接待了他,在烟雾缭绕中阿拉丁并未看清王后的相貌,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帕德玛瓦蒂的痴迷,随即用计将帕王后先生骗走扣押。

帕德玛瓦蒂王后也是一个奇女子,我总觉得在电影中他们似乎在隔空对话。王后提出用自己交换老公,同时提出了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除掉了契拖尔的叛徒。阿拉丁收到她的亲笔信后,竟全部照办。王后远在天边,就得到了叛徒的首级,不得不说手段高明。

当阿拉丁听说帕德玛瓦蒂王后已经抵达的时候,更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不过,他没有提防自己的妻子,梅路妮纱王后。这里我要为梅路妮纱打call,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估计帕德玛瓦蒂王后夫妇是插翅难逃了。

帕德玛瓦蒂王后夫妇在梅路妮纱的帮助下,同时王后带去的800名伪装成宫女的士兵拼死保护下,终于逃回了契拖尔。

阿拉丁眼睁睁的看着绝世美人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走,御驾亲征,在契拖尔的城墙下等待了一天,下令攻城,帕德玛瓦蒂王后的老公最终死在了阿拉丁军队的箭下,悲痛欲绝的帕德玛瓦蒂王后命人点燃了巨大的柴堆,阿拉丁眼睁睁的看着她跳进火海

阿拉丁一世枭雄,在电影中却无条件的答应了帕德玛瓦蒂王后的所有要求,似乎被这个美人迷惑了心智。

电影中帕德玛瓦蒂王后的发挥太少了,最出彩的还是这个反派君主,在那个乱世中,胜利就是他的原则。很不幸,帕德玛瓦蒂王后被他看上,又遇到一个讲原则到迂腐的老公,就注定了她的悲剧。

最后的自焚被很多人吐槽,不过如果帕德玛瓦蒂王后落到阿拉丁手上,下场就和北宋靖康之耻中的公主一样吧,死,对于她和所以妇女而言,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2017年年末,仅仅为了这部电影,印度多个邦发生了种族骚乱,游行示威,焚烧车辆,导演和女主角的画像,甚至用爆炸威逼电影院不得放映此片。还有150多位妇女(也有说法是上千)妇女走上街头,威胁如果本片上映,她们就会执行Jauhar(一种集体自焚仪式:在电影中有非常强烈的表现)甚至还有某位地方官员悬赏150万美元,要拿导演和主演们的人头

这些混乱直到2018年1月18日才告一段落,因为印度的最高法院在那天做了判决:电影是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一部分,因此任何邦不得禁止播放这部电影! 这才让这部电影的真容可以真正在全球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不禁让人要想,到底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居然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这就是《帕德玛瓦蒂王后》!

这部改编自1540年的诗人Malik Muhammad Jayasi的史诗作品《帕德玛瓦蒂》(padmavadi),讲述了一个爱情,坚贞和抗击暴政的凄美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帕德玛瓦蒂王后,这位斯里兰卡的美女公主,有倾国倾城之貌,被Chittor的拉吉普特(Rajput) 的国王Ratan娶回来做了自己的王后。当她的美貌传入北方德里的苏丹王Allaudin(阿拉丁)的耳朵时,好战而残暴的苏丹倾起全国之军发起了一场印度的特洛伊之战,最终拉吉普特王战死沙场,而坚贞不屈的帕德玛瓦蒂王后带着全城的妇女在城破之时,执行了Jauhar, 集体自焚而死

因为帕德玛瓦蒂王后的美貌、勇气、智慧和坚贞,因此印度教教徒向来把她视为纯洁勇敢的女神象征。 而所有的暴乱正是信仰的人们觉得电影中对于女神的一些亲昵镜头(事实上也并没有什么)的使用,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因而要拼命抵制

这部电影的投资号称仅次于去年的史诗巨作《巴霍巴利王》(在文末,R君也列了去年对这部电影的2个影评-分上下集,也是一部神作)。 的确,电影无论从场面设计、场景搭建和实现、人物造型和服装、甚至几位主演,虽然还比不上《巴霍巴利王》的荡气回肠,也可以说得上是上乘之作。

在R君眼里,这部电影绝对可以评到7.5分以上。抛开最后那自焚的争议性妇女价值观问题(其实史诗本身就是如此的故事),电影还是很好的能把这样一个史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能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动作为一个电影作品,这还不够吗?

这让R君非常期待,哪一天可以看到《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出现在银幕之上

印度历史和文化的盛宴

宝莱坞的最近的大片,首先制作态度和诚意是非常到位的。作为古代史诗,《帕德玛瓦蒂》必然要涉及大量的宫殿、城市、服装、军队,整体上说,电影在这些场景的艺术设计上相当的到位,至少不会像我们某些国产大片那样一看就是低级的电脑制作特效(比如著名的《长城》还有《封神》,实在有太多的镜头简直还不如一些网游的宣传片)

电影中涉及的国王和城市,其实的确是现实存在的,比如帕德玛瓦蒂王后嫁到的Chittor,至今还有一座Chittor Fort (城堡)的遗迹存在,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看起来也相当的雄伟气派。在电影中,你可以一观完整的拉吉普特宫殿还原全景,令人感叹原来这一切并不是虚构出来(下图就是今天的Chittor Fort 遗迹)

而电影中的最大的反派Allaudin, 是由印度当红的男星Ranveer主演。这位国王也是现实存在的,是Khaji王朝的第2任统治者(1296年-1316年),德里苏丹国的君主。在电影中,Allaudin虽然阴险凶狠,但是却能征惯战,在历史上,他的确多次抗击蒙古的入侵(电影中也有表现),是一个治国相当有能力的君主。

虽然在电影中,Allaudin被塑造为最大的反面角色,每次画面切到苏丹王国,都是灰暗阴冷的色调,但是Ranveer的表演相当到位,把Allaudin的个性描绘的入木三分,成为也是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电影中歌舞场面不多,但是有一场Allaudin带着军队在宫廷中庆祝的集体舞,充满了野性、狂野和力量,也是相当的具有观赏性

历史上,1303年,Allaudin的确率领苏丹的大军攻陷了Chittor的拉普吉特王国。

电影里还特别用心加入了印度的2个特别的节日:排灯节(点亮黑夜)和霍利节(又称洒红节、颜色节),让人可以特别领略到非常不一样的印度文化。毕竟我们看电影,就是通过屏幕来更好的了解世界,事实上《寻梦环游记》正是用很多墨西哥的文化和传统节日在打动着观众,对于历史更加悠远的印度,我们一样应该摒弃地域偏见去学会了解和欣赏他们的特殊习俗

霍利节(洒红节/颜色节),是印度的传统新年节日,庆祝春分的到来。来源于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残暴的国王希兰卡普西普,为了杀死反对自己暴政的王子普拉拉德,让自己不怕火烧的公主霍利嘉抱着王子跳入火堆,但是因为毗湿奴神的神力护卫,结果公主自己烧为灰烬,王子却安然无恙。喜出望外的人们用7种颜色的水洒向王子,表示庆祝所以在霍利节中,人们会像电影中那样,用各种彩色粉末和水互相抛洒,以示喜庆和祝福。

而排灯节,也是印度的重要节日,虽然起源有各种说法,但是其重要性就相当于西方的圣诞节。每年的10月和11月中的排灯节(根据印度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点上蜡烛或油灯,祈祷光明、幸福和繁荣。

在电影中,帕德玛瓦蒂女王为了庆祝排灯节,带领着宫廷女眷们跳的那一段贡玛舞(Ghoomar), 节奏明快,相当赏心悦目。(的确,跳民族舞不是随便摆摆几个动作,节奏、力度、伸展,旋转都要拿捏到位,否则那哪里是跳舞,就是在做广播操罢了)

这男女主角的各自一段舞蹈,也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宝莱坞明星的实力,身材舞姿演技颜值样样出色(在电影中,Ranveer还大秀了肌肉和摔跤能力,让R君不得不想起,阿米尔汗在《神秘巨星》中最后片尾的一段舞蹈有才能的人果然始终是样样出色)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Jauhar, 这个单词甚至在百度中都没有收集,而在维基百科中,就记录着Jauhar, 是一个女性的自焚仪式,最早就起源于1303年德里苏丹王国占领Chittor的拉普吉特王国时,拉普吉特王国里的女性以集体自焚来抗议和避免受到占领者的侮辱。 所以,某种意义上,帕德玛瓦蒂女王,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本身也就是Jauhar和女性不屈精神的代表,也是Jauhar的起源

电影中最后的Jauhar仪式,拍的非常惊心动魄,充满了悲壮感,有人批评说太美化这样残酷的仪式了。 但是不屈从于暴政和凌辱,本身就是一种悲壮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不值得人们尊重吗?

因此,就印度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而言,本片的结合度还要高过《巴霍巴利王》很多,所以站在文化的角度,这部《帕德玛瓦蒂女王》也是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

的确,无论你做什么事情,真诚用心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发自内心的去努力做到最好。否则,连自己的作品都是敷衍了事的,怎么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呢

至少,《帕德玛瓦蒂》在这方面,做的令人尊重!

顺便提一下插曲,这部电影中的2大主演,大反派Ranveer和王后Deepika, 虽然在整部电影中几乎都没有正面接触到,在现实中却是真正的情侣如果你真的想再欣赏他们在一起的表演,另外一部口碑相当好的印度电影《帝国双璧》(和本片是同一个导演),也是他们的主演。

看走眼的女王

看电影,艺术之外,也还总是要谈谈人文。

在《帕德玛瓦蒂女王》中,有4位人物,都勾勒的相当出色。

先谈皇家大师Raghav, 这位拉普吉特王国神殿的看护者拥有相当至高无上的身份,还是国王的导师,但是却不能免俗的被帕德玛瓦蒂女王的美貌所打动而不能自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戒律和身份,在深夜试图窥视国王和女王,而被发现,驱逐出境。 但是他非但不做悔改,反而还借机挑动苏丹王垂涎女王的美貌,鼓动苏丹王出兵侵略自己的祖国,以报私仇。最终反被女王利用反间计杀死。

所以,有些看似修行高深、活的明白的人,其实不知道有多少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是未到真正的考验时,你也常常只能被他迷惑于表面的光鲜罢了

其次当然是帕德玛瓦蒂女王,敢爱敢恨,还充满了主动和责任感。

电影中最初就有一个小细节,Ratan国王的伤好了要回去时,要跟女王告别,女王毫不犹豫就用自己的头衩划伤了国王,说:我不让你走,因为你伤没好。 当Ratan王被Allaudin诱骗抓走之后,女王及其勇敢的带着敢死队们奔赴苏丹王国,去解救自己的夫君。到最后城破之时,又率先带着全城妇女投身火海,绝不让敌人得逞。 这样的女王,才真当得上纯洁勇敢的女神称号。

那些只知道考虑自己眼前利益,随时动摇,从来不知道分辨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从未为追求真正的爱情和未来去拼搏、坚守,甚至主动做出自己努力的女子,即使天天在朋友圈晒着鸡汤,最终不过是泯然众人的普通灵魂罢了

第三要谈谈拉吉普特的Ratan国王

这位国王扮相当然是个帅哥,也算英明神武,颇有原则。先不说他在电影里,对着个性非凡的女王,似乎始终配不上对方的气场。 只谈他对很多事情的处理,都显得过于迂腐和幼稚比如:明知道Allaudin的求和和邀请中必然有诈,偏偏要显得自己毫无惧色或者要占据道德的上风,结果不止一次出了昏招,害人害己。明明可以一刀杀了Allaudin,却在关键时还要显得公平竞争,让对方养好伤再来决战,结果死在沙场上不算,还搭上了整个王国

看着这么昏庸的宋襄公式国王,哪怕外形再好,甚至武艺超群,仍然只是一个亡国之君只可惜那么美貌才华勇敢的女王,终究还是对另一半看走了眼

倒是最后令R君(恐怕也是所有观众)印象最深刻的Allaudin, 是最值得书写一笔的角色:

虽然在电影里,Allaudin被描绘的阴险、残暴、好色。但是其实你冷静下来,会发现他的身上其实有着很多枭雄领袖的特质和人格魅力。

他相当的具有勇气,做事道地:电影一开始,他就带着一只鸵鸟回来给老苏丹。因为老苏丹想要一根鸵鸟毛,他就费尽心力去抓了整只的鸵鸟来,完全超越了苏丹的预期

他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当所有人面对着3倍的蒙古人入侵都瑟瑟发抖时,只有他一个人敢率军去挑战,还赢下了战局;当整个大营被拉吉普特军队的火箭烧着时,也只有他敢在大火熊熊的营帐里面继续稳稳安睡;第2天可以慷慨激昂的用梦想来激励已经失去耐心的团队,继续围攻敌人的城池;

电影中特别还有几个细节,比如在大火中,他要求自己的内侍官,先把自己所珍爱的一些宠物鸟救出,不要让它们葬身火海,因为它们非常无辜

他也相当执着、充满智慧:久攻不克,他甚至敢以身犯险,用自己做赌注去博对方的迂腐不智,成功;而R君最欣赏的是,在最后一仗攻城之前,他给女王一天的时间,来他的营帐,为此,他亲自走出了自己的大营,远远的看着对方的城门,因为我一定要做第一个看到她走出城门的人 (看着他期盼的眼神,R君突然有点心疼)

其实,长情、专注、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本性还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们孤单的苏丹王一个人在站在战场上,翘首以待,等了整整一个通宵。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有听到他一句怨言,他只是很失望而无奈的走回自己的大营,下令攻城

到最后城破的时候,他亲自骑马第一个冲进城池,即使受到无数的攻击,他也一心一意要找到女王 电影从头至尾,这位痴情又可怜的苏丹王都没有能正面看到他心里的女神,也只能目送自己的女神投入火海,永失所爱

看到这里,R君的确开始非常同情这位表面残暴的君王。 的确,电影中故意放了很多的其他情节来描绘他的品行不端、背叛个性、冷酷和残暴,但是抛开这些,这位苏丹王的执着、痴情、勇敢和智慧,是相当闪光的个性(某种意义上,也许品行不端才是为了电影需要被故事加上的缺点)

R君不免会想:假如帕德玛瓦蒂女王,第一次碰上的不是Ratan国王,而是这位Allaudin;或者女王真的有机会好好去了解一下苏丹王,也许她才会意识到,这才是她真该碰上的另外一半真命天子,这也才能避免她无谓的牺牲和悲剧

事实上,历史几乎对Ratan国王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但是对Allaudin的事迹,却留下了大量的记录,也事实上证明,苏丹王才是一位真正有成就的君王。

当然,过去的永远都只是过去,很多事情不能重来一次。 虽然帕德玛瓦蒂女王基本上是个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但是的确,假如很多事情可以更深的思考一下,抛开表面看本质,有多少悲剧本可以避免

这样出色的女王,也许不需要走向Jauhar的悲壮结局,也许和苏丹王一起,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多出色的成就也许这样的2个人在一起,也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国王和女王的故事和传说

可惜很多事情没有如果,或者有些事情也是命里注定吧

《帕德玛瓦蒂女王》,神圣而悲壮的印度史诗!

本片说是宝莱坞投资最大的电影(我一直以为《巴霍巴利王》才是投资最大的),讲了一个类似特洛伊的故事。

实际上服装华美,特效却着实一般,印度大概是除了天朝外最喜欢堆人头的吧,打仗和歌舞都是喜欢攒人数。战争戏敷衍,歌舞不错,但也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看完《巴霍巴利王》之后感觉其他印度史诗片都很难超越了,更何况人设都差不多,暴君、仁君、忠仆、叛臣、舍生取义的王后,而且剧情比前者还狗血,国王被抓那段太蠢了,所谓谋略也很简单,不过结局非常悲壮震撼。

女主真的是美!曾出演过《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

就影片本身来说看不出哪里有争议,可能就是因为为了突出女主而把国王智商下调,引起国王后裔族人们的不满吧。

pS:大王后我一直以为是男主母亲结果发现原来是男主的大老婆!

影片刚刚在全球市场上映,豆瓣上的评价还不太多,然而一些网友的短评已经足以说明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值得期待。有位朋友说得好,戏外比戏里更加精彩。戏外的风波是我最初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某些组织越捣乱就要越不能让他们得逞),而对于电影本身的失望正好印证了如上的评论。

还有一个朋友说的也很在理,流水账一样。如果从前完全不知道 padmavat 我相信很多人完全没听说过看了这个电影之后观众会很清楚故事本身,等于导演用视觉的方式给我们读了一遍这冗长的诗。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我不想多说影片的殉夫的结尾,对没有文化背景准备的观众来说产生疑问甚至不适都是可能的。

这个故事的架构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似乎导演本人都不知道怎么往其中加料。情节不行,那只有在人物上下功夫。但是很可惜,影片完全没有让人物变得立体,反而让他们太脸谱化了。Ranveer 演的反派 Alaudding 简直就是恶魔的化身,他的一切行为都以恶为导向;反观 Ratan Singh,一个忠实秉承拉吉普特人信念的人,有时让观众觉得真的是木讷不堪甚至有点愚蠢。而女主角 padmavat 王后,我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语来形容,刚烈的外表下让我莫名觉得空洞。在人物刻画上面,唯一能让观众提起一点兴趣的可能就是 Alaudding 的性取向,和他那个滑稽的换盘子的行为,但就这与他大魔王一样的气场也很违和。

padmavat 的每一帧都美得像画一样,然而电影终归不是美图的集合,没有一个好的叙事实在难以撑得起来。Bhansali 导演拍出史诗感的雄心观众是看在眼里的,然而这次他实在是有点浪费如此强大的阵容和精心雕琢的服道化(虽然有些特效还是有廉价感)。怎么说呢,这位导演有点像中国的陈凯歌,拍过一部好片之后吊足了观众期待的胃口,可惜像《Black》那样有厚重感的片子很难出现了。特别是每部电影都美得像艺术品,这更加令人唏嘘。

至死也不忘所谓的规则。

然而德里苏丹国王的规则就是赢。他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六亲不认,甚至不顾一切。可以说是另外一个亚历山大大帝,野心勃勃,企图做最大的王。

我并不是认同暴君。对自己百姓需要仁慈,可对敌人还仁义的话那就是愚蠢和懦弱。

看这部电影的人大多赞叹其精良的制作,华服美人,场景恢弘。然而除此之外我的感受就只有沽名钓誉和洗脑式道德教育毒害无穷。

特别是影片最后最引人争议的普杰特后宫为保贞洁集体自焚。我并没有觉得那是一种伟大。只是觉得可怜愚蠢。她们已经完全沦为道德的傀儡。

怪不得,这部影片曾受到强烈的抵制。可是抵制的人手段却不太高明。恐吓与暴乱式的阻止影片上映,是太害怕吗,害怕封建思想之网会继续扩大。他们不是应该相信自己,那种腐朽的终将走向灭亡吗。

相信自己,强壮起来,才能带领更多的人脱逃吧。

《盲侠大律师》观后感200字


《盲侠大律师》观后感

很喜欢tvb的这部剧,一整天都在追。这种两三集一个小故事,简单迅速,每一个故事代表着一种弱势群体!剧名与电视剧内容相互呼应,意在告诉大家,关注弱势群体,不要用有色的眼镜去看他们,学会去尊重他们。

其实在评分的时候我只是看了第一部份,并没有完全看完,后来也因为其他事情搁置了。然而前段时候看了一下爱奇艺的尖叫之夜,我就彻底弃剧了。剧中,盲侠跟gogo是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然而来到现实中,却在公开场合开不适宜的玩笑,比起机车上那一段,还有gogo扭头作势亲盲侠,看着令人做恶!好好的兄弟感情变成了基情。正常的宣传剧作,我是理解与支持的,然而把一部正能量的剧歪扭成卖腐我是不齿的!对于爱奇艺公然引导撩拨卖腐,真是落了自己身份!

喜欢《邻家律师赵德浩观后感影评》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