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

窃听风暴影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经常读书的人会学会自我思考,从无序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优秀的读书心得在哪可以看到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窃听风暴影评”,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窃听风暴影评(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分不清《窃听风暴》和《窃听风云》,看过了《窃听风云》之后,就一直很疑惑:这就是那部传说中的好电影?后来,才猛然发现,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如果要说香港的《窃听风云》里借用了诸多的《窃听风暴》的料,我还是相信的。

柏林墙倒塌已经二十年了,作为冷战结束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一个标志,这是上个世纪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二战后的德国,被苏联和美国分别占据,于是就形成了东德和西德,冷战之后,为了防止人从东德逃往自由的西方世界,柏林墙开始修建。一堵墙的两面,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德为了控制国家,采取了许多十分严厉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秘密警察的设立。

秘密警察的誓词里说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的利剑和盾牌。秘密警察成了整个国家最恐惧和神秘的职务,整个东德在冷战时期,大概有近十万正式的秘密警察,除此之外,还有给这些秘密警察提供线索的线人十八万。可以说当时全国的人民的生活的一丝一毫,几乎都逃不过秘密警察的掌控,一旦一句话说错,一件事做错,马上就会被带走处以惩罚。行人不敢相顾于道路,姻亲亦难以相认相信。

电影就是通过很小的一个侧面讲述了这段特殊的历史,以及在这黑暗时代里一丝温暖的人性。

卫斯勒是东德安全部的一名官员,作为国家的利剑和盾牌,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前线,不仅审讯了许多的问题人物,挖掘了无数有用情报,自己更是亲自培育了无数优秀的秘密警察。这是一个十分内敛和深沉的人,平时穿着十分低调普通,面无表情,独来独往,几乎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与人际关系。

影片的另一个译名叫做《别人的生活》,我觉得这很好的描述了卫斯勒的日常生活,是的,他几乎把他所有的时光都花在了监听别人的生活上,无数人的隐私就这样被他听取、记录,日复一日,毫无表情。

为了国内的民主和艺术的自由,国内的许多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便利条件,积极与这种腐朽的制度抗争。于是,艺术家几乎都成为了重点监控和整治的对象。许多艺术家自杀了,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热情枯竭了,还有许多则沉默了。

德莱曼也许是东德唯一一个幸存的既备受统治者青睐又能在西方拥有较高声望的艺术家了,可是一次演出,卫斯勒敏锐的觉察到这个人民艺术家其实也有问题,获得上司的支持后,他开始监听德莱曼。但是,长期的监听,他却慢慢沉浸到了德莱曼的艺术世界中,完全被其感染了。于是,当德莱曼真正开始铤而走险违法的时候,卫斯勒陷入了困境,一方面是自己宣誓效忠的党国,另一方面是引起自己内心共鸣的艺术。但是一次次,他都最终选择帮助这个艺术家,一次次在危机中默默的解救了德莱曼一家

影片虽然超过了两个小时,剧情看起来也十分平和,波澜不惊,但是却一点也不拖沓和无聊,舒缓与紧张显得十分张弛有度,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刻画十分出色,很容易就让人进入了卫斯勒等一系列人物的内心之中,随着他们孤独、无奈、喜悦与焦虑。

卫斯勒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全片的主角,他和好莱坞的电影男主角太不一样了,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动作和衣着乃至外貌都太平凡太低调了。

首先,他很孤独,这一点是十分确定的。他与外人没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独居,唯一一次表现他与妓女的私生活时,他似乎有点忘情的说:请你再呆一会儿,妓女推辞道自己还有别的人要去,下次预约的时候记得时间买长一点。这个人,几乎一门心思的把时间花在了别人的生活里,没有什么私人生活的空间与时间,还有一个镜头十分耐人寻味,在家中,他一步步的跺到桌子面前,盯着桌子看了一会,然后再转身离开,导演不会平白无故的来这么一个无聊的镜头的,这正好体现了卫斯勒的那种空虚,当没有工作时的不知所措,过去他精研技艺,所以圈内的人都知道其审讯的手段十分高明,此刻却已经没有什么可研究和耗费的了,所以,最后他才会陷入艺术的世界里,才会在那里找到灵魂与内心的归宿。

他是善还是恶?过去他害了不少人,但是,却不像其他人一样以此为乐,我想,他只是敬业,然后是麻木,天然的冷酷很好的过滤了不安。但是,当他偷走作家的诗集并沉浸进去,眼里第一次流露出欢乐,当他听作家弹奏贝多芬时泪流满面,听悲怆交响曲会流泪的人绝不是一个坏人,诚然,他内心开始软化,被坚冰封闭的人性慢慢开始复苏。我真的十分佩服这个演员,虽然影片里主角的表情确实没有多少变化,但是我们还是能清晰的感受到他内心的起伏变化和挣扎。他的眼神,以及极为细微的嘴角等面部表情的微调,传神的演绎了卫斯勒的人性复苏的过程。随着剧情的深入和事件的推进,他的眼神逐渐柔和和有光泽了。他开始做好事,虽然总是战战兢兢,但是,他真的改变了。

德莱曼的人生是丰富的,作为思想的先锋,艺术家总是超越常人去捕捉那些社会和人们的情感。但是,他不是完美的,虽然他并未做什么错事,但是他开始却表现的懦弱和回避,与其他艺术家坚定的艺术追求不一样,他巧妙而谨慎的在艺术与政治间保持了平衡,得过且过。有一句话曾经暴露过他的心声:我也想改变,但是不可能。自己最敬重的导演的自杀,深深的打击了他,自己的妻子受到部长的骚扰,重重的刺激了他。导演死前送给他了一本书《献给好人的乐章》,言外之意就是缩头乌龟并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为。所以他才鼓起勇气,冒着极大的风险开始写那篇披露东德自杀情况的文章。

主人公并不总是高大全的,并不总是那么完美的,他也是凡人,也会害怕,也会懦弱和退缩,但是,最终,他并不会浑浑噩噩一路走到黑,而是能够在迷途中找到方向,高尚起来,这就是电影中所刻画的人物,真实饱满,贴近生活。这也让人想起了《钢琴师》里的主人公,也是一样的,软弱善良,但这恰恰代表了一种平凡的伟大。

德莱曼的妻子也一样,事业和家庭间不断摇摆,既希望依靠部长的照顾,又不愿背离丈夫。既害怕安全部的折磨而出卖丈夫,又不愿辜负丈夫的深情厚意,所以,最终,只有以死谢罪。她的死是全戏的高潮,各种冲突和矛盾都在这里激化和爆发了,卫斯勒和德莱曼一家,卫斯勒和上司,上司和德莱曼一家,背叛、保护、报复、忠贞

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再现了那一段扭曲的历史,就像《霸王别姬》里面通过徒弟出卖师傅,至交出卖朋友的那场戏表现文革的荒谬一样,这里也是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人性的纠葛展现出东柏林的旧貌。

影片的结局十分平淡和深远,曾经的拆信人变成了如今的送信人。当秘密档案解封的时候,自以为自己没有被监听过的德莱曼猛然发现自己曾经是监听重点,可是却被一个叫做HG)我想所有看懂了电影的人,都会默默地为之感动。也许我们难没有流泪,但那也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比流泪更沉痛。

所以东德人并不那么愿意去翻开自己的资料。在秘密警察的档案里,是的,有太多的真相,但是知道真相,究竟会带来幸福还是更深的痛苦?大多的电影对东德阴暗的历史轻轻带过,是不是因为,人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承受痛苦?或者说,人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承受罪责?

社会走到今天,相信这样的窃听行为依然广泛的存在,甚至提升到了更高的技术层面。国家行为无法深谈,只是生活里到处充斥的摄像头和监视器已经让人触目惊心,家庭隐私偷窥名人偷拍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这个社会里有人缺乏关注,还有人得到了多余的关注。不知道这样的设施给人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感还是不安感。就象影片里国家的监听本来是为了更稳定的社会思想,结果却激起了全面的反抗。也许从另一种层面来看,这些监控设备和特工的窃听有些殊途同归,但我想能确定的一点是,随着竞争的加强和全球化的进程,这个社会给个体人性带来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大,社会思想正在一点一店的蚕食和侵吞个人思想,社会给人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有着独立信仰和自由精神的个体生存局面将愈加困难。国家禁锢自由的时候,我们可以走向另一个国家,而当不是国家禁锢而是社会文化禁锢的时候,我们又将何处去?再次庆幸我们处于一个宽容的时代,想到那些深爱着自己祖国却被迫流走他乡的游子们,希望你们也能迎来归来的一天。

文章最后要说明一个电影中没有的情节:电影用了很多当初东德的机关大楼实地拍摄,但是监狱博物馆的馆长却拒绝了导演拍摄的请求。原因?馆长说,因为剧本不符合史实:整个东德历史,像魏斯乐那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对不起,一个都没有。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小编推荐

窃听风云2影评


窃听风云2影评(一)

坦白说,两年前的《窃听风云》我是不怎么喜欢的。那部电影尽管叙事沉稳,演员发挥良好,但这应该算是电影的基本要求而非亮点(或者说大家对华语电影的要求已经降低到这个层面了?),整个故事波澜不惊,一群警察窃听嫌疑人、发现股票内幕、贪心、接着被贪心害,这样的故事更像是《法制晚报》一类的社会版上的内容。这个故事警醒而富于教育意义,但我对麦庄的要求应该是要放到《无间道》那个层面的,于是像《窃听风云》这样平铺直叙的电影,我只能给一个及格分数。

好在电影票房不错,有了第二集的续集,所以我很期待另起炉灶的续集,因为这次古天乐、吴彦祖和刘青云三位主演不再都是警察,他们有着各自的身份,针锋相对,势均力敌,这样的格局看起来,会比第一集好玩许多。

看完了《窃听风云2》,我确然感觉到,它的确是在各方面都超越了第一集,尤其是在叙事上。

第一集是没有什么包袱的,故事的转折点是他们发现股票的内幕交易,故事纠结的核心点在于警察应该不应该贪赃枉法上;而第二集则要高明许多,变成了三层的推进:第一层,一场车祸引发出谁在窃听刘青云的疑问;接着逐渐解开第一层,转而进入第二层:吴彦祖为什么要窃听刘青云?,接着在揭开第二层的过程里凸显出第三层:吴彦祖为什么要对付地主会?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观众会在这三层悬疑的逐渐揭露里获得观影的快感,而且情绪一直被提起来,加上麦庄对于每一层故事设计的精致,让我在电影院里有一种迫不及待想知晓真相的欲望。

这是一个有那么一点荡气回肠意味的故事。吴彦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刘青云只是一个跟其他地主会的人一样的棋子(从每个人手机一样那场戏上可以体现出这个角色的可有可无性,换成任何一个地主会的人都行),而古天乐则是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行动派。我在看《窃听风云2》之前,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且是那么伟大的复仇。吴彦祖这次的角色十分让人喜欢,他身负杀父之仇,孤身一人对抗势力庞大的地主会,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活着离开。而他一切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能有钱,而是要把地主会的钱吐给慈善基金,再让那些被749套牢的股民能够有松一口气的机会。他精心设计了整个局,最终用自己的杀生取义完成了这个局的最后一步:指控地主会的龙头老大同叔。孤身复仇+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杀生取义,这四种帅到掉渣的元素都放在了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身上,使他毫无疑问的成为《窃听风云2》里光芒最为闪耀的角色。

而古天乐饰演的何智强督察,虽然戏份不多,但古天乐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功课。白发唏嘘,胡子拉渣,何智强是一个正义到能把自己老婆亲手送进监狱的人,他的刚正不阿,令司马念祖选中他作为事件的推进人物。何智强背对妻子的颤抖、拯救司马念祖时的义无反顾、拆开信封发现时自己家中钥匙时候的惊慌以及最后抱着妻子时的感动,古天乐在有限的戏份里,有棱有角的刻画出了一个反恐队督察的角色。很久没有见到古天乐演绎这样的警察,回想了下十多年前的《刑事侦缉档案》,竟然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的愣头青,如今也已经蜕变成这样一个成熟老道的中年男人。

我喜欢《窃听风云2》的故事,除了叙事的高明之外,对白的精准也很值得推崇。例如对司马念祖的刻画,对白的狠劲、痞劲简单明了,公路边与何智强的对决、最后与同叔的对决都很能体现出司马念祖的性格;而地主会里几个角色亦能通过对白凸显出两种不同的性格比较,在鲜明的人物特点下,让这部群戏不至于乱成一锅粥。而我最最喜欢《窃听风云2》的一点,还是在于故事的主题。司马念祖的复仇,并非单单为了自己的父亲,他更是为那些因为被遥控股市的庄家们所害得血本无归的人们讨一个公道。公道,这个词对于华语电影来说显得很难得,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复仇故事了,太多纠结于个人成败得失的电影了,而这一次,《窃听风云2》的立意要高许多,更大气,更能让我们对司马念祖这样伟大的、以身殉道复仇者心悦诚服。

最喜欢的电影最后一幕,在投影仪的光芒下,司马念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吃着爆米花,温馨的看着电影。这一幕即是送给电影里的司马念祖,也是送给台下坐着、和他们一样的观众们。看完整部电影,心情仍然因电影而起伏不定的观众们,面对这个镜头,自然会感慨:谁令他们家破人亡?为什么他们不能选择这样的生活?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观众恻隐唏嘘。


窃听风云2影评(二)

窃听风云1是没有什么包袱的,故事的转折点是他们发现股票的内幕交易,故事纠结的核心点在于警察应该不应该贪赃枉法上;而第二集则要高明许多,变成了三层的推进:第一层,一场车祸引发出谁在窃听刘青云的疑问;接着逐渐解开第一层,转而进入第二层:吴彦祖为什么要窃听刘青云?,接着在揭开第二层的过程里凸显出第三层:吴彦祖为什么要对付地主会?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观众会在这三层悬疑的逐渐揭露里获得观影的快感,而且情绪一直被提起来,加上麦庄对于每一层故事设计的精致,让我在电影院里有一种迫不及待想知晓真相的欲望。

这是一个有那么一点荡气回肠意味的故事。吴彦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刘青云只是一个跟其他地主会的人一样的棋子(从每个人手机一样那场戏上可以体现出这个角色的可有可无性,换成任何一个地主会的人都行),而古天乐则是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行动派。我在看《窃听风云2》之前,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且是那么伟大的复仇。吴彦祖这次的角色十分让人喜欢,他身负杀父之仇,孤身一人对抗势力庞大的地主会,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活着离开。而他一切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自己能有钱,而是要把地主会的钱吐给慈善基金,再让那些被749套牢的股民能够有松一口气的机会。他精心设计了整个局,最终用自己的杀生取义完成了这个局的最后一步:指控地主会的龙头老大同叔。孤身复仇+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杀生取义,这四种帅到掉渣的元素都放在了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身上,使他毫无疑问的成为《窃听风云2》里光芒最为闪耀的角色。

而古天乐饰演的何智强督察,虽然戏份不多,但古天乐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功课。白发唏嘘,胡子拉渣,何智强是一个正义到能把自己老婆亲手送进监狱的人,他的刚正不阿,令司马念祖选中他作为事件的推进人物。何智强背对妻子的颤抖、拯救司马念祖时的义无反顾、拆开信封发现时自己家中钥匙时候的惊慌以及最后抱着妻子时的感动,古天乐在有限的戏份里,有棱有角的刻画出了一个反恐队督察的角色。很久没有见到古天乐演绎这样的警察,回想了下十多年前的《刑事侦缉档案》,竟然让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的愣头青,如今也已经蜕变成这样一个成熟老道的中年男人。

我喜欢《窃听风云2》的故事,除了叙事的高明之外,对白的精准也很值得推崇。例如对司马念祖的刻画,对白的狠劲、痞劲简单明了,公路边与何智强的对决、最后与同叔的对决都很能体现出司马念祖的性格;而地主会里几个角色亦能通过对白凸显出两种不同的性格比较,在鲜明的人物特点下,让这部群戏不至于乱成一锅粥。而我最最喜欢《窃听风云2》的一点,还是在于故事的主题。司马念祖的复仇,并非单单为了自己的父亲,他更是为那些因为被遥控股市的庄家们所害得血本无归的人们讨一个公道。公道,这个词对于华语电影来说显得很难得,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复仇故事了,太多纠结于个人成败得失的电影了,而这一次,《窃听风云2》的立意要高许多,更大气,更能让我们对司马念祖这样伟大的、以身殉道复仇者心悦诚服。

最喜欢的电影最后一幕,在投影仪的光芒下,司马念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吃着爆米花,温馨的看着电影。这一幕即是送给电影里的司马念祖,也是送给台下坐着、和他们一样的观众们。


窃听风云2影评(三)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忙里偷闲玩一小会儿电脑游戏解解闷,结果最后却不小心荒废了一整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在看电视时吃一小块蛋糕解解馋,结果最后却几乎把整个冰箱掏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一开始只想在闹钟响后多躺十分钟解解困,结果最后却睡到了正午时分。

牛顿第一定律在人类身上似乎依旧适用,只是这种惯性有时会带来绝对意想不到的悲惨后果。激战正酣的你终于发现电脑旁还有无休止的正事尚未开工;掏空冰箱的你终于发现体重似升空火箭势如破竹直线上升;睡到正午的你终于发现老板来了数个追命call而本月奖金已然永别。沉醉于自我的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痛苦的硬着陆。

《窃听风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故事。当三位窃听小组成员在股市起落中越陷越深之时,他们应该明白自己已经不能再没事没事了。不知是否为了迎合审批,影片宣传时强调了这个故事的道德成分,说影片阐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古老而朴素的道理;而影片中,证券营业厅里有位股民阿姨时时不忘烧香拜佛求菩萨,似乎也是在有意暗示善恶终有报的因果循环。谈论影片的教育意义似乎是一件土俗而莫名的事,不过即使脱开所谓道德或宗教的严典苛律,《窃听风云》仍然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面对未来,永远不要太看高自己。

有一条很有意思的墨菲定理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最终一定都会出错。排队时,你选了一条看似最短的队伍,结果却眼睁睁看见旁边那一路貌似进度更快。外出时,天天带伞的你偶尔一次偷懒没带,老天爷便及时馈赠你一场倾盆大雨。炒股时也一样,根据内线情报理应稳赢不赔的股票,最终却引来了一场场害人害己的杀身之祸。造物弄人也好,悲情幽默也罢,对于自己说不好又做不好的冒险行为,为了防止小概率事件引发无限悲剧,可以选择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发挥阿Q精神勇闯天涯;要么适时收敛熊心豹胆谨慎行事。认为未来永远风平浪静是自负而非自信;认为所有闪失终将瞒天过海是弱智而非明智。

有人相信人是理性的,总会为自己做出最佳的选择;不过在现实中人更可能是有限理性的。人有时冲动、任性、用情绪而非理智思考,人短视、浅见、更愿追求一时之快,人喜欢钻空子、走后门、耍小聪明,因此人在面对并不确定的未来时,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万古之恨。这就是为什么在越是高级的社会体制之中,人们会设定越是复杂繁琐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彼此的行为,来保证那些偶尔一不小心看高自己的迷途羔羊不会跌入万丈之渊。

可惜的是,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地方,某种致命的自负却偷偷摸摸地渗入了群体的骨髓,出现了一整群一整群自命不凡的得势者。在集体看高的年代,群魔乱舞逐渐成为另类时尚,于是大家就一起沉浸在毒瘾般的快感之中,然后一同嚎叫着迎接末日狂欢的来临。

窃听风云影评


窃听风云影评(一)

又是一次断手。《门徒》里那个急于立功的警官在伸手开锁时,被慌乱中的毒贩疯狂打断右手。《新宿事件》中的阿杰被台南帮老大恶狠狠地斩断右手,作为复仇,阿杰的大哥铁头又砍断台南帮老大的右手。这次看《窃听风云》,再次见到断手,炒股大赢的阿俊在驾车带领全家离开香港的途中遭遇人为车祸,双手齐齐肢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抽搐。这一系列的断手事件都将生活的残酷显露无遗,大家都是为了讨生活,警官为了立功升职,毒贩为了逃避追捕和治罪,阿杰和同伴为了在新宿能够立足,阿俊则是为了给老婆小孩留一笔钱。求生是人之本能,何以遭此下场?乃是由于人类社会竞争之激烈之残酷,残酷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如果换一种思维的话,这些断手又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那个警官不那么急着把手伸进门内,阿杰和同伴从游戏机中赢得硬币的举动适可而止,阿俊不把二十万的全部家当都投到股市,这些断手事件就不可能发生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源于人性中的一个字贪。贪婪隐藏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一旦刺激贪欲的社会环境产生时,它就会发作。《门徒》将人物置身吸毒/贩毒的地狱世界,《新宿事件》把华人放入外来人口最为复杂生存矛盾异常激烈的日本新宿,《窃听风云》则选择了狂热的股市金融。

尔冬升的片子总是充满了这种断手式的残酷,屡次断手的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裹挟着生存本能与贪欲意念的人与外在环境和命运拼死对抗的一种极致表现。所以尔的片子常常呈现出狭窄逼仄的空间影像小巷、楼梯、板房等等,并辅之以黑红两种主色调,喻示了生存境地的险恶。《门徒》中的吸毒女面色苍白,骨瘦嶙峋,房间的墙壁涂满了暗红而斑斓的颜色,吸毒的欲望和戒毒的意志透过阵阵喘息声强烈地传达出来,最后因吸毒过度惨死家中,被老鼠蚕食尸体。《新宿事件》中黑吃黑的场景也异常惊心动魄,三合会的党羽和以铁头为首的华人社团在黑暗的楼梯间大战,走向堕落的阿杰此刻将最脆弱的原始一面暴露出来,最后流肠而死;《窃听风云》最为悲壮的一刻莫过于阿俊载着金融大佬一齐沉入江底。

命运之残酷与抗争之激烈由此构成了尔冬升影片的最大张力,这一点乃是尔的一贯风格,在《新不了情》和《旺角黑夜》等早期片中即可窥见一斑,那个和骨癌抗争了多年的女孩最终依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想做好人的来福在贫穷的逼迫下不得不走上一条充当杀手的不归路,虽一度曾放弃但终因流氓和警察的追击而愤然开枪,最终还是暴尸旺角阴暗的街头。

如此惨烈的景象带来的感觉非常沉重,但悲凉中依然有温暖涌现。如果抛开贩毒的一切,《门徒》中的毒枭是个生活中有情有义的好先生、好大哥,当他自杀的时候还在为老婆求情,希望让她好好过日子。《新宿事件》中的铁头在出现内讧、甚至朋友出卖自己的时候都不曾放弃兄弟情谊,奋力救护阿杰,片中的日本警官眼睁睁看着救命恩人铁头在水中消逝,心如刀绞。《窃听风云》中的警官出于兄弟情谊不惜逾越法律防线,遭受重挫后东山再起终于获得罪证,为兄弟报仇雪恨。《旺角黑夜》和《新不了情》中的女主人公亦是一抹温暖的亮色,支撑着困厄中的男主人公。

一边是命运的残酷,一边是人间的温情与种种义气,这样的风格在尔冬升的《忘不了》中同样有着非常典型的表现。阿晴的新婚丈夫阿文突遇车祸而死,尔冬升总是把如此无常的命运当作推动整部影片叙述的起点。小巴是阿晴和阿文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也是阿文点亮烛光与阿晴亲历爱情的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成为阿晴在失去阿文后的重要寄托。如果说是为了生存,阿晴大可不必在阿文去世以后当一个受尽欺负的小巴司机,她忘不了和阿文在一起的时光,她开着小巴,影片不断浮现过去两人在一起的情景,这是最好的证明。

生活总是艰辛的,阿晴还要抚养阿文与前妻阿珊的孩子,她交不起学费和房租,甚至因为抢客遭到砸车,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她。影片正是通过女主人公与重重困境之间的抗争以及对自我选择的一种坚持来呈现她与阿文之间的情之深,这也是尔冬升惯有的手法。

但坚强却是有限度的。当帮助阿晴在车行站稳脚跟的大辉向她说出阿文临终前并没有留下希望她坚强活下去的遗言时,她放声大哭(此处张柏芝对人物的诠释最为淋漓尽致),人物因饱受生活艰辛摧残的脆弱崭露无遗。原来,这一路走来,全是凭借忘不了阿文的一幕幕回忆以及其实并不存在的遗言,这些过去的、虚幻的东西构成了阿晴人生的支柱。

是大辉狠心轰毁了这一切,他用力摔掉阿晴捡来的烂菜,大声地告诉她一切真相,他不想她这样辛苦。男性很容易因为不忍心看到女性讨生活时的种种艰辛而逐渐因怜生爱,这一点应该可以用来解释大辉渐渐靠近阿晴,并与之牵手的原因。但是,当阿晴开始尝试进入大辉的生活时,大辉犹豫了。这又是一次来自命运的考验,尔冬升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一招。原来大辉也经历过一次婚姻,因为大辉曾经的诸如赌博、不存钱、不顾家的种种恶习,前妻带着孩子离开他出国了,大辉为了能使前妻回心转意,守候在小巴这一行,学会做家务学会存钱,等待她们回来。阿晴失去了丈夫,走到眼前的是一个经历过失败婚姻并且对过去尚存留恋与幻想的男人。两人未来的关系往何处去,这次轮到大辉作出选择了。他选择了坦白,对阿晴说出了一切,听完大辉的诉说,阿晴的一句你是个好男人表示了对这种坦白的欣赏,两人重新开始一段感情生活,不复沉溺于往日的回忆中。两个人让彼此走出过去的牢笼,面对新的生活,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这部片子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尔冬升对亲情的重视。阿晴选择独立抚育阿文的小孩之后,她的父母虽然口头上不乐意(尤其是其父),但却又暗中回到她的住所默默帮助她做一些家务,可怜天下父母心,尔冬升的大哥秦沛承担了父亲一角,不能不说是某种暗合。而日本小演员原岛大地所饰演的宝宝一角,更是从一个为亲生母亲所弃的孩子需要父母养鱼疼爱的情感角度推动着阿晴选择担当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催化了阿晴与大辉之间的感情。命运是无常的,但因为人有情,生命变得有价值,生活充满意义。所以,千万不要被尔冬升式的血腥、残酷吓倒。种种这些命运的无常只是推动人心走向至情至善的动力而已,从过去的《新不了情》、《忘不了》、《旺角黑夜》到现在的《新宿事件》和《窃听风云》都沿袭了这一脉络。


窃听风云影评(二)

刚刚看完《窃听风云》,感觉应该是自《无间道》之后最经典的警匪片了。看看导演班底就知道原因,麦浚龙和庄文强再加上尔冬升,三驾马车是自《无间道》之后再次聚首。《窃听风云》与其说是一部警匪片,不如说是一部心灵大片,这也应该是香港警匪片的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看着《窃听》,我立刻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肖申克的救赎》以及《燃情岁月》。前者讲的是信念,后者讲的是内心的自由。而《窃听》讲的却是人心里的阴暗面--贪念。首先来说说人物。古天乐的孩子得了重病,自己也得了肝癌,需要钱救治,充分证明人活着,钱没了是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吴彦祖找了贵妇人当老婆,人家老爸一掷千金,使唤吴彦祖就和使唤狗一样,而自己却只能拿可怜的薪水,哪个男人能忍受这般的落差。刘青云在感情上摇摆不定,一边是爱人,一边是兄弟,那边都不想舍弃,这种性格也为后来的阴谋埋下了伏笔。(再次赞一下编剧用刘青云的感情为人物的性格做铺垫)。

好戏开始。作为中国的股民,当你听到一个可靠的内幕消息的时候,你会怎么样?答案是,早点进去,早点出来。对,作为一个身患癌症需要钱救命的人,作为一个被一个有千万家产的老婆压制的人,古和吴做了一个理性人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窃听到了内幕消息,倾家荡产买了股票。但是涌上心头的贪念让他们忘了自己是警察,是在执行任务。此时刘青云出场,他发现了古和吴的小动作,准备揭发,但是吴的一句生死之交,又让刘青云在兄弟和公正面前再次动摇,最终他选择了隐瞒。可以那只股票离奇的停了盘,所有的钱套在里面无法取出,看来内幕消息有点靠不住。此时当初的一点小贪念立刻被放大,既然别人说的内幕靠不住,那就让自己变成内幕。他们开始绑架,甚至动了杀人的念头。刘在最后终于感到古和吴这下玩大了。于是向廉政公署告密,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他又摇摆不定。一边利用古和吴帮助廉政公署找证据,一边又帮着古和吴销毁证据。但最终他们还是败露,被人暗杀。刘青云幸免遇难真是本片最大的败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刘拿了古和吴的1500万赎了自己的命,真是空手套白狼。炒股的钱他可一分钱没出啊。第二、古和吴一步步的走向深渊真是由于他的纵容。第三、行动败露,都是自己被人认出,才让古的家人还有吴丧命。第四、全篇看起来在在说古和吴的贪心,但刘青云在爱人与兄弟、公正与兄弟、以及法律与道德上的举棋不定,不也是一种想兼得的心态吗?这才是最大的贪心,对于这样一个人,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纵观全篇,情结丝丝入扣,特别是对刘青云性格的铺垫以及延伸,做的非常的到位。这会给人一个真实的感觉,不像是以前的警匪片,总觉得是在看一部奇迹。

当贪心遇到纵容,贪心就会无限的放大,这也许就是导演想让我们知道的。


窃听风云影评(三)

在说《窃听风云》之前,不得不提到三部港匪片:《无间道》、《门徒》、《大搜查》。七年前庄文强和麦兆辉合作拍摄的《无间道》曾轰动一时,红透半边天。随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又相继推出了两部续集,受到影迷的一直好评,成为经典之作,也刷新了港匪片的新历史。去年年底两人合作的最新作品《大搜查》却有失水准,完全靠明星脸撑场,虽然我们不愿意但也必须承认,郑秀文已经过时了,任何化学反应都没有能正确的产生,我们反而开始担心港匪片将何去何从。二OO七年由尔冬升导演的《门徒》,从新颖的拍摄角度到众多明星脸的出色表演,都在平淡中带给我们不少的惊喜。内地演员张静初也因此占据了自己在香港影视中的一席之位。看惯了以前港匪片太多的打打杀杀,其实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灵魂,我们渐渐的发现,对于角色内心矛盾的展现比枪弹的视觉震撼要来得更猛烈。

二OO九年七月二十四号,由内地友情投资,庄文强、麦兆辉和尔冬升联手拍摄,首次一起合作倾力打造的新式港匪片《窃听风云》正式上映。主演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这强大的三角阵容,再加上诸如方中信、王敏德、李子雄等黄金美男配角,这部戏的男人可以凑成一个明星足球队了,足以让观战的女影迷疯狂尖叫到不能自已。《窃听风云》看的就是他们华丽阵容的表演,多数人对主角的期待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电影本身。相对于电影本身简单的情节,我们还有太多的不肯定。

影片描述了由窃听引出了一团混乱的心战风云,其视角倒没有完全重点关注窃听部分,而是侧重于一次意外窃听后所发生的一连串因果事件。所以开篇三大主角上演的一幕窃听安装行动可算得上是整部影片看得最过瘾的一个部分,虽有小小的波折,但也以圆满完成任务收场,展现了刑事情报科专业的技术水平。随后影片却放慢进度,娓娓道来了三个情报科组员生活的另一面。这看似莫名的一段,却交代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性格决定命运。三位男主角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刘青云懦弱,古天乐叛逆,吴彦祖自卑。正是这样三个残缺性格的怪胎碰撞到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人性、诱惑、兄弟情,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主人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每一个抉择,他们都需要承受不同的压力,这种压力好像我们曾经有过或许是以后会有。看似容易的抉择,却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的陷阱。

另外一个表现出色的人物是王敏德扮演的黑帮老大,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王敏德在车上和两个股东的谈话,随即一个股东被T出了车外。实际上黑帮老大即使外表伪装得很好,内心也永远是冷血无情的。另一个片段便是王敏德在演讲时候穿插了三个主角如何被一一杀害的情节,他的演讲词仿佛就是真理一样,而我们必须接受和他一起见证他所谓的理论。黑帮的残酷让人无力抗拒,但这更像是肆无忌惮地在教训所有与黑帮作对的势力。

人各有命,事事终有因果循环。故事的结尾虽然留给我们很多的遗憾,但却是给黑帮势力的警示,也是给每个人心中道德的警示。影片中的主角都各自突破了以往的表演,在欣赏精彩的表演之余,影片本身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本来以为可以看到更多的窃听技术,没想到中途导演转到了另外的频道,不过这样的剧情安排也基本接受了。如果说精雕细琢的话,希望导演还可以更深入地描写三位主角的心态变化,太过戏剧化的剧情让我们看得热闹,却不够精彩过瘾。《窃听风云》目前还无法突破《无间道》,但在现有的港产警匪片中,可以称得上是满意之作。据说《窃听风云》的出品很是曲折,幸好有尔冬升的加入,才使得我们现在可以在荧屏上来欣赏这部作品。而这部融合了三个电影才人心血的作品,又会产生如何的化学效应呢?时代注定了此片将成为港产警匪片的新一力作,因为影迷爱看。

初恋风暴观后感


初恋风暴观后感

文/headyum

陈妍希和杨佑宁主演,在图书馆一次偶然,凯恩发现自己的母亲在和一个男人约会,这个给了她相当的压力,之后她开始暗中调查和追踪母亲,后来被她发现了那个男人住的地方。凯恩把那个男人的儿子阿哲拉到了自己的阵线里,在拯救父母、家庭和自己的过程中,凯恩渐渐喜欢上了阿哲。自然阿哲其实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凯恩,影片渐渐由中年危机变成了青春初恋,凯恩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阿哲是个沉迷电玩的复读生,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女神和小人物,两个人似乎很难找到交集,但是就是偏偏这样的一对男女却走到了一起,而且两情相悦。凯恩做事情都有规则和标准,阿哲则基本没有,懒散和没有目标,两个人追踪父母的路上,风景如画,美得让人心醉、令人心碎。凯恩为人目标明确,一路上把美景都忽略了,而看似浑浑噩噩的阿哲,却对于自然和美充满了感受和认同。

这个似乎在说人生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这种理念下,生活的宠儿似乎是阿哲而不是凯恩。当凯恩的母亲把控了自我的情感,回归家庭和婚姻的正轨,阿哲的父亲也把床修好,凯恩考上了台大,把一堆的复习资料交给了阿哲,要阿哲好好看。凯恩的台大生活与之前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参加了摇滚社,漂亮聪明的女孩总是惹人喜爱的,随时随处是不会缺少追慕者的和献媚者的。阿哲还是浑浑噩噩,在一次复读班读书的时候打开了凯恩给的复习资料,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了,我想换做是我也会感动的。凯恩是一个敢爱的女孩子,用她独特的方式向阿哲表达,当阿哲骑着电单车到台大门口等凯恩的时候,凯恩的一句你迟到了,足以慑人心扉、动人心魄。相信阿哲从此以后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希望他不要辜负凯恩这么一份纯真的感情,虽然心里知道这种希望是多么的渺茫,他们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一定充满了不可知,绝不会是去风中的微笑途中那样的美妙。

念念影评


念念影评(一)

记忆像鱼穿行在脑海中,童年的创伤,带来磨灭不掉的记忆,不断闪回的过去见缝插针,疼痛、伤感、困惑与迷茫接踵而至,人生选择中,慢慢找回曾有的点滴美好,都是曾经深爱的印记。张艾嘉执导的《念念》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育美是一个画家(梁洛施饰)与拳击手周永翔(张孝全饰)是情侣关系,育美的哥哥育男是一个为生活奔波的台东导游(柯宇纶饰),他们各自生活在诺大的台湾。然而,儿时的阴暗的记忆一直带给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创伤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大都市台北给予创伤这一话题一个非常大的展现空间。不论是战争,还是屠杀等,这些都能造成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影片一开始,望着天空、不断呢喃的育美,一直在找寻某种逝去的温暖。然而,天空并未下雨,也未出现颓靡的情绪渲染。人经常跟自己说话,不仅是一种心理的解压,而且是一种变相的宣泄。育男来到台北,试图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与妹妹,缺失的母爱在他的心中不断加深,以致于总会认为是母亲的偏心,才选择带着妹妹离开。儿时的周永翔一直被灌输成为一名真正的拳击手,却屡次失败,甚至因为视网膜的严重恶化而面临禁赛的问题《念念》在思考创伤和意识、创伤和身份、生存相关的问题,并展现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困扰。

两兄妹的心理困扰源自于父母的离异,内心的缺失让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育美喜欢低喃自语,用画作抒发内心的情绪表达,在地铁上,她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急速画下,却在意识外,察觉到与童年记忆相关的画面。育男整天奔跑在台北与台东之间,用很少的时间吃饭,却意外遭遇到穿越时间的酒吧,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却是久违的快乐,现实本身与梦境的相互堆叠,更像是人的镜像的自我表达,当现实环境已经缺失的人(母亲)与事(玩乐)没有得到满足,在梦中便会变得甜美而幸福。现实的电话铃声则是一碗醒酒汤,将育男拉回到现实之中。父母的离异,两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女走上了人生不同的轨迹,却因为创伤记忆,变得有点另类。有时给人一种想要了解自我生命的感觉育美下地铁后,差点掉落,周遭的人会对她产生怀疑,在回家的小路上疑似看见男人;育男没有轻生的念头,却与朋友的相处有着隔阂,没有真正摊开心扉创伤记忆有别于日常生活记忆,创伤人物通过行为重演等方式再现创伤情景。于是,我们可以理解到,育美与育男与人的格格不入正是创伤记忆的影响所致。

全篇过去与现实相互穿插,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母亲(李心洁饰)成为最为核心的人物,是她导致了育美与育男记忆的创伤。父亲只想以卖面为生,在一个小地方安静的生活,而母亲一直远离绿岛去更大的环境生活,与父亲(陈志朋饰)在观念上产生差异。执念之间,所有的平静被打破,一场分别在所难免。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的离异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自孩子记事开始,所有的记忆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堆积,以至于在长大后,碎片的记忆便会蜂拥而来。张艾嘉擅长用意念化的镜头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走向,不断出现的水中美人鱼的童话故事与水中不断游弋的女人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意念的具象表现。相比较创伤带给人以噩梦、闪回等方式的重复逼真化的出现,这些拍摄于水中的画面则显得更加梦幻与美好。影片并没有给人以再次经历痛苦、失去甚至死亡的心理机制上的叙事的颓靡表现,反而带给观众一种超乎想象的内心表达。

创伤的延宕性、潜伏期、无时性和重复等特质,决定了创伤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个体,就算是亲兄妹,更别说是从小励志成了国家拳击手的阿翔(全名周永翔),影片后半段将镜头转向了这个更为孤独的个体。尽管他有自己爱的女朋友育美,却一直没法实现成为正式拳击手的梦想。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眼睛问题。对他来说,有限,只能用极少的时间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些逝去的时间,却如流水一般幻灭。他需要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弥合,他看见了自己去世的父亲,与父亲对话聊天,与父亲比拳,所有的一切却仅仅是他内心迫切需求的幻象,其实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表现。因为他儿时记忆的缺失的父爱,让他不敢成为一名父亲。这是内心深处最私密的部分,却以一种缓慢的人物对白方式进行处理,更易于走近这个人物本身。正像张艾嘉《心动》中的初恋故事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舒缓表达。当然,这三个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是亲人的关系,一方面都是记忆创伤的受害者。创伤是具有社会的属性的,当社会、集体遭遇历史性创伤童年有关缺失的经历,个人创伤的证词和见证成为联系伤痛集体的纽带。于是,导演让我们能看到这三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便将这种见证与证词更为形象化。

影片《念念》一直贯穿着母亲讲给育男与育美的一个小美人鱼的故事,最终,这个故事渐渐弥补了兄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再次遇见;阿翔与育美生了一个乖巧的女儿,组建成幸福的家庭,很大程度上让阿翔的内心得到平衡。不得不说,张艾嘉在这部电影中的所有处理温暖而深情。作为一部文艺片,《念念》值得你慢慢体会。最后想说,一部好的文艺片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拍了四十多年的电影的张艾嘉,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理念,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不被市场所影响。

念念影评(二)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

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娟娟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

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

念念影评(三)

文/表江

看多了质量一般的国产青春片和爱情喜剧,偶尔来个台湾文艺片,感觉也满清新的。《念念》比张艾嘉(微博)以往的作品都更文艺,之前的《心动》、《203040》、《不一样的爸爸》相比之下甚至都显得有点商业了,不过好几年没当导演的张艾嘉,看重的也许就是《念念》的纯粹。但文艺可以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在《念念》这里,算是中性的,它并不文艺得十分自我,但也没有文艺出新高度。

《念念》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柯宇伦扮演的育男在意识中穿越回去遇到母亲,让母亲再给她做一次蛋炒饭,母亲离开后和父亲一起生活直到父亲去世的育男性格变得沉默安静,再次看到母亲时情绪才略有激动。另一处是育男再遇妹妹育美(梁洛施饰),两人经历少年时期的痛苦终于成熟,情绪平静。家庭的破碎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长期的,育男和育美都执着于母亲更疼爱谁这个问题,母亲出走后当第三者的行为也给育美留下了很大的困惑,育男在父亲的重压之下性格内向压抑,多年独自生活,育美在和阿翔的恋爱过程中也出现很多无法控制的情绪问题。阿翔也一味背负着父亲的期望而在为并不适合自己的拳击奋斗。

基本上《念念》的三个主人公成长时期的问题主要都来自于父母,中间张艾嘉采用了几处超现实的手法让他们和父母对话,并且在对话后基本上解决了内心的心结。育男是穿越回去,阿翔是想象和父亲钓鱼,育美是女性则是通过生育孩子来使内心变得强大。超现实的手法并不高级,也不值得鼓励,张艾嘉对这种手法的甚至有点生硬,尤其发生在育男身上的一些穿越戏,非常莫名其妙,即便有些有戏剧张力的段落,也完全赖于柯宇伦表演的不错。张艾嘉想表达的是年轻一辈和上一辈需要好好对话沟通的主题,但其实难沟通的是上一辈,基本上是他们的强压、自私,给了下一辈并不正确的人生方向。不过《念念》的励志在于三位主人公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都解决了,成长的痛苦就是当时作天作地,回过头云淡风轻。

张艾嘉最好的导演作品,我个人认为还是《心动》,可能因为《心动》跟个人经历有关,感受更为切身,而《念念》有点说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心动》颜值更高,那算是金城武最好看的时期。

冰棍影评


冰棍影评

冰棍是什么滋味呢?像水果还是饼干?

比它们好吃100倍!

英才这样回答道,于是背着小白狗的石圭开始幻想,那遥远的月球上冰棍的诱惑。暑假来了,英才开始了漫漫假期,这个假期很特别,因为一切与冰棍有关。

这是一个细腻而感人的故事。影片细腻流畅地展现出一幕幕生活场景,无论是细节的设计,还是背景的安排都有很缜密的考虑,让观众深陷影片所营造的故事氛围中。应该说这是一个家庭喜剧片,可整个故事的却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气氛,让人在笑声中又含着泪水。生活总少不了插科打诨诙谐的镜头,但挥之不去却是心头淡淡的哀伤,就像背景中远远飘去的那一抹云彩。

应该说此剧非常鲜明地体现着韩国电影的特色,细腻,画面唯美,温暖。但却少了很多矫揉造作,像是一个洗去精致妆颜的女孩,质朴地呈现在你我面前,眼神真挚,贴近人心。就像你我的故事一样。

很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小演员的表演,自然真切,让人喜爱,难以忘记。

诸如此类寻找父母题材的儿童片其实很多,巴西的《中央车站》、日本的《菊次郎的夏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寻找,只是童年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把寻找和儿童联系在一起很有一种象征意味,其实儿童就是成人,而成人也是儿童,本质上都一样。儿童片的观众不仅是儿童,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曾经是儿童的人。好的儿童片早已超过了儿童片的限制,往更远更深的地方延伸,面孔却依然单纯,像一个对着太阳露出白牙傻笑的孩子。

梦想是该片的主题。一个孩子为了寻找自己的爸爸,依靠自己小小的力量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即使承载梦想的是微不足道的冰棍,可却依然拥有甜蜜的味道。为自己的梦想单纯地努力着,即使拥有无法预料的未来。不去想不去想,只要有梦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小或大,或近或远,承载梦想的或许是一幢房子,一辆车,一个人,一本书,一棵植物,或者,仅仅是一根冰棍,这都是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情,它让我们幸福。

英才、松秀、仁博,还有背着白狗的石圭,傻乎乎的喜顺这些可爱的人将一个共同的故事留给了那个暑假,让小镇上炽热的阳光温和起来,有一种温暖的味道,这个故事与冰棍有关,与梦想有关

英才捧着冰棍,开心地笑着,冰棍的沁凉的甜汁在心底浓浓地流开

相信《窃听风暴影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书心得,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上一篇:饥饿游戏影评